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宋代山水画的新倾向

合集下载

两宋山水画

两宋山水画

到了北宋,出现了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

中原画派以李成、范宽为代表,李成因徒居山东营丘,便常以齐鲁原野的自然环境为描绘对象,范宽长期居住在终南山和大华山,他的画也就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气势逼人。

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家接踵而起,在李、范的影响下,当时曾出现了“齐鲁之士惟摹李成,关陕之土惟摹范宽”的倾向。

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们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这就冲击了以中原画派为主流的北宋山水画,南北画派开始了融合,便形成了以郭熙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

北宋的山水画我们还要提到的画派就是“米点山水”和青绿山水。

“米点山水”的创始人是米芾,他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后来移居襄阳、镇江等地,长江沿岸常常能看到的雾雨潆潆的云山烟树景象启发了他,于是他在山水画技法上进行了新的创造,用水墨点染的办法来画山水,以充分发挥水墨的融台。

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潆的神韵之趣。

北宋中期,一些画家们力排众议,又重新致力于青绿山水,创造出适合宫廷欣赏趣味的典丽的青绿山水画。

使青绿山水画进入了成熟时期,其著名的代表画家有王希孟、赵伯驹等。

北方民族入侵,宋室南迁,称为南宋,在新的都城临安建立了南宋画院。

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和画家生活地区的由北南移,使南宋的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这“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南宋院体山水画与北宋院体山水画已有了明显的不同,他们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

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来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

被称为“一角半边”式的艺术境界。

两宋时代,是画家辈出和画派林立的时代,但我们还得谈到另一种薪的绘画风格——文人画。

文人画兴起于北宋初期,苏轼最早提到“文人画”这一概念,文人画的意思是指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风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其主要特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为目的;取材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借物寓意、回避现实;在创作方法上不受程式束缚,在艺术形式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等。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山水画的发展方面。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拥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与价值。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1. 国风化与文人主义宋代山水画强调国风化和文人主义,注重表现人文情怀、哲理思考等内在感悟。

不再只追求客观景物的真实写照,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

这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较为深邃和富有思想性的特点。

2. 淡雅传神与空灵意境宋代山水画通常采用淡雅色彩,倾向于用轻柔而含蓄的笔墨来描绘景物。

由于线条简洁、笔触细腻而流畅,在表现气象、纹理和光影效果上非常出色。

此外,通过运用拟声法和写意手法,宋代山水画家能够迅速捕捉并准确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创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

3. 以山为主题的独特表现与前代绘画相比,宋代山水画更加突出对山的描绘。

宋代画家普遍具有对山水景观的情感和理解,他们通过笔墨技巧将山峦的形态、纹理和远近透视表达得十分生动而精准。

同时,还注重通过巧妙运用负空间和留白来创造出景深感,并加强对气势、奇幻与平衡的表现。

4. 钩法与枯法的运用钩法和枯法是宋代山水画中常见的特色技法。

钩法主要是运用顿挫起伏的笔触来勾勒物象轮廓线条,使得画面更具张力和动感;枯法则强调利用干笔、断形或断句等手法来简洁地表现景物之美。

这两种技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宋代山水画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5. 追求“风骨”的产生宋代山水画家追求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文人风骨,注重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这种追求体现了审美上的超越,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和内涵的艺术形式。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淡雅、含蓄的笔墨风格、对自然景物精准而生动的描绘、以及富有文人情怀和哲理意蕴等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宋朝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时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写实主义为基础,追求真实性和自然性。

宋代山水画家注
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真实细节和气氛,尽可能地还原自然界的真实面貌,呈现出自然的神韵和气息。

2. 手法多样,颜色鲜艳,色彩丰富。

宋代山水画家运用各种手法,如皴、点、染、描、挂等,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和纹理感。

同时,他们使用鲜艳明亮的颜料,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3. 重视意境,注重意蕴和情感表达。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表达画
面所蕴含的文化、哲学和情感内涵,追求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抒发,使山水画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4. 突出人文色彩,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宋代山水画中,人物形
象的塑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画家们注重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和形态塑造,使人物成为画面的重要元素。

总之,宋代山水画在继承唐代山水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意蕴的深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论述宋朝南北山水画的异同

论述宋朝南北山水画的异同

一.论述宋朝南北山水画的异同宋朝的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进展的顶峰,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

宋朝绘画运用多彩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制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宋朝的山水画在绘画艺术上有着许多重要的创作。

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乐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尽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北宋统一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割裂和隔膜,在一段时刻内维持着相对安宁的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进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显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宋初100余年间大体遵循五代绘画传统。

院体花鸟画以黄家富贵体为标准,道释画中以吴家样阻碍最大,山水画以院外画家成绩最高宋朝山水画取得了空前的的进展。

李成,范宽,许道宁,燕文贵等山水画画家。

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

与北宋山水画相较,南宋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显现了新的转变。

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后来被称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他们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将北宋雄浑壮阔的全景式描述演化为南宋精致简练,“水墨苍劲”的诗意挥洒。

在山水画从北宋风格向南宋风格的转变中,李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南宋的山水画风格事实上是以李唐个人的风格为基础的。

二.主张:反对追求的宋朝,力主“作画贵有”,以为运笔技术书画同法;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大体功与实践技术,克服“墨戏”的陋习;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郁,韵味转变增强;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取得深化,涵盖更为普遍。

阻碍阻碍阻碍阻碍:赵氏通过批评“近世”、提倡“”,从而确立了艺术思维的。

作为价值学原那么,赵孟頫既保护了的人格趣味,又了的游戏态度;作为原那么,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类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在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宋明清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与流派演变

宋明清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与流派演变

宋明清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与流派演变宋明清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艺术家和流派。

这些艺术家们以极富创意和独到的审美观念,塑造出了一幅幅充满生气和神韵的山水画作品。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流派演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宋明清山水画的魅力。

一、艺术特点宋明清山水画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具体而言,这些画作品以真实性为核心,力图表现自然风光的真实面貌,不少山水画家会进行实地考察和写生。

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宋明清山水画借助线条、墨色、色彩等手法,让自然景物更加具体、逼真,同时强调表现主观情感和审美感受。

另外,宋明清山水画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线也是其独特之处。

很多画家会在作品中,借助隐约的意境和情感线来表达对自然风光的敬畏和赞美。

例如,宋代大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仅仅用墨色就勾勒出山川自然的绵延和起伏,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则是蕴含着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敬畏之情。

二、流派演变宋明清山水画的流派演变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历史进程。

其中,北宗画派和南宗画派是宋代山水画上最有名的两个流派。

北宗画派以画家李唐、范宽、郭熙等人为代表,以实景写生、用墨深重为特点。

此派画家多才多艺,并在山水画中运用了文化和历史的元素,创造出了许多传世佳作,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南宗画派则以宋代画家董源为代表,风格独特,与北宗画派截然不同。

此派画家注重墨色渲染和提炼意境,通常不注重真实性描绘,而借助神话传说和文化意象,创造出了充满浪漫和神秘色彩的山水画作品。

此派画风影响甚广,成为了后来江南丹青派的主要发展来源。

清代时期,山水画的流派演变进一步加速。

其中,以四川画家郑板桥为代表的木刻画派,与以和田玉、虎豹玉等玉石材料为表现手法的石渠宝笈派,都闪耀着自己的艺术光芒。

清代山水画强调表现自然景物的结构和基础色调,同时也在描绘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上下足了功夫。

三、结语总的来说,宋明清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山水画家们勇于创新,塑造出了许多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1. 引言1.1 概述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旨在探讨宋代绘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并对其艺术技法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1.2 文章结构该文章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的不同流派以及各自特点。

其次,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讨论宋代绘画所采用的技法和创作手法。

最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各个流派的特点,并探究宋代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发展轨迹和独特之处。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并为今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提供参考。

同时,对于绘画爱好者和艺术从业者来说,对宋代绘画艺术的了解也将对他们的创作与实践有着积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2. 宋代绘画艺术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2.1 北宋绘画流派及特点:在北宋时期,绘画艺术经历了一个全面发展和繁荣的阶段。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北宋绘画流派及其特点:1) 文人画派:文人画派是北宋时期最重要的一支绘画流派,由文人士大夫创作,以表现自然山水景观和个人情感思想为主要目标。

此类绘画注重意境、构图和笔墨运用,追求隐逸、高尚的审美。

2) 宋室花鸟派:此流派以皇室成员为核心,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同公主、钱俶等王室成员。

他们通常描绘花鸟虫鱼等主题,注重形象写实与笔墨技法,强调赋予作品以生动活泼之感。

3) 北宗山水派:又称“北方山水”或“类颜真卿文人异相”,该流派突出表现大气磅礴、雄浑壮丽的山水风景,追求笔墨力度和冲击力,并通过骨法运用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2 南宋绘画流派及特点: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政权的覆灭,很多文人士大夫南渡至江南地区,导致绘画艺术在自然风景、题材表现和画风特色上有所转变。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成之 后, 不复 留意于 中原, 士大 夫但知流 连歌舞, 喊傲湖 山。” 此 外, 发达 的经济水平也为宋朝 ( 特别是 南宋 ) 提供 雄厚 的物 质基
础 以打造众多 的休 闲设施。等等这些 为宋代休 闲文化的兴起有
着 巨 大 的影 响 。
辟总结 , 不但说明了山水 画的构 图法则与变化 , 也说明 了从不 同
入 地 体 悟 宋代 山 水 画的 神 韵 。
关键词 : 宋代 ; 山水画; 艺 术特 点 中 图分类 号 - J 2 0 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3 6 — 0 0 6 8 — 0 2


时代背景
然放达的境界。
( 二) 推 崇休 闲 文 化 宋 朝 通 过 一 系 列 改 革 ,其 内 部 环 境 和 外 部 环 境 相 对 稳 定 ,
另外 , 与这种繁盛的民间艺术相 比 , 宫廷艺术显得较为萎靡 不振 , 其风格也逐渐向世俗 化发展 。 所以宋 代的书画艺术 总体上
有着平民化、 世俗化和商品化 的趋势 。
高度的艺术化 , 人们越来越 讲究衣食住行 的质量 , 这些共 同激发 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 为他们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材料。 而宋代 的这种休闲的追求 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境界 ,不再拘泥于休 闲
随着这种休 闲文化 的高度发展 ,宋代人民的 1 3常生活有着
角度来观察 同一对象 的透视现象与空间感 。体 现了宋人作画 的 严谨态度 , 反映 了宋代“ 理性之学” 的影响 。
另外 , 郭熙也提到 : “ 人须 养得胸 中宽快 , 意思悦适 , 如所谓 易直子谅 , 油然之心生 , 则人之笑 啼情状 , 物之尖斜 偃侧 , 自然布

宋画审美理念

宋画审美理念

宋画审美理念
宋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精湛的技艺,更体现了深邃的审美理念。

宋画的审美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意境之美:宋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意境。

画家们通过简练的线条、淡雅的色彩,以及留白的手法,营造出清新脱俗、意蕴深远的艺术境界。

这种追求意境美的理念,影响了后世绘画的发展。

2.气韵生动:宋画强调“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即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表现生命的力量和动态的美。

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宋画都追求一种生动活泼、自然和谐的气韵。

3.自然和谐:宋画在表现自然景观时,注重山水之间的和谐统一,人景关系的和谐共生。

画家们在作品中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和谐境界的追求。

4.笔墨韵味:宋画讲究笔墨的变化和韵味,画家们通过不同的笔触和墨色,表现出事物的质感、空间感和时间感。

笔墨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5.文人精神:宋画与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

许多画家同时也是诗人、书法家和文人,他们的画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考,反映出文人对道德、哲理的探究和对美的事物的执着追求。

6.审美多样性:宋代绘画的审美是多元的,既有雄浑壮丽的山水,也有精致细腻的花鸟;既有庄重的人物画像,也有幽默的生活场景。

这种多样性体现了宋代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7.创新与传承:宋代画家在传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审美风格。

这种创新精神使得宋画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宋画的审美理念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它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观察和描绘自然。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细节描写和写实,讲究察物半存、揣摩细致,力求在画中表现出自然的真实。

丰满的山石,曲折的河流,婉转的树木,在宋代山水画中表现得十分逼真。

2. 墨色浓郁,勾勒丰富。

宋代山水画家的画风以笔墨浓重,线条明快为主。

他们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轮廓和气息,刻画出深邃的山峰和奔流的江河,并且在用笔技法上,独具匠心。

3. 关注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表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他们常在山水画中表现诗意,传递情感,善于以画传意,用画解说。

这也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4. 重视空间布局和透视效果。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作画中,十分注重空间的布局和透视效果的处理,这些技巧使得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更加强烈,画面更为立体感和场景感。

综上所述,宋代山水画以其细腻、简练、写实而著称,它不仅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种山水画风格,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图严谨: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构图十分严谨,注重画面布局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常采用远近法、高远法、层叠法等构图方法,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2. 笔墨精妙: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十分精妙,注重笔墨的节奏感和线条的质感。

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3. 写实风格:南宋院体山水画注重写实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刻画,力求表现其真实形态和特点。

同时,在写实的基础上,也注重画面的艺术加工和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4. 情感表达:南宋院体山水画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感人,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价值。

5. 文化内涵:南宋院体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山水景物和意境,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

这种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使南宋院体山水画具有了更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价值。

总之,南宋院体山水画以其严谨的构图、精妙的笔墨、写实的风格、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特点,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篇一: 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摘要: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通过下面对一些主要画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了解山水画在北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字:山水画表现手法寒林雪景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

出现了李成、范宽、燕文贵,惠崇等划时代的杰出画家。

范宽得助于终南,太化;高克明“喜游山水间,搜奇访古,穷幽探绝,终日忘归”。

不少山水画家都有自己特色,燕文贵画山水楼观,号“燕家景致”;许道宁擅长寒林,平远,野水,表现山峰峭拔,林木劲硬的风貌。

燕文贵曾在汴梁大街买画,许道宁在汴梁买药时画山水招揽顾客,他们有都与都市世俗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1.李成李成,字咸熙。

擅长画寒林平远之景,在宋初极负盛名,被誉为“古今第一”,但他为人矜持,不轻易为王公贵族作画,因此其画颇为难得。

开封祖国寺附近的宋家药铺门首因有他所画的山水壁画,被誉为“山水宋家”。

李成的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自成一格。

他擅长用幽淡多层次的水墨画平远开旷的景色,世称“惜墨如金”;又以爽利秀润的笔锋画寒林枝杈,俗谓之“蟹爪”。

《情恋萧寺图》《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

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

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

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

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

北宋中期院体山水画的诗意化倾向及其成因

北宋中期院体山水画的诗意化倾向及其成因
的“ 山圣水 ” 灵 。
技巧。随着宋代近百年经济文化的恢复发展 , 到宋 神宗时代 , 不但出现 了文人画运动, 宫廷绘画也展现 了不同于五代 、 宋初的新风貌 。绘画不再 以追求教
五代、 宋初的山水画较之唐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 技巧更加完善 , 画面经常是山峦重叠 , 境地宽远, 景 物繁多 , 是一种对大 自然的整体性描绘 , 给人的感觉 往往宽泛而多义。从荆浩 、 范宽等人 的作品可以看 出, 这一时期兴起的北方 山水画派虽然作风 已变装 饰为写实 , 但这种写实主要表现在局部 , 从整体而言 仍是理想化的 、 高度概括的, 似乎要体现出超越时空 的与人类生存繁衍同在的客观世界。在范宽的《 溪 山行旅图》 画面有一种高度的真实感, 中, 使人仿佛 “ 如真 在此 山 中” 但 除 了逼 真 的刻 画 之 外 , 重 要 , 更 的是透过它作者所表达的对 自 然宇宙的认识。巍峨
化为 目的, 而是更多地倾 向于绘 画的审美愉悦 的娱 乐性质。以郭熙作品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改变 了五
代、 宋初“ 三家 山水” 的雄峻而走 向亲和, 画面讲究
诗意 的营造 , 讲究 “ 中有 诗 ” 用 更 加 细 腻 敏 感 的 画 ,
笔触表现 自然山水 的诗意和作者 的细微感受 , 画家 们 对 于山水 画 的诗 化意 境呈 现 出 自觉 的追 求趋 势 。 如果我们拿北宋中期的山水画同唐 、 五代 、 宋初
度 技巧至 关重 要 , 院招 募 画 家也 主要侧 重 于 绘 画 画
图, 水平都相当低 ,其画山水 , “ 则群峰之势 , 若钿饰 犀栉 , 或水不容泛, 或人大于 山” [(7 。 1" 这一 时期 , 2 I) / 山水部分主要是作为人物的背景 , 交代人物的环境。 这种情况到了隋唐时代有所 改观 以李思训、 昭 李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山水画的发展而著称。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主要表现为两个时期: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

1. 北宋时期(960-1127):
黄庭坚与北宗画派:北宋初期,黄庭坚是一位文学家和画家,他在山水画上的贡献不可忽视。

黄庭坚提倡“写意”画法,即以激励的笔墨表现意境,为北宗画派奠定了基础。

梁楷与吴道子:吴道子是北宋时期的宫廷画家,他倡导“梅花山水”风格,强调表现山水的抒情和意境。

与此同时,梁楷提出了“破势流水”理论,追求画面的流畅和生动。

徽、熙宗宫廷画派:随着北宋宫廷绘画的繁荣,徽宗和熙宗时期形成了宫廷画派,以宫廷画院为中心,吸纳了各地画家,形成了规范化的画风。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侧重于气韵和境界的表达。

2. 南宋时期(1127-1279):
马远与南宗画派:南宋时期,马远是山水画的杰出代表。

他提倡以“写意”为主,注重画家个性的表达,同时注意山水画的审美构图和空间感。

太原画派:南宋晚期,太原画派崛起,以李唐、李嵩为代表。

他们继承了北宗的传统,注重山川的写实性和具体性。

总体而言,宋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表现为在北宋时期形成了北宗与宫廷画派的两大主流,而南宋时期则出现了南宗画派和太原画派。

这些画派在表现手法、意境追求上有所不同,但都对后来的山水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

简述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

简述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繁荣的时期之一,尤其是在绘画领域。

两宋时期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简述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

在北宋初期,山水画开始从绘制山川地貌转向追求内心情感的表达。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形式的完美与细致,注重绘画中物象的真实性。

代表性的画家有李成、李唐、李公麟等。

他们的作品以笔墨写实,山水景色的表现力强,给人以细腻而精致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宋时期出现了一股追求自然和意境的思潮。

南宋山水画家以观察自然景物为基础,注重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力求表现自然的美和情感的内涵。

代表性的画家有范宽、郭熙、杨万里等。

他们的作品以写意和意境为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艺术的表达。

他们通过表现山水的气势磅礴和宏伟,以及自然景物的变化和流动,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南宋时期也出现了一种注重绘画技法和技巧的山水画风格,称为“工笔山水”。

这种风格的山水画注重细节和精确,以工整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表现出山水的细腻和精致。

代表性的画家有李公麟、马远、夏圭等。

他们的作品以色彩鲜艳、线条工整为特点,给人以一种精致而纤巧的感觉。

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画家们对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北宋时期注重形式的真实和细致,南宋时期注重感受自然和追求意境,工笔山水则注重绘画技法和细节的表现。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后世的山水画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启示。

总的来说,两宋山水画的发展与变化,既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也反映了画家们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无论是北宋时期注重形式的真实和细致,还是南宋时期注重感受自然和追求意境,以及工笔山水注重绘画技法和细节的表现,都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遗产,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的素材。

专家讲座8:宋代的山水画

专家讲座8:宋代的山水画

专家讲座8:宋代的山水画宋代的山水画我们说过,五代时的水墨山水画,那真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荆、关、董、巨,把水墨山水画推向了一个繁荣时期。

那么,到了北宋,山水画发展的势头,是不是就像长江的流水,后浪推前浪,把山水画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峰呢?不是,艺术的发展不是这样的。

当一种艺术风格繁荣了,产生了光辉灿烂的艺术作品,以后往往不是更加光辉、更加灿烂的艺术作品,而是一个黯淡无光的时代。

古人说,盛极则衰之始。

“光辉——黯淡——更光辉”这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北宋的水墨山水画风格,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保守、复古。

一个时代人的名字,往往也可以看出时代的追求。

我们看看北宋画家的名字,只叫复古的画家,就有宋复古、戴复古,还有郑希古、侯宗古、王尊古、张通古,贾师古等等一大推,大家都以古为师。

一般说来,学生不如老师。

所以,北宋的山水画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没有名垂千古的山水画家。

为什么北宋的水墨山水画会走向萧条了呢?因为摹古。

为什么摹古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生活的变化。

北宋与五代的社会生活,有极大的变化。

五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

今天这个朝代灭亡了,明天那个朝代灭亡了。

宫廷在社会生活中的显赫地位下降了。

在五代以前,唐代的宫廷的地位是显赫的。

五代,宫廷的地位是低下的。

这对绘画有什么关系呢?有极大的关系。

宫廷的社会地位是显赫的,绘画要表现宫廷的审美需求。

宫廷的审美需求是什么呢?就是辉煌灿烂。

宫廷的社会地位不是显赫的,绘画表现文人的审美需求。

文人的什么需求是什么呢?个人的孤高傲岸,清正不屈。

文人的审美需求怎样表现呢?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就是水墨山水。

宫廷的审美需求怎样表现呢?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就是青绿山水与工笔花鸟。

在五代,由于战乱,宫廷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

而宫廷外的文人的社会地位是显赫的。

因此宫廷绘画第一次在社会中不占主导地位,而文人画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在五代,水墨山水画达到了繁荣。

但是,在北宋,结束了五代的战乱,社会相对安定,宫廷的地位再次变为显赫,因此,表现文人的审美需求的水墨山水便走入了萧条。

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与风格流派

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与风格流派

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与风格流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北宋绘画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多样化的风格流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并对其主要的风格流派进行概述。

一、北宋绘画艺术的审美特点1.内敛与淡泊:北宋时期出现了“文人”画家,他们不再依附于宫廷和权贵,追求个人独立性和自由创作。

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内敛、淡泊,强调对自然山水和生活琐事之感悟。

2.以山水为主题:在北宋时期,山水画成为主导形式。

这与农村社会中融合自然环境、重视田园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

北宋山水画注重景物表现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并通过线条、笔墨、构图等手法表达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3.细腻与写实:北宋绘画追求精神境界的表达,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准确的写实。

画家以批画手法表现景物的独特细腻之美,通过反复描摹、用笔作青石纹理、树皮纹路等方式,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景色。

4.墨韵与意境:北宋时期,墨韵成为绘画艺术中重要的审美因素。

画家们运用不同的墨色将人物、山水或花鸟描摹得灵动有致,这种墨韵兼具虚与实、深与浅、浓与淡等变化,能够营造出优雅而富有艺术意味的意境。

二、北宋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1.北宗派:北宗派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山水画流派。

以敦煌壁画为源头,突破了“南方构图”的传统观念,注重景物间视角转换和透视关系,形成了庄严肃穆而有空灵感悟的艺术风格。

2.宋宜画派:宋宜画派是北宋时期婉约山水画的代表。

画家们以秀丽、细腻的线条和温和、柔美的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作品带有浓郁的写意性和韵律感。

3.文人画:文人画是北宋绘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流派,强调个体的感悟与表达。

文人们常常通过绘制自己空灵幽远、富有禅意的境界来表现内涵与意境,并运用诗词与绘画相结合,产生了深刻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4.花鸟画:尽管以山水为主题,但北宋时期也有许多出色的花鸟画家。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高峰。

在宋代,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艺和表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对宋代山水画的美术赏析:
1. 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山水的远近、虚实、疏密等手法,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画家善于运用“透视法”和“计白当黑”等技法,使得画面层次丰富,有深度。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布局十分精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炼和取舍,使得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

2. 笔墨与线条: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画家们运用各种笔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云烟皴”等,表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线条极富表现力,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表现出景物的动态和生命力。

3. 色彩与调色:宋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十分讲究,画家们善于运用各种色彩,表现出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调色十分精细,画家们通过在墨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分和颜色,调制出各种深浅、浓淡的色调,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4. 意境与情感:宋代山水画不仅仅是表现自然景物,更是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宋代山水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同呼吸的境界。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总之,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它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两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及其变化

两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及其变化

两宋山水画构图审美形式及其变化拍卖正在进行,马上加入,捡漏多多!!【讲堂】一构图的概念及存在于画中的意义构图在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某物的组成或合成的画面;艺术作品的结构,使艺术作品成为一个和谐整体的各部分组合的独特形式或风格。

在中国绘画中,我们通常把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

本文所提到的构图是专指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

在中国山水画中,构图的基本规律是画家创作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只有充分的考虑到构图的概念,奇思妙想,才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通过精妙的安排,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使作品富有别样的意蕴,并体现出画家身上的艺术修养以及某些道德品质和文化底蕴。

进而使观赏者在作品上找到某些共鸣,并得到审美的愉悦。

目前我们在画论中能查阅的最先提出构图概念的是东晋顾恺之的“置陈布势”,他将“构图”定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论说。

后来南齐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在“六法”中,把“经营位置”作为“六法”之一,使构图之美进一步成为中国绘画品评的一条重要的美学法则。

宗炳《画山水序》云:“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

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

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此说已清楚的提到了构图中的透视问题,目前所能见到的在画面中充分地体现此理的绘画作品便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到了唐代,山水画家对构图审美形式的把握已趋于成熟。

唐代张彦远也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曾谓“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范宽溪山行旅图到了宋代,随着绘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郭熙提出“深远”、“高远”、“平远”(《林泉高致》)之后,韩拙又提出了“阔远”、“迷远”、“幽远”(《山水纯全集》),沈括的“以大观小”说,马远、夏圭的“一角”、“半边”取景法,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发展到南宋时已进入了完善的境地。

现实主义的高峰和衰弱——宋代的山水画

现实主义的高峰和衰弱——宋代的山水画

现实主义的高峰和衰弱——宋代的山水画我们正进入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又一个重要阶段。

因为六朝人对自然的发现和对艺术家创造力的认识,唐朝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对笔墨表现范围的掌握,正在一批被后人奉为楷模的大师作品中结出果实。

五代和宋朝历史(907—1279)一开始很混乱。

中国在唐朝崩溃后陷入新的四分五裂之中。

五代时北方内战不断,在当时能画出什么作品,实在使人惊奇。

相比之下,南方各小国相比之下显得稳定和安宁,南京和成都的小朝廷,给逃出北方的学者、诗人和画家们提供了避难所,这些人带来了唐朝宫廷艺术的残余之物。

960年,宋朝开国者征服了北方,建都于汴京(今天的开封)。

十五年后,又成功地灭掉南方诸国,中国重新统一了。

在南方诸小国中,南唐的末代君主奢侈昏庸,荒于政事,但却精于艺术鉴赏,还是多愁善感的词人,他择以为友的不是朝臣官吏,而是诗人画家。

975年,他和手下的文人学士们被押解到汴京,成为不幸的囚犯。

他们悲伤地怀恋南京的旧事,以度过痛苦的残年。

他们中间有位巨然和尚,是山水画家,只知道继承了董源的山水画风格。

至于他怎么得宠于君王,就不甚了解了。

而董源作为宫苑里默默无闻的小官,要到963年他死后100多年,才在画史中出现他的名字。

由于后代评论家对董源、巨然推崇备至,所以有必要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么不同一般。

宋人记载说,董源主要以画传统的龙和着色山水出名。

就我们所知,第一个称董源、巨然为江南画风创立者的,是科学家、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沈括(1031—1095)。

沈括没有用中国画论中比比皆是的那些套语,简单地称董源的画气韵生动。

他指出董源“不为奇峭之笔”,既不画北方的悬崖陡壁,也不作晚唐画家的梦幻图,而是“多写江南真山”,“尤工秋岚远景”。

沈括在其《图画歌》中用一句诗来概括重要画家不同的风格,也谈到董源、巨然: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

他还指出,巨然的画往往简率为之,宜于远看(类似莫奈的作品)。

用笔草草,越成熟越追求印象效果(又像莫奈)。

南宋山水画的创新表现

南宋山水画的创新表现

南宋山水画的创新表现南宋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中国绘画史上,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堪称是绘画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

南宋山水画在技法、视觉效果和画面表现都远超古代时期的山水画,并且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从而创造了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借此文章,来讨论一下南宋山水画是如何进行创新表现的。

一、纸质创新南宋山水画在纸质上作出了创新表现,宋代谢牧尤其善于使用丝绢或者苎麻等细密的材料来创作山水画。

这种细密纸质的使用不仅让山水画有了细腻的表现手法,同时也让画面的质感更加丰富细致而实在。

二、技法创新南宋山水画在应用技法方面,也有许多创新之举。

比如谢游的“飞白法”、马远的“轻重法”以及夏圭的“洗墨法”等等。

这些用笔法、技法不但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得整幅画面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深度。

三、色彩创新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几乎都是单色调的黑白调,但在南宋时期,随着观念的开化和社会的发展,山水画逐渐开始尝试使用更加丰富的色彩来表现画面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创新性的色彩运用,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开启了新的观感的方式,让画面立刻变得生机勃勃,更具有现代感。

四、构图创新南宋时期山水画在构图方面的变革也是显著的。

与过时的18个太监式的固定构图相比,南宋山水画借助服装、建筑、动植物、水流、山峰等多种元素,在构图上追求更加自由与活泼的变化。

整幅画面的构图更加开放,画面的元素更加丰富,更具与众不同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五、主题创新南宋山水画主题方面的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不仅是在表现自然山水的栩栩如生,同时也在表现社会现实,人文关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创新。

这些创新让南宋时期的山水画涵盖了更广泛的题材内容,自然也包含了更加丰富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南宋山水画虽然历经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但它的创新精神却永恒流传,也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系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

南宋山水画借助新的纸质、新的技法、新的色彩、新的构图和新的主题,成功地开创出了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书写了一段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宋代山水画的新倾向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而五代则是通往这个顶峰的桥梁。

在山水画方面,五代董源、巨然,荆浩、关仝分别开创或继承南北山水画派,呈现出从题材内容到形式风格的不同侧重与相异风貌。

宋代山水画的丰富与它的深刻性、在于画家的师法造化,熟悉山川自然的特性。

杰出的画家不但师法造化,而且还强调中得心源。

宋代山水画北宋和南宋各有特点,如北宋多大水大山全景图,南宋常有山明水秀的一角之图。

北宋山水画的的著明画家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末期有米芾父子。

他们的代表作有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

宋代的山水画至南宋有所变化,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有这样的论述:“山水:大小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范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黄公望、王蒙)又一变也,这里分析了唐代、五代、北宋、南宋至元代山水画的五个“变”。

南宋山水画的著名画家和代表作有李唐《万壑松风图》,李唐是南宋山水画变化之开创人,李唐山水,初法李思训,后法荆浩、范宽,所画古朴苍劲、山石多作斧皴,积墨深厚,有时画树石,全用焦墨。

《万壑松风图》是他七十多岁的晚年精心之作,写深山万壑,气势磅礴,既是冈峦郁盘、峭壁悬崖,又是苍松叠翠。

其间有飞瀑、幽涧,山上又有白云缭绕,极尽其对江山自然的无限赞美。

刘松年《春》、《四景山水之一》马远《踏歌图》,夏圭《溪山清远图》、《烟堤晚泊》、《长江万里图》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荆浩的《笔法记》是我国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

宋代的山水画,发展了多种风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李成,范宽是北宋初期最著名的画家,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百代标程”的重要人物。

一方面是水墨山水的大发展,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开大写意山水的先河。

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郭熙、米芾父子。

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造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系统化。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在山水画坛上创造出“水墨苍劲”的新风格,创造出边角取景法,使山水画产生新的意境。

另方面是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更丰富了,在重彩中讲究笔墨技法,提高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

现存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

赵伯驹、赵伯啸兄弟,继承了青绿巧整一路风格,形成了南宋青绿山水的复兴局面。

另一方面,北宋流行一类被称为小景山水的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