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药物注册资料和专家共识,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进行指导的专门指南。
该指导原则的目的是指导临床医生在治疗肿瘤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并指导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疗程等。
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适应症:指导原则会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疗效,列出适应症。
对于已经明确可用的药物,会明确列出其适应症。
对于新药或应用不够成熟的药物,则会列出推荐适应症,并附上相应的研究依据。
2.用药方案:包括给药途径、剂量、用药频率和疗程等。
该指导原则会给出具体的用药方案,并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治疗目标,给出相应的建议。
例如,对于具有强烈毒副作用的药物,会建议进行血液监测,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3.药物联用:对于可联用的药物,该指导原则会给出明确的建议。
同时,还会指出哪些药物的联用是危险的,应避免使用。
联用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也会详细说明,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4.不良反应的管理:该指导原则会列出各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对策,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一些药物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如休克、心动过速等,会告知医生应采取急救措施,并指导如何处理。
5.治疗评价与转化研究:该指导原则会介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评价方法,并建议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也会鼓励医生积极参与转化研究,以推动抗肿瘤治疗的进步和创新。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订是经过专家共识会议讨论和审核的,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临床医生在治疗中应根据该指导原则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制定,并定期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估,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研究机构和药企也可以根据这一指导原则进行新药研发和注册申报,推动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健委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健委首先,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控制肿瘤疾病。
因此,在指导原则的制定上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临床试验阶段:新型抗肿瘤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药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估。
在开展临床试验时,应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并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进行,确保临床试验的科学可靠性和人体伦理合规性。
同时,还需加强对临床试验数据的监管和评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和患者群体,应对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排泄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全面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个体化治疗策略:新型抗肿瘤药物应考虑个体化治疗策略。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标记物等技术手段,可对患者的疾病状态、疾病进程、药物敏感性等进行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应用,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四、优化用药方案:在指导原则中,还需要明确提出优化用药方案的要求。
针对不同肿瘤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应制定详细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
同时还需制定标准的用药监测指标和评估方法,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五、开展长期随访研究: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还需要开展长期随访研究,对药物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和生存质量等进行评估。
通过长期随访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最后,为了更好地指导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在制定指导原则时需要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和临床实践经验。
同时,还需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供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在比较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 、治疗目标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权衡疗效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
个体化用药建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建议, 以最大化药物的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04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监测和 管理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监测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给药方式
01
02
03
静脉注射
大多数新型抗肿瘤药物通 过静脉注射给药,包括化 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等 。
口服给药
一些新型抗肿瘤药物可以 口服给药,如一些靶向治 疗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局部给药
某些新型抗肿瘤药物可以 局部给药,如植入式药物 释放系统、瘤内注射等。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1 2 3
药物疗效监测
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肿瘤大小、症状改善情况等 指标,监测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以便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在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出现 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及时 发现并处理。
药物浓度监测
对于某些需要维持一定血药浓度的抗肿瘤药物,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药物浓度,以确保治疗效果和 安全性。
单克隆抗体
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结 合,诱导免疫反应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如CD20抗体、 PD-1抗体等。
肿瘤疫苗
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预防或治 疗肿瘤,如HPV疫苗、黑色素瘤疫苗等。
02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 用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适应症
肺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如免疫疗法和靶 向治疗药物,可用于治疗非小细 胞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等。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使用采纳根据,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国际权 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指南,国家级学协会发布的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可的诊疗规范、 指南。
06 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 抗肿瘤药物的相关性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也容易产生罕见的毒副作用,因此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 告尤为重要。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 相关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将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定期分析和报告抗 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动态和趋势。临床医师应当密切随访患者的用药相关毒性,并及时上报不良反应。
05 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
• 随着癌症治疗临床实践的快速发展,目前上市的抗肿瘤药物尚不能完全满足肿瘤患者的用药需求,药 品说明书也往往滞后于临床实践,一些具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用法未能及时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 规定。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对药品说明 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进行严格管理。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应当仅限 于三级医院授权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充分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并且应当做好用药监 测和跟踪观察。
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
•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慢性急变 者。 • 【用法用量】 本品口服无效。须避免肌肉注射或鞘内注射。只能静脉注射给药。 应先滴注生理盐水,以确保针头在静脉内,才在这一通畅的静脉输液管内注射柔红 霉素。 单一剂量从0.5mg/kg至3mg/kg。0.5mg-1mg/kg的剂量须间隔1天或 以上,才可重复注射;而2mg/kg的剂须间隔4天或以上,才可重复注射。应用2.5 -3mg/kg的剂量,须间隔7天-14天才可重复注射。应根据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和耐 受性,根据血象或骨髓情况来调整剂量。 •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较严重。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出血, 不应用药过久;如出现口腔溃疡(多在骨髓毒性之前出现)应即停药。 2.心脏 毒性: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总给药量 超过25mg/kg时可致严重心肌损伤,静注太快时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3.胃肠道反 应:溃疡性口腔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 4.肝肾损伤:GOT、 GPT、ALP升高、黄疸、BUN升高、蛋白尿。 5.局部反应:漏出血管外可导致局 部组织坏死。 6.其他:脱发、倦怠、头痛、眩晕等精神症状,畏寒,呼吸困难, 发烧、皮痃等过敏症状。 • 【禁忌症】1.心脏病患者及有心脏病史的患者。2.对本药有严重过敏史患者。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被研发出来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由于新型药物的疗效、副作用、用药方法等特点与传统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
首先,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患者的病情来确定用药方案。
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耐药性等因素,以及药物的毒性、副作用、途径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和遗传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靶点药物或免疫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在应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用药安全性。
由于新型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与传统药物有所不同,因此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史、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患者、孕妇、儿童等,更需要慎重选择药物和监测疗效,以确保用药安全。
另外,在进行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药物管理和监测。
医务人员需要确保药物的配制、存储和使用符合规范,定期对患者进行药物反应和疗效监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
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和安全提示,提高患者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的认识,增强治疗依从性,减少药物误用和滥用。
最后,对于一些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治疗,还需要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有些新型药物可能会与传统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联合治疗时,应该充分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影响。
总之,针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有科学的指导原则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药物知识,加强对治疗的监测和管理,提高药物治疗的质量和水平,为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遗传变异、分子标志物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2.多学科团队协作:应构建多学科团队,包括外科医生、放射医生、肿瘤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共同参与治疗决策和方案制定。
3.优选标准疗法:应优先考虑已经证实的标准疗法,只有在标准疗法无效或不耐受时才尝试新型药物。
4.慎用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但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应谨慎选择用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
5.注意安全性:在使用新型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6.功效评估:药物的临床效果应根据患者的生存期、疾病稳定期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估,同时应关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展。
7.药物经济性评估:药物的经济性应考虑在内,应权衡药物的费用和治疗效果,以进行药物选择和用药规划。
8.临床试验参与:医生应鼓励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以推动药物的研发和进一步优化治疗。
9.患者教育和支持:医生应向患者提供与治疗相关的信息和指导,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方案的利弊,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
10.疗效监测与转归预测:治疗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疗效监测,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等,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治疗反应预测疾病的转归。
总结来说,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目标是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通过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团队协作、优选标准疗法、慎用联合用药、注意安全性、药物经济性评估等措施,帮助医生合理选择和应用新型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抗肿瘤治疗服务。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 应用指导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肿瘤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个体化治疗:新型抗肿瘤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子生物学特征、肿瘤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
2.综合治疗:新型抗肿瘤药物通常与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多学科合作的治疗方案。
3.特定适应症:每种新型抗肿瘤药物有其特定的适应症。
医生应确保患者符合该药物的适应症才进行应用,以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4.副作用管理:新型抗肿瘤药物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血液系统损伤等。
医生应根据药物的副作用特点,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5.定期随访: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访过程中,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解决治疗中的困难。
6.治疗期间的监测:在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期间,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7.患者教育:医生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患者应该明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处理副作用,以及何时就医等。
8.治疗效果评估:医生应在药物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如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根据治疗效果相应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9.临床研究参考:对于一些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医生可以参考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以了解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10.疗效监测: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医生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疗效,比如肿瘤缩小程度,生存期延长等。
根据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的好坏,并进一步指导后续治疗。
总之,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医生个体化、综合化地进行治疗,明确适应症,合理管理副作用,定期随访和监测患者,并进行疗效评估和教育。
2《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点
2《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点《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为了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良事件而制定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的要点包括:针对肿瘤的分子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选择药物、合理确定药物用量、合理进行联合应用以及合理进行药物管理。
1.个体化治疗:指导原则强调根据患者肿瘤分子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
通过分析肿瘤的突变基因、异质性及复杂的致病机制,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靶点,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可以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指导治疗,达到更好的疗效。
2.合理选择药物:指导原则提到了根据肿瘤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合理选择适当的药物。
不同的药物靶点作用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因此选择药物应基于病人的基因型、肿瘤的分子特征以及药物的药理特点。
3.合理确定药物用量:指导原则强调药物用量的合理确定。
药物用量的确定要基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受性以及肿瘤的临床反应。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药物的代谢特点和副作用,以确保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所需要的水平。
4.合理进行联合应用:指导原则强调了联合应用的合理性。
通过将不同的药物进行合理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例如,联合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合理进行药物管理:指导原则强调了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管理。
医生需要对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进行药品的质控和合理的药物储存,并加强药师与医生的沟通和协作。
总之,《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通过个体化治疗、合理选择药物、合理确定药物用量、合理进行联合应用和合理进行药物管理,旨在提高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这将有助于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药物选择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基因突变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本指南详细列举了各种肿瘤类型的常用抗肿瘤药物,以及不同基因突变的应用药物建议。
二、治疗方案根据治疗目标、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指导原则提供了详细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建议,同时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三、治疗监测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有效的治疗监测,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特定的治疗方案还可能需要检测特定的基因突变。
四、不良反应管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有效管理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详细的不良反应管理建议,包括药物剂量调整、治疗中断等措施。
同时还介绍了一些特定的不良反应处理策略,如疼痛管理、皮肤反应处理等。
五、药物相互作用由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代谢途径复杂,与其他药物可能有相互作用。
本指南列举了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六、特殊人群的用药老年患者、妊娠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需要谨慎。
本指南提供了相关特殊人群的用药建议,以保障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七、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的应用本指南强调了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在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相关研究活动,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指导原则。
总之,《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权威的、科学的指导,使其在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时能够更加合理、精准地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卫健委
泌尿系统肿瘤用药
一、依维莫司………………………………………………………………………………… 50 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51 三、苹果酸舒尼替尼………………………………………………………………………… 52 四、阿昔替尼………………………………………………………………………………… 52 五、培唑帕尼………………………………………………………………………………… 53
表 1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病种
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 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
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埃克替尼 马来酸阿法替尼 奥希替尼
贝伐珠单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盐酸安罗替尼
克唑替尼 塞瑞替尼 纳武利尤单抗
肝癌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瑞戈非尼
胃癌
曲妥珠单抗
甲磺酸阿帕替尼
胃肠道质瘤
头颈部肿瘤用药 一、尼妥珠单抗……………………………………………………………………………… 62 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63
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 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 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涉及的 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 类药物。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指导,用于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下面将从选择适应症、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监测治疗反应和处理不良反应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首先,在选择适应症方面,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肿瘤类型、病情分期以及临床特征,了解药物对肿瘤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选择合适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
不同肿瘤类型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适应症时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合理用药是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核心原则之一、应根据化疗方案,严格按照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和用药周期进行用药,避免出现剂量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合理安排化疗周期和间隔期,以达到药物的最佳疗效。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特征,进行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
不同患者对抗肿瘤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基因变异、代谢特点等因素,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例如,对于存在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给药途径,以优化治疗效果。
监测治疗反应是指在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
通过监测治疗反应,可以及时评估治疗的效果,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肿瘤大小的变化、肿瘤标志物的测定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等。
同时,还需要监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或处理不良反应。
最后,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医生应及时处理和干预,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保证治疗的安全。
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会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药物毒理学知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在处理不良反应时,还需要注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心理支持,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是当今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肿瘤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一、药物选择1.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抗肿瘤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性地选择抗肿瘤药物。
比如,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靶向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复发性肿瘤患者,可以选择根据其肿瘤基因组特征而选择的个体化药物。
2. 考虑药物耐受性在选择抗肿瘤药物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药物耐受性,以确保患者能够有效而安全地使用药物。
比如,对于老年患者,可以选择耐受性较好的药物,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药物剂量1. 根据患者体质选择剂量抗肿瘤药物的剂量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结合其它因素,确定最佳剂量。
比如,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选择较低剂量,以减少药物毒性;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采用较高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2. 加强药物监测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时,要加强药物监测,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药物,并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比如,可以定期测量患者的血药浓度,以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
三、药物使用1.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比如,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时,要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降低药物毒性。
2. 加强患者教育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时,还要加强患者的教育,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药物,并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比如,可以向患者介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药物。
总结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药物选择、药物剂量和药物使用三个方面。
要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其它因素,准确地选择药物,确定最佳剂量,并加强药物监测和患者教育,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和患者治疗价值两大要素。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药物。
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
但是,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二、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现代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一批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靶向药物。
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目前,根据是否需要检测生物标志物,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表1)。
具体的检测生物标记物详见各章节。
表1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病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肺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马来酸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克唑替尼塞瑞替尼纳武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盐酸安罗替尼肝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瑞戈非尼胃癌曲妥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胃肠道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瑞戈非尼苹果酸舒尼替尼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苹果酸舒尼替尼依维莫司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瑞戈非尼伊布替尼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西达本胺伊布替尼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沙利度胺骨髓增殖性疾病芦可替尼肾癌依维莫司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苹果酸舒尼替尼阿昔替尼培唑帕尼乳腺癌曲妥珠单抗甲苯磺酸拉帕替尼黑色素瘤甲磺酸伊马替尼维莫非尼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室管膜依维莫司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依维莫司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鼻咽癌尼妥珠单抗甲状腺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V1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V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
为了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药物选择、用药剂量、合理用药等方面,阐述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
一、药物选择1.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抗肿瘤药物。
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选择合适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达到最佳疗效。
2. 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
在选择抗肿瘤药物时,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杜绝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
二、用药剂量1.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个体化用药剂量。
针对不同人群,合理安排用药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避免药物过量或药效无法发挥的情况。
2. 注意用药剂量的动态调整。
对于首次用药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需要动态调整用药剂量,避免用药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三、合理用药1. 采取多种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在治疗中,采用多种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根治率,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中,药物选择、用药剂量、合理用药是重要的应用指导原则。
只有结合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才能更好地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注意资料来源和监督管理,同时加强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
新型抗肿瘤药物指导原则
新型抗肿瘤药物指导原则新型抗肿瘤药物指导原则指的是在治疗肿瘤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指导原则的制定对于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指导原则。
首先,个体化治疗是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每个人的肿瘤都具有独特的特点,每个人的生理和遗传背景也不同,因此,药物治疗应该根据个体的情况来确定。
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是精确的基因检测和肿瘤分级。
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表达和突变情况,可以确定哪些药物对患者是有效的,避免对无效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综合治疗是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原则之一、肿瘤治疗需要一个整体的策略,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模式的综合应用。
药物治疗可以在手术前、手术后或放疗期间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的目标是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再次,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和剂量。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方案和剂量是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进行制定的,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在使用新药时,医生应遵循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副作用的发生可以通过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和剂量来减少。
此外,药物治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
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医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和意愿。
同时,医生还应与患者和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提供必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新型抗肿瘤药物指导原则是普遍适用于肿瘤治疗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和剂量以及重视患者心理健康是这些指导原则的重要内容。
最新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4)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4)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4)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4)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5)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5)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5)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6)第二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7)一、抗肿瘤药物的管理 (7)(一)分级管理 (7)(二)使用管理 (8)(三)配置管理 (9)(四)人员资质管理 (9)二、落实与督查 (10)第三章各类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1)一、细胞毒类药物 (11)(一)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 (11)(二)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15)(三)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 (19)(四)作用于DNA复制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0)(五)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M期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 (21)(六)其他细胞毒药物 (23)二、激素类药物 (24)(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24)(二)雌激素和抗雌激素 (27)(三)雄激素与抗雄激素 (29)(四)孕激素 (31)(五)RH-LH激动剂/拮抗剂 (32)三、肿瘤分子靶向和生物治疗 (33)(一)生物反应调节剂 (33)(二)单克隆抗体 (36)(五)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42)(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3)(七)基因治疗 (43)(八)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 (44)四、肿瘤治疗辅助药物 (45)(一)造血生长因子 (45)(二)止吐药 (51)(三)镇痛药 (53)(四)抑制破骨细胞药 (55)(五)神经精神用药 (57)第四章各类肿瘤的治疗原则 (61)一、头颈部恶性肿瘤 (61)(一)鼻咽癌 (62)(二)鼻腔和鼻旁窦恶性肿瘤 (62)(三)喉癌 (63)(四)甲状腺癌 (66)二、胸部肿瘤 (67)(一)非小细胞肺癌 (67)(二)小细胞肺癌 (71)(三)胸腺肿瘤 (73)(四)恶性胸膜间皮瘤 (74)三、消化系统肿瘤 (75)(一)食管癌 (75)(二)贲门癌 (77)(三)胃癌 (77)(四)结直肠癌 (79)(五)胆管癌、胆囊癌 (82)(六)胰腺癌 (83)(七)肝癌 (85)四、乳腺癌 (86)(一)复发转移乳腺癌药物治疗 (87)(二)可手术乳腺癌术后抗肿瘤药物治疗 (89)五、泌尿系统、男生殖系统肿瘤 (91)(一)肾上腺肿瘤 (91)(二)肾脏肿瘤 (93)(三)尿路上皮癌 (94)(四)前列腺癌 (97)(五)阴茎肿瘤 (100)(六)睾丸肿瘤 (101)六、妇科肿瘤 (103)(一)宫颈癌 (103)(二)卵巢癌 (105)(五)阴道癌 (112)(六)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13)七、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116)(一)白血病 (116)(二)恶性淋巴瘤 (120)(三)多发性骨髓瘤 (140)八、颅脑肿瘤 (142)(一)胶质瘤 (142)(二)髓母细胞瘤 (145)(三)脑转移瘤 (147)(四)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149)(五)颅内生殖细胞瘤 (151)(六)颈静脉球瘤 (153)(七)垂体腺瘤 (155)九、原发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 (159)(一)骨肉瘤 (159)(二)尤文氏肉瘤 (164)(三)软组织肉瘤 (166)《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编审专家名单 (167)第一章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xx年版)目录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 (01)二.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 (02)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04)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04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 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05 05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06)二.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09)三.细胞或组织病理学诊断 (10)四.培训.评估和督查 (1)0第二部分各系统肿瘤的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呼吸系统肿瘤用药一.吉非替尼 (12)二.厄洛替尼 (14)三.埃克替尼 (15)四.马来酸阿法替尼 (16)五.奥希替尼…………………………………………………………………………………17 六.克唑替尼…………………………………………………………………………………18 七.贝伐珠单抗………………………………………………………………………………20 八.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21 九.盐酸安罗替尼……………………………………………………………………………21 .塞瑞替尼…………………………………………………………………………………一.纳武利尤单抗…………………………………………………………………………2224 消化系统肿瘤用药一.瑞戈非尼 (26)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2)8三.曲妥珠单抗 (29)四.甲磺酸阿帕替尼 (29)五.苹果酸舒尼替尼…………………………………………………………………………30 六.甲磺酸伊马替尼…………………………………………………………………………31 七.依维莫司…………………………………………………………………………………32 八.贝伐珠单抗………………………………………………………………………………33 九.西妥昔单抗………………………………………………………………………………35 血液肿瘤用药一.甲磺酸伊马替尼 (37)二.达沙替尼 (39)三.尼洛替尼 (39)四.利妥昔单抗 (40)五.西达本胺…………………………………………………………………………………42 六.伊布替尼…………………………………………………………………………………43 七.硼替佐米…………………………………………………………………………………45 八.来那度胺…………………………………………………………………………………46 九.沙利度胺…………………………………………………………………………………48 .芦可替尼…………………………………………………………………………………49 泌尿系统肿瘤用药一.依维莫司 (50)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5)1三.苹果酸舒尼替尼 (52)四.阿昔替尼 (52)五.培唑帕尼…………………………………………………………………………………53 乳腺癌用药一.曲妥珠单抗 (54)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 (5)6 皮肤及软组织肿瘤用药一.甲磺酸伊马替尼 (58)二.维莫非尼 (59)三.依维莫司…………………………………………………………………………………60 头颈部肿瘤用药一.尼妥珠单抗 (62)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 (6)3第一部分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涉及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指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和患者治疗价值两大要素。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一.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药物。
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
但是,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二.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现代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一批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靶向药物。
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目前,根据是否需要检测生物标志物,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表1)。
具体的检测生物标记物详见各章节。
表1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病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不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肺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马来酸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克唑替尼塞瑞替尼纳武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盐酸安罗替尼肝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瑞戈非尼胃癌曲妥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胃肠道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瑞戈非尼苹果酸舒尼替尼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苹果酸舒尼替尼依维莫司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瑞戈非尼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伊布替尼淋巴瘤利妥昔单抗西达本胺伊布替尼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沙利度胺骨髓增殖性疾病芦可替尼肾癌依维莫司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苹果酸舒尼替尼阿昔替尼培唑帕尼乳腺癌曲妥珠单抗甲苯磺酸拉帕替尼黑色素瘤甲磺酸伊马替尼维莫非尼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依维莫司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依维莫司鼻咽癌尼妥珠单抗甲状腺癌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基因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
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应当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特别是经过伴随诊断验证的方法。
不得在未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盲目用药。
三.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抗肿瘤药物的药品说明书是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法定依据,其规定的适应证经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须遵循药品说明书,不能随意超适应证使用。
相关药品的生产厂商,在拥有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下,应当主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及时更新相应药品说明书,保证药品说明书的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特别是有条件快速批准上市的药品,更应当保证药品说明书的时效性。
四.体现患者治疗价值现代临床肿瘤学高度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价值。
其核心思想是,在相同治疗成本前提下,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抗肿瘤药物的效价比,优先选择有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效价比高的药品。
根据药物适应证.药物可及性和肿瘤治疗价值,将抗肿瘤药物分成两级。
1.普通使用级:有明确的临床使用适应证.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国家谈判药品的抗肿瘤药物品种。
2.限制使用级:有明确的临床使用适应证.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或国家谈判药品的抗肿瘤药物品种。
五.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随着癌症治疗临床实践的快速发展,目前上市的抗肿瘤药物尚不能完全满足肿瘤患者的用药需求,药品说明书也往往滞后于临床实践,一些具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用法未能及时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
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对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进行严格管理。
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应当仅限于三级医院授权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充分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并且应当做好用药监测和跟踪观察。
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使用采纳根据,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指南,国家级学协会发布的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可的诊疗规范.指南。
六.重视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的相关性毒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也容易产生罕见的毒副作用,因此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尤为重要。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
医疗机构应当将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定期分析和报告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动态和趋势。
临床医师应当密切随访患者的用药相关毒性,并及时上报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治疗肿瘤疾病的目的。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制定符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责任,并将其纳入医院评审评价.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的考核指标,确保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一)设立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
医疗机构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肿瘤药物管理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医务.药学.临床科室.病理.信息管理.护理等负责人,共同管理本机构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
(二)组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医疗机构应当组建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治疗.病理学.临床药学.影像学.检验.护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对临床科室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为医务人员和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
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与上级医院合作,通过聘请兼职肿瘤专业医师,共享病理组织诊断.分子病理诊断平台等措施,以弥补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
(三)制定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要求,确定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品规数量。
抗肿瘤药物购用品种遴选应当以确保临床合理需要为目标,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谈判品种.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多以及权威指南推荐的品种。
应当对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定期评估,及时清退存在安全隐患.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情况频发的品种或品规。
临时采购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之外品种应有充分理由,并按相关制度和程序备案。
(四)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进行监测。
院.科两级定期进行监测的项目包括:(1)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使用率和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使用率;(2)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3)抗肿瘤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抗肿瘤药物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4)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5)临床医师抗肿瘤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