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 大家课前搜集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词,我们欣赏一下。

桃之夭妖,灼灼(zhuó zhuó)其华。

——《诗经》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可以看出,古代诗人看到美丽的桃花、桃树,引发了许多人生的思索。

今天我们看一下,著名作家贾平凹看到桃树、桃花时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板书课题《一颗小桃树》。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84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奖,1997年《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__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__年《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马嵬坡( wéi ) 撂( liào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忏悔( chàn )纤纤( xiān )点拨:可以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鉴赏语言,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的品析,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体会作者对它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了解散文中的双线结构。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不仅被作者清新、优美、含蓄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更为作者屡遭挫折却不屈命运,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作者感悟生活后思想感情的结晶。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课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

品读课文,来感受一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小桃树的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委屈”“瘦瘦”“黄黄”等词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

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

【篇一】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一棵小桃树教案桑秀仙一、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

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

险些被砍掉。

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2、和老舍笔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树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个性?重点问题摹形、传神。

训练概括和推理能力(讨论)寄意(托物言志)它们同属被摧残的弱小者但有不同的个性小麻雀面对逆境不挣扎、不反抗,任凭摆布,想依靠别人活着;而小桃树虽历经磨难,却从没畏惧,顽强不屈,敢于同命运抗争,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

一棵小桃树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棵小桃树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小桃树的特征,并能够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小桃树的来源和生长环境,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大家有没有看过小桃树?小桃树长什么样?小桃树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就小桃树展开自由交流。

2.探究(25分钟)(1)任务1:观察小桃树教师引导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林地,通过实地观察小桃树的外形、树皮、叶子、花、果实等方面,了解小桃树的特点。

(2)任务2:小桃树比较教师带领学生将观察到的不同小桃树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小桃树的生长状态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通过对比,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小桃树的外形、特点及生长习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理解。

4.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参观校园内的小桃树,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了解小桃树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学情,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们对自己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反思和自评,促进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养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积极参与,调查比较,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保护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羞涩和害羞心理,需要在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本次教学以小桃树为主题,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

最新《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最新《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比较等多 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 感,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与选材依据
教材分析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人文性的散文,通过描 述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 然的敬畏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作为阅读教 学的材料。
心得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如“你从课文中学 到了什么?你对小桃树的成长有什么看法?”。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 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策略及实施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讨论等方面,记录学生的表现 并给予及时反馈。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
通过描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心理活动,作者表达了对小桃树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 的敬畏之情。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文章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认为人生就像小桃树的 生长过程一样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 的梦想。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小桃 树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
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实践
01
02
0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小桃树的生 长条件、生长过程及结果 ,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角色扮演
学生分别扮演小桃树、阳 光、水分等角色,通过表 演形式展示小桃树的生长 过程。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课文2.品味欣赏语言3.领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2. 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

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

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

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

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

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

于是改用谐音“端木蕻良”。

3.字词检测二、朗读品味: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是一片__的土地?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自读,交流展示(美丽、丰饶、神秘、伟大、曾经欢笑、饱含屈辱、)2、学生跳读,思考:作者怀着__的情感?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怀念、赞美、忧伤、愤怒、)3、学生默读,思考:作者发出__的誓言?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誓为解放家乡而战斗到底)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三、课堂小结四、拓展延伸赏析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五、作业布置1、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关切和期望。

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呢?2、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2) 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
1.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引导他们从字面意义走向深层内涵。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针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不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表达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小桃树的好奇心,如:“同学们,你们见过在恶劣环境中坚强生长的小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桃树的文章,看看它如何在困境中茁壮成长。”
4.教师会在下节课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请同学们认真对待。
2.写作练习:请以“我心中的小桃树”为主题,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3.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贾平凹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主题,拓宽文学视野。
4.课后讨论: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学习《一棵小桃树》的感悟,探讨小桃树给我们的启示,并记录下讨论的精彩瞬间。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领悟作者通过小桃树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哲理,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并能学以致用。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在描写和抒情方面的技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内容的处理: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小桃树所象征的意义。
3.情感升华: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激发他们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追求成长。

《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一颗小桃树》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勾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作者的情感变化。

3.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小桃树上的“志”。

教学重点: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3.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明暗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查找贾平凹的资料。

制作PPT。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桃子图片,吸引学生兴趣导语:你们喜欢桃子吗?有谁见过桃树生长的过程?给我们描述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是怎样的呢?(出示课题)《一棵小桃树》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作者简介贾平凹,当代作家。

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

1953年出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他的童年时期,正是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新一代充满希望、孕育理想的时期。

但是,1966年开始,长达10年这久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危害了青年的成长。

在“文革”中,贾平凹的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2011年,凭借《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2016年1月,入选“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

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2、写作背景1976年。

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

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

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

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对小桃树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小桃树的基本信息和生长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小桃树的外观和生长环境。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小桃树的外观和生长环境,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讨论法:学生分享对小桃树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小桃树的生长过程2.1 教学目标了解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开花、结果等阶段。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开花、结果等阶段。

引导学生观察小桃树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小桃树的生长变化,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记录法:学生记录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三章:小桃树的保护和照顾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小桃树的关心和保护意识。

学习小桃树的照顾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介绍小桃树的需要和注意事项。

学习小桃树的浇水、施肥、修剪等照顾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小桃树的照顾方法和技巧。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桃树的照顾实践。

第四章:小桃树的作用和价值4.1 教学目标了解小桃树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尊重和珍惜意识。

学习小桃树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桃树的作用和价值,包括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学习小桃树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小桃树的作用和价值。

讨论法:学生分享对小桃树的作用和价值的理解,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小桃树的观察和记录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小桃树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习小桃树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技巧。

学生进行小桃树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5.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小桃树的外观和生长环境,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最新《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最新《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棵小桃树》故事梗概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棵小桃树的成长经 历,通过描绘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所 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挫折,展现了生命 的顽强与坚韧。
文中通过小桃树与周围环境的对比,突 出了小桃树虽然弱小但却充满生命力的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顽 强精神的赞美。
重点词汇、句型梳理
重点词汇
例如“摇曳”、“孱弱”、“垂头丧 气”等,这些词汇在文中形象地描绘 了小桃树的形态和特点,有助于学生 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情感。
克服。
交流对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的 理解,深化对课文的认识。
07
总结反思与未来改进方向
本次公开课亮点总结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公开课紧扣教学大纲,将 《一棵小桃树》的核心知识点和 技能要求作为教学目标,并在教
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落实。
教学内容丰富
通过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如课文 背景、作者介绍、文学手法分析 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最新《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number {01}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内容分析与解读 • 课前准备与预习指导 • 授课过程安排及时间管理 • 多媒体辅助工具应用及优化建议 • 学生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 • 总结反思与未来改进方向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小桃树的描写 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提问学生有关桃树的知识和经验, 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呈现新知,引导探究
0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03
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主旨。
02
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 点。

《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案

《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内容《一棵小桃树》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本节课主要学习该篇文章,通过描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变化,感受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7.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一棵小桃树》2. 主要内容:生字词:嫩绿、茁壮、病虫害、风雨、顽强、美好课文结构:小桃树的生长过程、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情感体验: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植物朋友》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最喜欢的植物及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示例:我的植物朋友是仙人掌。

它生长在沙漠中,生命力顽强。

仙人掌的身上长满了刺,这是它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沙漠中,它不怕风吹雨打,依然茁壮成长。

我喜欢仙人掌,因为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2024年(完整版《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

2024年(完整版《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

2024年(完整版《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一棵小桃树》。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小桃树的形象,探讨作者通过小桃树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深厚情感。

2. 分析小桃树的形象,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小桃树所表达的情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小桃树的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小桃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桃树的关注,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分析小桃树形象:a. 学生分享对小桃树形象的理解。

b.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于小桃树的具体描述,分析其特点。

c. 学生讨论:小桃树在课文中的作用。

4. 探讨作者情感:a. 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一棵小桃树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b.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c. 学生分享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5. 托物言志写作手法:a. 教师讲解托物言志的定义及作用。

b. 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c. 学生尝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道关于小桃树形象分析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其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1. 课文一棵小桃树2. 小桃树形象:顽强、孤独、美丽3. 作者情感:怀念、赞美、感慨4.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达情感5. 课后作业:运用托物言志,写一篇关于喜欢植物的作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的含义。

3.教育学生人虽然几经磨难,但仍然要百折不挠地追求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的深刻含义。

教法学法:自读讨论法教学准备:有关作者的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感受到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凹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

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2.同学们从这段访谈作者贾平凹的视频中,认识到一位怎样的作者?——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点评:贾平凹出身卑微、成长经历曲折,但目标坚定、成果斐然。

3.今天,我们学凹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这棵小桃树的命运和结局怎样呢?它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一棵小桃树。

(点评:导入设计的作用,如同写作中的开明宗义,既要亮明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也要尽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显然,胡老师的这个导入是成功的。

她通过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贾平凹的成长经历,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学习本文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预习案1.走进作者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梳理小桃树的成长历程。

(2)结合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看看“我"的小桃树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点评:有了导入环节的铺垫,此处的环节1“走进作者”,有重复之嫌,可以省去。

环节2整体感知,两个看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其实都指向了内容的梳理和提炼,但缺乏学生立场,如果将第2个问题换成“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思考时是不是更容易切入,也更有抓手?)三、合作探究案(学生讨论)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点拨: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一棵小桃树》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一棵树,以及树对人类的重要性。

2.大声朗读《一棵小桃树》的标题,鼓励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

二、阅读理解(25分钟)1.借助图片、关键词等导入背景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生独立阅读《一棵小桃树》,着重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3.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有哪些关键事件?小女孩是如何帮助小桃树的?三、情感归纳(20分钟)1.引导学生分享对《一棵小桃树》这个故事的感受,如为小桃树的成长喝彩,为小女孩的善良感动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桃树能够茁壮成长?为什么小女孩能够帮助小桃树?四、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分组自行选择一则与《一棵小桃树》情感类似的故事,进行阅读,并准备与同伴分享。

2.学生结合课堂讨论的结果和自己的体会,以《一棵小桃树》为题,写一篇感受类作文。

五、反思总结(15分钟)1.学生演示分享自己精选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引导学生回顾探讨的问题,总结学习的收获。

3.鼓励学生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1.《一棵小桃树》故事内容2.图片、关键词、PPT等3.分组讨论的工具和材料4.自由阅读的故事书籍5.作文写作的工具和材料教学评估:1.学生对于《一棵小桃树》故事的阅读理解与归纳总结的质量和深度。

2.学生对于故事中情感和精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学生自主选择和分享的故事的质量和独特性。

4.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和阅读的积极性和热爱程度。

校内公开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校内公开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公开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 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3. 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点: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

教学难点:思考并分析作者采用两天线索贯穿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吗?台湾作家三毛在一封信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今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一位是曹雪芹,一位是张爱玲,一位是您”。

这个您是谁呢?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

二、简介作者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

三、检查预习7读读写写下列词语褪忏悔哆嗦矜持执着服侍猥琐渺小魂魄幼稚颤抖赤裸血气方刚轰轰烈烈祸不单行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两条线索)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遭受风雨打击——枝上保留一个花苞。

暗线:“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有梦想——离家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自己太幼稚,遭受种种磨难——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幸福的追求更坚定了。

五、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小桃树的语句。

(让学生自由寻找,然后补充)“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一棵小桃树的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抒发自己的情志、理想。

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文章对小桃树的艰难成长做了生动的描述,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探究、体会小桃树的精神及作者从小桃树身上感悟的人生哲理,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3、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三、教学重难点:1、能准确分析出小桃树的精神品质。

2、能从生活经历体会生活哲理,促进自身品质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朗读、自我感悟。

五、教学过程课前情感交流:师:你们的语文老师姓什么?生:姓师:知道老师姓什么吗?生:姓杨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呢?生:黑板上有你的名字。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真敏锐,希望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将这个技能好好应用一下。

那再看一看,我和你们的老师有啥不一样呢?生:老师不戴眼镜,您戴眼镜。

生:您的性格比较幽默,老师比较温柔。

师:刚才说了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看看我和老师哪些地方一样呢?生:你们都是是男的,师:哇,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生:你们都是老师。

师:这个确实。

生:你们的教学目的都一样,都是培养好学生。

师:说的真好,给你点个赞。

师:那我们就开始上课了好吗?上课!一、激趣引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最常见的树有哪些呢?生:梧桐、榕树、香樟树、紫荊树、木棉、柏树、石榴树。

师:看来同学们对校园的观察真仔细啊,那你们还喜欢哪些果树呢?生:这就多了,苹果树、梨树、杏树、桔子树、香蕉树、菠萝树、桃树。

师:为什么喜欢桃树呢?生:因为它能长桃子,桃子能吃。

师:看样子,你就是吃货啊,哈哈。

同学们,生活中的桃树,结出的果子,能作为水果食用,但是作者贾平凹笔下的这颗小桃树在今天的课堂上又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4版年度《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优秀范文通用版PPT大纲

2024版年度《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优秀范文通用版PPT大纲
实施竞赛或展示活动
按照计划和规则组织竞赛或展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 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
35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成长过程
2024/2/2
加强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 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 的成长过程。
《一棵小桃树》教学 设计优秀范文通用版 PPT大纲
2024/2/2
1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内容分析与解读 • 学生情况分析与适应性策略 •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 资源整合与利用建议 • 后续跟进措施安排
2024/2/2
2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解作品。
29
多媒体辅助工具应用
课件制作与展示
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制 作精美课件,直观展示教 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
2024/2/2
音频视频资源引入
播放与《一棵小桃树》相 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如 名家朗诵、影视片段等, 增强学生感官体验。
网络教学资源整合
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搜集 与课程相关的资料、教案、 课件等,丰富教学内容和 手段。
22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2024/2/2
23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学生对小桃树的生长过程、特点及相关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 学生对桃树相关拓展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能力。
2024/2/2
24
能力提升程度评价
学生在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等语文能力方面的提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18、《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弄清小桃树的成长历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寻找小桃树与“我”的人生经历的共性,理解文章寄寓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2、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棵普通的小桃树,没有开出鲜艳的花朵,却牵动着作者的心。

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喜爱他的小桃树的,在“十年浩劫”中一棵小桃树又给了作者怎样的力量呢?用心感悟,你就能揭开这些谜底。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棵小桃树》。

二、教学新课认识小桃树1、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格式:我觉得这是一棵的小桃树,是从课文第段的句话看出来的。

明确:弱小、可怜——小桃树“纤纤的生灵”、“瘦瘦的,黄黄的”、“弯弯的身子”、“太白”、“太淡”、“单薄”等等;顽强不屈——“哆嗦”、“弯了头,紧抱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苦涩涩的笑着”等等;受冷落仍努力生长——;经历磨难和挫折——;孤独寂寞——;不被重视——;被遗忘——体会情感2、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我”对小桃树的深情?“我”对待小桃树的情感有变化吗?明确:①“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吗?”②“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万般地无奈何。

”③“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④“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花,我会幸福呢。

”⑤“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对不起我的小桃树。

”⑥“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⑦“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我还叫你是我梦的精灵,对吗?”明确:怜爱——同情——惭愧——感激写法探究3、作者为什么会对小桃树心存感激呢?作者是否与小桃树有类似的经历呢?在文中找一找。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表演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教学准备:1.故事《一棵小桃树》的教学素材。

2.小桃树的图画和实物。

3.变装服装和舞台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一堂课学过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如种子的发芽、根的生长、茎的伸张等。

2.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故事讲解(2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堂课要学习的故事《一棵小桃树》,并看图预测故事大概内容。

2.讲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三、角色扮演(30分钟)1.邀请学生分组,每个组选一个小组长,其他成员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分发角色卡片,让学生认真阅读角色的描述,了解角色的个性特点和任务。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按照故事情节展开表演。

4.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表演技巧。

四、手工制作(30分钟)1.给每个学生准备一盆土和一颗桃子的种子,让他们亲自播种。

2.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桃子的生长过程,例如发芽、生根、长叶等。

3.鼓励学生在盆边种植树苗的同时,可以绘画、制作花朵或树叶的手工作品。

五、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回顾和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植物?我们可以怎么保护植物?3.鼓励学生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亮点:1.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感受,提高他们的情感参与和表演能力。

2.利用实际的种植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继续运用旁批的方法学习。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学习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推开记忆之门,前尘往事一幕幕恍如昨日。

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未随风消散,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心底。

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听听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事——《一棵小桃树》。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

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

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2.背景链接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的词语,试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埋在角落——萌芽——长上二尺来高——有院墙高了——开花——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棵瘦弱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搏斗的生长过程。

2、课文围绕“小桃树”写了哪些情景故事,记叙的顺序有什么特点?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1—2段):眼前情景,描述小桃树被风雨摧残的情景。

(3—8段):回忆过去,插叙“我”栽种小桃树的经历。

(9—14段):眼前的情景,描述风雨中一个欲绽的花苞。

四、精讲点拨深层探究(一)精讲点拨1.文章第2段描写小桃树说:“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交流点拨】第二段: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风雨摇晃)第四段: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这是什么呀?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

”(遭人嫌弃)第七段: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也没有去想了。

(被人遗忘)第八段: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孤单无助) 第十段: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孤单无助)小结:风雨摇晃、被人遗忘,遭人嫌弃,小桃树是那么的弱小,是那么的孤单、无助,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蝴蝶的陪伴,只有风雨的鞭打,只有人们的笑话,甚至还有我都曾将它忘记。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对小桃树进行细致描写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情)2、这样一个瘦小、单薄、弱小、无助的生命,遭遇风雨时小桃树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细读细品。

齐读13段:“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交流点拨】表现:“雨还在下着”表明雨下的时间长,2个“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用“俯”“挣扎”等动作进行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斗争情景。

神情:“委屈” “努力撑着”表现了它面对逆境百折不挠的精神。

(1)“竟”是“竟然”的意思,出乎意料,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

(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它的光芒指引着生命走向光明,这花苞,是光明,是希望,是生命!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二)深层探究作者对小桃树的精雕细刻,仅仅只是为了突出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吗?细读7、8段,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树与人的成长经历是何等的相似!【补充背景】1952年,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1966年,读初二时遭遇“文革”,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14岁少年的内心充满恐慌。

1972年,19岁的贾平凹进入西北大学学习。

1975年,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工作。

步入社会后也遭遇了许多挫折。

如今,贾平凹是文坛集名望和畅销与一体的作家,每一部作品的面市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等。

小结:难怪作者对小桃树一往情深呢!文章明写小桃树的成长,小桃树就是他的化身,是他人生的缩影!作者是想借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含蓄地表达自己所受的遭遇,隐隐地透露和抒发自己对梦想的慨叹、追求,这是暗写“我”的经历。

(板书:明线、暗线)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完美地融为一体,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三)体悟情感1.文章末尾作者直抒胸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联系小桃树对“我”的不同寻常的意义,说一说“我”为什么感激小桃树?【交流点拨】(1)这棵桃树是“我”的梦种儿长的,在它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

(2)此时的“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觉得自己的幸福是那么渺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爱自己的奶奶去世,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梦种儿长的,寄托着“我”的梦想的小桃树在历尽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信心,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3)这家乡的小桃树,一直激励着作者,他把那一百二十七张退稿签全贴到墙上,抬头低眼看到自己的耻辱。

每天读书、写作,读书、写作。

如一位辛勤耕耘的农民,笔耕不辍,最终成为蜚声海外的著名作家。

2.如何理解“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这句话。

【交流点拨】人生的道路上有鲜花,同样也布满荆棘,只要坚持不懈、顽强不屈、追求梦想,就一定能读懂人世的大书。

(四) 品析语言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小桃树的句子,用“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修饰词,写出了桃树的(),表达我对桃树()的情感”句式说话。

示例: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明确: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桃树经历风雨的可怜情状,形体的消瘦、苍老,表达我对桃树的怜惜、疼爱之情。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交流点拨】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 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6段: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交流点拨】“一个春天”强调时间长,1米等于3尺,二尺相当于67厘米。

强调桃树之矮,两相对比,再用上一个“才”字,更显示出小桃树生长缓慢,生命力脆弱。

9段: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桃花比作患重病的少女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单薄、苍白,表达我对桃树的怜惜之情。

13段:雨还在下着……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在雨中落尽花瓣的凄凉,表达对桃树的深切同情。

(五)拓展延伸在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中,我们看到了寄托着作者梦想的小桃树在经历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看到这个花苞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动力,看到了希望,重新燃起了斗志。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启示?明确:生活中要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师小结: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小桃树是坚强的,经过了风雨的肆虐,在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它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它告诉我们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它是我们心田上即将绽放的花苞,只要有一个信念,只要有一份追求,它就会在我们心中灿烂地绽放!五、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和《我的小桃树》原文。

板书一棵小桃树贾平凹(明线)小桃树柔弱——历经磨难——绽放生命之花托物(暗线)“我” 蓄梦——梦想受挫——再续旧梦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