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合集下载

部编九上历史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

部编九上历史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

部编新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金字塔在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拂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古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三、法老的统治1.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

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

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仗责打大臣。

2.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王朝以及希伯来人的历史。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文明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文明成就以及历史发展。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王朝以及希伯来人的历史,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王朝以及希伯来人的历史。

2.教学难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两河流域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朝、巴比伦王朝以及希伯来人的历史。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优秀课件(全册,36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优秀课件(全册,360张PPT)

(即以太阳的倒影来计时)这两种计时器,把每天分为24小时。考古学发 现古埃及人了解许多星座,如天鹅座、牧夫座、仙后座、猎户座、天蝎座、 白羊座以及昴星团等。另外,古埃及人还把黄道恒星和星座分为36组,在 历法中加入旬星,一旬为10天,这与中国农历的旬的概念类似。


医学 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
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
建筑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二)尼罗河(自然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1.水源:尼罗河水量大,是埃及的唯一水源。 2.农业: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古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 3.交通: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力地交通条件。 4.历法:古代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 定了太阳历。
4.价值:它是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流传下来的人类 历史上第一部比法典较完备的成文。
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直到今天,有人仍然对
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 谈你的理由。
修建金字塔
谢谢观看!
九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新课导入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课文讲解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为什么叫“新月沃地”?是由哪两条河流冲击成的? 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是由幼发拉 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发展历程
相关成就
天文历法 在阿卡德时代,苏美尔人,制定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2课《阿拉伯帝国》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示了阿拉伯帝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本课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地图、图片等插图,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和国家兴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阿拉伯帝国这一专题上,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对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方面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发展过程,认识阿拉伯帝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阿拉伯帝国的主要成就,如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阿拉伯帝国的正确认识,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增强学生对世界历史的整体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发展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2.教学难点:阿拉伯帝国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具体成就,以及阿拉伯帝国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阿拉伯帝国的地图或图片引入,引导学生关注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发展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阿拉伯帝国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以及阿拉伯帝国对世界历史的贡献。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材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材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材一、教学目的常识和能力: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过程和办法:1.在教帅的帮忙下,需要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来剖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升学生阅读、弄清楚和认识历史常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因为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一样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伴随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题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难题: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三、课堂教学环节导入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那样人类是如何起源、进步,不一样的人种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人类刚开始的社会是哪种?国家又是如何产生的?就让大家携带这部分问题,一块儿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一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非常多神奇有趣的故事。

比方说说中国古时候最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

其他非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故事,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

但这部分仅仅是大家的传闻和想象。

大家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弄清楚人类历史。

那样,人类到底如何出现的呢?人类的出现依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进步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

刚开始的人类被叫做“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依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时候、元古时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在太古时候和元古时候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

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

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PPT课件
西方人说:人是有上帝创造的,中国有女娲 造人的传说,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发 表,引起轩然大波,讽刺,谩骂声一片。达 尔文提出了什么观点引起轰动,人类是从哪 里来的呢?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人类经历了哪几个进化阶段?

进化

人类形成的三大阶段:
猿类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及
3、两河流域是指的哪两条河流?



幼发拉底河
底 河
希伯来人
底格里斯河
阿卡德人
巴比伦
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孕育了哪个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王国
4、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 文法典是什么?谁制定的?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tooth.
结论: 从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什么?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1.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 非洲古猿 发展而来的。 2.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 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 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元谋 人和北京人属于晚期猿人,丁村人属于早期智人, 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
5、什么人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雅 利 安 人
5、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四个 等级?
梵天
种姓制度
婆罗门(第一等级)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 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埃及人为什么如此赞 美尼罗河?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埃及人制定的这一历法叫 什么?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城遗址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 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 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有人说,《汉 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 宝贵文化遗产。为什么这样说呢?
意义: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 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 智慧的结晶。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称谓:
法老的统治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
法老的权力: 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
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王权的衰落: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 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 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 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 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 河流域人发明的。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的统治: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
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 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 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目标导航
1. 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以及从这里发展起 来的古代文明。
2. 知道古巴比伦王国兴起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著 名的国王汉谟拉比。(重点)
3. 掌握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的统治措施, 特别是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难点)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是指西亚的_幼__发__拉__底__河___和 _底__格__里__斯__河___。
内容: 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

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世纪。

课节概述: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多年,东方出现了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

阶段特征:早期亚非文明的萌芽。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明进程。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前8世纪到1世纪。

课节概述: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这里曾出现了两个强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

罗马共和国出现于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阶段特征:古代欧洲文明的出现。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古欧洲国家的兴衰历史。

时间跨度: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拜占庭帝国灭亡。

课节概述: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称作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人员对法律进行了整理和汇编。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

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逐渐发展壮大的许多新兴城市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同时大学纷纷兴起。

阶段特征:中古文明的相继兴衰,近代文明开始浮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进程。

课节概述:5世纪,亚洲东部的日本完成统一。

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了封建社会。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4页 0162页 0227页 0260页 0284页 0306页 0331页 0351页 0427页 0446页 0499页 0541页 0594页 0682页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第10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3课 阿拉伯帝国 第14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6课 探寻新航路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9课 美国的独立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2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2020人教版九 古代欧洲文明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古代埃及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 国
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分析【课件】(共40张PPT)

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对比不同的文明类型。
东西方古代文明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
01
古代亚非文明
近五年中考分析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考点 无 无 无 无 以“河·和·合”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分值 2
NO.1 古代埃及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工业革命后欧洲经济的特点
1
NO.20 第一次工业革命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 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1.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国的殖民扩张,既促进了原始积累,也占据了广阔的市场。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给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繁荣。 2.使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变革,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3.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得到发展壮大,城市化进程开始。 4.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依靠其工业发展的优势,一方面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不合理的分工格局。
矛盾激化的表现: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与议会
2.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的解散
3.结果:①议会军队打败王党军队,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革命废除了君主制英国成为共和国;
②共和国权力被克伦威尔独揽,革命并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王朝复辟:进步性(结束了克氏的专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偶然性(詹姆士二世)
英国的殖民扩张(17世纪开始) 英、荷、法的殖民扩张(17世纪开始)

九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

九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

九年级上册历史电子课本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原因:①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②农奴暴乱频密。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①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②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就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交易农奴和干预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赢得“革命”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掏钱卖车这块份地。

4、影响(评价):①年改革,就是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俄国近代史上的关键性转折点。

②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材料:“诸位可以深信,凡能保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努力做到了”“农民赢得民主自由的时候,已经被褫夺得一干二净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说道的)。

二、日本明治维新背景:(介绍)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②外国势力的扩散,甘甜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者岌岌可危。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容许土地交易,引入西方技术,引导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②就是日本历史的关键性转折点。

③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同俄国年改革)。

三、比较俄国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介绍)相同点:①都就是在国家遭遇轻微危机情况下展开的②都是由统治阶级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③都并使两国国踏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沦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有助于资本主义发展④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⑤都就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四、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分析一、知识体例(一)人教版世界历史教材由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大板块组成:上册包括古代史和近代史。

全书共八个单元,前三个单元为古代史局部;第四至第八单元为近代史局部;按照时间顺序,表达了从远古时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共23课,4个活动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二)一般的课,每课课文由10个局部组成,包括导入框、宋体字课文、楷体字课文、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注音、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

二、本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1)九年级的世界历史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完善和充实历史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

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的学习,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理解,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局部,需要把它纳入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体系中考察比照。

所以,学生有必要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2)九年级的世界历史是学生未来学习高中历史的必要准备。

高中历史课程已经不再按照时间和国别来编排,而是按照专门史的体例来编纂,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九年级的历史正好能够作为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历史的重要基础,不可无视。

三、教材重难点解析(1)重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我认为应放在世界近代史上,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无产阶级的的斗争这三个方面。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影响了后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教材中,应充分说明和强调资本主义为什么首先会在意大利出现而不是更加文明发达的东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是本书着重讲述的内容,要在比照中理解欧美国家实行资本主义革命的方式和结果,并找出内在的原因是什么。

无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联系何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需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

(2)难点:首先因为本册教材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时间和地理方面误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要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要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要点一、教材概述本教材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时间框架;2. 掌握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国家(35课时)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国家(35课时)- 重点内容: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发展,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制度。

-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2.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的变革(40课时)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的变革(40课时)- 重点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功绩与王莽的改革。

- 教学重点: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制度变化,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中国(35课时)第三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中国(35课时)- 重点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的传入与流行。

- 教学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多元化现象,了解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4.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的辉煌(35课时)第四单元:隋唐时期的辉煌(35课时)- 重点内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唐太宗的治理与文学艺术。

-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认识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第五单元: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变革(35课时)第五单元: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变革(35课时)- 重点内容: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推行与科技成就。

- 教学重点:了解宋元明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和科技成就,理解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6. 第六单元:明末清初的政治变革(40课时)第六单元:明末清初的政治变革(40课时)- 重点内容:明末清初的政治动荡,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抵抗。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D.空中花园是其文明的象征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 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 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 位时期。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 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 法律。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 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成的法律。一些 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 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 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1)以上历史人物的事迹属于哪一国家? (2)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哪两条大河?上述人物何时统 一该地区?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圆缺 变化的规律,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 天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 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 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 神。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12 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 秒。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 计时法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自然 位置 新月沃地 程
环境
气候 河流
文 政治: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成 文字:楔形文字
就 建筑:空中花园
历法:太阴历
其他:……
例题与训练
1.最早在两河流域建立国家的是 A
A.苏美尔人 B. 阿卡德人 C.非尼基人 D. 西伯来人
2.两河流域的两河是指 A
①尼罗河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 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 •两有个限自,由主民要打架是,为…奴…隶主“阶以眼级还服眼务,的以。牙还牙”。
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 位相同的人之间。 •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 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社会地位低的阶级 享有特权。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的许可,……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反映了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取的刑罚十分残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因为在伯里克利时期,(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4)贵族会议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进一步削弱了贵族权力,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最高峰,促使经济和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三阶段: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正在形成人的特点: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

人类形成的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世界人类出现的最早时间)。

直立行走的意义: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在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根据人体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黄种,白种,黑种人。

造成人种差异的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首先进入母系氏族的原因:由于群婚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为什么父系氏族会取代母系氏族?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部落间以产品交换和以产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了;男子主要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劳动第二课大河流域古埃及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开始统一时间:公元前3000年对金字塔的评价: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悠久的历史;埃及人民力量智慧的结晶。

古巴比伦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也是新月沃地的位置)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以后统一时间: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新月沃地的四种人类:腓尼基人,希伯来人,阿卡德人,苏美尔人建国者:苏美尔人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意义: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印度地理位置:亚洲西部建国时间:公元前2500年人物:(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形成等级制度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种姓制度内容: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调地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雅典雅典城邦建立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雅典的特点: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公元前六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雅典达到全胜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表现在:①扩大公民的权利;②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雅典达到全胜的原因:伯利克里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产生一定影响,但他是奴隶主民主政治,仍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改革的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的人物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力。

罗马建立时间:公元前8世纪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建立罗马共和国的时间:公元前509年布匿战争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交战双方:罗马和迦太基目的:为争得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和奴隶。

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

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公元395年,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标志)三个地区的奴隶制的特点:古巴比伦:奴隶主对奴隶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古印度:奴隶制等级森严古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例】“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A.伯利克里的统治B.亚历山大的统治C.屋大维的统治D.凯撒的统治2.材料解析题【例】阅读下列材料: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砍掉。

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一声“你不是我的主人”,就要受到割耳的刑罚。

奴隶主可以买卖奴隶,还可以用奴隶抵债……请回答:(1)以上材料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法律?这部法律是谁制定的?(2)从材料可以看出,这部法律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由此概括阶级社会法律的本质是什么?【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

(2)奴隶主阶级;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在与罗马军队的战争中)迦太基军队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惨败。

罗马军队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变卖全城居民为奴隶。

请回答:(1)两段材料中提到的是什么战争?(2)从材料中看出罗马与迦太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影响怎样?【答案】(1)是罗马军队与迦太基军队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

(2)罗马与迦太基战争的目的是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

结果罗马军队最终取胜,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繁荣强盛,奴隶制迅速发展。

第二单元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亚洲封建国家(日本)国家形成: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统一: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背景:社会矛盾尖锐;中国隋唐制度的影响时间:7世纪中期人物:孝德天皇、中臣镰足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更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大化改新成功的根本原因: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要求性质:它是日本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意义: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国家出现时间:6世纪末7世纪初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政权地点:麦地那性质:政教合一的政权统一:632年基本统一①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②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③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并征服麦加④632年,穆罕默德病逝,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在麦加建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一、马特改革:1.时间:8世纪前期2.人物:查理~马特3.国家:法兰克:4.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制。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二、西欧封建制度1.特点:等级森严”2.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确立于9世纪3.核心:封君封臣制4.主要内容(依据):封土制三、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四、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法兰克等国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

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加冕。

丕平献土后,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五、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六、拜占廷帝国的灭亡1.首都:君士坦丁堡2.时间:395~1453年3.过程: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到处遭遇反抗→国力衰弱,外患不断,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15世纪中叶,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4.灭亡的根本原因:帝国内部的封建保守,不屑于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点6.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7.灭亡: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第三单元第六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希波战争1.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2.概况:公元前5世纪早期至中期,波斯帝国在征服埃及等地后,三次出征希腊3.结果:希腊胜利4.影响:希波战争后,形成了东西方文明并存的形势5.希波战争是东西方文明发生的第一次碰撞(典型冲突)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背景: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强大起来,控制了希腊2.概况:亚历山大大帝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灭掉波斯,到达印度,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4.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融合有贡献的人物:亚历山大5.影响:①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沉痛和灾难②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西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1.发展史: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西罗马帝国2.概况: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经过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影响(评价):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4.当时,中国称罗马为“大秦”,中国处在东汉时期第七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亚历山大、马可波罗、阿拉伯人一、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亚欧的东西方贸易要道二、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东西方之间的架桥者,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1.最早的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创造的2.12世纪初,这一简单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3.16世纪,“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4. 阿拉伯人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医学贡献三、“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证明:①当时中国具有先进的文化②当时中国具有巨大的世界影响力四、马可波罗:著有《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掀起了古代“东方热”《马可波罗行纪》:1.类别:历史游记类2.成书时代:13世纪第八、九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文字:1.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3.腓尼基字母文字4.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4000年代末5.稍晚一点的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二、世界三大宗教(见课本P50页)三、杰出的科学家:1.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2.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既是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四、文学与戏剧:1.《荷马史诗》(史诗在古代文明中是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