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
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
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字词的说明,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依照动物特点,回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
生举手回答自己明白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要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
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首诗都活了起来。
即学即测。
课堂练习说明下列词语。
振:振荡。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云深:山上云雾缭绕的地点。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课后巩固。
2.明白得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说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预习
设计
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收集叶绍翁的相关资料。
2.正确、流利地朗读《游园不值》。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走近课文
(3分钟)
1.小组比赛备春天的古诗。
③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
④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⑤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
小结: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园内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蜜蜂、蝴蝶正在这万花丛中翩翩起舞呢!
③背诵全诗。
④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齐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
⑤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走近课文
1.赛一赛: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2.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游园不值》。
2.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
任务驱动
导学:
①指名读,齐读。
②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31《古诗两首-出塞-示儿》PPT课件-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
译句: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 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
·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但:只。
九州:代指中国。
同: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译句: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 统一而感到悲伤。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心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王师: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句解: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 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远征万 里戍守在边塞的将士们至今也还 没有返回家园。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赠送精美图标
1、字体安装与设置
2、替换模板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简介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
(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 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 “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 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 《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 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 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 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1.古诗两首【第1课时】《渭城曲》王维》课件
2.二思:这首诗描写的特定景物是什么? 《渭城曲》描写的景物有:朝雨、轻尘、客舍、 杨柳。
课文结构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 城 曲
环境描写(写景)
客舍青青柳色新
依依惜别之情
劝酒话别(抒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体贴祝愿之意
课文主旨
《渭城曲》写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边疆,诗人特意
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
依依离情。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思考:前两句诗描绘了一种什么画面?点明了什么?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柳枝青青的清新明 朗、和谐悦目的画面。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还 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朝)、地点(渭城客舍)、环境气氛(雨、 柳色青青),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古人常以“折柳”
表示送别,所以“杨柳”也象征离情别绪。
思考:诗的后两句主要写了什么? 后两句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
而是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饯行送别辞。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渭城曲》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
老朋友的深情体贴和殷切祝愿。
串珠问题: 1.一背:背诵古诗,理清这首古诗是谁给谁送别。 《渭城曲》写的是王维送别好朋友元二。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梳理文意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润。 客舍:旅店,供 旅客住宿的房屋。
清晨,绵绵春雨飘然而降,润湿了路上
的灰尘。杨柳经过洗涤润泽,清新怡人,使
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渭源自曲[唐]王维助读资料
五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古诗两首书湖阴先生壁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2古诗两首书湖阴先生壁_西师大版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2、护田:保护园田。
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将:携带。
绿:指水色。
3、排闼:推开门。
闼:宫中小门。
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解说]这首诗是题写在湖明先生家屋壁上的。
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那么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赏析]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
〝茅檐〞代指庭院。
〝静〞即净。
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假设轻,真可谓别具只眼。
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说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
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秋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师 : 山只隔— — 钟 生 : 重山。 数
师介 绍 : 山是 王安 石 的家 乡 , 钟
好 不 好 ? 这 一 回 , 吹 的 可 是 秋 风 。 通 读 顺 读 出 节 奏 ,并 联 系 插 图 和 注
— —
( 反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释 想 想 诗 句 的 意 思 。 注 意 , 复 读 ,
至少 读 三遍 。 )
3交 流 : . 咱们 三 上 咱 这 年 级 学 的— — 叶 绍 翁 的 感受呢? 《 书 所 夜
( ) 名 读 : 面我请 两 位 同学 1指 下
一 我 所 皇 见 》 问 : 秋 风 , 给 诗 人 带 来 什 么 来 读 两 首 诗 , 人 读 一 首 , 们 注 意 因 为 王 安 石 非 常 有 才 干 , 以 , 帝 。 这 又 听 , 听 他 们 有 没 有 读 通 读 顺 , 出 下 旨 让 他 进 京 做 官 , 是 , 离 开 家 听 读 于 他 沿 夜 补 充 : 人 多 愁 善 感 , 们 看 到 诗 的 节 奏 。 如 果 比 较 好 , 评 : 得 乡 , 江 北 上 , 宿 瓜 洲 。 古 他 ( 师 读
孤 自古 逢 看 来 预 习也 很 充 分 。 这 个 “ ” 这 问 在 1读 通 、 懂 《 船 瓜 洲 》 《 伤 感 , 独 。 所 以 有 句 诗 叫 : . 读 泊 和 秋
师 : 来 , 风也 好 , 风 也 罢 , 有 误 , 生 评 : 意见 吗?你 来 读一 看 春 秋 请 有 特别 的景 色 , 别 的环境 , 往 会 给 读 。 ) 特 往 ( ) 女生 读 : , 在 , 生读 2男 好 现 男
( 花 ) ( ) 南岸。 桃 又 红 江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件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 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 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再见!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 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 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 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 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 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 (今四川),“唐宋八大家 ” 之一, 豪放派词的创始人,他的 诗豪放自然,富有情趣。他的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著名的文 学家,他们合称“三苏”。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5.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6.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7.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诗意: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 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 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 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 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 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 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 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 古诗两首 第2课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冀教版 (共40张PPT)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5时51分25秒下午5时51分17:51:2521.8.24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易读错字
jìng
毕竟
思考:首句有什么作用?
“毕竟”一词表现出诗人急切的心情。首句看 似突兀,实则大气,虽然读者还未曾从诗中领略到西 湖美景,但已经能够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这 一句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加强化了 西湖之美。
探究:“碧”“红”二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 人们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 佛与天宇相接,气势恢宏。既写出了莲叶无际,又 渲染了天地壮阔,具有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3.三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和对友人的眷 恋之情。
课文结构
晓
出 净
毕竟西湖六月中 议论
慈 风光不与四时同
寺 接天莲叶无穷碧
送 林
写景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子
方
晴日西湖 景色醉人
课文主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晴天时西湖夏日 的景色,表现了西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美景,表 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推荐阅读
浣溪沙
qí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监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
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
唱黄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教学内容: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创作古诗,让学生能够:1.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2.提高孩子们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3.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出自己的古诗。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和创作,使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得以提高。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情景模拟、小组合作、个人创作、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经典的古诗,引导学生们欣赏诗歌,了解句型和韵律;2.教师导入此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思考什么是古诗,介绍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教师提问,让学生们思考:“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是哪些古诗?为什么?”二、学习1.教师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如诗句、诗调和节奏等;2.教师演示一些古诗,并引导学生们分析诗句和诗歌的韵律;3.教师讲解古诗的意象,如花、月、天、地等,让学生们学习并理解常见的意象;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通过合作,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完成一首自己的古诗,并且每个小组要选出一首最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总结1.教师综合小组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基本构成及意象等;2.教师鼓励学生欣赏和创作古诗,培养其品味和创造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这节课所写的古诗,并在家中进行修改和完善,下节课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课堂上,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氛围比较轻松愉快,学生对古诗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在创作古诗环节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创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班级之间的团结和交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4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教案第一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黑云翻墨未遮山,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白雨跳珠乱入船。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卷地风来忽吹散,nwà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望湖楼下水如天。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
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
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自由阅读,注词释义,理解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ppt课件02
释词义: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胡:此指西域。
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盛产良马。 大宛名:大宛国的好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双耳峻:马双耳直梭梭,十分的精神。峻:尖锐。 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xiāo)腾:健步奔驰。
明诗意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 瘦骨棱棱,好比刀锋。
两耳尖锐,如同削竹。 四蹄轻快,犹如劲风。
所向之地,空阔广漠。 不怕险阻,可托生死。 有如此健壮、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 足可横行万里之外。
赏诗境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 用传神之笔为读者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大宛素以 产“汗血宝马”著称),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 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 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 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 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 骏马的昂藏不凡已经跃然纸上了,展现了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到 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 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 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 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 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 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 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 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说:“笔才一二,象 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 这就是所谓的“写意传神”。
五年级语文上册预习单2《古诗两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预习单
4.通过同题阅读,感受同一题目可以写不同的景象,培养审美情趣。
探究新知我会学
一、初读古诗
1.本课共()首古诗。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古诗。
背诵古诗。
3.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
生字:懒()倚()畦()闼()
多音字:可()爱
注意:“懒”的书写和笔顺。
4.在诗中圈出下列词语,画线的词语重点理解。
江畔春光懒倚长扫净
二、品读感悟
5.《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反应了。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
表达了。
6.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搜集
7.搜集作者杜甫、王安石的相关资料。
8.搜集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精彩展示我最棒
我自信,我展示,我能做到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声情并茂,形式多样。
总结收获我会说
四、巩固练习
9.试着完成课后习题。
10.找一找《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对偶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1古诗两首_西师大版 (共44张PPT)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临安邸(dǐ)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思考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相同吗?
相同,它们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 之情。
示儿
万事空 悲 九州 北定中原 告乃翁
体会诗情
• ①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陆游当 时的心情?
• (悲) • 他为什么而悲? • (不见九州同)
• ②他最大的牵挂是什么? • (收复失地) • 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 (北定中原日)
③他到死还不忘国家统一,可见, 他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热爱祖国,至死不渝
• (3)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在临终 之际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此 时此刻你能体会到诗人是怀着怎 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结 合资料体会一下。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守边关,匈奴 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这是一首描写( 军旅 ) 生活的诗。这 首诗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 ( 无比哀叹 )之情, 表达了希望( 朝 廷 ) 起任良将,早日平息( 边 塞 )战争,使 ( 国 家 )得到安宁,人民过上( 安 定 )生 活的美好心愿。
•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 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
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杜甫“喜欲狂”
的心情?用 “
” 画出来。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拓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精品)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①晴方好,山色空濛②雨亦奇③。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濛: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大意]这是一首有名的写景诗,描写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
西湖晴天波光闪闪,旖(yǐ)旎(nǐ)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
她真像最美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俊美![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 诗 两 首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方 •逐字、逐句理解
法 一
•读懂全诗的意思
•背诵、默写诗
方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法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请介绍。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2.发:出发。 3.意万重:思绪万千。 4.开封:打开信封。
全诗的大意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 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 新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 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 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 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 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 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 封好的信查看。
**创作时间**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 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 历了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 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 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
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 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 宰相,他即第二次要他即乘船从京 口渡江到达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
返回
古诗学习交流会 1、自学古诗
要求:小组合作,借助学习资料 或插图等,自由选择古诗《塞下曲》 、《登飞来峰》中的一首学习。
2、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将各自对古诗的
理解、体会等展示出来。
3、评选出最佳自学组。
再见!
**诗人简介**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 文昌,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进 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 国子司业等职,帮世称“张水部” 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 眼疾严重帮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 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 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 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有《张司业集》
2.诗人想干什么?他现居住在哪儿?请你在教室 的地图上找找诗人居住地点的具体位置。
3.面对秋风,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4.通过这三首诗词的阅读学习,使学生对诗词的 诵读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 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 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 情,厚实文化积淀。
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 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 可触、可感,却不可见。
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 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 江夔“平生最识江湖味,听 得秋声忆故乡”。 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 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洛阳秋天来临的风景。现在请和 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思情 呢?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京京钟京钟山口口山口山瓜只瓜只瓜只洲隔洲隔洲隔一数一数一数水水重重水重间间山间山山,,。,。。
钟山只隔数重山。
古诗小擂台
比:“绿、到、过、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 家。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 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 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诗人想干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诗人家乡的 具体位置。
3.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返回
秋思
[唐]张 籍(jí)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àn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zhònɡ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古诗小擂台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 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第 二句中的“欲作家书”,一下 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 所蕴涵的游子情怀。这平淡而 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 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古诗小擂台
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 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 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 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 显出他对这封“说明书万重” 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 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 句!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 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 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 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 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 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 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 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 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 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