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臂式起重机 悬臂吊 计算公式
旋悬吊计算书1
船用BZD13t-13m计算书1、起重机有关参数与工作环境1.1旋臂起重机的有关参数最大起重量13T 起升高度18M起升速度3.5m/min小车运行速度:20m/min最大回转半径13m回转角度≤3600回转速度0.2r/min船舶横倾角≤50,纵倾角≤20立柱高度4m,立柱板厚度20mm1.2计算书主要参考标准与依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1-1985《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T5905-1986《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20071.3起重机工作环境与工作情况说明该起重机安装使用地点为海边港口的清泥挖沙船上,主要用于清泥沙,搅拌运输设备的安装移位与检修用。
平时该设备一直工作在海水中,只有当清泥设备将该设备工作区域内的泥沙,清理干净时,才用起重机将其吊离海水,待控泥船固定于新位置时,再将其放下重新清理泥沙。
由于船工作于海上,应适用于船横倾50纵倾20及二类风力情况下正常工作。
2、起重机结构计算:2.1臂架梁初步设计2.1.1臂梁断面选择:如图下回转半径0.9m 处断面回转半径12.6 m 处断2.1.2臂架梁截面特性计算:回转半径0.9m 处断面 (此处为最大受力处截面) F 1=65×1=65cm 2F 2=2×0.8×170.6=272.96cm 2 F 3=46×1.8=82.8cm 2 F 总=420.76cm 2y 1=)(1.8376.4209.08.828.8696.2723.17265cm =⨯+⨯+⨯y 2=172.8-83.1=89.7(cm)Jx=2323232.828.82128.1467.348.1362121708.022.896512165⨯+⨯+⨯⨯+⨯⨯+⨯+⨯ =5.4+517181.6+655066.6+3736.8+22.3+559466.3 =1735479(cm 4) 2.1.3臂架梁结构重量: 臂架梁总重:10231kg 其中:配重铁重:5000㎏臂架梁,在主柱正上方重量:2798㎏ 臂架梁悬出部分重量:2433㎏ 2.1.4臂架梁静钢度计算:静刚度=7.335013004.01735479101.2481300152302.482633=〈=⨯⨯⨯⨯⨯=⨯X EJ PL 静钢度满足需求(注:考虑到刚材厚度的下差太大,及工作时工作在泥沙中截面偏大)起重量Q=13T 葫芦自重:Q1=1.51T 船用系数C=1.05 P=C×(Q+Q1)=1.05×(13+1.51)=15.23T L=13m=1300cmE=2.1×106 C=1.052.1.5垂直载荷在臂梁下翼沿引起的弯曲应力σK =)84(21KqL PL J y X + =)2130072.4130017955(17354791.832⨯+⨯ 式中:y 1=83.1cm K=1.1=1309kg/Cm 2 Jx=1735479cm 4式中 P=(1.2x13000+1x1510)x1.05=17110kg P=(ϕQ+KG )×Cϕ=动力系数1.2 Q =额定起重量:13000㎏ G =电动葫芦自重:1510㎏K =冲击系数1.15L =有效回转半径:1300㎝ q=臂架梁单位长度重量:4.72㎏/㎝(平均)2.1.6主梁下翼沿局部弯曲计算 计算轮压作用点及系数ξi=a+c-e a=cm d b 8230462=-=- c 取0.4 e=0.16×18=2.95cm轮压作用点到腹板距离为 式中:a 1-翼沿结构形式,取1k 1-局部弯曲系数1.7i=8+0.4-2.95=5.45cm p 轮-kg 24186151013000=+系数ξ=68.0845.5==a i t 0-1.8cm 在横向平台内局部弯曲应力 σ1=211t P k a 轮 σ2=221t P k a 轮=24.324187.11⨯⨯ 24.3241855.01⨯⨯= 式中K2=0.55=1268kg/cm 2 =410㎏/㎝2 2.17在起重机最大载荷时断面当量应力计算 σ当=)σσ(σ)σσ(σ212221K K +⨯-++=)772410(1268)772410(126822+⨯-++=118212681182126822⨯-+ =1227 kg/cm 2<〔σ〕=1729㎏/㎝ 可满足需求注:〔σ〕=)1.16.2.3(kg/cm 172933.1123002《规程》=⨯=n βσς 3、支承圆柱体稳定性计算。
旋臂式起重机(悬臂吊)计算公式
一已知条件额定载荷G=42000N回转速度U1=0.55rpm起升高度H=2000小车行走U2=20m/min立柱高度H1=3000mm起升速度U3=8m/min葫芦自重G葫芦=10000N旋臂长度L2=5000mm旋臂自重G臂=4000N有限半径L3=4500mm旋臂配重G配=0N配重到回转中心距离L4=0mm旋臂总长L1=5000mm立柱外径D1=630mm立柱高度H1=3000mm管壁厚度δ1=12mm 旋臂底到地面高度H2=2800mm二立柱、旋臂截面简图以及数立柱截面计算参数800mm16mm39388mm^23.03E+09mm^43.03E+09mm^47.57E+06mm^37.57E+06mm^3旋臂截面计算参数300mm16mm20mm560mm6mm188mm17520mm^21.07E+09mm^41.44E+08mm^43.83E+06mm^39.62E+05mm^3三计算旋臂所受弯矩旋臂均布载荷 q1Q臂4000L15000葫芦和载荷在最大回转半径4500处的N/mm0.8==q1=腹板间隔(C)面积A惯性矩Ix惯性矩Iy模数Wx模数Wy模数Wy盖板宽度(B)上盖板板厚(δ1)下盖板板厚(δ3)腹板高度(H)腹板板厚(δ2)直径板厚面积惯性矩Ix惯性矩Iy模数WxM1=(G葫芦+G)×=(10000+ 42000)×4500= 2.3E+08N.mm旋臂自重所引起的力矩 M2L2L1-L22250005000-500022=-=10000000N.mm配重所引起的力矩M3M3=G配×L40N.mm总力矩 MM=M1+M2-M3== 2.4E+08N.mm四计算回转扭矩 T(旋转惯性矩)J载荷==0.8(5000-5000)Kg.m130000--q1(L1-L2)=q1×L20.8×5000M2==K m D e^244 x 5200 x 5^241000000000×0=234000000+10000000-0Jn=J载荷+J 悬臂==132098.9Kg.m==298.1N.m坡度阻力矩T2=0.7×M×sin=0.7×244000000×sin (0.5)=1490492N.mm =1490.5N.m回转阻力矩 T=T f + T1+T2=2305.39+298.08+1=4093.97N.m =4.1E+06N.mm四旋臂强度校核旋臂垂直应力 σ1M 2.4E+08Wx3.83E+06旋臂水平应力 σ2T 4.1E+06Wy9.62E+05主梁最大应力 σσ=σ1+σ2=67.94MPa2351.33(旋转惯性矩)J悬臂=(惯性扭矩)T1==Kg.mN.mMPaMPa2098.912305.3963.684.26N/mm^2==176.7=====σ1=σ2=63.68+4.26=许用应力〔σ〕Ⅱ=σⅡ/1.33=132098.9 × 0.59.55 × 3(吊具摩擦阻转矩)0.5uDG0.5 × 0.012 × 0.8 × 62100=41.33 × 1010 ×2.5^24130000+2098.91J n n 9.55tK m D e ^267.94<176.7合格五计算旋臂挠度载荷跟葫芦自重对旋臂所产生的挠度旋臂弯矩对立柱所产生的挠度 f2旋臂总挠度 ff=f1+f2=7+1=8mm许用挠度f许,要求小于有限旋臂长度加上立柱高度的250L3+H24500+2800250250因为f=8<f许=所以旋臂的挠度合六计算立柱强度立柱弯曲应力 σ3M N Wx A 2.4E+08621007.57E+063938835.8<176.7mmmmmmMPa 工作级别A37129.235.8====+ =+=f2==f许=σ3==f1=立柱最大应力σ3=材料许用应力〔σ〕Ⅱ=(42000+10000)×4500^33×210000×1071350656M×H2^23×E×Ix244000000×2800^23×210000×3027531520旋臂最大应力σ=材料许用应力〔σ〕Ⅱ=旋臂强度验算为(G+G 葫芦)×L3^33×E×Ix立柱强度验算为合格七验算回转电机功率T×U19550×ηη为减速机效率=0.85P=1.2×Pk= 1.2×=0.336KWP=0.336<选用电机功率=0.55KW回转电机功率验算为合格八地脚螺栓强度校核地脚螺栓布置直径1100mm地脚螺栓数量20个螺栓直径M30查表M30螺栓小径 d28.5mm圆周排列时,螺栓承受最大的载荷 PKo+Kc为螺栓预紧系数和刚查表:Ko+Kc=2.5Σxi^2为所有螺栓距轴心的距离平方经过测量计算,Σxi^2=1682046mm^2= 2.0E+05N螺栓拉应力 σ4KW0.28=2.5×244000000×11002×16820464093.97×0.559550×0.85(Ko+Kc)×M×D2×Σxi^2Pk==P=PAM30地脚螺栓采用35#材料,抗拉强度530MPaσ4=312.82<选用拉应力530MPa地脚螺栓校核:合格MPa312.82=σ4==4×199459.47 3.14×28.5^2此处挠度计算是错的,应按立柱变形摆角综合悬臂变形计算挠度。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起重机是一种用于吊装和搬运重物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造工地、港口、仓库等场所。
了解起重机的数据和公式对于安全操作和设计起重机的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起重机数据和公式的详细介绍:1. 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额定起分量(Rated Load Capacity):起重机能够安全起吊的最大分量。
- 最大起升高度(Maximum Lifting Height):起重机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 最大起升速度(Maximum Lifting Speed):起重机起升货物时的最大速度。
- 最大行走速度(Maximum Travel Speed):起重机挪移时的最大速度。
- 动臂长度(Boom Length):起重机臂的长度,影响起重机的起升高度。
- 动臂角度(Boom Angle):起重机臂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影响起重机的起升高度和起升能力。
2. 起重机的公式:- 起重机的起升能力(Lifting Capacity)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ifting Capacity = Crane Weight + Load Weight + Trolley Weight + Hook Block Weight + Additional Attachments其中,Crane Weight为起重机自身的分量,Load Weight为所要吊装的货物分量,Trolley Weight为吊钩小车的分量,Hook Block Weight为吊钩组合的分量,Additional Attachments为额外附件的分量。
- 起重机的起升速度(Lifting Spee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ifting Speed = 60 × (Crane Height / Lifting Time)其中,Crane Height为起重机的起升高度,Lifting Time为起升过程所需的时间。
- 起重机的行走速度(Travel Spee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ravel Speed = Distance / Travel Time其中,Distance为起重机行走的距离,Travel Time为行走过程所需的时间。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一、起重机简介起重机是一种用于吊装和搬运重物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港口码头、物流仓储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起重机的基本数据和常用公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起重机。
二、起重机数据1. 额定起重量(Rated Capacity)额定起重量是指起重机在标准工况下所能承载的最大重量。
它通常以吨(t)为单位进行表示。
2. 最大起升高度(Maximum Lifting Height)最大起升高度是指起重机臂架完全伸展时,起重物体能够抵达的最高点。
它通常以米(m)为单位进行表示。
3. 最大起升力矩(Maximum Lifting Moment)最大起升力矩是指起重机在标准工况下所能提供的最大力矩。
力矩是力乘以力臂的乘积,通常以吨米(t·m)为单位进行表示。
4. 起重机自重(Dead Weight)起重机自重是指起重机本身的重量,包括各个部件的重量。
它通常以吨(t)为单位进行表示。
5. 起重机尺寸(Dimensions)起重机尺寸是指起重机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它通常以米(m)为单位进行表示。
6. 起重机工作速度(Operating Speed)起重机工作速度是指起重机在各个工作环节中的运动速度,包括起升速度、行走速度等。
它通常以米/分钟(m/min)为单位进行表示。
三、起重机公式1. 起重机额定起重力矩计算公式额定起重力矩(M)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M = (W + D) × h其中,W为起重物体的重量,D为起重机自重,h为起升高度。
2. 起重机起升速度计算公式起重机的起升速度(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V = (60 × H) / t其中,H为起升高度,t为起升时间。
3. 起重机起升时间计算公式起重机的起升时间(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t = (60 × H) / V其中,H为起升高度,V为起升速度。
4. 起重机行走速度计算公式起重机的行走速度(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V = L / t其中,L为行走距离,t为行走时间。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起重机是一种用于吊装和搬运重物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和物流等领域。
起重机的设计和操作需要依据一定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和规划,以确保工作的安全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起重机数据及公式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起重机。
一、起重机基本数据1.1 起重机额定起重量:指起重机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确定的最大起重量,也是起重机的最大工作负荷。
1.2 起重机工作半径:指起重机吊臂中心轴线到吊钩中心轴线的水平距离,也是起重机工作范围的一个重要参数。
1.3 起重机起升高度:指起重机能够垂直起升的最大高度,通常由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决定。
二、起重机稳定性计算2.1 起重机重心计算:起重机的重心位置对于保证其稳定性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各部件的重量和位置,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调整。
2.2 起重机支撑面积计算:起重机的支撑面积也是保证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需要根据起重机的结构和工作条件进行计算和评估。
2.3 起重机倾覆力矩计算:起重机在工作中可能受到倾覆力矩的作用,需要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起重机的抗倾覆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三、起重机起重力矩计算3.1 起重机起重力矩定义:起重力矩是指起重机在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力矩,需要考虑起重物体的重量、距离和角度等因素。
3.2 起重机起重力矩计算公式:根据起重机的结构和工作条件,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起重力矩,进而确定起重机的吊装能力。
3.3 起重机起重力矩计算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起重机起重力矩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四、起重机工作循环计算4.1 起重机工作循环定义:起重机的工作循环是指起重机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时间比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评估。
4.2 起重机工作循环分类:起重机的工作循环可以根据工作时间和载荷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类,不同的工作循环对起重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4.3 起重机工作循环计算方法:通过对起重机的使用情况和工作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起重机的工作循环,为起重机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旋臂式起重机(悬臂吊)计算公式
一已知条件额定载荷G=42000N回转速度U1=0.55rpm起升高度H=2000小车行走U2=20m/min立柱高度H1=3000mm起升速度U3=8m/min葫芦自重G葫芦=10000N旋臂长度L2=5000mm旋臂自重G臂=4000N有限半径L3=4500mm旋臂配重G配=0N配重到回转中心距离L4=0mm旋臂总长L1=5000mm立柱外径D1=630mm立柱高度H1=3000mm管壁厚度δ1=12mm 旋臂底到地面高度H2=2800mm二立柱、旋臂截面简图以及数立柱截面计算参数800mm16mm39388mm^23.03E+09mm^43.03E+09mm^47.57E+06mm^37.57E+06mm^3旋臂截面计算参数300mm16mm20mm560mm6mm188mm17520mm^21.07E+09mm^41.44E+08mm^43.83E+06mm^39.62E+05mm^3三计算旋臂所受弯矩旋臂均布载荷 q1Q臂4000L15000葫芦和载荷在最大回转半径4500处的N/mm0.8==q1=腹板间隔(C)面积A惯性矩Ix惯性矩Iy模数Wx模数Wy模数Wy盖板宽度(B)上盖板板厚(δ1)下盖板板厚(δ3)腹板高度(H)腹板板厚(δ2)直径板厚面积惯性矩Ix惯性矩Iy模数WxM1=(G葫芦+G)×=(10000+ 42000)×4500= 2.3E+08N.mm旋臂自重所引起的力矩 M2L2L1-L22250005000-500022=-=10000000N.mm配重所引起的力矩M3M3=G配×L40N.mm总力矩 MM=M1+M2-M3== 2.4E+08N.mm四计算回转扭矩 T(旋转惯性矩)J载荷==0.8(5000-5000)Kg.m130000--q1(L1-L2)=q1×L20.8×5000M2==K m D e^244 x 5200 x 5^241000000000×0=234000000+10000000-0Jn=J载荷+J 悬臂==132098.9Kg.m==298.1N.m坡度阻力矩T2=0.7×M×sin=0.7×244000000×sin (0.5)=1490492N.mm =1490.5N.m回转阻力矩 T=T f + T1+T2=2305.39+298.08+1=4093.97N.m =4.1E+06N.mm四旋臂强度校核旋臂垂直应力 σ1M 2.4E+08Wx3.83E+06旋臂水平应力 σ2T 4.1E+06Wy9.62E+05主梁最大应力 σσ=σ1+σ2=67.94MPa2351.33(旋转惯性矩)J悬臂=(惯性扭矩)T1==Kg.mN.mMPaMPa2098.912305.3963.684.26N/mm^2==176.7=====σ1=σ2=63.68+4.26=许用应力〔σ〕Ⅱ=σⅡ/1.33=132098.9 × 0.59.55 × 3(吊具摩擦阻转矩)0.5uDG0.5 × 0.012 × 0.8 × 62100=41.33 × 1010 ×2.5^24130000+2098.91J n n 9.55tK m D e ^267.94<176.7合格五计算旋臂挠度载荷跟葫芦自重对旋臂所产生的挠度旋臂弯矩对立柱所产生的挠度 f2旋臂总挠度 ff=f1+f2=7+1=8mm许用挠度f许,要求小于有限旋臂长度加上立柱高度的250L3+H24500+2800250250因为f=8<f许=所以旋臂的挠度合六计算立柱强度立柱弯曲应力 σ3M N Wx A 2.4E+08621007.57E+063938835.8<176.7mmmmmmMPa 工作级别A37129.235.8====+ =+=f2==f许=σ3==f1=立柱最大应力σ3=材料许用应力〔σ〕Ⅱ=(42000+10000)×4500^33×210000×1071350656M×H2^23×E×Ix244000000×2800^23×210000×3027531520旋臂最大应力σ=材料许用应力〔σ〕Ⅱ=旋臂强度验算为(G+G 葫芦)×L3^33×E×Ix立柱强度验算为合格七验算回转电机功率T×U19550×ηη为减速机效率=0.85P=1.2×Pk= 1.2×=0.336KWP=0.336<选用电机功率=0.55KW回转电机功率验算为合格八地脚螺栓强度校核地脚螺栓布置直径1100mm地脚螺栓数量20个螺栓直径M30查表M30螺栓小径 d28.5mm圆周排列时,螺栓承受最大的载荷 PKo+Kc为螺栓预紧系数和刚查表:Ko+Kc=2.5Σxi^2为所有螺栓距轴心的距离平方经过测量计算,Σxi^2=1682046mm^2= 2.0E+05N螺栓拉应力 σ4KW0.28=2.5×244000000×11002×16820464093.97×0.559550×0.85(Ko+Kc)×M×D2×Σxi^2Pk==P=PAM30地脚螺栓采用35#材料,抗拉强度530MPaσ4=312.82<选用拉应力530MPa地脚螺栓校核:合格MPa312.82=σ4==4×199459.47 3.14×28.5^2此处挠度计算是错的,应按立柱变形摆角综合悬臂变形计算挠度。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一、起重机数据起重机是一种用于搬运和抬升重物的机械设备,它通常由基座、起重机臂、起重机械、电气设备等组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起重机数据:1. 起重能力:起重能力是指起重机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它通常以吨或千克为单位来表示。
起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起重机的结构和设计,不同类型的起重机具有不同的起重能力。
2. 起重高度:起重高度是指起重机能够抬升物体的最大高度。
它通常以米为单位来表示。
起重高度的大小取决于起重机臂的长度和起重机的结构。
3. 起重距离:起重距离是指起重机臂的水平伸展距离。
它通常以米为单位来表示。
起重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起重机臂的长度和起重机的结构。
4. 起重速度:起重速度是指起重机在抬升和下降物体时的速度。
它通常以米/秒或米/分钟为单位来表示。
起重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起重机的设计和电气设备。
5. 起重机重量:起重机本身的重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数据。
它通常以吨或千克为单位来表示。
起重机重量的大小取决于起重机的结构和材料。
二、起重机公式起重机的运行和计算通常涉及一些基本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起重机公式:1. 起重机额定载荷计算公式:额定载荷 = 起重物的重量 + 起重机自重 + 起重机附件的重量其中,起重物的重量是指需要抬升的物体的重量,起重机自重是指起重机本身的重量,起重机附件的重量是指安装在起重机上的其他附件的重量。
2. 起重机力矩计算公式:力矩 = 起重力 ×起重距离其中,起重力是指起重机所施加的力,起重距离是指起重机臂的水平伸展距离。
3. 起重机速度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其中,距离是指起重机移动的距离,时间是指起重机移动所花费的时间。
以上公式仅为起重机运行和计算中的一部分,具体的公式和计算方法会根据起重机的类型和设计而有所不同。
总结:起重机数据及公式是起重机运行和计算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起重机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起重机的性能和能力。
同时,掌握起重机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起重机的运行和计算。
起重吊装经验公式与计算
Q=nD^2
导向滑车受力Q(t)
Q=SC
螺旋扣螺杆许用负荷P(N) P=nd^2
按销轴计算的卸扣载荷P(N) P=37d^2
按本体计算的卸扣载荷P(N) P=54d^2
圆管长细比λ
λ=4L/(D^2+d^2)^(1/2)
钢质圆管桅杆起重量P(t) P=220(D^4-d^4)/L^2
短桩压重式锚点压重Q(t) Q=1.5P-G
#VALUE!
#VALUE!
#VALUE!
#VALUE!
名称
公式
素麻绳破断拉力Pp(N)
Pp=40.6d^2
环链破断拉力Pp(N)
Pp=382d^2
钢丝绳破断拉力Pp(N)
Pp=0.3σd^2
钢丝绳破断拉力Pp(kgf) Pp=45d^2
钢丝绳重量G(kg)
G=0.0035Ld^2
吊索拉力S(t)
S=QC/n
滑车出绳端拉力S(t)
S=P/(iη)
滑车吨位Q(t)
#VALUE! 《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及应用
#VALUE! 《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及应用
#VALUE! 《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及应用
#VALUE! 《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及应用
#VALUE! 《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及应用
#VALUE! 《吊装工艺计算近似公式及应用
#VALUE!
#VALUE!
#VALUE!
短桩压重式锚点桩数n
n=1.77P-0.61W
锚梁高度或直径h(m)
h=0.06P/L
பைடு நூலகம்
锚梁埋深H(m)
H=(2P/L+4*h^2)^(1/2)-2h
锚梁应力σ(kgf/cm^2) σ=PL/(8W)
5t旋臂起重机计算书
回转机构设计计算Q起升载荷R最大幅度5mG1臂架自重1ta臂架中心到回转中心的距离=5mG2回转部分自重1.2tb回转部分中心到回转中心距离2m回转驱动装置(一)计算回转力矩Nc=Qq+G1+Gd其中:Qq 起升载荷 5tG1 旋转部分重量 1.2tGd 对重 0tNc=6.2t当起升载荷Qq在最大幅度时,对下支承的水平力为H=hGdLd 1L1GQqRmax-+=225kN1.对实心的轴端止推滚动轴承的摩擦阻力矩M3=0.5Ncf3d3=9.3Nm其中f3:0.003d3:0.1m对反滚轮滚动轴承的摩擦阻力矩 M 1=0.5Hf 1d 1=13.5Nm 2.风阻力矩室内使用,无风载荷。
3.倾斜阻力矩Mq =NcLsina =154Nm 其中a =0.0286° 4.惯性力矩Mg=qk 2qk2kt 375ni GD 2.1t 375n GD η+∑=2460.8NmM=M1+M3+Mq+Mg=2637.8Nm(二)驱动机构 1.选电动机 计算静功率PjPj=Mnk/9550η=0.32kW Pe=KgPj=0.64kW1.0x n =每分钟回转数0.65h =传动效率选用RF107R77DT100LS8/2/BMG/HF 三合一减速电机结构计算对立柱可以看作是由臂架和立柱一部分组成的三角刚性区域产生的弯矩对立柱的影响,可以简化为:Mw=R×L’=337.5kNm选用φ800×20无缝钢管其截面惯性矩Ix=3727682304其截面抗弯系数Wx=9319206σw=Mw/Wx=36Mpa其挠度可以简化为fa=Mw×L2/3EI=3.6mm<1/1000L=5mm 所以立柱符合要求对悬臂其截面惯性矩Ix=1080515250.5346其截面抗弯系数Wx=2674543Mw=Qg×L’+Q1×L’’=246kNmσw=Mw/Wx=92Mpaf A=PL3/3EI=5mm<1/800L=6.25mm故悬臂满足要求。
悬臂吊 倾覆力矩计算公式
悬臂吊倾覆力矩计算公式英文回答: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tipping moment of a cantilever crane is as follows:Tipping Moment = Load Weight x Load Distance.The load weight refers to the weight of the load being lifted by the crane, and the load distance refers to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load and the pivot point of the crane.For example, let's say we have a cantilever crane that is lifting a load weighing 1000 kg. The load is positioned 5 meters away from the pivot point of the crane. To calculate the tipping moment, we would use the formula:Tipping Moment = 1000 kg x 5 m = 5000 kg·m.This means that the tipping moment of the crane in this scenario is 5000 kg·m. If the tipping moment exceeds the maximum tipping moment that the crane can withstand, it may result in the crane toppling over.中文回答:悬臂吊倾覆力矩的计算公式如下:倾覆力矩 = 载荷重量 x 载荷距离。
旋臂吊(悬臂吊)的受力计算
旋臂吊(悬臂吊)的受⼒计算
⼀、旋臂起重机⼯字钢抗弯强度计算。
1、悬臂长l=4.5m,在⾃由端有⼀载荷F=10KN,电葫芦和⼯字钢的重量约为
已知【б】=185MPa.由弯曲正应⼒强度条件计算所需的抗弯截⾯系数是Wx=M/【б】=45X10^3/185X10^6=243X10^-6m^3
查型钢表,选⽤25a号⼯字钢,其Wx=402X10^-6m^3,⽐较合适。
所得安全系数为402X10^-6m^3/243X10^-6m^3=1.65
截⾯特性: Ix= 5020cm4 Wx= 402cm3 Sx= 232.4cm3
G= 38.1kg/m翼缘厚度 tf= 13mm 腹板厚度 tw= 8mm
2、负载: Pk=F =12 KN
⼆、相关参数
1、材质:Q235Q235Q235Q235BBBB
2、x轴塑性发展系数γx:1.05
3、梁的挠度控制[v]:1‰
四、内⼒计算结果
1、⽀座反⼒ FA = -Pk =-12 KN
2、最⼤弯矩 Mmax = 4.5x12=54kN.M
五、强度及刚度验算结果
1、弯曲正应⼒σmax = Mmax / (γx * Wx)=127.93 N/mm2
2、最⼤挠度 fmax = Pk * L ^ 3 / 48 * 1 / ( E * I )=3.52 mm
3、相对挠度 v = fmax / L ≈0.78‰ 弯曲正应⼒σmax= 127.93 N/mm2 < 抗弯设计值 f : 185 N/mm2 ok!
跨中挠度相对值 v≈0.78‰ < 挠度控制值[v]:1‰ ok! 验算通过!上述计算还没考虑旋臂起重机⼯字钢上⾯的斜拉板所给⼯字钢的增加强度。
起重机吊物体计算公式
起重机吊物体计算公式起重机是一种用于吊运物体的重型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港口码头、物流仓储等领域。
在实际操作中,起重机的吊重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起重机的安全运行和作业效率。
为了正确地计算起重机吊物体的重量,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起重机吊物体的重量计算主要涉及到物体的重量、吊钩的重量、绳索的重量和起重机的额定载荷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起重机吊物体计算公式:1. 物体重量计算公式。
物体的重量通常通过其体积和密度来计算,计算公式为:物体重量 = 物体体积×物体密度。
2. 吊钩重量计算公式。
吊钩的重量是起重机吊物体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公式为:吊钩重量 = 吊钩自重。
3. 绳索重量计算公式。
绳索的重量也需要考虑在内,计算公式为:绳索重量 = 绳索长度×绳索单位长度重量。
4. 起重机额定载荷计算公式。
起重机的额定载荷是指其设计和制造时所规定的最大吊重,通常由起重机的制造商提供。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起重机的额定载荷来确定吊物体的重量,计算公式为:起重机额定载荷 = 起重机额定吊重。
在实际操作中,起重机吊物体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组合,以满足实际作业需求。
除了上述计算公式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起重机的工作半径、工作环境、风速等,这些因素都会对起重机吊物体的计算产生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起重机吊物体的计算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数值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安全因素。
在进行吊物体计算时,需要谨慎对待,确保吊运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起重机吊物体的计算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只有在正确地计算吊物体的重量和其他相关参数后,才能保证起重机的安全运行和作业效率。
因此,熟练掌握起重机吊物体计算公式和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悬臂吊计算
1100 mm
20 个 M30 28.5 mm
(Ko+Kc)×M×D P=
2×Σxi^2
2.5×244000000×1100
2×1682046 = 2.0E+05 N
Ko+Kc为 螺栓预紧 系数和刚 查表:Ko +Kc= Σxi^2为 所有螺栓 距轴心的 距离平方
2.5
经过测量
计算,Σ 1682046 mm^2
=
2285000
=
29.2
mm
工作级别 A3
因为
f=8
< f许=
所以旋臂 的挠度合
六
计算立柱 强度
立柱弯曲
应力 σ3
σ3=
M Wx
7.57E+06
+
62100 39388
=
35.8
MPa
立柱最大应力σ3=
35.8 <
材料许用应力〔σ〕Ⅱ=
176.7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立柱强度 验算为
立柱、旋
二
臂截面简
图以及数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立柱截面 计算参数 直径 板厚 面积 惯性矩Ix 惯性矩Iy 模数Wx 模数Wy
800 16 39388 3.03E+09 3.03E+09 7.57E+06 7.57E+06
mm mm mm^2 mm^4 mm^4 mm^3 mm^3
旋臂截面 计算参数
=
KmDe^2 1.33 ×41010 ×
2.45^2
=
2098.91 Kg.m
Jn=
J载荷+J 悬臂
= 130000+2098.91
(惯性扭矩)T1= =
悬臂吊称重计算公式
悬臂吊称重计算公式悬臂吊是一种常见的起重设备,它通过悬挂在吊臂上的吊钩来进行起重作业。
在进行起重作业时,我们通常需要计算悬臂吊的负载重量,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为了准确计算悬臂吊的负载重量,我们可以使用悬臂吊称重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悬臂吊称重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悬臂吊的负载重量,从而确保起重作业的安全进行。
下面我们将介绍悬臂吊称重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及其应用方法。
悬臂吊称重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力学原理来计算悬臂吊的负载重量。
在进行起重作业时,悬臂吊的负载重量主要由吊钩下挂的物体的重量以及悬臂吊本身的重量组成。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悬臂吊的负载重量:负载重量 = 吊钩下挂物体的重量 + 悬臂吊本身的重量。
其中,吊钩下挂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物体的重量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通常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吊钩下挂物体的重量 = 物体的重量×重力加速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约为9.8米/秒²。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公式来计算吊钩下挂物体的重量。
另外,悬臂吊本身的重量可以通过悬臂吊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密度来计算。
通常情况下,悬臂吊的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悬臂吊本身的重量 = 悬臂吊的结构参数×材料密度。
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悬臂吊的负载重量,从而确保起重作业的安全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悬臂吊的负载重量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起重作业的安全进行。
除了上述基本的悬臂吊称重计算公式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起重作业情况来进行一些修正。
例如,在起重作业中,如果悬臂吊的吊钩下挂多个物体时,我们可以通过逐个计算各个物体的重量,并将其相加来得到整个悬臂吊的负载重量。
另外,在起重作业中,如果悬臂吊的工作环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还可以通过修正系数来对悬臂吊的负载重量进行修正。
总之,悬臂吊称重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悬臂吊的负载重量,从而确保起重作业的安全进行。
起重吊装简易计算公式
起重吊装简易计算公式起重吊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装卸搬运等领域。
在进行起重吊装工作时,正确计算起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作安全和效率。
下面我们将介绍起重吊装的简易计算公式,并给出一些应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起重吊装的简易计算公式是根据静力学原理推导出来的,它可以用来估算起重机械的额定起重能力。
公式为:额定起重能力 = 起重机械自重 + 起重机械工作载荷起重机械自重是指起重机械本身的重量,由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可以获得。
而起重机械工作载荷则是指起重吊装过程中需要承载的物体的重量。
在进行起重吊装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起重机械自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事先确定起重机械自重,这通常可以从设备的操作手册、制造商提供的数据或者技术规格表中找到。
2. 确定起重机械工作载荷:在进行起重吊装工作前,需要准确测量和估算物体的重量。
这可以通过使用称重设备或者其他的测量工具来实现。
同时,要确保将所有的负载要素考虑在内,例如附件、配件等。
3. 进行计算:将起重机械自重和起重机械工作载荷分别代入计算公式中,即可得到起重机械的额定起重能力。
这个数值将成为安全操作的重要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根据起重吊装工作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起重机械具有不同的额定起重能力和工作范围。
2. 做好起重吊装计划:在进行起重吊装作业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操作。
在计划中,要充分考虑到起重机械的起重能力、工作范围以及作业环境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安排。
3. 保证安全操作:在进行起重吊装工作时,务必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这包括使用合适的起重工具、配备必要的保护设施,以及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指导等。
总之,起重吊装作业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工作,正确计算起重能力对于保证工作的安全与高效至关重要。
吊机起重臂长度计算公式
吊机起重臂长度计算公式在工程施工中,吊机是一种常用的起重设备,其起重臂长度的计算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吊机起重臂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起重物的重量、起重距离、吊机的额定起重量等。
本文将介绍吊机起重臂长度计算的公式和相关因素。
首先,吊机起重臂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L = (W × D) / (C × F)。
其中,L为起重臂长度,W为起重物的重量,D为起重距离,C为吊机的额定起重量,F为安全系数。
在实际施工中,起重物的重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起重物的重量直接影响到吊机起重臂长度的计算,因此需要准确测量起重物的重量。
在测量起重物的重量时,需要考虑到起重物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的动态荷载,因此需要对起重物的重量进行合理的估算。
起重距离也是吊机起重臂长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起重距离是指吊钩与起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起重距离的增加会导致起重臂长度的增加,因此在计算起重臂长度时需要准确测量起重距离。
吊机的额定起重量是指吊机在设计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起重量,吊机的额定起重量是吊机起重臂长度计算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计算起重臂长度时,需要将吊机的额定起重量考虑在内,以确保吊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超载。
安全系数是吊机起重臂长度计算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安全系数是指在计算起重臂长度时所考虑的安全保障因素,通常情况下,安全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1.5-2.0,不同的施工场景和吊机型号可能需要不同的安全系数。
除了上述参数外,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受到风力、地形、工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吊机起重臂长度的计算产生影响,因此在计算起重臂长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在实际施工中,吊机起重臂长度的计算需要结合吊机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吊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地进行起重作业。
在进行起重臂长度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起重物的重量、起重距离、吊机的额定起重量、安全系数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
起重机数据及公式一、起重机简介起重机是一种用于吊装和运输重物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港口、工厂等领域。
起重机的设计和使用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负载能力、工作范围、运行速度等。
本文将介绍起重机的相关数据和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起重机。
二、起重机数据1. 负载能力(SWL):起重机的负载能力是指起重机能够安全举起和运输的最大重量。
负载能力通常以吨(t)为单位表示。
例如,一台起重机的负载能力为50吨,意味着它最多能够举起和运输50吨的重物。
2. 工作范围(Working Range):起重机的工作范围是指起重机能够覆盖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工作范围通常以半径(米)为单位表示。
例如,一台起重机的工作范围为30米,意味着它能够覆盖半径为30米的圆形区域内的吊装任务。
3. 起重高度(Lifting Height):起重机的起重高度是指起重机能够抬升负载的最大高度。
起重高度通常以米为单位表示。
例如,一台起重机的起重高度为60米,意味着它能够抬升负载至高度为60米的位置。
4. 动臂长度(Boom Length):起重机的动臂长度是指起重机的主臂的长度。
动臂长度通常以米为单位表示。
例如,一台起重机的动臂长度为40米,意味着它的主臂长度为40米。
5. 回转角度(Slewing Angle):起重机的回转角度是指起重机旋转的角度范围。
回转角度通常以度(°)为单位表示。
例如,一台起重机的回转角度为360°,意味着它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旋转360°。
三、起重机公式1. 起重机的负载能力计算公式:负载能力(t)= 起重机自重(t)+ 起重机配重(t)+ 起重物重量(t)其中,起重机自重是指起重机本身的重量,起重机配重是指为了平衡负载而加在起重机上的额外重量。
2. 起重机的力矩计算公式:力矩(Nm)= 负载能力(t) ×起重机臂长(m)力矩是指起重机对负载产生的力矩,它与负载能力和起重机臂长有关。
悬臂起重机支座及基础的计算
悬臂起重机支座及基础的计算
地板靠地脚螺栓把支柱也就是起重机固定在基础上:
当起重机横梁位于两螺栓中心线X-X时求螺栓的最大拉力;
由倾覆力矩产生的螺栓最大载荷:
n
n i L i L i L i L ML P 23232221211......+++=
式中: M------考虑起重机自重,吊重和风力的作用在吊重方向产生的倾覆力矩
L1,L2,L3----由Y-Y 轴线到相应螺栓的距离
I1,i2,i3……in----相应承受载荷P1,P2,P3,……Pn 的螺栓数目;
求力矩值:
重风M M M +=
式中:
风M -----作用于起重机和吊重的风力矩(室内为0);
重M -----起重机构件自重和吊重引起的力矩;
求出重M
由力矩M 产生的螺栓最大载荷:
n n i L i L i L i L ML P 23232221211......+++==?
螺栓连接应使起重机最大受载时不发生接头脱开现象,因此安全系数选择两倍计算载荷求螺栓直径:
?2==P P 计算
接下式:
?]
[d ==拉计算σπP 式中:
][拉σ-----螺栓的许用拉伸应力
取基础的螺栓直径不小于24mm,并不取决于计算结果 按下面挤压条件验算基础
[p]][4p 2〈=+=
支拉计算F d P σπ
式中: [p]------100~200N/2
cm ------混凝土许用挤压应力;
[p]------80~150N/2cm ------砖许用挤压应力; F 支------连接板的接触面积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求出F 支
由此可以求出支撑面的直径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1E+06 N.mm
四
旋臂强度 校核
旋臂垂直 应力 σ1
σ1=
M Wx
=
2.4E+08 3.83E+06
=
63.68
MPa
旋臂水平 应力 σ2
σ2=
T Wy
=
4.1E+06 9.62E+05
=
4.26
MPa
主梁最大 应力 σ
σ=
σ1+σ2 =
63.68+4.26=
67.94 MPa
许用应力〔σ〕Ⅱ=σⅡ/1.33=
xi^2=
螺栓拉应 力 σ4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σ4= =
P A 4×199459.47 3.14×28.5^2
=
312.82
MPa
M30地脚螺 栓采用35 #材料, 抗拉强度
530 MPa
σ4= 312.82
<
选用拉应 力
530 MPa
地脚螺栓 校核:
合格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mm^2 mm^4 mm^4 mm^3 mm^3
三
计算旋臂 所受弯矩
旋臂均布 载荷 q1
q1= Q臂
=
4000
=
L1
5000
葫芦和载 荷在最大 回转半径 4500处的
0.8
N/mm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M1=
(G葫芦 +G)×
(10000+
= 42000)
×4500
= 2.3E+08 N.mm
旋臂自重
235 1.33
=
176.7 N/mm^2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旋臂最大应力σ= 67.94 <
材料许用应力〔σ〕Ⅱ=
176.7
旋臂强度验算为 合格
五
计算旋臂 挠度
载荷跟葫
芦自重对
旋臂所产
生的挠度
f1=
(G+G葫芦)×L3^3 3×E×Ix
=
(42000+10000)×4500^3 3×210000×1071350656
=
7
mm
旋臂弯矩
对立柱所
产生的挠
度 f2
f2=
M×H2^2 3×E×Ix
=
244000000×2800^2 3×210000×3027531520
=
1
mm
旋臂总挠
度f
f= f1+f2
= 7+1
=
8 mm
许用挠度 f许,要求 小于有限 旋臂长度 加上立柱 高度的250
f许=
L3+H2 250
4500+
合格
七
验算回转 电机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U1 Pk= 9550×η
=
4093.97×0.55 9550×0.85
P= 1.2×Pk
= 1.2×
η为减速 机效率=
0.85
=
0.28
KW
=
0.336 KW
P=
0.336
<
选用电机 功率=
0.55 KW
回转电机 功率验算 合格
为
八
地脚螺栓 强度校核
地脚螺栓 布置直径 地脚螺栓 数量 螺栓直径 查表M30螺 栓小径 d 圆周排列 时,螺栓 承受最大 的载荷 P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此处挠度计算是错的,应按立柱变形摆角综合悬臂变形计算挠度
=
KmDe^2 1.33 ×41010 ×
2.45^2
=
2098.91 Kg.m
Jn=
J载荷+J 悬臂
= 130000+2098.91
(惯性扭矩)T1= =
Jnn
9.55t
132098.9 × 0.5
9.55 × 3
= 132098.9 Kg.m
=
2305.39 N.m
(吊具摩擦阻转矩)
0.5uDG
立柱、旋
二
臂截面简
图以及数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立柱截面 计算参数 直径 板厚 面积 惯性矩Ix 惯性矩Iy 模数Wx 模数Wy
800 16 39388 3.03E+09 3.03E+09 7.57E+06 7.57E+06
mm mm mm^2 mm^4 mm^4 mm^3 mm^3
旋臂截面 计算参数
盖板宽度(B) 上盖板板厚(δ1) 下盖板板厚(δ3) 腹板高度(H) 腹板板厚(δ2) 腹板间隔(C)
300 mm 16 mm 20 mm 560 mm
6 mm 188 mm
面积A 惯性矩Ix 惯性矩Iy 模数Wx 模数Wy
17520 1.07E+09 1.44E+08 3.83E+06 9.62E+05
数值 0.5 4 5200 5 3 1.33 1010 2.5 0.5 0.012 0.8 62100
单位 r/min 常数 Kg m s
KG m °
m N
(旋转惯性矩)J载荷 =
=
KmDe^2 4
4 x 5200 x 5^2 4
=
130000 Kg.m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旋转惯性矩)J悬臂 =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旋臂式起重机计算公式
设计计算书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一
已知条件
额定载荷 起升高度 立柱高度 葫芦自重 旋臂自重
旋臂配重
旋臂总长 立柱外径
管壁厚度
G= H= H1= G葫芦= G臂=
G配=
L1= D1=
δ1=
42000 N 2000 3000 mm 10000 N 4000 N
0N
= 0.5 × 0.012 × 0.8 × 62100
=
298.1 N.m
坡度阻力 0.7×M×
矩T2= sin
0.7×
=
24400000 0×sin
(0.5)
回转阻力 Tf + T1+ 矩 T= T2 2305.39 =+ 298.08+1
=
1490492 N.mm
=
1490.5 N.m
=
4093.97 N.m
1100 mm
20 个 M30 28.5 mm
(Ko+Kc)×M×D P=
2×Σxi^2
2.5×244000000×1100
2×1682046 = 2.0E+05 N
Ko+Kc为 螺栓预紧 系数和刚 查表:Ko +Kc= Σxi^2为 所有螺栓 距轴心的 距离平方
2.5
经过测量
计算,Σ 1682046 mm^2
5000 mm 630 mm
12 mm
回转速度 小车行走 起升速度 旋臂长度 有限半径
配重到回 转中心距离
立柱高度 旋臂底到 地面高度
U1= U2= U3= L2= L3= L4=
H1= H2=
0.55 rpm 20 m/min 8 m/min
5000 mm 4500 mm
0 mm
3000 mm 2800 mm
=
2285000
=
29.2
mm
工作级别 A3
因为
f=8
< f许=
所以旋臂 的挠度合
六
计算立柱 强度
立柱弯曲
应力 σ3
σ3=
M Wx
+
N A
=
2.4E+08 7.57E+06
+
62100 39388
=
35.8
MPa
立柱最大应力σ3=
35.8 <
材料许用应力〔σ〕Ⅱ=
176.7
6.3吨旋臂吊计算书
立柱强度 验算为
234000000+10000000-0
=
2.4E+08 N.mm
四
计算回转 扭矩 T
名称 转速 系数(载荷) 质量(载荷) 吊具总长度(回转半 预定启动时间 系数(悬臂) 质量(悬臂) 悬臂重心半径 坡度倾角 止推轴承的摩擦系 止推轴承内径与外径 止推轴承所受的垂直
参数 n= k= m= De= t= K= M= D= α= u= D= G=
所引起的
力矩 M2
M2= q1×L2
L2 2
-
q1(L1-L2) L1-L2 2
= 0.8×5000
5000 2
-
=
10000000
-
= 10000000 N.mm
0.8(5000-5000) 0
5000-5000
2
配重所引 起的力矩 M3
M3= G配×L4
0×0=
0 N.mm
总力矩 M
M=M1+M2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