学前心理学第五节 学前儿童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概念推理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概念推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概念、推理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逐步形成复杂的概念和能够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思维、概念和推理的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活泼、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他们通过感知、观察和记忆开始探索世界。
最初,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知和理解物体。
他们喜欢触摸、咬和摇晃物体,通过这些活动来积累关于物体的经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知活动逐渐从感官层面向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发展。
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形成概念,概念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概念是指将一类事物或事件归纳为一个整体的心理表征。
在学前儿童时期,概念的形成是通过类比和分类的过程实现的。
儿童通过观察、比较和对比不同的事物,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概念。
例如,他们可以将一只狗和一只猫归为“动物”这个概念。
随着经验的积累,儿童的概念变得越来越复杂,能够辨别更多的不同事物。
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逻辑规律,从中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前儿童时期,他们的推理能力开始发展,但还比较简单和朴素。
最初,学前儿童的推理主要依赖感觉和直观的思维,他们往往采用直接的试错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能试图将一个方块放入一个圆形的孔中,然后通过不断尝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推理能力逐渐进步,开始使用更复杂的逻辑规则和思维策略。
学前儿童思维、概念和推理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社会经验等。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具有丰富、多样和刺激性的环境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良好的教育和早期教育干预也可以对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思维、概念和推理能力在他们的幼儿园前逐步发展。
他们通过感觉和观察开始探索世界,逐渐形成概念,并通过试错和直觉来推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2.课程代码:05132503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4.适用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5.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6.建议开课学期:2020级,三年制大专第1学期二、课程标注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儿园实践需要为中心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
教师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路子,为学生提供发展广阔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幼儿教师的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自考《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代码12340,洪秀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
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幼儿发展心理学 第5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
第一节 初识注意
• 一、认识注意 •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 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
能
2
•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 当人们在注意某个对象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3
• 三、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 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4
• 2.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 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间接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活动的组织、已有 的知识经验
15
二、3~6岁儿童注意的发展
• 2.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 (1)3~6岁儿童有意注意的趋势
• ①小班儿童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 势,有意注意初步形成。
•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
集中注意3~5分钟。此外,小班儿
童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在游戏中
,往往顾不上别的幼儿,一旦注意
到别人游戏,自己便无法正常进行
• 在适宜条件下,大班儿童注意集中 的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并能 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注 意。
18
二、3~6岁儿童注意的发展
• 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发展起来,主要 表现出几个特点:
• 1.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受到大脑发 育水平的局限。
• 额叶是有意注意的控制中枢,7岁 儿童才能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学前 儿童有意注意处于初步的形成阶段 。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备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发展的。
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或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他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思维发生以后,不是孤立的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认识过程,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是单纯的反应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了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变得复杂化。
同样,思维的参与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思维好似儿童的情绪或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恐惧情绪、关爱情感、道德情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都与对事物的理解密切相关。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使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一时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儿童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的认识自己。
第二节思维的发生及发展趋势一、思维发生的时间及标志:儿童的思维在2岁左右发生,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
这时的语词只是代表某一物体的名称,没有概括的功能。
比如,小孩说的“灯”只是代表他自己房间里的那盏灯,而不是代表所有的“灯”。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儿童使用物体的动作,使儿童的概括方式发生显著的改变,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陈国宁《学前心理学》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 ③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
所以,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 的本质联系。 • ④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儿的思维常 常是片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 守恒的概念
• 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 的标志之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 性。
• 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 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
守恒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幼儿期(3-6、7岁) 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 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 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思维的发生使儿童 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 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一、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
◈ 儿童的思维发生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 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1、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 内部的动作(操作)。
• 2、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5个区别:
①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②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能够抓住一个概念中各种具体变化的本质关 系。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没有掌握可逆关系,比如,问一个3 岁的女孩:“ 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 字?”答:“ 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吗?”答:“没 有。”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幼儿学前教育)儿童思维的一般特点(资料)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开展第五节学前儿童思维开展的一般特点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
幼儿期〔3~6、7岁〕是思维开始开展的时期。
幼儿思维的要紧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根底上演化而来的。
在幼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开展思维的直观行动性是思维发生阶段的要紧特点。
3岁前的思维要紧是直观行动思维。
我们那个地点称之为“直观行动思维〞而不是“直觉行动思维〞,是为了与4-7岁时的“直觉思维〞区分开。
3岁后,直观行动思维接着开展,同时发生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要紧表现在:〔一〕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幼儿能够更多地用相同的行为方式对相似的情景作出反响,用间接的手段到达自己的目的。
2岁儿童的直观行动思维只能解决一些专门简单的问题,比方,游戏动作专门简单,全然上没有主题和情节;绘画只能画一个孤立的形象,如气球、太阳;泥工中只会搓香肠等。
3岁以后,幼儿在有主题、有情节的游戏和绘画、泥工等等活动中,解决的问题比以往复杂。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用间接方式提出要求,有时不直截了当问妈妈要某个东西,而缠着妈妈讨论那个东西。
〔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2岁左右儿童的思维方法是依靠详尽的、展开的实际行动。
思维的母一步都和实际行动分不开,而且常常是由行动中的“顿悟〞解决问题。
比方,某个1岁半的小孩把装药丸的瓶子倒翻了。
他蹲在地上捡小药丸,每捡到一粒,就站起来,放在桌上的瓶子里。
几次之后,他呆了一会儿,把瓶子拿到地上,一粒一粒地捡到瓶子里。
他“尝试错误〞的探究性动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
又如,在一个实验里,把玩具放到高处,下面放着一根小棒。
要求被试把玩具拿下来。
小孩们一般全然上先用手去拿,拿不到,看见下面有一根小棒,因此拿起小棒去拨玩具。
当玩具掉下来时,欢乐地笑了。
在一个实验里,70名1岁半儿童被试中,有42名(62%)是如此在直观和行动中解决问题的。
3岁后儿童思维所依靠的行动逐渐概括化,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某些具体行动能够压缩或省略。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注意与学习的关系
注意是学前儿童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的基础,良好 的注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果。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觉对注意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注意能力,如视觉和听觉 的敏锐度有助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感知觉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 解事物的关键。
感知觉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多个阶 段,从简单的感觉到复杂的知觉,逐 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整体认识。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
01
02
03
注意概念
注意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 时间内集中精力关注某一 事物的能力。
注意发展的特点
2023
PART 04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的 发展
REPORTING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
01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伤心等,
并能够通过表情和语言来表达。
情感理解
02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能够根据他人的情感做
出相应的反应,如安慰他人或分享自己的快乐。
情感调节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开始模仿和学习与自己性别 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的关系
情感表达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是他们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 立关系和互动。
情感理解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 图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 关系。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第五节
【认知理解】
3.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 开始去自我中心 - 开始获得守恒的概念
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 定性,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 积、长度等)的认识
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直观性)
2.具体形象思维
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思维,即依 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这是从直觉行动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的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扮演角色 遵守规则 按照主题行动
【认知理解】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学前儿童依靠直觉行动思维解决过多次问题后,积累了相当的 经验,之后遇到问题时便不再依靠一次又一次的实际尝试,而开始 依靠关于行动的表象来进行思维。
(2)判断的依据从自我中心逻辑开始向客观逻辑发展。
幼儿初期往往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逻 辑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 或情绪来进行,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 符合客观规律。
例如: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因为怕它冷;
又比如: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 在上面。”
(3)判断的论据从不明确到明确。
比如,儿童只有抱 着玩具娃娃才会玩
“娃娃家”的游戏, 没有玩具娃娃,游 戏也就结束了
• 在娃娃家中,如果老师只给幼儿提供娃娃,那么他 们就会反复地抱着娃娃玩,当娃娃被拿走以后,游 戏也就结束了。
• 如果老师又给他们提供了娃娃的衣服,还有小碗、 小勺和小杯等物品,那么他们就不仅会给娃娃穿衣 ,还给娃娃喂饭喂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
原因是没有形成“类概念”,即不能把同类与非同类事物
相区别的结果。~~~~~~~~~写在 P 118
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演绎推理的典型形式:三段论。
鸟长着两只脚 猫头鹰是鸟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对比:它们属于哪种思维?
8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8减去3,等于几?
8–3=?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
运算符号。 运算也是一
种思维。
数词代表一定量。 不论具体事物。
2.幼儿分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1)习性分类或随机分类阶段(2—3岁):按自己的喜好分类 如:皮球可以玩,香蕉可以吃,放在一起。
鸽子长着两只脚猫头鹰长着两只脚大雁长着只两脚鸟长着两只脚学前儿童的概括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水平故往往只能对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进行归纳很难抓住事物间的本质联系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以至于出现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个特殊事例的推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
童的思维
【教学目的】 1、掌握思维的概念、特点、种类。 2、了解思维的发生,领会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3、把握学前儿童概念、判断和推理发展的特点以及理解
的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难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
发展。
一、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 间接的反映。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 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 应。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 核心。
知道“花”、“草”、“树”,却不知“植物”; 知道自己是妈妈的“女儿”,不知“妈妈”也是“女儿”。 能理解“天黑暗了”;却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这人真黑”。
学前心理学内容
学前心理学内容一、学前心理学内容都有啥呢?学前心理学呀,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呢。
这可太有趣啦!1.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他们的视觉发展可有意思了。
小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呀,视觉还不太发达,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
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就能看清周围的世界啦。
就像他们对颜色的感知,一开始可能只能区分很简单的颜色,像黑白呀,慢慢就能分清更多更复杂的颜色啦。
听觉也很神奇呢。
小宝贝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可能就开始对声音有反应了哦。
出生后,他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且对妈妈的声音特别敏感。
要是妈妈跟他们说话,他们可能就会变得特别安静,好像在很认真地听呢。
2.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记忆方面,小小孩的记忆是很有特点的。
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无意记忆,就是那种没有特意去记,但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记住的东西。
比如说,他们可能会记住每天去幼儿园路上看到的小狗狗的样子。
不过他们的记忆时间可能不会太长,所以有时候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就忘记了。
思维呢,那可真是天马行空。
学前儿童的思维大多是直观形象的。
他们看到一个圆圆的东西,可能就会说那是球,因为球在他们心里就是圆圆的典型代表。
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像数字的概念,可能要通过很多具体的东西来学习,比如用苹果来代表数字1,两个苹果代表数字2。
3.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小宝宝们的情绪可单纯啦。
饿了就哭,吃饱了就笑。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复杂。
会有嫉妒心呢,要是看到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可能就会不开心,嘟着小嘴,可爱极了。
他们也开始有了情感的表达。
会对家人产生依恋,对小伙伴产生喜爱之情。
比如说在幼儿园里,会有自己特别喜欢一起玩的小伙伴,会拉着人家的手说我们一起玩吧。
4.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从一开始只和家人互动,到慢慢开始和小伙伴交往。
在幼儿园里,他们学会分享玩具,当然啦,这个过程也不是那么顺利的,有时候还会抢玩具呢。
不过这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性别角色认知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涉及
儿童认知、情感、社会与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1.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智力、思维和知觉的发展过程。
包括儿童注意力、记忆、问题解决、语言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2. 社交和情感发展:研究儿童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发展。
包括儿童如何与他人互动、建立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 性别角色认同:研究儿童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
4. 玩耍和想象力:研究儿童玩耍、创造和想象力的发展。
这对于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5. 自我概念:研究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身体形象、能力和性格等方面。
6.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将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等。
7. 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发展的影响:研究家庭和教育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学前教育的质量等。
8. 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如焦虑、抑郁、行为问题等,并探讨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这些概念帮助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理解和指导学前儿童的发展,为儿童的教育和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阶段是儿童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时期,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在这个阶段内心理变化和成长的学科。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关键阶段和心理发展特征。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基于一些重要的理论。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他认为,儿童在学前阶段会经历不同的认知阶段,从感知的阶段逐渐发展到能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
此外,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成年人和同伴的互动来学习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键阶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将学前阶段分为几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
以下是这些关键阶段的简要描述:1. 感知与运动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出生至两岁左右。
儿童通过感官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开始发展运动技能和感知能力。
2. 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两岁至七岁。
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但还无法进行抽象的思维操作。
他们开始学习使用符号,如数字和字母。
3. 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七岁至十一岁。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等数学概念。
4. 形成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一岁至十五岁。
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运算,发展出类比和推理能力。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心理发展特征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发展特征:1. 自我意识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2. 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发展语言能力,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3. 社交与情感发展:学前儿童开始与他人建立联系,发展出友谊和合作的能力。
他们还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并能够表达同理心。
4. 注意力和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发展出更长时间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能够在某个任务上持续集中注意力。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第五节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口头数数,给物数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
二、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1、判断的形式由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2、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3、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四、学前儿童理解力的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提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概念?【新授】一、学前儿童概念的掌握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是用词来表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一)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两三岁的幼儿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概括的内容极其贫乏。
每一个词,基本上只代表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代表某一类的大量的事物的共同特征。
例如,“猫”只代表自己家里的小花猫或少数他所看过的猫,“树”只代表自己家门前的树或少数他所看过的树。
到了学前晚期,概念所概括的内容才逐渐比较丰富。
(二)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学前儿童虽能概括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但常常把外部的和内部的、非本质的和本质的特征混在一起,还不能很好地对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特征进行概括。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 前儿童大多以功用性的定义来说明关于事物的概念。
例如“杯 子”,这是喝水的;“衣服”,这是穿的。
(三)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学前儿童还不能进行本质的概括,因而概括的内涵往往不 精确。
有时失之过宽,例如,把桌椅、柜子概括为“用的东西”, 把萝卜也归为“果实”这个概念里。
有时又失之过狭,例如,4 岁的学前儿童以为“儿子”一词就代表小孩,因此,有一天看结合幼儿实 际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后 举例见一个高大而嘴上有短胡须的男人,说是幼儿园里保姆的儿子,就感到非常惊奇。
(四)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概念中,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加抽象,对于幼儿来说更加难以掌握。
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处在数概念的萌芽时期。
1.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辩数阶段是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 简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0至6岁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建立基本社交技能、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阶段。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学家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
2. 发展阶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将儿童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需求。
以下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2.1 出生至1岁阶段(婴儿期)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发展基本的感知能力和运动技能。
他们开始与父母建立情感联系,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等方式与外界互动。
婴儿还开始学习语言,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2 1岁至3岁阶段(幼儿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
他们开始学会走路、说话并探索周围的环境。
幼儿在这个阶段还开始发展情绪管理和合作能力,并逐渐建立社交关系。
2.3 3岁至6岁阶段(学龄前期)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发展更高级的认知能力,比如注意力、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开始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建立友谊关系,并进一步发展语言和沟通技能。
3. 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发展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3.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爱程度以及家庭的稳定性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支持和鼓励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出健康、自信的儿童。
3.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儿童在幼儿园、托儿所和学校等社交场所中接触到不同的人和经历,这有助于他们建立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社会环境的质量和资源的可用性也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
3.3 遗传与生物因素遗传和生物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在基因层面上的差异会影响他们的智力、性格和其他潜在能力。
生物因素,如营养、健康和大脑发育等,也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个月大的婴儿即存在类比推理
• 实验:
• 一个玩具上有很多不同颜色的门,同时配有不同颜色 的钥匙,钥匙与门的颜色是匹配的,只有同色的钥匙 才能打开同色的门。同时特意加入一把多余的白色钥 匙,当婴儿拿起白色钥匙问:“白色的门在哪?”
• 结论:
婴儿已经从红色的钥匙开红色的门,黄色钥匙开黄色 门的经验中推理出应该有一个白色的门
• 水果是水分多的果子
苹果水分多
苹果也是水果
推理: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一)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
年龄
5
6
78
9
10
直接判断 74 63 27 28 23.1 4.2
间接判断 11.2 22.8 71 70 76.2 95
其他判断 14.7 14.2 2 2 0.7 0.8
• (二)判断依据的客观化 • 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根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
为依据发展。
• (三)判断依据的明确化
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 学前儿童推理的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在 • 抽象概括性差 • 逻辑性差 • 自觉性差
(一)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
• 1、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通过考 察个别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导出该 类事物或现象普遍具有该属性。
A歌曲 唱歌 音乐 B比赛 广播 电台 C学习 过程 书本 • 气候 变暖 气温
A生存 发展 持续 B极冰 融化 水位 C保护 环境 生态 • 冷漠 冷酷 热情
A束缚 禁锢 解放 B顽强 强烈 开放 C劳动 薪水 工资 D海水 盐分 氯化钠
运用
• 1.幼儿经常使用的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 2.年幼儿童倾向于归纳推理,青春期儿童倾向于演
结论:幼儿对所观察的对象具有• 成熟概念=一般认知能力
+具体知识内容 +经验
上位概念:动物 基本概念:狗 下位概念:牧羊犬
幼儿概念形成的局限性
• 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概念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水 平不如成人;
• 对基本概念的上位、下位概念的逻辑必然性缺乏 完整的认识
第六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概念的掌握
• (一)概念 •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
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表示的,词是概念 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如:树、桌子、花、椅子、床等,通过接触各种实 物或图片掌握各种概念。
(2)归纳推理
• 定义:从许多特殊信息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 【例】:
问:是否有参加课外才艺学习? 答:是的,我学钢琴
我学画画 我学跳舞…… 结论:这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课外学习才艺。
(3)类比推理
• 定义: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两个类似 事物之间也有相应的关系。
• 【例】: • 战争 活动 武器
结语
• 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儿童的头脑中拥有形成知识 和解决问题的最初的特殊资源。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判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语句表述。对事 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肯定或否定。
判断: 直接判断(长的漂亮是好人)
•
间接判断(做好事的是好人)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人脑根据已有 判断推导出新判断。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好 人坏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会说话,能劳动。可 以用“人”这个概念来表示。
自来水
河水
江水
海水
“水”
“人”
• 2、婴幼儿是根据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形成概念的呢? • (1)知觉特征 • (2)范畴类型
知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
要求:将相同的东西分在一起
结果: 3-4岁的幼儿将救火车与红苹果放在一起 解释: 强烈的视知觉刺激会影响儿童的分类和概念 的形成
范畴类型也是进行分类获得概念的重要因素
• 实验
鱼在水里呼吸
海豚跳出水面呼吸
鲨鱼是像鱼一样呼吸还是像海豚一样呼吸?
幼儿答:鲨鱼尽管像海豚,但在水里呼吸 研究者:热带鱼只有9公斤,而海豚有45公斤哦 幼儿答:鲨鱼像海豚一样呼吸
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 数概念包括数抽象能力和数推理能力 • 数抽象能力是表征数值或一系列物体的数量的能力 • 数推理能力是反映幼儿如何操作和变换集合
数抽象能力的五原则
• 原则一:一一对应原则
【例】一个物体只能分配一个数字(2.5-3岁)
• 原则二:稳定次序原则 • 原则三:基数原则 • 原则四:抽象原则 • 原则五:次序无关原则
问题解决和推理
• (一)问题解决:一种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 实验: 第一组: 泡沫塑料(在前)、玩具(在后)放在一张桌布上, 使幼儿不能直接拿到玩具 幼儿行为:9个月的婴儿推开泡沫塑料、拉动布料
并取得玩具 第二组: 泡沫塑料放在桌布上,而玩具没有放在桌布上 幼儿行为:直接玩泡沫塑料
结论: 1.婴儿能洞察自己行为的后果,并决定做还是不 做。 2.婴儿存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伸手抓、使用 工具、寻求父母帮助、静观事变等待外援、干脆 不玩
(1)演绎推理
• 根据一些假设为真的前提推出结论。
• 例:做游戏是件开心的事情
•
我今天做过游戏
我今天很开心
练习题
• 真正高明的伪造家制造的钞票从不会被发现,所以一 旦他的作品被认出是伪造的,则伪造者不是位高明的 伪造者,真正的伪造者从不会被抓到。 下列哪种推理 方式与这段话类似?() a小张是一个玩魔术的专家, 他的魔术总能掩人耳目,从未被揭穿,所以他是一个 高明的魔术师。 b小张是一个玩魔术的人,他的魔术 一般不会被揭穿,偶尔有一两次被人看穿,但这不妨 碍他是一名优秀的魔术师。 cb小张是一个玩魔术的 人,他的魔术一般不会被揭穿,偶尔有一两次被人看 穿,这说明他并不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因为高明的 魔术师不会被人看穿。 d小张的魔术很好,从不会被 揭穿,所以他是个优秀的魔术师。
儿童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大脑对信息的编码水 平有直接关系
• 编码:把信息的特点编入记忆中的过程。 • 信息编码方式——信息加工深度——记忆效果 • 实验:西格勒的天平任务
幼儿解决问题的局限性
• 1.编码不充分 • 2.注意的维度是单一的
推理 • 1.定义:根据已有信息引出新信息的加工过程。
2.分类: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3)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