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东盟的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在近十余年取得较快增长之后,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主要问题包括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上升、纺织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水平低。
浙江纺织企业欲走出困境,必须从多个角度着力,如提高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对现有出口市场的过度依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适当指导和协调;利用国际规则应对各种纺织品贸易壁垒。
关键词:纺织业,困境,发展,浙江ABSTRACTZhe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textile and apparel production and export base.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after the rapid growing,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faces variou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recent years. Zhejiang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is facing major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including revaluation of the RMB, financial crisis, rising prices of raw materials, small-scale textile enterprises, the management of low level, low level of technology. For textil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out of the woods, we must focus from various angles, such as to upgrade their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R & D capabilities, impro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to promote large-scale enterpri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strategy,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diversified export market and to reduce the existing heavy reliance on export markets; the Government and trade associations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coordination; use international rules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textile trade barriers.KEYWORDS:textile industry,dilemma,development, Zhejiang Province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选题意义 (1)第二节研究现状 (1)第二章浙江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第一节浙江省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第二节浙江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第三章浙江省纺织业纾困发展的若干建议 (9)第一节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 (9)第二节推进企业整合,提高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纺织品营销策略的研究毕业论文及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纺织品营销策略的研究毕业论文及文献综述范文格式关于纺织品营销策略的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萧山锦利纺织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所受的打击以及面对困境的对策及经验,对该企业营销策略中的市场定位、产品、分销渠道、促销四大要素进行分析,如何提高纺纱企业劳动用工水平,推广差别化、高档针织纱的生产经验,解读嵌入式纺纱新技术的创新特点和应用领域,介绍紧密纺差别化产品的生产实践经验。
对萧山纺织业进行现状阐述并分析其存在的优劣势,通过数据或案例,推出其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建议和总结。
关键字:纺织业;金融危机;发展趋势;营销策略一、引言纺织品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自80年代以来,纺织品出口总额一直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0%以上。
但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发展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激烈,国内纺织品原料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因此,认真分析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内外因素,确定我国的纺织品国际营销策略具有很大的意义。
随着纺织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也随之产生并不断变化。
为此,经济学界通过对纺织贸易的认识和了解,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并就我国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对策研究,总结除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本文就是对近年来有关该方面的研究的综述。
杨亚沙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评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进口国。
据美国海关统计,而我国自1994年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生产和出口国。
据我国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总额达到1175亿美元,而美国则是我国纺织服装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进口国和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制品生产及出口国,中美两国纺织服装贸易摩擦令人关注。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纺织品营销策略的研究毕业论文及文献综述范文格式及论文下载请浏览)。
《服装纺织企业东方国际集团出口战略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200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对于传统及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研究,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基于现状的分析并给出宏观的战略建议;对微观企业的战略研究虽然涵盖不同性质、类型或规模的企业,但是由于外贸行业中企业类型众多,性质各异,涉及具体行业的分类更数不胜数,研究数据上还有许多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三、主要参考文献(外文大于2项,中文大于8项)
5.2022年5月11日到5月20日:修改论文,完成论文定稿。提交正式论文并准备论文答辩。
6.2022年5月21日到5月29日:毕业论文答辩。
相关实证调研计划:
通过调研企业实际状况,对企业出口现状展开全面分析。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蒋霞敏(2013)指出纺织品出口企业如果想成功的进行转型,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科技创新投入和市场行销并行来抓。二是调整企业的人事制度,着重进行团队建设,通过薪酬、奖励、福利、晋升渠道的设计鼓励个人及团队的正向建设及发展。三是加强对创新和设计的投入力度,紧盯市场风向标,把握企业产品的话语权。詹理敏(2013)认为要持续加强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产品的创新,精准定位目标消费群体,靶向提取消费者的实时需求,加大对车间流水线的成本投入,积极开发当季的纺织新品,从原材料、款式和定位上提升企业在市场的主导地位。瞿翔(2015)指出,当前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4P战术的推广运用加强企业在这方面的建设,通过定位、规划、推广和宣传,结合产品实际走出产品特色来。陈宾(2012)认为发达国家及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困难重重,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对添加化学品的监管进一步收紧,绿色壁垒日益严峻。政府部门要积极分析贸易环境及时开展预警分析,完善贸易摩擦综合应对体系,引导企业联盟合作。行业协会要推进相关的平台建设,及时收取反馈对企业有帮助的行业咨询,对于生产转型企业自身而言,要严格遵守外贸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控和技术投入。陈玉萍、李晓辉(2015)指出,纺织出口企业可以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交易链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积极“走出去”布局国际产业链化解成本压力,但不可盲目跟风投资。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的投入强化产品的生产。施宇(2012)认为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良性发展要做到的以下三点:一是建立完善企业管理规章,强化对员工的管理,定岗定责实现高效工作运转。二是要优化生产方案,对工厂生产情况进行实地摸底调研,选任分配合适的人才制定合理的工作任务,将生产计划详细划分到具体的车间工作组。三是优化架构设置,合理设置中层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o v O omp ttv d n a e i h s a e . h r f r a d i s ou d s r n t e n e p ie b i US c e ii e a va t g n t i r a t e e o e n t h l te g h n e t r r s
战略和 “ 化” 多元 战略所要开辟和 巩 固的新兴市场 。
之 一。 其出 口市场 主要集 中在 美国 、 盟 、 本 、 欧 日 中国香港 等
地 , 0 3 2 0 年 中国纺织 品服装 的传统 出 H市场 中, 2 0 07 欧
美两地 的市场份额 均保持在 1 1% ~ 1 7%之 间, 但在 日本和
很大 的开发空 间, 望成 为中国纺织 品服 装实 施 “ 出去” 有 走
T 数 C指 C 指数 A l
05 6 2【】 . x
06 .9 22l .I
07 3 21 0
07 7 22 .2
08 .2 221
08 .6 一
数据 来源: 根据各年商务部和海关数据 整理计算所得; 0 2 2 0 年东盟的数据 为文 莱、 印尼、 来西亚、 马 菲律宾、 新加坡 、 泰国、 越南等6 国家的数据。 个
显 性 比 较 优 势 指 数 ( e l d Re COmP a i e v ae a tv r
_ 文用7 指 数和Rc 7 - c A指数两个国 际竞 争力主要测量 指标 来反映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 东盟 市场 的竞争 力 研究表 明 ,中国纺织 晶服装在东盟市场 有很 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应通 过增强企业竞争 力 实施 “ 出去 战 略和 开展协议分工 的方 式来增 强 出口 走
“ 多元化” 略、 战 开辟新 兴市场才能 在全 面均衡 的市场格 局
我国纺织企业开拓东盟市场面临新机遇
我国纺织企业开拓东盟市场面临新机遇我国纺织行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产业,而东盟将是我国实施这一战 略的重点地区。
“一大把”网站调查发现,与东盟国家相比,我国纺织品出口优势 明显。
虽然东盟部分国家将一些纺织产品列为敏感产品进行保护,但正常降税进程 启动后,我国纺织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
我国纺织行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产业,而东盟将是我国实施这一战 略的重点地区。
“一大把”网站调查发现,与东盟国家相比,我国纺织品出口优势 明显。
虽然东盟部分国家将一些纺织产品列为敏感产品进行保护,但正常降税进程 启动后,我国纺织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
中国与东盟纺织业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与东盟的纺织品贸易一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04 年,中国从东盟进口 纺织品 7.43 亿美元,进口最多的产品为棉纱、化学纤维长丝、化学纤维短纤等纺 织原料和中间产品。
中国出口东盟的纺织品和服装达到 43.72 亿美元,品种范围比 较分散,针织服装和棉纱、棉线最多。
总体来说,在我国与东盟的纺织品贸易中,东盟仍处在产业链的上游,我国相 对处在下游位置:在服装贸易方面,我对东盟有较强的出口优势;在纺织原料和中 间产品方面,双方均有较大的进出口量。
但从进出口产品经过的加工程序看,从东 盟进口的产品仍然处在纱线等较为上游的环节, 而我对东盟出口较多的则是经过一 定加工处理的布料等织物。
纺织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转移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 重要方面。
截至今年 8 月底,中国在柬埔寨、越南、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投资的 各类企业已超过 1000 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纺织品企业,柬埔寨、越南等国家还 接了中国纺企的许多订单。
“降税计划”将促进出口东盟 纺织行业是我国目前最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广西社科院东盟问题专 家古小松认为,随着今年 7 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的启动,尽管东 盟部分国家将一些纺织产品列为敏感产品进行保护,但敏感产品数量毕竟有限,而 且敏感产品也将逐步进行降税,今后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的原因分析
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的原因分析羊绒网荐东盟是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迄今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同东盟建立如此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许多机遇.步入“后配额时代”以后,我国纺织企业遇到了新的严峻考验.为规避欧美的特保措施,化解出口压力,我国企业应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把中低端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东盟.一、中国对东盟纺织服装业投资的原因分析1.中国东盟FTA的建立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东盟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对纺织品有很大需求量,自有生产明显不足,所需纺织品90%依靠进口.由于其技术条件的差异,对经过一定加工、技术含量高的纺织品,例如布料、辅料、服装的需求量更大.随着中国-东盟FTA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系列优惠政策会陆续出台,商机之大不言而喻.近几年来,东盟国家政局基本稳定,随着中国在东南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的多次会晤,双边的政治、经贸关系发展良好,为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优越的国际氛围,加上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华人基础以及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投资环境基础良好,为我国进军东盟提供了多条宽畅的道路.2.中国东部纺织品产业的结构调整带来的资本转移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年来,中国东部“民工荒”、“能源荒”、“土地荒”逐渐加剧,纺织品产业成本压力加大.相比而言,东盟部分国家纺织在资本、技术、信息和体制方面与我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使得中国东部地区与东盟各国可实现优势互补.另外,随着中国纺织业装备能力的提高和装备的高级化,大批传统纺织机械需要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转移出去,进入国际市场来盘活,东盟部分国家作为“资本与劳动力结合最有利”的地方,必为中国企业所重视. 3.通过东盟生产,再出口欧美等市场以绕过贸易壁垒.企业通过在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等国设厂,或完成产品的后续加工后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或在我国加工纺织品,再到东盟国家加工成服装,以使用东盟国家的配额出口到欧美等消费市场.这种贸易安排在开拓新的出口渠道时可以规避纺织品配额限制风险,享受着欧美等进口国低关税、普惠制等各种优惠措施.一定时间内美国和欧盟仍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产品出口到这些地区,一旦被起诉倾销将按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税率被征收反倾销税.而东盟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和文莱既是世贸组织成员,又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设厂,可避免国内企业为争夺出口市场而导致出口量激增、出口价格下降,被部分国家冠以商品倾销而遭受制裁,也可规避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4.近两年来,我国纺织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进入2008年以后,我国传统和有比较优势的纺织行业开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2008年以后,汇率进一步上升,导致我们纺织业面临更大压力.其次,新劳动法推出后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国家出口退税率下降;印染行业新准入标准等.纺织行业每年劳动力价格上涨在20%左右.新劳动法推出后,作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上涨非常明显.再次,纺织品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纺织行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因此,我国纺织行业急需开发新的市场,以确保纺织业的支柱地位.二、我国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的效应分析1.经济增长效应1获取低成本优势,缓解国内资源瓶颈.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成本随着经济的也在不断提高.这样我国靠廉价劳动力构筑起来的纺织品竞争优势也就不复存在.而东盟的四个新成员,由于经济水平远远低于我国,在生产纺织服装这种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就具有明显的优势,到这些国家投资可以充分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资源,降低成本.2我国纺织品的对外投资大多数是境外加工贸易,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大多可以从国内进口,增加了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促进了关联产业的发展.3我国纺织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国际竞争力增强,加深了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扩大了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会拉动对母公司产品的出口,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结构还处于低级化的阶段.国内众多的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小而散,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序上过度竞争,在世界市场上只能走低质低价的低端路线,部分企业为了生存,甚至采用不规范的出口竞争方式.即使是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也大都缺乏核心技术、知名品牌等核心竞争力要素,更缺乏跨国经营、全球配资源的能力.的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结构急需升级,尤其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创造自己的品牌,开拓纺织服装品在国外的营销渠道.通过把低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东盟,国内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可以创造更多效益的高端产品的生产中去,同时加强研发工作,从而提高我国高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换汇能力.3.规模经济效应.我国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不仅直接面向东盟市场,而且还面向其他国际市场.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三、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东盟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做好市场调研.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差异性很大,东盟各国的投资体制、政策规定、资源条件、产业基础、配套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各不相同,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时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市场准入规则等,制定周密的投资计划,规避投资风险.2.投资多国化.东盟10 国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比较近,为了防止部分东盟国家政府因本国同类企业的不满与抗议,在对待中国纺织服装业投资的态度上发生不利的转变,以及防止出现欧美国家一制裁就全面堵死出口渠道的局面,应采取“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经营方式.可以在新加坡和文莱这样非常自由的国家投资,然后再到一至两个邻近的东盟国家投资建厂,以多元化策略把出口风险降到最低.3.建立东盟各国和欧美对待中国纺织服装品的预警机制.在政府还没有建立这类的预警机制时,由企业特别是那些大型企业建立相应的东盟各国及欧美对待中国纺织品、服装的预警机制.预警机制主要通过信息的收集,收集相关国家对纺织服装品的政策、、相关数据等,对此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不同的预警级别,并相应处理. 4.选择多种投资形式.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东盟投资,并不一定要直接进行投资设厂,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除了独资与合资经营外,我方还可以要求以设备或者技术出资;同时经营过程中可以设法在当地融资,以减少使用自有资金.但同时应注意到采用合资方式不利于技术保密,因此,对于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可考虑采取独资经营方式.。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浙江省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第一大省。
随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浙江纺织、服装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更为广泛、复杂、尖锐和激烈的竞争。
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保持和不断提升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不仅关系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美国经济衰退、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明显涨价、要素制约加大等多重压力,纺织品出口总体增长平稳,但是纺织品出口成本优势逐步减弱,技术创新不足,缺少自己的品牌等,企业困难加剧。
因此,企业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要想在如此大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位,就要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合的出口对策,这就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
国内外学者对贸易理论的研究开始于18世纪中叶,至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相关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由于全球贸易的新态势,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1.古典贸易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开创了自由经济理论。
在国际贸易方面,他倡导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强调国际贸易的双方互利性,即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生产效率的不同,即单位产品的绝对劳动时间消耗不同。
商品生产效率的不同是由于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的不同造成的。
自然优势是指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优越性,普通人力无法控制。
浙江省纺织企业对东盟投资的SWOT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专业:国际经济贸易题目:浙江省纺织企业对东盟投资的SWOT分析引言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84.5%。
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新兴力量。
这表明,我国对外开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资金开始较大规模的双向跨境流动,我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提升在全球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在推动世界经济繁荣和与各国互利共赢中实现自身持续发展。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截至2009年底,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北京、福建、上海、河南、黑龙江七省二市的境外企业数量占境外企业总数的六成。
浙江省是中国拥有境外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浙江企业特别是浙江省纺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商机。
本文通过对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有关资料和数据,分析和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问题,从而寻找有助于浙江省纺织企业对东盟投资的方法和对策。
一、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一)纳克斯利率诱因理论纳克斯是最早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学者。
他于193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资本流动的原因的效应》的论文。
纳克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是由于各国间利率水平的不同而引起的,资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而产生利率差的原因又是又各国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诱因”会打破原来的供求关系,从而优惠是利率发生逆向变动,利率和资本的循环往复变动,国际资本的动态平衡最终造成了国际资本不断地流动。
纳克斯利率诱因理论实际上体现了两个观点:(1)资本跨国流动最直接的动机是利润,而且是产业资本的利润。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如何提高纺织品服装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东盟的纺织服装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对我国构成一定的威胁。
在纺织服装领域,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与合作必然客观存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国与东盟在纺织服装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来分析中国与东盟在纺织品服装领域的竞争关系并提出应对竞争的对策,同时展望了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前景,旨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出口相似性贸易创造贸易转移Abstract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it isimportant to devise methods to enhance China’s actual strength in textiles and garments industry. ASEAN’s rapid growth in textiles and garments in recent years has becoming a threat to our country.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brings great opportunities together with challenges to both China and ASEAN members. Under this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both sides in textiles and garments industry. By using export similarity index, trade diversion and trade creation and labor cost, this paper will make an analysi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think up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forecast cooperation between both parties, so as to achieve win-win with ASEAN in textiles and garments industry within the CAFTA.【Keywords】Textiles and Garments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Export Similarity;Trade Diversion and Trade Creation目录1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现状 (5)1.1 中国、东盟纺织品和服装的对外贸易现状 (5)1.2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的双边贸易现状 (6)2 中国与东盟在纺织品服装领域的竞争 (7)2.1 出口相似性分析 (7)2.2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分析 (9)2.3 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竞争 (12)2.4 主要纺织品进口国的贸易壁垒加剧了中国与东盟的竞争 (12)3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与东盟竞争中的对策 (13)3.1提升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技术含量 (13)3.2树立品牌,以质取胜 (14)3.3加强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14)3.4 打破纺织品贸易壁垒 (14)3.5 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及对策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省纺织品出口市场格局与策略研究纺织业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在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中国纺织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处于中低水平。
要改变中国纺织业落后的局面,实现由传统纺织向现代纺织转变,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进步振兴纺织经济。
1国内研究综述1.1 纺织品出口市场研究动态穆易(2005)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金光灿烂”。
配额的取消,带给中国企业的更可能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暴风雨”。
王中保(2005)认为“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依然面临的挑战,仍面临技术壁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的限制。
肖武岭、姜书竹(2005)认为对纺织品出口大省浙江来说,“后配额时代”既意味着扩大出口的巨大机遇,更潜伏着大量限制和威胁。
SA8000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限制手段将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造成重要影响,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王中美(2006)认为中国纺织品与服装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已经引发了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进口国家的外部压力;二是来自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内部需求。
裘明军、阮明锋(2005)认为目前在绍兴纺织业中存在的“柠檬市场”现象,并以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柠檬市场”做出分析,最后提出了产业集群避免形成“柠檬市场”的方法。
曾繁华,彭绍仲(2005)认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尚未摆脱外延型数量增长模式,严重缺乏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都很低,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
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可供资源、环境治理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产业结构、环境管理、标准制订以及税收政策方面努力。
1.2 纺织品市场策略研究动态李创,任荣明,王丽萍(2005)总结了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现状,从三个角度对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评价多相测度指标体系,并以陕西省15家纺织外贸样本企业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运用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纺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建议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找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选择有效战略并加以实施,评价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纺织外贸企业竞争力。
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东盟的投资
论文题目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东盟的投资论文撰写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由于出口增长速度过快,导致欧盟和美国纷纷运用特保措施对部分中国纺织品重新进行配额限制,同时很多国家开始使用反倾销等措施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而一些企业采用谎报原产地、转口等方式继续对欧美出口,已经引起美国的关注,并使美国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
纺织品出口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出口不再是最佳选择。
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后浙江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东盟的可行性,对浙江这个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第一大省有重要意义。
浙江纺织服装业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契机,把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转移到东盟,既可化解当前纺织品出口压力,继续出口欧美,又可拓展东盟市场。
论文的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只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部分学者从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双方在贸易上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CAFTA存在的问题、前景和我国的对策,例如陈建军、肖晨明的《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4(8);王磊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4);还有少数研究关注了CAFTA在投资方面的合作问题,认为投资东盟是符合我国利益的,例如杜群阳和宋玉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国际贸易问题》,2004(3);李建伟在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问题研究》(载于《东南亚纵横》,2003(8))一文中分析了中国投资东盟可以选择的产业。
(2)关于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研究。
2005年前后,针对配额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中国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如郑礼明和张燕林的《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经济》,2005(7);王瑾的《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环境的评析》,经济问题探索.,2005(1);(3)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研究。
中国—东盟纺织业的竞争与互补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加强,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深入。
其中,纺织业是双方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与东盟纺织业在竞争与互补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与东盟纺织业基本情况(一)中国纺织业基本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纺织品贸易大国。
中国纺织业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产能、设计、制造领域得到了不断提升,贯穿整个产业链的企业数量已近10 万家,成为世界纺织业的重要力量。
(二)东盟纺织业基本情况东盟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也是全球著名的纺织品生产国,其拥有丰富的纺织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在纺织品加工环节表现出色。
东盟国家的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实力,产品质量也逐渐提高,成为全球纺织产品的竞争对手。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业的竞争(一)价格竞争由于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生产成本低,其纺织品价格有较大竞争力。
而中国在生产、设计等方面占优势,产品的质量相对更高,而价格相对较高。
因此,在纺织品贸易中,东盟国家的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纺织品的竞争造成了影响。
(二)产品竞争近年来,东盟国家继续加强研发,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功能性纺织品及环保型纺织品。
而中国纺织品在设计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占有优势,产品的品质也在逐步提高。
因此,双方在纺织品的不同领域内,展开了激烈的产品竞争。
三、中国与东盟纺织业的互补(一)市场互补东盟国家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优势,其消费能力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
因此,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纺织品的市场需求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由于东盟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还需要谨慎应对,提供更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产品,以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生产要素互补目前,东盟国家的纺织品产业链中更侧重于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而中国的纺织品产业链更加完整。
中国可以向东盟国家提供高科技纺织设备、技术服务等,在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帮助东盟国家提升纺织品的高端制造能力。
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的原因及经济效应分析
1 中 国 东 盟 F A的 建 立 给 中 国 纺 织 业 带 来 了 巨大 的商 机 。 T 东
盟 国家人 I基数 大 ,增长快 对纺织 品有很大需求量 ,自有生 Z l
产 明显 不 足 ,所 需 纺 织 品 9 % 依 靠进 口。 由 于 其 技 术 条 件 的 差 0
纺织服装业投资东盟的
原因 及经;效应分祈 斋
董磷茜 三峡大学 李翼恒 石家庄经济学院
[ 摘 要 】步 入 “ 配额 时 代 ” 以后 ,我 国 纺 织 企业 遇 到 了 后 新 的 严峻 考 验 。为规 避 欧 美 的特 保 措 施 ,化 解 出 口压 力 ,我 国企 业 应 借 助 中 国一 东盟 自由贸 易 区建 设 的机 遇 , 中低 端 纺织服 装 产 把 品 的生 产 转 移 到 东盟 。文章 分析 了我 国纺 织服 装 业 投 资 东盟 的 原 因及 所 带 来 的 经 济 效 应 , 并指 出 了应 当注 意 的一 些 问题 。 【 关键 词】投 资 纺 织服 装 东盟
参 考 文献 : 【]g r aa J ,adBre .Lo i 19 Ie s Gop 1 ie,.l . n u t A om . 8 n r t r Cl l mn dt s 9 te u
P li ot s ic 5 h e . Wa h g o ,D. : C rs t d , si t n n C. Q P es
席 ,以及 4 4位 州长支持与 中国的永 久性正常贸易关 系。
劳工界不甘示弱:然而 商业界游说 的威 力并不意 味着贸易
保 护 主 义 联 盟 的 游 说 完 全 无 效 。 虽 然 ,对 华 贸 易 法 案 主 要 是 在
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研究
一、浙江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与现状(一)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纺织服装业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纺织服装生产的第一大国,也是纺织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
浙江是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大省,近几年来,纺织服装出口的规模增长迅猛,所占全国的出口份额也在逐年扩大。
据海关统计,2003年全省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达4176家,占全国总数的14%;出口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665家,占全国的20%;全行业出口总额约146亿美元。
2004年,浙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196.55亿美元,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20.18%。
至去年底,浙江省拥有出口实绩的纺织品进出口企业7789家,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三成。
全年实现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44.29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133.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3%;纺织品出口1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130.4亿美元,增长18.1%,低于全省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出口比重28.9%,同比降低2.8个百分点。
在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纺织服装的出口价格同比上涨 1.9%,其中服装提高3.3%。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贸易保护手段不再是单纯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我省还面临着诸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及反倾销等的制约,2000年我国纺织工业2/3的出口企业和1/4产品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100亿美元。
纺织服装业的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欧盟和美国对纺织品服装贸易实行特保条款,给我省的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纺织服装业同样也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换汇收入和出口定价,使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纺织服装业的发展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二)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特点纺织品仍是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产业之一。
以2005年为例,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在贸易方式上,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增速较上年有所减缓。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纺织服装的加工贸易是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它的出口量都排在中国服装出口量的前面。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服装贸易做得越来越大,加工贸易也做的越来越多,但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现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问题,提出可靠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浙江纺织服装业;加工贸易;出口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和现存的问题1.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状况1.1.1 近几年浙江纺织服装进出口状况根据浙江海关总署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浙江省全省服饰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1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6%。
杭州海关对外公布浙江省前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浙江省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在上表中我们看到,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12年比2011年略低一些,而2011年却比2010年多了约100亿美元,说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省的出口量还有很大的增加。
1.1.2 拥有丰富的纤维原料中国是世界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国,中国棉花南北都有种植地,年产量千万吨以上,占了世界总量的8%.据中国产业情报网报道:中国2013年1~4月合成纤维11444857吨,而且其纤维细长,比苏丹、埃及等其他国家的所产的棉花更好。
所以,中国的原料优势至少在这几十年中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下去的,有如此好的原料优势,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在未来长期的领跑地位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取代的。
1.1.3 发展趋势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时,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促进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就目前来看,全球的棉花量在减少,原材料的成本也在增加,还有就是我国劳动力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还有很多国际上的纠纷也在扰乱着浙江省的纺织服装的发展,使得企业出口压力剧增。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东盟的SWOT分析
(四 ) 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 提高经济效益 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实际上中国对东盟各国纺织服装
2007 /09 总第 365 期
商业研究
文章编号 : 1001 - 148X ( 2007) 09 - 0175 - 04
COMM ERC IAL R ES EARCH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东盟的 SWOT分析
姜书竹
(湖州师范学院 法商学院 ,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 : 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 ,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反而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 , 为了化解出口压力 , 浙江 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CAFTA ) 建设的机遇 。对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应 针对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在投资东盟方面的优势 、劣势 、机遇和挑战 ,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浙江 ; 纺织服装 ; 东盟 ; SWOT 中图分类号 : F75218 文献标识码 : A
这些大企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资金实特别是有一部分企业已经上市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融资国内原材料和技术提供保障浙江的部分企业在走出的过程中即使国内的配套产业没有随之转移也不必担心原材料的供应及技术方面的保障因为随着cafta的进展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等将不受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1. 跨国经营经验不足 虽然浙江 纺 织 服 装 企 业 在 国 内 取 得 了 很 大 的 成 功 , 出口方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 但是真正走出 去 , 到国外建厂生产的并不多 ,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 业缺乏跨国经营的经验 。在国外进行生产要适应东道 国的环境 , 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和政治经济法律环境 。 但是由于熟悉东道国环境需要一个过程 , 因此企业在 投资初期会面临很多困难 。企业需要不断地与当地人 打交道 , 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好企业与员工 、当地生意 伙伴 、公众及政府的关系 。同时企业必须了解并适应 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环境 , 搞清楚该国对待外资企业的 态度 , 同时要充分了解其对于外经贸方面的管制措施 如进出口限制 、外汇管制等等 。 2. 多数企业的融资能力有限 浙江省的 纺 织 服 装 生 产 企 业 主 要 以 民 营 企 业 为 主 , 且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 。中小民营企业资金 规模有限 , 单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很难满足对外直接投 资的资金需求 , 需要通过金融市场融资 。但是当前中 小企业融资渠道受限制 , 国内银行一般不愿为中小型 企业提供贷款 , 民间借贷成本又太高 。 3. 人才缺乏 尽管近年来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国际贸易人才 , 但 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 , 规模较小 , 而且主要 集中于一些资源开采性行业 , 纺织服装行业对外直接 投资非常少 。因此 , 熟悉该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人才 十分紧缺 。 (三 ) 机遇分析 随着中国日益融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 特别是 与东盟地缘经济的发展 ,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东盟 面临新的机遇 : 1. CAFTA 启动的机遇 2004年 , 中国与东盟 10 国签署了中国 - 东盟自 由贸易 区 《货 物 贸易 协 议 》和 《争 端 解 决 机 制 协 议 》。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 《货物贸易协议 》规 定 , 双方的产品分为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两大类 , 从 2005年 7月 1 日起 , 双方按照商定的时间表全面启 动降税进程 。根据协议 , 中国和东盟中的 6个老成员 (文莱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 、 泰国 ) 将在 2010年把绝大多数正常产品的关税降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纺织业贸易的影响》文献综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我国纺织业贸易的影响》文献综述十八大之后,中国提出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除却中国纺织业与东盟之间存在的固有问题之外,新发展势必将面临到以往不同的新问题。
研究这个论题,一来有益于宏观分析我国纺织业贸易发展的新进程,从而更好的观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纺织业贸易的未来趋势;二来通过研究能够以论文的形式集中个人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学习的各种方法,展现大学四年学习所得。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文献综述(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定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持续攀升。
目前,东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我过第三大外资来源,同时我国也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阶段与协议在多数情况下,学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下三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
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第三阶段:(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而目前我们正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浙江纺织服装企业投资东盟的策略分析一、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格局出现的一大变化就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尽管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占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不大,但是其增长速度迅猛,超过了发达国家。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增强本国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本文将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求为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1.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邓宁(1981)在“国际投资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Paradigm, 即Ownership、Location、Internalization,OLI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发展阶段理论(IDP理论)[1]。
该理论从整个国家的高度出发,探讨一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并且得出结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关系。
就这一发展规律,从跨国投资的实践来看,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发展趋势。
IDP理论采用了人均国名生产总值指标将一国可能经历的发展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旨在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应用。
可以简单地用图表表示:表 1 对外投资四个阶段2.寻求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自身特征和比较优势(1)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关于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国际学术界已提出多种理论,其中以邓宁(1981)和刘易斯的理论最具代表性。
邓宁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有四种:寻求资源、寻找市场、提高效率、全球战略[2]。
前两种是企业海外投资活动初期的主要动因,后两种多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公司的投资动机。
刘易斯则总结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对外投资与经营的六个动机: 保护出口市场;突破配额限制;寻求低成本;种族纽带;分散资产;本国、东道国政府或国际机构的倡议和帮助, 企业主为亲朋好友寻找职业, 在海外培训人才等都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外扩张的动因[3]。
近年来,国际经济学者为了克服以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提出了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都是由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而诱发产生 [4]。
这一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强调间接要素对当代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直接诱发要素,主要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管理及信息知识等。
直接诱发要素既可存在于投资国,也可存在于东道国。
如果投资国拥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可以诱发其对外直接投资,将该要素转移出去。
反之,如果投资国没有直接诱发要素的优势,而东道国却有这种要素优势,那么投资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来利用东道国的这种要素。
间接诱发要素是指除直接诱发要素以外的其他诱发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投资国政府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如鼓励性投资政策和法规、政府与东道国的协议和合作关系等。
第二,东道国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如东道国政局稳定;吸引外资政策优惠;基础设施完善;涉外法规健全等。
第三,全球性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如经济生活国际化以及经济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发展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波动等。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试图从新的角度阐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其创新之处在于强调间接诱发要素包括经济政策、法规、投资环境以及宏观经济对国际直接投资起着重要作用。
诚然,在一般情况下,直接诱发要素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诱发因素,但是,单纯的直接诱发要素不可能全面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条件,尤其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而言,在资本、技术等直接诱发要素方面往往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其对外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诱发要素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说,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发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Wells,1983)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5],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小规模制造技术,虽然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但这却正是其特有的优势。
威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第一,这些技术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且灵活性较高,特别适合小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对狭小的市场需求。
第二,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
第三,拥有低价产品营销战略优势。
由小规模技术理论可知,即使是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能够进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参与国际竞争,这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国外学者拉奥在1983年出版的《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中提出用“技术地方化理论”[6]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该理论认为,虽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但可以通过引进技术的地方化或当地化,形成一些独特优势,借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发展层次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
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与产品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应当地或同类发展层次国家市场需求,从而会形成某种优势,这种优势来自技术和产品的当地化。
通过技术当地化,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开发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要素的生产条件,而通过产品的当地化,则可以开发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产品。
该理论对于分析第三世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竞争优势是什么,而且更强调了形成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
与威尔斯相比,拉奥更强调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即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技术的改进、消化和吸收不应是一味被动的模仿和复制,而应是对技术的消化、改进和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给引进的技术赋予了新的活力,给引进技术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拉奥的理论把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跨国经营的注意力引向微观层次。
以证明落后的国家企业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可能性。
(3)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日本小岛清教授在1977年出版的《对外直接投资论》运用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 推论出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的理论模式[7]。
小岛清的投资理论是以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考察对象, 把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差异导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理用于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 提出“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 并依次进行的投资”。
在小岛清的理论中, 比较劣势的产业指已经或即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这种比较劣势产业也称边际产业。
投资国应按本国边际产业顺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英国学者坎特韦尔(John A. Cantwell)和托兰惕诺(Paz Estrella Tolentino)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特征和地理特征[4]。
根据他们的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受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资源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
从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展看,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以下的发展顺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充分利用种族联系;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种族因素的重要性下降,逐步从周边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和开发活动。
同时,为获得更先进复杂的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按比较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往往与投资的区位选择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差异形成不同的区位特色,而不同的区位特色形成不同的投资产业。
当企业投资的产业选择与东道国的区位特色相融合时,会强化产业比较优势和区位比较优势,促进对外投资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和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互相适应或优势互补,以强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比较优势,使东道国区位比较优势和投资者比较或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比较优势或者国际竞争力。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1.投资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鲁桐、李朝明(2003)对温州112家有海外经营业务的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总结了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市场上选择进入方式、跨国经营的动机、困难障碍等方面的特征[8]。
基本结论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仍遵循渐进发展的模式。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学习、合作、创新始终是融为一体的,并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因素。
李辉(2008)分析,最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投资仍将持续较快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新阶段后必然出现的趋势。
[9]刘红忠(2001)根据中国对外直接的历史统计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趋势分析和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中国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个阶段。
[10]汪小娟(2001,2006)构建了一个预测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的分析框架,并分别对我国“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可能达到的规模和结构特点[11]。
冼国明、杨锐(1998)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即学习型FDI,和发展中国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即竞争策略型FDI。
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竞争策略型FDI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12]考虑技术能力的存在和积累是国际生产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强调了动态技术积累和竞争策略对发展中国家FDI的意义。
鲁桐(1998)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的发展,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论证了我国开展对外投资的可能性[13]。
齐晓华(2004)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作了回顾,然后综述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
[14]2.动因分析李辉(2008)分析,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动因类似,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包括:市场寻求型、自然资源能源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
第一,市场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指的是企业通过在对象国直接投资来扩大在该国产品市场上的份额。
我国企业很多属于这一类型。
企业有两个原因选择直接投资来扩大海外市场。
一方面,国内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