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

本文探讨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不累。

一、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手脚架,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意义是经验的生成。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名家赏析的文章、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等。

1、从课内向课外扩展,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涵咏中感悟陶冶。

2、引导学生通过专题探索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象与情感、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

3、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书刊,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名家大师,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

4、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研究一些作家的传记(评传),走进历史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折射,从而深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和宇宙哲理。

生命发展的高度取决于手脚架搭建的高度。搭好手脚架,重在让学生积累文化,掌握方法,使其知识和能力相生相长。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诗词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因此,我们要拓展诗词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关于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在具体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

1、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

2、定期(周末或周日)开设诗词讲座,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如“唐朝边塞诗与盛唐气象”“诗人笔下的梅、松、菊、竹”等,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或主持,强调师生互动、自由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4、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

5、开展总题为《生活因诗而精彩》的系列写作活动。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整体发展

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和对话教育。以学习者的个体经验为出发点的建构,必定带有差异的色彩,从自己的经验基础出发,对同一言语事实,选取的理解角度及理解的广度、深度会不尽相同。这些来自不同个性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又补充了个体经验的局限,把个体建构推向合理与完善,个体建构因此取得了开放的胸襟。而且,学习主体对合作探索有着天然的要求和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时,教师主要在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一是帮助学生选择探究主题。如“意象特征与情感主旨”“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诗人与诗词的主题、风格”“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等。这些专题还可分为更具体更小的主题,不求高、大、全,这才适合实际。二是从资料的来源、搜集、取舍和研究的方向、态度、方法等上给予指导。比如对书刊、网页的泛读和精读。三是指导学生把探究形成结果并进行交流。多肯定多激励不苛求。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强调经验建构、探索、合作和对话,要求教师“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进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分享,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