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
第31页
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 对于一些性状, 不一样基因座位上基因 还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即上位性效应。
❖ 基因型值包含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 位性效应
❖
G=A+D+I
❖
P=A+D+I+E
数量性状遗传
第32页
现以 P G E 表示三者平均数, 则各项方差能够推 算以下.
P P2
2
G E
GE
G G E E 2
G G2 2G GE E E E2
数量性状遗传
第33页
• 表型离均差平方和
• 基因型离均差平方和
• 环境影响造成离均差平 方和
• 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互作 效应
P P2
G G2
E E2
G GE E
数量性状遗传
第34页
• 若基因型与环 境之间没有互 作,即 :
G GE E 0
• 则表型离差平 方和等于基因 型离差平方和 加环境引发离 差平方和
数量性状遗传
第35页
上式两边都除以n或n-1:
P P2 G G2 E E2
n
n
n
P P2
VP
n
G G 2
VG
n
E E 2
VE
n
VP VG VE
数量性状遗传
第36页
VP VG VE
❖ 回交(back cross)是F1与亲本之一杂交。 ❖ F1与两个亲本回交得到群体记为B1.B2。
❖ B1表示F1与纯合亲本AA回交子代群体,
❖ F1 Aa ×P1 AA ,遗传组成是 1/2AA+1/2Aa
第四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五章数量性状§1 数量性状的特征一、数量性状的特征:遗传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类。
质量性状:在可以遗传的性状中,性状在后代的变异中是表现为不连续的变异,在它们之间可以明显的分组,进行频率的统计。
是由一对或少数n对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方式一般能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原则。
例如前几章所讲的豌豆的红花和白花,豆粒的黄色和绿色,家鸡的羽毛的黑白、芦花等,都是彼此差别明显,一般没有中间过渡的类型的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的变异是呈现连续性的,性状间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类别,不易分组,是由微效的多基因控制的。
例如:产量,荚的多少、粒的大小,蛋白、脂肪的含量等。
数量性状的特点:1.性状的变化表现为连续的,不易分组进行组内的频率统计。
例如:水和小麦、玉米等植株的高矮。
生育期的长短,产量的高低等性状。
不同品种杂交后F2、F3等后代群体都有广泛的变异的类型,不能明显的求出分离的比例,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
2.数量性状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混淆,使遗传的动态和性质模糊不清。
二、数量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而数量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又是怎样呢?我们以玉米果穗不同长度的品种的杂交及后代的分布频率来说明此题:P2页表从上面这个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数量性状遗传的主要的特点:1.某一数量性状在杂交中,F1的平均值大约介于两个亲本的平均数之间,呈中间型,但有时倾向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2.F2个体的平均数与F1的平均数相似。
3.F2出现明显的连续性变异,不容易分组,因而也就不能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变异的幅度比较大,变异基本上是以平均数为中心的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即常态分布。
100cm(A1A1A2A2a3a3) × 70cm(a1a1a2a2A3A3)↓F1 A1a1A2a2A3a3 (85cm)↓F2 A1A1A2A2A3A3(130cm):a1a1a2a2a3a3(40cm)4.F2会出现超出双亲的变异的类型:<当双亲不是极端类型时>100天 A×B 80天↓F1 90天→F2:75~110天值得说明的是: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之间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以表现不同。
《数量性状的》课件
3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以揭示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和进化机制 。
对育种实践的指导意义
优化育种方案
通过深入理解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育种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 定育种方案,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贡献
了解遗传方差与环境方差 的贡献,有助于理解数量 性状的变异来源,为育种 和改良提供依据。
数量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
数量性状
受多对基因控制的性状, 其变异呈连续分布。
基因型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组合 ,其变异呈离散分布。
关系
数量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 因型是数量性状的内在决 定因素。
详细描述
配合力是评估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组合表现的重要指标。通过配合力预测,可以筛选出具有优良杂交组合的亲 本,提高育种的成功率和效率。配合力在数量性状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评估杂交后代表现的重要依据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数量性状改良中的应用
总结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选择方法,通过检测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实现数量性状的精准选择。
详细描述
选择指数法通过构建选择指数,综合考虑多个数量性状的目标值和权重,将多性 状的选择转化为单性状的选择。这种方法能够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减少选择过程 中的偏差和浪费,是数量性状改良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配合力在数量性状改良中的应用
总结词
配合力是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后代的表型值与双亲表型值的加权平均值。在数量性状改良中,配合力可用于 预测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组合的表现,为育种提供指导。
数量性状
第八章数量性状遗传呈连续变异的性状叫做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 or trait QT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一、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1909年,瑞典遗传学家Hermann Nilsson-Ehle对小麦和燕麦中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他进一步观察后发现:F1红粒,红色的程度不如亲本那么红。
F2 红粒有不同程度的红,具有一定的梯度。
杂交A,B,C各包括一对,两对,三对基因的差异。
所以,在小麦和燕麦中,存在着3 对与种皮颜色有关的种类不同但作用相同的基因,即重叠基因。
A P 红粒×白粒↓F1 红粒↓F2 3/4红粒:1/4白粒B P 红粒×白粒↓F1 红粒↓F2 15/16 红粒:1/16 白粒C P 红粒×白粒↓F1 红粒↓F2 63/64红粒:1/64白粒设:3对基因为:R1, r1 R2, r2 R3, r3R对r 不完全显性,R 使红色增加,且具有累加效应。
三组杂交的可作如下解释:A R 1 R1 (r2 r2 r3 r3) ×r1 r1 (r2 r2 r3 r3)B R 1 R1 R 2 R2 (r3 r3) ×r1 r1 r2 r2 ( r3 r3)↓R 1 r1 R2 r2↓C R 1 R 1 R 2 R2 R 3R3 ×r1 r1r2 r2 r3r3↓R 1 r1 R 2 r2R3r3↓6R 5R 4R 3R 2R 1R 0R1/64 6/64 15/64 20/64 15/64 6/64 1/64( 1/2 R + 1/2 r)nn 涉及到的等位基因数目符合二项分布P (X=k) = Cnkpkq n-kCnk = n! / (n-k)! k !实验说明:红色深浅的梯度变化与差异基因的对数有关。
若差异基因的对数更多时,变异会逐渐由梯度变化向连续变化转变。
Nilsson-Ehle (1909)总结了上述实验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遗传学 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四节 遗传力及其估算
一、表型值及其方差的分量
1. 表现型值:
某性状表现型(度量或观察到)的数值,用P表示;
2. 基因型值:
性状表达中由基因型所决定的数值, 用G表示;
3. 环境型值:
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用E表示
三者关系: P=G+E
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方差可以用来测量变异的程度,各种变异可以用方差 表示 表型方差 = 遗传(基因型)方差 + 环境方差
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节 遗传力及其估算 第五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第一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
1.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三、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
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
举例:植株的高度是一个数量性状,但在有些 杂交组合中,高株和矮株却表现为简单的质量性状 遗传。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区别 质量性状
1.变异 F1 F2 2. 对环境 的效应 3. 控制性状 的基因及 效应 4. 研究方法 非连续性 显性 相对性状分离 不敏感 基因少,效应明显 存在显隐性 群体小, 世代数少 用分组描述
表型之间截然不同,具有质的差别,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性状。表 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如红花、白花、水稻的糯与粳,豌豆的饱
满与皱褶等性状。
数量性状
表
频 长
玉米穗长的遗传
世 率f 度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N X S V 代 短穗亲本 4 21 24 8 57 6.632 0.816 0.666 (N0.60) 长穗亲本 3 11 12 15 26 15 10 7 2 101 163802 1.887 3.561 (No.54) F1 1 12 12 14 17 9 4 69 12.116 1.519 2.307 F2 1 10 19 26 47 73 68 68 25 15 9 1 401 12.888 2.252 5.072
遗传学第十章 数量性状遗传
• 表型方差 = 遗传(基因型)方差 + 环境方差
• VPhenotype = VGenetics + VEnvironment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遗传率H2=遗传方差/表型方差 =VG /(VG+VE〕
遗传率: 遗传方差在全部方差中所 占比率, 用于定量描述遗传变 异在表型变异中所起的作用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Heritability)
F2 5.07
H2b=VG/VP=(VF2-VE)/VF2 5.07 = -(0.67 + 3.56 + 2.31 )/3 5.07 =57%
狭义遗传率:h2=VA/VP=(1/2 VA)/VF2
• 要求出VA,需用F1个体回交两个亲本: • F1(Aa) X P1(AA)得B1; • F1(Aa) X P2(aa)得B2。 • B1,B2的表型方差分别计算如下
• 如果控制同一性状有n对基因:A,a;B,b;…N,n • 则F2的遗传方差: • VG=1/2 aa2+1/2 ab2+…+1/2 an2 … (VA) • +1/4 da2+1/4 db2+…+1/4 dn2 ... (VD)
• 设:VA为加性效应产生的方差 • VD为显性效应产生的方差 • 则表型方差VF2=1/2 VA+1/4 VD+VE(表型方差 可由观察值来计算。)
h2N>50%高遗传率
h2N=20-50%中遗传率
h2N <20% 低遗传率
遗传率高,选择较容易;遗传率低,选择较难。
平均显性程度
控制某一性状的所有等位基因显性的平均程度。
d/a= VD/VA
显性的遗传方差的求法
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及其遗传机制要点。
一、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
数量性状是指由基因组成的显性特征,它们的表现受实体的非数量性状的影响。
数量性状也可以通过表型活动被测定出来,它们可以用于对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和个体之间的比较。
数量性状具有以下特征:
1. 多样性丰富:在测定植物和动物的数量性状时,可以选择多种统计指标,如体型尺寸、身体健康、体质特征、牙科、内分泌、抗病能力等;
2. 多重性:数量性状是植物和动物的全面发展情况,因此它们是多方位的;
3. 客观性:数量性状测定的结果客观可信,不受个体的主观感受的影响;
4. 可衡量性:数量性状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
数量性状及其遗传机制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 基因效应: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取决于细胞内遗传物质和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遗传物质包括基因,这些基因会影响数量性状的表现,这被称为基因效应;
2. 基因间效应:当两个或更多个基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即基因间效应,其结果可能是一个基因的表现大于另一个基因,或者两个基因的表现相等;
3. 环境效应:环境中的外部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也会影响数量性状的表现,这被称为环境效应。
数量性状
一、定义1、基因型值:从表型值中,除去环境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后由基因型决定的数值。
2、表现型值:基因型值、环境效应值、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值的总和,是生物体在环境作用下所观察到的性状度量值。
3、反应规范:某一基因型在各种环境中所显示的整个表型变异范围。
4、选择:一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产生数量不等的后代,导致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群体发生分化的现象。
5、自然选择:生物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现象。
6、人工选择:以人为力量按需要取舍生物个体或类型的活动。
二、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与杂种优势多基因假说认为控制数量性状的各个基因的效应是累加的。
即是说,基因对某一性状的共同效应是每个基因对该性状单独效应的总和。
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就使杂种个体表现为中间遗传现象。
但是,进一步研究表明,基因除具有加性效应外,还有非加性效应。
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是造成杂种优势的原因。
它包括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
由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叫做显性效应。
例如,有两对基因,A1,A2的效应各为15cm,a1、a2的效应各为8cm,理论上讲,杂合基因型A1A2a1a2按加性效应计算其总效应为46cm。
而实际效果则是,在杂合状态下(A1a1A2a2)同样为两个A和两个a,其总效应可能是56cm,这多产生的10cm效应是由于A1与a1,A2与a2间互作引起的,这就是显性效应。
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叫做上位效应或互作效应。
例如,A1A1的效应是30cm,A2A2的效应也是30cm,而A1A1A2A2的总效应则可能是70cm,这多产生的10cm效应是由这两对基因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这叫上位效应。
一般认为,杂种优势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有关。
目前,对产生杂种优势的机制有两种学说,即显性说和超显性说。
显性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在杂种中起互补作用,显性基因遮盖了不良(或低值)基因的作用的结果,而超显性说,则认为杂种优势并非显性基因间的互补,而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异质状态优于纯合状态,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可超过任一杂交亲本,从而产生超显性效应。
实验三数量性状的生物统计分析
数据筛选
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剔除异常值和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
数据整理与录入
数据整理
将筛选后的数据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分类、排序和整合。
数据录入
将整理后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分析软件中,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数据预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核对、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 其相关程度和方向,通过回归分 析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径分析
1 2
通径分析
用于研究多个变量对某个数量性状的共同影响。
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路径和程 度。
3
分析步骤
构建因果模型,计算各变量之间的通径系数,分 析各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实验三数量性状的 生物统计分析
目 录
• 数量性状的基本概念 • 数量性状统计分析方法 • 实验设计与实施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结果解读与讨论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数量性状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性
定义
数量性状是指个体间在同一种特征上 存在数量差异的性状,如人的身高、 体重,植物的高度、叶片大小等。
而深入的分析。
03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某些数量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效应,且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我们对这些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和解释
。
实验不足与改进建议
数据收集的局限性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全面收集所有相关数量性状的数据。为了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建议在后续实 验中扩大样本量和数据范围。
第十章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AABB AABb AaBB
2+4×18=74(cm) 2+3×18=56(cm)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2+2×18=38(cm)
2+1×18=20(cm)
Aabb
2+0×18= 2(cm)
几何级数累加
F1代的表型理论值= √甲亲本表型值×乙亲本表型值 累加值=√F1代表型值/基本值
⑤研究方法:质量性状用遗传学三大规律去研究;数量性状
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一、平均数 是某一性状全部观察数(表现型值)的平均。通过 把全部资料中各个观察的数据总加起来,然后用 观察总个数除之。 公式如下:
n x1 x 2 x n 1 x xi n n i 1
2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一、数量性状表型值及其方差的分量
(一)数量性状表型值及其剖分
(二)表型方差分量
(一)数量性状表型值及其剖分
1、表型值的效应分解
任何数量性状的表现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
以性状的表型值首先可以剖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组成部分:
P = G + E
P 为性状表现型值(也即性状观察值); G 为性状基因型(效应)值,也称遗传效应值; E 为环境效应值,当无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时,E=e为随机误 差。
d=0时,
d=a时,
无显隐性关系
A对a是完全显性关系
d=-a时,
a对A是完全显性关系
2、F2代的表型方差
F2群体的方差(遗传方差)为:
F2代的表型方差可以分为遗传方差和环
数量性状名词解释
数量性状名词解释
数量性状,也叫“数量词性状”,是指表示数量的性状词。
在汉语中,数量性状通常和名词连用,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程度、范围等。
数量性状可以分为名词性数量性状和形容词性数量性状两种。
下面对这两种数量性状进行详细解释。
名词性数量性状:名词性数量性状一般以名词的形式出现,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程度。
常见的名词性数量性状有:个、件、本、岁、次、次数、米、克、千克、公斤、度、方、块、片等。
这些名词性数量性状可以用于表示物品的数量,例如:三个苹果、五本书、两块蛋糕;也可用于表示时间的长短,例如:三年、五次、两小时;还可以用于表示距离、重量、面积等。
形容词性数量性状:形容词性数量性状一般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程度。
常见的形容词性数量性状有:几、多、少、全、整、满、半、各种、很多、少数等。
这些形容词性数量性状可以用于表示物品的数量和程度,例如:几个苹果、很多书、半个馒头;也可用于表示人的数量和程度,例如:不少人、半数以上;还可以用于表示程度的多少,例如:多少年、多少次、多大、多少重、多长等。
数量性状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用于表示时间的流逝、感觉的强烈程度等。
例如:“一刻钟”表示15分钟的时间,“一天一夜”表示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一夜之间”表示短时间内的变化,等等。
总之,数量性状用于表示事物的数量、程度、范围等,可以分
为名词性数量性状和形容词性数量性状。
名词性数量性状以名词的形式出现,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程度;形容词性数量性状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程度。
不同的数量性状有不同的用法和含义,灵活运用数量性状可以丰富语言表达。
第四章数量性状遗传说课讲解
二、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①数量性状是受许多效应微小的基因控制的━微效多 基因;
②基因的效应相等且可加,故又称累加基因。 ③等位基因缺乏显性; RR>Rr>rr,大写字母仅表
示增效基因,小写字母表示减效。 ④基因的作用受环境影响较大; ⑤多基因往往具有多效性,可以作为修饰基因,修
A中:1/4红粒∶2/4中红粒∶1/4白粒 B中:1/16深红∶4/16红粒;6/16中红;4/16淡红;1/16白粒 C中:1/64极深红∶6/64深红∶15/64红粒∶20/64中 红∶15/64中淡红∶6/64淡红∶1/64白粒
③红色深浅程度的差异与基因数目有关,而与基因 种类无关。
理论解释:
遗传方差 VG
遗传方差 VG
广义遗传率= =
总方差 VP
遗传方差 VG+环境方差VE
用hB2 表示, h2 VG 100%
B
VP
从基因作用来分析,基因型值可进一步分 解为3个部分:
G=A+D+I
A:加性效应,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
效应,可固定的分量。
D:显性效应,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 属
A组 P1 红粒×白粒
↓ F1 红粒
↓ F2 3/4红粒
1/4白粒
B组 红粒×白粒
C组 红粒×白粒
↓ 红粒
↓ 红粒
↓
↓
15/16红粒 63/64红粒
1/16白粒 1/64白粒
分析结果表明:
①小麦和燕麦中存在3对与种皮颜色有关、种类不同 但作用相同的基因,这3对基因中的任何一对在单独 分离时都可以产生3∶1的比率,当3对基因同时分离 时,则产生63/64∶1/64的比率; ②上述杂交在F2的红粒中又呈现各种程度的差异, 按红色程度分为:
第六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其中:
△R(选择响应)----入选亲本子代平均表现 型值与群体平均表现型值之差
△R=P f—PP
S(选择差)----入选亲本平均表现型值与群 体平均表现型值之差
S=Ps—Pp
(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 1、利用基因型一致的群体估算环境方差求广
义遗传力 原理:同一无性系内的个体遗传基础完全相同,
中亲值 M=(80+40)/2=60
AA的加性效应值 a=80-60=20
aa的加性效应值 -a=40-60=-20
Aa的显性效应值 d=70-60=10
2、群+q2(-a)=a(p2-q2)+2pqd = a(pq)+2pqd
其中: a(p-q) 是纯合体的加性效应; 2pqd是杂合体的显性效应 。
于是有: P=G+E=A+D+I+E=A+R
R=D+I+E
对于一个群体,平均剩余效应为 0 ,
因此:P=A=G
(三)数量性状的数学模型 1、基因效应图:(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
个单位性状、群体处于平衡状态) 中亲值----两亲本表现型值的平均值
M 1 (P(AA) P(aa)) 2
第六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征
1、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像株高、
产量等这些性状大多可用度量衡以数量值表示 出来,表现为数量上的连续变异,称为数量性 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像花色等 性状彼此间差异明显,变异是不连续的,表现 为质量上的差异,称为质量性状。
给子代的能力。 遗传力常以百分数或小数来表示。 遗传力以性状为单位,是一个群体特性,并非
数量性状
特征
①个体间的差异是连续的,例如用穗长有差别的两个玉米品种进行杂交,则子一代(F1)植株的穗长介于两 亲本之间,子二代(F2)植株的变异幅度扩大,子代各个植株的穗长呈连续的变异,因而无法求出穗长的分离比 率而只能用一定尺度测量性状的表型值,再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见图);
②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甚至纯合的亲本或基因型一致的子一代的表型也呈现连续变异。所以子二代的变异一 方面来自基因重组,另一方面则来自环境的影响。
多基因学说
多基因学说于1909年由瑞典学者H·尼尔松·埃勒提出,他认为根据质量性状研究的结果得来的孟德尔定律 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数量性状的遗传。多基因学说的要点是:①同一数量性状由若干对基因所控制;②各个基因对 于性状的效应都很微小,而且大致相等;1941年英国数量遗传学家K·马瑟把这类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称为微效 基因,相应地把效应显著而数量较少的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称为主效基因;③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微效基因的作 用一般是累加性的;④控制数量性状的等位基因间一般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组成部分
生物界的另一类性状如红与白、有与无等称质量性状。质量性状比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在 群体内的分布是不连续的,杂交后代的个体可以明确地分组,因而可以计算杂交子代各组个体数目的比率,分析 基因分离、基因重组以及基因连锁等遗传行为。
数量性状的特征
数量性状也用于物种鉴定。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数量性状特征,可以辅助鉴别物种的分类 地位和亲缘关系。
系统发生学研究
在系统发生学研究中,数量性状用于构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和系统发育树,以揭示物种 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05
数量性状与人类生活
数量性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数量性状与遗传性疾病
01
数量性状可以影响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
数量性状的特征
汇报人:文Leabharlann 库2024-01-09CONTENTS
• 数量性状的定义 • 数量性状的特征 • 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 • 数量性状的应用 • 数量性状与人类生活
01
数量性状的定义
什么是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是指在一个群体内变异呈连续分 布,表现为连续的、不间断的变异特征。
数量性状通常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且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02
数量性状的特征
连续变异
数量性状在群体内呈现连续的 变异,即在一个范围内可以观 察到多种不同的表现型。
这些变异是连续的,而不是离 散的,因此很难将它们划分为 界限分明的类别。
例如,人的身高、体重等都属 于数量性状,它们在人群中呈 现出连续的变异。
群体中个体间差异小
1
在同一群体内,数量性状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通 常较小。
等。
数量性状与环境交互作用
02
数量性状的表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生活习惯等,这
种交互作用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数量性状与药物疗效
03
某些数量性状可以影响药物疗效,如对药物的代谢速度和反应
程度。
数量性状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适应性进化
数量性状在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变化可以影响个体 的适应性,从而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数量性状_精品文档
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指描述事物数量特征的性状,它是一个客观的、可测量的属性,用数字或数量来表示。
数量性状是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大小、长度、面积、容积、体积、重量等物理量。
数量性状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统计分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研究数量性状可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科学发现提供依据;在工程设计中,合理地应用数量性状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质量稳定性;在统计分析中,数量性状可以作为数据的描述和比较指标,为决策提供依据。
数量性状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测量技术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实际测量物体或现象的大小来得出数量性状的值,例如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或称重器称量物体的重量。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其他已知数量性状的关系来推断待测数量性状的值,例如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在科学研究中,数量性状的测量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测量方案和准确的测量结果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科学价值。
因此,在进行数量性状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不同的数量性状需要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来进行测量,例如使用尺子或卷尺测量长度,使用称重器测量重量等。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2.控制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个方面。
系统误差是由测量仪器、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校准仪器、控制测量条件等方式进行控制。
随机误差是由测量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减小。
3.重复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单次测量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为了获得更可靠的测量结果,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多次重复测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4.记录测量结果。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数值和相应的单位。
记录测量结果可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 VB2 = 1/4a2 +1/2ad+1/4d2 +VE
● VB1+VB2=1/2a2 +1/2d2 +2VE ②
● 2VF2-(VB1+VB2) =1/2a2 = VA
VA=2VF2-(VB1+VB2)
狭义遗传力的估算方法
HN2
加性方差 总方差
基因加性方差是可固定的遗传变异 量,可在上、下代间传递,所以, 凡是狭义遗传率高的性状,在杂种 的早期世代选择有效; 反之,则要在 晚期世代选择才有效。
育种值方差 理论上,在同一个试验中HN2 一定小于HB2。 狭义遗传力才真正表示以表现型值作为选择 指标的可靠性程度。
加性方差又称为育种值方差。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表 现型值的差异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基因
的分离造成的,一是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的。
遗传率:在一个群体中,遗传方差在总 方差(表现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
广义遗传率定义为:
H
2 B
遗传方差 总方差
100%= VG VG VE
100 %
遗传率衡量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对所研究的性状的 表型总变异所起作用的相对重要性。
广义遗传率的估算 VP是可以从表现型值P计算获得的。 而VG是不能直接测得的。 知道了VP,若能得到VE,则也就有了VG。 估计环境方差是估算广义遗传力的关键。
二、几种常用群体的方差分析 P1、P2和F1是不分离世代,群体内个体 间无遗传差异,所表现出的不同都是 环境因素引起的。故:
VP1=VE VP2=VE VF1=VE
合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方差的估算: 1 ( 1 ) VE VP1 VP2 2 1 ( 2)VE VP1 VP2 VF1 3
表9-7 短穗玉米和长穗玉米的杂交及其后代的分布频率
方差成分的计算 项目 方差成分 方差的实验值 5.07
VF2
1 VP1 VP2 VF1 3
如果区分性状时,采用非红即白的办法,就表现为质量性状,如采用定 量的方法就表现为数量性状。
2、用于杂交的亲本间相差基因对数不同
性状本身由多基因对决定,应表现为数量性状,但如果用于交配的两亲本 就一性状而言,只有一对基因的差别,这样就表现为质量性状。 例如水稻的突变型“万年青”,植株很矮 与 普通水稻 品种杂交时,子二 代分离为3高1矮。
1 1 V A VD VE 2 4
VE
2.18
3.89
-
所以广义遗传率:
1 1 VA VD V V 5.07 2.18 E F2 2 2 4 hB 57% 1 1 VF2 5.07 VA VD VE 2 4
二、狭义遗传率的估算
要计算狭义遗传率,得先分别求出F1代回交两个 亲本后的得出的子代个体的遗传方差
实际实验结果与预期符合
数量性状
变 系 数
数量性状属于多基因性状,受控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相对性状之间的 变异是连续的,差异不显著,呈正态分布。
数量性状的特征
• 变异呈连续性,杂交后代不能明确分组; • 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异 • 存在基因与环境的互作
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关系
1、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
F2代的遗传方差
VF2
1 2 1 2 a d 2 4
如果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多对,且不相互连锁时,一对基因与另一对基因 没有相互作用时。则F2遗传方差为: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VF2 a1 d1 a2 d 2 an d n 2 4 2 4 2 2 1 1 2 a d2 2 4
一、平均数(mean) 平均数是某一性状许多观察值的平均,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的度量。
表示平均数,X1变数X的第一个观察数,X2是第二个变数X的第二个观察
数,...,Xn是变数X的第n个观察数, 就是n个观察数的加和。
例:测量了57个玉米穗,得到57个观察数,其中4个是5cm,21个是6cm,24 个是7cm,8个是8cm。
相加的遗传方差的求法: 项目 方差成分 实验值 40.35
1 17.35 34.29 25.82 2
VF2
1 VB1 VB 2 2
1 1 V A VD VE 2 4
1 1 V A VD VE 4 4
1 VA 4
-
狭义遗传率为:
14.53
2 hN
质量性状 质量性状的特征 1、常受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 2、性状表现主要决定于基因型,受环境影响较小 3、杂种F1表现一种性状,F2代呈非连续的变异,容 易分组归类源自图9-1 玉米穗长度的遗传
预期: 两个亲本品系和子一代的变异范围都比较小,子一代的平均数在两个亲 本品系的中间; 子二代的平均数差不多与子一代的平均数一样,但变异范围大得多。 最短的与短穗玉米亲本近似,最长的与长穗玉米亲本近似。
令
VA a 2 , VD d 2
F2代的遗传方差
1 1 VF2 VA VD 2 4
F2代群体的方差组成
F2代的遗传方差
1 1 VF2 VA VD 2 4
同时考虑环境影响所产生的环境方差VE
1 1 VF2 VA VD VE 2 4
VA是由基因的相加效应所 产生的方差。 VD是由基因在杂合态时的 显性效应所产生方差。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变异类型 表现型分布 基因数目 对环境的敏感性 研究方法 种类上的变化 (如红花、白花) 不连续 一个(少数几个) 不敏感 系谱和概率分析 数量上的变化 (如高度) 连续 微效多基因 敏感 统计分析
第二节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针对质量形状的特点,在分析数量性状遗传时,要用 统计学的方法
VP 表型方差
VG
遗传方差
VE 环境方差
h 所谓遗传率(heritability ,以 表示),就是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 占的比例。公式表示是
2
h2
VG VG VP VG VE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 统计方法
平均数 方差 V/S2
x1 x2 x3 xn x x n n
1 1 1 1 a d a d 4 2 4 2
2 2 2
1 1 1 1 1 1 VF2 a d d d a d 4 2 2 2 4 2 1 2 1 2 a d 2 4
F2代群体的方差组成
相加后,没有ad。说明a和d两个成分可以用加法计算。 如果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很多对,这些基因不是相互连锁,而且 一对基因与另一对基因没有相互作用,再考虑到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 则回交一代的平均型表型方差可以写成:
1 1 1 VB1 VB2 VA VD VE 2 4 4
例: 小麦抽穗期的遗传学分析 世代 P1 (早抽穗品种) P2 (晚抽穗品种) F1 (P1 x P2) F2 (F1 x F2) B1 (F1 x P1) B2 (F1 x P2) 平均抽穗日期 (从某一选定日期开始) 13.0 27.6 18.5 21.2 15.6 23.4 表型方差 (实验值) 11.04 10.32 5.24 40.35 17.35 34.29
加性效应,A(additive effect):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效应,是上下 代遗传中可以稳定遗传的分量 。在实践上又称为“育种值”,在动植物育种 工作中实际能够得到的效应。 显性效应,D(dominance deviation):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产生的效应, 属于非加性效应。能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基因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例如 自交或者近亲交配引起后代中杂合体减少,显性效应也会逐代减少。 上位性效应, I (interaction):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对基因型值所 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被认为可以部分遗传的分量。 上述三项可表示为:G =A+D+I
教材中没有提到上位性效应 I (interaction)
所以 G =A+D
广义遗传率:是指遗传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率
广义遗传率 相加的遗传方差 显性的遗传方差 相加的遗传方差 显性的遗传方差 环境方差
VG VA VD h % VP VA VD VE
2 B
狭义遗传率:是指基因加性方差占总表型方差的比率
S2 n
0.67 0.11 57
一般生物学资料中,单注明平均数往往是不够的,应该加上标准误, 表明平均数的可能变异范围,所以短穗玉米穗长的例子可写作
S 6.63 0.11
数量形状的额表示方式:平均数(mean) 标准误
第三节 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遗传变异来自分离中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 遗传变异是总的表型变异的一部分,表型变异的其余部分是环境变异。环 境变异是由环境对基因型的作用造成的。 一,遗传率(heriability):性状的变异当中受遗传 因素控制的程度。 表型值的分解 VP VG VE
5 5 5 5 6 8 378
s
2
n
2
2
n 1
2 378 2455
57 57 1
0.67
标准误(standard deniation)为方差开平方的根值。 误差和标准误两者均表示一组变量分散程度的参数
S
V
S
x x
n 1
2
V
2
x
2
x
n 1 n
2
标准差S
x x
n 1
1.F2代群体的方差组成
– F2 基因型 – 分离比例 – 基因型值 2. AA 1/4 a Aa 2/4 d aa 1/4 -a
F2代群体的方差组成
F2代的平均基因型值
F2代的遗传方差
为什么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多基因假说
1760年kulrenter(科尔鲁特)在研究烟草的高矮是注意 到了数量性状的遗传现象 1909年瑞典遗传学家Nilsson-Ehle(尼尔逊. 埃尔)研究小 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后提出多基因假说(multiple-factor hypothesis),经后人试验而得到公认。
VF2
1 1 VB1 VB2 VA 2 14.53 2 2 72% 1 1 VF2 40.35 VA VD VE 2 4
1 2 2 1 1 1 2 2 2 VB2 a d d a a d a 2ad d 2 2 4 4 4
B2的遗传方差中也有ad的存在,说明a和d两个成分也不能分割。
如果把B1和B2的遗传方差加在一起,求平均值,则得
1 1 1 1 1 2 2 VB1 VB2 a d a d a 2 d 2 2 2 4 4 4
3、观察层次同
基本物质的 连续分布
形状的不连 续分布
基本物质低于阈值t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如超过阈值t时就呈现另一性状
例如 单台动物的每台仔数,简单的分为单胎和多胎,是不连续的。 引起超数排卵的激素水平,是连续分布的。 当激素水平低于某一阈值(<t)时,每胎位一个胎儿;当激素水高于某一 阈值(>t)时,每胎仔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