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经神经阻滞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f9a4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3.png)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摘要】肌肉麻醉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其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见的技术。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收肌管阻滞具有作用范围更广、镇痛效果更持久的优势,而股神经阻滞则更易实施、安全性更高。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适合的镇痛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有更有效的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收肌管阻滞、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效果分析、临床应用、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引言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方法,它们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收肌管阻滞通过阻断腿肌神经的传导,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而股神经阻滞则是通过阻断股神经的传导来实现镇痛效果。
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来选择哪种方法更适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管理。
对于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探讨两种镇痛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镇痛方案。
通过对镇痛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表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为进一步完善手术后镇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61178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5.png)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膝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一种主流方法,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前,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局麻药固定在关节周围或神经周围的麻醉技术,其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收肌管阻滞通过在关节周围注射局麻药来实现疼痛的控制,而股神经阻滞则通过阻断股神经的传导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随着超声引导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常规操作。
超声引导下的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的疼痛管理中。
目前尚缺乏针对这两种方法在膝关节镜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效果的比较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的镇痛效果,并为临床指导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探讨两种方法在镇痛治疗中的优劣势,为临床膝关节镜手术后镇痛提供可靠的指导。
通过研究这两种技术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为外科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进一步改进现有镇痛技术和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目前缺乏系统性比较的情况下,本研究的结果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术后恢复体验。
1.3 研究意义膝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见方法,而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是手术后恢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目前,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手术后的镇痛治疗。
尚缺乏关于两种方法在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
本研究旨在比较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半月板损伤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镇痛治疗方案。
股神经阻滞麻醉
![股神经阻滞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f85100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f.png)
股神经阻滞麻醉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常用于下肢手术。
本文将介绍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通过对该技术的详细描述,旨在使读者对股神经阻滞麻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股神经阻滞麻醉通过注入局麻药于股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股神经是下肢的主要神经之一,起源于腰骶段的脊髓,并沿大腿外侧下行。
该神经在大腿外侧有明显的可触及感,因此阻滞该神经可使下肢处于麻醉状态。
二、股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取侧卧位,下肢呈稍屈曲及外旋位。
皮肤消毒并覆盖无菌巾。
2. 定位:骶前上棘和股骨外髁连线是定位的重要参考标志。
骶前上棘与股骨外髁之间的中点即为股神经阻滞注射部位。
3. 局麻药注射:使用无菌技术,将注射器与长而细的针头连接。
将针头在股神经注射位点刺入皮下,刺入约3-5cm,然后放慢注射器注射局麻药,直至患者出现阻滞感和肌肉无力。
4. 验证阻滞效果:在注射完局麻药后,先进行感觉阻滞的验证,通常是用有创的方式比如针刺进行,确认患者感觉消失后再进行运动阻滞的验证。
例如,让患者进行股神经支配的膝关节伸直运动,观察患者是否有运动能力。
5. 完成操作:操作结束后,将针头缓慢拔出,并对刺入点进行消毒和覆盖伤口。
三、股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优势1. 明显的麻醉效果: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下肢的完全麻醉效果,使得手术区域处于无痛状态,减轻手术期间的疼痛。
2. 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相比于全身麻醉,局麻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全身麻醉相关的风险,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减少术后疼痛: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4. 便于手术操作:由于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肢体的麻痹,手术时可以减少肢体的运动,提供稳定的操作环境,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医生的操作。
综上所述,股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于下肢手术的局部麻醉技术。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601211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2.png)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比较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通过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中需要合理选择神经阻滞方法,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手术中的比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有股神经阻滞、外侧股皮神经阻滞、肠间神经阻滞等。
其中股神经阻滞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于全麻下的手术。
外侧股皮神经阻滞常用于局部麻醉下的手术。
肠间神经阻滞通常用于腹股沟疝气手术中的腹侧入路。
股神经阻滞常用于腹股沟疝气手术中。
该方法能够提供广泛的神经阻滞区域,包括腹股沟区、股部、大腿前侧、膝关节等区域。
因此,股神经阻滞能够提供较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有效地避免手术时的疼痛和不适。
外侧股皮神经阻滞通常用于局部麻醉下的手术。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较好的局部麻醉效果,避免全身麻醉带来的不适。
同时,该方法的并发症较少,不会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和恢复。
在选择神经阻滞方法时,应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管理,以避免手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在腹股沟疝气手术中各具优缺点,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连续股神经阻滞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连续股神经阻滞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28a70657e21af45b307a8df.png)
l a t e r a l f e mo r a l c ut a n e o us n e r v e a nd o b t ur a t o r ne r v e
ZH U Fe ng, HU Ya n,ZHANG We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J i s h u i t a n H 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5 , C h i n a )
・1 4 5・
・
技 术 方 法
・
连 续 股神 经阻 滞 置 管长 度对 股 神 经 、 股 外侧 皮神 经和 闭孔 神 经阻 滞 效 果 的 影 响
朱 丰, 胡 焱 , 张 伟
1 0 0 0 3 5 ) ( 北京积水潭 医院麻醉科 , 北京 [ 摘
要 】 目的: 研究连续股神经 阻滞不 同置管 长度对 股神经 , 股外 侧皮 神经 和闭孔 神经阻滞 效果 的影响 。方 法:
d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s ,f e mo r a l n e r v e c a t h e t e r s we r e i n s e r t e d 5 c m 。1 0 c m o r 2 0 c m wi t h a s s i s — t a n c e o f a n e ve r s t i mul a t o r.pa t i e nt . c o nt r o l l e d a n a l g e s i a p ump s we r e c o n n e c t e d a te f r l o a d o f 3 0 mL 0. 3% r o p i v a c a i n e v i a t he c a t he t e r s .S e ns o r y bl o c k a d e o f t he f e mo r a l ne v e,l r a t e r l a f e mo r a l c u t a ne o u s n e ve r a n d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2017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0.png)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疾病的常见手术。
手术后的镇痛管理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疼痛控制至关重要。
近年来,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已成为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与优劣,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
一、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机制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都是利用神经阻滞技术实现的术后镇痛方法。
收肌管阻滞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以阻断股四头肌和腘绳肌之间的神经传导,从而减轻膝关节的疼痛。
而股神经阻滞则是利用麻醉药物封闭股神经的传导,从而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
两种方法均以阻断疼痛传导为主要机制,但其作用部位和方式略有不同。
在临床应用上,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均已得到广泛应用。
收肌管阻滞可以减轻膝关节的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而股神经阻滞则可以降低术后的疼痛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针对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目前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一些研究显示,收肌管阻滞对于减轻术后疼痛和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的效果优于股神经阻滞。
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股神经阻滞在术后疼痛管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面更具优势。
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支持。
尽管目前对于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尚不足够,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仍然不可忽视。
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五、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并且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劣。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等。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两种镇痛方法的效果,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https://img.taocdn.com/s3/m/695e9a9b5a8102d276a22fe5.png)
解剖
缝 匠 肌
• FA = 股动脉FN = 股神经FV = 股静脉
耻骨肌
示意图
髂耻弓 (髂筋膜)
示意图
股环
• FI = 髂筋膜 FL = 阔筋膜 FS = 股鞘 IPM = 髂腰肌 PECT = 耻骨肌
扫描技术
• 探头位于右侧腹股沟皱褶上方
•白色方框 = 扫描区 域
【禁忌症】 ⑴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者。 ⑵注射同侧伴有股疝或鼠蹊疝者。 ⑶有出血倾向者。 【操作方法】 ⑴体位:患者仰卧位,双下肢稍分开,患侧足向外
旋。 ⑵体表定位:沿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约1~2cm,首
先触及股动脉搏动明显处,在其外侧2cm处做一标 记为进针点。 ⑶常规皮肤消毒。
⑷采用4~5cm长的7号无菌穿刺针。
⑴穿刺进针时注意穿刺的角度,避免刺伤股动静 脉。
⑵应注意缓慢注药,注药后按压注射局部片刻, 避免药液向下肢远端扩散。
⑶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⑷穿刺部位需要使用无菌敷料保护,并在24h内 避免接触水污染,防止局部感染。
⑸应注意判断效果,其标准:①症状缓解或消失; ②股前区、膝下、小腿内侧感觉迟钝;③股四 头肌肌力减弱或消失,小腿伸直受限;④膝部 腱反射减弱。
• FA = 股动脉 •FN = 股神经 •FV = 股静脉 •IPM = 髂腰肌 •sartorius 缝匠肌 [sɑ:'tɔ:rɪəs] • Iliopsoas髂腰肌
• [ɪlɪəʊ'səʊəs] • Pectineus耻骨肌
• ['pektɪnju:s]
神经定位
• 由内侧向外侧,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的解剖观察。
•
股神经阻滞在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股神经阻滞在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b4379a3b3567ec112d8ac0.png)
股神经阻滞在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
方法用低浓度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进行股神经阻滞,治疗高龄髌骨骨折患者86例。
结果对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行股神经阻滞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高龄老人髌骨骨折股神经阻滞据了解 2010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总人口达13.39亿人,10年增加了7390万。
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
据此测算,我国老年人口已接近1.78亿。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老年人口及高龄老人数量成倍增长的同时,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率逐年增加,各类型的老年病人随之增加,对老年病人的麻醉工作我们高度重视。
髌骨骨折手术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采用椎管内麻醉完成手术,但遇有脊柱畸形,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血流动力紊乱等患者不适用椎管内麻醉。
尤其是高龄老人常合并有呼吸功能减退、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给麻醉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高龄老人多有骨质增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挛缩、椎体压缩、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或闭锁椎前动脉硬化等原因常导致椎管内麻醉穿刺困难或失败。
在对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行传统的椎管内麻醉时常因阻滞平面以下血管扩张,阻滞平面过高而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抑制,加重了病人呼吸循环系统的紊乱。
另外椎管内麻醉尚存在异常广泛阻滞、全脊麻严重并发症,术后常引起腰痛、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
基于以上原因,我院在2009年至2012年间对86例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的病人行股神经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操作简单,对机体生理干扰小,对胃肠功能和泌尿系统均无影响,无术后恶心、呕吐,且不受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86例中,男性37例,女性49例。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急诊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急诊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2ee17902768e9951e73828.png)
房 洁渝 李强 黄 文生 陈锡林 窦云 凌
研究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 急诊膝关节 以下手 术中的应用 方法 将 4 O
【 摘要 】 目的
例 小腿 、 部 或 膝 关节 外 伤 拟 行 清 创缝 合手 术 的患 者 随 机分 为超 声 组 2 足 O例 和对 照 组 2 O例 。行 患 侧 股 神 经 和 胭 窝 坐 骨神 经 阻 滞 , 照组 采 用 传 统 方 法 定 位穿 刺 , 声 组 采用 超 声引 导 F定 位 。 在穿 刺 点 注 入 15 利 多 卡 冈 ,0ri 对 超 .% 3 n内 a 每 5rn观 察 一 次 阻滞 的效 果 。记 录 局 麻药 物 起 效 时 间 , 察 阻 滞 效 果 、 痛 维 持 时 间及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结 果 i a 观 镇 超声 组 局 部 麻 醉药 的起 效 时 间 比 对 照组 短 , 声 组 镇 痛 效果 优 于 对 照 组 。 结 论 超 阻滞 比传 统 阻滞 方 法 效 果 好 。 超 声 引 导 下 股 神 经 阻滞 和 坐 骨 神 经
【 关键词】 超声; 股神经阻滞 ; 坐骨神经阻滞
Ulr s u d g i n ei e v lc ffm o a e v n ca i e v n e r e c e a t n FA e一 ta o n ude c n n r ebo ko e r ln r ea d sitcn r ei me g n y d p rme t NG f i ,』 , ,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a854ee6abe23482fb4da4cb9.png)
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
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第第第药。
8.耳颞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 处,触到颞浅动脉的搏动。
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9.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
10.颏神经阻滞麻醉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的角度约45度。
颏孔的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颈部神经阻滞途径:1.颈丛浅支阻滞途径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
2.颈丛深支阻滞途径ⅱ. C 2、C 2横。
处进 5. 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临床上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常用气管旁入路,即在胸锁关节上2.5cm 与前正中线外侧1.5cm 相交处向第7颈椎横突基部穿刺,用手指将颈总动脉推向外侧,针尖遇骨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常可出现Horner 综合征,并要注意防止气胸、全脊麻和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脊柱区(3阻滞麻醉)1.硬膜外隙阻滞麻醉(1)后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椎骨棘突之间进针,与棘突方向一致②层次: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韧带 → 硬膜外隙(2)旁正中穿刺法①部位:正中线旁1.5~2.0cm②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椎板间隙→黄韧带→硬膜外隙(再进针→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2.蛛网膜下隙穿刺和腰麻(基本同硬膜外隙阻滞)①穿刺部位:L2、3,L3、4或L4、5腰椎之间②层次:硬膜外隙→硬脊膜→硬膜下隙→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腰椎区域)3.骶管阻滞麻醉俯卧位,将示指和中指的掌面放在两个骶骨角上,以45°角在两个骶骨角之间刺入,当穿刺针碰到骶骨时,应改变针的角度(男性几乎与皮肤平行成5°角进针,女性成15°角进针),向前进针(T1~4)﹣3=Moore深度,即达四边孔附近,回抽无血,即可注药4.正中神经阻滞(1)肘部阻滞: 肘关节伸直,平肱骨内、外上髁之间切取肱动脉搏动,在其稍内侧垂直刺入3~5cm,出现异感后注入局麻药。
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https://img.taocdn.com/s3/m/f7884220bcd126fff7050b0c.png)
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南兴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83摘要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股神经阻滞组(FA,n=15) 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n=15)。
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FA组患者术后通过留置导管间断注射0. 5 % 盐酸利多卡因镇痛,I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曲马多镇痛,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3天。
记录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FA 组患者在术后6 h、24 h、48 h及72h的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 组患者(P < 0. 05或P < 0. 01);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25±2)h vs(27±4)h, P > 0. 05];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总体较满意;两组患者的术后24h~72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 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 vs 12,P=0.009)。
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康复镇痛方法。
关键词全膝置换;术后镇痛;股神经阻滞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ade fo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SurgeryNAN Xing-dong, JIA Dong-lin, ZHANG Li-ping, etal. Department ofAnesthes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surgery.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 ASA I~II , undergoing unilateral TKA surgery ,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group FA and group IA. All patients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operation patients were given nerve-bolcked analgesia with 0.5 % Hydrochloric acid Lidocaine injected through a catheter in Group FA (15ml, 2~6 h/prn) an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analgesia with tramadol in group IA. All patients were maintained analgesia for 3 days. VAS Pain scores during rest, initiative exercise and continuous passive movement (CPM), time of first walk, Rameasay sedation scores, muscle’st rength grad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VAS pain scores during rest, initiative exercise and CPM at all timepoints except postoperative 1h in group FA were obvious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IA. There wer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time of first walk between two groups[(27±4)h vs(25±2)h] .In general ,it was satisfactory about sedation degree in two groups. Average muscle’ strength grades during postoperative 24~72h in two groups were over grade 3. Compared with group IA, a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was noted in group FA(4 vs 12,P=0.009). ConclusionAfter TKA surgery, the 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 can provide better pain relief, slight impact on muscle’strength of lower limb and fewer side effects. Therefore,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technique of choice.Key word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Postoperative analgesia;Femoral nerve block随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病例的增加,技术不断成熟,现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方式。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法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6809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c.png)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法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是一种麻醉技术,用于控制下腹部或盆腔的疼痛。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方法:
1. 通常在手术室进行该程序。
患者处于仰卧位,膝关节稍微弯曲。
2. 清洁和消毒阻滞区域。
3. 在阻滞区域,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一侧,医生会使用麻木或麻醉药物进行表皮局部麻醉。
4. 一旦麻木效果达到,医生会用针穿刺皮肤和组织,以注射局部麻醉剂。
注射需要准确地在目标区域周围进行。
5. 阻滞药物可能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产生神经阻滞效果。
6. 医生会使用超声或X射线来确保准确定位和注射。
7. 一旦药物注射完毕,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并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根据具体情况和患者病史来确定方法和药物选择。
如果需要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请咨询专业医生获得更准确的建议。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2017d69960590c69fc37604.png)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髌骨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髌骨骨折术后疼痛剧烈,要求合适的镇痛方案,镇痛效果佳,对患者生理干扰小,不影响肢体活动,连续神经阻滞应用于术后镇痛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随着超声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区域麻醉的优越性更加体现出来。
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将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髌骨骨折术后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拟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男43例,女17例,年龄18~65岁,体重47~81kg,均无明显心肺疾患,随机分为持续神经阻滞镇痛组(PCNA组)和持续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各30例。
穿刺部位感染者及不能配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 AS)者排除。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完成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L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通畅,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河北一品,批号121102)2ml,匀速15s注完,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术毕,PCNA 组患者由同一位麻醉医师进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股神经置管,将患肢置于外展外旋位,采用Terason 2000彩色超声引导系统(美国),将10 MHz探头均匀涂抹耦合剂后,置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处,探头长轴垂直于大腿纵轴,以清晰显示由内向外排列的股静脉、股动脉和股神经的横断面超声图像,选用16 G静脉留置套管针,沿探头外侧缘与皮肤呈30°进针,进针过程中始终保持针在超声束平面内,在超声引导下可见针尖到达股神经处;退出针芯,置入无菌硬膜外导管2 cm;退出套管针,妥善固定导管,连接电子镇痛泵(PCA泵)镇痛。
药液配方:0.2%罗哌卡因250 mL,负荷量10 mL,背景剂量5 mL/h,PCA剂量3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输注48 h。
PCIA组患者直接连接静脉用PCA泵镇痛,药液配方:芬太尼1.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负荷量2 mL,背景剂量2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输注48 h。
股神经阻滞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体会
![股神经阻滞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82b32cafc4ffe473268ab13.png)
股神经阻滞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体会目的探究对给予内固定术实施救治的胫骨骨折患者应用股神经阻滞方式实现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并给予内固定术展开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技术,观察组应用股神经阻滞方式。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R、BP、PR、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术后4 h、8 h、12 h、18 h、24 h患者静息V 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给予内固定术实施救治的胫骨骨折患者应用股神经阻滞方式实现麻醉处理,不仅能实现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需求,同时也能达到患者术后镇痛的需求标准,麻醉疗效显著,麻醉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造成的影响较小,麻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更佳。
标签:股神经阻滞;胫骨骨折;内固定;麻醉胫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且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实现诊治过程[1]。
本次研究将我院接收并给予内固定术展开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给予内固定术实施救治的胫骨骨折患者应用股神经阻滞方式实现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并给予内固定术展开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19~75岁,平均为(47.54±3.2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18~77岁,平均为(49.72±4.15)岁。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技术,在L3-4间隙对患者实施麻醉处理,首先给予患者质量分数为2%的利多卡因3 ml作试用处理,随后将质量分数为0.375%的布比卡因与质量分数为1%的利多卡因制成混合溶液10 ml,对患者实施混合液注射处理[2]。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cbff8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9.png)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通过分组研究对象并实施具体的阻滞方法,我们发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全麻髋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量等。
研究结果表明,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对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阻滞技术的改进和临床应用,以提高全麻髋部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
本研究为全麻髋部手术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全麻髋部手术、术后疼痛管理、镇痛效果、研究对象、观察指标、股神经阻滞方法、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镇痛技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路径,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全麻髋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管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存在着副作用多、镇痛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镇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探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评估其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和价值。
通过观察疼痛评分变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具实践意义的镇痛方法和策略,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体验,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为医疗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临床实践方法,为患者的恢复和康复提供更有效的镇痛策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
我们选取了全麻髋部手术后需要镇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持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功能的影响
![持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777fee3ee06eff9aff80780.png)
持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功能的影响目的比较持续股神经阻滞和持续硬膜外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与副作用。
方法选择ASAI-III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者58例,分为持续硬膜外镇痛组(CEA)28例,持续股神经阻滞(CFNB)30例。
术后分别使用CFNB方法和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及72h静息时V AS的疼痛评分和股四头肌肌力,监测两组术后镇痛期间的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术后6、12、24、48及72h的V AS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均无统计学差异;CEA组在恶心、呕吐和尿储留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FNB组(P 均<0.05)。
结论CFNB能有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镇痛效果与CEA相当,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标签:TKA;CFNB;CEA;镇痛效果;副反应全膝关节置换术(Totle knee arthroplasty TKA)能非常有效的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并恢复膝关节功能。
TKA术后的疼痛属于重度疼痛,如果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肺等相关并发症,影响预后[1]。
持续硬膜外镇痛(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CEA)是TKA术后较常用的镇痛方法之一,但接受CEA的患者常发生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并发症。
为达到镇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采用持续股神经阻滞(Counti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观察比较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I-III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者58例,年龄52~68岁,平均61.23岁,分为CFNB组30例和CEA组28例,患者均无局麻药、NSAIDS类药物过敏史或凝血障碍病史,可耐受手术治疗,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由同一医生完成膝关节置换。
其中,CFNB组是在腰硬联合麻醉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于患侧行股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https://img.taocdn.com/s3/m/de3b4c041eb91a37f1115ce4.png)
股神经阻滞
股神经解剖
继续
继续
股神经:发自腰丛,于髂筋膜深面经肌腔隙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前 群肌与耻骨肌,关节支分布于髋,膝关节。皮支包括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及隐神经。
股神经阻滞定位:常用腹股沟血管旁阻滞,超声探头长轴平行于腹股 沟韧带,即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缘,股动脉搏动点的外侧1cm处进针, 垂直刺入可找到异感。
注射器全部剂量打完,真正进神经内的剂量就15ml,因为还会有5ml左 右留在延长管内。具体操作中,可以调剂剂量。
来自 隐神经阻滞:涉及小腿内侧面的手术,仅骶丛阻滞常阻滞不全,需加 行隐神经阻滞。阻滞方法:于髌骨上缘,股骨内侧髁内侧面直刺或在 此骨面扇形穿刺找异感,再注药。由于收肌管上连股三角,下通腘窝, 所以炎症可经此管上下蔓延 .
局麻药配制可选择 75mg/10ml罗哌(一支)+100mg/5ml利多(2支)混 合共20ml,然后可以用动脉针芯(比其他注射器针头长,利于穿刺, 或者可选择科室具备的长针头)连接1根延长管(用于丙泊酚泵注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 麻醉科
先进性
我院是豫北地区最大的的医疗中心,危重,高龄病人 的手术是我们的优势。 麻醉科2016年对于高龄,危重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手
术区域股神经阻滞麻醉,并对所有膝关节手术病人实
施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避免了全身麻醉对病人生理
功能的干扰,减少了麻醉药用量,加速了病人康复进
的麻醉我们可以做,而且安全,有效。
病人较容易接受,创伤较小,效果好。
加速病人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Fra bibliotek推广价值
该技术操作与定位容易,初学者往往需要神经刺激仪 或是可视化设备的引导。 在我省的郑大,省医都有专门的神经阻滞小组专门强
化此技术的开展与应用。
我们麻醉科计划将此项技术深化开展
谢谢
该技术的应用,最大的减少了全身麻醉对生理功能的
干扰,减少了全身麻醉药的用量,加速了外科康复。 我科室至今已经成功开展109例神经阻滞复合麻醉, 效果良好
医疗成本
该技术成本很低,只需要一根10cm的穿刺针,配合 神经刺激定位,注入低浓度局麻药即可。
社会效益
为更多的重症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以及围术期 术后镇痛 更加体现我们医院医疗中心的地位,做到别本不敢上
程,该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我院空白。
类型
该技术属于引进型技术 2012年欧洲国家兴起神经阻滞复合麻醉的应用,我院 2015年开始引进神经阻滞复合麻醉方法,2016年逐
步开展。
实用性
膝关节置换病人,特别是体质较差,合并症较多的病 人,往往因为不能耐受全身麻醉失去手术机会,即便 手术成功,由于疼痛难以有效功能锻炼,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