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环境条件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
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气象观测场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
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
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
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
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气象观测场观测记录造成影响。
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
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高分辨率版20150817)
——07-2 温湿传感器
底座
圆盘
卡扣
支架部件
安装支架
1. 温湿传感器安装在百叶箱内特制的支架上,支架用聚四氟乙烯或亚克力材料制作,立柱为直径 35mm 的空心管,上部为一镂空的圆盘,每隔 90 度留一卡扣。
2. 支架安装于百叶箱水平面的中心,电缆线由支架底部穿入管内,管顶取出,传感器用圆盘四周 的卡扣固定,头部向下。保持垂直,传感器感应部分中心距地高度 1.5m,各传感器感应部分中心水 平间距 20cm。温湿分采安装于百叶箱底板的背面。
3. 多只温湿传感器安装位置:若温湿传感器为一体式的,按主用在东、备用在西的原则布设;若 为分体式的,则按先东西、后南北的原则布设。
——08 称重雨量传感器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1100mm×11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地脚 螺栓同时浇注在混凝土中(使用厂家提供的预埋件,注意方向),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 35mm。基 础中央位置预埋入直径为础的底部通向地沟。
2. 支架应安装牢固,筒口水平,距地高度 70cm±3cm。
——06 激光云高仪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600mm×6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采用定 位板将 7 个地脚螺栓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其中 4 个用于安装云高仪,3 个安装电源箱), 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约 50mm。基础安装云高仪位置中央预埋入 Φ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 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通向地沟。
2. 云高仪电源箱和云高仪背靠背,采用独立支柱安装。 3. 用 16mm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CL51 设计。
新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一、总体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
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
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
不得自行设臵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臵。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
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臵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
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必须建设气压室(有条件的应对原气压柜改造),其装修与值班室一致。
承担酸雨观测任务的台站必须建立专用酸雨观测工作室,有关建设内容符合《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的要求。
观测场和值班室的防雷应符合QX 30-2004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
(完整word版)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 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方大天云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132)2.1 环境条件要求 (132)2.2 观测场 (132)2.3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132)2.4 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 (135)2.5 观测值班室 (135)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136)3.1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 (136)3.2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 (136)3.3 维护和检验 (137)3.4 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及平行观测要求 (137)第一编气象要素的观测 (138)第3章云 (138)4.1 概述 (138)4.2 云状 (138)4.3 云量 (141)4.4 云高 (141)⑴云幕球测云高 (141)⑵激光测云仪测云高 (142)⑶云幕灯测云高 (142)4.5 夜间及特殊情况下云的观测和记录 (143)第4章能见度 (145)5.1 概述 (145)5.2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145)5.3 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147)5.4 能见度观测仪 (148)第5章天气现象 (149)6.1 概述 (149)6.2 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 (149)6.3 观测和记录 (152)6.4 天气现象观测仪 (154)6.5 纪要栏的记载 (154)第6章气压 (155)7.1 概述 (155)7.2 水银气压表 (155)⑴安装 (155)⑵移运 (156)⑷维护 (156)⑴安装 (157)⑵移运 (157)⑶观测和记录 (157)⑷维护 (157)7.3 气压计 (158)7.4 电测气压传感器 (159)⑴结构原理 (160)⑵安装和维护 (160)7.5 计算海平面气压 (160)⑴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低于15.0M的气象站(当低于海平面时为其绝对值,下同),用下列公式计算高度差订正值: (161)⑵当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达到或超过15.0M时,海平面气压的计算方法: (161)第7章空气温度和湿度 (162)8.1 概述 (162)8.2 百叶箱 (162)8.3 干湿球温度表 (163)8.4 最高温度表 (165)8.5 最低温度表 (166)8.6 温度计 (167)8.7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167)8.8 毛发湿度表 (168)8.9 湿度计 (171)8.10 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172)8.11 遥测通风干湿球传感器 (172)8.12 通风干湿表 (173)第8章风向和风速 (175)9.1 概述 (175)9.2 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175)9.3 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 (178)9.4 海岛自动测风系统 (179)9.5 轻便风向风速表 (179)9.6 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 (179)9.7 螺旋桨式风向风速感应器 (180)第9章降水 (181)10.1 概述 (181)10.2 雨量器 (181)10.3 翻斗式雨量计 (182)⑵安装与检查 (183)⑶记录器 (183)⑷观测和记录整理 (183)⑸调整与维护 (184)10.4 虹吸式雨量计 (185)10.5 双阀容栅式雨量传感器 (187)第10章雪深和雪压 (189)11.1 概述 (189)11.2 观测地段 (189)11.3 雪深观测 (189)11.4 雪压观测 (189)⑴体积量雪器是测量雪压用的一种仪器(见图11.2)。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新型自动气象站(以 下简称新型自动站)是实现地面气 也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设备,为 和值班室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 建设的规范化,兼顾云能天等自动化观测,尽早发挥地面气 象观测自动化建设的效益,制定 《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请各地气象局在建设中遵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 新型自动站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 化建设。
各地气象局要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新型自动站观测 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未来云能天等自动化观测的 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 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新型自动站 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 范的要求,未作 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 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 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 测环 境。
观测站址内原则上禁止建设与业务无关的建筑物,站内 设施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尽量减少硬化的地 面,禁止养护绿地对观测场内温、湿度环境造成影响。
各类 仪器的支架、支柱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 动气象站配套风杆或风塔、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 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 钢等);各类仪器的踏凳、踏梯需采用木质结构,不得使用 金属材料。
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凳等,应尽可能 减少对 自然状态的破坏。
不得自行设臵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 各种装 臵。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镀锌线槽、 或PPR 等线管象观测自动化的第一步, 了提高新型自动站观测场 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PVC (下同)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
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地气象局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观测场规范
气象观测场的要求
气象观测场四周应当视野开阔、地势平坦、保证气流畅通并符合下列要求:
1、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该障碍物高度的3倍或者障碍物遮挡仰角不大于18.44°;
2、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四周成排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该障碍物高度的10倍或者障碍物遮挡仰角不大于5.71°;
3、气象观测场围栏离湖泊、河、海等较大水体至少100 米,观测场围栏四周1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度在1米以上的作物或者树木;
(三)气象观测场应当避开飞机发动机尾部气流和其他非自然气流的影响,不得安臵在大面积水泥地面附近,以减少辐射的影响;
(四)气象观测场标高应当与跑道的标高(即飞机着陆区最高点的标高)相近;
(五)气象观测场土壤性质应当与附近地区的土壤一致。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一、总体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
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
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
不得自行设置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置。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
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置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
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必须建设气压室(有条件的应对原气压柜改造),其装修与值班室一致。
承担酸雨观测任务的台站必须建立专用酸雨观测工作室,有关建设内容符合《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的要求。
观测场和值班室的防雷应符合QX 30-2004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
观测场室建设.
关于下发《广西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场室建设规定》的通知各市气象局,各县(区、市)气象局,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气发〔2008〕491号)和近年来我区对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陆续下发的有关规定、技术要求,自治区气象局对原《广西地面气象测报场室规定》(桂气业函〔2006〕13号)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形成了《广西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场室建设规定》。
现予以下发,从即日起执行,原《广西地面气象测报场室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广西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场室建设规定二○一○年八月九日主题词:地面场室业务规定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办公室2010年8月10日印发校对:甘一忠附件:广西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场室建设规定一、总体要求各台站在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建设方面要严格按照统一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既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还要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定是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气发〔2008〕491号)以及《广西国家气象台站自动气象站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我区先后多次对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实施方案名称也有差异,请各类台站按最后版本为准,并统一以此名称,下同)等有关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和气象仪器安装的规定对自治区气象局《关于下发〈广西地面气象测报场室规定〉的通知》(桂气业函〔2006〕13号)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我区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定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以及新增观测业务项目建设,应按本规定执行。
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定调整。
气象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当围墙与观测场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地面观测值班制度
地面观测值班制度
⒈严格执行自动气象站规范和各项技术规定,及时准确完成本班各项任务。
⒉值班时严守岗位,不擅离职守,集中精力监视天气变化,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不私自代班、调班;保持值班室整洁、肃静,不让无关人员进入值班室、观测场。
3.值班观测员每正点前要按规定巡视仪器。
密切注意云、能、天的变化;遇有疑难问题及时报告,采取措施,保证记录完整。
4.进行人工观测时必须携带观测簿,观测一项,记录一项,不得追记。
严禁伪造、涂改,防止缺、漏、早、迟测和缺、漏报等现象发生。
观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楚,严禁字上改字和用橡皮擦、小刀刮。
5.认真校对上一班的全部记录,认真填写值班日记。
6.每天必须定点对时,保证采集器时钟走时正确。
7.严禁在数据处理微机上进行非业务操作。
2021年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规范化建设整改要求
2021年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规范化建设整改要求附件22021年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规范化建设整改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建设的标准化程度,结合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气发〔2021〕491号)以及《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要求,分类分步完成地面气象台站观测场值班室的建设整改工作。
现将2021年地面气象观测场及值班室整改要求如下:一、标识标牌标准化整改要求 1.标识标牌制作要求要求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标识标牌。
取消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公示牌。
2.大门竖标牌和横标牌要求基准站、基本站按照《关于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名称和标牌的通知》(中气函〔2021〕268号)执行,其中一般站的命名按照《关于规范国家一般气象站对外名称的通知》(中气函〔2021〕1号)规定执行。
未设置标牌要尽快设置,与要求不一致的标牌要更换。
3.观测站标牌在观测场外的进门处设置测站标牌,标牌设置规范按照《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要求。
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警示牌在气象台站醒目位置安装或悬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警示牌。
气象探测环境警示牌内容由各省(区、市)自定。
规格尺寸、色调及用材按照《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要求。
二、值班室标准化整改要求 1.值班室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室内整洁、规范。
承担酸雨观测任务的台站必须建立专用酸雨观测工作室,有关建设内容符合《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的要求。
各工作室门牌要严格按照《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设计制作。
2.供电设施。
微机设备、照明、空调供电应分开,采用三相五线制,不得与其它设备共用同一相电。
室内线缆走暗线,不得暴露,插座、电源开关等安装必须符合供电部门的规范设计要求,布局合理,有利于用电操作。
3.工作平台值班室要配置布局合理的工作平台,各类业务系统或终端平台的铭牌须严格按照《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册(修订)》设计制作、摆放。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环境条件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
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
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气象观测场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
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
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
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
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气象观测场观测记录造成影响。
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1-3)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站的基本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时间变化上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1.1气象辐射观测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净全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气象辐射观测三级站——只进行总辐射观测的辐射观测站。
1.1.2 观测方式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观测又包括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1.1.3 观测任务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⑴为积累气候资料按规定时次进行定时气象观测。
自动观测项目每天进行24次定时观测;人工观测项目,昼夜守班站每天进行02、08、14、20时4次定时观测,白天守班站每天进行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
基准站使用自动气象站后以自动观测记录进行编发报,但仍然保留24次按表1.2的规定进行人工定时观测。
⑵为制作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实况资料按规定的时次进行天气观测,并按规定的种类和电码及数据格式编发各种地面气象报告。
⑶ 进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发展需要新增加的观测。
⑷ 按省、地、县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行自定项目和开展气象服务所需项目的观测。
⑸ 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的气象站,按规定的时次、种类和电码,观测、编发定时加密天气观测报告、不定时加密雨量观测报告和其他气象报告。
⑹ 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统计整理观测记录,按时形成并传送观测数据文件和各种报表数据文件,并可按打印出各类报表。
⑺ 按有关协议观测、编发定时航空天气观测报告和不定时危险天气观测报告。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2章 观测场所的建设
第二章观测场所的建设气象要素的变化受地形地物影响很大,为保证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点应当建在能代表当地,特别是机场跑道附近天气状况的位置,并要进行地理坐标的测定。
第一节观测场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
观测场的选址、建设、场内仪器的安装及维护应当符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要求,观测场内仪器布置见图2-1。
图2-1 25×25规格观测场内仪器布置图第二节观测监控室和观测平台一、观测监控室观测监控室是用以安置各种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人员工作的场所,为便于随时监视天气变化,观测监控室应当为四面有窗的建筑物。
观测监控室内应当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视野开阔,能目视主副跑道全貌和视野内的地平线,并能保证仪器免受震动和尘土污染及感应灵敏准确。
观测监控室的大小,应当根据所需要安置的仪器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40m2。
二、观测平台观测平台是进行目测而设立在观测监控室旁的固定场所,应当视野开阔,能目视主副跑道全貌和视野内的地平线。
第三节时间和时刻时间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表示某一瞬间的叫时刻;其二,表示两时刻的间距叫时距。
一、时间的度量时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度量的。
同一经线连续两次对正太阳的时间的间隔为一天。
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均匀的,所以地球绕太阳转过经度15°的时间是1小时。
由此可得出地球自转与时间的关系是:转过经度为360°时的时间为24小时转过经度为15°时的时间为1小时转过经度为1°时的时间为4分钟转过经度为15′时的时间为1分钟转过经度为1'时的时间为4秒钟转过经度为15〃时的时间为1秒钟二、时刻的种类时刻是根据某一经线和太阳的相关位置来测定的。
由于不同的使用目的需要以不同的经线作为测定时刻的基准,因此时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地方时人们习惯把太阳当顶(当地经线对正太阳)的时刻说成是正午12时,于是,正背着太阳的时刻必然是夜里12时,即0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一、总体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值班室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各省(区、市)气象局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布设安装仪器,同时能满足综合气象观测发展的需要,本着适度超前,整体规划,互不影响,布局合理的原则实施相关建设。
本规范是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细化,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建设和仪器布设安装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未作要求部分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准。
新建或改造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应按本规范执行。
已建气象观测场,应按本规范调整。
观测站址一般需建设围墙或围栏,当围墙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规定的障碍物距离标准时,应将围墙改为通透式的围栏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
站内建设应环保,尽量减少硬化的水泥地。
各类仪器的支架(支柱,包括地温表支撑架)、踏板应牢固、美观,用油漆涂刷为白色(除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观测仪器及出厂配套设备外),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
观测场内地沟、小路、底座、踏板等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状态的破坏。
不得自行设置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各种装置。
各种电缆线应使用线管与地沟相连,线管要垂直、水平,与传感器相连处,尽可能少的使电缆线暴露在外。
为防雨水流入管内,顶部应接向下的弯管。
在气象台站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告示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标准。
要设置地面气象观测环境评估的公示牌,按照中国气象局统一要求公示观测环境状况证书的内容。
测站警示标志标牌和公示牌由各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制作。
有条件的台站观测值班室可以与现代气象业务综合室合并,单独设立时,要求总体美观、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维修。
值班室应有防盗、防火等安全措施。
必须建设气压室(有条件的应对原气压柜改造),其装修与值班室一致。
承担酸雨观测任务的台站必须建立专用酸雨观测工作室,有关建设内容符合《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的要求。
观测场和值班室的防雷应符合QX 30-2004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观测场附近适当位置安装实景监控系统,值班室内设监视平台,对观测场进行实时监视;也可以在观测场内安装红外报警器。
台站要建立健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职责、质量标准、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包括探测仪器、网络、供电等故障的应急处理流程)、考核上岗制度,并装订成册。
要建立地面气象观测场室规范化建设的各种建设、技术文档。
二、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一)场地与布局1.场地地面气象观测场应为东西、南北向,大小应为25m×25m,有辐射观测的应为35m(南北向)×25m(东西向)。
受条件限制的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观测场大小以满足仪器设备的安装为原则。
不得垫高观测场。
观测场地应平整,场内应整洁。
场内应尽可能保持自然下垫面,草高不得超过20cm,避免养护草层对观测场内温、湿度环境造成影响。
除必建的小路外,观测场外四周2m范围内应与观测场内下垫面一致,不得用水泥或沥清等进行硬化。
降水较多的地区,四周可修建排水沟,以尽可能减少强降水时造成观测场内积水。
排水沟的宽度约为30cm-50cm,深度约为20cm-30cm,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台站应尽可能在观测场处设置独立避雷针,使观测场仪器设备在直击雷防护区内,具体安装应符合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应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设置积雪专用观测地段。
观测场内不宜安装装饰灯。
为夜间观测方便,可在部分仪器旁安装采光灯(冷光源,功率不超过25W),在地沟内铺设地下供电线缆。
2.总体布局以25m×25m大小观测场为例,场内仪器设施参照附图1。
台站没有的观测项目,可将其布设位置预留,以便今后业务发展需要,但不得随意增加仪器设备。
不安装备份百叶箱时,人工观测温湿自记安装在备份百叶箱处,人工观测温湿表百叶箱布设在温湿传感器和人工观测温湿度自记百叶箱的中间。
辐射观测仪器设置在观测场南扩10m(南北向)×25m(东西向)地段内,位于观测场南北中心轴线上,距地温场南边缘垂距约8m处,避开支架和仪器阴影对地温观测的直接影响。
能见度仪、闪电定位仪可安置在观测场内,需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的要求。
GPS/MET仪器基座不得安装在观测场。
3.围栏观测场四周应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应坚固、美观、耐用,白色,不得使用对要素测量有影响的材质(如反光的不锈钢等)。
栅条宽度应小于8cm,栅条的间距应大于10cm。
围栏四周高度应一致,且水平。
一般只在围栏立柱处建设基座,基座要保证围栏安装的牢固。
为了对观测场地的标识,可在观测场四周建设完整的基座,其宽度、高度均以15cm-20cm为宜。
4.地沟与小路观测场内小路宽30cm-50cm,小路下面根据电缆铺设需要挖掘地沟。
盖板以可活动的水泥预制板或石材铺设,以结实、美观、耐用为宜。
地沟深30cm-50cm(根据降水情况而定)、宽30cm,在地沟1/2深度处横向架设钢筋,每隔1.5m-2.0m架设一根,地沟拐角和交叉处适当增加架设密度;地沟靠仪器安装位置一侧沟壁上应留有直径5cm-10cm的洞口;地沟底部和沟壁用砖砌实,以防地下水渗入,沟沿与观测场地面平齐或不高出3cm,防止雨水从观测场流入,地沟要留有排水涵洞,以防雨后积水。
地沟盖板可高出观测场地面约5cm。
应在横向钢筋上铺设镀锌线槽,用于铺设仪器信号线和电源线。
信号线和电源线尽量不在同一线槽内,各种接头或引出线端应使用专用接头和堵头,以保证线槽完全密封。
受条件限制的,可以使用PVC管代替线槽。
地沟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铺设和维护。
5.测站标志在观测场外的进门处设置测站标牌,标牌使用亚光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制作,大小为40cm (长)×65cm(高),安装高度不高于1.2m。
标牌的内容包括观测站类别、建站时间。
其中,观测站类别格式为XXXX国家基准气候站(或国家基本气象站或国家一般气象站,如密云国家基准气候站),建站时间格式为XXXX年XX月。
在观测场几何中心位置设中心地理标志,用水泥混凝土或其它石材制作,大小为30cm ×30cm,与地面齐平或不高出3cm,中心位置标识出南北、东西向的十字线,在北、东的方位分别标注N、E,并雕刻经、纬度(精确到分,格式为度分)和拔海高度(精确到0.1 m)。
6.仪器南北标志在风传感器、日照计的正南方分别设置南北标志。
南北标志位于观测场南边围栏内侧的地面上,用水泥混凝土或其它石材制作,大小为10cm×10cm,与地面齐平或不高出3cm,地桩应平整,安装应牢固,中心分别与风传感器、日照计相对应。
7.地温场地(地面和浅层)地面和浅层地温场四周应保持自然状态,不应有各种建筑和装置。
可在地温场四角用砖块设置标识,不得将地温场边缘砌实。
标识与地面齐平,不得外贴瓷砖条或设置小栅栏。
(二)仪器设备安装1.百叶箱百叶箱应用特制支架安装。
支架的材质应为木质、角钢或亚光不锈钢,支架顶部和底部为四边形,四个侧面为梯形,上小下大,顶部大小依据百叶箱箱底的大小而定,底部四边形的长、宽约为顶部的1.3倍。
支架的四个角应牢固地埋入地下,当为角钢或亚光不锈钢时,可使用水泥混凝土浇注,为减小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基座大小为20 cm×20cm,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
采用独立支柱方式安装的,基座大小为45cm×45cm或直径45cm的正圆,用水泥混凝土浇灌,浇灌前应在基座的中心位置预埋信号线和电源线管,单根线管的直径应为3cm,线管与地沟相连,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
百叶箱安装在支架或支柱上,底边距地面的高度约为1.25m左右,安装应牢固。
百叶箱内不安装照明用的光源。
人工观测的百叶箱确需安装的,应安装在箱内靠近箱门处的顶板上,需采用冷光源节能灯,走线应整齐、美观。
温湿传感器的百叶箱内应安装特制的支架(用圆形不锈钢管制作),位于百叶箱水平面的中心,电缆线由支架底部穿入管内,管顶取出,传感器固定在横臂的夹子中,头部向下。
温、湿度计的百叶箱内应安装特制的支架(用方形不锈钢管等制作),要保证温、湿度计安放水平,温、湿度计观测方便,温度计感应部分的高度符合要求。
各百叶箱前应安置专用踏梯,不得采用砌筑方式的台阶。
踏梯大小应一致,长约60cm,两级台阶,每级高约20cm、宽约30cm,放置在地面应平稳。
2.风杆风杆尽可能使用自动气象站配套风杆,使用自制风杆或风塔时,杆或塔体和其附属装置应防锈蚀并尽可能减少对传感器周围流场的影响。
维修平台与传感器的距离应在1m以上。
拉线应保证风杆的牢固、垂直,一般为上、下两组,每组拉线为3根,上部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5°~65°,拉线的锚钉与风杆或风塔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安装风传感器的横臂应呈南北向,风向传感器的指南(北)针与横臂平行。
一个风塔上最多可安装两组风传感器,且两组仪器之间的距离应在1.5m以上。
室外型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可安装在东边的风杆上或单独制作的支架上,距地面不低于50cm。
不得将总辐射表安装在风杆上。
3.降水量观测仪器各降水量观测仪器固定基座大小约为35cm×35cm或直径为35cm的正圆,用水泥混凝土浇灌,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
支架应安装牢固。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口缘距地面的距离应不低于70cm,高度不够时,应安装特制支架,可参考附图2制作。
人工观测雨量筒使用雨量器配套支架安装,雨量筒安放应自然水平。
4.闪电定位仪水泥墩基座的约为40 cm×40cm,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
浇注水泥墩时,应预先埋进螺栓、电源线和信号线管,线管通至地沟。
5.蒸发器大型蒸发器必须保持水圈、土圈的完整结构,防塌墙宽度为6-10cm,用预制弧形混凝土块拼成,或水泥砌成外围,外围可贴条形瓷砖。
使用大型蒸发的台站应保留小型蒸发器安装支架,以便冬季结冰或大型蒸发故障时使用小型蒸发。
小型蒸发器的支架可参考附图3。
支架上部的托盘四周和底部均应通透。
在支架的中央可焊一挂钩,用于防鸟罩取下放置。
6.酸雨观测采样支架选用亚光不锈钢材料。
支柱高度为75cm,外径为8cm,上部的采样桶架应既能方便地安放、收取,又能稳妥地固定放置。
基座用混凝土构筑,大小为60 cm×60cm,厚度40cm,见附图4。
7.日照计和辐射观测仪器日照计和辐射观测仪器应安装在从日出到日落都能有日光照射的地方,不得有因建筑物或树木影响日照的现象。
日照计或单独安装总辐射表的支架可用钢管、铸铁、亚光不锈钢管或木质制作,支架固定基座大小为30cm×30cm,基座应与观测场平齐或高出观测场3cm-5cm,支架可浇灌在基座或用底盘通过镙钉固定在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