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读后感

合集下载

周易读后感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

周易读后感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

周易读后感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周易读后感: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周易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它是一部关于卜筮和哲学的著作,虽然写作时间早已超过2000年,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文化、政治、经济及个人生活中。

而我在读完周易后,深刻地感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的真谛。

首先,来谈谈“天时”。

天时是指外在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大势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而周易则强调在面对这些因素时,应该把握变化,尽力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应对不利因素,从而达到理想的结果。

这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清及把握自然环境及历史趋势的变化,顺应趋势、勇于创新,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取得更好的结果。

接着,谈谈“地利”。

地利是指领地、位置、资源、场所等人类活动中的客观条件,周易则强调在选址时应当选择具有优势的位置,充分利用可得到的资源,协调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启示我们,在做事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条件和优劣势,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尽量克服地理、经济等方面的难关,真正让自己在优势地位上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最后,谈到“人和”。

这是指主观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素质、态度和能力,周易则强调人的内在素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使个体与社会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注重相互合作和适应,这启示我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注意自身与团队之间的协作,尽量避免内讧和不合作,更应注意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默契度,从而提升团队整体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在总结中可以看出,“天时地利人和”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外在环境、地理、资源及人的条件和素质等因素的协调和平衡,通过这些与环境因素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成功。

同时也应该注意,周易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的占卜筮术,更是我们应当在现实生活中深思刻意的真正意义所在。

经典长谈周易读后感

经典长谈周易读后感

经典长谈周易读后感
《周易》古书充满智慧,是大量经典文献中影响最大的一本。

读完此书,我的心情愉快淡定,脑海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思考方式。

首先,《周易》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顺其自然,不要被物欲和利益冲昏头脑,要追求真正的幸福。

其次,它教我们审慎把握机遇,注重变化和运势,在不同的环境下把握机遇,获得更多的成就。

最后,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才能够持久地管理自己,避免错误的决定。

在此深刻的思考中,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体会:不要安逸和贪婪,要顺应自然,学会把握机遇,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和快乐。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篇1《经典常谈》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

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

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

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

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划时代的字书,囊括了历代的各种书体,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朔源沿流。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从前的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学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

汉字从秦朝开始演变成各种书体,真(正、楷),行,草,隶,篆书体的来历及发展。

就从这第一课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很丰富的了。

周易读书心得

周易读书心得

周易读书心得周易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周易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周易读书心得(一)针对《易经.季传》(引自刘毅宏的《三字经讲记》)的这一段文字,我对这段关于八卦的内容画了如下一张表格,不知道古人的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权当数字游戏,大家共享。

《易经.季传》中讲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行变化而成鬼神也。

”注解:我们一般都把五行当中的“行”念成xing(第二声)。

我们知道它是个多音字,最常用的还有个行hang(第二声),在这里,不妨把它理解成行来作图。

会发现一切都不可思议地便于理解。

此文以下的“行”字都念作hang(第二声)。

那么首先是这十个数分别两个两个一组,共五行。

分为天和地两列。

“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的意思是“13579”在为天的这一列。

剩下的偶数“246810”则应该在地字那一列。

这样天数有五个数字,地数也有五个数字。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每一列的五个数相加都有一个值。

接下来作者解释了这些值分别是多少: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

就是天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25,地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30。

和在一起算是55(这是“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意思)。

那么这些数字的具体位置怎么定呢。

别急,文章还有另一段话。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就是这些数字应该的位置。

“天一生水”不妨理解为,天字下,1对应的位置应该是水。

“地六成之”地字下,6对应的位置和它相辅相成。

这也应证了“阴阳相合”,辅佐生成的说法。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把“某某生某某”的数字用红色标记出来,以便于观察。

其余的都这样类推理解,把数字填入相应的框即可。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也很重要。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对照一下我们绘制的表格,确实天下都是阳数,地下都是阴数。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周易》是一本充满古老智慧的书籍,被誉为“群经之首”,阅读完这部经典之作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周易》的博大精深让我惊叹不已。

它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是主体,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

这些卦象和爻辞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决策智慧。

通过阅读这些卦辞和爻辞,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其次,《周易》所倡导的阴阳五行理论让我对世界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世界的朴素认识,它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构成。

这种理论不仅解释了自然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规律,还为人们提供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阴阳五行的真谛,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周易》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它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逆天而行。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周易》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籍,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我相信,《周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之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的光彩。

周易尚书两篇的读后感

周易尚书两篇的读后感

周易尚书两篇的读后感读《周易》和《尚书》,就像跟两位老友喝茶聊天,一本是智者的沉思,一本是历史的回响。

读罢,心里头那个感慨万千,就像被春风拂过,又像是被秋雨打过,总之是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先说《周易》,这本书啊,简直就是智慧的海洋,深不可测,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

它不仅仅是占卜算命的书,更像是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告诉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处世。

里面的阴阳八卦,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啊,我想就是《周易》里讲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道理。

读《周易》,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哲理的世界。

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比如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得多好啊!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人活着就得有个样儿”,得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而且啊,《周易》还特别接地气,里面的很多道理,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影子。

比如“物极必反”,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乐极生悲”,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得太过,得有个度。

再比如“否极泰来”,就像咱们说的,“风水轮流转”,遇到困难别灰心,说不定转机就在下一刻。

再来说说《尚书》,这本书简直就是历史的活化石,记录了咱们中华民族从上古时期到周朝初期的历史变迁。

读它,就像是看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片,让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尚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那些历史大事的发生。

比如《大禹治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精神,就像咱们现在说的“舍小家为大家”,让人肃然起敬。

而且啊,《尚书》还特别有教育意义。

它告诉我们,做人得有担当,得有责任感。

就像《泰誓》里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简直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以人为本”的翻版啊!它提醒我们,作为统治者或者领导者,得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国泰民安。

读《尚书》,还让我感受到了咱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周易》读后感3篇

《周易》读后感3篇

《周易》读后感3篇《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周易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

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

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

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

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

有时都是不可信的。

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

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

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

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

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

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

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我是一名一年级学生,上个学期我们学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包括了周易。

读完下册的《周易》之后,我对这部古老的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人生不同的选择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也学会了从易经中获取智慧。

以下将从易经的起源、原理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易经的起源及特点《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被誉为“万物之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部以卜筮为核心的经文。

《周易》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通过八卦的组合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易经的特点是“内外应合”,既能讲究卜筮预测,又能应用于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治理等方面。

通过《周易》的学习,我意识到它并非只是一种卜筮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源泉。

二、易经的原理与思想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和“变化”。

《周易》将世界万物的演化过程归纳为两种基本力量的相互作用。

在易经中,阴阳是不可分离的,亦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描述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在卜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八卦的阴阳变化来预测吉凶。

然而,易经更注重的是变化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世事无常,我们需要根据事物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易经的应用和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易经不仅仅是一种占卜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指南。

通过学习《周易》,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指导。

首先,易经教会我们善于变通。

人生充满了各种变数和挑战,在变动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灵活应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正如易经所说,“善变者存,不变者亡。

”其次,易经强调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八卦中的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但又互为因果。

只有在平衡和谐的状态下,事物才能得以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与他人和谐相处,追求内心与外界的平衡。

最后,易经教会我们不断进取。

易经中强调“天道酬勤”,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读了一本关于《易经》的书,决定整理读后感。

虽然读完一本书,对易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是只知皮毛。

摘取些感受比较深刻的东西:“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家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人人如此,自然合理变通而生生不息。

”“只有仁是万事万物的共通需求,仁则生,不仁则麻木而枯死。

做人必须不厌不倦,终生追求仁德。

所以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人自尊、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唯有谨慎、敬天,力求合理,才可以无咎。

否则有如不谙水性却掉入旋涡中,当然十分危险。

”“易学告诉我们:有常才有变。

坚守常则,才可以应变制宜,必须有所不变,然后合理地有所变,千万不可以为变而变,变到离经叛道,大家都受害。

”“中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倒好处;庸是用得良好的效果;中庸表示道德实践恰到好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

”“人的生命有限,原本是一种无奈。

人必有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追求永生,又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从择偶开始,慎选婚姻的适合对象;最好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只结一次婚;恋爱的对象就是结婚的对象,最为幸福;结婚后要尊敬天地、祖先和双亲;夫妻也应该彼此尊重;在性爱之外,也应该有共同理想及兴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居有义;人人重视品德修养,共同以致中和为目标‘重视家庭教育和生活,不能以个人主义者自居。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人人都有自主性,我们应该都应该加以尊重;认为自己和一般动物没有两样,象动物那样活着就可以;或者人为万物之灵,必须有异于一般动物;这种自我定位由个人自作自受,不必勉强也无法伪装。

”“西方人辩明是非,只就事理上着眼,对事不对人。

《周易》的读后感

《周易》的读后感

在阅读《周易》这部千古传世的哲学巨著后,我深感震撼。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它以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类生活的道理。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易”,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变化、转变的意思。

全书以六十四卦的形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每一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都有阴阳之分,阴阳相生相克,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宇宙图景。

这种符号系统虽然抽象,但却能准确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深厚的哲学内涵所吸引。

它不仅探讨了宇宙的运行规律,还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它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哲理,鼓励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又如,它强调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念,告诫我们要有宽容的心胸,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周易》还以其独特的预测方法,吸引了我。

它的预测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发展。

这种方法虽然神秘,但却充满了科学的精神。

它让我明白,只有深入观察和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预测和把握未来。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周易》读后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说文解字》和《周易》作为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国文字学和哲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瑰宝。

这两部经典著作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人必读的书籍之一。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着重于文字学的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字典,也是最早的文字工具书之一。

作者许慎运用主要是古文字学研究方法对古代汉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并以此来解释古代汉字的含义及构造。

《说文解字》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更提供了对字符的深入解释和研究,对于研究古代语言、文化和文字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我阅读《说文解字》时,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

书中的每一个文字字形、字义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领略到了祖先们对语言文字的重视和执着。

我读了《周易》,更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度了解。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中的经典,被誉为“易经之父”,《周易》不仅是一部预测占卜书,更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道德和文化方面。

通过研读《周易》,我发现其中的“变易”思想和“阴阳”哲学对于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影响深远。

在《周易》中,八卦、六十四卦等符号含义丰富,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

在我阅读《周易》时,我被其中的智慧和思想所折服,深深感受到古代先贤们对哲学和道德的探索。

通过阅读《说文解字》和《周易》,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这两部经典著作不仅仅是文字和卜辞的总结,更是古代先贤们对语言文字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这两部著作反映了中国人对语言文字和生活哲学的丰富理解和精神追求,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相信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著作,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篇示例:经典常谈《说文解字》《周易》读后感《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具权威性的字典之一,由东汉郭翰编纂而成。

周易读后感初中

周易读后感初中

周易读后感初中《周易读后感》周易是一部古老而神奇的文化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智慧引导人们思考、观察并解读天地万物之道。

近日,我有幸读了一本有关周易的书籍,深入了解了更多关于周易的知识。

阅读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周易的博大精深和应用价值。

首先,我被周易中的一些概念所打动。

周易中所讲的“易”是一种变化的智慧,是对事物运行规律的洞察和把握。

它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唯有顺应这种变化,才能够达到和谐与发展。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国家进步,都需要学会顺应变化,灵活应对。

只有不断适应和调整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最好的结果。

其次,周易对人性的洞察力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提到了人类的善恶之心,以及不同的阴阳属性。

周易认为,人性中既有善良美好的一面,也有邪恶和暴力的可能。

这使我意识到,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这种矛盾,我们需要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来把握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时,周易也提醒我们,当遇到邪恶的事物或人时,要保持警惕并迎难而上,力图将其转化为正能量,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此外,周易的哲学观念也给我带来了启发。

周易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

只有当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最后,周易对人生态度的思考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

周易中提到了“治国安邦”、“行天下之道”等问题,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和素养,将来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周易中关于和谐发展的思想也提醒我,要注重平衡自己的生活,不仅要追求个人的成功,还要关注他人的幸福与利益,以达到更高级别的生活境界。

总的来说,读完《周易读后感》,我对周易的理念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思想观念,更是一种指导人们思考生活、实践智慧的工具。

经典常谈周易尚书读后感

经典常谈周易尚书读后感

经典常谈周易尚书读后感读《经典常谈》之《周易》《尚书》有感最近读了《经典常谈》里关于《周易》和《尚书》的部分,感慨颇多。

先来说说《周易》吧。

读到《周易》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感觉像是闯入了一个充满神秘符号和深刻哲理的古老世界。

那一开始的卦象就特别让我迷糊,什么阴爻阳爻,乾卦坤卦之类的,看着就像天书。

但我深知这里面肯定有着独特的智慧。

后来我明白了,这些卦象其实就像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宇宙密码本。

比如说乾卦,它象征着天,具有刚健进取的特质。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些创业者,他们就像乾卦所代表的意义一样,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充满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而书中还提到《周易》中的变与不变的思想。

这真的很触动我。

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世界一直在变,可是有些道理,有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似乎是不变的。

特别像那一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一开始我只是理解这个句子在表面上的意思,但是深入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就发现,就像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一味地按照旧方法去处理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时候就是要改变,去寻找新的途径,这样才能不断持续发展下去。

再谈谈《尚书》。

这部分对我来说也有点艰涩难懂。

因为它年代太过久远,文字上就给我很古老深奥的感觉。

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尚书》的重要性,那里面是古代治理国家的诏令公文讲述着政治智慧和道德准则。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些古老文集中保存了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治国理念和道德基础。

比如说其中关于君主应该如何对待百姓的论述。

让我联想到现代的管理其实本质也是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领导要关心下属,重视民生福祉的解决,这样才能让团体稳定和谐的发展。

我还想到,这些经典读物,很多时候我们现代人可能觉得和自己的生活距离很远。

可是事实上,只要深挖一下就会发现里面的很多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滋养。

未来对于我来说,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读《周易》和《尚书》,不只是浅浅知晓,而是能够汲取更多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过程中。

像《周易》那样从变化中找不变的规律,像《尚书》中探寻古人的政治道德意识来指导自己对于社会人际的理解。

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读书笔记【篇一:易经读后感】易经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一生有如白驹过隙,十分短暂。

我们应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而不虚度,是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

下面我仅就自己初读《易经》的肤浅认识,从人最初接受启蒙教育到最后有所成就时应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蒙——学习改变命运蒙,是《易经》中的第四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意思是说,山下有泉水,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必须先进行启蒙教育。

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蒙的本意就是事态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

有蒙昧则必须要启发,大自然依赖阳光和清风来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类本身的成长过程,就突出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蒙卦的中心内容,是讲述如何对待幼稚和蒙昧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蒙开宗明义就说了出来:亨。

蒙卦卦辞第一个字就是“亨”,蒙昧怎么能亨通呢?《易经》是以此告诉人们,人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回到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一无所知,到入学接受教育,再到参加工作,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及社会知识,不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渐渐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那是不是参加工作以后就可以不学习了呢?当然不是。

世界在前进,环境在变化,故步自封、停止不前,无疑会被时代所抛弃。

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学习的意识深深植根于大脑,向前辈学、向同事学、向工人学、向书本学,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学习意识的推动下,给自己搭建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二、需——机会在等待中出现当我们通过启蒙教育和自发学习学有所成时,就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自己施展才华。

《经典长谈第二章周易》读后感悟

《经典长谈第二章周易》读后感悟

《经典长谈第二章周易》读后感悟《经典长谈第二章〈周易〉读后感悟》读了《经典长谈》的第二章关于《周易》的部分,真的是感慨万千。

读到关于《周易》来源的讲述时,我感觉特别神奇。

这古老的书籍竟然起源于占卜,是古人对天地万象的一种观测之后总结出来的东西。

就如同在原始社会,人们对未知的自然充满敬畏,像打雷、闪电、洪水之类的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就希望通过一些方式去获得上天或者神灵的启示,于是便有了占卜的原始需求。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老人讲的一些关于占卜的故事,比如通过看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虽然这看似简单,但其实和古人通过占卜探寻周遭事物发展规律有着莫名的联系。

特别触动我的是《周易》中蕴含的那种阴阳对立又统一的思想。

它不是简单地把事物分为好和坏、对和错,而是认识到一个事物内部同时包含着两种相对的力量,并且此消彼长、互相转化。

比如说“否极泰来”这个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思想,当一个人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好像已经穷途末路的时候,但往往这个时候转机就蕴含在这种极度的困境当中,这就是阴阳转化的体现。

一开始我真的不是很理解这种思想的深刻之处,后来我明白了它是一种很宏观也很辩证的世界观。

《周易》的卦象及其解释也让我非常着迷。

这些卦象有着复杂的组合和不同的含义,但又仿佛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联。

然而,说实话,这部分我有很多地方是不确定的。

比如八卦之间的演变等那些很复杂的概念,感觉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长时间的琢磨才能真正掌握。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不仅是《周易》本身内容的讲解,更是想让我们感受到《周易》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根基性地位。

这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已经深度渗透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处世哲学中了。

像我们中国人普遍具有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就有着《周易》思想的影子。

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简单地认为就陷入绝境了,而是相信事物会有转机。

再看在人际关系里,也讲究一个度,不过分也不缺失,就如同阴阳平衡一样。

对了还想说,《周易》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这一次的阅读只是一个开端,我想以后我还要不断深入挖掘这个宝藏,也许它能给我的人生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指引吧。

《经典长谈第二章周易》读后感悟

《经典长谈第二章周易》读后感悟

《经典长谈第二章周易》读后感悟《<经典长谈第二章周易>读后感悟》读了《经典长谈》的第二章关于《周易》的内容后,真是感触颇多。

在读到关于《周易》的起源和最初的用途时,我感觉十分新奇。

它原本是用来占筮的,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奶奶讲一些农村中还有人在某些大事之前用类似抽签、算卦的方式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指引,虽然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封建迷信,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周易》就起着这样的作用,而且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哲学意味,并非简单的迷信。

特别触动我的是作者提到的《周易》里的卦象和爻辞所体现出的古人对于世界、人生的思考方式。

那些简单却又富有深意的符号和文字组合,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例如乾坤两卦,乾为天,代表着积极向上、刚健有为;坤为地,有着包容、承载一切的特性。

它们体现了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让我脑海里浮现出太极图中阴阳两极相互环抱的样子,世界不就是这样阴阳交合、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吗?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有一些疑惑,对于其中一些卦象的解释和变化我还不能够完全理解,爻辞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有时也搞得我一头雾水。

后来我明白了,不能将《周易》简单地当作一本书来读,而是要把它看作是一座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挖掘的思维宝藏。

作者想表达的应该也是《周易》对于中国文化深远的影响和它独特的价值所在。

它不仅仅影响着古人的哲学思想,也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角落。

从建筑设计讲究的对称协调,到人际交往中的礼数,似乎都有着《周易》里阴阳平衡理念的影子。

这一章节的阅读宛如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古老智慧的大门。

对我来说,未来的启发就是在浮躁的现代生活里,不妨多从像《周易》这样的经典中汲取古人看待世界的智慧,用更宏观、更富有哲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琐碎之事。

同时,关于那些还未弄懂的部分,也激励着我继续深入研读,试着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这部神秘又伟大的经典。

周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周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周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周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易的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易的读后感1 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

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读后深有感触,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

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

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

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

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

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

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

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

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众妙之门——《周易》
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姓名:张云凤
《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

最先对《周易》的认识,是认为它是一本卜筮之书,与算命、看风水有关。

后来通过对《周易》的研读以及翻阅有关方面的著作,才发现自己对《周易》的认识仅仅是表象上的,没有深刻的了解它的内涵。

当然,作为五经之一,《周易》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是我所能读懂的,只能说,在读《周易》及一些相关著作时,对《周易》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在没有真正接触《周易》的时候,我认为《周易》就是《易经》,两者都是指的同一本著作,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然而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对《周易》与《易经》二者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易经指的是“上古三易”,及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三本著作的总称;《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两者为种属关系。

因为《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传,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其实是《周易》本篇及为其释名解义的传等的合篇。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

经部即《周易》本篇,含六十四卦的卦形及卦爻辞,分为上经和下经。

上经包括前三十卦(自《乾》至《离》),后三十四卦(自《咸》至《未济》)为下经。

传部含《文言》、《系辞》、《彖》、《象》、《说卦》、《序卦》、《杂卦》,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

六十四卦每一卦又由六爻组成。

爻是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分为阴爻(- -)和阳爻(—)。

《易经》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易》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发展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

它认为太极是万物初始之前的混沌之象,太极一分为二,始有天地,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济,是为两仪。

由天地生出春夏秋冬四时,对应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由四象衍生出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对应的八种自然现象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每一卦中有六爻——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象征着事物由初始到结束的过程。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有人认为《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卦爻辞是卜筮记录,也有人认为《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有人认为《周易》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一部思维工具书。

我更加赞同第二种说法。

吕绍纲先生认为:“《周易》实质上是一部讲思想的书,一部哲学著作,卜筮只是它的表面躯壳,而且如同化石一般的躯壳,是死东西,躯壳里面包着的思想才是它有生命的活的灵魂。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周易》的卦爻辞,在对卦象进行例说的过程中,也透漏了对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的朴素辩证的认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世界观:尊天道,重人谋。

《周易》卦爻辞中对于天道即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十分强烈的。

例如:《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当脚踩到秋霜时,冰冻的寒冬也将来临。

事物的生长消亡有其必然的规律可循。

这是不一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泰:“小往大来,吉,亨。

”弱者离去,强者到来,顺应了自然规
律,所以吉祥、亨通。

由于对天道的尊重,人世间的吉凶祸福的决定因素,也就必然是人谋,也就是说人是这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措,创造或改变环境条件,使之符合自然规律。

从《周易》的卦爻辞中可以看到,人的品德修养,往往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例如:《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具备了直率、方正、宽容的品德,做任何事情都会畅通无阻。

《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谦虚的君子,若用同样的态度去涉大川之险,也会吉祥如意。

《临》上六:“敦临,吉无咎。

”敦厚宽容的施政,臣民悦服,必然吉祥无灾祸。

相反,如果不注意修养德性,就难免会有灾祸临头。

例如:
《履》九五:“夬履,贞厉。

”刚愎自用,必有危险。

《中孚》上九:“翱音登于天,贞凶。

”脱离民众,孤芳自赏,必致凶险。

同样,以《乾》卦为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潜藏、萌发、成长、茁长、全盛的发展过程。

人类的行为,应当效法这一自然规律,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把握时机,善知进退。

当力量薄弱的时候,应该隐忍等待时机,切记妄动;当可以出示而又羽毛未丰的时候,应该以诚待人,积聚力量;在成长时期,一方面应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同时也要戒骄戒躁,谨慎处事;当机会来临可以放手一搏的时候,应该一本初衷,团结上下,使上下一心,各得
其所;当久居高位时,力所不逮时,应该居安思危,及时自悔,方能自强而不息。

只要进退得当,趋利避害,则事必成。

其实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

如果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做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以乐观的心态待之,那么我们将无法跨越障碍,获得成功。

所以,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周易》文字简约,其中蕴含的意义抽象难懂,所以,要读懂它是很难的,可是,只要用心领会,总会有所收获。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所谓学者得思,商者得富,兵者得胜……
学习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