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的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双城记》的艺术风格
摘要:本文粗略的归纳了狄更斯晚期作品《双城记》的艺术特点,并将其晚年的作品风格与早期的作品进行对比。
这部作品倾注了狄更斯大量的心血,是狄更斯数十载经验与心境的沉淀后写就的晚年力作。
它与狄更斯的早期作品不尽相同,但又几乎汇集了狄更斯的所有的艺术成就,可谓集狄更斯艺术成就之大成。
连狄更斯本人都说这是我所有小说中最好的。
关键词:戏剧化的结构;悬念;夸张;“漫画式”人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1)35-0093-01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除了《德鲁德疑案》未完成外,他一共写了15部长篇小说,部部堪称经典。
在这些经典作品中,狄更斯开创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至今仍被后人效仿。
在这些作品中,其中有一部几乎汇集了狄更斯所有的艺术特点,那就是《双城记》。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归纳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艺术特点:
一、戏剧化的结构
由于深受流浪小说传统的影响,狄更斯的早期作品因其结构松散而颇受诟病。
这些作品情节复杂,旁逸斜出,有些次要情节毫无必要。
然而这种缺陷在《双城记》得到了改善,《双城记》的情节设置紧凑精巧,超越了以往的作品。
尽管就某些方面,《双城记》
不及《荒凉山庄》、《远大前程》和其他早期作品,但却是狄更斯所有作品中最戏剧化的一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双城记》是作者刻意“为故事而写故事”的代表作,这样的尝试对于狄更斯而言还是第一次。
《双城记》的故事引人入胜在于其节奏的明快和中心的突出。
草蛇灰线的悬念分四个线索相继展开,逐渐地将读者引到故事的真相。
其中两个是莫奈特医生和德法热夫人对埃德蒙兄弟的仇恨,另外两个是克劳奇的双重职业和巴萨德的间谍身份。
这些悬念时隐时现,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在故事的结尾处回归主线并得到和合理的解答。
《双城记》的故事好看还在于其“凤头、猪身、豹尾”的戏剧化结构。
具体来说,莫奈特医生从法国回到英国的神秘的“复活”历程、查尔斯·达内和西德尼·卡顿扣人心弦的审判是“凤头”,卡顿替达内赴死是“豹尾”。
故事的主线和副线自然融合,无法分割,都为故事的高潮服务,毫无拖沓多余的叙述。
起初,对于巴萨德葬礼的描写似乎可有可无,却引出了克劳奇盗墓的情节,而读者后来又发现葬礼只是一个障眼法而已,巴萨德还活着,若干年后又出现在巴黎。
普鲁士小姐对她兄弟的褒奖似乎多此一举,结果发现她的兄弟就是巴萨德,他对营救达内起到关键作用。
而所有的这些情节都是为了引出导致达内犯死罪的那封信,作者为了这个悬念真是用心良苦!
二、多样化人物塑造
评论家常常对狄更斯的人物塑造颇存微词,常见的是批评这些人物不太真实。
他们认为狄更斯塑造的人物基本上“扁平化”,因为这些人物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成不变,优点缺点往往被夸大,人物往往黑白分明,不是“高大全”就是十恶不赦,这些都显得不太真实。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狄更斯非常善于根据小说的需要来塑造人物,而且毋庸置疑地说,狄更斯塑造了数以百计的活生生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何况并不是所有的人物都是“扁平”的,比如《雾都孤儿》中的南希和《双城记》中的卡顿。
《双城记》这部作品几乎涵盖了狄更斯创作过所有的人物类型。
劳瑞先生是典型的英国绅士——正直、善良、乐于助人。
莫奈特医生是典型的慈父,体现了狄更斯的人文主义关怀。
他由于不愿意干涉女儿嫁给自己的仇人而两度精神失常。
莫奈特医生的原型很可能是狄更斯多年受牢狱之苦的父亲,这也是狄更斯精神上的一块伤疤,一直困扰到他生命的终点。
克劳奇和普鲁士小姐是典型的“漫画式”人物。
他们的优点、缺点和行为被夸大,就像是漫画中的人物。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和赢得读者的喜爱。
克劳奇对妻子的态度虽然蛮横但他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秘密职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普鲁士小姐对莫奈特小姐和弟弟付出了无私的爱,最终也是她杀死德法热夫人,完成了故事的结局之一。
达内和莫奈特小姐是狄更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化身。
显然,他们太完美了。
弗洛斯特就批评狄更斯的人物“扁平化”,缺乏深度和复杂度,使得文学人物不真实、不可信。
达内和莫奈特小姐就是这样的人物。
达内集尊贵、勇气于一身,是典型的英雄形象,从来不会有内心的挣扎。
他反对侯爵粗野残忍的贵族价值观的行为让人肃然起敬人,然而这些美德却流于形式,缺乏想象力。
我们再来说说《双城记》中最成功的两个人物:德法热夫人和西德尼·卡顿。
在狄更斯塑造的女性人物当中,无论什么身份、年龄、性格,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社会下层的妇女而不是那些温良贤淑、教养良好的上层女孩。
德法热夫人就是前一种形象。
她在狄更斯女性形象的艺术画廊中独放异彩。
德法热夫人身负血海深仇,她的父亲、兄弟、妹妹、妹夫和她的外甥都被埃德蒙兄弟害死。
她余生的唯一理想就是报仇雪恨,这也注定了她悲剧的结局。
她出身粗鄙,没受过什么教育,这使得她在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失去了理智,成为了一个固执的复仇女神和疯狂的刽子手,最终自己也葬身革命。
虽然读者不一定喜欢她,但是从艺术角度上来说,德法热夫人远比莫奈特小姐更有魅力。
狄更斯着力地描写了德法热夫人的外貌、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这个人物体现了这部小说的第二主题——反对暴力。
西德尼·卡顿是《双城记》当中最动态的一个人物。
起初他是
以一个懒散、嗜酒的律师形象出现的,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他自己都说自己的存在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每每有机会都要宣称他对人对事毫不在乎。
三、日臻成熟的语言
《双城记》之所以是一部经典作品的原因之一是它紧凑的行文。
就流畅和紧凑的叙述方面来说,这也许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
早期的狄更斯经常被指责语言粗鄙、啰嗦冗长、不合文法。
这是由于他早年辍学使然。
但是这种经历使得他有机会更加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
和许多前辈和同侪相比,狄更斯在用词上有很多突破,这些突破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英语语言中的成语。
事实上,狄更斯的语言风格是随着他功力的成熟而日臻完美的。
《双城记》就涵盖了他所有的语言风格:富有力量、极尽夸张、多愁善感、精致优美、诙谐幽默、讽刺针砭。
虽然狄更斯描写的对象不同,但是这些语言风格是不变的。
四、其他艺术特点
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狄更斯使用了很多超越他所处的现实主义时代艺术方法。
诚然,狄更斯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然而作为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小说家,狄更斯从来不拒绝使用其他方法来为他的作品服务。
(一)意象主义
意象主义作为现代文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已经在《双城记》中初
见端倪。
在狄更斯笔下,小杰瑞从墓地中逃出,尚未掩埋的棺材“也藏在门口,恐惧地用肩膀靠着门,提到耳际,好像在笑一样。
”在圣安东尼,“饥饿被从高门大户中赶出,吊死在挂满破衣烂衫的晾衣绳上;饥饿被用烂草、破布、木屑和废纸缝在破衣烂衫上做补丁;饥饿从无烟的烟囱上窥伺下去”这不是意象派的诗吗?狄更斯使用意象描写的方法引入了哥特的风格。
(二)哥特主义
《双城记》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哥特主义风格,始于一桩强奸案,以暗牢审判为核,收尾与断头台喋血。
包含着如下的意象:阴暗潮湿的巴士底狱中无辜的囚犯、黑夜中的绑架、被强奸后垂死哀嚎的女孩、画十字诅咒的垂死年轻人、丧钟、侯爵午夜被刺杀、墓地里挖出来的棺材、嗜杀的疯狂暴民在夜光下磨刀霍霍、像浮尸一样的肥胖监狱看守、长枪上展示的七个人头、喋血的断头台周围鼓掌的人们、送人下地狱的囚车。
这些景象让人窒息,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三)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是这部小说又一个深层次的特点。
总的来说,心理分析的手法在狄更斯的整个生涯中都在发展,狄更斯很擅长心理分析,尤其是儿童心理、爱情心理、恐怖心理和犯罪心理。
参考文献:
[1]狄更斯著.双城记[m].孙法理译.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