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基础知识要点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归纳教师寄语:背过就是硬道理编辑王炳志审核管延臣 2010.12.16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此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却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主要受商品的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4.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某种货币贬值,该货币汇率跌落,有利于该国商品出口,不利于进口商品;若升值,则该货币汇率升高,有利于该国进口商品,不利于该国商品出口。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6.货币流通量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7.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一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8.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原因)①供求影响价格。
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
②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9.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经济生活知识点
《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作为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二,必须是用于交换的(用于馈赠或用于自己消费则不属于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具体的、千差万别的,它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它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抽象的、无差别的,它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3、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里讲的货币是指有价值的金属货币)。
4、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指的是能够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且能够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它一方面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另一方面又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5、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指的是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流通手段指的是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用现实上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6、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从“商品——货币”的过程既重要又困难。
这是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经济生活知识点
2.发展生产的意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 间的矛盾的客观需要,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 一意谋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内容: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既要有量的优势, 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1)价值与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 的货币表现。
提示: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与商品自身价 值成正比。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越大, 价格越高;反之亦然。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 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影响价格的因素
间接因素:气候、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 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 价格下跌。
3.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 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不 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 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相关商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 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 品。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 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 量减少。反之亦然。
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知识要点
高2018届高一政治期末复习资料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基本观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金银成为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即标价)和流通手段(即购买商品),除此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租金等)、世界货币等职能。
4.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引发它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3)二者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6.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7.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跌,本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1)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其影响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出国留学和旅游更便宜;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等),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但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它们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引起的。
5、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三种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6、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7、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一要取之有道,二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重要因素的是供求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5、卖方市场是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市场,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物价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一般处于卖方市场。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
《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直接因素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决定因素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对生活(价格影响需求)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3、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反之减少;价格上涨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增加。
4、影响消费水平,居民购买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二)对生产(价格影响供给)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3、人们的消费不仅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预期收入。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关,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5、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物价总体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低,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7、生产决定消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四、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反作用)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五、为什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间资本、小微企业)1、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①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5、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6、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信用卡并不能在所有场所消费。
也不能说信用卡十分安全。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进行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点的归纳:1.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组织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系有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和创造商品和劳务的资源和能力。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技术。
3.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出售和购买之间的关系。
当供应量多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下降;当需求量多于供应量时,价格会上升。
4.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数量。
价格机制起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5.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6.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需求过高和成本上涨来产生。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8.贸易: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买卖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主要的贸易方式有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9.税收:税收是国家从社会成员和企业收取的对收入、消费和财产的一种强制性征收的财政手段。
税收可以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
10.福利:福利是指政府为了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社会福利而提供的利益和服务。
福利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和住房等。
1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和提供公共产品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以通过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市场垄断来产生。
1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期、峰值期、收缩期和谷底期。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①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5、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6、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信用卡并不能在所有场所消费;也不能说信用卡十分安全;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单位货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其他货币,说明该货币汇率升高,货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出国留学、旅游,不利于来华留学、旅游等;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间接因素地域、气候、季节、风俗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2、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3、价值决定价格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及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4、价值规律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值中;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四、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需求曲线: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与其价格变动成反方向运动;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方需求量的影响是同向的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方需求量的影响是同向的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供给曲线:对既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成正方向运动;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五、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另外有物价水平;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等等;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4、消费类型:①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②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并不直接表明消费支出额的多少;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永远不过时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公有制经济: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三、企业的经营1、企业: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2、公司: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②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③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④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3、企业的经营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四、新时代的劳动者1、就业①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生之本②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③解决措施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结构;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立法和执法检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企业:增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劳动者:①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3、劳动者的权利:①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②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③劳动者权利的维护劳动者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五、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3、利息: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活期储蓄是最大限度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5、商业银行: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六、股票、债券和保险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2、债券——稳健的投资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②性质:债务证书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④性质:债务凭证3、保险——规避风险①含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④特点:规避风险的投资★理性投资要坚持如下原则:1考虑投资的收益和风险;2注意投资方式多元化;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政策;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为主体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②必然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4、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③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为什么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消除收人差距过分悬殊,实现共同富裕;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3.怎么办1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为此,必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人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5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深化收入分配体制度改革;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三、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财政的本质:一种分配关系2、财政收入①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②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要求:发展经济根本途径分配政策要求: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3、财政支出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4、财政收支关系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四、财政巨大作用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等;※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减少财政支出、缩小国债发行规模等;※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五、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3、税收的种类①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特点:对增值额征税; 作用: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促进生产专业化;增加财政收入等个人所得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作用: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六、依法纳税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3、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4、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①必须承担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②要增强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即纳税人的权利第四单元知识要点一、市场配置资源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市场不能调节,有些领域不让它调节;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6、规范市场秩序:①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②如何规范⑴完善市场规则;⑵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⑶市场经济参加者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一、经济生活【一般考查图表题和“经济意义”、“经济措施”类】★(一)、价格(物价、CPI、PPI、房价)(1)影响价格的因素:(注意要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联系起来。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①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②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③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④其他因素:货币的价值(升值、贬值)、纸币的发行(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要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来理解。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A、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
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A、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B、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新产品开发。
(3)资源配置中关于价格的内容①市场调节机制。
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关系。
②计划(宏观调控)。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稳定物价。
(4)物价是影响消费的因素之一。
★(二)、消费:(影响因素、消费观、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生产与消费、分配与收入、财政、宏观调控、三大动力、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观)(1)影响消费的因素:(要注意与之相对应的扩大内需的措施)①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②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经济生活是政治必修1的内容,高中学生需要理解哪些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一)1、市场调节 (1)配置资源①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
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②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计划配置资源的实现(途径)及优点:(略)(4)市场配置资源的实现(途径)及优缺点。
①实现: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②优点:A.市场能够灵活地反映出供求变化B.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
C.能够给市场主体以压力和动力,调动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实现优胜劣汰。
③缺点:即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即市场失灵):a. 不能调节: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b. 不让调节: 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B、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a.自发性。
由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实现的→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的→可能会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经济现象。
b.盲目性。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各自独立,分散的地位→不可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决策必然带来盲目性→结果必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c.滞后性。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资源配置的实现方式决定市场调节的一般过程是: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实现供求平衡→必然有一定的时间差→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村及大型建设项目上影响更大)注:导致后果、表现及联系①后果和表现A、自发性[制假售假,环境污染等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造成经济混乱,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可能导致两极分化]B、后两者[资源浪费,经济波动,社会经济不稳定]②联系:都是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端,都给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和负面影响。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合理的决策以及规划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二、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则会上升。
价格变动会对生活和生产产生影响。
对生活而言,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购买会增加。
同时,价格变动还会对相关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比如替代品和互补品。
对于生产,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规模、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消费心理等。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以及收入差距。
消费类型可以分为按照消费目的划分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按照交易方式划分的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职能(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就叫价格;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商品流通;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货币的其它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发行(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货币需求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反之则是通货紧缩。
4、常用的结算方式和人们通常采取的信用工具(1)常用的结算方式是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信用卡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汇率及其升高和跌落(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即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对本国产品出口有利,不利于进口;反之外币的汇率降低,则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对本国产品进口及对外投资有利,不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对卖者有利的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对买者有利的市场)。
2、价格终归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价值总量=价值量×商品数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一般说来,价格与需求负相关关系;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其替代品需求量正相关关系;与其互补品需求量负相关关系。
6、价格变动对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
价格与供给成正相关关系。
(2)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给自己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优势。
(3)价格变动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从而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利。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1)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与当前及未来预期收入正相关关系。
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负相关关系。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负相关关系)。
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
2、消费的类型(1)按照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当一次付款可能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对于收入稳定、未来收入乐观的个人和家庭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选择。
租赁消费商品的所有权不变。
(2)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照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将逐渐增加。
3、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变化的影响(1)消费结构就是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消费结构层次低;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的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可以展示个性,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讲求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概括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发展: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我国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怎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高全面劳动者的素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公有制经济地位、范围、加强和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制经济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允许有些地方、有的产业有所差别。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个体经济(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外资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怎么办?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企业的目的、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地位(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地位:企业承包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在我国,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公司的含义、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及组织机构(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3)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职能: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各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3、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5、企业的破产和兼并(1)企业兼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2)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