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
小学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以下是回复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一、第一单元:我身边的物体在这个单元中,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身边常见的物体及其特征。
1. 小朋友的身体结构及功能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的一些基本部分,并了解到他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了解它们的功能。
教学步骤:1. 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 分别介绍头、颈、躯干、四肢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例如头是用来看、听、闻、说的;四肢用来跑、走、举东西等。
3.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加深学生对人体各部分的认知。
4. 网球游戏:让学生模仿球,通过模拟球的滚动运动,感受到躯干和四肢的运动。
二、第二单元:小动植物之间的关系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1. 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需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它们的生长需求。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小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了解它们的基本需求。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例如发芽、茁壮生长等。
2. 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让他们了解到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变化,例如小鸟的羽毛、小狗的体型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5. 鼓励学生栽种一些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三、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1. 水的变化与常见现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分类水的不同状态,并了解水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和分类水的不同状态,并了解水的蒸发、凝结和沉淀等现象。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水的不同状态,包括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实验能力。
通过研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科学: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研究如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2. 生物科学: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研究它们的特点和生活性。
3. 物质科学:认识常见的物质,探索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4. 天文科学:介绍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宇宙的好奇心。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观察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实验探究: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科学现象。
4. 图文展示:使用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展示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计划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考查:布置适当的作业,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评估。
4.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多媒体展示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展示。
3. 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等。
六、教学安排按照教学计划,本学期的科学课程将按照以下安排进行:1. 第一单元:环境科学(2周)2. 第二单元:生物科学(3周)3. 第三单元:物质科学(2周)4. 第四单元:天文科学(2周)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感官总动员-苏教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感官总动员-苏教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课程背景在小学一年级学科中,科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科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探究和实验的技能,增强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探索兴趣。
一个好的科学教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感官体验和知识储备。
本次教案将侧重于学习感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五个感官以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人类的五个感官以及它们的作用。
•掌握跟感官相关的简单词汇。
•学习通过观察感官现象来探究世界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活动一:神奇的感官1.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感受开始,首先了解我们有五个感官:眼、耳、鼻、舌和皮肤。
2.让学生回忆与每个感官相关的描述词汇,如看(眼睛)、闻(鼻子)、听(耳朵)等。
3.通过问答游戏让学生试着描述一些简单的感官现象,如看到什么颜色、闻到什么气味、听到什么声音等。
活动二:感官的实验1.将小组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取一个感官进行实验。
2.耳朵: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问学生听到什么乐器和乐曲名称。
3.眼睛:放一张彩色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后回答几个颜色的名字。
4.鼻子:在桌子上摆放香气,问学生香气的来源。
5.舌头:让学生品尝两种不同的味道并描述其味道。
活动三:感官穿越时空1.通过提供不同的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它们对不同时代和文化的感官体验。
2.可以使用器具、食品和文物等等。
教学方法•独立思考•举手发言•观察实验•小组讨论教学评价教师将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和学习成果。
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问答游戏、交互式问题和其他参与游戏以测试学生对感官的理解。
•通过小组展示来让学生评价其他组的实验和解释他们的结果。
教学扩展•向学生展示更多关于感官和人类感官系统的知识。
•让学生将所学习的感官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兴趣,通过简单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走进科学”为主题,分为《科学是什么》《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四个单元。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观察事物,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和推理解决问题,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
2. 难点- 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思考和推理。
五、教学措施1. 采用游戏、故事、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语言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
3. 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多参与、多表达。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科学是什么(第1 - 2 周)1. 第1 周:《小小科学家》- 介绍科学家的工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 让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简单的观察活动。
2. 第2 周:《小小工程师》- 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
- 尝试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操作。
(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第3 - 5 周)1. 第3 周:《感官总动员》- 认识人的五官,了解五官的作用。
- 通过游戏感受五官的协同工作。
2. 第4 周:《用耳朵听》- 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区分声音的强弱、高低。
- 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级上册 《3上好科学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一级上册《3上好科学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了解科学课的特点和意义,掌握科学课的学习方法。
2. 培养对科学课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科学精神。
3. 提高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上好科学课”为主题,通过介绍科学课的特点、意义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课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年龄特点: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对科学课有一定的兴趣。
2.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科学课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学习风格: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本课将充分利用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重难点重点:了解科学课的特点和意义,掌握科学课的学习方法。
难点:提高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课吗?科学课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3上好科学课》。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科学课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课学习1. 了解科学课的特点(教师引导)同学们,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那么,科学课有哪些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科学课特点的理解。
(教师总结)科学课的特点包括: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等。
探究性是指科学课注重探究过程,让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实践性是指科学课注重实践操作,让我们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科学原理;综合性是指科学课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让我们全面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创新性是指科学课鼓励我们创新思维,提出新的想法和实验方案。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了新鲜感和兴趣。
然而,他们缺乏系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进行。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创造》四个单元。
教材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为框架,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情感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也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认识周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 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科学概念。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保持耐心和细心的态度。
五、教学措施1. 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实验、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身体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变化,包括生长和变老两个方面。
2. 能够简单描述人体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2. PPT或黑板、粉笔3. 实物或图片:婴儿照片、成人照片、老年人照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婴儿照片、成人照片和老年人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人会变化?我们从小变大有哪些变化?2. 导出教师简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经验来总结“人体的变化”。
3. 学习a. 通过呈现教材中的图示和文字,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生长和变老两个过程,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过程是渐进的。
b.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们是如何从小变大的?以及为什么人会变老?c.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
d.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整理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4. 拓展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例如身高的增加可以触碰到更高的东西,年龄的增长可以参加更复杂的活动等。
5. 总结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出人体的变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从小变大是因为身体不断生长,而变老是因为身体的机能逐渐退化。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找出自己身体变化的例子,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小组合作的结果,考察他们对人体变化的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检查他们是否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体的变化。
参考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苏教版。
教案设计的主题是“身体的变化”,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生长和变老两个过程,并能描述人体的变化过程。
教案采用了导入、导出、学习、拓展、总结和作业等教学步骤,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
同时,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加深他们对人体变化的理解。
苏教版一年级上科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科学教案
一、课程介绍
1. 科学是什么: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科学的重要性:介绍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科学学习的目标:介绍本学期的科学学习目标和计划,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内容
1. 观察物体: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自然科学常识:介绍自然界的动物、植物、水和空气等基本常识,让学生了解自然世界的多样性。
3. 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
1. 实物教学: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探究教学:通过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2. 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3. 探究报告:根据学生的探究报告和探究活动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初步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走进科学”“用感官观察”“用大脑思考”和“用双手创造”。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走进科学”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和“上好科学课”这三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用感官观察”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事物,认识世界。
“认识感官”一课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五种感官及其功能;“借助工具观察”则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来扩展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官总动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用大脑思考”单元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实与猜想”让学生学会区分事实和猜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猜想到验证”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方法;“探究秋叶的秘密”则以秋叶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探究。
“用双手创造”单元这个单元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自然物与人造物”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区别;“人工世界”让学生了解人类通过创造和改造自然物,构建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轮子的故事”通过介绍轮子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体会人类的创造力和科技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认识人体的五种感官及其功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五官活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五官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的五官,掌握五官的基本功能。
2. 通过五官认知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研究态度,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教学重点:1. 认识五官的名称以及基本功能。
2. 学会描述五官的特征和常见功能。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关注五官的细节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五官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2. 玩具和道具:如面部模型、镜子、五官的拼图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课件展示五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作简单的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五官,并简单介绍五官的基本功能。
步骤二:认知游戏(10分钟)使用面部模型和镜子,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让学生互相观察,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对方的五官特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步骤三:拼图游戏(15分钟)使用五官的拼图,让学生将拼图正确地组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五官的细节特征的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五官的特点,如眼睛的形状、颜色等。
步骤四: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研究内容,回顾五官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培养学生爱护五官的意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观察家庭成员和朋友的五官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制作五官的手工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加深对五官特征的认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通过观察学生的描述能力和对五官细节的观察能力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五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五官的细节特征,并在游戏中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下一次教学还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以上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五官活动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步骤,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篇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5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植物、动物、环境、科幻、思维创新、发明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包括九个单元:科学家的故事、植物、动物、资源与环保、气象与科学、科学与幻想、科学与生活。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最新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最新版)简介本文档是关于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的最新版苏教版。
这份教学计划旨在为一年级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知识,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精神- 培养研究和合作能力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认识科学- 学科概念介绍- 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 科学观察和记录2. 第二单元:天地人- 太阳的作用和变化- 月亮的变化- 季节的变化- 人的内外部感觉器官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力- 物体的重量和轻重- 磁性物体与非磁性物体- 物体的推拉力- 静态电和动态电的基本概念4. 第四单元:食物的种类和获取- 常见食物的分类和特点- 引起食物腐败的因素- 动物获取食物的方式- 植物获取食物的方式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示范- 实验演示和体验- 小组合作探究- 观察和记录- 图片和视频展示教学评价- 日常观察和记录- 实验报告- 学生小组合作项目- 开放式问题回答- 口头回答和讨论教学资源- 教材:一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辅助教材:图片、视频、实验器材教学安排1. 第一周:认识科学2. 第二周:天地人3. 第三周:生活中的力4. 第四周:食物的种类和获取5. ...教学考核- 小测验- 单元测试- 期末考试以上为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的完整内容概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安排。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上册进度(优秀6篇)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上册进度(优秀6篇)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
物质与我们的关系
物质与生活的联系
物质是构成我们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基础,如衣物、 食物、住所等。
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物质的生产、使用和废弃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如污染和资源消耗。
物质与科技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物质的发现和利用,也改变了 我们与物质的关系。
06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法
01
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
动物的生活习性
居住环境
介绍动物居住的不同环境,如森 林、草原、水域等。
食性习惯
讲解动物的食性,包括肉食、草 食、杂食等,并举例说明。
行为特点
描述动物的行为特点,如迁徙、 冬眠、繁殖等。
动物与我们的关系
动物对人类的影响
阐述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提供食物、衣物、交通工具等。
人类对动物的保护
强调人类应该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介绍一些保护动物的措施。
图文并茂
教材采用生动有趣的插图和照片,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
现象。
02
植物世界
认识植物
植物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如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 生植物等。
植物的结构
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包 括根、茎、叶、花、果实 和种子。
植物的特征
了解植物的特征,如光合 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吸 收等。
植物的生长过程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保护地球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和减少垃圾等。
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减少污染等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 境。
此外,我们还可以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和使用环保产品等行为,为地球保护贡 献自己的力量。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课程,下面小编整理了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分析1、通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5、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
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
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
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冷和热》。
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
2024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模板)
2024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024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约3096字)一、学生分析1、通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5、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
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假设与搜集证据”。
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涉及的核心概念有4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
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
第二单元《冷和热》。
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
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
2024年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这一学期我除了承担一年级、四年级班的数学课外,还兼任一年级班的科学课,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育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新学校,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而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敢于表达,相互质疑,共同进步的思想。
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合集(附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四、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
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
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
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
苏教版新版本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小小科学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
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斜坡1个、钢珠1个、绒布1块、红蓝水彩笔各1支,记录单每人1份。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今天要上什么课?(科学)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2.(出示图片)有的想到了科学家,有的想到了科学发明,有的想到了科学实验。
[设计意图:科学一直在伴随学生的成长,在他们心中科学已经种下了神奇的种子,怎样让这枚神奇的种子生根发芽却是我们科学教育面临的责任与挑战。
]二、创设活动,自己动手做滚小球实验1.(出示科学家图片)那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学家)(板书:科学家)2.仔细观察,这些科学家在干什么?(实验、观察)再仔细观察,他们还在干嘛?(记录)记录什么?出示科学的过程:观察、实验、记录、发现(板书:观察、实验、记录、发现)3.那我们可不可以做科学?那我们做科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那你们认为自己会不会做实验呢?4.出示滚小球。
滚过没有?(出示一块绒布,绒布均匀分成4块)这里有一块布,观察一下,科学家也需要观察。
(布上有线)我们把布铺在桌面上。
5.出示一块木板,观察一下,这块木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凹槽)我们给它垫一个木块,这样子就做成了什么?(滑梯)6.接下来我们要(滚小球),怎么滚?看到老师的两个点吗?我们可以先放在红色的点上面,再放在蓝色的点上面,你觉得会怎样?你认为哪个远?为什么?7.那究竟哪个小球滚得远了?待会让我们去看看。
还记得科学家做实验吗?除了观察、实验,还有(记录),那怎么记录呢?8.出示记录单并示范,引导学生利用红线记录。
9.发放器材,学生分组组装器材。
10.每人要做几次实验?每个小组能不能控制好实验次序了?11.学生按次序实验并记录。
12.有记录吗?有发现吗?谁愿意把记录分享给我。
13.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与发现。
(哪个滚得远)(当我们的小科学家在发布他的发现时,我们要注意听噢)你能解释一下吗?14.回顾刚才做的实验,如果你真的会做实验,那么(出示图片)这个实验你会做吗?(斜坡的高度不同)怎样将斜坡变高了?(积木横摆)那小球摆哪儿了?(红色的点)15.学生每个人做两次,并记录。
16.学生汇报并尝试解释自己的发现。
17.其实我们做的这个实验在400多年前曾有一个大科学家:伽利略,也曾经做好,那么伽利略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8.伽利略做这个实验,还有什么发现?(有外力才能让它停下来)[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做实验是学生上好科学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体验快乐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关注的。
]三、回顾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家的工作1.今天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知道了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观察、实验、记录、发现;那再回顾一下,我们小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这些过程,有没有观察?你观察了什么?有没有做实验?有没有记录?有没有发现?那我们能不能叫大科学家?那我们叫什么?(小科学家)还要再小一点(板书:小小)2.其实,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
你知道大树是怎么长高的呢?闪电又是怎么发生的?3.但是科学家也不是万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
比如说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人实实在在的看到外星人,也没有任何物品能证明外星人的存在。
4.虽然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但今天找不到答案,不代表明天找不到答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5.今天我们是小小科学家,也许等你长大了,我可以把小小两字擦掉,老师对你们充满了期待,希望你们好好上好科学课。
[设计意图:学生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勇敢无畏的探究,呵护他们的童心,引导他们的行动,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大科学家!]【板书设计】1.小xi ǎo 小xi ǎo 科k ē学xu é家ji ā观gu ān 察chá实sh í 验yàn发f ā 现xiàn记j ì 录lù 2.小小工程师【教材分析】《小小工程师》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走近科学》单元的第2课。
教材从一年级小朋友们的认知水平出发,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先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做什么;第二个活动,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师的杰作、作品。
第三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去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这就意味着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运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最后形成一个产品,同时还要让他们对产品进行展示、比较,并且和成熟的产品做比较,这样可以初步让学生对工程设计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