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国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建设上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附加值不断提高。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等措施,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制造业企业积极响应,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三、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高端装备仍依赖进口。
(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
(三)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部分企业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四)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虽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在品牌、技术、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部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遇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纠纷,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
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一)加强技术创新1.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成本上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不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制造业需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策。
只有积极应对这些问题,中国制造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需要面对这些挑战,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发展,主要问题,对策,成本上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科技创新,品质管理,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制造业作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成本上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不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等。
成本上升主要受到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利润率下降,竞争力下降。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降低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不足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受损,无法抵御外部竞争。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问题亟待解决,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制造业需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企业创新意识。
其次是加强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加大环保投入,提升企业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发展需面对问题,积极应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该计划于2015年由中国国务院发布,并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需要面临许多难题。
任务既艰巨又紧迫,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实现目标。
如何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关键。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和人才培养。
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提高研发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商业化转化,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制造业质量?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还需要提高质量。
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尚未形成真正竞争力的局面,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推动企业进行全要素质量管理,着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性。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健全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控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最后,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
提高产品质量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如何实现制造业绿色化?制造业转型升级还要实现绿色化。
绿色化可以说是时代趋势,对于制造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全球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而制造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
解决环境问题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制造业绿色化,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环保政策,加大环保税收力度,推动企业打造环保一企一策,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还需要推动循环经济,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着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形象。
如何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要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创新与实施
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创新与实施文/毛献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中国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路径。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品牌,是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的误区谈起,给出策略举措建议,以促进工业企业增强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品牌竞争力。
一、高质量品牌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品牌,是质量、技术、信誉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国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
制造业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表现在世界级知名品牌偏少,品牌附加值、国际影响力较低等方面。
二、传统制造业企业品牌建设普遍存在的误区品牌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但由于“品牌就是打广告”的浅层思维,“如何建设好品牌”存在诸多误区。
1.品牌战略意识不足,品牌与企业战略脱节。
经典的品牌营销理论更适用于快消品等品类,对制造业企业、T o B型企业的适用性与契合度相对弱一些,需要企业自身摸索实践出合适的方式方法。
与快消品对比,制造业企业往往更为关注生产、研发、销售等职能板块,对品牌的重视和投入相对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品牌”鲜被纳入企业战略之中,缺乏系统设计;在战术层,品牌、研发、销售三张皮———各做各的事,缺乏协同配合。
2.品牌举措缺乏规划,“东拼西凑”难树品牌。
一说到“做品牌”,很多企业的第一反应是:取个好名字、设计个好看的标志、想一句口号、投放各类广告。
这些“做法”背后的“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缺乏系统性思考与统筹———想到什么做什么,呈现出“散”“乱”“杂”的现象。
表面上品牌部门忙个不停做了很多事情,但一年甚至几年下来未积累出品牌价值,品牌终究是“一盘散沙”。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龙头。
然而,在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仍需走向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相关政策建议。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不断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不仅体现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经济层面来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商品结构,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其次,通过提升产业链及价值链的关联程度,提高企业整体综合效益。
此外,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产品质量方面,一些企业存在偏低的质量标准,生产的产品成本低,而质量存在难以避免的产品缺陷、品牌影响力不强,急于追求生产效率而忽视了质量问题。
在技术水平方面,一些企业只追求效益,而不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
他们也不想为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工人技能、提高产品倡导质量投入金钱。
因此,难以提前占据市场,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定的风险。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环境污染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引入先进技术,而对环保的改进相对缓慢,导致企业生产环境受到了影响。
此外,一些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了能源等资源浪费问题,不利于保护环境。
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多个方面着手,我们提出了以下四点路径选择:1.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引入先进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需要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促进科技成果充分应用。
中国制造2025目标
中国制造2025目标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提出的一项旨在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战略。
该战略旨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中国的制造业从低端、低附加值向高端、高附加值转变,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做到“质量优先、效益优先、创新驱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等措施,推动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变。
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
2. 加强工业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加强生产加工能力等措施,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加强产业链条的协同,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3. 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等,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4. 推进智能制造: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5. 建设绿色制造体系:通过推动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推动制造业向绿色、
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在2035年前建成制造强国,到2050年成为制造业强国。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仅可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就业增长等,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方法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并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科技创新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可以打破目前在技术上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机制,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技术。
二、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传统上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要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需要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促进产业升级。
三、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以数量为主,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并注重品牌建设。
企业应该加大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的出现。
同时,通过加强品牌推广和品牌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品牌推广的问题,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影响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
中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推动制造业发展。
同时,中国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产业链的跨国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此外,中国还可以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力度,降低出口关税和贸易壁垒,为中国制造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便利。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过剩问题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这导致了生产过剩的问题。
由于大量企业争相生产低成本产品,市场供应过剩,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和降价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升级。
中国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人才,并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降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
二、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环境保护。
污染排放的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环境监管和执行力度,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企业应该积极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三、缺乏品牌建设和创新设计能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和创新设计能力,主要以加工制造为主。
这导致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较低,企业利润空间有限。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品牌建设和设计创新。
政府应该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品牌推广和营销投入。
同时,加强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四、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一些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的困境。
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的对策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创新生产方式。
政府应该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生产方式创新,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中国制造2025详细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详细行动计划1. 概述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计划。
2. 目标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 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3. 行动计划3.1 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政府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提高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 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3.2 产业升级- 加强重点领域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传统产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 加强供应链建设: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3.3 质量提升- 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 推动标准化工作:制定和推广相关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 加强质量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3.4 国际竞争力- 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 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中国制造业品牌的国际化,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 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拓宽出口渠道。
4. 实施路径-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集群效应。
-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国内范围。
可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也逐渐增大。
如何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
二、加强创新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技术的创新。
现在,世界上很多制造业领域的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
中国制造业要想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撑。
我们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升级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管理创新。
高效的工艺流程和透明的制造流程能够极大地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建设,推动协同创新共享经济。
三、提高产业链水平产业链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助力产业升级,尽快培育高端产业集群。
通过资源整合、扶持优化、产业振兴,打造国际领先的供应链体系。
抓住未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逐步拓展下游市场,加优化供应链和营商环境,提高产业链的质量和水平。
四、推动服务升级制造业发展不仅仅需要高端的产品支撑,同样也需要更优质的服务。
我们需要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方法引入到制造业中:案例服务、增值服务.......完善服务产业链条,培育新能力、提高服务标准,打造优质服务体系。
五、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提高人员素质、增强科技创新、实施节能减排......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弥补企业之间的差异,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加强企业对市场、顾客、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了解和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让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需求。
六、结语中国制造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
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产业链水平提升、服务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等都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探索,让中国制造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导者。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中制造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国际贸易战背景下,制造业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国制造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并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竞争。
一、提升技术含量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不断减少。
相应地,新型智能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正在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亮点。
这些领域的制造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和技术,也对我们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含量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业向中国创造业的转变。
二、重视品牌建设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制造业不可忽视的部分。
品牌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一个好的品牌,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利润。
在目前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品牌建设不应被忽视。
我国制造业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提高品牌影响力,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竞争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制造业是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有经验和技能的工人和技术人才。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需要大量专业技能人才,而这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制造业应该注重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加强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和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科技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育等各种形式的革新与创新,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四、注重资本投入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资本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制造业需要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国内资本市场建设,提高创新型金融服务的市场化水平,加强风险投资等,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和稳定的资本力量。
五、全面系统创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变迁,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如何寻找适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培育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建立创新研发中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推动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
二、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产品研发方面,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通过优化企业研发组织架构,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壁垒的形成。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
通过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合作,优化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和效益最大化。
同时,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和新兴领域延伸,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品牌建设是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加强国内市场的拓展和巩固。
五、促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
中国制造业要加大环保投入,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采用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制造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通过建立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技能评价体系,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保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促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量,然而近年来,制造业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成为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导致部分企业产能外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制造业在数量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很大的欠缺。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使得中国制造业依赖进口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应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制造业长时间以来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治理不力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也损害了中国制造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鼓励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产业结构单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加工制造为主,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能仍然不足。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中国制造业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潜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领域转移。
五、质量和品牌建设不足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在质量和品牌上受到一定的质疑和挑战。
质量问题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不足也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质量和品牌建设水平,应加强对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培训,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问题、产业结构单一以及质量和品牌建设不足等主要问题。
浅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瓶颈与改进问题探究
浅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瓶颈与改进问题探究引言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瓶颈和改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 低端产品多、缺乏创新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在生产数量上具备一定优势,但往往停留在生产低端产品的层面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大、利润空间小的情况。
解决方法: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 人工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这一情况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解决方法:中国制造业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技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中国制造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解决方法: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模式,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
4. 供应链管理不完善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整体较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机制。
这导致了供应链延迟、库存过多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解决方法: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引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系统,优化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
5. 缺乏品牌和质量认证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品牌和质量认证,使得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足。
解决方法:中国制造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质量认证,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6. 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由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投资驱动和扩大产能,中国制造业在某些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的问题。
解决方法:中国制造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引导企业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产业转型,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列举如下:
1. 低质量产品问题:部分中国制造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或不达标的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对策:加强质量监管,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2. 资源浪费问题:在制造过程中存在能源、材料等资源过度消耗与浪费现象,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对策: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一些传统制造业面临竞争压力。
对策:加强技术创新与自动化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4.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问题:中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依赖于模仿与跟随。
对策:加强科研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5. 供应链管理不完善问题:一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不足,导致交货周期长、配送效率低等问题。
对策: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优化物流配送,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6. 产能过剩问题:某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
对策:加强行业规划与调控,合理控制新增产能的投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盈利能力。
7. 缺乏品牌影响力问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缺乏独立的品牌影响力,难以获得更高附加值。
对策: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综上所述,改善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全面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与环境友好性,加强供应链管理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努力。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国制造业需要积极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并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
本文将围绕这些议题展开论述。
一、应对全球经济变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制造业需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研发经费比例,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培养高端技术人才。
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同时,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二、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赢取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质量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我国制造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企业应注重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加强产品设计和研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与研究,适应不同市场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三、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拓展出口贸易合作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积极拓展出口贸易合作。
首先,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改革,提升我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开拓新的市场机会。
同时,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组织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
四、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在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需要从传统的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为此,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简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主要目标
简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主要目标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以规模为主的生产模式转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具体目标如下:
1.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通过推进质量技术创新和质量标准提升,加强产品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2. 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健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
3.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通过推进品牌战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
4. 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高端制造业创新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5. 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质量控制能力,推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优化。
6. 提升人民生活质量: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目标,中国将逐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而建设成为全球质量强国。
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方向及其对策
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方向及其对策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瓶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度等,制约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三、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建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品牌的美誉度,并且开创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提高品牌的有效传播和销售能力。
四、加强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中国制造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重要路径。
要加强产业互联网建设,需要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和知识共享,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五、加强品质和安全管理加强品质和安全管理是保证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品质和安全管理,需要强化标准制定、质量检测、安全监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要加强品质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六、创新思维和市场导向创新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始终保持创新思维和市场导向。
要加强创新思维和市场导向,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用户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展创新试点,深化市场营销模式,推动公司内部提高市场竞争力。
七、结论以上五个方向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积极配合,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优秀的制造业生态环境,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创新驱动转型的新时代。
中国制造业的品牌战略与创新模式
中国制造业的品牌战略与创新模式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影响力并不强,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低价竞争的模式下,缺乏核心竞争力,面临着全球竞争激烈的挑战。
因此,中国制造业需要探索品牌战略和创新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价值。
一、品牌战略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抉择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全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影响力不断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重要因素。
品牌战略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和信赖,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中国制造业中,品牌战略包括构建品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营销推广等多个方面。
一方面,在品牌塑造上,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品牌形象宣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形象仍然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进一步推动创新和品牌发展。
另一方面,在产品质量上,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培养并保留一批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强化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产品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值。
此外,企业还需要注重营销推广,通过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社会影响力。
在营销推广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推广产品,如广告、宣传册、网站等,以增加产品曝光度;可以通过促销等活动,提高产品竞争力和购买欲望;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品牌宣传,增加品牌影响力等。
二、创新是中国制造业体系建设的必要模式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创新模式在中国制造业中的贯彻执行,已然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样本。
制造业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
制造业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在当今社会,制造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制造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
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制造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关键。
企业应该加强研发投入,培养技术人才,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
同时,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二、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
企业应该通过引入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督,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同时,要注重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四、推动人才培养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该积极培养员工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素养,激励员工的创新潜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的结构调整,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精英团队。
五、加强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供应链体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同时,要注重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视化程度,降低供应链的风险和成本。
六、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企业应该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引入先进的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七、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环保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注重环保工作,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八、开展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制造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强中国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建设(上)第1题、 2015年,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是83.5。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2题、 2011年,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8.9%。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3题、“十二五”期间,我国产品质量状况保持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4题、 2015年,我国具有全球质量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出口额占比达9.94%。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5题、在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方面,2015年我国43.9%的被调查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6题、秦海林所长指出,目前我国企业的质量培训投入充足。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7题、 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仅占21%,企业的质量管控智能化水平偏低。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8题、 2005年-2014年,我国入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的企业数量从4家上升到29家。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9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是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LC)诞生。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10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84年。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11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利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12题、质量品牌建设十年规划的第一阶段,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从2015年的83.5%提高到2018年的84.1%。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13题、 20世纪40年代,“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水平。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14题、 20世纪80年代,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是衡量质量的依据,适应市场需求才是高质量。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15题、质量是产品的本质,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是信誉的凝结,是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形象。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16题、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2016年首次提出的。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17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18题、通用电气于1999年宣布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19题、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20题、发达国家善于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商业规则,依靠先进技术,创造优势。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21题、秦海林所长指出,品牌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22题、目前欧美市场对于进口商品的检测标准低于国内。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23题、 2015年,欧盟、美国、加拿大共召回中国产品1412批次。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24题、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ISO/IEC国际标准总量的5.7%。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25题、欧美制定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的准入制度和技术标准,如ROHS、无铅、无卤等标准,使得我国部分领域的出口产品召回数量居高不下。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26题、我国制造业企业仅强调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后把关监测,不能抓住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27题、在着名的“微笑曲线”中,处于低端的环节是销售。
(判断题)(分值:2)
B:错误
第28题、 55%左右的英美消费者认同中国的商品给人的印象是价格便宜。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29题、 3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产品价格便宜,质量较差。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30题、 2015年,不同领域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低于90%的三个领域:日用及纺织品87%、轻工产品88.7%、电子电器产品79.3%。
(判断题)(分值:2)
A:正确
第31题、 2015年,我国产品质量合格率为()。
(单选题)(分值:2)D A:61.1% B:71.1% C:81.1% D:91.1%
第32题、 2015年,我国从国外进口集成电路的数额达到(),超过进口石油的金额。
(单选题)(分值:2) C
A:300亿美元 B:1300亿美元 C:2300亿美元 D:3300亿美元
第33题、我国是在哪一年设立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单选题)(分值:2)B
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第34题、《中国制造2025》是在哪一年正式对外发布的?(单选题)(分值:2)C
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第35题、《英国工业2050战略》是在哪一年正式推出的?(单选题)(分
值:2)A
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第36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坚持把()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
(单选题)(分值:2) D
A:品牌 B:品质 C:工业 D:质量
第37题、()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为质量品牌建设提供了驱动力。
(单选题)(分值:2)A
A:创新 B:发展 C:科技 D:文化
第38题、六西格玛管理理念是下列哪个公司首先提出的?(单选题)(分值:2)D
A:西门子 B:IBM C:微软 D:摩托罗拉
第39题、 2015年,我国境内注册的检验检测机构约()。
(单选题)(分值:2) C
A:1.1万家 B:2.1万家 C:3.1万家 D:4.1万家
第40题、 2015年,世界品牌500强中,我国品牌有多少个?(单选题)(分值:2)C
A:14个 B:24个 C:34个 D:44个
第41题、产品质量指的是在商品经济范畴,企业依据特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计量、运输、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生态回收等全程的必要的信息披露。
(多选题)(分值:2)ABCD
A:规划 B:设计 C:制造 D:检测
第42题、“产品质量”概念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的演进?(多选题)(分值:2)ABCD
A:符合性质量 B:适用性质量 C:满意性质量 D:卓越性质量
第43题、我国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面临的形势有哪些?(多选题)(分值:2)ABC
A: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 B:适应“互联网+”模式下的新思维C: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战略 D: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政策
第44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对产品质量进行立法保障,不仅要关注质量安全,还要推进优质优价,提高()和环境的质量品牌水平。
(多选题)(分值:2)ABC
A:产品 B:工程 C:服务 D:文化
第45题、在卓越性质量阶段,质量衡量依据包括以下哪些?(多选题)(分值:2)ABC
A:体现顾客价值,追求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B:降低资源成本,减少差错和缺陷 C:降低和抵御风险 D: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第46题、发达国家()和(),对我国质量品牌人才产生极大吸引。
(多选题)(分值:2)AC
A:优越的待遇 B:自由的文化 C:灵活的用人机制 D:开放的教育体制
第47题、我国制造业质量品牌发展的两个悖论指的是()。
(多选题)(分
值:2)AC
A:产品质量与成本的悖论 B:产品质量与品牌的悖论 C:国内低质与出口优质的悖论 D:国内优质与出口底质的悖论
第48题、我国制造业质量提升有哪些困境?(多选题)(分值:2)ABCD A:质量发展基础依然薄弱 B:部分领域产品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C:制造业企业质量观念落后 D:出口的产品面临国外技术壁垒冲击
第49题、目前我国制造业标准方面仍存在()的问题。
(多选题)(分值:2)BCD
A:突破“浅” B:管理“软” C:体系“乱” D:水平“低”
第50题、 2015年,“全球最佳品牌榜”上,仅有()和()两家企业进入百强名单。
(多选题)(分值:2)AD
A:华为(第88位) B:阿里巴巴(第90位) C:中兴(95位) D:联想(第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