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氏名人
历史趣谈:柴皇后 被皇帝踢出宫又嫁给另一个皇帝的奇女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柴皇后被皇帝踢出宫又嫁给另一个皇帝的奇女子导语:圣穆皇后柴氏,后周太祖郭威之妻,邢州尧山人也,与郭威同乡。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为何会收柴荣为义子?因为一个女人!后唐庄宗李存勖选了圣穆皇后柴氏,后周太祖郭威之妻,邢州尧山人也,与郭威同乡。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为何会收柴荣为义子?因为一个女人!后唐庄宗李存勖选了一大批国色天香的女子为妃嫔,这里面有一个美艳绝伦的女子,姓柴,至于具体名字和出生年月,实在没有办法考证了。
这个柴美女进宫后,本以为从此可以富贵一生,但很快她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做中国皇帝的女人,尤其是这种嫔妃级的女人,实际上是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柴美女的这位皇帝老公,打仗英勇神武,做皇帝却显得力不从心。
加上任用伶人,滥杀功臣,很快,大将李嗣源就被逼造反了。
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
李存勖喜欢伶人,最终却被自己喜爱的伶人所杀,不知道这算不算报应!李存勖死后,李嗣源坐上皇帝宝座。
他想有一番作为,因此,上台后首先就接受建议,裁减后宫,以减省开支。
柴美人很幸运,竟然也在“被驱逐”之列。
据说当时是因为她脸色悲戚没有被看上,至于真实情形,除非有考古发现或者穿越啥的了。
柴美女被裁员出宫后,举目无亲,只好选择回邢州尧山。
她归心似箭,哪知道在路上突然遇到一队军马奔突过来,吓得她赶紧躲闪。
就在这时,她看到了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军官,长得高大威猛,凤眼蚕眉,好一个俊俏男儿!什么叫一见钟情?柴美女对这个军官就是这个感觉。
柴美女看上这个军官就是郭威,也是邢州尧山人,后来的后周建立生活常识分享。
柴总兵
清明祭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镇清水沟大哈门村。
墓园寂寥,这里是柴国柱的长眠之地。
起风了,透着几分寒意的春风裹挟着干燥的沙土在柴家墓园里打着旋儿!柴国柱出生于明朝隆庆年间,祖籍山东,迁居西宁北川[今大通清水沟柴家堡村],他壮勇多智,善于骑射,是明朝出名的勇将。
他历任凉州副总兵,陕西总兵官,甘肃总兵官,都督府右都督,特进光禄大夫加太子少保衔。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家寨镇柴家堡的乡亲们,至今仍亲切地称他为“柴总兵”。
儿时起,我略略从父辈们口中听闻过关于“柴总兵”的些许故事,也从此知晓,我便是“柴总兵”的后人。
每年祭祖上坟之时,也有幸能翻看一下柴氏老家谱,其中家族名人录中便有柴国柱的记录,后又从《大通县志》人物志中发现他竟是人物志第一篇,便油然产生一种身份的自豪和骄傲!四十而立的我虽成家立业却仍显青涩,然明万历年间,即1 595年9月,担任西宁中军守备的柴国柱却已两次率军大破永邵卜部,军事才能始得体现,并荣升为都指挥佥事,这一年,柴国柱刚刚27岁。
站在寂寥的柴家墓园中,虽然时隔四百多年的风雨,我似乎还能感受到这个胸怀报国之志的青年武将铿锵的心跳。
面对祖先的丰功伟绩,我不禁有些汗颜!明万历年间是一个多事之秋,朝廷的昏聩无能使各方面军事势力风起云涌,全国各地战事不断,这也恰恰给柴国柱这个青年武将提供了施展军事才能的舞台,他因战功卓著多次提升,并最终官至陕西总兵,在不少人看来,这已然是个不小的官职,完全可以实现光宗耀祖的夙愿,可命运再次将柴国柱推到了历史的前沿。
公元1618年,柴国柱奉命驰援辽东,担任山海关总兵,后又参加京城保卫战,小腿中镞力战,勇冠三军,成为明朝廷倚重的军事重臣.其间,其弟柴国栋,其子柴时秀先后殉身沙场,而此后,柴国柱却因多年征战抱病在家已病入膏肓,怀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恨而卒。
为表彰为国尽忠的柴国柱父子,明王朝在西宁东关修建了气势恢弘的“父子元戎坊”。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父子元戎坊是一座四柱三楼式牌坊,牌坊玄妙地顶起五脊四面的大屋顶,檐角高翘,吻兽罗列,极其工巧。
周世宗柴荣故里新考
摘
要: 周世 宗柴 荣 的 历 史 功 绩早 为 学界 所 肯 定 , 而作 为 “ 五代 第 一 英 主” 柴 荣 的 籍贯 却 一 直 众 说 纷 纭 , 莫衷一是。
在浩 瀚的史籍 中谨慎梳理 , 以翔 实的资料 , 有力的论据进行分析考证 , 质疑 千百年来周世宗柴荣“ 邢 州龙 冈人 ” 的传 统
改龙冈县为邢 台县 , 至今不变 。龙 冈说始见 于《 旧五代史 ・ 周
书・ 后妃 列传》 : “ 太祖圣穆 皇后 , 柴氏, 邢州龙 冈人 , 世家豪 右 。” 《 新 五代史》 有类似记载 。 在占文献 上对于柴荣的籍 贯不乏记述 , 最为史家看重 的 是《 旧五代 史 ・ 世宗纪 》 , 这 实际 上类似 于 他 史书 的“ 帝纪 篇” , 理所 当然地成为权威性 资料 。 《 旧五代史 ・ 世宗 纪》 载: “ 帝( 柴荣 ) 以唐天 裙十八年 , 岁 在辛 巳, 九月二十四 日丙午 , 生于邢州之别墅 。”
地“ 争名人 、 名人热 ” 起 了推波助澜 的作 用 以外 , 也有历 史 的
原 因。其实 , 只要 我们仔 细分析考证 , 去伪存真 , 梳理相关 的
资料 , 完 全 可 以还 原 历 史 的真 相 。
邢 州龙 冈说 。据《 邢 台县志》 , 可知邢 台原名信都 , 秦置 ,
属 巨鹿 郡 。汉 为襄 国县 。隋 改 龙 冈 县 。北 宋 宣 和 二年 ( 1 1 2 0 )
刺史柴诞 ……封任城侯 , 因居任 城。按任城 , 在今南 和县境 。 南和, 也是 柴荣远祖先 人所居之处 , 似与 5 0 0年后 的柴荣籍
贯无大涉 。
光评价他说 : “ 不爱其身而爱 民, 不 以无益废有益 , 可谓仁矣 !
曲阜市柴氏家族族谱
曲阜市柴氏家族族谱息陬乡柴家峪、柴小峪书院镇南张羊村曲阜是柴氏家族的发源地。
曲阜城内的阙里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是孔子居住的宅地。
孔子的学生高柴受教于此。
高柴是柴氏鼻祖柴举的祖父。
由此推论,曲阜也是柴氏家族肇始的发源地。
由于年代悠久,沧桑多变,原始柴族祖籍地具体所在因世代变迁流动,已无据可考。
今曲阜境内的柴家峪,柴小峪村及孔林后的南张羊村柴氏聚居点,其家谱、祠堂、碑记等历史文物皆被毁无存。
难与古柴氏始祖相通连。
无从考证。
柴家峪、柴小峪在解放前均属邹县,解放后划归曲阜。
柴小峪村是从柴家峪迁出的,现均属息陬乡,两村相距仅半华里。
(一) 息陬乡:①柴家峪始祖柴闻志,据传是从山西头迁来(山西头古名叫东野村)现仍归邹县。
但至今确无一户柴姓人。
柴姓的老林也在山西头村坡西。
而后林确在小峪村,住宅相连。
柴氏祠堂确在柴家峪内。
原先,后林很大,土地很多。
据我记忆老林有石碑,是清康熙年间立的,老祖人是大明时代的。
村中有祠堂,面积很大,大门为遮堂门,大殿。
后堂楼,多房屋,庙地很多,林很大,已有20代人。
有木匾和谱,“文革”中被毁。
在柴闻志后……辈字断了几代已难弄清。
尔后有:国、守、纪、映、方、朝、学、九、士、福,无辈一代。
后续如、建、.克、允、松、会、宏、福、瑞、海,加上以前共20代。
目前传到“海”字。
我们又往下拟续30个辈字,即:海、桢、东、润、地、历、代、衍、青、铭、忠、正、志、万、立、雨、洽、育、春、生、兴、业、承、航、繁、英、贤、建、颖、辉。
柴家峪在清初迁到孔林后一支,村名南张羊村。
此外,迁到邹县西保店村和邹县城南、城东和城西的各有数户。
已故名人有:清康熙朝柴汝兰,任四川南城兵马司,其子柴天锡,其孙柴朝禧曾任广东省廉州府灵山县知县。
柴家峪有武术传统:民国初年,有铁臂大王柴崇,能折弯茶杯粗的铁棍。
②柴小峪村粜小峪(或称小峪村)。
始祖已无可考,据老年人传说,迁此已近600年。
我村祠堂、碑文、家谱,均在“文革”中被毁。
柴姓氏的起源
柴姓氏的起源1. 柴姓氏的起源背景柴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柴姓的起源背景开始,介绍其相关的历史文化,以及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 柴姓的来源与意义根据历史记载,柴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姓氏形成时期。
柴姓的来源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解释:2.1 封地产生据说柴姓的起源与封地命名有关。
当时,中国社会存在封建制度,贵族身份与封地紧密联系。
传说中的柴姓始祖可能是一位担任封地守护职责的贵族,他的后代以他的封地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逐渐形成了柴姓。
2.2 衍生人物名字柴姓可能也是根据先祖的名字演变而来。
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常常以父祖的名字作为姓氏。
据说柴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叫做“柴”的先祖,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2.3 某一地区或氏族另外,柴姓也可能与某一地区或氏族有关。
在中国古代,经常会根据居住地或属于某一特定氏族的名字,来命名姓氏。
柴姓的起源也有可能是因为先祖来自某一特定地区或者属于某一特定氏族。
3. 柴姓的历史文化柴姓在中国历史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史书记载,柴姓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3.1 历史名人柴姓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名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时期的柴荣和柴宗训兄弟。
他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柴姓的其他历史名人还包括政治家、文化名人、科学家等领域,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2 文化传承柴姓也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的柴姓家族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家训和家风。
这些家训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家族成员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柴姓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柴姓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作为一个常见的姓氏,柴姓连接着广大的柴姓家族成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柴姓家族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宋朝寡妇柴氏的趣闻
宋朝寡妇柴氏的趣闻:在大宋的历史上,宋真宗赵恒可谓是一个充满“故事”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内,既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同时也出现了天书政治事件,让这位原本不平凡的皇帝更加耐人寻味。
然而就在澶渊之盟签订的两年前,即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十月份的时候,大宋的朝廷上竟然有两位宰相双双被贬官降职,而这一切的起因就源自一个寡妇柴氏!她如何拥有如此大的能量,让两位宰相同时被降职?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位宰相的履历。
其一名叫向敏中,生于948年,卒于1019年,宋代诗人,字常之,开封人士;980年进士及第,先后在吉州、广州任职,后于真宗朝拜右仆射宋朝宰相之一。
记载称此人为官清廉,不入浊流,颇有一种正直之臣的风骨在。
另一位宰相张齐贤,生于943年,卒于1014年,字师亮,曹州句容人,后迁徙洛阳。
张齐贤出身农民世家,幼年丧父,三岁时随母亲迁居洛阳,在幼年时立下大志,苦心读书,青年时便成为了一名饱学之士,其后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赏识,并推荐给了自己的弟弟宋太宗赵广义。
就是这样两个饱读诗书,胸怀大志的宰相却为争娶一位寡妇而被双双贬官。
这个寡妇是宋太祖时期宰相薛居正的儿媳妇左领军卫薛惟吉的遗孀柴氏;话说,薛居正迎娶了一个“悍妇”,没能给他生下儿子,于是他只能收养薛惟吉为养子,因为薛居正的过度溺爱,这位薛惟吉成为了一个纵酒玩乐的不肖后辈。
薛居正过世之后,薛惟吉也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御家无法,也为后来的“寡妇门”事件埋下了伏笔。
柴氏并非薛惟吉的正室,而是他的偏房,结果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也没有留下子嗣,在薛惟吉死后,与他的两个儿子薛安上、薛安民关系很差,因此萌生了改嫁的念头。
她盯上的第一个人就是当时的大宰相张齐贤,此念头被薛安上得知后颇为不满,将柴氏一纸诉状告至开封府,说后母要卷走祖父和父亲两代积累的大笔财产,开封府一听涉及当朝宰相,于是不敢自作主张,便把案件报告给了宋真宗皇帝,真宗派人询问柴氏缘由,竟得到了完全不同的供词,不得已,该案件被发至御史台审理。
实是追溯至柴姓始祖孔子弟子高柴
实是追溯至柴姓始祖孔子弟子高柴
歷史名人高元,發明房屋的始祖高傒,公子高之孙,协助齐桓公即位高柴,傒公八世孙,居于卫,孔子72弟子之一高谈德,高句丽好太王高巨连,高句丽长寿王高照容,北魏孝文帝的貴人高英,北魏宣武帝皇后高歡,北魏、東魏權臣,追尊為北齊高祖神武帝高適,唐朝的詩人高士廉,唐朝受封申国公高朱蒙,高句麗的開國君主高仙芝,唐朝高句麗族的名將高俅,宋徽宗的宠臣高懷德,宋朝名臣高应松,宋朝忠臣,不肯草降表与蒙哥,绝食而卒高拱,明朝明穆宗時首輔高第,明朝兵部尚書,經略遼東高鶚,清代文學家-紅樓夢後40回作者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
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高士奇,杭州余姚人,清朝作家,中国历史学家
回复。
赵匡胤登基,柴氏后人下场如何?潘美侄孙墓出土,说明了真相
赵匡胤登基,柴氏后人下场如何?潘美侄孙墓出土,说明了真相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大宋。
在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曾经向说过会礼待后周的皇帝柴宗训以及他的子孙后代。
然而没几年,柴忠训就死在了房州,他的弟弟柴熙谨去世了,年仅10岁。
至于他们的死因,史书上都是含糊其词,而他们的另外两个弟弟柴熙让、柴熙诲却失踪了。
柴熙让、柴熙诲失踪的是记载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的,而这两个人究竟去哪里了呢?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然而在宋代王巩的《随手杂录》有一段故事,讲明了他们的下落。
当时赵匡胤刚登基,入主了原本后周的宫殿。
他看到宫嫔在抱着一个小孩,便问这个小孩是谁?宫嫔回答是柴荣的儿子。
赵匡胤又不忍杀他,于是让他的手下大将潘美收留他为侄子,取名为潘惟吉。
柴荣是柴宗训的父亲,他的儿子估计就是柴宗训的弟弟中的一个。
作为先王的儿子,潘美自然不能收做养子,这样不符合礼仪,因此让他收做侄子。
但是这并非正史所记载,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看法,并能真正的确定。
但是随着潘美侄孙潘承裕的坟墓被发现,其中的墓志铭道明了真相。
根据墓志铭记载,潘承裕是开封人,他的叔祖父是潘美,父亲是潘维吉。
如果自己的旁系亲属是名人,在墓志铭中会被题及,所以这个墓志铭提到了潘美。
但是一般来说,在提这些名人之前,肯定要先介绍自己的直系亲属。
这个墓志铭却没有介绍墓主人的祖父是谁。
还有一点很奇怪,潘美是大名府人,而潘承裕却是开封人,两人的祖籍不一样,那么怎么可能是亲戚呢?这样看来,王巩的记载,很可能得到了证实,也就是说潘美的侄子潘维吉的亲生父亲是后周世宗柴荣,而潘承裕就是柴荣的亲孙子!当然,究竟潘维吉是柴熙让、柴熙诲,还有待研究或者新的史料的发现。
但是从这些柴氏后人的情况可以看出,赵匡胤并没有履行当初善待柴氏后人的承诺,但是他还是留有一丝人性,并没有赶尽杀绝,为柴家留下了最后的血脉。
柴姓:祖先是孔子弟子
柴姓:祖先是孔子弟子一、姓氏渊源柴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25位,其源流纯正,即姜姓。
春秋时期,齐文公的儿子公子高之孙以高为氏,其17世孙高柴为孔门弟子。
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
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据《通志》载:“柴氏,姜姓。
齐文公子高之后。
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
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
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
汉有棘蒲侯柴武。
裔孙守礼。
五代周太子无子,以守礼子荣为嗣,是为周世宗。
”《姓考》载:“齐大夫食采于柴,因氏。
”可以说,高柴就是柴姓的得姓始祖,这是柴姓的最主要渊源。
不过,这一说法也遭某些历史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现存宋代以前的有关姓氏的著述如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应劭《风俗通?姓氏》等书均未提及柴姓。
这样的古老姓氏在战国至隋唐千余年的姓氏著作中竟然不被提及,让人疑惑。
他们认为“柴”很可能本只作“陈”,只是人们在称其姓氏时发生音转,有时读成了柴,后来在记录时随音取字,或作“柴”,或作“陈”,造成了似乎一人兼二姓的情况。
这一说法有待商榷,在没有更进一步的史料出来之前,我们还是认为柴姓出自高柴。
隋朝末年林士弘称帝失败,易林为柴;明朝皇帝曾赐元人娄托罗该(柴秉诚)、铁柱(柴克恭)、恭门苏尔噶(柴志诚)、拜特穆尔(柴志敬)、遵维布哈(柴永谦)、克穆特穆尔(柴永正)等人柴姓。
这些也是柴姓的重要渊源。
自周朝柴举得姓后,柴姓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发展历程。
柴姓的迁徙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秦朝以前,秦朝至唐宋以及元明以后。
秦朝以前这一时期,柴姓人的迁徙主要局限于河南省。
柴姓发祥于今河南省濮阳市(古卫国都城)和太康高贤乡,由于卫国内乱,随祖父高柴迁到今河南大康、杞县、扶沟、商水一带。
在这一带发展状大。
秦朝至唐宋这一进期,是柴姓由河南省向全国各地播迁的时期。
元明以后这一时期,柴姓向全国各地以及台湾,东南亚迁徙。
二、郡望堂号著名的郡望有平阳郡和安阳郡。
其中,平阳郡是最早在三国时代由魏国设立的郡级行政区划,郡治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以此为中心,平阳郡包括了今天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的十二个县,大致与临汾市辖区相仿。
皇帝故事-周世宗柴荣简介 柴荣是怎么死的?
皇帝故事-周世宗柴荣简介柴荣是怎么死的?后周世宗柴荣,可以说是后周一朝最伟大的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后周国政治清明,百姓们安乐富庶,中原呈现复兴之态。
与此同时他还厉兵秣马,率军四处征战,将后周国的政治版图扩大许多。
尽管后周一朝,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只是五代时期诸国中的一个。
但是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有他打下的基础,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才能凭借强大的军力和国力,一统江山,最终奠定大宋版图。
公元921年,柴荣在邢州尧山柴家庄出生。
柴家在他祖父柴翁和父亲柴守礼那一辈,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是名门望族。
不过后来家道中落,所以年幼的柴荣只能选择投奔嫁给郭威的姑母柴氏,后来被柴氏养育长大。
柴荣生性谨厚,投奔郭威夫妻两之后,经常帮助郭威处理各种事务。
当时郭威家中也不富裕,柴荣便经常外出走货,经营茶货生意,来贴补家用。
知恩图报的柴荣受到郭威夫妻的喜爱,后来郭威干脆将柴荣收为养子。
买卖货物,柴荣经常要往返江陵等地,在此期间,郭威学问习武,无论是骑射还是经史,都有所涉猎,练就了一身的本事。
郭威后来入伍参军,柴荣也跟随郭威一道弃商从军。
后汉之时,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郭威任邺都留守、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柴荣被任为天雄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在郭威起势的时间里,柴荣一直都是他最忠诚的属下和亲人,一直辅佐左右,助郭威谋得大事。
后汉隐帝时期,郭威和隐帝之间的君臣矛盾越发激烈。
后汉隐帝将郭威和柴荣留居京都的亲属全部诛杀,并与部下密谋除去郭威之后,两人之间的矛盾一发不可收拾。
郭威愤而起兵,反抗隐帝的统治,并以清君侧的名义杀向开封城,夺取了后汉的江山。
郭威登基称帝,国号“周”,后世为了与周朝区分开来,将郭威建立的周国称为“后周”。
后周建立后,柴荣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刺史、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后因为政绩出色,加封晋王,出任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
看郭威对柴荣的重用,基本上已经可以知道,这个时候郭威就已经有了将自己的皇位传给柴荣的心思了。
柴姓的来源,姓柴的名人_百家姓
柴姓的来源,姓柴的名人
柴
一、姓氏来源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高柴,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
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汉置平阳郡,现在山西省临汾市。
三、历代名人
柴绍——字嗣昌。
唐朝临汾人。
高祖(李渊)将第三女平阳公主嫁给他。
柴荣——即五代后周世宗。
邢州龙冈人。
在位时曾改革弊政,废佛寺佛像。
整顿军事,奖励农业生产。
先后攻取后蜀的階、成、秦、凤四州和南唐的江北淮南地区14州。
又北攻契丹,重取莫、瀛、易3州。
为北宋之统一奠定基础。
柴世荣——原名兆升,山东胶县人。
九一八事变后,号召群众奋起抗日,后加入中国***并率所创建的反日同盟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命调入原苏联境内,任第八十八旅第四步兵营营长。
1943年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年50岁。
柴春霖——字东生。
甘肃皋兰人。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毕业。
获学士学位。
历任九江南污铁路局文案,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政府教育部秘书,修订法律馆顾问,法权讨论会秘书长,众议院议员,国务院参议,山东清理官产处处长,河南豫西豫1/ 2
北行政长官等职。
民国37年(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立法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去台湾,续任“立法委”1952年4月16日病逝,终年65岁。
2/ 2。
关于柴姓的历史
关于柴姓的历史柴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相当广泛的分布。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柴姓的历史吧。
一、柴姓的来历据考证,柴姓起源于黄帝时期。
当时,一个姓叫苗的族群因遭遇天灾而迁徙,最终在今天的河南伊川定居。
后来,他们的后代中有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被称为柴公。
因此,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即柴姓。
二、柴姓的历史1. 柴姓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开始流传。
当时,它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山东、河南、陕西等地。
2. 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柴姓已经比较广泛地分布在中国的南北地区,在北方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柴姓人物,如柴进、柴毓军等。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柴姓有了更加显著的发展。
在唐朝时期,柴姓人物活跃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当时社会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4. 在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柴姓再次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
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柴姓人物又有了许多成就和贡献,成为了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柴姓的分布现在,柴姓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江西、湖北等地,其中以河南、山东的柴姓人口最多。
四、柴姓的名人1. 柴进: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是明朝著名画家吴彬的弟子。
2. 柴毓军:状元、留学日本政治家,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3. 柴玲:是中国著名知识分子、学者、法学家,曾担任过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总之,柴姓虽然不是中国的大姓氏之一,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而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姓柴研究报告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姓柴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柴。
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
”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
于是,我们对柴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柴姓的来源和柴姓历史名人。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柴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柴姓名人故事。
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三、调查资料的整理柴姓源流纯正,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
柴姓出自东汉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柴姓中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改姓,包含了鲜卑族、羌族、满族、蒙古族等,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鲜卑族中的吐谷浑部。
柴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柴姓族系源远流长,据远古传说和古籍记载,上可追溯到炎帝神农氏。
据《通志》载:柴氏,姜姓。
齐文公子高之后。
高氏傒,以王父字为氏。
十世孙高柴,仲尼弟子。
柴孙举,又以王父字为柴氏。
柴姓有资查到西周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姜尚及其后裔高柴。
柴氏族系不仅历史悠久,且系名门世家,英杰辈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隋朝末年林士弘称帝失败,易林为柴,今龙岩有天子地一带,其柴姓为宋郑王之后,即后周皇帝之后,尊文财神比干和林士弘,这些柴姓人至今只认林坚为祖。
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赛密哷氏,亦称塞蒲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白号姓氏,以姓为氏,世居萨哈尔察、齐齐哈尔、长白山区和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改汉字姓为柴氏、赛氏等。
随后达斡尔人中也出现柴姓。
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柴荣(后周世宗)
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柴荣(后周世宗)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后周世宗(954年—959年在位),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
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又称郭荣。
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
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
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4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
在商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
柴荣生平经历柴荣早年经商柴荣祖籍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柴家庄,祖父柴翁、父亲柴守礼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
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母柴氏。
据说,他的姑母本后唐庄宗之嫔御,庄宗驾崩后,后唐明宗遣其归家,行至河上遇大风雨,在旅店停留数日,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
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惠,父母知志不可夺,于是二人在旅店中成婚。
[1]柴荣生性谨厚,帮助其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而柴氏无子,便收养其兄柴守礼的第三子柴荣作为儿子, [2-3]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经商,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
其间学习骑射,练就一身武艺,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
及长,弃商随郭威从戎。
[1]柴荣投笔从戎后汉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郭威任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柴荣被任为天雄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和柴荣留居京都开封的亲属全被汉隐帝诛杀,郭威愤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杀向开封,柴荣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务。
周世宗柴荣籍贯考
周世宗柴荣籍贯考名人能产生名人效应。
名人的籍贯多有争议。
柴荣作为一代明君圣主,其籍贯更是如此,争议四起,莫衷一是。
据笔者所知,截至目前,柴荣的籍贯主要有五说:一曰南和说、一曰太原说、三曰隆尧说、四曰邢台说、五曰魏县说。
其中,“南和”一说,源自《柴氏宗谱》。
据《柴氏宗谱》载:西晋冀州刺史柴诞为柴荣远祖,河北平乡人氏,因封开国任城侯,家居任城。
北齐天统(公元565――569)年间,其族朝官者,上至将军,下逮县令,多达40余人,世有“柴半朝”之称。
经查,任城就在今天的河北南和县境内,故有“南和”一说。
由上可知,柴诞乃柴荣远祖,南和是其先人所居地,与柴荣的籍贯无涉。
除此之外,就是长其相持不下的“太原说”、“隆尧说”、“邢台说”和“魏县说”四种说法了。
这里就根据新旧《五代史》、《宋史》、《东都事略》、《隆平集》、《唐山县志》、《大名县志》、《魏县志》及浙江民间收藏的三家《柴氏宗谱》(衢州市岭头乡柴家村柴汝梅、华墅乡柴家村柴德善、航埠镇长泽街村委会收藏)等有关文献史料,再结合实地考查,一一叙说,并辩析一下。
一、太原说。
太原说它来自富春柴家的家谱。
据朱志平、柴存才的《周世宗家谱简表》和《柴富春家谱序》记载,“柴本中尼的弟子、高柴的孙子以王父为氏,所谓以王父为氏者也以王父为氏”。
高柴,齐人,其十世祖菸齐文公子高之孙,故以王父为名高氏……柴氏得姓自举始,举裔孙武,汉高祖时为将军,居栾城,封棘蒲侯……西晋有冀州刺史柴诞,居河北平乡,封开国任城侯……至唐谯国襄公绍,为唐勋臣,尚高祖女平阳公主,居晋州临汾……绍生二子:哲威、令武。
哲威六世孙孟瑞居太原,开成初,官翰林学士。
孟瑞生三子:^、n、u。
n咸通年间屡试不第,生守礼、守义,一女适后周太祖,为圣穆皇后。
后无子,以养兄守礼之子荣以为子……由上可知,柴荣曾祖孟瑞自临汾徙居太原,祖父柴n长期生活于此,并求取功名。
按国人对籍贯的认知:祖上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就是本人籍贯所在地。
柴姓的来源和历史
柴姓的来源和历史柴姓的来源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蜀汉中的一位名叫“柴犁”的将领,他曾经参与过蜀汉王朝的多次斗争。
柴犁原本是在荆州,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一个小县。
当时正值农耕季节,他准备犁地时,在附近的山中看到了一阵烈日,心里想这阵烈日象征着困难也伴随着希望,于是犒赏大臣起“柴犁”为名。
从此,他的后代便以“柴”为姓氏。
柴姓发源于三国时期的蜀汉,至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自此以后,柴姓就以其肝胆相照的精神和勇敢刚强的斗志,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荡漾拥有另一番锣鼓喧天的佳话。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贤豪耿直勇敢的大夫叫柴桑。
春秋时期,他十分推崇英勇和敬业的报国精神,矢志不渝地守诚履其职,出师报效,功勋过犹,深受赏识,有“贤豪”、“敬业”等美誉。
汉代时期,柴靖、柴荣(柴龙)和柴振三兄弟俱都出仕大汉,在国家安定的尊贵地位上受到重用。
其中,柴靖是一位文学家,他保存了许多古书。
柴振以勇敢和斗志著称,曾多次率领军队击败强大的敌人。
两位大臣兄弟帮助汉朝扩大了版图,为汉朝功绩颇多。
唐朝到宋朝,柴姓移民新自江南一带,大量地增加了柴姓人口。
柴氏诗文在唐宋间得到了发展,有许多书画家,文学家,行走诗人,受过监督学习的人才不断增加,使柴氏文化得到飞速发展。
明清时期,柴家的家族多次朝觐犯案被大赦。
柴晓燕和柴玉龙等著名的柴氏文学大家,自以为传唱出众多流传至今的经典诗文,其中《柴晓燕詞草》和《柴玉龙诗》尤为著名,受众多读者的喜爱,同时也有柴汝丰、柴振霞和柴清等钱编书翰林入职朝廷,为明淮安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柴姓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自古以来,柴姓都被授予了“贤豪”、“敬业”。
柴姓氏的起源
柴姓氏的起源
柴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春秋时期。
据传,柴姓源于周朝的
一个贵族姓氏“姬”,后来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改为“柴”,北支改
为“翟”。
关于南支柴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晋国有
一位名叫柴督的大夫,他在晋国内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色,被封为卿士,并被赐予了“柴”作为他的家族名称。
另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柴胡的大夫,在楚国内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色,被封
为卿士,并被赐予了“柴”作为他的家族名称。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说明了柴姓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姓氏。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柴姓人物。
比如唐朝著名诗人柴荣、宋
朝文学家柴桑、清朝政治家柴绍等等。
除了南支柴姓外,北支翟姓也与南支有着共同的起源。
据传,周朝的
公族姓氏“姬”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后来改为“翟”,成为北方的一
个姓氏。
而南支柴姓和北支翟姓虽然分别发展成了不同的姓氏,但在
起源上仍有着共同的渊源。
总之,柴姓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姓氏。
无论是南支柴姓
还是北支翟姓,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柴姓人物也有很多杰出代表,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宋朝历史】周世宗柴荣:如何为北宋开国奠定了良好基础
【宋朝历史】周世宗柴荣:如何为北宋开国奠定了良好基础?柴荣,也叫郭荣,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柴家庄人。
生于公元921年(后唐天佑十八年),死于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六月),终年三十八岁。
公元954年(后周显德元年)至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即位后周皇帝,史称周世宗,在位时间五年。
是后周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统帅。
公元921年(后唐天佑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柴荣出生于在邢州龙岗县一幢别墅里。
柴荣的父亲柴守礼、祖父柴翁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
父亲柴守礼是后周太祖郭威妻子柴氏的哥哥。
公元926年(后唐天成元年),柴荣六岁时,郭威在洛阳娶姑妈柴氏为妻。
据说,柴氏原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御。
同年四月,后唐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作乱,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
李嗣源(后唐明宗)进宫后,柴氏被放回家。
行至汴水(黄河至开封一线),天阴下雨不止,只好住于旅舍。
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淑,多有爱慕。
接她回家的父亲柴守礼知女儿志不可夺,只好同意他们在外与郭威成婚。
柴荣幼年时家境已经开始每况愈下,年未童冠的柴荣只好前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妈柴氏,随侍左右。
史称柴荣“谨厚”,帮助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被收为养子,改名郭荣。
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未及弱冠就开始担负起了管家之责,历经磨难,所以少年老成,精于理财,善于揣摩,长于调度。
公元936年(后晋天福二年),柴荣十六岁时,郭威的妻子柴氏病逝。
为了资助家用,柴荣外出经商,曾往返于江陵(今湖北江陵)贩茶,行千里路,人间冷暖自有更深体会。
“柴荣悉心经度,郭威甚怜之”。
成长时期的心态和经历,打磨着他最初的性格,决定了后来的性情和习惯。
柴荣成年后不敢停顿、凡事亲力亲为,就是因为少年时已养成习惯。
其间学习骑射,练就一身武艺,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增长了不少知识。
柴荣的这一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更使他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了解民间疾苦和地方利弊,对于日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武(公元?—前163),西汉时汉高祖之大将军,封棘浦侯,文帝14年冬(公元前168年)柴武因迎击十四万匈奴骑兵战功卓著,又加封为高唐侯。
·柴绍(公元571—638年),唐朝开国元勋,山西平阳(既临汾市)人。
字嗣昌,自幼矫健勇猛,以任侠名于乡里。
唐高祖李渊以第三女平阳公主嫁之,成为李渊的乘龙快婿。
他累从高祖征伐,屡建奇功,授大将军,被封霍国公。
后又加封谯国公,被唐太宗至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柴荣
·柴荣(公元921~959年),后周世宗皇帝,身材英奇,善骑射,通书史黄老,是五代时期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帝王。
被史学家誉为“五代第一明君”!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柴成务(公元934-1004年),字宝臣,《宋史》作曹州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明天启《衢州府志》作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市)人。
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戊辰科,35岁的柴成务状元及第。
是大宋王朝第一位浙江籍状元,也是衢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官至刑部尚书。
柴成务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柴进(生卒年不详),《水浒》人物,绰号小旋风,梁山好汉之一,后周世宗柴荣的嫡孙。
南宋龚圣与《宋江三十六赞》,《宣和遗事》都有记载。
·柴中行,南宋(公元?年至1225年后不久),余千人,字与之。
绍兴元年进士,累官右文殿修撰,主管鸿庆宫。
常与弟中守,中立讲学南溪之上,人称南溪先生。
著有《易录集》、《传书集》、《传诗讲》、《论童蒙说》。
宋史有传。
·柴望(1212—1280年)南宋时“柴氏四隐”之首。
(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渐江江山人,字仲山,号秋唐,又号归田。
望工诗,着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诸编,均巳佚失,今存秋堂集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柴国柱(1568年一1625年),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人,就是现在大通县景阳乡人,是明代名将。
西宁卫人。
万历中由荫历西要守备,骁勇善射,击冠南川,冲锋陷阵,勇冠一军。
功进都指挥佥事,累擢都督佥事,陕西总兵官,必镇甘。
河套松山诸部长合兵入寇,国柱檄,诸击几之。
寻移镇潘阳,谢病归,天启初,功加左都督。
·柴升(1456~1532年)明代大臣,河南内乡人,字公照。
22岁中举,咸化进士,授工科给事中。
弘洽时,任广东布政使,计南海贼有功。
正清间。
进吏部侍郎。
刘瑾诛,任工部尚书。
·柴虎(1347~1398年)明朝开国功臣,太祖时以功陛指挥副使,以参政朱亮祖讨方国珍、守温州。
·柴车(1375年~1441年),字叔舆,明朝时期钱塘人(今瓶窑镇人)。
永乐中以举人授兵部主事,累官本部侍郎。
英宗衩,西制不清,以本谦干,命协赞甘军务,破杂儿只怕,威镇西陲。
后陛兵部尚书。
·柴绍炳,(1616—1670),浙江仁和人,字虎臣号省轩。
“西泠十子”之首,少博闻强记,下笔辄数千言,人称其文为西陵体。
明亡,弃诸生,隐居著述。
凡天文,水利,兵左之事,莫不究原总委。
尤好关闽濂浴
之学,动履必准规则。
著有《省轩文钞》《青风堂诗》《古音员通》《白石轩杂稿》《考古类编》诸书。
·柴大纪(1730—1788年),浙江江山人,字肇修,号东山。
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很会写文章。
二十八岁去考秀才时,督学窦光见其身体魁梧,气宇不凡,就劝他改习武举。
三年后,考中武举人。
1763年又中进士。
分发到福建当守备。
历任福建水师提标。
左营守备,右营游击,澎湖水师营游击,参将,湖南洞庭协副将,福建海坛镇总兵。
当时台湾是一个府的建制,府治设台南,下属三县,隶属于福建省。
军事上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
所以,柴大纪是台湾的最高军事长官,柴大纪祠和冲天楼原在江山市上台镇。
·柴泽民(1916-),山西闻喜人。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发起组织闻喜县反帝大同盟。
山西闻喜县人,著名外交家。
1979年驻美国首任大使,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六届全国政协外事工作组副组长,第七届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柴泽民·柴树藩,山东烟台人,1910年出生。
历任国家计委重工业局局长,设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外贸部副部长,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委员。
·柴成文(1915—)原名柴军武。
河南省遂平县人,1955年出生,历任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
1961年晋升少将。
·柴松岳,汉族,1941年11月生,浙江普陀人。
历任浙江省副省长,副书记,代省长,省长,国家电监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