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及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及方案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756856fc4ffe473368ab6d.png)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案“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本课题2008年10月开题,预计2010年10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
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案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
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尤其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重威胁。
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2.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14a6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6.png)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关注孩子们安全问题也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在校园安全方面,学校教育部门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校园内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也相对较低。
因此,研究小学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意义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进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的学习环境。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分析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总结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学校提供可行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促进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研究内容1.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1)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发展历程(2)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3)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与方式的探究(1)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析(2)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3)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案(1)针对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案(2)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3)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步骤4.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评价与改进(1)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评价方法(2)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改进措施(3)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估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然后,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调查,了解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情况。
最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并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小学生(中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研究
![小学生(中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e60c5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a.png)
小学生(中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研究一、引言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珍惜、尊重和爱护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塑造健康人格,提升生命质量。
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生命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往往存在困惑和不解。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生(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二、小学生(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1. 生命认知: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生理机制和生命周期,理解生与死的自然规律。
2. 自我认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 情绪管理:教会学生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和抗挫能力。
4.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 生命安全:教育学生关注自身安全,学习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技能。
三、小学生(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1. 课程整合:将生命教育融入现有课程中,如生物、心理、道德等课程,使生命教育常态化。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医护人员等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知识视野。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4. 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生命困惑。
5.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四、结论小学生(中学生)生命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整合课程、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塑造健康人格,提升生命质量。
同时,家校合作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生命教育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2021年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方案[5篇范文]
![2021年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方案[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41ea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9.png)
2021年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方案[5篇范文]第一篇:2021年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方案2021年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认识生命本质、感悟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融入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构建生命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创建文明、阳光、平安校园提供保障。
二、目标任务通过生命安全专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家长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阳光自己每一刻,关爱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过一生”的意识。
以建设“平安(平安校园)”为宗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
三、工作专班组长:副组长:成员:四、保障生命安全教育实施(一)完善制度,构建管理体系各学校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分管领导主要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生命安全教育格局。
教育局随机对各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并将其纳入年终督导检查和安全工作考核之中,作为安全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
建立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学期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确保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策划,强化教育培训各校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生命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要在生命安全教育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社会实践和宣传普及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全员式、阶梯式、渐进式的教育培训。
(三)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建设,丰富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有效利用网络、影视、阅读等途径,确保每项工作有行动、有声音、有影响,营造出全员参与生命安全教育、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浓郁氛围。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839b78da38376bae1fae92.png)
小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选题依据1.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的系列思想等。
2.法规政策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法规政策依据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3.实践依据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本课题研究实践的重要原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论证1.课题研究的现实价值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自杀或杀死亲生父母的报道,不由得使人心头一阵阵发颤,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这些正处于儿童或少年时期的孩子作出如此不可思议的抉择?是他们一时情绪冲动昏了头脑?还是生活本身对他们有什么不公,让他们失去信心和希望,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与残忍?其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除了家庭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过大等大家所共知的因素以外,与我们一直缺乏对生命的教育,即在引导学生从小就懂得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开展生命教育能够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开展生命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要倡导学校、教师、家长形成合力,研究生命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2.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引导中小学生愉快生活,快乐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方案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699d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d.png)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自然灾害等。
因此,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而如何进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研究目的1. 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之处;2. 研究有效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策略和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方案;3. 设计并实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案,评估其效果。
三、研究内容1.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方式,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包括学校和家庭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比如教育内容不足、方法不当、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
3.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策略和方法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有效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策略和方法,包括如何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如何进行模拟演练、如何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等。
4.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案设计结合调研结果和研究成果,设计针对性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方式等。
5.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在选定的学校或班级中实施设计的安全教育方案,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情况。
四、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针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学校和家庭安全教育的看法和需求。
2. 访谈: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安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3. 文献查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有关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
生命与安全教育课题方案
![生命与安全教育课题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e960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d.png)
生命与安全教育课题方案一、课题背景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生命和安全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对生命与安全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意义1.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对于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危险因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并且采取正确的行动。
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生命与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的教育,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
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时,整个团体的生命与安全水平才能得到保障。
4.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安全问题也接踵而至,通过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其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可以了解学校和社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学生对于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需求,为后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2. 问卷调查。
通过向学生、老师和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可以收集到各方对于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为课程开展提供参考。
3. 文献资料分析。
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国内外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题内容1. 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在课程开始阶段,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2. 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是学生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其在行车和乘车时的安全意识。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安全教育研究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8707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a.png)
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
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探究一种适合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模式,以提高小学生的安全素养。
二、课题目的1. 了解当前小学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索情境模拟在小学安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建立一套基于情境模拟的小学安全教育模式,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参考。
三、课题内容1. 小学安全教育现状分析(1)校园安全: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2)交通安全: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网络安全:小学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侵害。
(4)消防安全: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不足,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
2. 情境模拟在小学安全教育中的应用(1)情境模拟的特点:情境模拟具有真实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情境模拟在小学安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安全知识。
3. 基于情境模拟的小学安全教育模式构建(1)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
(2)情境模拟教学活动设计: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情境模拟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演练等。
(3)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开展安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4)社会支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营造安全氛围。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安全教育现状和情境模拟在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小学安全教育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
生命安全教育课题工作计划
![生命安全教育课题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af3f3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d.png)
生命安全教育课题工作计划一、课题背景及意义在当今社会,生命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生命安全教育被视为必不可少的课程内容。
生命安全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应对和有效处置的能力。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二、研究目标1. 探索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分析学生在生命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寻找解决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3.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三、研究内容1. 分析学生的安全需求和现状,了解学生在生命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 研究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探索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模式。
3. 通过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总结生命安全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效果。
4. 制定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准备。
5. 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安全需求和问题。
2. 文献研究: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进展和经验。
3. 现场观察:到学校、社区等地进行现场观察,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情况。
4. 教学实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教学效果。
五、工作计划1. 第一阶段:调研与分析,了解学生的安全需求和问题。
a) 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命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b) 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在生命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c) 分析调查和访谈结果,总结学生的安全需求和问题。
2.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和教学设计。
a)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进展和经验。
b) 设计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生命安全教学内容和方法。
c)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准备。
中小学安全教育课题研究
![中小学安全教育课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8ce0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8.png)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问题及对策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中小学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安全教育是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
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各种安全隐患,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安全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构建和谐社会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中小学安全教育现状1.安全教育体系逐渐完善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指导和监督。
2.安全教育课程设置逐步完善部分中小学已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安全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社会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随着安全事故的频发,社会各界对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安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1.安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安全教育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安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部分中小学安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开展安全教育。
3.安全教育实践环节薄弱部分中小学安全教育过于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安全技能不足。
生命安全教育研学方案
![生命安全教育研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3933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0.png)
生命安全教育研学方案一、研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 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培养爱心和责任心二、研学内容1.生命安全常识教育2.突发事件应急逃生演练3.急救知识培训4.合作协作意识培养三、研学计划第一天:生命安全常识教育上午:学校组织专家讲解生命安全常识,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各种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应对方法等。
下午:学生集体进行生命安全常识问答比赛,以及讨论总结活动,加深对生命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天:突发事件应急逃生演练上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逃生演练。
学校模拟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让学生迅速有序地逃生,并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和问题,以便进行后续的指导和训练。
下午:学生对上午的演练进行总结和反思,老师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和纠正。
第三天:急救知识培训上午:邀请医护人员为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救护、窒息救助等常见急救方法。
下午:学生进行实际模拟急救演练,加深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四天:合作协作意识培养上午: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包括集体逃生演练、火灾逃生器材使用等。
下午: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团队的合作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
四、实施方案1.学校统一安排活动时间、地点和人员组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学校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和器材,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3.组织专家、医护人员等有关人员参与活动,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4.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并负责相关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
五、研学效果评估1.学校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增长程度和吸收情况。
2.学校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以了解学生在实际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应用情况。
3.学校将听取老师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生命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生命安全教研活动(3篇)
![学校生命安全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ed0b6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7.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生命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学校的和谐稳定。
为了提高我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生命安全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全体教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明确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增强教师生命安全教育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 促进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三、活动内容1. 生命安全教育理论培训活动邀请了市安全教育专家为全体教师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理论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等。
通过培训,使教师们对生命安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生命安全教育教案研讨各学科组围绕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开展了教案研讨活动。
教师们结合学科特点,探讨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研讨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分享:各学科组教师分享自己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教学经验。
(2)案例分析:教师们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如何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3)教学设计:教师们根据研讨成果,设计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3. 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演练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组织开展了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演练。
演练内容包括:(1)地震逃生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检验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逃生能力和自救能力。
(2)火灾逃生演练:模拟火灾发生,检验学生在火灾发生时的逃生能力和自救能力。
(3)溺水自救演练:模拟溺水事故,检验学生在溺水时的自救能力和同伴救助能力。
4. 生命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安全成长”为主题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活动形式多样,包括:(1)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生命安全教育课题工作计划
![生命安全教育课题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69438a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5.png)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政策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为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生命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
3. 增强学生应急处理能力,使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妥善处理。
三、工作内容1. 安全教育课程设置(1)交通安全教育:学习交通规则,掌握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消防安全教育:学习消防知识,掌握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3)防溺水教育:学习游泳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防溺水意识,学会自救和救助他人。
(4)食品安全教育: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 安全实践活动(1)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2)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如火灾逃生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提高学生应急处理能力。
(3)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交警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4)邀请专家进行安全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安全知识。
3. 家校合作(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3)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个月):制定生命安全教育课题工作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 第二阶段(3个月):开展安全教育课程,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安全实践活动。
3. 第三阶段(2个月):总结第一阶段工作,调整工作计划,开展家长培训,邀请专家进行安全讲座。
4. 第四阶段(1个月):总结课题工作,评估工作成效,撰写工作总结。
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方案
![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9423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2.png)
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学校应该制定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方案,包括对各种安全知识的讲解和应急演练。
本方案旨在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可供各学校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时参考借鉴。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情况,避免受到伤害。
2.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原因和防范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3.教育学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培养学生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教学内容1.火灾安全知识(1)火灾的成因和危害(2)逃生的方法和技巧(3)灭火器的使用方法(4)实际火灾逃生演练2.校园安全知识(1)交通安全知识(2)游泳安全知识(3)防拐防骗知识(4)校园内的安全隐患排查3.自然灾害安全知识(1)地震(2)台风(3)暴雨洪水(4)雷电4.生活安全知识(1)食品安全知识(2)电器使用安全(3)儿童溺水应对(4)家中常见事故的预防4.应急救援知识(1)心肺复苏(2)止血包扎(3)烧伤药品的使用(4)拨打求助电话的方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各种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
2.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向学生展示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应对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3.实地演练:在校园内进行各种应急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正确逃生、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援知识。
4.安全教育展览:组织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展览,让学生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了解各种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价安全教育方案的实施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填写安全知识的问卷,了解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表现、教学案例的讨论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生命与安全教育课题研究手册
![生命与安全教育课题研究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9442bd5fbfc77da269b1f0.png)
子目标
5、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总结分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成调查报告。
6、收集整理资料、成果展示,结题申报。
并确定子目标中的研究重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子目标研究重点:了解师生关系现状,树立正确的教师面,学生观,从思想上、理念上认识师生沟通的重要意义。
3、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方法,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探讨师生交往的技巧。利用各种具体的师生活动,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桥梁,提供课题研究的平台。
课题方案
4、案例研究法:在我校建立研究个案,进行个案研究,从中寻找规律,用于形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指导策略。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追踪研究、总结,提高教师的实践理论水平,并反映到研究工作,找出最有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采取最佳沟通方式。
课题申报
3、力求解决哪些问题?
一、通过研究,探索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二、通过研究记让老师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方法。
三、有效地改善不良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交往。
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课题申报
课题论证(约800字)
1、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
2、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和观点、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特色。
(如问卷类只可粘贴调查问卷样表一套)
研究实践
实现第一个子目标开展的第三项研究活动及活动资料
(包括问卷汇总、观察记录分析、活动照片及音像资料等)
主题班会:我心中的好老师
时间:2017年9月26日
班级:四年二班
班级人数:36人
班主任:×××
主持人:孙××
研究实践
实现第一个子目标开展科研活动总结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f04e40b52acfc789ebc97d.png)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魏建峰课题负责人单位:前郭县浩特芒哈乡中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凸现、呼唤生命教育的时代。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生存环境的破坏、精神家园的失落,贫困、下岗、疾病等工作问题、生活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
日趋严重的自杀问题和残害他人等现象的屡屡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消除人们的生存压力和危机感,帮助人们重新找回自我的信心,让人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其生命有所归依;教会人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等等,都成了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思想状况极不稳定。
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就业、情感压力,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解决方式,使得青少年无法正确对待生死。
时有所闻的青少年自杀、暴力事件,以及情感冷漠、心理脆弱等等更是叫人忧心忡忡。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年,美国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世纪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
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首个“生命教育中心”,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
年,在全台湾地区初中实施生命教育。
年上海市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成为我国中小学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最早的省市。
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主旨,涵盖了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但没有固定的教材,也不单独开课,通过课程教学、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三大途径进行。
年,云南省开展“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
年长春市颁布《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意见》。
经过几年来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提炼,我校逐渐形成以“生命安全教育”为切入点的教育教学特色,立足生命的高度,从尊重生命存在、珍视生命价值、实现生命意义出发,审视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具有主体精神、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指南(附件)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指南(附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677e8301f69e3142329456.png)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指南(附件)《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子课题申报参考各子课题申报单位:现将“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子课题研究方向拟列如下,以供参考。
一、生命与价值01、中(小)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研究02、中(小)学生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研究03、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研究04、中(小)学生健康情感形成的研究05、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价值观形成的研究二、生命与关怀06、中(小)学师生敬畏生命情感养成的研究07、中(小)学师生呵护生命情感养成的研究08、中(小)学师生发展生命内容与方法的研究09、中(小)学师生生命关怀意义的研究10、中小学师生生命关怀内容、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三、生命与成长11、中(小)学师生树立珍爱生命意识的研究12、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13、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14、中(小)学生预防早恋措施与方法的研究15、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16、中(小)学生遵纪守法教育的研究17、中(小)学师生和谐交往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四、生命与安全18、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19、中(小)学生意外事故防范措施的研究20、中(小)学生行为安全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21、中(小)学生自然灾害预防与规避的研究22、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五、生命与健康23、中(小)学生疾病预防机制与预案的研究24、中(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25、中(小)学生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研究26、中(小)学生远离烟洒与毒品的研究27、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28、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途径与方法的研究29、中(小)学教师锻炼方式、方法的研究30、中(小)学教师健康心理调试的研究备注:以上列出的“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子课题研究方向,仅为课题研究的方向,只供参考之用,子课题名称可自拟。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总课题组2008年10月1 2日。
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课题方案
![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课题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b582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16.png)
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课题方案一、课题背景生命与安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更涉及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
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发的当下,如何提高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教育课题。
二、课题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安全隐患和威胁。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容易成为意外事故的受害者。
因此,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助于他们在面对危险和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正确地做出反应,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三、课题目标通过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课题内容1. 生命与安全意识1.1 生命的尊重1.2 安全意识的培养1.3 危险的认识和预防2. 自我保护能力2.1 安全常识和技能的培养2.2 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预防和逃生技巧训练2.3 人身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防范3. 社会责任与救护知识3.1 紧急事件下的自救互救3.2 预防与应对伤害的基本救护知识3.3 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五、课题实施措施1. 制定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定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2. 开展安全常识和技能培训学校可邀请专业教育机构或相关部门的人员,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地震避险演练、自我保护技能训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建立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学校可建立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全面有效实施。
4.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学校可加强家长、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家长对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5. 建立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库学校应建立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库,收集整理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相关资料、视频和案例,以示范学习和教育教学为主要目标,促进各类生命安全教育资源共享与互动交流。
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课题专项研究
![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课题专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11377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7.png)
1.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分析)和拟解决的问题。
2.本课题拟采取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3.本课题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4.本课题预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
5.完成本课题的保障条件
(限3000字以内)本研究预期突破:
一、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分析)和拟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以班会课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针对性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树立和养成“保护生命”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探讨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实施形式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利用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从而有效发挥生命教育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2.单位开展生命教育工作业绩
学校一直致力于创建生命教育特色,推动生命教育发展。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领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感恩每一天,幸福每一天,让生命更精彩。
首先学校强调生命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亲自主持生命教育工作,担任生命教育课题负责人。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少先队部、班主任、科任老师积极参与,形成了立体化的生命教育管理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为学生终生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生存技能的。
三、课题论证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限1500字以内)
一、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是要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案“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本课题2008年10月开题,预计2010年10月结题,研究时间历时两年。
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特制定工作案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人身安全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
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参加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犯罪现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尤其是有关珍爱生命、呵护青春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都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重威胁。
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
2.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
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
”这对于家庭、社会、和民族都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通过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升青少年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惜自己的生命,实现人与人和谐,是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迫切要求。
3.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
人是以生命的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
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
而现行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忽视了生命成长的在规律和需要,忽略了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造成了生命意识的消解。
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使学生知识的增长不以情感的盲目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避免导致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
因此,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本课题在全面研究国外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生命与安全教育理论。
2.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与开展,能够唤醒我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生命与安全意识;开发出适合我省省情和广大中小学师生及家长身心特点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为我省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提供决策咨询。
三、该面课题国外研究的现状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 Donald Walt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落实。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日本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我国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甚至曾经掀起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
例如: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
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而,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
所以,在生命教育中,中小学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如小学的“生命的旋律”教学,主要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进行的。
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
我国的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
省实验小学从1997年开始提出生命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上曾经发表过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但没有较为系统的成果。
2002年1月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为省“十五”重点课题,2003年12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为教育部规划课题。
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于2004年12月22日下午在启动,决定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在全省一百个县区,成立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指导中心。
2005年6月上海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2008年开始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100%。
尽管如此,国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滞后,我国中小学校的生命教育还存在着重的缺失与指导误区。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生命教育:在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
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
”有的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还有的学者认为:“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但目前大家比较趋同的还是2005年6月上海制订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给出的生命教育的涵:“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法是统筹兼顾。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
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
社交的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即自尊、自重,或要求被他人所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
3.生命教育观理论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
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论证充分、法得当、科学实施。
2.全面性原则:实验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也要关注教师与家长的生命。
3.体验性原则:生命与安全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教育,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4.实践性原则: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树立生命与安全意识,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生命意义。
5.主体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生命主体的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目标1.初级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
2.中级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省省情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材体系。
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序列的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高级目标全省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让“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成为常态。
八、课题研究的容(一)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1.生命与安全教育容的研究2.生命与安全教育法的研究3.生命与安全教育原则的研究4.生命与安全教育途径的研究5.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法论研究6.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7.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哲学思考8.国外生命教育比较研究9.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实验研究1.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目标预设研究2.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3.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容与呈现式研究4.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对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适应性研究5.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6.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法多样性研究7.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设计研究8.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9.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10.生命与安全教育技术与手段研究11.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学科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12.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3.生命与安全教育家长素质提升研究14.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管理研究15.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价研究(三)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1.编写《生命教育读本》2.编写《中小学生安全防护与自救学习读本》3.开发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电子课件等)九、课题研究的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