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反思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的第二课。

我认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亮点是:

1.活动设计合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联系实际生活。我将学生分为现代组和古代组,请各组用自己时代的通信方式,说一说住在武夷山和北京的两位朋友想要保持联系,古代的人和现代的人们分别可以利用哪些通信方式呢?因为这个讨论主题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很有兴趣,讨论的很激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回答也十分积极。基本达到了我预想的结果。

2.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备课时,我认真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我确认本课的教学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感受古今通讯方式的发展,并且让学生体会到通信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目标进行。例如:我利用古今对比,感知通信这个讨论主题,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更加深刻地明白古今通信方式的不同。课堂上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想。

当然,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课堂上出现口头禅“是的”,“嗯”。

2.语言感染力不够,语调没有随着具体教学内容而发生起伏。在上课的时候应该

让自己的语调根据教学内容而发生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

3.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不够,对学生回答的点评也不够多样。可多增加一些类似

“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你的答案真不错”,“你真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的鼓励性语言。

4.图片展示不够,比起文字,色彩鲜艳的图片更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课件中的图片数量可以适当增加,课件的颜色也可以鲜艳一些。

5.诗歌朗读比重过大,思品课只要对诗歌进行适当解释即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

了解古代通信的不方便。

6.刚上台时太紧张,导致语速过快,教态不自然。以后要多加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