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x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讲义(

合集下载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量作为 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 生物群落和 无机环境 之间 循环往返。
问题探究2: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也是循环的吗?
提示: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群落 内部由于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群落内部物质是单向流动 的。
一、判断题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 ( 【答案】 大于20%。 【答案】 量。 【答案】 √ × ( ) √ ( ) )
6.过程
有机物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热能
7.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人工生态系统 到最有效利用,实现能量的 多级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 调整 。 ,使能量得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问题探究1:试比较摄取的能量、储存的能量、同化的能
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
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
4.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
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答案】 × ( ) ( )
5.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答案】 ×
6.物质和能量都是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的。 【答案】 ×
的同化量减去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故选B。
【答案】
B
三、非选择题 9. 如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部分图解,其中 A、B、C、D构成生物群落。图乙表示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中 的碳循环流动部分过程,请回答:
(1)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分别
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流动。 (2)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乙图中能发生①②过程的生物 相当于甲图中的________,一般④过程对于甲图中A而言,发 生的场所是________(填细胞结构)。 (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若甲图补充 D→B,假设B获得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供能的比例为x,则

江苏专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解析

江苏专版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④可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过程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淌解析:选D 依据题意,丙为生产者,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在生物群落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淌。

2.蚂蚁在“行军”途中会留下独特气味的信息素,这些信息素会将同伴引向食物或水源,信息素所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以上都对解析:选B 蚂蚁“行军”途中留下的独特气味的信息素,其本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属于化学信息。

3.(2024·镇江学测模拟)下列属于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A.蝙蝠通过声波识别四周环境B.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C.蜜蜂通过跳舞传递蜜源信息D.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解析:选B 蝙蝠通过声波识别四周环境属于物理信息传递。

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化学信息传递。

蜜蜂通过跳舞传递蜜源信息属于行为信息传递。

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属于行为信息传递。

4.(2024·扬州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森林能调整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C.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D.反抗力稳定性越差的生态系统,其复原力稳定性肯定越强解析:选A 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养分结构困难,自我调整实力强,反抗力稳定性高,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森林能调整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一般来说,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呈现相反的关系,但在自然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两者往往都比较弱,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四章第2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四章第2讲 生态系统的稳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来 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 源 化的能量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去 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路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
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 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 的能量。
构建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
1.能量流动的过程 (1)图示
(2)析图:①能量流动的源头——太阳能。
②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最终散失)。
③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 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⑤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⑥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
递减。 ⑦随营养级的升高,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 越少。
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
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
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 象的能量。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 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数量等。 ②实例: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
2.作用
(1)生物能根据环境信息的不断变化,调整 自身 的生活和行为。 (2)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 3.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四、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概念: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干扰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 态,是生态系统的 结构 和 功能 协调发展的重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1)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①成因: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②我国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能(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

请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3.生物富集(1)生物富集的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第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

2.碳循环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延伸应用(1)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①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②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③解决途径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清洁能源。

b.大力植树造林。

(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

请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3.主要的物质循环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项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过程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范围全球(生物圈)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特点全球性、循环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联系①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高中生物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 4.2.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x

高中生物 第4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 4.2.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x
C境中以__C_O_2__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群落中以 _含__碳__有__机__物___的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通过_光__合_作用合成 有机物储存在生产者体内。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有__机__物____的形式,沿着_食__物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_ 往下传递,最终流向分解者。 (4)动植物的_呼__吸__作__用__和分解者的_分__解__作__用__,以及化石燃料的_燃__烧__ 都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以_C__O_2_的形式归还大气。
12
(5)由以上分析可知 ①大气中的碳元素主要是通过 植物的进光入合生作物用群落的。 ②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CO的2 形式进行循环的。 ③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之机间环的境传 递 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13
2.CO2除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外,还有进入生物群落的途 径吗? 答案
能量流动 光能→化学能 →热能
(一般形式) 沿 食物链(网) 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 以 化学元素 形式流动 在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间往复循环
化能合成作用。 3.如果人们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或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有何影响? 答案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使CO2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乱砍滥伐森林,会 使大气CO2进入群落过程受阻,打破碳循环平衡,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 高,进而导致温室效应。
14
活学活用
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 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D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四单元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四单元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命题点 1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1. (2018· 栟茶中学月考)如图为生态系统 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 C代表生 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生理活动。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B、 C、 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 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 B体内的有机物中
1.据碳循环模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 ①光合作用, ② 呼吸作用 , ③ 生产者, ④ 消费者 , ⑤ 呼吸作用 , ⑥分解作用 ,⑦ 燃烧 。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 CO2 的形式循环, 在群落内部以 含碳有机物 的形式传递。 ___________ (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 ⑦ 过程过快过多导致的。(填图中序号)
3.记清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关系的两个方面
(1)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01 感性认知
完成情况
3.连线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
4.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 的报警为物理信息 (2)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是双向的 ( √) ( ×)
02 理性归纳
完成情况
1.碳循环必记的四点内容
无机环境中: CO2和碳酸盐 (1)存在形式 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CO 2 (2)循环形式 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
光合作用 (3)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化能合成作用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返回无机环 (4)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境的途径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2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20190517119

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2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必修320190517119

一、碳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2.碳循环的过程(1)请写出图中标号的名称: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摄食,④呼吸作用,⑤燃烧,⑥分解作用。

(2)循环形式:CO2(CO2含碳有机物)。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而其他各成分之间均是单向的。

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2.信息传递的作用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基础微点全练]1.判断正误(1)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2018·全国卷Ⅲ,T6B)(2)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2017·江苏卷,T24B)(√)(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2016·全国卷Ⅰ,T5A)(√)(4)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5·全国卷Ⅱ,T4D)(5)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2015·江苏卷,T9D)(6)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2015·海南卷,T22A)(7)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014·江苏卷,T10D)(√)(8)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通常依赖生产者固定太阳能B.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排放回大气C.物质循环是以每个生态系统为单位独立进行的D.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强使大气CO2浓度上升解析:选C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江苏专版)2020版高中创新一轮复习:3 第4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江苏专版)2020版高中创新一轮复习:3 第4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一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感性认知][理性归纳](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连线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据图回答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问题(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8条食物链。

(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3)图中狐属于次级消费者,占第三营养级; 1.辨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不一定”和“一定”(1)三类“不一定”: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两类“一定”: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2.澄清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六个易误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4)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该图作为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点(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

(3)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

(4)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5)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但初级消费者只占有第二营养级。

(6)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下面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二讲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第二节 第二讲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答案] C
第三十二页,共50页。
有关碳循环示意图中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成分 的判断
(1)首先(shǒuxiān)判断双箭头的两端是生产者 和大气中的CO2库,除双箭头外生产者 (A)只有发出箭头,大气(B)只有接受箭头。
第三十三页,共50页。
(2)消费者(C)接受一个箭头而发出两个,分解者(D)则接受 两个发出一个,两者之间物质流动方向是从消费者(C)到分解 者(D)。
第三十九页,共50页。
[解析] 这是一道全面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知识的 学科内综合题。首先要分析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图中 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箭头所示为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来自生产 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的传递过程中是单向 (dān xiànɡ)流动、逐级递减的,其去路有三个方向:一是各 营养级的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用于生命活动时,总有一部分能 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二是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a.生物固氮(NH3);b.光电固氮(NO

3
);c.工业固氮(氮素
化肥如NH3、NO- 3 、尿素等)。
④生物群落中的氮返回无机盐环境的途径:
a.反硝化作用(N2);b.动植物遗体、遗物经微生物分解 成为氨。
第二十四页,共50页。
项目
[跟随名师·解疑难(yí nán)]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比较
________ 和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使生物组织(zǔzhī)
内的碳返回空气中。
第三十八页,共50页。
(5)在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tǒnɡ)中,碳循环始终 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2)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的传递就是碳循环(×)(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 2形式循环(×)(4)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5)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7)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2.连线碳循环的相关内容3.据碳循环过程模式图填空(1)请写出图中标号的名称: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摄食,④呼吸作用,⑤燃烧,⑥分解作用。

(2)循环形式:CO2(CO2含碳有机物)。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而其他各成分之间均是单向的。

[师说考点·解疑难]1.碳循环过程(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有机物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图示[研透考情·备高考]考向一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1.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解析:选B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的碳平衡;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2.(2018·浙江选考)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和C 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

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试题信息可判断A代表生产者、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大气中的CO2、E代表化石燃料。

大气中的CO2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夏季光合作用比较强,所以夏季大气中的CO2含量比冬季低。

(2)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碳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进入大气。

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图修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则图中D将表示为非生物环境,生物不能利用热能,所以取消D到A的箭头。

答案:(1)D 低于(2)呼吸作用大于(3)非生物环境取消D“→”A[方法规律] 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判断的关键是找到具有双向箭头的两种成分,然后再逐步分析,得出答案。

图示及方法如下:①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或大气中CO2库,再由多个内指箭头可判断B为大气中CO2库(不能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的C为消费者。

②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内指箭头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CO2库。

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

③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CO2库。

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CO2库,E为生产者。

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

考向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及应用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B.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解析:选C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该系统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本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4.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选C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5.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解析:选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沼渣、沼液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归纳拓展] 辨析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类可利用部分的能量(即流入目标环节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如通过建“沼气池”等实现废物资源化,就是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思维导图·成一统][基础速练·固根基]1.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1)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为双向(×)(2)鸟类鸣叫属于行为信息(×)(3)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起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4)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6)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7)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由生物种类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2.对下面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实例分类①花椒树上的刺②昆虫的性外激素③孔雀开屏④鸟类的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⑤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⑥蜜蜂的舞蹈行为⑦某些植物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给传粉昆虫的信息⑧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⑨有些候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中的星座来确定方位的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以上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①④⑦⑨;属于化学信息的是②⑤⑧⑩;属于行为信息的是③⑥。

(填序号)3.连线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4.据信息传递的模型图填空(1)信息的来源:生物或无机环境。

(2)信息传递的范围: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包括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

(3)信息传递特点:往往是双向传递的。

[题组练透·过考点]题组一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作用及应用1.(2018·海南高考)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解析:选D 小鸟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是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镜子中的“小鸟”的物理和行为信息。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解析:选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湿度、光照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范围;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这对牧草的生长和发育是有利的。

[方法规律] 判断生态系统信息类型的方法(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