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 昂 的行 政 成 本 和 社 会 成 本 。
二 、 “ 部 制 ” 改 革 面 临 的 问 题 和 难 点 大
大部 制改革对 于 中同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 而言 ,既是一 个必经 的阶段 ,又是一 个重 大的改 革难题 。这 是 因为 :第一 ,发达 国家大部制 的建立 ,有其特殊 的政治 经济条件 ,发展 中国家短期 内难 以完全借 鉴其
经验 :第 二 ,中国传统 的适应计 划经济体 制 的部 门设置 ,具有强 大的制度 惯性 和部 门利益将 成为改 革 的
重 大 阻力 。 因此 , 中 国大 部 制 改 革 在 推 行 的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遇 到 如 下 各 种 问题 。
其一 ,各界 对大部制 改革 的期望过高 。大部制 改革 的推 出,应 该说恰 逢其 时 。一 方面 ,经过改 革开
题 上 明确 提 出了 “ 大部 门体制 ”的概 念 。表 明党和政 府对 于政府 机构 改革及 相联 系 的行政 管理体 制改 革
的认识 达到新 的高 度 。2 0 0 8年 2月 2 3日,胡 锦涛 总书记 在 中共 中央政 治局第 四次 集体 学 习时指 出 ,建 设 服务 型政府 。要 创新行 政管 理体制 ,优 化政 府组织 结构 。3月 4日,中国共产党 第 十七届 中央 委员会
改 革方案 的说 明》 ,针对 当前行 政管 理体制 运行 过程 中存在 的突 出矛 盾 ,提 出 了国务 院机 构改 革 的具体 意 见 。 自此 ,以 “ 部制 ”为形式 表述 和价值追求 的新 一轮 政府机构 在全 国迅速展 开 。 大 回顾 中 国政府 机 构 的历史 沿 革 ,类 似 “ 大部 制 ” 的政府 机 构设 置 形式 也 曾出现 过 。例 如 ,上世 纪

大部门体制改革心得体会-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

大部门体制改革心得体会-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

大部门体制改革心得体会: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大部门体制改革心得体会: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主要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大部门体制谈一点认识。

一、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部门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大部制改革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大部门体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发达国家实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大部门体制经过了一个不断深化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自由市场经济时期,西方国家政府部门普遍较少。

20世纪4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政府从事公共服务的机构大量增加,为解决部门过多、协调困难、成本较大的弊端,西方国家普遍开始整合公共服务部门,实施“大部门体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对公众的回应性,西方国家又开始对大部门的运作机制进行深刻变革,采取了决策与执行分开、公共服务宪章、问责等等方式,从而最终形成了现代政府大部门体制。

就主要的发达国家来看,完善大部门体制都经过了40—50年左右的发展过程。

日本从1996年开始对中央政府机构设置进行大调整,也是直到XX年才将中央政府机构由原来的1府22省厅改为1府10省厅。

第二,大部门体制并不是单纯的机构合并。

大部门体制改革除涉及职能整合与机构合并外,还涉及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涉及到政府部门的组织形式、协调机制、领导层级、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复杂问题。

大部门设立之后,部委的内部组织形式将发生很大变化,在现有的以部—司—处为主要层级形式的模式之外,将出现部—管理局—处、部—执行局等层级形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大部门的组织形式问题。

大部门之中,原来由独立部门合并进来的内部管理局或执行局将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这些相对独立的管理局或执行局之间,如何建立起协调和内部沟通机制,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大部制改革论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大部制改革论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大部制改革论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是指一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的管理体制变革,将原来的多级管理结构逐步转化为具有更加简单明确的大部制运行方式。

大部制指的是规模庞大、业务范围广、管理深度强的单位,如国家部委、大型企业、高校等。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机构层级、提高决策效率、优化管理体制、创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优化机构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学管理、促进社会进步等。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优化机构结构大多数机关、企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水平不高,旧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经常发生问题。

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增强管理结构与管理机制的协调性,使组织结构更趋于科学,更紧密。

提升管理水平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增强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了国家所有行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推动科学管理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科学管理是红旗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等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大部制改革更是为此创造了优秀的环境。

促进社会进步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可以加速社会进步,开创更好的局势和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高质量、更多种类的商品和服务。

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对于实行大部制改革,其推行难度极大,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管理人员提出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

实施一人一个项目制在企业、机关中推行一人一个项目制,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人一个项目制可以避免受到部门管理的局限性,针对具体问题灵活调整。

拓宽工作范围在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各部门职责,拓宽工作范围,加强协调,提高效率。

同时,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审慎设计制度与流程在实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审慎设计制度与流程,保证体系性和系统性,以更好地推动管理效益的实现。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

公比较薄弱;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权责脱节、互相推 共诿、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部门条块分割、导致利益 管 理部门化,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
2008.3(总第 57 期)
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公共服务
部门私利,导致了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和各种 “集团性利
益”的产生,这就逐渐淡化了整体观念,凸显了部门中心意
识。
2. 日益膨胀的行政权力、苍白乏力的行政监督使部门
利益化愈演愈盛,导致“权力衙门化”。由于行政权具有自由
量裁、强制性、超脱性的特点,现代政府的行政权力出现了
迅猛扩张的趋势。理论和实践表明,如果行政力量绝对地超
(二)富余人员分流的瓶颈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制的实行,是由管理型向服务 型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实现政府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按照职能统一原则,把多头领导整合为一个部门综合管理, 梳理职能,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在政府部门设置相对总数减 少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机构精简和 重组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人员分流是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 保证,也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更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 富余的分流人员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就不可能达到精兵简 政的目的,即使一时精简了,还可能出现回潮,其改革成果 也难以巩固。人员不能安全有序分流,不仅不利于政府机关 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易使已有的政府机构改革成 果丧失殆尽。因此,如何切实做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 流,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性课题,是维护正常国家秩序 的保障和基础,关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关乎社会稳定。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官僚主义色彩浓厚的国 家,自古以来就有‘官者,管也’的传统。”[1]而且这种思想在 很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脑子中根深蒂固,反映到现 实中就是官僚作风和“官本位”思想。而现时中的人员分流, 只分流一般工作人员,很多部门领导干部职数没有减少,出 现减“兵”不减“官”的现象,违背改革的初衷;在分流中按年 龄或者学历搞“一刀切”,把分流人员的多少作为衡量机构 改革的标准,导致干部队伍没有优化,没有体现能者上劣者 下的局面;长期以来,政府工作人员被称为“干部”,有较高的 社会地位,较稳定、优厚的经济待遇,在这种官文化的“陶醉” 下,导致一些工作人员进取心减弱,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 中缺乏竞争力,变为保守者,“对变革采取不对称的态度:一 方面,他们强烈反对使目前拥有的权力、收入和声望受损失 的变革;另一方面,却有获得更多的这种‘物品’的强烈愿 望。”[2]而在改革中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周详步骤计划,使 他们有后顾之忧,而一些单位激进的做法和不负责的态度, 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思想压力和顾忌,增加了分流工作的 难度。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游杨明漪10107031011大部制,又称为大部门体制,核心部制或巨型部制,即为了实现减少政府部门数量,扩大管理幅度,减少行政层级,实现高效行政的部门组织结构模式。

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纷纷展开大部制改革。

然而,面对当前我国大部制轰轰烈烈的改革势头,对于什么是大部制改革,改革是否有助于或者真正实现了我国行政机构的精简、效率的提高,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地方政府在推进大部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1.权力磨合难要实行大部制,解决政府机构职能交叉的问题,这些交叉、重叠的职能部门环环相扣,要整合这些行政资源,就要十分的小心,否则就会出现权力过大或者权力真空的现象。

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实很不容易。

2.人员分流难机构精简势必带来人员的分流。

地方自身的人员不易分流,又加之“上级”政府的人员下泄,使得地方政府的人员分流问题成为难题。

在大部制下,机构内部的磨合,外部的磨合,上下之间的磨合,与执政党的机构设置如何对接,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重叠等等,都在考虑大部制的生存系数。

4.运行监督难实行大部门体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更加集中,可能在、会造成权力过度集中,滋生腐败、部门利益化等问题。

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但也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使得监督变得更困难。

为了应对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政府职能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且更侧重于公共服务。

同时,鼓励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自治,鼓励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服务社会。

2、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和协调机制。

政府内部,实行决策与监督部门统一管理。

减少部门的层级结构。

3、因地制宜、鼓励创新。

实行大部改,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对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几点看法

对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几点看法

对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几点看法随着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大型企业和单位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为更好地实现管理和发展目标,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实行大部门体制。

作为一名关注管理和经济发展的人士,我对实行大部门体制有以下几点看法:一、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相对于小部门,大部门的规模更大,资源更丰富,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

实行大部门体制能够有效的减少各个部门之间的重复投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大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促进协作和创新大部门体制中,不同岗位的人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和经验,通过不同领域的交流和协作,提升整个部门的协同能力。

同时,大部门也为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资源和人才进行实验和创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为单位或企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三、加强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单位通常规模庞大,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员工也有更多的晋升空间和提升职位的机会,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空间。

同时,通过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也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和生产力,提高工作绩效和企业或单位的竞争力。

四、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在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单位中,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制度建设可以明确规范各项工作和管理程序,保证工作正常有序运转,而监督机制则可以有效预防和发现各种不良行为和不当操作,进一步保证单位或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大部门体制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解决。

例如,大部门的决策流程可能会变得繁琐和复杂,互动与协调的效果不一定良好;此外,管理人员面对的挑战更加复杂和全面,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和更广泛的经验积累。

因此,实施大部门体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和单位的内外部环境,精心设计和实施各项制度,加强交流和协作,聚焦核心业务,不断提高管理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和经济增长潜力。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

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党的十七大闭幕之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思路进一步理清,中央政府部门设置“大部制”,它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次大动作。

通过贯彻实施大部门行政管理体制,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廉洁、办事得力、服务到位的人民政府。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入手,探讨了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根源及意义,分析了“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信我们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国家的体制机制必将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必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标签:行政机构改革;大部制;政府职能;“三定”1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进程中国“大部制”改革,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不断深入。

从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如今进行了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通过了实行“大部制”。

具体内容包括:(1)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2)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3)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4)组建交通运输部;(5)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7)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此次改革相比在整体思路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强调建立起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制约的权力机构。

改革的目标明确定位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强调反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理念和宗旨。

2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意义2.1较好解决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问题“大部门制”改革中加入了“决策、执行、监督” 的分立,使“三权”进行分立归属,而不仅仅是把职能相近部门合并。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大部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大部制是由一个大的单位包容和管理下属多个小的单位,以实现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我国大部制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效能和解决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以确保取得顺利的进展。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大部制的目标和意义。

我国大部制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协调和整合资源,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大部制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整合分散的资源和权力,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大部制还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大部制的实施路径和方式。

大部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推进大部制时,我们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实现目标,针对不同的部门和行业,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我们需要合理规划的时间表和步骤,确保的可行性和顺利进行。

此外,要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和沟通,形成的合力和共识,确保的顺利推进。

再次,我们需要思考大部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大部制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

在进行时,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阻力,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和权衡。

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大部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部制是一项持续的任务,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和调整。

在未来,我们要继续深化大部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确保权力的运行和使用符合法治原则,有效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吸收和发展最好的制度和经验,推动大部制向更高水平和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我国大部制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的方向和路径,推动取得更好的成果。

浅析大部制改革方案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浅析大部制改革方案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浅析大部制改革方案对行政体制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行政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其中,大部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体制改革措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

本文将通过对大部制改革方案的分析,探讨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在过去,我国的政府部门繁多,职能重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而大部制改革方案通过整合政府部门,精简机构,使得政府职能更加明确,工作流程更加简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能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减少行政成本。

在过去,我国的政府部门繁多,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而大部制改革方案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减少机构数量,从而降低了行政成本。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节约财政资金,还能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从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再次,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方案能够使得政府职能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元化需求,还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

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方案能够使得政府职能更加集中和专业化,从而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对社会事务的监管,还能加强对政府自身的监管,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大部制改革方案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整合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方案能够推动政府职能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而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这种改革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能促进市场的竞争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大部制改革方案对行政体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加强政府监管能力以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

完善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

完善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

完善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思考中国自1982年至今,已经完成了五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也已初见成效。

伴随社会变迁、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改革还会继续。

在未来的改革中我们应不断总结古今中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更完善的改革路径。

标签:“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一、“大部制”改革的原因新中国建立初期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在建设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政府管理部门设置多,实行纵向的条条管理,所以我国在建国初期国务院设置了100多个部。

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管理对象与管理事务重叠,造成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的情况十分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客观要求政治体制建设服务于经济体制建设。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大部制”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

实行“大部制”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职能的交叉重叠,改“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历史沿革公正地说,大部制源于中国。

早在秦汉时期,当时的中央政府实行三公列卿制,三公即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执行机构则为列卿,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大部制的雏形。

到隋唐时期,大部制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成熟的六部制,即大家熟悉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它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机构。

六部之间职能分配合理,权限划分明确。

六部制的确立是我国古代行政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为后世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到了近现代,百余年前的光绪朝,曾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部制”改革。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改革中央部门,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合并一些职能重叠的部门,组建大部门。

当前我国政府大部制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政府大部制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革必 要性 认识 不 足 , 对改 革 的前景 过 于乐 观 , 成 了 形 实践 中各 地 大部 制 改革轰 轰 烈烈 、 轮番 上 演 的局 面 。 中央政府 在大 部制 改革 中 ,涉及调 整变 动的 机构 l 5 个。 正部 级减 少 4个 。随 即有 学者 提 出 , 行 大部 制 推

部 门内部 的沟通 与 协调 , 简化 了办事 程 序 , 强 了部 加 门 的集 中统 一 领 导 , 组 织 结构 、 织 运行 、 对 组 组织 管 理 等诸 多方 面均产 生 了积极 的作 用 。 而 , 部制作 然 大
为部 门结 构形 式其 功 能 的发 挥 受制 于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工作 的性 质 、 政 权在 不 同行 政 主体 间 的配置 行
问题长 期 以来并 未得 到清楚 的认识 。目前 , 于大部 对 制 的理 解 仅仅 停 留在 社会转 型 、 建设 服 务型 政府 、 转 变 政府 职 能 、 强 政府 决策 、 约行政 成 本 以及 市场 加 节
行 政 主体 的变 化 、 政 文化 、 政环 境 等 因素都 将对 行 行
中共贵州省蛋党校学报 2 1 .( 1 1 ) 0 11 总 3 期
思想理论双月刊
当前我 国政 府大部制 改革 中若 干问题 的思考
1 董 娟 .
( 中共 广东省 委党 校 摘 广东 广 州 5 0 5 ) 1 0 3
要 : 对 当前 各地 轰轰烈 烈 的大部 制改革 , 面 改革 前是 否从 思想上 真正认 识 改革 的必要 性 : 改革 中对 于
地 方 政府 创新 与实 践 的重点 内容 。翻 因此 , 大部 制在
中央 的改革 。一定 意义 上成 为 未来 地 方政府 部 门改 革 的尝试 。其 胜败 与否 决定 了未来 地方 政府 部 门改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大部制”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其改革的方向和成功条件,以深入研究、深入思考的积极姿态,应对大部制改革这样的新课题、新考验。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大部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并在公共管理变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如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等。

市场化国家之所以普遍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它有一些明显的优越性。

其一,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二,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其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各部门经常会遇到的通病。

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首先,与过去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比,200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较大压力:一是宏观经济的压力。

“大部制”初步改革后的再思考

“大部制”初步改革后的再思考

“大部制”初步改革后的再思考各界对于大部制改革讨论的热情趋于冷淡,但是学界还需要对这个事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大部制的改革走向、改革的阻力、“三权”之间关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对大部制改革加深认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的拓展。

标签:大部制;职能转变;改革走向[各种媒体上,从开始热议大部制到今天的逐渐趋于平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部制改革初步有了结果。

社会对于大部制的基本概念、大部制改革初步完成之后部委的设置也有所了解。

但我们对于大部制改革的探讨不能止步,其中原因也毋需多言。

目前已有的研究基本已经概括了大部制特点、优点、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

但是,这些方面中必然有些是需要加深认识、着力解决的。

笔者将在本文中作进一步探讨,其中包括大部制的改革走向,改革的阻力,重组之后的“三权”,等等。

一、走向分析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内,中央政府行政机构的未来发展,大致就是在集中型大部门和分散型专门化机构之间的平衡调整。

中央政府组织结构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在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改革目标下,〔1〕今后几届政府的十二年中,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取向及其技术方法值得探究。

(一)理论上讲机构设置受制于政府类型行政机构的整体设计首先取决于政府的职能类型。

我国中央政府机构已经过多次改革,从计划经济型政府到初级市场经济型政府再到公共服务型政府。

2008年初进行的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是探索构建服务型政府行政机构的历史性开端。

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在施政纲领上是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统一,追求效率的同时不忽视公平原则;在职能上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统一,在行政机构上就是政策制定和职能协调机构的集中化和专业性执行性机构分散化的统一。

〔2〕(二)大部门的设置是依据政策匹配及其职能复合大部门体制所能期望达到的“职能有机统一”,是以施行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作为统一标准的。

设置大部门机构的主要根据是政策的匹配性及其职能的复合性,以保证行政效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_石亚军

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_石亚军

热点聚焦*本文系石亚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 (项目批准号:06&ZD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石亚军 施正文[摘 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文就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分析了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和原则,探讨了需要重点研究的五个问题,即: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的分离与协调问题,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问题、法律保障问题、配套措施问题及理论研究问题。

[关键词]大部制;责任政府;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D03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8)02-0009-03一、推行大部制改革的意义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 小部制 与 大部制 两种类型。

小部制的特征是 窄职能、多机构 ,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

我国目前实行的即是这种小部门体制。

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 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 ,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 大部制 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显现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例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劳务输出也存在多头对外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等等。

关于地方政府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思考关于地方政府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思考(江苏省淮安市编委办公室:张有前王学和王程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目前,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已按照大部门体制要求开始实施,地方政府又如何根据大部门体制要求整合现有部门?笔者对此进行了粗浅探讨。

一、大部门体制的涵义及其意义大部门体制,就是政府实行“少部门、宽职能”的管理模式,将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归由一个较大部门行使,增加部门业务覆盖范围,以减少部门间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提高行政效能。

实行大部门制,有利于完善政府组织形式。

实施大部阿门体制,整合现有机构,解决部门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权限冲突等问题,将使行政管理的组织形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实行大部门制,有利于强化宏观管理。

大部门体制拓宽了部门职能,部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通盘考虑市场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实行大部门制,有利于明确部门责任。

大部门体制,有助于划分部门间的职责边界,更好地推行部门责任追究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减少部门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实行大部门制,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门体制的推行,将压缩部门数量,扩大部门规模,精简领导职数,减少为部门自身服务的机构和人员,使有限的行政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而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

二、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现状我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

目前省辖市政府工作部门一般设置40个,县政府工作部门按22个左右设置。

除了政府工作部门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履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

以某地级市为例,按照职能大体归类,其政府工作部门及相关机构具体设置如下:1、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协调制订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政策,监测、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活动,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局、财政局。

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

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

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第一篇: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正确理解大部制改革改革以来,历次机构改革都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轴心。

但之所以不彻底,一是我们还处于市场经济完善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二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不是很到位,三是政府权力没有受到应有制约,从而导致改革更多着眼于机构本身的分分合合,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

大部制改革要打破此种循环,就不能把重点放在机构的整合归并、加减计算,以及裁减了多少人员上,如果政府职能切实得到转变,人员自然会得到精简,利益也可以削弱。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有一个简政放权,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间的关系问题,以使政府职能具有和谐合理的规制基础。

对此,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应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

这就要求中央职能部门减少对地方及市场主体的直接微观干预,提高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政府应把更多权力和职能让渡给社会和市场,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去行使原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

只有政府管得少,才可以管得好。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分工不断细化、公共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政府要把更多职能转到做好宏观规划、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及市场监督上来,为社会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有现实紧迫性,但鉴于大部制改革涉及党政、政企、政事等多重关系,还涉及政府内部权责关系、组织结构和人员的调整,所以,推进大部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

这实际上提出了本轮大部制改革的思路,表明本轮改革更多着眼于部委职能“微调”,不会急于求成;同时把重点放在谋求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上。

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综合性和配套性特点,科学地设计改革战略,既要着眼全局,体现长远利益,亦要考虑当下情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整体部署,周密安排,统筹协调,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制的改革路径,可以作为行政改革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结合点。

大部门体制改革

大部门体制改革

大部门体制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快速变化,政府机构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举措,它将对政府机构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意义、目的、内容、实施的风险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意义大部门体制改革是指针对政府机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进行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优化政府机构的结构,完善其职能和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在中国,政府机构数量庞大,重复职责较多,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困难,这些问题造成政府行政效率较低,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持力度不足。

因此,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调整机构结构,重新分配职能和资源,确保政府机构能够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二、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目的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1、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大部门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通过优化机构结构和重新分配职能和资源,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将被大大提高,行政审批程序将更加简化,政策出台速度将大大提高,进一步走向“放管服”改革。

2、强化政策协调大部门体制改革将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调,可使政策更一致、更紧密、更有效地实现贯彻执行。

此外,通过职能划分和重组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政府机构之间的条件下的多元共治。

3、提升政府服务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政府提供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部门体制改革将通过职能重组及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公众满意度,实现政府的“服务型政府”。

三、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内容大部门体制改革是对当前国家机构设置的一个重大改革。

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机构调整在大部门体制改革中,政府将合并或撤销部分不必要的部门,目的是消除效率低下的部分、削减行政成本。

改革还将对机构设置和职权进行调整,以优化部门结构,降低工作难度。

2、人员配备和考评大部门体制改革也将调整政府机构的人员配备,削减不必要的人员,并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

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探索与思考

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探索与思考

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探索与思考随着国家发展的步伐加快,各级政府机构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其中,研究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探索与思考,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那么,什么是大部门体制呢?它将会有哪些实际作用呢?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大部门体制是指将原本几个独立的小部门和机构整合成一个大的部门,由新的部门领导来带领整个部门工作的一种机制。

这对于政府机构来说,有哪些好处呢?第一,能够消除机构之间的隔阂,增强了协作效率。

在过去的机构架构下,不同的小部门之间常常存在着相互依赖但互相独立的状况,如此一来,往往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沟通成本高、难以形成有效合作等问题。

在实施大部门体制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协作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大部门体制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浪费。

在独立的小部门下,往往需要重复购买、重复训练、重复投入人力等,经常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在实施大部门体制之后,各部门的重复工作将会得到消除,因此资源投入的浪费也将大大减少。

第三,大部门体制能统一思想,增强部门凝聚力。

由于人员因素、地域背景等原因,渐渐形成的“天干物燥”的问题,让很多政府机构变得“奇奇怪怪”,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范围。

在实施大部门体制后,将原本独立的部门整合到一起,有利于强化部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让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提升了部门内部的凝聚力。

然而,实际上实行大部门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度。

首先,在机构的整合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由于机构整合涉及到大量行政命令、条文的修改,对于政府机构的上下级管理,图样图森破的沟通方式也将会受到影响。

很多人认为,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需要从制度上和文化上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其次,对于组建大部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才流失问题,不能不重视。

在过去的小部门中,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规划都是根据自己的审批文书行事的。

当机构被整合成大部门后,员工的职位和职责将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很容易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部制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大部制”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其改革的方向和成功条件,以深入研究、深入思考的积极姿态,应对大部制改革这样的新课题、新考验。

什么是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思路,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大部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并在公共管理变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如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等。

市场化国家之所以普遍实行大部制管理模式,主要在于它有一些明显的优越性。

其一,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减少部门、机构的数量,降低行政成本;其二,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机构之间由于职能分工过细,导致政府职能交叉、重叠等引发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其三,由于实行相近业务的统一管理,可以防止部门之间沟通难、协调难等政府各部门经常会遇到的通病。

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首先,与过去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比,200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三个方面的较大压力:一是宏观经济的压力。

今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我们在宏观经济领域遇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是,居民消费指数增长幅度过大、过快,物价呈现出由结构性上涨到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使政府的宏观调控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二是公众对政府改革诉求的压力。

近几年来,政府自身改革滞后的问题,似乎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无论是社会各界,还是公众,都对以政府自身改革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很高的期盼和诉求,这就使这次行政体制改革更具有了不寻常的意义,改革成败影响深远。

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压力。

今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外部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再加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即将正式实施,也会直接影响到本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从民主政治发展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如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强调多层次、多领域的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实行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都将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今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要正式实施。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不仅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公开政务信息,打造阳光式政府,而且任何一个公民,只要他向政府提出某一具体的信息公开的请求,如果该信息不属于保密的范围,就要为他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政府管理来说,不可避免地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其次,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建国以来,我们搞了30年的计划经济。

政府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

比如当时的机械工业有九个部,有管常规机械的,有管电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飞机的。

随着计划经济解体和市场经济确立,政府部门必然进行调整。

我国现在的政府架构,与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

比如,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

虽然,部门数量多少不应该是衡量一个政府管理优劣的唯一依据,但大量事实证明,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引发的政府管理的问题,是人们普遍都能感受得到的。

比如,现在我国的民航总局管空中运输,交通部管水路和公路运输,铁道部管铁路运输,但美国的运输部就包含了海、陆、空运输,甚至在一些国家把邮电也放在运输部的管辖中。

这体现了“大运输”的思维。

再如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大体涵盖了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体现出“大农业”概念,管辖范围比较宽。

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必然会朝着大部制管理方向迈进。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是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改革的趋势和难点按照大部制的思路调整政府组织结构,无疑会对政府的管理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正像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实行大部体制管理,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沟通难、协调难等方面的问题,改“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

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的整合和调整,能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能,减少机构的数量,减少过多的协调和沟通的环节,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冷静地看待大部制改革,尽管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在现行的体制下,究竟能不能十分有效,建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都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

比如,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再比如,在执政党的机构设置方面,如何与政府的大部制进行对接,不重复、不重叠?还比如,在大部制管理模式下,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应该在机构的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对大部权力的监督和控制等。

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大部制改革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改革?首先选择在哪些领域改革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当前有四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第一,如何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监督制约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为大部制改革后的对权力的监督提供保障。

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其中提到大部制改革时,确立了“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这就意味着大部制的整体构建要与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的。

大部制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在部与部之间,让有些部门专门行使决策权,有些部门专门行使执行权,有些部门专门行使监督权。

二是在一个大部制的内部,机构的功能要进行分化,有些机构专门行使决策权,有些机构专门行使执行权,有些机构专门行使监督权。

比如《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后,财政部是政府采购政策制定机构,但不是执行机构。

执行权交给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代管的国务院政府采购中心。

这样就把决策和执行分开了。

在进行上述改革时,是否要把调整、整合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事业单位的改革,特别是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统一的考虑。

也就是说,要把有些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为决策机构,把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为执行机构或者法定机构。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功能的整体分化,确立起权力的结构性约束机制。

当然对大部制的约束监督,更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是如何从外部对其进行监督。

实践证明,对公权力的制约,最有效的还是外部的监督。

第二,大部制能不能有效遏制部门利益,也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大部制机构设置有可能把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问题,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加以抑制。

过去有些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决策周期长,工作成本高,协调沟通困难,原因就在于受到了部门利益的严重影响,所谓“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导致政府运行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甚至把部门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有人担心,大部制改革可能把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

如果一个部门变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

第三,大部制改革可能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真正的大部制也许很难确立。

从更深层次来看,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最终必然会涉及和涵盖到党政、人大等系统,因此是跨党政的,甚至要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对接,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比如文化部、广电局与中宣部的关系,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与政法委的关系,中组部与人事部的关系等。

过去这些年来,我们把中纪委与监察部合署办公,联动作战,成效显著,如何进一步整合党政部门,也许是下一步大部制改革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把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纳入到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中,从国家权力结构上进行调整,也许更具有长远性。

第四,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也至关重要。

应该看到,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的部门利益。

如在去年的两会期间,有人建议将卫生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整合为一个“人口与健康委员会”,但真的要这样整合恐怕难度还是很大的。

不管这样的动议能否被采纳,但这明显的是一种大部制的思维。

另外,“大部”内部决策、执行、监督机构如何设置,权力如何划分?我们过去毕竟没有这方面经验,所以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很难一步到位,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应该选择那些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的服务对象广泛,外部呼声比较大的部门率先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而且一定要把结构调整和功能的定位进行有机的结合。

改革成功的条件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制定出一个好的总体改革方案。

要充分估计到行政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整体规划,出现明显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

要避免这个改革的整体方案不具备权威性和长期性。

否则这将直接影响我们政府的整体组织架构和权力结构,形不成一种有效的相对稳定的治理结构。

目前,应该抓紧研究,我们的政府组成部门究竟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数量,主要应集中那些领域,如何尽早使其相对能够法定化。

如果,这些重要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答案,甚至从决策层面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这就使我们即将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带有“人为”,而不是“法治”的色彩。

因此,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制定一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要明确未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政务部门、社会事务部门、经济事务管理的总体数量,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管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