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论碳纳米管综述
碳纳米管的特性及其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综述
碳纳米管的特性及其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综述摘要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力学性能的材料,碳纳米管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从以往的实践经验上来看,碳纳米管是非常理想的制备符合材料的形式。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立足于这一领域进行分析,提出了碳纳米管本身所具备的特性,以及这种材料在实践过程当中的优越性,进而提出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复合镀迄今为止,碳纳米管材料已经在诸多领域当中得以运用,并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其中包括电极材料、符合材料、催化剂载体等诸多方面。
在应用过程当中,碳纳米管的优异性能能够使其在符合材料当中起到较强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复合材料的应用方面,提出了碳纳米管的特性及其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1 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性能从结构上来看,碳纳米管具有石墨层状的结构,其中包括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组成纳米碳管的C-C共价键是自然界当中具有稳定特征的化学键,无论在理论计算还是实践当中,都能够看出来,碳纳米管具有非常强的韧性。
在制备过程当中,碳纳米管主要涉及的电弧放电、催化热解和激光蒸发等。
具体来讲,在电弧放电当中,主要制备单壁碳纳米管,但是其中具有一定的弊端,比如产率非常低,但是成本却很高;而催化热解法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是设备简单和生长速度较快等特点,一般在现代工程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当中,会用到这种方法。
在当前应用领域,高强度的微米级碳纤维复合材料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应用效果。
但是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依旧比较滞后,要想在强度上取得新的突破,必须要有效减少碳纤维的直径,提高纵横比。
碳纳米管是比较典型的纳米材料,纵横比非常可观。
更为重要的是,从长度上来讲,纳米管对于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不良影响,使用这一材料能够有效聚合复合材料,改变传统加工当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再加上纳米管当中所具备的结构优势,使得聚合物电导率提升的同时也不容易被改变性能[1]。
新材料概论——碳纳米管
新材料概论——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未来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将从碳纳米管的定义、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
它们的直径通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但长度可达数微米至数厘米。
碳纳米管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两种形式。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管状结构,而多壁碳纳米管由多个同心层组成,每层之间有适当的间隙。
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电化学剥离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在惰性气氛中将碳源分解并沉积在金属催化剂上,从而形成碳纳米管。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弧放电、化学还原剥离等方法获得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
首先,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其导电能力可媲美铜和银等传统导电材料。
其次,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模量。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和热导性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辐射性能。
碳纳米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电子器件方面,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晶体管和纳米电极,可用于高分辨率显示器、柔性电子器件和高性能电池等。
在能源领域,碳纳米管也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以提高能源存储和转换效率。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传感器、生物医药、纳米催化剂等领域。
总之,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研究的深入,碳纳米管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碳纳米管材料的介绍
碳纳米管材料的介绍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它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刚度。
由于碳原子之间的键合非常强大,碳纳米管能够承受很大的拉伸力和压缩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抗弯曲性能。
这使得碳纳米管成为一种理想的材料,用于制造轻巧但坚固的结构,如飞机和汽车部件。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碳纳米管内部存在着一维的碳原子排列,使得电子在其内部能够自由传输,形成了高效的电子输运通道。
因此,碳纳米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领域,如晶体管和纳米电线等。
同时,碳纳米管还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使其成为制造高效散热器和热电材料的理想选择。
碳纳米管还具有丰富的表面化学活性和高比表面积。
碳纳米管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修饰来引入不同的功能团,从而赋予其特定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功能。
例如,通过在碳纳米管表面引入亲水性团体,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吸附能力的纳米过滤器。
而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积则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催化剂载体,可用于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碳纳米管还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一维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吸收和发射可见光和红外光。
这使得碳纳米管在光学传感器和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传递和组织工程等。
碳纳米管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质和应用潜力,使其在材料科学、电子学、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碳纳米管性质和制备方法的深入研究,相信碳纳米管将会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材料科学中的碳纳米管材料
新材料科学中的碳纳米管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管状结构,在新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碳纳米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一、基本介绍碳纳米管是一种类似于石墨烯的碳材料,其结构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具有管状形态的微观结构。
碳纳米管的直径在纳米级别,一般为1纳米到50纳米之间。
它的长度可以是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甚至可以达到数厘米以上。
碳纳米管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比如强度高、导电性好、导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强等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碳纳米管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光学、化学等领域。
二、应用领域1.电子领域在电子领域中,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如高电导率、高耐电压性、超短开关时间等。
这些特点使得碳纳米管可以广泛应用于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逆变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中。
2.机械领域在机械领域中,碳纳米管有着很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被用于制作高强度的机械零部件。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制成强度高、重量轻、耐磨损的轮胎、杆、桥梁等。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制成高性能的自行车、汽车、飞机等机械设备。
3.光学领域在光学领域中,碳纳米管可以制成具有高透明度和高导电性的薄膜,可以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智能窗等光学器件中。
4.化学领域在化学领域中,碳纳米管可以被用作催化剂、吸附剂和分离材料。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被用来催化氢气的产生和净化工业废气。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被用来制备高效的分离膜,用于饮用水的净化。
三、未来发展趋势由于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未来,碳纳米管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合成方法的改进当前,碳纳米管的主要制备方法是电弧放电法、激光热解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制备成本高、质量不稳定、难于大规模制备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改进或发展出更简单、更可控性强、更可扩展的制备方法,以适应未来碳纳米管的大规模制备需求。
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1、前言1985年9月,Curl、Smally和Kroto发现了一个由个60个碳原子组成的完美对称的足球状分子,称作为富勒烯。
这个新分子是碳家族除石墨和金刚石外的新成员,它的发现刷新了人们对这一最熟悉元素的认识,并宣告一种新的化学和全新的“大碳结构”概念诞生了。
之后,人们相继发现并分离出C70、C76、C78、C84等。
1991年日本的Iijima教授用真空电弧蒸发石墨电极时,首次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具有纳米尺寸的碳的多层管状物—碳纳米管。
年,日本公司的科学家和匆通过改进电弧放电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克量级的碳纳米管。
1993年,通过在电弧放电中加入过渡金属催化剂,NEC和IBM研究小组同时成功地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同年,Yacaman等以乙炔为碳源,用铁作催化剂首次针对性的由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合成了多壁碳纳米管。
1996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大面积定向生长。
1998年,科研人员利用碳纳米管作电子管阴极同年,科学家使用碳纳米管制作室温工作的场效应晶体管;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研究小组采用催化热解碳氢化合物的方法得到了较高产率的单壁碳纳米管和由多根单壁碳纳米管形成的阵列以及由该阵列形成的数厘米长的条带。
1999年,韩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制成了碳纳米管阴极彩色显示器样管。
2000年,日本科学家制成了高亮度的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样管。
2001年,Schlitter等用热解有纳米图形的前驱体,通过自组装合成了单壁碳纳米管单晶,表明已经可以在微米级制得整体材料的单壁碳纳米管,并为宏量制备指出了方向。
2、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获得大批量、管径均匀和高纯度的碳纳米管,是研究其性能及应用的基础。
而大批量、低成本的合成工艺是碳纳米管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保证。
因此对碳纳米管制备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包括石墨电弧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蒸发法。
一般来说,石墨电弧法和激光蒸发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和晶化程度都较高,但产量较低。
归纳并总结碳纳米管的特性
归纳并总结碳纳米管的特性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级管状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学特性。
它们在纳米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归纳并总结碳纳米管的特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材料。
1. 结构特性碳纳米管的基本结构由碳原子以六角形排列形成,呈现出类似于由一个或多个碳层卷曲而成的管状形态。
碳纳米管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两种类型。
单壁碳纳米管由单层碳原子构成,而多壁碳纳米管则包含多个同心管状结构。
2. 尺寸特性碳纳米管的直径通常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长度可以从几十纳米到数微米不等。
其长度和直径比例的不同决定了碳纳米管的形态,如长棒状、管状或扁平形状。
3. 机械特性碳纳米管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其强度和刚度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
研究表明,碳纳米管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可以达到1000 GPa和100 GPa以上。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极高的柔韧性和耐久性。
4. 热学特性碳纳米管的热导率非常高,比钻石和铜等传统材料还要高。
这是由于碳纳米管的晶格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同时,碳纳米管还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低热膨胀系数,使其在微电子器件的散热和封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5. 电学特性碳纳米管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
SWCNT的导电性可分为金属和半导体两种类型,而MWCNT通常是半导体性质。
此外,碳纳米管还表现出高载流子迁移率、低电子散射率等优异特性,这使得其在纳米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6. 光学特性由于碳纳米管具有一维结构和特殊的色散关系,使得其显示出独特的光学性质。
碳纳米管对可见光和红外光有很强的吸收和发射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如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和传感器等。
7. 化学特性碳纳米管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能耐受高温、强酸和强碱等条件。
这使得碳纳米管可以在各种工业和科学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催化剂、储氢材料、吸附剂和纳米复合材料等。
新材料概论碳纳米管课件
环保与可持续性
在合成和使用过程中,考虑碳纳米管的环保 和可持续性问题也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05
碳纳米管的生产与市场产主要采用气相沉积、电弧放 电和激光脉冲等方法。其中,气相沉积法具 有生长速度快、纯度高、可大规模生产等优 点,但设备成本较高。电弧放电法和激光脉 冲法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产量 较低。
02 将不同性能的材料进行复合,实现材料的多功能特性
,如强度、韧性、耐磨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多功能复合材料应用
03
将多功能复合材料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如航空航天、
汽车、能源、生物医学等。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01
新一代信息技术
发展新型电子器件、光电器件、 传感器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领 域的创新发展。
02
化学稳定性
碳纳米管在大多数化学环境下都具 有很好的稳定性,使其在化学反应中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挑战与瓶颈
01
生产与合成难度
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合成仍存在一 定的挑战,其大规模生产和成本
控制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03
界面稳定性差
在某些应用中,碳纳米管的界面 稳定性较差,可能会影响其性能
。
02
分散与纯化问题
其他制备方法
总结词
其他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制备碳纳米 管的方法,如燃烧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需求 选择合适的方法。
03
碳纳米管的应用领域
纳米电子器件
碳纳米管在制造纳米电子器件方面具有高导电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制造高灵敏 度的场效应晶体管、逻辑电路和存储器等。
碳纳米管综述
碳纳米管综述碳纳米管的研究进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NEC公司的Sumio Iijima 发现碳纳米管(CNT)以来,其特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潮,碳纳米管逐渐成为纳米材料中的明星,得到众星捧月般的关注。
当前,碳纳米管的研究还处在早期阶段,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它的生长和表征上,到碳纳米管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并不奇怪,因为通常一种新兴事物从发现到投放市场需要10年左右时间。
人们将跨越碳纳米管的奇妙性质研究阶段,而着手解决从材料到器件、从器件到系统等诸多实际问题。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碳纳米管会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碳纳米管研究队伍十分庞大,从事碳纳米管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下50家,人数不下2000人。
国家有过部门高度重视碳纳米管研究,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以及刚刚启动的纳米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等对此均有部署。
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逾4400篇,占纳米管论文总数的21%以上,这反映了国内碳纳米管研究的活力和实力。
碳纳米管的分类石墨烯的碳原子片层一般可以从一层到上百层,根据碳纳米管管壁中碳原子层的数目被分为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
单壁碳纳米管(SWNT)由单层石墨卷成柱状无缝管而形成是结构完美的单分子材料。
SWNT 的直径一般为1-6 nm,最小直径大约为0.5 nm,与C36 分子的直径相当,但SWNT 的直径大于6nm 以后特别不稳定,会发生SWNT 管的塌陷,长度则可达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
因为SWNT 的最小直径与富勒烯分子类似,故也有人称其为巴基管或富勒管。
多壁碳纳米管MWNT可看作由多个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同轴套构而成。
其层数从2~50 不等,层间距为0.34±0.01nm,与石墨层间距(0.34nm)相当。
多壁管的典型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30nm 和0.1~50μm。
多壁管在开始形成的时候,层与层之间很容易成为陷阱中心而捕获各种缺陷,因而多壁管的管壁上通常布满小洞样的缺陷。
碳纳米管论文5则范文
碳纳米管论文5则范文第一篇:碳纳米管论文碳纳米管前言: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
摘要:碳纳米管是纳米材料中开发价值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
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优于铜,仅次于超导体,导热性能优于金刚石,并是已知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最高的材料。
自从1991年发现以来,经过各国科学家近10年的研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可以预见,随着研究领域新的发现,碳纳米管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其蕴藏的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将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碳纳米管性能应用前景制备Abstract: carbon nanotubes nanomaterial is the highest value of development of nanometer materials.Carbon nanotube conductive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copper, second only to the superconductor, thermal performance is superior to diamond, and is known as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s of the highest.Since discovered in 1991, after scientists for nearly 10 years of research, in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fields have made important progress.Can foreknow, with the research of new discoveries, the applica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field will be more and more widely, it contained the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will be with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to it constantly and fully embodied.Key words: carbon nanotubes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pplication一.碳纳米管的性能力学性能由于碳纳米管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比SP3杂化,SP2杂化中S轨道成分比较大,使碳纳米管具有高模量、高强度。
碳纳米管一维狄拉克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纳米管一维狄拉克材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简称CNTs)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被广泛认为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碳纳米管由碳原子以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形成了空心的管状结构。
其独特的一维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过去几十年中,碳纳米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由于其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等优异性能,碳纳米管在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碳纳米管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和化学反应活性,使其在光电子学和催化剂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狄拉克材料的相关内容。
所谓狄拉克材料指的是具有狄拉克费米子(Dirac Fermions)特性的材料。
狄拉克费米子是一种具有质量零点能态的粒子,其行为类似于相对论中的狄拉克粒子。
碳纳米管的特殊结构和电子结构使其具备了类似狄拉克费米子的行为,因此被认为是一维狄拉克材料的代表。
文章的内容将包括碳纳米管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物理性质等方面。
同时,还将探讨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狄拉克材料的意义,以及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前景。
此外,本文还将涉及碳纳米管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碳纳米管一维狄拉克材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独特的电子行为和物理性质,并且为其在纳米电子学、能源存储、生物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
同时,对于研究者而言,也能够促进对一维狄拉克材料的认识和理解,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尽管碳纳米管研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研究,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狄拉克材料的应用前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和组织。
第一部分为引言,旨在介绍碳纳米管一维狄拉克材料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引言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碳纳米管的原理范文
碳纳米管的原理范文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是由纯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性能,在纳米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碳纳米管的原理。
1.碳纳米管的结构:碳纳米管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NTs)。
SWNTs由单一的一个碳原子层环绕而成,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螺旋形结构。
MWNTs由多个碳原子层嵌套形成,内外层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2.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1)弧放电法:利用直流电或脉冲电,在两个石墨电极之间放电,产生高温,使石墨电极表面的碳原子蒸发并形成碳纳米管。
(2)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选择合适的碳源和气氛,在高温下进行沉积,生成碳纳米管。
(3)溶胶凝胶法:利用溶胶凝胶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将碳源溶于溶剂中,在适当的条件下聚合形成碳纳米管。
3.碳纳米管的性质:碳纳米管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包括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
(1)力学性能: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刚度,可承受很大的拉伸力,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在纳米材料中应用广泛。
(2)电学性能:碳纳米管可以是导电或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导率。
SWNTs具有带隙,可以表现出半导体行为,而MWNTs则呈现出金属的电导性能。
(3)热学性能:碳纳米管的热导率非常高,比铜或铝等常见导热材料高几倍,使其具有很好的热传导性能。
4.碳纳米管的应用: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1)电子器件:碳纳米管可以作为场发射器件、纳米场效晶体管、非挥发性存储器储存单元等,用于集成电路和显示器件。
(2)储能器件:碳纳米管可以用作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储能性能。
(3)材料增强: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用于复合材料中的增韧剂或强化剂。
碳纳米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纳米碳管作为一种碳素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储氢等物理性质,在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
大批量、低成本合成纳米碳管是拓展纳米碳管应用研究的基础,因此对纳米碳管的合成研究也最多,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纳米碳管的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界面效应强,容易吸附金属催化剂,而被认为在催化剂载体领域里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碳纳米管简史研究碳纳米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9年,一项专利阐明了如何制备一维碳纳米材料,产物中可能有碳纳米管。
1970年,法国奥林大学(University of Orleans)的En-do 用气相生长技术制成了直径为7nm 的碳纤维,由于他没有对这些碳纤维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评估和表征,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后来科学家在研究C60,C70的基础上认识到产生无数种近石墨结构成为可能。
1991年1月,日本筑波NEC 实验室的饭岛澄男首先用高分辨率电镜观察到了他认为是一种螺旋状的微管,也就是碳纳米管,文章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从而饭岛成为公认的碳纳米管发现者。
1993年,等和DS。
Bethune等同时报道了采用电弧法,在石墨电极中添加一定的催化剂,可以得到仅仅具有一层管壁的碳纳米管,即单壁碳纳米管产物。
1997年,等报道了单壁碳纳米管的中空管可储存和稳定氢分子,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碳纳米管的分类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nanotubes, SWNT s):由一层石墨烯片组成。
单壁管典型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nm和1~50μm。
又称富勒管(Fullerenes tubes);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nanotubes, MWNTs):含有多层石墨烯片。
形状象个同轴电缆。
其层数从2~50不等,层间距为±,与石墨层间距相当。
多壁管的典型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30nm和~50μm。
碳纳米管概述
碳纳米管概述1、碳纳米管的结构1991年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专家Iijima[22]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管状的同轴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这就是现在被称作的“Carbon Nanotubes”,即碳纳米管(CNTs),又名巴基管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可达微米量级)的一维量子材料,具有典型的层状中空结构特征,一般管的两端有端帽封口.碳纳米管的管身是准圆管结构,由六边型碳环结构单元组成,端帽部分为含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碳环组成的多边形结构[23].碳纳米管可以只有一层也可以有多层,分别称为单层碳纳米管和多层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碳纳米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其独特的结构是理想的一维模型材料;巨大的长径比使其有望用作坚韧的碳纤维,其强度为钢的100倍,重量则只有钢的1/6;同时它还有望用作为分子导线,纳米半导体材料,催化剂载体,分子吸收剂和近场发射材料等.科学家们还预测碳纳米管将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纳米材料,以碳纳米管为材料的显示器将是很薄的,可以像招贴画那样挂在墙上.碳纳米管依其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扶手椅型纳米管,锯齿型纳米管和手性纳米管.按照是否含有管壁缺陷可以分为:完善碳纳米管和含缺陷碳纳米管.按照外形的均匀性和整体形态,可分为:直管型,碳纳米管束,Y型等.2、碳纳米管的性能由于碳纳米管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比SP3杂化,SP2杂化中S轨道成分比较大,使碳纳米管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CNTs抗拉强度达到50~200GPa,是钢的100倍,密度却只有钢的1/6,至少比常规石墨纤维高一个数量级;它的弹性模量可达1TPa,与金刚石的弹性模量相当,约为钢的5倍.对于具有理想结构的单层壁的碳纳米管,其抗拉强度约800GPa.碳纳米管的结构虽然与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相似,但其结构却比高分子材料稳定得多.碳纳米管是目前可制备出的具有最高比强度的材料.若以其他工程材料为基体与碳纳米管制成复合材料,可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弹性、抗疲劳性及各向同性,给复合材料的性能带来极大的改善.碳纳米管上碳原子的P电子形成大范围的离域π键,由于共轭效应显著,碳纳米管具有一些特殊的电学性质.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理论预测其导电性能取决于其管径和管壁的螺旋角.当CNTs的管径大于6nm时,导电性能下降;当管径小于6nm时,CNTs可以被看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一维量子导线.有报道说Huang通过计算认为直径为0.7nm的碳纳米管具有超导性,尽管其超导转变温度只有1.5×10-4K,但是预示着碳纳米管在超导领域的应用前景[24].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CNTs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因而其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很高,相对的其垂直方向的热交换性能较低,通过合适的取向,碳纳米管可以合成高各向异性的热传导材料.另外,碳纳米管有着较高的热导率,只要在复合材料中掺杂微量的碳纳米管,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将会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3、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尽管碳纳米管有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但是因为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表面自由能,管与管之间易团聚形成带有若干弱连接界面且尺寸较大的团聚体,从而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较差,这些缺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而言,这些团聚体很难被分散开,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点,从而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同时碳纳米管与大多数聚合物相比,亲和性比较差,而且界面结合较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碳纳米管进行改性.改性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它的表面能,提高它与有机相的亲和力.目前碳纳米管改性的方法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共价键改性,另一类是非共价键改性.本课题中共价键合CNT修饰一般是在CNT表面进行ATRP、NMP、RAFT及离子聚合等活性聚合、自由基聚合或化学改性以获得聚合物共价修饰的碳纳米管.非共价修饰CNT则主要基于聚合物和CNT间的三种不同相互作用方法展开研究:π-π作用,静电作用,物理包覆.聚合物修饰不仅改善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能,还赋予碳纳米管新的性能.3.1 碳纳米管表面共价键改性碳纳米管表面的共价功能化修饰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对其侧壁进行氟化研究.被功能化的碳纳米管表面的氟原子可以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被取代,开辟了一条将不同的官能团引入到碳纳米管两端和表面的新路径.在碳纳米管修饰过程中的另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就是浓酸氧化法,其方法是利用超声条件,在一定量浓度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使碳纳米管上修饰了羧基.这样剧烈的条件可以使碳纳米管的顶端以及管壁氧化开环,伴随着开环过程的发生,最终所得碳纳米管产物长度在100到300nm范围,管壁和顶端都修饰了一定密度的官能团,其中主要以羧基为主.在稍微弱一点的酸性环境中,比如在稀硝酸中回流,可以减少碳纳米管的断裂,开环主要发生在具有缺陷的位置,修饰后的碳纳米管依旧保持原有的电学和机械性质.对碳纳米管进行共价修饰通常可以利用碳纳米管表面的羧基.3.2 碳纳米管表面非共价改性碳纳米管管壁由SP2碳原子构成,具有高度离域的π电子体系,这些二电子可以与含有π电子的其他化合物通过π-π键作用来形成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同时疏水部分的相互作用及超分子包合作用也是非共价功能化的主要机理.通常碳纳米管的物理改性是在超声作用下,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等分子的疏水部分与疏水的管壁相互作用,而亲水部分与水等极性溶剂相互作用,从而阻止了碳纳米管在溶剂中的团聚.非共价功能化碳纳米管有其独特的优点:①不损伤碳纳米管的π电子体系;②有望将碳纳米管组装成有序网络.3.2.1 表面活性剂法在两性分子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水溶性的碳纳米管.表面活性剂的憎水基团会在碳纳米管表面按一定的方向排列,而极性亲水性基团会在碳纳米管外表面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M.F.Islam等发现通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ADDBS)、辛基苯磺酸钠(NAOBS)、苯甲酸钠(NAB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表面活性剂物理吸附作用可以制备出水溶性碳纳米管.而且发现苯环和碳纳米管间的π-π配位作用可以增加表面活性剂在碳纳米管中的物理吸附能力;当端基相同时,烷基链较长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范凌云等采用阴离子改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在乙醇溶液中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改性处理,考察了不同表面改性剂对.PMMA/MWCNTs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表面改性处理后的MWCNTs团聚体有了较大的改善,改性后的MWCNTs在复合材料中分散比较均匀,较大地改善了聚合物的电性能.3.2.2 聚合物包裹法通过π键作用,许多大分子质量的高聚物分子链能够缠绕、包覆碳纳米管表面,降低碳纳米管的范德华力,从而增加碳纳米管在溶剂中的溶解度.Curran等[25]测量了通过π-π相互作用的PmPv-MWCNTs复合材料的发光和光致导电性质.结果表明,其导电性较碳纳米管高8-10个数量级,并能提高发光二极管在空气中的稳定性.Connel等[26]通过非共价连接聚乙烯毗咯烷酮(PVP)和聚苯乙烯磺酸盐(PSS)于SWCNT上,实现了线型聚合物功能化,使其可溶于水.这类聚合物可紧密均匀的缠绕在SWCNT侧壁.实验证明,这种功能化的热力学推动力在于聚合物破坏了碳纳米管的疏水界面,消除了SWCNT集合体中管与管间的作用,通过改变溶剂系统还可以实现去功能化操作.因此线型聚合物的SWCNT 功能化方法可用于它的纯化分散,并可把SWCNT引入生物等相关体系.Star等制备了聚间苯亚乙烯衍生物,并用其对SWCNT进行非共价功能化修饰,然后用紫外-可见光(UV-Vis)、核磁(NMR)进行了表征,UV-Vis谱图表明,PmPv己经缠绕在碳纳米管表面,NMR谱图的共振位置也更加明确地解释了功能化的结合位置.他们进一步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单根功能化SWCNT束进行了光电导及双光子荧光实验,结果表面,PmPV衍生物与碳纳米管表面之间接触紧密,功能化产物是聚合物缠绕的SWCNT束,而不是聚合物包覆的单根SWCNT后聚集成的束.3.2.3 双亲性聚合物改性碳纳米管两亲性聚合物是指在一个大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聚合物.两亲性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能,如pH温度响应,自组装特性等,因此在众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两亲性共聚物的自组装特性,将其与碳纳米管(CNT)结合,可赋予碳纳米管更加优异的性能.这些材料将在信息、生物医学、催化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4、碳纳米管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谢续明等[27]利用苯乙烯类聚合物对分散碳纳米管进行了研究,如果以响应性聚合物修饰CNT则可以赋予CNT特定功和响应性.通常聚合物分散碳纳米管都在有机溶剂体系进行,溶剂的挥发性对人有伤害,且分散CNT长期稳定性欠佳.Hudson等[28]人制备了水溶性的碳纳米管,使得碳纳米管在水中分散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Kang 和Taton等人[29]尝试在水溶液中设计新的方法分散CNT,用双亲性嵌段大分子PSt-b-PAA组装胶束来稳定碳纳米管,随后在胶束稳定的CNT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使胶束发生交联进一步稳定CNT.这些研究解决了CNT 在水相的分散稳定问题,但在CNT外围富集的水溶性聚合物链使其电性能下降[30-31],影响其进一步的应用;而嵌段共聚物规模化制备较困难,外加交联剂使得体系复杂化.碳纳米管具有两个优异的电学性能即场发射性质和二重电性质.由于碳纳米管顶端可以做得极为尖锐,因此可以在比其它材料更低的激发电场作用下发射电子,并且由于强的碳碳结合键使碳纳米管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损坏,具有极好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这一性能可用于制作平面显示装置使之更薄、更省电来取代笨重和低效的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碳纳米管的优异场发射性能还可使其应用于微波放大器真空电源开关和制版技术上,单层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作传感器.当半导体性的单层碳纳米管暴露于含有NO2或NH3的气氛中时其导电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通过这种效应可以探测这些气体在某些环境中的含量,这种传感器的灵敏度要远远高于现有室温下的探测器.总之,碳纳米管在电子材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CNTs)及其制备技术综述
碳纳⽶管(CNTs)及其制备技术综述碳纳⽶管(CNTs)及其制备技术1.概述1991年,Iijima在⽯墨电弧放电产物中发现了碳纳⽶管(CNTs),从此碳纳⽶管成为碳家族的⼀个新成员。
CNTs是纳⽶科学的⼀颗耀眼明珠,其独特的结构、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巨⼤的应⽤前景吸引了⼤批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兴趣,成为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尤其是单壁碳纳⽶管的发现和研究被科学界权威杂志《Science》评为1997年世界⼗⼤科技成果之⼀。
2.碳纳⽶管的结构和性能2.1碳纳⽶管的结构碳纳⽶管是由多个碳原⼦六⽅点阵的同轴圆柱⾯套构⽽成的空⼼⼩管,相临的同轴圆柱⾯之间的距离与⽯墨的层间距相当,约为0.34nm,管壁由六边形排列的碳原⼦组成,每个碳与周围的三个碳原⼦相邻,碳/碳间通过sp2杂化键结合。
管的直径为零点⼏纳⽶到⼏⼗纳⽶,管的长度为微⽶级。
管的直径和长度随不同的制备⽅法及条件的变化⽽不同。
管的端部由五边形排列的碳原⼦封顶。
碳纳⽶管绝⼤多数两端是封闭的,并且这种封闭与碳纳⽶管圆管平滑连接,较⼩直径的碳纳⽶管的封闭形式⼀般呈半圆状,这对应于半个富勒烯(Fullerence)笼。
依据组成碳纳⽶管的⽯墨⽚层数的不同,碳纳⽶管可分为单壁碳纳⽶管即含⼀层⽯墨⽚的碳纳⽶管以及由⼀层以上⽯墨⽚组成的多壁碳纳⽶管。
碳纳⽶管结构⽰意图如图1所⽰。
图1 碳纳⽶管结构⽰意图(a)四层碳纳⽶管结构(b)单层碳纳⽶管结构2.2碳纳⽶管的性能碳纳⽶管具有独特的电⼦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在许多⽅⾯得到⼴泛的应⽤。
碳纳⽶管的直径-长度⽐很⼤,⼀般情况下,长度都是直径的⼏千倍,远远⼤于普通的纤维材料;它的强度⽐钢⾼约100倍,⽽重量仅仅为钢材料的六分之⼀,有可能成为⼀种新型的⾼强度碳纤维材料。
这种“超级碳纤维”材料既具有碳素材料的固有本性,⼜具有⾦属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陶瓷材料的耐热和耐腐蚀性,纺织纤维的可编织性以及⾼分⼦材料的轻质、易于加⼯性,因⽽具有极⼤的应⽤潜⼒。
碳纳米管综述
碳纳米管综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碳纳米管的发现及发展过程,并说明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技术。
同时也叙述碳纳米管的各种性能与应用。
引言:在1991年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管状的同轴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这就是现在被称作的“Carbon nanotube”,即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
正文:碳纳米管的制备:碳纳米管的合成技术主要有:电弧法、激光烧蚀(蒸发)法、催化裂解或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CVD,以及在各种合成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定向控制生长法等。
电弧法利用石墨电极放电获得碳纳米管是各种合成技术中研究得最早的一种。
研究者在优化电弧放电法制取碳纳米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T. W. Ebbeseo[2]在He保护介质中石墨电弧放电,首次使碳纳米管的合成达到了克量级。
为减少相互缠绕的碳纳米管在阴极上的烧结,D.T.Collbert[3]将石墨阴极与水冷铜阴极座连接,大大减少了碳纳米管缺陷。
C. Journet[4]等在阳极中填人石墨粉末和铱的混合物,实现了SWNTs的大量制备。
研究发现,铁组金属、一些稀土金属和铂族元素或以单个金属或以二金属混合物均能催化SWNTs 合成。
近年来,人们除通过调节电流、电压,改变气压及流速,改变电极组成,改进电极进给方式等优化电弧放电工艺外,还通过改变打弧介质,简化电弧装置。
综上所述,电弧法在制备碳纳米管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电弧放电条件、催化剂、电极尺寸、进料方式、极间距离以及原料种类等手段而日渐成熟。
电弧法得到的碳纳米管形直,壁簿(多壁甚至单壁).但产率偏低,电弧放电过程难以控制,制备成本偏高其工业化规模生产还需探索。
催化裂解法或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CVD)催化裂解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采用过渡金属作催化剂,适于碳纳米管的大规模制备,产物中的碳纳米管含量较高,但碳纳米管的缺陷较多。
材料论文-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应用效果化学基地班 2008301040040 肖迪摘要:碳纳米管是目前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碳纳米管催化剂载体的研究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结合其在试验中的效果,讨论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效果。
关键词:碳纳米管;催化剂;载体碳纳米管又称巴基管,是一种新型的碳结构,由日本电镜学家饭岛(lijima)于1991年发现。
碳纳米管可以形象的认为是由石墨片按一定的螺旋度卷曲成的无缝纳米级圆筒,两端的“碳帽”由五元环和六元环封闭。
根据组成的石墨片层数的不同,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1】自被发现以来,碳纳米管引起了全球物理、化学及材料等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在储氢材料、复合材料的增强、充电电池电极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而又稳定的结构及形貌,尤其是表面性质,能依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不同方法的修饰,使其适合作为新型催化剂载体。
与传统催化材料相比,碳纳米管具有可调控的纳米管腔结构、大的长径比和边界效应,处于管内的气体或液体有着完全不同的物理性能;碳纳米管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填充和吸附颗粒【2】;而且在许多条件下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因而在作为催化剂载体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着重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载体方面进行阐述。
1、碳纳米管负载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超细粒子非晶态合金不但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而且还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结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催化材料.但纯态的超细非晶态合金存在热稳定性差、催化剂成本高且难于产物分离等特点,工业应用难度较大.通常是把非晶态合金负载于一定的载体上,不仅能降低催化剂的制备成本,而且还能大大改善催化性能、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是非品态合金催化剂丁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碳纳米管负载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具有很大前景。
房永彬等研究者【3】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的Pt—Sn—B非晶态催化剂,将此催化剂用于三种氯代硝基苯的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性能和较高的抑制脱卤性能,在不添加脱卤抑制剂的情况下,三种氯代硝基苯的转化率均高于99.8%,最高脱卤率分别为1.9%、1.12%和0.76%.而将通用加氢催化剂用于相同的反应时.产物的脱卤率均高于8%.居艳【4】以次磷酸为还原剂,有机胺为pH值调节剂,用诱导一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NiP/CNTS催化剂,并研究了碳纳米管对非晶态合金催化活性的影响.合金负载后不但粒径明显变小。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综述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综述摘要: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等,自问世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理论研究、制备方法以及一些重要性能。
关键词:碳纳米管;制备;性能中图分类号:Review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sAbstract:Carbon nanotube have drawn 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such as special conductivity, mechanic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ince it wae first prepare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scientific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some important propertie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Keyword: carbon nanotube; preparation; property1引言1991年日本NEC的I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管状的同轴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这就是碳纳米(Carbon Nanotube)[1],又名巴基管。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石墨结晶的管状纳米碳材料,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两种,直径在纳米量级,具有很高的长径比。
单壁碳纳米管由单层石墨卷成柱状无缝管而形成,是结构完美的单分子材料。
多壁碳纳米管可看作由多个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同轴套构而成。
碳纳米技术发展综述
碳纳米管技术发展概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姓名:彭昱学号:3013204217【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碳纳米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以富勒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
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高潮后,如今也已经进入了平稳扎实的研究阶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碳纳米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显示出越来越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碳纳米管(CNT)也是“纳米世界”中的重要一员,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的发展历程、结构性能,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及展望。
【关键词】碳纳米管;发展历程;结构;特性;应用;前景碳纳米管的发展历程1985 年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波谱学家Kroto 教授与美国莱斯大学的Smalley和Curl 两教授在合作研究中,发现碳元素可以形成由60 个或70 个碳原子构成的高度对称性笼状结构的C60和C70分子,被称为巴基球(Buckyballs);1991 年,日本NEC 科学家Iijima 在制取C60的阴极结疤中首次采用高分辨隧道电子显微镜发现一种外径为515nm、内径为213nm,仅由两层同轴类石墨圆柱面叠而成的碳纳米管;1992年,科研人员发现碳纳米管壁曲卷结构不同而呈现出半导体或良导体的特异导电性;1995年,科学家研究并证实其优良的场发射性能;1996年,我国科学家实现碳纳米管大面积定向生长;1998年,科研人员应用碳纳米管作电子管阴极,同年,科学家使用碳纳米管制作室温工作的场效应晶体管;1999年,韩国一个研究小组制成碳纳米管阴极彩色显示器样管;2000年,日本科学家制成高亮度的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样管。
碳纳米管的结构碳纳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绕中心按一定角度卷曲而成的无缝、中空纳米管。
按照所含石墨片层数的不同,碳纳米管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单壁管典型直径在0.6-2nm,多壁管最内层可达0.4nm,最粗可达数百纳米,但典型管径为2-100nm。
纳米材料文献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CHEMICAL TECHNOLOGY碳纳米管的性质与应用姓名:**专业:应用化学班级: 0804学号: *********2011年05月文献综述前言本人论题为《碳纳米管的性质与应用》。
碳纳米管是一维碳基纳米材料,其径向尺寸为纳米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
碳纳米管具有尺寸小、机械强度高、比表面大、电导率高、界面效应强等力学,电磁学特点。
近年来,碳纳米管在力学、电磁学、医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根据众多学者对碳纳米管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就碳纳米管的性质及其功能等方面结合最新碳纳米管的应用做一些简要介绍。
本文主要查阅近几年关于碳纳米管相关研究的文献期刊。
碳纳米管(CNT)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之一,是由六元碳环构成的类石墨平面卷曲而成的纳米级中空管,其中每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与周围3个碳原子发生完全键合。
碳纳米管是由一层或多层石墨按照一定方式卷曲而成的具有管状结构的纳米材料。
由单层石墨平面卷曲形成单壁碳纳米管(SWNT),多层石墨平面卷曲形成多壁碳纳米管(MWNT)。
自从1991年日本科学家l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其以优异的力学、热学以及光电特性受到了化学、物理、生物、医学、材料等多个领域研究者的广关注。
一、碳纳米管的性质碳纳米管的分类研究碳纳米管的性质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类。
(1)按照石墨层数分类,碳纳米管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2)按照手性分类,碳纳米管可分为手性管和非手性管。
其中非手性管又可分为扶手椅型管和锯齿型管。
(3)按照导电性能分类,碳纳米管可分为导体管和半导体管。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碳纳米管无缝管状结构和管身良好的石墨化程度赋予了碳纳米管优异的力学性能。
其拉伸强度是钢的100倍,而质量只有钢的1/ 6,并且延伸率可达到20 %,其长度和直径之比可达100~1000,远远超出一般材料的长径比,因而被称为“超强纤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欧阳一鸣学号:2013012532班级:高材1313潜在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的模拟电路介绍在集成电路晶体管的指数增长摩尔定律所描述的内容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里。
然而,2010年的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预测增长将减缓到2013年底。
这主要是因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比例正迅速接近其物理限制带来了许多障碍,如更高的亚阈值传导,栅氧化层和结泄漏增加,低输出电阻和跨导,增加热量生产。
这使得半导体行业探索不同的材料和设备更加超越摩尔定律(如通过创造ITRS)。
在这些材料和器件研究,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CNFET)已经获得了,因为它们规模小,流动性高,近弹道输运,大电流密度和较低的固有电容。
自推出CNFETs该研究已主要重点对他们的数字电路使用。
甚至中等规模薄流明碳纳米管(CNT的集成电路已报告了灵活塑料基板。
然而,开/关比(也称为噪声余量)通常很小对于目前制造CNFETs因为存在金属碳纳米管[,因此需要更多的调查,他们用于数字电路。
与此相反,CNFETs具有更多潜在用于高性能模拟电路,其中所述晶体管不需要充分关闭。
此外,特性perform-ANCE 度量类似物或RF晶体管是更适合材料和碳纳米管的设备性能和制造tol-era nces ,也可以更轻松得的。
CNFETS础知识场效应管的结构和MOSFE样的CNFETs在传统的MOSFET源区和漏区是由两个重掺杂区中的硅衬底形成,并且栅极由多晶硅材料,其是绝缘的形成从基板由薄的二氧化硅层。
如果电压被施加到栅极端,下方的连续信道栅极形成用于电流流动的源极和漏极之间。
另一方面为CNFETs栅极,源极和漏极接触由像铬或钨金属与 4.5电子伏特的功函数。
H是金属接触的高度,L是长度。
值得一提的是,出两种类型CNFETs 即肖特基势垒和MOSFE等的,选择后者,因为它具有较高的离子/IOFF比率,过渡频率f 低的,更低的寄生电容,更好的AC性能和更高的制造可行性。
在MOSTFE样的CNFE■之间的电流源和漏接触使用碳纳米管。
根据贝壳的数量形成管状结构这些碳纳米管可以作为折叠见石墨烯成管状结构,可以单壁和多壁。
单壁碳纳米管通常的特点是它的手性决定了它的属性和直径。
手性是由一对指数(N1, N2)的表示被称为手性矢量,它是用于选择在此工作的CNFET模型。
栅极下的管子是未掺杂的,而连接所述栅极到源极和漏极的管被重掺杂,从而掺杂管被称为源-漏延伸区,栅极,以及源极-漏极扩展区不包括源极和漏极金属接触,被认为是CNFET勺内在结构。
源的引进和漏极金属触点增加了寄生或外部电容,因此,完成CNFET勺设备型号。
两个相邻的管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音调。
栅极氧化物为氧化铬的介电常数具有大致4纳米的高度。
这些管坐在一个厚的氧化硅(10微米)与硅衬底的底部上。
晶体管直流特性描述漏极电流对音高,碳纳米管和晶体管宽度被首先观察到沥青上CNFETS勺漏极电流的影响。
1伏的供给电压被连接到漏极端子和栅极端子,而源极和衬底的终端被接地。
漏极电流是独立的音调,除非管很近。
但是,当间距为<20纳米,间CNT电容变得更加突出,漏电流降低,因为屏蔽效应。
屏蔽效应被去定义为在静电视场的变化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在其附近的存在的带电粒子的库仑势。
因此,因为管之间的静电斥力的低球,电子排斥管的中心,导致电流的减少。
CNFET S极电流和管子的数量为两个不同的音调而晶体管宽度不是固定的。
很明显,目前与管子的数量线性增加;然而,随着筛查效果更突出5 nm。
自从问直径是固定的晶体管宽度的CNFETs数量的碳纳米管的产物和沥青。
随着管密度是通过选择控制,因此增加的宽度增加碳纳米管。
选择两个音高值20和5纳米。
因为我们比较漏极电流在一定宽度和两个值的音高,管子的数量不再是相同的。
此外,它是有趣地注意到,虽然与20纳米节距相比每管中的电流小于在5纳米的间距,所有的漏电流增加在5纳米节距射频描述跨导,g:跨导(g米漏极电流的变化)是一种测量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变化。
这是一个重要的基准测试参数尤其是模拟放大器等电路,因为它代表了增益和场效应晶体管的放大。
过渡或统一电流增益截止频f T:过渡频率或统一电流增益截止频率(f T),是一个晶体管的固有速度的测量,通常用作基准参数之间不同的晶体管。
更多的射频:F马克斯最大可用增益(MAG),最大稳定增益和k这个小节介绍了其他知名的射频分布。
这些包括梅森的单边功率增益(U黑川纪章)、杂志、稳定因子(k)和最大振荡频率(f马克斯)。
这些射频参数导出了两口的线性网络分析使用y参数。
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k(称为Rollet的因素)和4。
评估两个活动设备的功率增益,比较他们的U感兴趣的值在整个频率是必需的。
然而,它更方便单个数字基准。
这样一个实用的FOM的功率增益f马克斯频率的大小U成为零分贝。
这是上面的频率,功率增益不能获得一个活跃的设备在f马克斯的大小和杂志也变成了0分贝。
射频电路的比较1逆变器延迟:逆变器是许多集成电路。
例如,一个环形振荡器工作在射频频率由几级联逆变器阶段和在一起延迟相结合的系列逆变器决定了环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这个小节比较卸载逆变器延迟和CNFET之间。
为了一致性,选择通道宽度为1 p-FETs和n-FETs。
自从CNFET寄生参数较低与场效应管,设备要快得多。
此外,当管密度增加,减少,当前也在不断增加,因为增加的有效宽度的晶体管。
2环形振荡器:环形振荡器是锁相环(pll)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高频收发器。
在这小节,它是用作水准电路MOSFE和CNFET之间,特别是比较振荡频率和功耗三级环形振荡器。
晶体管的漏极电压和宽度分别1 V和1卩m以来单个逆变器的延迟较小CNFETs环形振荡器的基础上CNFETs振荡频率要高得多。
然而,之间有一个权衡的振荡频率和功耗CNFET-basec三级戒指振荡器。
3 LC振荡器:一个典型的LC振荡器由一个电感器和电容器形成振荡回路g细胞, 补偿损失的实现持续振荡。
LC-based振荡器、特殊电压控制振荡器广泛用于毫米波射频锁相环电路产生本地振荡器信号。
4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总电路中电感和电容的值。
后者不仅包括贡献从从场效应晶体管的寄生参数。
结论CNFETS勺性能进行了比较与典型MOSFE的RF电路所得到的结果表明其巨大的潜力。
然而,当管密度是通过减少螺距增加到5nm,CNFET展示当前能力的两倍场效应。
因此,平版印刷技术的改进是至关重要的打入CNFETS勺全部潜力,场效应管的射频参数的和CNFETs比较揭示了后者的性能。
越g米,f T和f马克斯分别为2.7、2.6和4.5倍。
CNFET S于逆变器是高达10倍的速度,环形振荡器具有三倍更高的振荡频率和CNFE■型LC振荡电路提供了比它的MOSFE对应两次较小的寄生电容。
[1] Chen Z., Appenzeller J., Lin Y ., et al. An integrated logic circuit assembled on a single carbo nnano tube[J]. Scie nce.2006, 11(3):17-35.[2] Frank D., De nnard R., Nowak E., et al.Device scali ng limits of Si MOSF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dependencies[J]. Proc. IEEE, 2001, 9(8):259 -288.[3] Durkop T., Getty S.A., Cobas E.,et al. Extraord inary mobility in semic on duct ing carb on nanotubes[J]. Nano Lett, 2004, 4(3): 35 -39.[4] Zhou X., Park J.Y ., Huang S., Liu J.,et al. Band structure, phonon scattering, and the performa nce limit of si ngle-walled carb on nano tube tran sistors[J].Phys. Rev. Lett, 2005, 9(5):1 —.[5] Javey A., Guo J., Wang Q., Lun dstrom M., et al. Ballistic carb on nano tub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J].Nature, 2003,42(4):654 -657.[6] Javey A., Guo J., Farmer D., et al.Self-alig ned ballistic molecular tran sistors and electrically parallel nanotube arrays[J].Nano Lett, 2004,4(3):1319 -322.[7] Bachtold A., Hadley P., Naka ni shi T.,et al.Logic circuits with carb on nano tubetransistors[J].Science, 2011,29(4):1317 -320.[8] Derycke V., Martel R., Appe nzeller J.,et al.Carb on nano tube in ter- and in tra-molecular logic gates[J]. Na no Lett, 2001, 10(3):453 -456.[9] Liu X., Lee C., Han J., et al.Carbo n nano tube field-effect in verters[J]. Appl. Phys. Lett, 2001, 9(7):3329 43331.[10] Javey A., Wang Q., Ural A.,et al.Carb on nano tube tran sistor arrays for multistage compleme ntary logic and ring oscillators[J].Na no Lett, 2002, 2(1):929 -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