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 第2章 勘测设计

隧道工程  第2章 勘测设计

收集的资料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隧 道 工 程
(1)地域地质资料,如地层、地质构造、岩性、土
质等。
(2)地形、地貌资料,如区域地貌类型及主要特征、
不同地貌单元与不同地貌部位的工程地质评价等。
(3)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如地下水的类型、分带及
分布情况、埋藏深度、变化规律等。
SUI DAO GONG CHENG
复查,与进一步的照片判读反复验证,可以测制出更精
确的工程地质图;并可提高测绘的精度和效率,减少地

地质资料


程 文 工程资料

地质图、说明书。
邻近隧道及其他土建工程所记 录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资 料 气象资料 收
气温、气压、风速、风向、降 水、 … …等 。

工程、施工及临时用地。自
用地及环境资料 然环境文物古迹、自然保护
区、居民环境等。
SUI DAO GONG CHENG
灾害资料
暴雨雪、台风、地震、滑坡 等发生的规模、频度。
道 工
在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应进行详细勘察,为施工图

设计提供资料。此时已基本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所以详细勘察的目的是提出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条件的
各项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基础
设计、地基处理和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等具
体方案作出论证和结论。
SUI DAO GONG CHENG
SUI DAO GONG CHENG
雪崩、风吹雪 场所、规模、频度、时期、种类。
洪水
洪水量、水位、时期。
隧 道 工 程
SUI DAO GONG CHENG
隧 道 工 程

毕业设计——青龙山隧道设计计算说明书

毕业设计——青龙山隧道设计计算说明书

毕业设计——青龙山隧道设计计算说明书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3)1.1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3)1.2国内外研究状况 (4)1.3设计依据 (5)1.3.1 设计标准 (5)1.3.2 技术标准 (5)1.4建筑材料选用 (5)1.5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6)1.6本章小结 (6)第2章青龙山隧道总体设计 (7)2.1青龙山隧道工程地质资料 (7)2.1.1 地形地貌 (7)2.1.2 区域稳定性 (7)2.1.3 地层岩性 (7)2.1.4 地质构造 (7)2.1.5 水文地质 (7)2.2围岩等级的确定 (8)2.4青龙山隧道选址 (8)2.4.1 隧道选址原则 (8)2.4.2 青龙山隧道选址 (6)2.5隧道洞口选择及线型设计 (9)2.5.1 洞口选择和线型设计的原则 (9)2.5.2 洞口位置的选择 (9)2.6隧道纵断面设计 (7)2.7隧道横断面设计 (10)2.7.1 建筑限界 (10)2.8本章小结 (15)第3章洞门设计 (16)3.1洞口段地质评价 (16)3.1.1 上行出口端 (16)3.1.2 下行入口段 (16)3.2洞门设计 (16)3.2.1 洞门类型选择 (16)3.2.2 洞门设计 (17)3.2.3 洞门建筑材料 (17)3.3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18)3.3.1 洞门结构计算 (18)3.3.2 抗滑动稳定性验算 (20)3.3.3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20)3.3.4 基底合力偏心距验算 (21)3.3.5 基底压应力验算 (21)3.3.6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21)3.4本章小结 (22)第4章明洞设计 (23)4.1明洞长度确定 (23)4.2明洞设置 (23)4.2.1 明洞基本参数设置及配筋 (23)4.2.2 衬砌内力计算 (20)4.2.3 衬砌截面强度检算 (35)4.2.4 明洞衬砌内力图 (41)4.3本章小结 (41)第5章衬砌设计 (42)5.1概述 (42)5.2荷载计算 (43)5.2.1 计算断面参数选择 (43)5.2.2 浅、深埋的判断 (44)5.2.3围压的确定 (59)5.3.1 计算方法 (61)5.3.2 计算图示 (62)5.3.3衬砌几何要素 (63)5.3.4主、被动荷载作用下的衬砌压力的计算 (93)5.3.5最大抗力值的计算 (96)5.3.6衬砌总内力计算(不同围压级别) (104)5.4衬砌验算 (70)5.4.1 超浅埋断面衬砌验算 (70)5.4.2 浅埋断面衬砌验算 (116)5.4.3 深埋断面衬砌验算 (80)5.6隧道衬砌内力图 (126)5.6.1 浅埋、超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超浅埋) (126)5.6.2 深埋、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浅埋) (127)5.6.3 浅埋、超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深埋) (127)5.5本章小结 (128)第6章通风照明设计 (129)6.1通风设计 (129)6.2照明设计 (130)6.2.1 洞外接近段照明 (130)6.2.2 洞内照明 (131)6.2.6 照明计算 (90)6.3本章小结 (139)第7章隧道防排水设计 (139)7.1防水设计 (139)7.1.1 防排水标准 (139)7.1.2 防水措施 (140)7.1.3 复合式衬砌防水系统 (140)7.1.4 二次衬砌防水系统 (140)7.2隧道洞内排水 (141)7.2.1 围岩疏导排水 (141)7.2.2 路侧边沟排水 (141)7.3洞口与明洞防排水 (143)7.3.1 洞口防排水 (143)7.3.2 明洞防排水 (144)7.4本章小结 (144)第8章施工工艺 (100)8.1施工方法 (100)8.2辅助施工 (100)8.3施工注意事项 (100)本章小结 (101)结论 (102)参考文献 (103)致谢 (150)摘要本设计为五海公路青龙山隧道隧道设计。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目录一、概述 (1)(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三)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1)(四)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二、地形地貌 (3)三、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3)(一)地层岩性 (3)(二)地质构造概况 (4)四、水文地质 (6)(一)地表水 (6)(二)地下水 (6)(三)水文地质试验 (8)(四)隧道涌水量分析评价 (8)(五)、地下水侵蚀性评价 (11)五、工程地质条件 (12)(一)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2)(二)场地地震效应 (13)(三)、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13)(四)、隧道围岩分级 (13)(五)、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 (16)(六)、斜井进口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8)六、隧道风险分析与评估 (18)七、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0)八、工程措施建议 (21)蒿吉坪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一、概述(一)工程概况蒿吉坪隧道位于湖南省中方县蒿吉坪乡境内,线路跨过上蒲溪(蒿吉坪中桥)直接进入隧道,隧道下穿蒿吉坪乡、田坳、烂田坳、干田垅村,隧道出口位于杨家村爷溪右谷坡,隧道起屹里程为:DK287+832~DK292+905,全长5073米,隧道最大埋深为442m。

隧道进口标高353.78m,出口标高327.91m。

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差,进口段至东南方向的蒿吉坪乡平距303m。

出口段沟对面,有通往袁家的村道,可供农用车辆通行,洞身段地表则为人行山道及通往蒿吉坪乡的乡村水泥路。

该隧道共设计有1#、2#两个斜井以及1个横洞。

1#斜井位于进口段DK288+150公里处右侧,总长160m,走向212°,与正线夹角50°,斜井坡度8%。

出口位于电站引水渠上,无公路可通,交通条件差。

1#横洞位于隧道进口段的DK288+000公里处右侧,总长190m,走向346°,与正线夹角83°,横洞坡度0.4%。

出口位于河谷边,无公路可通,交通条件差。

2#斜井位于隧道洞身段DK292+300公里处左侧,斜井长度(平距)330m,走向71°,与正线夹角41.26°,斜井坡度9.2%。

邓家湾隧道说明书

邓家湾隧道说明书

第十合同段邓家湾隧道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1.1、设计依据本施工图设计根据湖南省交通厅文件(湘交计[2009]3号):关于简家坳至塔岭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的相关规定执行。

1.2、设计原则1.2.1、设计理念隧道设计遵循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为基本原则。

隧道工程土建工程设计采用新奥法为主要指导思想,以钻爆法为主要开挖手段。

1.2.2、设计特点隧道主体结构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范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使建成后的隧道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并方便维修作业。

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之间紧密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

隧道土建设计体现了动态设计与信息法施工的思想,设计对地质观测、监控量测、超前预报均制定了总体方案,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评判设计的合理性,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

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的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

1.2.3、隧道总体设计原则(1)、在地形、地貌、地质、气象、社会人文和环境等调查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形、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

(2)、地质条件很差时,长隧道位置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中短隧道服从路线走向。

(3)、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车道数和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

(4)、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协调,以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

(5)、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及其交通构成,交通方向以及环保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6)、结合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辅助通道、弃渣处理、管理设置、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7)、核查隧道与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并做好相关的措施及预案。

1.3、技术标准1.3.1、采用标准根据《望城(茶亭)至湘潭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简家坳至塔岭高速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确定隧道通过区域采用“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速度120km/h,全线按六车道设计,路基宽度34.5m”。

隧道工程-工程地质勘测及超前预报

隧道工程-工程地质勘测及超前预报
隧道工程
38
超前地质预报
自形成一个塑性回滞环,如图所示。
隧道工程
20
围岩的工程性质
三、岩体的强度
岩体的强度要比岩石的强度低得多,并具有明显的各向
异性。一般情况下,岩体的抗压强度只有岩石抗压强度的 70~80%,结构面发育的岩体,仅有5~10%。和抗压强度一 样,岩体的抗剪强度主要也是取决于岩体内结构面的性态, 包括岩体的力学性质、充填状况、产状、分布和规模等;同
时还受剪切破坏方式所制约。
隧道工程
21
围岩的工程性质
四、岩体的构造—力学特性
岩体是由下述几部分构成的: a) 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岩块;
b) 结构面;
c) 岩块间的充填物。
隧道工程
22
围岩的工程性质
从岩体构造—力学特性上看,大体上可分为无裂隙岩 体和裂隙岩体两大类。地下工程在多数情况下是修筑在裂 隙岩体中的。裂隙岩体的地质构造特征是结构面的存在。 岩石只是岩体构成的一部分,它的性质不能代表岩体
隧道工程
25
围岩的工程性质
六、岩体的流变特性
流变包括两方面:一种是指作用的应力不变, 而应变随时间增长,即所谓蠕变;另一种则是作用 的应变不变,而应力随时间而衰减,即所谓松弛。
隧道工程
26
围岩的工程性质
七、岩体结构分类及其破坏特征
工程地质学中把岩体划分为四大种结构类型: Ⅰ.整体结构、块状结构 Ⅱ.层状结构、板状结构
Ⅲ.碎裂结构、镶嵌结构、层状碎裂结构
Ⅳ.散体结构
隧道工程
27
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是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阶段的延续,
是在复杂地质情况工程安全事故多发条件下,为满 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而新兴的一门学科,是工程地质 学的一部分,是覆盖物理探测、地质、钻探、试验 等专业的一个综合学科。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

工程地质手册(完整版)一、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工程地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表面的岩石、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质构造等。

工程地质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地质条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并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它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取有关地质条件的信息。

常见的地质调查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

野外调查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获取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性质。

钻孔是通过钻取岩土样,了解地层结构和岩土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分布。

三、岩土工程性质岩土工程性质是指岩石和土壤在工程活动中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了解岩土工程性质对于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岩土工程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压缩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来获取。

四、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地质体发生变形、破坏或运动,对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造成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评估是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历史灾害记录和工程活动的影响,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五、相关法规和标准工程地质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这些法规和标准包括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标准、环境保护法规等。

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工程地质从业者的基本职责,也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本手册将继续深入探讨工程地质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质勘察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工程地质案例分析等。

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工程地质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做出贡献。

六、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工作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研究,为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隧道工程》作业完整版

《隧道工程》作业完整版

绪论思考题1.什么是隧道?2.隧道的种类有哪些?3.隧道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哪些?4.和地面结构相比,隧道工程有哪些特点?5.试从隧道的广泛用途上论述学习、研究与发展隧道技术的重要意义。

6.你认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的难题有哪些?第二章思考题1、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的内容有哪些?2、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有哪些?3、简述岩石与岩体的区别。

4、岩体的工程性质有哪些?5、围岩的定义,围岩分级的目的?6、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有哪些?7、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简述我国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围岩分级方法。

第三章思考题:1、影响隧道位置选择的因素有哪些?2、越岭隧道与河谷隧道有何区别?它们在位置的选择上采取什么原则?3、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选择有哪些影响?4、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遵循哪些原则?确定洞口位置考虑哪些因素?5、什么是隧道净空?6、铁路隧道的横断面是根据什么设计的?7、简述曲线铁路隧道加宽的原因和方法。

8、曲线铁路隧道和直线隧道衔接的方法是什么?向直线方向延长13m和22m的理由是什么?9、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包含哪些内容?10、隧道衬砌断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计算题1、某隧道位于半径R=800m的圆曲线上,通过三级围岩地段,设计为直墙式衬砌,曲线加宽40cm,中线偏移值d=12.5cm,外轨超高值E=9.5cm,隧道竣工后,测得DK23+15、DK23+20、DK23+25各起拱线处内外侧宽值如表1所示,试按隧限—2A计算各点侵限情况。

表12、某单线铁路隧道位于圆曲线半径R=1000m,缓和曲线长Lc=100m的曲线上,曲线全长L=309.44m ,隧道进口桩号DK27+844,出口DK28+344,ZH 点桩号DK27+958,设计最高行车速度为120km/h 。

试计算隧道加宽值W ,中线偏移值d ,并绘图说明隧道断面的变化位置、线路中线和隧道中线的关系。

1.解:cm cm E 155.9<=,cm W W d 5.122/)(21=-=,曲线加宽cm W W W 40213=+= 则:内侧加宽1W =32.5cm ,外侧加宽2W =7.5cm 。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本文档旨在为隧道不良地质情况下的专项施工提供详细的方案和操作指南,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1. 引言1.1 背景隧道工程中,不良地质情况是一个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不良地质包括但不限于软弱地层、岩层断裂、溶洞等,这些地质条件不仅会对施工过程带来困难,还会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本文档针对隧道不良地质情况,提出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旨在确保隧道施工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1.2 目的本专项施工方案的目的是:•分析不良地质的特点和危害;•提出不良地质专项施工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隧道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2. 不良地质特点及危害分析2.1 不良地质特点不良地质特点可能包括:•软弱地层:土壤含水量高、压实度低,容易发生液化、塌陷等现象;•岩层断裂:岩层存在裂缝、破碎带等破裂现象,导致岩体的不稳定性增加;•溶洞:地下水腐蚀岩层形成的空洞,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危害分析不良地质情况下施工的主要危害包括:1.施工困难:不良地质条件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复杂度,例如,软弱地层会导致固结液浆流失,增加地下水的渗流等;2.隧道稳定性降低:岩层断裂和溶洞会导致隧道的稳定性下降,增加隧道的变形和塌方风险;3.工程质量下降: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容易造成结构裂缝、渗漏等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4.安全事故发生: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存在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如地震、滑坡等。

3. 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技术措施3.1 前期调查和评估在实施不良地质专项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勘察:详细勘察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信息;•工程地质分析:对不良地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软弱地层、岩层断裂、溶洞等;•风险评估:评估不良地质情况对施工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

3.2 施工技术措施根据前期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处理: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如注浆、灌浆等;•岩层处理:对断裂带进行支护处理,如锚杆注浆、爆破预处理等;•溶洞处理:对溶洞进行填充或支护处理,如灌缝、注浆、支撑等;•施工工艺优化:根据不良地质情况,调整施工工艺,避免对地质条件过度破坏。

隧道的勘察

隧道的勘察

2.1.2 初步勘察
b.地质调查,提供不同方案的工程地质、水 文地质资料。 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 地下水情况 特殊地质、不良地质 在以上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的基础上确定隧道方案。
2.1.2 初步勘察
• 初勘应提交的资料
(1)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2)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在比例尺上
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填绘物探、钻探、 挖探的平面位置 (3)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在比例尺为 1:500-1:5000(横)、1 :200-1:100(竖) 的图上,标明勘探点和岩层的弹性波波速
2.1.1 可行性研究勘察
4.气象资料
气温、气压、降水、水温、地温等 从气象台站和各种资料期刊、汇编、年鉴等 处获得
2.1.1 可行性研究勘察
5.用地及环境资料
用地:工程用地和施工用地 线路占地和隧道占地
环境资料:自然环境,文物古迹、
自然保护区、居民环境等,
6.灾害资料
隧道所在地区历史上的暴雨、台风、地震、滑坡 等发生的规模、频度,通过查阅资料、地方志和对 居民访问获得
2.1.2 初步勘察
(4)洞口、洞身工程的地质横断面图,在比 例尺为1:200-1:500的地形图上,标明勘探点 和岩层的弹性波波速。
(5)钻孔地质柱状剖面图 (6)试验资料汇总表
2.1.3 详细勘察
详细 勘察
目的 任务 步骤
为线位布设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 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隧道的勘察
隧道勘察的目的:
查明隧道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资料 对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提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隧道施工和运营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提出意见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Ⅳ号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概况**Ⅲ号隧道位于**省**县杨家庄乡**火车站西侧,为连拱隧道。

进口桩号K47+056,出口桩号K47+230;隧道长174m。

属短隧道。

隧道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查明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

表1勘察工作量汇总表二、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隧道东侧坡脚,约100m外为铁路及108国道,以东100m余为**火车站。

交通十分方便。

(二)气象隧道所处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山地的影响,湿度有所增高。

据地方县志统计资料,**县城多年平均气温为7.4o 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9.1o C,极端最低气温-30.6o C(1966.2.22),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o C,极端最高气温38.3 o C(1961.6.20)。

地面温度,年平均9.8o C,一月最低,平均温度-9.4o C,6-7月份最高,平均温度26.1o C。

据杨家川站资料(1958年~198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36.3毫米,春季67.9mm,占全年11%,夏季457.1mm,占全年72%,秋季97.4mm,占全年15%,冬季13.9mm,占全年2%,因此,夏季多发生暴雨造成灾害,特别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是暴雨集中期,施工时应注意防洪。

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隧址区位于**山中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向,山体陡峭,隧道进出口端地形坡度为30°~45°,基岩裸露。

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

隧道中间发育浅冲沟,堆积3~6m碎石土。

地面海拔高程界于766~810m之间,相对高差近54m。

隧道最大埋深37.1m。

(二)地层岩性根据物探揭露及工程地质测绘,隧址区除洞顶冲沟及出口坡脚堆积碎石土(Q4dl+c),及进出口沟谷堆积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外,其余均基岩裸露,岩性单一,地质结构简单。

基岩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γδ53),岩性为浅肉红色,浅灰~深灰色,中粗粒~中细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新岩屋冲二号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ZDK540+528.0~ZDK540+649.0一、概况隧道全长121m,最大埋深65m,中心里程ZDK540+588.5,位于既有线左侧约250m。

纵坡设为单面上坡,坡度10.5‰,进口段轨面标高259.25m,出口段轨面标高为260.52m。

测区属溶蚀构造类型的低山丘陵、溶蚀槽谷地貌,地面标高245~345m,相对高差20~100m,自然坡度40~55°。

山脉走向、槽谷走向受构造控制,呈NE向分布,线路右侧380m为锦江。

隧道进、出口端地形陡峭,局部形成陡崖,地表多为灌木丛覆盖。

隧道进出口附近车辆不能通行,交通不便。

二、地层岩性测区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崩坡积层(Q4dl+col),坡残积层(Q4dl+el),下伏寒武系中统(∈2a)地层,岩性分述如下:<3-4-1>黏土(Q4dl+pl):黄褐色,软塑,局部夹少量角砾。

厚0~1m,分布于隧道出口端沟谷底部。

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4-2-1>角砾土(Q4dl+col):灰褐色,松散~稍密,潮湿,角砾占70%,粒径2-20mm,碎石占15%,粒径20-60mm,石质成分多为灰岩,余为粉质粘土。

厚2~6m,分布于隧道进口端沟谷两侧斜坡中下部。

属Ⅱ级硬土,C组填料。

<6-2>黏土(Q4dl+el):灰褐色,硬塑状,主要成分以黏粒为主, 夹10%角砾,粒径为20~30mm。

厚0~2m,分布于出口端斜坡上。

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21-4>泥质灰岩(∈2a):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结构,局部夹泥质条带,部分为灰岩与泥质灰岩互层,岩溶弱发育,局部见小溶孔。

节理裂隙发育。

隧道洞身围岩均为泥质灰岩,强风化带(W3)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带(W2)属Ⅴ级次坚石,B组填料。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1、地质构造测区所处大地构造部位,属于扬子准地台八面山褶皱带武陵凹陷褶皱束中。

隧道工程简明施工技术手册

隧道工程简明施工技术手册

目录(隧道工程)第一章施工准备1.1施工方法选择 (231)1.2施工准备 (231)1.3施工组织设计 (236)第二章压风、供水、供电及照明、通风与防尘2.1压缩空气供应 (238)2.2供电及照明 (239)2.3供水 (240)2.4通风 (241)2.5防尘 (245)2.6洞内管线布置 (245)第三章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3.1洞口开挖 (245)3.2洞口防护 (246)3.3管棚支护 (246)3.4洞口混凝土 (249)3.5洞身开挖 (249)3.6钻爆作业 (257)3.7装碴与出碴 (261)3.8运输 (263)3.9锚喷支护 (267)3.10仰拱(填充、底板) (276)3.11明洞施工 (277)3.12施工防排水 (277)3.13衬砌钢筋 (281)3.14二次衬砌混凝土 (281)3.15辅助坑道 (284)第四章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4.1地质不良地段开挖与支护法 (287)4.2主要技术措施 (290)第五章施工监控量测5.1 量测项目 (292)5.2量测断面间距点距及布置 (293)5.3量测频率 (293)5.4监控量测管理 (294)5.5超前地质预报与补充地质调查 (297)第六章施工测量6.1隧道测量 (300)6.2施工测量 (301)6.3竣工测量 (301)第七章施工机械设备7.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301)7.2主要试验、测量、检测器 (306)第八章施工案例8.1黄秋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计 (308)8.2阳坡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25)8.3包西铁路活沙兔隧道施工组织计 (362)隧道工程第一章施工准备1.1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方法选择如表1-1:表1-1正洞施工方法表1.2施工准备1.2.1交接核对工作现场核对设计文件主要内容:(1)隧道与所在区段的位置,是否与线路总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一致。

(2)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测绘和钻探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对穿越的岩层可能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及岩(煤)层内有无瓦斯情况,应进一步了解,必要时补测钻探资料。

第二章隧道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级

第二章隧道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级
• (2)构造应力场在不深的地方已普遍存在, 最大构造应力的方向多近似水平,且水平 应力普遍大于自重应力场中水平应力分量, 甚至大于垂直分量。
• 二)影响初始应力场的因素
• 1. 重力、地质构造、地形、岩体的物理力 学性质以及地温等经常性的因素;
• 2. 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人类长期活 动等暂时性的或局部性的因素。

• 1996年,我国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首次引进 TSP202应用于深圳中东部供水水源隧道、梅坎铁 路松南隧道、内昆线闸上隧道、朱嘎隧道等。近 年来,TSP技术也越来越多得到中国的工程技术人 员广泛认同,并成功地应用于秦岭铁路隧道、株 六铁路复线、渝怀铁路部分隧道工程、青海公伯 峡水电站导流洞、云南元墨高速公路及山西雁门 关公路隧道等几十个工程中。在工程实践中也发 挥了重要作用。
• 3、环境调查 • 通过对施工场地、生态环境的调查,评价隧道修
建和营运交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必要的 环境保护措施。 • 4、气象调查 • 气象调查一般有下列内容:降雨、降雪、气温地 温、风向风速、雾、雪崩、洪水等。

• 5、围岩级别的确定
判断围岩级别是决策隧道设计、施工中 各种问题的基础。围岩级别的判定是按设 计和施工两个阶段进行。施工阶段可根据 已暴露的围岩条件判定围岩级别,是对设 计阶段的预判断进行修正,是客观、可靠、 可信的判断。
度相对较低的地质界面(或带),按成因分为原 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
• 2、岩体具有各向异性 • 岩体中由于岩石的结构、构造具有方向性,使
岩体的强度、变形,甚至渗透等性质在不同方向 上显示出差异称为各向异性;
• 3、岩体具有可变性 • 较完整的岩体比较坚固,但受到地壳地质运动
的影响,岩体必然会在地质作用下不断变化,对 工程而言,在隧道的使用年限内风化作用和地下 水作用引起岩体完整性、强度等性质的变化是研 究重点。

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

隧道:通常指修筑在底下或山体内部,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的通道。

隧道工程: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交通隧道:交通线路为克服山岭江河海峡港湾等障碍而修建的工程结构,一般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越江隧道海底隧道航运隧道人行隧道等。

浅埋隧道:隧道的埋深不足隧道洞径的2倍深埋隧道:隧道的埋深超过隧道洞径的2倍隧道的功能和优越性:1利用隧道可以直接实现各种运输线路直接穿越山岭而不必盘山绕岭,2隧道还可以改善线路中车辆的运行状况和提高线路的运行能力,3隧道隐蔽在地下水下山体内部,对军事工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4不占据地面空间,相当于增加城市的使用面积,5地下空间环境有许多地面没有的优点,如温度湿度变化小,冬暖夏凉不受风吹日晒的影响,防震抗震条件优越。

隧道的分类方法:1从地质上分:岩石隧道软土隧道2 从所处的环境分: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海底隧道矿山隧道3从力学原理和埋藏深度:深埋隧道浅买隧道4 从用途上分:交通隧道矿山隧道市政隧道水工隧道隧道技术及理论方面的成就:1锚喷支护及光面爆破技术的应用。

2人工冻结加固岩土技术的成功应用。

3岩石隧道凿岩台车及钻装运支等工序的成套机械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隧道施工的机械化程度。

4大型掘进机的使用提高了隧道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和现代化程度。

5盾构技术逐渐完善与推广应用。

6水下隧道沉管发的应用,促进了海底隧道越江隧道的发展。

7地下隧道工程弹塑性分析的理论成果,说明了围岩不仅是地下结构的荷载因素,也是也和地下结构一样可以起支护作用。

8支护—围岩共同作用的理论成果,提出了支护的荷载大小不仅与围岩有关,还受自身性质的影响。

9新奥法理论逐渐发展。

10有限元边界元等数值计算方法和技术技术在隧道工程结构的的计算中逐渐应用。

隧道施工方法:一,山岭隧道施工法:1掘进机法2钻爆法二,1明挖法2地下连续墙法3盖挖法4盾构法5浅埋暗挖法6顶管法三,1盾构法2 沉管法岩石: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结合体。

(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齐梁洞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一、前言(一)概况G209国道吉首至凤凰公路改建工程齐梁洞隧道位于凤凰县沱江镇齐梁桥村,呈北-南向穿越丘陵体。

本隧道起讫里程为K32+240-K32+505,全长265m,属短隧道。

隧道进口地形标高为370.59m,出口地形标高为373.88m,设计标高为361.55~363.37m,呈纵坡0.7%上坡;行车道宽度为双向6m,隧道总宽度为2*(6+0.75)=13.5m;高度7m。

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9.80m,平均埋深36.80m。

该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62.87。

地表植被较发育,基岩大部裸露,进出口皆为丘陵斜坡,有少量覆盖层分布。

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好,进出口端即为国道G209。

为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受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委托,我院对拟建隧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根据任务书,本次勘察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详细勘察,其目的是为齐梁洞隧道修建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岩土参数,具体要求为:1、查明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工程特性;2、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围岩等级;3、查明进出口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的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5、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6、傍山隧道存在偏压的可能性及其危害;7、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9、查明其它对隧道不利的因素。

(三)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勘察合同与任务书;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 02-01-2008);10、《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隧道⼯程地质说明新岩屋冲⼆号隧道⼯程地质说明书ZDK540+528.0~ZDK540+649.0⼀、概况隧道全长121m,最⼤埋深65m,中⼼⾥程ZDK540+588.5,位于既有线左侧约250m。

纵坡设为单⾯上坡,坡度10.5‰,进⼝段轨⾯标⾼259.25m,出⼝段轨⾯标⾼为260.52m。

测区属溶蚀构造类型的低⼭丘陵、溶蚀槽⾕地貌,地⾯标⾼245~345m,相对⾼差20~100m,⾃然坡度40~55°。

⼭脉⾛向、槽⾕⾛向受构造控制,呈NE向分布,线路右侧380m为锦江。

隧道进、出⼝端地形陡峭,局部形成陡崖,地表多为灌⽊丛覆盖。

隧道进出⼝附近车辆不能通⾏,交通不便。

⼆、地层岩性测区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崩坡积层(Q4dl+col),坡残积层(Q4dl+el),下伏寒武系中统(∈2a)地层,岩性分述如下:<3-4-1>黏⼟(Q4dl+pl):黄褐⾊,软塑,局部夹少量⾓砾。

厚0~1m,分布于隧道出⼝端沟⾕底部。

属Ⅱ级普通⼟,D组填料。

<4-2-1>⾓砾⼟(Q4dl+col):灰褐⾊,松散~稍密,潮湿,⾓砾占70%,粒径2-20mm,碎⽯占15%,粒径20-60mm,⽯质成分多为灰岩,余为粉质粘⼟。

厚2~6m,分布于隧道进⼝端沟⾕两侧斜坡中下部。

属Ⅱ级硬⼟,C组填料。

<6-2>黏⼟(Q4dl+el):灰褐⾊,硬塑状,主要成分以黏粒为主, 夹10%⾓砾,粒径为20~30mm。

厚0~2m,分布于出⼝端斜坡上。

属Ⅱ级普通⼟,D组填料。

<21-4>泥质灰岩(∈2a):灰⾊,灰⽩⾊,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结构,局部夹泥质条带,部分为灰岩与泥质灰岩互层,岩溶弱发育,局部见⼩溶孔。

节理裂隙发育。

隧道洞⾝围岩均为泥质灰岩,强风化带(W3)属Ⅳ级软⽯,B组填料;弱风化带(W2)属Ⅴ级次坚⽯,B组填料。

三、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1、地质构造测区所处⼤地构造部位,属于扬⼦准地台⼋⾯⼭褶皱带武陵凹陷褶皱束中。

二峨山隧道地质资料

二峨山隧道地质资料

国道213仁寿境二峨山隧道地质资料概况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一、地形地貌隧道位于二峨山地区,地处龙泉山山脉,起点位于杨家沟沟口右侧坡面,终点位于国道213先下山路段左侧山坡新房子附近。

二峨山山顶海拔高度784.5M,进出口位置附近有沟谷溪流,其支沟短小,冲涮侵蚀作用强烈,切割深度一般小于30M,属构造剥蚀——侵蚀剥蚀山地峡谷地貌,表层常覆盖残坡积层。

二峨山地区山体宽厚,整个二峨山山体呈NE`~SW 向展布,隧道进口设计标高537.18M,出口设计标高514.92M,隧道轴向与二峨山山体基本成正交展布,出口谷底宽10~20M,有两条支沟在K1108+700地势平坦出汇聚成小溪流,并有一级阶地发育。

二、地层岩性隧址区出路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及侏罗系肿痛沙溪庙组泥岩加粉砂岩地层,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粘土夹漂块石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粘土夹碎石土等,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主要由粘土夹块石组成,黄褐、灰褐色,可塑~软塑状,该层分布于坡脚、洼地、沟谷、稻田部位。

螺纹钻揭示其厚度2.0~5.50M.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为硬~可塑状紫红、褐红色粘土,含部分碎石或风化岩块。

分布于路线山坡宽缓地带,坡脚地带和坡岸台地部位,厚0~2M.3、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棕红色泥岩,青灰色粉砂岩互层。

总厚度220~310米。

本组与下腹沙溪庙组成整合接触。

主要分布隧道接线段里程K1105+967~K1106+263段,隧道进口里程K1106+263~K1106+875段,占隧道围岩总长的26%。

泥岩呈紫红色。

粉砂岩呈灰色~青灰色。

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暗色泥岩、砂质泥岩与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局部段有砾岩夹层,厚约10~20CM.总厚度816~1079米。

主要分布隧道里程K1106+875~K1108+565段和出口接线里程K1108+565~51108+810段,占隧道围岩总长74%。

泥岩呈棕红色,粉砂岩呈青灰色~褐灰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梁洞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一、前言(一)概况G209国道吉首至凤凰公路改建工程齐梁洞隧道位于凤凰县沱江镇齐梁桥村,呈北-南向穿越丘陵体。

本隧道起讫里程为K32+240-K32+505,全长265m,属短隧道。

隧道进口地形标高为370.59m,出口地形标高为373.88m,设计标高为361.55~363.37m,呈纵坡0.7%上坡;行车道宽度为双向6m,隧道总宽度为2*(6+0.75)=13.5m;高度7m。

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9.80m,平均埋深36.80m。

该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62.87。

地表植被较发育,基岩大部裸露,进出口皆为丘陵斜坡,有少量覆盖层分布。

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好,进出口端即为国道G209。

为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受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委托,我院对拟建隧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根据任务书,本次勘察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详细勘察,其目的是为齐梁洞隧道修建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岩土参数,具体要求为:1、查明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工程特性;2、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围岩等级;3、查明进出口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的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5、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6、傍山隧道存在偏压的可能性及其危害;7、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9、查明其它对隧道不利的因素。

(三)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勘察合同与任务书;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 02-01-2008);10、《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四)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1、勘察工作布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隧道图和设计里程标识桩,进行放样,进口布钻孔2个,出口布钻孔3个、洞身段布置6孔,共布置11个钻孔。

(勘探钻孔布置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察方法本次勘察工作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工程地质调查、钻探、提水试验及室内试验等。

⑴工程地质调查根据勘察大纲要求,采用1:2000地形图,辅以GPS定位,确定各观测点位置。

调查方法采用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定点描述与沿途观测相结合。

本次调绘查明了隧道范围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其工作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⑵钻探本次勘察施工采用HT-200型油压回转钻机,土层钻进用φ110mm合金钻头无泵钻进,回次进尺一般为0.30~0.50m,土芯采取率85%以上;遇基岩改用φ91mm金刚石钻头钻进,以清水做冲洗液,回次进尺控制在1.00~1.50m,岩芯采取率75%以上。

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根据各回次岩芯情况进行了工程地质编录、照相,并按孔就地保存岩芯。

⑶取样①水样,从钻孔中采取水样1组,从地表水采取水样1组,分别在其中1件加入5g大理石粉,密封后送湖南省湘西工程勘察院岩土测试中心做水质分析。

②土样,隧道区主要为岩层,进出口段土层厚度薄,含有较多的碎石、块石,故本次勘察未取土样进行试验。

③岩样,从钻孔共取出岩样10组/30件,取完后,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编录、编号、标明岩芯上下方向、填写送样单、装箱送湖南省湘西工程勘察院岩土测试中心加工及测试。

⑷简易水文试验提水试验:为查明隧道区岩层的渗透系数,对隧道洞身孔进行了提水试验。

(五)勘察概况及完成工作量本场址于2014年7月31日进场施工,至2014年8月19日完成外业工作,历时20天。

共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1:表1 工程量一览表资料整理:在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本期勘察成果为依据,精心分析评价,基本满足本勘察阶段的资料要求。

二、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水文该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春季多雨,夏季干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据凤凰县气象站1962年至2012年气象资料统计,历年平均降雨量为l308.1mm,年最大降雨量2l43.9Omm(2001年),年平均降雨天数153天,最多168天,日最大降雨量302mm(1980年8月10日),小时最大降雨量80.30mm(1980年8月10日22:20-23:20)。

历年平均蒸发量1069.9mm,降雨量大于蒸发量。

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O℃(1992年8月29日天),极端最低气温-9.2℃(1977年1月30日)。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在每年8-9月,可达21m/s,月平均相对湿度81%。

隧道区附近有齐梁河及两条小溪沟,均为断尾河。

齐梁河位于隧道入口西侧30m处,自北向南西大致呈S型径流,测量时河宽4-6m,水深0.1-0.5m,水位358.24,最高洪水位360.12。

,最后流入齐梁洞内。

第一条小溪沟,位于隧道入口北侧25m,北东向南西径流,在K32+190处汇入齐梁河。

测量时沟宽0.4-0.6m,水深0.2m,水位358.24,最高洪水位360.12。

第二条溪沟位于隧道出口南西侧30m处,自南向北西径流,最后流入齐梁洞内。

测量时宽0.5-1.0m,水深0.1-0.3m,水位362.23,最高水位363.42,(二)地形地貌隧道区属于构造侵蚀溶蚀丘陵地貌,隧道穿越一个丘陵体,所穿越丘陵体地面标高在360-432m之间,相对高差72m。

通行地段地形标高359.46-422.33m,进口自然斜坡坡度45-35°,坡比1∶0.7~1.0;出口处自然斜坡坡度40-30°,1∶0.6~0.85。

(三)地层岩性根据地表调查及钻孔揭露,隧道范围内的地层有第四系(Q4)与寒武系中统敖溪组的(Є2a)泥质云岩夹页岩主要特征如下:1、含碎石粉质黏土(Q4el+dl)黄褐色,可塑状,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震反应慢;含少量强风化泥质云岩、页岩碎石,一般直径20-30mm,含量约20%,局部表现为块石。

该层厚度0.3-3.1m,层底标高365.82-404.10m,仅分布于洞身局部地形坳谷表层K32+316-K32+360处与入口部位。

2、碎石(Q4del)崩坡堆积物,黄褐色,稍密,稍湿,主要由强风化页岩、灰岩碎石组成,碎石直径一般30-70mm,含量约60%,少量块石,主要由可塑状粉质黏土及岩屑充填。

厚度0.1-1.5m,层底标高371.23-421.83m,该层仅分布于隧道出口及K32+270-K32+316地段。

3、块石(Q4de+c)崩坡堆积物,深灰色,稍密,母岩为中风化泥质云岩,块石直径一般50-70cm,由可塑状粉质黏土及碎石充填。

厚度0.1-1.8m层底标高371.24该层仅分布于隧道入口地段。

4、泥质云岩夹页岩(Є 2a)寒武系中统熬溪组泥质云岩,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为主,内夹黑色页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

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风化两层:强风化层:原岩成分、结构已大部分被破坏,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呈碎石镶嵌结构为主,岩芯呈土状-碎石状;钻探过程中易垮孔。

该层分布不均匀,仅分布于洞身段表层,未进入洞身范围,一般厚度0-4.60m,层底标高370.33-419.03m。

中风化层:深灰-灰黑色,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多呈密闭状态,由方解石脉胶结充填,脉宽1-7mm,局部被溶蚀成裂隙状,密度2-3条/m;块状结构及中厚层结构,岩芯多呈柱状,局部碎块状,柱长 6 -45cm,最长90cm,岩芯采取率一般为在78-98%左右,RQD=38-86%。

钻孔揭露厚度62.4-15.3,该岩层为本隧道的主要围岩,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局部见溶蚀现象。

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级。

(四)地质构造与地震隧道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雪峰山二级隆起带西侧, 武陵山及雪峰山弧形褶皱带之间,湘西断褶构造盆地内。

主要构造形迹有褶皱、断裂。

1、褶皱隧道区整体处于以寒武系深灰-黑色碎屑岩系为核部的向斜翼部,岩层倾向于北西,受区域褶皱构造影响,岩层整体呈单斜岩层,隧道进口岩层倾向275°倾角20°;隧道洞身岩层倾向280°倾角20°;隧道出口岩层倾向273°倾角18°,对本隧道影响较小。

2、断裂构造隧道进口北侧约100m处有亥冲门-杜夜平推断层通过。

断裂构造为非活性断层,对隧道的整体稳定影响较小。

受该区域断裂构造影响,隧道区发育有一条次级断裂构造,编号分别为F1其主要特征如下:F1断裂:钻孔ZK5揭露,在隧道K32+340附近处通过,其走向290°左右,倾向185°倾角85°,整体为张性断层, 断裂带附近方解石脉发育,岩石挤压强烈,破碎带宽2~4.1m。

断裂构造为非活性断层,断距不详,断层对隧道影响较大。

3、层间破碎带隧道区内经钻孔揭露发育有层间破碎带,其主要特征如下:(1)在隧道进口,钻孔ZK3揭露,在隧道K32+250附近,破碎带宽约0.1m,埋深5.7-5.8m,埋深标高368.28-368.18m,发育有构造角砾岩、糜棱岩, 方解石胶结,质量较好,岩芯多呈柱状,对隧道影响小.(2)在隧道洞身,钻孔ZK7揭露,在隧道K32+420附近,破碎带宽约0.15m, 埋深18.3-18.4m,埋深标高402.57-3402.42m,发育有构造角砾岩、糜棱岩, 方解石胶结,质量较好,岩芯多呈柱状,对隧道影响小.(3)在隧道洞身,钻孔ZK8揭露,在隧道K32+480附近,破碎带宽约0.1m, 埋深11.1-11.2m,埋深标高371.08-370.98m,发育有构造角砾岩、糜棱岩, 方解石胶结,质量较好,岩芯多呈柱状,对隧道影响小.(4)在隧道洞出口,钻孔ZK10揭露,在隧道K32+500附近,破碎带宽约0.1m, 埋深3.4-3.5m,埋深标高370.38-370.48m,发育有构造角砾岩、糜棱岩, 方解石胶结,质量较好,岩芯多呈柱状,对隧道影响小.4、节理裂隙通过对隧道区进行工程地质调绘,共测得3组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后显示主要有三组走向的节理组较发育,第一组走向北东,倾向328°,倾角73°,延长0.5-1.5m,密度1-3条/m,属微张-密闭剪节理;第二组走向北南,倾向377°,倾角81°,延长0.5~2m,密度一般1-2条/m,第三组走向北西,倾向219°,倾角81°,延长0.5~1.5m,密度一般1-2条/m,将岩体切割成40-80cm的岩块体,属微张-密闭剪节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