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合集下载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一、成本及其本质一成本本质的一般理解在会计研究领域,成本是一个发展变化最大的概念之一.财务会计学认为成本是取得资产的代价,或是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支出.这一认识目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管理会计学则认为,成本是实现一定目标未来要付出或承担的价值牺牲,甚至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要放弃相应收益的代价.美国会计学会在成本概念与标准的报告中给出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这一概念充分考虑了成本的内涵与外延,概括内容相当广泛,且十分抽象,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成本计算对象上,而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目的上.它强调成本是在特定目标下将要付出的价值牺牲,并以此认识为基础,重整企业的成本规程,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服务.同时,提醒我们在设计成本计算程序或为成本管理提供服务时,必须紧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的来展开.我们注意到,这一定义给出的成本本质内涵是“价值牺牲”,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觉得这一说法过于抽象.价值是货币计量的结果和表现,此处的价值是货币计量什么事物的结果和表现呢我们认为不管这一事物是什么,它才是成本的本质.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必须认清这一事物,才能使成本管理变得具体,其方法的运用才会可靠有效.马克思指出:“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价值中减少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及资本家自身耗费用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成本价格”.这是我们一直信奉的成本本质内涵的经典论述.马克思从补偿角度论述了“资本耗费”这一成本范围.资本耗费即成本,只包括C、V两个部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成本即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本,是指商品生产中实际消耗的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所构成的价值,不包括剩余价值m部分.而西方微观经济学认为,商品的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生产成本,如果活劳动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价值补偿不足,就会从m中加以补偿.这一观点其实也是从补偿角度来认识成本,是马克思资本耗费的延伸和扩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实用主义.在会计中,资本家的资本表现为一种权益,投入企业后,总是对应着一定的占用形态,而表现为资产,因此从占用形态来说,权益以资产而存在,然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资本家的权益不会被耗费,被耗费的实际是资产.二资源及其企业观提到“资源”,人们自然会想起矿产、河流等自然形成的为人们所利用的物品.通常资源一词最一般的意义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为人类有用的资财.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有用物即资源,无用物即非资源.因此,资源既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要的自然物,如阳光、空气、水、矿产、土壤、植物及动物等等,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种房屋、设备、其他消费性商品及生产资料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美国着名的资源经济学家阿兰.兰德尔认为: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由于资源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属性,因而,它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没有发现或发现了但不知其用途的物质不是资源,虽然有用,但与需求相比数量太大而没有价值的物质也不是资源.技术、信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可以把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宝贵的资源.经济资源是一般资源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指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所需要的,并构成生产要素的、稀缺的、具有一定开发利用选择性的资财来源.其范围仅包括人类所需求的一般资财中,作为生产投资要素的那部分资财.具体地说,经济资源具备的特征为:1有用性,即必须是为生产或消费者所需求的,对经济生活有用,2稀缺性,即表现为社会需求量与存在量有差距,并非取之不竭;3可选择性,即指资源的用途可以有多种选择且可循环使用.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因为只有具备了可以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企业才能依靠资源的潜力的发挥,才能赢得利润,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或目标.单一资源是难以创造发挥其潜力的,企业的收益必然是不同种类的资源相互组合、相互“激发”的结果.所以企业必须拥有多种形式的资源,即既要具有有形资源,又要具有无形资源,既要具备物质技术方面的资源,又要具备人力,财力方面的资源.一个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其生产经营必须耗用材料、人力和财力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本质就是资源或是原始资源的转化物.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费用就是资源的耗费或转化.耗费或转化过程是各有不同的,如会计上称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内容除投资大都会转化成费用.资本性支出的内容是分年度逐步转化,而收益性支出则在年度内直接转化.当企业发生这两种支出,其实就是用一种资源置换另一种资源,是一种资源形态上的置换.其原因是因为生产经营需要不同资源组合才能实现.当我们将这些置换后的资源与一定的生产经营目的相联系,按一定期间或一定目的来归结这种置换时,就形成了置换后的资源价值成本,被置换的资源其实就可以认为被耗费了.当然,是一种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往往只认识到企业内部诸如材料、人力的耗用才是一种耗费.其实这种耗费,也只是一种置换,即将材料、人力等资源置换为产品这种资源.从广义上理解,无论是企业外部置换还是企业内部置换都是耗费,即费用.再将这些费用按照一定标准或目的加以对象化就形成了特定对象的成本.因此,成本的本质就是一种资源耗费,所谓计算成本就是对资源耗费的计量.认识成本这一本质,会引起我们对下列问题的思考:——成本的研究必须以资源及由其而产生的行为为内容进行思考,——成本的管理必须以资源配置及其效率为中心进行实施,——成本的核算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的或目标为标志进行设计.二、企业资源及其配置一企业资源的种类以一个企业或公司角度,研究的重点显然是经济资源.基于资源企业观认为,每家公司都拥有大量独特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就是所谓的资源.国内外大多数经济学家将经济资源按其经济属性,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四大类.其他资源则主要是指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就一个公司或企业来说,经济资源可分为:1有形资源,也称有形资产,是指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资源,包括生产设施、原材料、产品等,它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表达.2无形资源,也称无形资产,是指诸如公司的声望、品牌、文化技术知识、专利和商标以及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等不具有具体实物形态的资源.3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概念是一种微观意义的人力资源,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4货币资源,是指在企业中以货币等形态存在的资源,确切地说是价值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及应收款项.5组织资源,是指资产、人员与组织投入产出过程的复杂结合而表现出的能力.从企业资源的会计计量看,资源可以分为可计量资源和不可计量资源.可计量资源是指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的资源,如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计量表达的资产等.不可计量资源是不能用货币加以确定计量的资源,如上述的部分无形资源、部分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等.显然,企业生产经营既耗费有形资源,又耗费无形资源;既耗费可计量资源,又耗费不可计量资源.从费用的成本一般内容来说,涵盖了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但是从会计计量与核算角度来看,费用成本主要包括可计量资源的耗费,也就是必须能够对其进行货币计量,才能纳入会计的费用成本的核算.企业成本信息主要也是指这部分资源耗费,对于不可计量资源的耗费,只能作为辅助补充的信息,在相关信息报告中采用文字而不是确定的数字来表达或反映.二企业资源配置方式企业资源的配置一般表现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数量上的要求,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同资源构成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也可以认为企业资源配置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目标将资源的用途在不同的时间上、空间上和数量上进行不同的分配.资源配置的原因主要来自资源的稀缺性和可选择性,这两种特征使得企业资源配置有合理或不合理的问题,即迫使人们对资源配置加以研究,而克服其稀缺性和可选择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资源配置研究的焦点应是配置的有效性和资源消耗的节约.就企业来说,最高目标是追求消耗降低和收益增长,而消耗的降低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影响收益的诸多因素中企业最具控制力的因素.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消耗的降低上.因此,企业管理中必须引入资源配置的问题,探求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一个企业必须拥有资源,在开办时就应考虑所需资源的配置,要按照产品目标来规划资源用途的分配.在进入正常生产经营状态而去合理消耗资源或进行资源转换,从而使生产经营中资源消耗降低.资源配置一般理解为利用资源的可替代性,使之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的分配.就社会资源来说,资源配置就是选择用途置于不同部门或地区.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市场配置是指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按利益驱动原理将资源配置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制中,资源总是向收益最高的部门和地区流动,市场供求比例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价格波动,将把资源配置于适当的部门和地区.政府配置,也称为政府干预,即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手段直接或间接地调节资源配置的格局和规模,以降低资源配置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政府配置对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建立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它可以大大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垄断趋势.企业资源的配置是建立在资源企业观的基础上的,根据企业的目标主要是产品和企业所处的资源环境,对资源不同用途加以合理利用和组合.一个企业可以依据自己的产品进行资源组合.我们所谓对企业进行管理,以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对资源的管理,企业的效益也就是资源有效性的体现.企业的资源配置贯穿着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因为产品就是资源配置的结果,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资源不断地按工艺要求附加上去,被消耗转化为产品.当然,企业的资源取得必须遵循社会资源配置的规律,不是孤立的.因此企业资源配置也必须受到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必然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一部分.然而,企业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不尽相同.一个企业一旦设立并投入生产经营,其设备或工艺过程决定着产品生产的行业性质.要想改变这种行业性是很难的,最起码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企业资源在企业设立时就要考虑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也只有这个时候影响最大.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有资源配置的分析,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地区和行业以及资源供给的可行性.要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就必须分析国家和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以及对即将设立企业的影响.从这一意义说,企业资源配置方式仍然包括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两种方式.但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资源配置还存在着具体方式.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是美国工程师麦尔斯在进行企业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对短缺材料寻找代用品时发现的一种价值分析体系.价值工程成功地被世界各国所推广运用,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基于价值工程对“生产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是有限的甚至是紧缺的”的认识.消耗的资源的货币表现即是费用或成本.资源的稀缺性迫使节约成本,从而使“价值”上升.麦尔斯指出:“功能导向的工作,基本上是以完成人们渴望与需要的新功能为中心而利用资源的,而价值导向工作的目的,则在于用更少的物资资源和时间资源来完成这些预定的功能.实际上,成本是一种衡量资源消耗数量的尺度.价值工程则作为一种更优利用资源的研究,帮助人们合理使用每个单位资源以满足更多的需要,因此,它是一种更加有效利用资源、增进人民富裕的手段.由此可见,价值工程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主要是运用在产品设计和生产准备阶段,主要是以价值提升高度阐述成本费用的节约和资源配置的方式.作业组合是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而必需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合理组合.这些活动是以产品生产为中心的,它是需要各种资源供给的,是一种资源的组合.价值工程突出某一种资源的功能替代,而作业组合关注的是多种资源的合理组合,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作业组合之所以成为企业资源配置的手段之一,是因为作业组合的成因是适应围绕产品而开展生产经营的需要.产品的生产需要各种活动或作业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同样需要各种活动或作业完成.同时,作业也具有替代性,也就是说,同样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行为和活动来完成或达到,但是不同的行为或活动将会需要不同的资源.因此,不同的作业选择和组合必然会对资源用途采取不同的选择.作业组合这一配置方式与价值工程方式一样必然受到特定产品特定工艺技术要求的制约,会受到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制约.企业设立、产品选定时必须遵循社会资源配置的规律,而一旦确定,企业资源配置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采用价值工程和作业组合这两种方式.从中可以看出,企业资源配置更多地追求企业资源消耗的节约,企业资源配置有效性是企业资源配置的真正目标所在.作业组合方式源于生产经营的需要但是要以价值工程方式为基础,而价值工程方式主要源于产品功能组合的需要.作业组合方式对于价值工程方式也必然有“反作用”.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价值工程方式从资源替代角度认为更换某种资源重新配置有效且节约,但是作业组合达到产品功能却很困难或可以组合实现功能但成本很高.也就是说作业组合方式使得资源配置出现无效或浪费.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将两种配置方式互相协调而去考察整体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和节约.这一方面要求我们预先必须进行价值工程配置方式和作业组合配置方式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展开项目可行性研究和企业预算工作.三、成本管理战略一战略和经营战略“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字strategies,其含义是“将军”,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引入企业经营管理,是“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计划的基础.具体地说,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战略”到“经营战略”的演变说明,经营战略是一种以变革为实质的概念,让我们注意到一个企业的经营所涉及到的全部因素.在过去,我们往往只注意到诸如技术、工艺、资金、耗费等某一项“战术”上的因素,不能将我们仅认识到的因素联系组合起来去考察企业在竞争中的水平和层次.因而,我们的经营就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1抓住一个因素,“穷追猛打”,使之达到控制目标,却花费了很多蛮干的费用.2追随别人之后,不管自身现状,照搬照套,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见成效.经营战略思想的引入,使企业经营关注一些新的方面:1关心企业外部胜于企业内部,特别是关系到企业生产的产品构成和销货市场,决定企业干什么事业,以及是否要干:2企业现在和未来经营成效的测量标准,即企业要达到的目标,3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性:4企业总体日常控制体系的建立,如作业管理规定.成本管理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目标应是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目标,并加以具体化.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之一.成本是资源的耗费,控制成本、降低资源的耗费,必然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及目标之一,经营战略中,这二体系就构成了成本管理战略.二成本管理战略的构筑经营战略的特点在于:1全局性:2长远性;3抗争性;4纲领性.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的成本管理战略也具有这四个特点.问题在于既然将战略的思想引入成本管理,如何来确定成本管理战略的具体内容,或是在传统成本管理思想有什么必须突破的.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所采用的方法也是限制消耗、节约开支的一些硬方法,追求一种成本的绝对下降,加之引入的加强考核的方法,将成本指标压得很低,并与职工利益相结合进行考核,搞得人人自危,甚至被“逼”去偷工减料以达到指标.当然,笔者并不否定这种绝对控制的方法,但是,成本下降总是有极限的,压到一定程度已无法改变.此时,这种绝对控制方法就不适用.那么就要采取一种相对控制方法,即通过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来改变成本发生的动因.如通过技术改造、管理思想的变革和新的生产组织的引进等途径,使成本持续降低.这就是成本管理战略的起因.成本管理战略就是企业根据自身客观条件和环境,联系企业经营目的,正确分析和判定企业的费用成本在市场竞争对手中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物流技术、资源配置及作业管理等一系列方法,制定成本目标,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实施方案,以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取得竞争优势.简言之,成本管理战略是企业围绕成本费用而开展的一种长期谋划.与经营战略一样分成两个阶段: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成本管理战略规划分为下列步骤:1规定组织使命:根据企业经营目标,按企业各组织的职能,规定其在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创造一种人人重视成本的氛围.2制定方针:根据企业成本目前水平,由各职能部门提出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措施.3建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汇总各组织机构的方法和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确定成本管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4鉴别方案:采用一定预测决策分析方法,围绕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不同的成本管理战略方案.5选择战略:其实是指对上述4战略方案的选择.其原则是成本管理战略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管理战略实施分为下列步骤:1确定组织结构:根据新选择的战略,按照企业管理的原理,确定层次分明、责权利相联系的实施战略的主体即组织结构.2管理组织活动:按企业各组织机构的作用,下达其目标,并要求各组织机构严格执行.3监控战略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有效期:每个战略方案的实施都有一定时期,为了实行动态过程控制,要定期检查和考核各组织的目标完成情况.三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应关注的问题本文认识到成本是资源耗费,并结合战略管理的思想,是期望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成本管理战略的思路.这一思路提醒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关注以下问题:1成本管理必须扩展到自立项、设计至销售、使用整个过程.因为,一旦某一项目确定后,各种技术条件已基本固定,该企业的成本费用发生也相对确定了.“在产品的策划、构想设计阶段,成本的66%左右已经被决定即无法在后续阶段更改了.因此,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较之后续阶段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样,销货于顾客以后,使用过程还会出现返修退货现象,这也会使企业成本费用升高.。

探讨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探讨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探讨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在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时,对相关成本的规划、控制和优化的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展开探讨。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战略目标和需求,对相关成本进行精确的确定、分类和分配,通过适当的控制和优化来确保企业能够实现战略目标并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

其次,战略成本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市场地位。

再次,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和内部流程,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最后,战略成本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定位,确定战略重点和关键领域。

其次,企业应该对各项成本进行准确的确定和分析,以了解成本结构和成本驱动因素。

然后,企业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和降低的策略制定和实施,例如通过制定严格的成本预算和成本管理措施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最后,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成本绩效评估体系,通过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来监控和评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实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便准确了解和把握成本状况和变化趋势。

然后,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和降低策略,避免盲目决策和行动。

最后,企业需要强化内部沟通和合作,建立跨部门的成本管理机制,实现整体成本管理的协调和统一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策略和方法来提高管理效果。

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1. 引言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经营者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经营过程中,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战略成本管理。

2.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追求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有效控制和管理成本,确保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降低成本,企业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市场上取得优势。

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加销售额,并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2.2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冗余。

通过对成本的精确控制,企业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2.3 提高经营效益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的经营效益。

通过通过全面的成本管理,企业可以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3.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1 成本分析与控制成本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

企业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各项成本的结构和来源,并根据成本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可变成本,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采购策略来降低成本;对于固定成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产能和降低管理费用来控制成本。

3.2 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的综合分析,确定最终产品的目标成本,并通过整体的成本控制来实现目标成本的达成。

目标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就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3 关键绩效指标的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是评估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明确关键绩效指标,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控,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企业成本管理及战略管理理念

企业成本管理及战略管理理念

企业成本管理及战略管理理念企业成本管理及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成本计划、控制和分析,实现成本的节约和效益的提高。

而战略管理强调企业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下,通过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成本管理在企业运营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企业的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和经营商品或服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设备维护费用、销售费用等。

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控制。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建立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实施成本控制。

成本预算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目标,制定的总的成本支出计划。

通过成本预算,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资源和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各项成本进行明细计算和分析,找出成本的界定因素,找出成本的增加点,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为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成本分析是指企业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支出过高、变动原因及解决办法,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过高的问题,避免经济效益的损失。

同时,企业成本管理也需要注重节约和效益的提高。

节约是指企业在保证生产和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支出。

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成本节约,例如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分销成本等。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谈判,争取更加有利的采购条件,减少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在分销环节,企业可以优化销售策略,减少销售费用,降低分销成本。

除了成本节约,企业还应该注重效益的提高。

效益是指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

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

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一、引言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概念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并探讨如何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实现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二、成本管理的概念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或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支付的支出。

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各项支出进行控制和优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等目标的一种经营手段。

三、战略管理的概念战略是指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所采取的长期规划和决策。

战略管理是指通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企业长期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策略来实现目标。

四、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的联系1. 成本控制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企业要实现长期发展目标,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则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基础。

因此,成本控制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

2. 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都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成本管理是一种经营手段,而战略管理则是一种决策过程。

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3. 成本管理对战略制定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考虑到各种支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因此,通过成本控制和优化来降低企业支出,可以为战略制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空间。

4. 战略管理对成本控制具有指导作用战略制定需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从而确定企业长期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产品定位等因素来引导成本控制和优化。

五、如何将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1. 建立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建立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包括预算编制、费用核算、成本分析等环节,以实现对企业支出的有效控制和优化。

2. 将成本控制纳入战略制定过程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各种支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3.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以保证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

公司员工对公司成本管理的认识

公司员工对公司成本管理的认识

公司员工对公司成本管理的认识
公司员工对公司成本管理的认识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约意识:员工认识到公司成本的重要性,明白每一分钱的花费都来自于公司的利润。

他们会在日常工作中尽量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比如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

2. 成本效益意识:员工明白不同项目或活动的成本效益,并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来体现。

他们会在做决策时考虑成本,选择更经济、有效的方案,以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3. 质量控制意识:员工了解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客户满意度,也直接影响到公司成本。

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质量控制过程中,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标准,减少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成本损失。

4. 利润意识:员工明白公司的利润是所有员工的共同目标,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实现利润的增长。

他们会积极寻找节约成本的机会,推动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5. 战略意识:员工认识到公司的长期发展需要考虑成本管理的长远战略。

他们会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动态,为公司的成本管理提供战略性的建议和支持。

总之,公司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公司经济利益的理解和对自身职责的认同基础上的,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对成本管理的认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组织如何有效地控制和优化资源的使用,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以下是对成本管理的一些认识:成本管理的目标- 降低成本: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企业可以优化资源的使用,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进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竞争力。

- 提高效率:成本管理还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效率。

通过评估和优化各个环节的成本,企业可以发现和消除低效率的因素,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

成本管理的策略- 管理成本结构:企业应该了解和管理其成本结构,即了解不同成本的构成和比重。

通过对成本结构的分析,企业可以识别出哪些成本是关键因素,从而重点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 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降低成本,例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员工的效率和技能等。

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特定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选取。

- 设立预算和控制系统:预算和控制系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通过制定预算和设立控制系统,企业可以对成本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成本问题。

- 激励和奖励措施:激励和奖励是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设立激励机制,如绩效奖金、晋升机会等,来鼓励员工提出节约成本的建议和行动,从而增强成本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

注意事项- 综合考虑:成本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短期的成本降低。

在制定成本管理策略和措施时,应考虑企业的市场地位、产品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持续改进:成本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关注成本问题,并积极寻找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新方法和技术。

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对成本管理的一些认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_注:此文档内容仅为普通参考,具体的成本管理策略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

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

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管理企业的成本,以达到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有效进行成本管理,成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战略成本管理强调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往往只关注成本的控制和降低,而忽视了成本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而战略成本管理强调将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中,将成本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使成本管理成为支持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1. 成本结构分析:通过对企业成本结构的分析,了解到底哪些成本是可以控制和降低的,哪些成本是不可控制的。

然后针对可控制的成本进行管理,以获取更大的效益。

成本结构分析可以通过成本构成表、成本流程图等方式展示出来,便于管理者进行分析和决策。

2.全过程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思想是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全过程中,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全面理解和分析企业的全过程成本,找到优化成本的关键点。

全过程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成本降低点,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利润水平。

3.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战略成本管理重视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来使成本管理的目标与实际行动相结合。

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评估,激励出色的绩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共同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案例以某电子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利用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成功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首先,该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成本结构分析,通过对各项成本的详细核算和分析,确定了可以控制和降低的成本项目。

然后,在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指导下,该公司通过重新设计产品结构、优化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等手段,成功降低了产品生产和物流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制定和执行战略时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它强调在战略决策中要考虑成本因素,以确保企业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战略目标。

以下是对战略成本管理的一些浅谈。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企业从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和管理成本。

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主要关注产品或服务的制造成本和营运成本,而战略成本管理则更加注重整个价值链上的成本,包括研发、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成本。

企业需要明确不同环节的成本构成,分析其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以便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战略效益。

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考虑成本因素。

企业制定战略时需要评估各种选择的成本和收益,以确定最佳的战略方向。

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对自身的成本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还要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企业将成本纳入到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中。

企业应建立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绩效评估体系,将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价相结合,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综合考核。

企业还应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成本效益。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企业持续改进和创新。

战略成本管理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需要不断改进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企业还要注重创新,不断寻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方法和途径,以保持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在战略决策中要考虑成本因素,以确保企业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需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和管理成本,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将成本纳入到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中,并持续改进和创新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概述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手段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核算、控制和决策的过程。

战略成本管理则是在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三个方面。

成本核算是指按照一定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明细的记录和核算,形成各种成本报表和成本账户,为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成本核算可以分为作业成本核算和过程成本核算两种。

成本控制是指根据成本预算和成本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控制方法,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监控和控制,以达到控制成本在合理范围内的目标。

成本控制可以分为规章制度控制、成本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杠杆三种。

成本决策是指根据成本的特点和变动规律,在各种决策问题中,通过成本分析和成本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或决策。

成本决策可以分为成本-效益决策和成本-收益决策两种。

战略成本管理是基于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出发点,制定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措施。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1.以成本为导向:战略成本管理以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把降低成本作为关键的竞争策略。

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强调全过程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强调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以实现全面降低成本。

3.注重质量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注重从质量角度降低成本,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4.强调创新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鼓励企业进行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战略成本目标:企业需要明确战略成本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形成可操作的战略成本目标。

2.开展成本识别和分析:企业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识别和分析,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变动规律,找出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为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

战略成本管理观念、方法与应用

战略成本管理观念、方法与应用

战略成本管理观念、方法与应用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采用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战略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方法与应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实现战略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在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过程中,对各项成本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控制和优化的管理方法。

其目标是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并最大化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竞争力通过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企业能够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改善盈利能力战略成本管理可以识别和消除不必要的成本,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企业可以提高利润率并增加现金流量。

优化资源配置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成本驱动的战略成本驱动的战略是一种以成本为核心的战略规划方法。

通过分析不同成本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确定关键成本驱动因素,在制定战略时考虑成本因素的影响。

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一种将企业内部所有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的价值链环节,并对每个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和价值创造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价值链环节进行优化,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价值的提升。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将成本与效益进行对比的方法。

通过评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企业可以确定哪些成本是必要的,哪些成本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从而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一种通过制定预算目标和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来实现成本控制的方法。

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制定和执行战略时,对各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理论。

它通过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关键的战略成本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提高企业的绩效。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确定关键成本因素:企业需要确定对于实现战略目标来说,哪些成本因素是最关键的。

这些成本因素可能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技术研发成本等。

2. 设定目标成本: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竞争环境,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成本,作为控制和管理成本的依据。

3. 成本控制和管理: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成本,以确保实现目标成本。

这些措施和方法可能包括优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改进流程效率等。

4. 成本分析和评估:企业需要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成本的构成和来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5. 绩效评估与改进:企业需要通过绩效评估来判断成本管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可以帮
助企业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合理控制和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对战略目标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它是针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成本问题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旨在实现战略目标的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明确定义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包括市场份额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改进、技术创新以及成本的降低等。

明确战略目标有助于企业把握成本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汇报。

成本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战略目标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进行成本优化分析。

在确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不同的战略方案进行成本分析,比较各个方案的成本与收益,选择最优的战略方案。

成本优化分析有助于企业找出成本过高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战略成本管理还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监控。

成本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预算控制、责任成本中心制度等手段,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成本监控是指对实际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超支和效益低下的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还需要进行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通过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资源消耗等措施,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这可以通过成本管理工具如成本挖掘、价值链分析、目标成本管理等来实现。

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过程中,对战略目标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方法。

它不仅关乎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还关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法,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成本管理策略的战略性思考

成本管理策略的战略性思考

成本管理策略的战略性思考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方案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注重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战略性思考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性思考。

一、确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明确的目标。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

目标应该具有可度量性和可操作性,以便于实施和监控。

同时,目标应该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一致,确保成本管理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协调性。

二、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实现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成本管理体系应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等环节。

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了解到各项成本的来源和构成,为后续的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成本的变动因素和潜在的成本降低空间,从而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成本预测则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做好预案,应对成本的波动和变化。

三、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管理层应该树立榜样,积极主动地关注成本问题,并将成本控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

同时,员工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主动寻找成本降低的机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企业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如奖金制度或股权激励,来激发员工的成本控制积极性。

四、优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进行供应链的优化。

通过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实现成本共享和风险共担,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优化物流和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创新成本管理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应该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及其应用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及其应用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及其应用1. 引言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制定并执行战略时,对相关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保持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对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提升,还需要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本文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应用进行浅析。

2. 概念和原则2.1 概念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通过对成本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标的管理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关注的不仅是产品的直接成本,还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市场开发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各个方面的成本。

2.2 原则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原则是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合理控制不同方面的成本,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下面是几个战略成本管理的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对企业各个方面的成本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不能只关注产品的直接成本。

•差异化成本管理原则: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根据不同产品、不同市场的特点,对成本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和控制。

•追求最低成本原则:企业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灵活性成本管理原则: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灵活调整成本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 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3.1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会涉及到不同的成本。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对不同阶段的成本进行合理管理。

例如,在产品开发阶段,要控制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成本,确保产品能够在市场上成功推出;在产品成熟阶段,要关注生产成本和供应链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供应风险。

3.2 供应链成本管理供应链成本是指企业在物料采购、生产运作、产品配送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成本。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优化物料采购成本;通过合理的运输安排,降低运输成本;通过ERP系统的应用,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核心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战略成本管理,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和执行,以实现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深入分析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探讨其意义、原则和实现方式。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要正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同时注重成本管理,以保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首先,战略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成本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和监控,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成本情况和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增强竞争力。

其次,战略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避免盲目扩张,防止过度投资。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优化战略规划。

在战略规划中,成本管理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通过成本管理,企业能够合理地分配资源,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成本浪费,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投资,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战略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只有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战略成本管理,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原则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战略目标与成本要匹配。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长期的规划,而成本管理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因此,成本管理必须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案,确保成本与战略的匹配。

2.成本控制要精细。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企业必须精细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和销售环节等,以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而形成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思想,最初是由美国的管理学者伊戈尔·安索夫(H.igor Ansoff)在其所著的《从战略方案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战略管理被定义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的生存和不断进展,依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

战略管理的实质是监控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有效的战略方案,确立企业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实现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

它主要涉及企业的方向性问题,如经营领域的选择、产品方向的变更、企业规模的扩大、进展多角经营等,是有关企业将来进展的全局性谋划和决策。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形成和进展的历史并不久远,但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指导原则和科学方法。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假如不用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去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就难以取得长期的盈利力量,并很快被市场淘汰。

始终以来,成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战略管理需要,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途径。

理论界对战略成本管理含义的表述虽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其基本内容的界定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将成本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贯穿于整个战略管理循环。

(2)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降低成本,而是为战略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步骤供应战略性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并为成本的持续降低制造良好的环境。

(3)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战略拓展,而不是否定。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控制和管理成本,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涵盖了广泛的方面,包括制定预算,分析成本结构,评估成本效益等,这些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其资源和资金。

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之前,企业需要了解其目标和使命,并将其纳入到战略规划中。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预算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预期收益,并根据不同的部门和项目进行分配。

此外,企业还应对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不会超支或浪费资源。

成本结构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成本来源,并找到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成本结构分析涉及到各个方面,如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等,需要综合考虑。

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优化供应链、减少浪费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益和利润。

除了分析成本结构,评估成本效益也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

成本效益评估是衡量企业投资是否可行的一种方法。

企业可以评估每项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并评估其对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在评估成本效益时,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政策法规等。

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共同推动,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要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和控制机制,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企业应确保员工能够充分理解和支持战略成本管理,以确保其顺利实施。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一、成本及其本质(一)成本本质的一般理解在会计研究领域,成本是一个发展变化最大的概念之一。

财务会计学认为成本是取得资产的代价,或是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支出。

这一认识目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管理会计学则认为,成本是实现一定目标未来要付出或承担的价值牺牲,甚至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要放弃相应收益的代价。

美国会计学会在《成本概念与标准》的报告中给出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这一概念充分考虑了成本的内涵与外延,概括内容相当广泛,且十分抽象,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成本计算对象上,而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目的上。

它强调成本是在特定目标下将要付出的价值牺牲,并以此认识为基础,重整企业的成本规程,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服务。

同时,提醒我们在设计成本计算程序或为成本管理提供服务时,必须紧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的来展开。

我们注意到,这一定义给出的成本本质内涵是“价值牺牲”,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笔者觉得这一说法过于抽象。

价值是货币计量的结果和表现,此处的价值是货币计量什么事物的结果和表现呢我们认为不管这一事物是什么,它才是成本的本质。

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必须认清这一事物,才能使成本管理变得具体,其方法的运用才会可靠有效。

马克思指出:“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价值中减少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及资本家自身耗费用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成本价格”。

这是我们一直信奉的关于成本本质内涵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从补偿角度论述了“资本耗费”这一成本范围。

资本耗费即成本,只包括C、V两个部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者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考虑到成本因素,对成本进行分析、控制和优化的管理行为。

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要把成本纳入企业战略的体系中,使其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管理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管理问题。

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普及之后,成本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

这是因为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目标和方向。

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应该与成本控制相匹配,避免盲目扩张和浪费。

第二,竞争环境。

企业的战略应该根据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制定,从而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第三,产业链分析。

企业应该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分析,在控制自身成本的同时,优化整个产业链的成本结构。

第四,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该注重成本效益,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优秀的人才管理方法,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效率,从而控制劳动力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成本的控制和优化,还需要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考虑到企业的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

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如何提高企业的价值,以及如何降低风险,并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

总之,战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和优化,企业可以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在企业战略制定的全过程中进行考虑和实施,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成本管理战略的认识一、成本及其本质(一)成本本质的一般理解在会计研究领域,成本是一个发展变化最大的概念之一。

财务会计学认为成本是取得资产的代价,或是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支出。

这一认识目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管理会计学则认为,成本是实现一定目标未来要付出或承担的价值牺牲,甚至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要放弃相应收益的代价。

美国会计学会在《成本概念与标准》的报告中给出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这一概念充分考虑了成本的内涵与外延,概括内容相当广泛,且十分抽象,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成本计算对象上,而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目的上。

它强调成本是在特定目标下将要付出的价值牺牲,并以此认识为基础,重整企业的成本规程,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服务。

同时,提醒我们在设计成本计算程序或为成本管理提供服务时,必须紧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的来展开。

我们注意到,这一定义给出的成本本质内涵是“价值牺牲”,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笔者觉得这一说法过于抽象。

价值是货币计量的结果和表现,此处的价值是货币计量什么事物的结果和表现呢?我们认为不管这一事物是什么,它才是成本的本质。

我们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必须认清这一事物,才能使成本管理变得具体,其方法的运用才会可靠有效。

马克思指出:“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价值中减少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 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及资本家自身耗费用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成本价格”。

这是我们一直信奉的关于成本本质内涵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从补偿角度论述了“资本耗费”这一成本范围。

资本耗费即成本,只包括C、V两个部分。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成本即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本,是指商品生产中实际消耗的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所构成的价值,不包括剩余价值(m)部分。

而西方微观经济学认为,商品的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生产成本,如果活劳动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价值补偿不足,就会从(m)中加以补偿。

这一观点其实也是从补偿角度来认识成本,是马克思资本耗费的延伸和扩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实用主义)。

在会计中,资本家的资本表现为一种权益,投入企业后,总是对应着一定的占用形态,而表现为资产,因此从占用形态来说,权益以资产而存在,然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资本家的权益不会被耗费,被耗费的实际是资产。

(二)资源及其企业观提到“资源”,人们自然会想起矿产、河流等自然形成的为人们所利用的物品。

通常资源一词最一般的意义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为人类有用的资财。

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有用物即资源,无用物即非资源。

因此,资源既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要的自然物,如阳光、空气、水、矿产、土壤、植物及动物等等,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种房屋、设备、其他消费性商品及生产资料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

美国著名的资源经济学家阿兰。

兰德尔认为: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由于资源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属性,因而,它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没有发现或发现了但不知其用途的物质不是资源,虽然有用,但与需求相比数量太大而没有价值的物质也不是资源。

技术、信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可以把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宝贵的资源。

经济资源是一般资源的一个子系统。

它是指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所需要的,并构成生产要素的、稀缺的、具有一定开发利用选择性的资财来源。

其范围仅包括人类所需求的一般资财中,作为生产投资要素的那部分资财。

具体地说,经济资源具备的特征为:(1)有用性,即必须是为生产或消费者所需求的,对经济生活有用,(2)稀缺性,即表现为社会需求量与存在量有差距,并非取之不竭;(3)可选择性,即指资源的用途可以有多种选择且可循环使用。

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因为只有具备了可以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企业才能依靠资源的潜力的发挥,才能赢得利润,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或目标。

单一资源是难以创造发挥其潜力的,企业的收益必然是不同种类的资源相互组合、相互“激发”的结果。

所以企业必须拥有多种形式的资源,即既要具有有形资源,又要具有无形资源,既要具备物质技术方面的资源,又要具备人力,财力方面的资源。

一个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其生产经营必须耗用材料、人力和财力等。

这些生产要素的本质就是资源或是原始资源的转化物。

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费用就是资源的耗费(或转化)。

耗费(或转化)过程是各有不同的,如会计上称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内容(除投资)大都会转化成费用。

资本性支出的内容是分年度逐步转化,而收益性支出则在年度内直接转化。

当企业发生这两种支出,其实就是用一种资源置换另一种资源,是一种资源形态上的置换。

其原因是因为生产经营需要不同资源组合才能实现。

当我们将这些置换后的资源与一定的生产经营目的相联系,按一定期间或一定目的来归结这种置换时,就形成了置换后的资源价值(成本),被置换的资源其实就可以认为被耗费了。

当然,是一种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理解往往只认识到企业内部诸如材料、人力的耗用才是一种耗费。

其实这种耗费,也只是一种置换,即将材料、人力等资源置换为产品这种资源。

从广义上理解,无论是企业外部置换还是企业内部置换都是耗费,即费用。

再将这些费用按照一定标准(或目的)加以对象化就形成了特定对象的成本。

因此,成本的本质就是一种资源耗费,所谓计算成本就是对资源耗费的计量。

认识成本这一本质,会引起我们对下列问题的思考:——关于成本的研究必须以资源及由其而产生的行为为内容进行思考,——关于成本的管理必须以资源配置及其效率为中心进行实施,——关于成本的核算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的(或目标)为标志进行设计。

二、企业资源及其配置(一)企业资源的种类以一个企业或公司角度,研究的重点显然是经济资源。

基于资源企业观认为,每家公司都拥有大量独特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就是所谓的资源。

国内外大多数经济学家将经济资源按其经济属性,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四大类。

其他资源则主要是指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就一个公司或企业来说,经济资源可分为:(1)有形资源,也称有形资产,是指具有一定实物形态的资源,包括生产设施、原材料、产品等,它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表达。

(2)无形资源,也称无形资产,是指诸如公司的声望、品牌、文化技术知识、专利和商标以及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等不具有具体实物形态的资源。

(3)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拥有的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的能力。

企业人力资源的概念是一种微观意义的人力资源,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

(4)货币资源,是指在企业中以货币等形态存在的资源,确切地说是价值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及应收款项。

(5)组织资源,是指资产、人员与组织投入产出过程的复杂结合而表现出的能力。

从企业资源的会计计量看,资源可以分为可计量资源和不可计量资源。

可计量资源是指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的资源,如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计量表达的资产等。

不可计量资源是不能用货币加以确定计量的资源,如上述的部分无形资源、部分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等。

显然,企业生产经营既耗费有形资源,又耗费无形资源;既耗费可计量资源,又耗费不可计量资源。

从费用的成本一般内容来说,涵盖了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但是从会计计量与核算角度来看,费用成本主要包括可计量资源的耗费,也就是必须能够对其进行货币计量,才能纳入会计的费用成本的核算。

企业成本信息主要也是指这部分资源耗费,对于不可计量资源的耗费,只能作为辅助补充的信息,在相关信息报告中采用文字(而不是确定的数字)来表达或反映。

(二)企业资源配置方式企业资源的配置一般表现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数量上的要求,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同资源构成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

也可以认为企业资源配置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目标将资源的用途在不同的时间上、空间上和数量上进行不同的分配。

资源配置的原因主要来自资源的稀缺性和可选择性,这两种特征使得企业资源配置有合理或不合理的问题,即迫使人们对资源配置加以研究,而克服其稀缺性和可选择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资源配置研究的焦点应是配置的有效性和资源消耗的节约。

就企业来说,最高目标是追求消耗降低和收益增长,而消耗的降低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影响收益的诸多因素中企业最具控制力的因素。

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消耗的降低上。

因此,企业管理中必须引入资源配置的问题,探求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一个企业必须拥有资源,在开办时就应考虑所需资源的配置,要按照产品目标来规划资源用途的分配。

在进入正常生产经营状态而去合理消耗资源(或进行资源转换),从而使生产经营中资源消耗降低。

资源配置一般理解为利用资源的可替代性,使之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的分配。

就社会资源来说,资源配置就是选择用途置于不同部门或地区。

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

市场配置是指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按利益驱动原理将资源配置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制中,资源总是向收益最高的部门和地区流动,市场供求比例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价格波动,将把资源配置于适当的部门和地区。

政府配置,也称为政府干预,即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手段直接或间接地调节资源配置的格局和规模,以降低资源配置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

政府配置对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建立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它可以大大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垄断趋势。

企业资源的配置是建立在资源企业观的基础上的,根据企业的目标(主要是产品)和企业所处的资源环境,对资源不同用途加以合理利用和组合。

一个企业可以依据自己的产品进行资源组合。

我们所谓对企业进行管理,以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对资源的管理,企业的效益也就是资源有效性的体现。

企业的资源配置贯穿着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因为产品就是资源配置的结果,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资源不断地按工艺要求附加上去,被消耗转化为产品。

当然,企业的资源取得必须遵循社会资源配置的规律,不是孤立的。

因此企业资源配置也必须受到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必然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一部分。

然而,企业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不尽相同。

一个企业一旦设立并投入生产经营,其设备或工艺过程决定着产品生产的行业性质。

要想改变这种行业性是很难的,最起码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企业资源在企业设立时就要考虑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也只有这个时候影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