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市公开课教学设计(带练习带答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产业、城市等内外联系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区域特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深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产业、城市等内外联系特点,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实例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难点: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以及如何评价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地形、气候、水系、产业、城市等内外联系特点,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1
八年级地理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下册》第7.4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主要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内外联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内容;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认识,增强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
2.难点: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联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法:通过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城市分布等情况。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内外联系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2.教学图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3.教学地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4.实例资料: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实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和实例资料,呈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城市分布等情况,使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特点,并举手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八年级地理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3
八年级地理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其内外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掌握其内外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其内外联系。
2.难点:对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案例为例,讲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其地理位置。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特点?”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1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新设计合作、共同探究疑点、难点3新设计自主学习法4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要多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6教学过程6.1第一学时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时重点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活动 2【活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学习新知: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读图7-30 ,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完成下面问题(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 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 ______ ,往北到通 ( 州 ) 扬 ( 州 ) 运河,包括 _____省东南部、 ___ 市及杭 ( 州) 嘉( 兴) 湖( 州) 地区。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学习教案3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概略。
2.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外联系的表现。
3.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与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4.认识长江三角洲两翼和核心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课要点1.据图描绘长江三角洲的大概范围和地点特点。
2.掌握上海作为地区经济核心对整个长江三角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教课难点初步掌握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掌握本节教材所浸透的学习地区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运用。
教课方法剖析法总结法读图法教课设施多媒体课件挂图教课过程(一)地区概略自然概略:天气环境——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地点——东南沿海地域中部,长江入海口。
土地条件——土地肥饶、河网纵横。
农业历史悠长。
社会概略: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轻工业依靠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外国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口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长江三角洲发展之一隅——发达的交通。
察看课本“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散布”图,说一说长三角交通的全方向特点。
参照:长三角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课外延长:河流关于地区的发展极其重要,它为地区农业的发展供给了浇灌水源,为沿岸城镇的发展供给了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并拥有养殖、航运、发电、旅行之利。
以长江为例,一是长江泥沙的淤积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包含长江三角洲),能够说,没有长江也就不会有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是长江便利的水运为沿岸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供给了条件,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依靠长江,发展成为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能够说,长江是这些城市得以建立和不停发展的生命线。
三是长江沿江地带交流了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域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重要纽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以及其内外联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相关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逐步掌握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长江三角洲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内外联系。
2.难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案例为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数据等信息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案例,用于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3.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区域。
提问:“你们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
让学生阅读教材,对照课件,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探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市优质课教学案(带拓展练习带答案)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3、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越条件与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越条件与主要方式难点: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越条件与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自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学方案,简称学案)自学任务: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完成下列问题:(一)区位条件1.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__________地区,濒临______海和__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市、_______省南部和________省北部地区3.优势: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自然环境1.地形、气候: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自学设计参考答案(一)1.下游黄东 2. 上海江苏浙江 3.内陆(二)1.鱼米之乡 2.(1)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产品,有利于渔业的发展;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2)长江下游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航运业、种植业;上游河流落差大,可以发展水电业。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八年级地理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3(新版)湘教版
重点:
1.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包括经济、交通、人口等方面。
难点:
1. 理解长江三角洲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解决办法:
1. 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举办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知识竞赛:可以举办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关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实时动态: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实时动态,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时事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课题研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增强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法,学会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提升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4. 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供拓展资源:教师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八年级地理下册 7.4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3 (新版)湘教版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第1课时)
(1)、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学生两两互相谈本节课所获知识
学生代表评出优胜小组、学生
完成练习册知识梳理题
幻灯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大屏幕展示,师生共同学 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材料结合图7—30、读图完成57页活动1、2
(2)学生分析57页7-31图,完成自学任务58页活动1—3题
结合幻灯片,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点拨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小组内交流,找出难点到合作环节共同探究解决
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位置特点及交通位置优势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梳理本节知识点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所学
评价小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题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三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过程与万法:运用材料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介于认识区域的位置与 分布、环境与发展两部分学习内容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 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对学生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3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2)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两翼的经济高度发达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努力学习长大立志为国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后,同学们看图7-39,如果将上海比作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则长江三角洲的两翼则为什么?学生回答···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两翼。
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同特征的是()A.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B.都是河口地区,地势平坦C.都有悠久的历史,工业基础雄厚D.都依托便利的交通,但缺乏能源2、非洲南端与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相比,正确的叙述是()A.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B.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C.高温期相同,多雨期相同D.高温期不同,多雨期不同3、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所示,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甲省是,河流乙是,丙湖泊是(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容易出现灾害(3)长江三角洲地区克服不利条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该地区发展工业不利的自然条件是(4)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图中(填写字母)开幕举行.请你运用图中信息和所学地理知道,从交通、经济、人文等方面分析世界博览会选择会址在本地的有利条件(答出两点即可)(5)简要分析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并作评价“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课后,我们一起召开一节主题班会课,学习一下“节水”精神吧!可以根据班级需要展开这个活动哦!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二课时 公开课导学案教学设计(带达标测评带答案)
三模块备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许振花宁阳县第五中学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初步掌握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在情境中迁移运用重点: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难点: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自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学方案,简称学案)自学任务一: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完成下列问题: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______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_______作用。
2.2011年,上海成功地举办了。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
3.结合课本活动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角度,举例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核心城市:上海。
(2)地位: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自学诊断: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A.南京 B.上海 C.苏州 D.杭州2.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
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D.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3.关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以东,黄海以西B.浦东新区拓宽了上海的发展空间,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C.目前新老城区彼此联系不便,成为阻碍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D.农业是浦东新区的经济支柱自学任务二: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完成下列问题:1.北翼中心城市——_______。
湘教版八下地理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及学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一、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1、了解长三角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并描述长三角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条件;2、举例说明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3、举例说出河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难点:分析长三角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读图法、场景模拟角色扮演。
五、教学过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并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2、举例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3、举例说出河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小组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P56 1~2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并在课本上标出。
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____,是由长江、__________江泥沙淤积而成的平原。
长江三角洲地势__________,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河网__________。
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之乡,____________之乡。
自然环境 人文特征长江三角洲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二:1、小组同学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黄海、东海,组长在大图上圈出,并指导组员在课本P57图7-31上标出。
2、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图中(过扬州,南通两地)描出通扬运河。
连接镇江至杭州至杭州湾,区分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范围差异,组长在大图上连线,并指导组员在课本P57图7-31上连出。
任务三:3、小组同学查阅大图,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几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注意读图步骤:读图名,看图例,找信息,答问题)长三角区域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四:4、以下城市群名称“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的是哪些城市?小组同学查阅大图,组长在大图上圈出,指导组员在课本P57图7-31上标出。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内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教学设计(湘教版)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内外联系等方面的知识。
【课堂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内外联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关注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我会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绘制一幅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图,并简要描述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内外联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道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围绕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思维性进行。具体包括:
1.实践性:通过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综合性:本节课涉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多方面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图像资料,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精】《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两课时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的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图片欣赏:上海、西湖、太湖、南京中山陵同学们知道上述景观都属于哪个地区吗?(学生自由回答)过渡:是的,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上述景观都位于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
二、新课学习(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明确: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活动:1.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学生读图找图)2.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
明确: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和黄海,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江海交汇处,南北海岸线的中段。
范围: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江苏省中部和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北部。
议一议: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既可沿长江上溯到内陆地区,又可同南北沿海地区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阅读材料:长江三角洲的范围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在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包括江苏省南部、上海市及浙江杭湖地区,土地面积约5万千米2。
读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
(学生回答)明确: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河网纵横。
展示图片:“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明确:长江三角洲农耕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4)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开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2〕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开展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开展状况和经济特征,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开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两翼的经济高度兴旺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努力学习长大立志为国奉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开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开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后,同学们看图7-39,如果将上海比作长江三角洲的龙头,那么长江三角洲的两翼那么为什么?学生答复···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两翼。
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1、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同特征的是〔〕A.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B.都是河口地区,地势平坦C.都有悠久的历史,工业根底雄厚D.都依托便利的交通,但缺乏能源2、非洲南端与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相比,正确的表达是〔〕A.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B.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C.高温期相同,多雨期相同D.高温期不同,多雨期不同3、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据图所示,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甲省是,河流乙是,丙湖泊是〔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中下游平原的组成局部,容易出现灾害〔3〕长江三角洲地区克服不利条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该地区开展工业不利的自然条件是〔4〕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图中〔填写字母〕开幕举行.请你运用图中信息和所学地理知道,从交通、经济、人文等方面分析世界博览会选择会址在本地的有利条件〔答出两点即可〕〔5〕简要分析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并作评价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布置作业>练习册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操作过程与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新课导入>
比较导入:我们经常听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它们是我国三大著名的三角洲。我们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那么,另外两个三角洲的发展状况如何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状况。
<讲授新课>【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和“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上海港”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三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指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教师强调“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地区。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临江濒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不仅有发达的水运,还形成了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系统。请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3)
(3)在图中找出“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等城市,
并想一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优越的条件,请把它们梳理出来。(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思考,渗透知识整理的方法)
(可以从资源、市场、空间、劳力等方面加以思考;建议在此完成教材“活动”1)
区域名称
中心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初步掌握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能够在情境中迁移运用
重点: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难点: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
自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学方案,简称学案)
自学任务一: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______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_______作用。
2.2011年,上海成功地举办了。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
3.结合课本活动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智力支持和技术协作等角度,举例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核心城市:上海。
(2)地位: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自学诊断: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A.南京B.上海 C.苏州 D.杭州2.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
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D.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3.关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以东,黄海以西B.浦东新区拓宽了上海的发展空间,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C.目前新老城区彼此联系不便,成为阻碍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D.农业是浦东新区的经济支柱
自学任务二:自学教材“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完成下列问题:
1.北翼中心城市——_______。
①_______省省会,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和科研教育基地。
②有“_______”的美誉。
③_______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2.南翼中心城市——_______。
①_______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
②号称“________”: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
③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________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归纳总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中心城市——南京。
①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地位,课本P60下】②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2)南翼中心城市——杭州。
①浙江省省会,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
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
②号称“中国丝都_”: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
③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杭州西湖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自学诊断:1.下列城市全部属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是()
A.广州和深圳B.南京和宁波C.宁波和杭州D.湖州与苏州
2.昆山市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条件是()
A.昆曲发源地B.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C.中国第一水乡D.毗邻上海市
3.读我国某工业区图,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南翼中心城市、北翼中心城市所对应序号正确的是( )
A.③⑦⑤
B.④⑤⑧
C.①②⑤
D.⑤⑧⑥
训练设计(训练实施方案,简称训练案)
一、基础训练:
1、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工农业基础较好
B.能源不足和矿产缺乏
C.水陆交通便利
D.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2、.(2008·厦门)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其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附近有丰富的铁矿资源B.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C.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人口稀少、交通闭塞
读我国某工业区图,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图中的湖泊是( )
A.太湖
B.洞庭湖
C.鄱阳湖
D.洪泽湖
5、.经过城市①③④⑤⑥的铁路干线名称是( )
A.沪杭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京九线
二、变式训练:(这个题型下节课研究,这里做也行)
结合课本,读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经济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任务。
(1)计算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总量,以及上海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
(2)找出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居前5位的城市;想一
想,它们在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达标测试单项选择题(共2分)
1、有关上海对长江流域的辐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水能资
源丰富
B.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最大的港口
C.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D.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
2.读我国某工业区图,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南翼中心城市、北翼中心城市所对应序号正确的是( )
A.③⑦⑤
B.④⑤⑧
C.①②⑤
D.⑤⑧⑥
二、综合题
读下图,试分析回答。
(8分)
(l)图示区域北部地区主要以地形为主,南部地区主要以地形为主。
(2)该区域地处沿海.R河口以南海岸线比以北海岸线,A岛所在的地区有我国最大渔场。
(3)该区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4)试分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分)(5)举例说明甲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有哪些?。
训练设计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1、B 2、B 3、B 4、A 5、C
二、变式训练:(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总量:
(2)经济总量前5名: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前5名:上海、
无锡、苏州、杭州、宁波。
它们都分布在靠近上海的地方。
达标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D 2、 D
二、综合题(l)平原,丘陵(低山丘陵)。
(2)曲折(弯曲),舟山渔场。
(3)沿交通线路(铁路)分布(沿河流分布)。
(4)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工农业基础好,(两点即可)
(5)以该市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为区域发展筹集资金;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区域发展提供信息;与周边地区经济协作发展等(1点即可)。
教学设计(教学方案,老师上课如何教的设计,简称教案)
1、知识备课:完成预习任务中的所有问题:
2、完成达标题,
教师可以做学案上,附到备课里就行,以便随时给学生讲解
3、本节主要知识:(1)先体会: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上海。
北翼中心城市——南京。
南翼中心城市——杭州。
再归纳:指图落实顺其自然归纳: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两翼。
南京是北翼的中心城市,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的美誉。
杭州是南翼的中心城市,是浙江省省会。
杭州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号称“中国丝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大举开发浦东新区。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引入):1分钟
猜谜引入:“船出长江口”猜我国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二)、引导学生根据自学任务开展自学:自学时间12分钟
要求:1、认真完成自学任务、自学诊断,归纳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北翼中心南翼中心。
1、独立自学,不会的可以小声问同桌,不得干扰其它人同学们开始自学12分钟
2、(三)、组织学生进行训练:15分钟
利用12分钟进行训练,完成基础训练,有能力的可以完成变式训练,学生做8分钟进行展示,3分钟点评,本环节共15分钟
(四)、课堂总结:1-5分钟建议老师自己总结,直接讲授就行,强调一下本节重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五)、组织达标测试:8-10分钟教师要做出达标题答案,学生闭卷做,教师说答案(或出示),交换试卷互批,统计分数及达标率,重点问题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