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确定研究对象 如何确定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是财务预警研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学术 界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法。国外大多数的研究将企业破产作为确定进入财务困 境的标志,但是破产作为企业整体经营失败的最终表现,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 外,还受政治、法律和其它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家 上市公司破产的案例,况且财务困境和企业破产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大小问题 , 所以在财务预警研究中可以确定因 “ 财务状况异常 ” 而被 “ 特别处理”的上市 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二)设计样本 样本的选择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最终的预测能力和适用性。本文 ST 样本组 选择 2006 年被 ST 的生产制造类 A 股上市公司 2002~2004 年的财务资料 非 ST ; 样本组选择 2006 年经营业绩比较突出的生产制造类 A 股上市公司。这样就选了 59 家 ST 公司和 60 家非 ST 上市公司,其中用 30 家 ST 公司和 30 家非 ST 作为 预测样本组;用 29 家 ST 公司和 30 家非 ST 作为控制样本组。见表 1。 (三)设计变量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具有较强可操作 性的、能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提供参考的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经过对以往国内 外相关研究中对预测模型有显著贡献的预测变量的考察,结合对中国上市公司 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 15 个预测变量。这 15 个预测变量反映了企业的
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见表 2。 (四)对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 本文首先分别对两个样本组 ST 前 3 年,即企业 2006 年被 ST,选取 2002~2004 年的财务比率(为什么不选 2005 年的财务比率呢?因为上市公司 2006 年被 ST 是因为 2005 年的“财务状况异常”)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检测 所选取的变量在 ST 组和非 ST 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证实这些变量在 构造预测模型中的代表性。经过对 15 个变量的统计计算和 T 检验得到这 15 个 变量统计描述及差异性检验结果。详见表 3。 对表 3 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国内财务预警研究起步较晚,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而且以静态研究为主,动态研究几乎没有。国内采用一元判定模型进行财务预 警研究的不多,其中,陈静(1999)使用了截止到 1998 年底的 27 家 ST 公司与 同行业、同规模的非 ST 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 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四项财务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国内对多 元线性判定的研究相对较多,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张玲( 2000)选取深沪交易 所 120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60 家为构造样本(30 家 ST,30 家非 ST) , 60 家为预测样本( 21 家 ST, 39 家非 ST)。国内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 有 : 陈 晓 、 陈 治 鸿 ( 2000) 、 姜 秀 华 ( 2001) 关 于 Logit 模 型 的 研 究 ; 程 涛 (2002)运用时间序列回归和 Logit 回归方法建立综合预警模型;台湾李俊毅 (1999)的《应用灰色预测理论与类神经网络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之研 究》,徐淑芳(1999)运用多变量 CUSUM 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等。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预测企业潜在财务危机,即企业面临的风险的数学模 型。构建这样一个模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明确风险、财务危机、预警之 间的关系;二是既能承载企业财务危机信息又能被量化的载体的选择;三是财 务危机判断标准的确定。下面就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概念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 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 报。财务危机预警是由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组组成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 失支付能力、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包括运 营失败、商业失败、无力偿债、资不抵债等。预警是指事先发出警示,以避免 或尽可能降低可能的损失。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是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即潜在财 务危机的数学模型。 (二)风险、财务危机、预警之间的关系 在瞬息万变和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里,经济环境和市场风云的突变往往 很难被准确地预测,使得企业的各种经营和财务风险成为一种客观的现实,如 果企业不能建立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来及时预测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中的 各种风险,必然导致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危机之中,最终面临破产的结局。财务 危机往往是企业各类风险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客 观条件下,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是最综合的经 济信息,财务危机理所当然成为衡量和评判企业各种风险极度结果的标准。当 然,风险永远存在,但风险未必就会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只要企业高级 管理层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并有充分的抗衡风险能力和手段,就可能转危为 安,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是一个企业管理者用以抗衡风险的管理工具。 (三)财务比率是财务危机信息的载体 本文选取财务比率作为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变量,主要有以下三个原 因:一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盲目扩张以及经营不善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恶 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最终通过各种敏感的财务指标反映出来。通过表 3 对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样本 2002~2004 年的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不 难看出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的拉大,其中经营效率
0. 经营效率方面 2004 年的 XI、X2、X3、X4 均通过了 1%的 T 检验,说明中国 ST 上市公司与 非 ST 上市公司在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倍)、应收账款周转率、费用比 例(% ) 这四个财务指标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比较 2002~2004 年 ST 上市公司 与非 ST 上市公司的 T 值能够看出离上市公司被 ST 的时间越近,ST 上市公司与 非 ST 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差异越显著。对比 2002~2004 年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 市公司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倍)、应收账款周转率、费用比例(%)这 四个财务比率,三年的差异性均超过 5%,说明这四个财务比率具有长期预测能 力。从表 3 中能看出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是不断的提高, ST 上市公司比非 ST 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始终差,特别是费用比率居高不下,始终在 50%以上。 1. 偿债能力方面 2004 年的 X5、X6、X7、X8 通过了 5%的 T 检验,说明中国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在偿债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 2002〜2004 年 ST 上市公司与 非 ST 上市公司的 T 值能够看出,离上市公司被 ST 的时间越近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越显著,这与上面的特点相似。但是,与企业经营 效率不同的是,企业偿债能力离上市公司被 ST 的时间越远,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变得越不明显。 2. 盈利能力方面 2004 年的 X9、X10、XII 通过了 1%的 T 检验,说明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 市公司在经营净利率、经营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表 3 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 2002~2004 年的盈利能力 同样是离上市公司被 ST 的时间越近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 异越显著;离上市公司被 ST 的时间越远,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偿债能 力的差异变得越不明显了。 3. 成长能力方面 2004 年的 X12、X13、X14、X15 通过了 5%的 T 检验,说明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 市 公 司 在 主 营 收 入 增 长 率 ( % ) 、 净 利 润 增 长 率 ( % ) 、 总 资 产 增 长 率 (%) 、股东权益增长 率 (% ) 上存在显著性 差 异。可以看出,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 2002~2004 年的成长能力同样是离上市公司被 ST 的时间越近,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越显著;上市公司被 ST 的时间越远 ST 上市公司与非 ST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变得不明显了。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的 A 股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利用距离判别分 析法建立了一个既可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又可以分析其成因的财务危机预警 模型组,包括:预测企业整体危机的模型;预测企业经营效率的模型;预测企 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模型;预测企业是否具有成长能力的模型;预测企业偿 债能力是否存在问题的模型。运用该模型组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 潜在的财务危机并查出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有利于将企业财务危机控制在萌 芽状态。企业利害关系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型来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以便做出 正确决策。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距离判别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在获得极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如何利用整个世界的资源、信息以及市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赢得全球化竞 争的胜利,成为摆在我国企业界及学术界面前的难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从 整体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和多变的消费需求中,遭遇不可预测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应对财务风险 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几年以来,全国数以千计的企业因发生财务危机而导 致了破产、清算和重组,其屮不乏巨人、三株、爱多等著名企业。寻根溯源, 其原因之一便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机制,不能及时掌控 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更谈不上及时采取措施扼杀财务危机丁•萌芽中了。因此, 建立一个既可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又可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来源的财务 危机预警模型组,对于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回顾 国外对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适应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早已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静态模型研究方面,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 Fitzpatrick (1932)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然后是 Beaver (1966)使用由 79 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分别检查了反应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 6 组 30 个变量在公司 破产前 1 一 5 年的预测能力。美国纽约大学 Altraan 在 1968 年首先创立了 zeta 模型。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通过进行加权汇总后产生的总判别分式 (称为 Z 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接下来,Haldeman 和 Narayanan (1977) , Collins (1980) , Platt aad Platt (1991)也采用类似方法进行 研究。有些学者对 Z 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建立了财务预警新模型一 F 分数模型 (Failure Swenku.baidu.comore Model)。Ohlson (1980)第一个米用 Logit 方法进行破产预 测。继 Ohlson 之后,Gentry,Newbo 1 dandWhitford (1985), CaseyandBartczak (1985) , Zavgren (1985) 也米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国外 的动态预警研究主要有四类:包括 Baumol (1952)、Tobin (1958)的现金存 量 管 理 模 型 额 度 ; Friedman (1959) 、 Nadiri (1969) 、 Coates (1963) 的 产 品 现 金 管 理 模 型 ; Meltzer (1963) 、Whalen (1965) 、 Alessi (1966) 的 财 富 现金管理模型以及 Suvas (1994)联合模型。
的差异性在 2002~2004 年这 3 年间始终明显,说明经营效率是企业生存、发展 的基础。二是现在财务管理中将基本的财务比率分为经营效率、偿债能力、财 务结构、盈利能力四个方面,而有些资料中将企业这些财务比率分为反映企业 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企业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比率主要反映企业短期 偿债能力,财务结构方面的财务比率主要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因此,本文 通过对上述分法的借鉴以及对数据实际分析结果的研究,将选取 15 个财务指标 分为四个方面,即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三是企业财务 预警模型是一个数学模型,它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 程,因此企业所有需要反映的财务状况均需量化,而财务比率正是企业财务状 况的量化,因此本文选择财务比率作为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的变量。(四)财务 危机评判标准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必须能够明确地区分什么样的企业算陷入财务危机, 即企业经营失败了。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盈利都是其最终的目标,而生存又 是盈利的基础。企业首先必须生存才有可能盈利,而仅能生存不能盈利的企业 又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影响企业生存和盈利的任何财务危机均可导致 企业的经营失败,而如何确定企业经营失败的标准恰恰是构建企业财务预警模 型时,界定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准。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最终的处理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再加上企业经 营失败并不意味着就必然导致其破产和解散,所以实际上对企业经营失败的外 在表象很难给出高度概括的描述。本文选择上市公司被 ST 作为企业经营失败陷 入财务危机的标准。 三、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