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一、对贫困概念的定义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中外学者都给贫困下了一个与其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的界定。所以说贫困是一个带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地域性内涵的概念。现在对贫困概念的界定由过去狭义的经济视角转变为广义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元视角。早期的贫困定义局限于物质生活,强调物质和收入的绝对数量;而广义的贫困定义则把个人能力和社会公平也纳入其中,更倾向于运用相对指标来度量贫困。

课上也讲到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为了避免过于主观,以收入作为决定性因素的判断贫困的方法就是绝对贫困,也就是说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的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相对贫困是以关系的理解和确认为决定因素的判断贫困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同地区之间或各阶层之间因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

在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农村贫困的现象或实例并去分析其贫困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二、我国农村现阶段贫困现象列举及表现

1.贫困人口规模保持相当大的数量。

我查阅到了一个资料,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年底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我国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1年底的2688万人。虽然说贫困人口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是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仍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贫困线边徘徊的人或者家庭,也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 特困人口问题难以解决。

大部分特困人口,居住在耕地匮乏、水源困难的高原山区以及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且其中多为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自然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对特困人口问题的解决,已成为一个长期和艰难的问题。

3.物质贫困

我在课件上看到了两幅非洲贫困儿童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儿童骨瘦如柴,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儿童,在物质上贫困,营养跟不上会是常见的现象。一个小孩在拮据的条件下生活,可以看出当地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当前我农村因物质贫困会引发的一些问题。在农村可能会有一些老人因无人赡养而过着凄苦的生活、十多岁的孩子辍学回家或是外出务工、患有重症的人因没钱治疗而选择在家等死。

4.精神贫困

我听过贫困文化这样一个词,比如一个家庭几代人都处于贫困状态,形成了一种习惯或者文化,他们的后代也受这样的影响而不去努力改变现状。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贫困。在一些农村赌博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可以上升为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赌博者没有一种靠努力而改变贫困的精神意识,而是寄于赌博而换得钱财。

5.教育贫困

说到了精神贫困,就不得不提教育。我看到过报道,一些西部贫困地区寄宿小学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孩子们背着粮食、柴禾和锅碗去上学,从来不吃早餐,一天只吃土豆煮酸菜汤。物质的贫困导致了教育的贫困,这对农村孩子接受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贫困学而放弃上学。在农村教学设备不健全、没有合格的老师、硬件设施差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对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成因的分析

1.自然环境原因

现有的这些贫困人口很多集中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贫困的发生与贫困程度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地区农业的生产条件极差,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生产技术落后。而且由于山区、内陆等地形因素,导致与外界联系不畅,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反过来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2.结构不平等原因

制度的不平等、社会政策的不平等、资源分配和占有的不平等都有可能导致贫困,农民本身就处在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一些制度和政策的倾向性就可能不利于农民。比如在农村内部乡村干部成倍地增加,间接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经济原因

在整个经济波动中或者萧条的经济背景下,农民受到双重压力,一是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业收入大幅度减少。二是在非农产业中就业的农民工受到排斥,使打工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减少。

4.贫困文化影响

贫困文化是贫困的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一套特定形式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体系等。穷人基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利用努力摆脱贫困之命运成了一整套价值观念。这种亚文化会对周围人群,特别是后代产生巨大影响。贫困文化的延续与当地教育的落后有密切联系。比如,缺乏市场经济观念,缺乏创新与改革的意识,依赖政府的救济与扶持,安于现状。

5.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后和缺失

在自然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教育与医疗水平十分低下,教师资源极度短缺,教育投资力度小,导致农民受教育水平低下、无技术特长。公共医疗体系不健全、基本医疗福利缺失,造成农民处于“有医无钱”的状态。身体健康得不得保护的情况下,农民创收和摆脱贫困只能是一句空话。还有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严重缺失。一旦发生病死等风险,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的农民个人及其家庭很难抵御。社会保障资金落实难、政策覆盖范围小、救助标准低等,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名无实。

四、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比如最基本的交通。对于一些河流的治理、农业器具、基础教育校舍等都应由政府承担起来。政府要逐渐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减少效率损失和浪费。

2.加大教育力度

教育是治国之本也是扶贫之本。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及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长期化的差距使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长期处于社会平均水平之下,其差异长此以往就在经济和社会中显现出来。加大教育,同时降低贫困文化对于下一代的影响。兴办中小学校,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建立专项资金等等。

3.经济扶持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还是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增加经济补贴。同时引导贫困地区农民进入市场创业。采取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对贫困地区的投资与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劳动者脱贫致富。

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农民收入低,难以承受较高的保险费支出还有国家用于农村的社会保障支出不多。还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农村社会福利制度和农村社会优抚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