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文意和分析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文意、分析思想感情

方法:①注意把握每段首尾句中的关键词

②注意问题的定位:答案就近原则,需要概括总结

一、知识梳理

【考点知识】

(一)“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

➢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

➢对抽象、含蓄的内容加以阐发、解说

(二)“中心意思”包含两层含义

➢文章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

➢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判断

中心意思一般在概括文章或段落后才能得出,少数以观点句的形式直接呈出。

(三)内容要点的具体呈现方式主要有

➢论点及分论点

➢论点的若干论据

➢现象背后的本质

➢产生现象的原因

➢发展导致的结果

➢分析得出的结论

(四)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

➢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

➢考查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

(五)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揭示文章的目的、价值、意义、影响等

(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考点主要集中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上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2、空间转换广3、事件牵涉多4、表达方式活。“神不散”指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1. 散文阅读的特点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2. 散文的分类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相关题型】

(一)直接归纳文章内容

此类题目通常是指定文章中的某个自然段或者是某个部分,要求考生归纳其主要内容。

高三语文一模卷《召唤文化的符号》

4.请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分)

参考答案:舒文治的批评视野广阔(1分),其阐释的方法多样(1分),阐释的效果灵动而有效(1分)。

(二)着眼全篇,分点概括和归纳文章内容

此类题目需要两步思路:第一步为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第二步为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点(提问点往往和文章主旨有关)进行概括和归纳

高考真题

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4分)

参考答案: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三)综合性考察学生的阅读思路

此类题目,在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于各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高三语文一模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整体上看,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论点的?(4分)

参考答案:(4分)文学表达的“中国经验”应代之以表现“中国体验”(1分)。文章提出中心论点后,首先分析了文学表达“中国经验”存在的问题(1分),而后有针对性地陈述文学应表现“中国体验”的理由(1分),先驳后立,对比鲜明(1分),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四)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类题目主要集中在散文阅读中

一模《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第⑤段中,“我”所包的车总被司机“理直气壮地载人载物”,我却感到“高兴”。你怎么理解?(3分)

10.(4分)突出了“神木”兼具“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悦”的特征(1分);引发了生命是有尊严的思考,不能因为于人有利或无利而褫夺其生死之权利;感悟到历经沧桑后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3分,1点2分)。

二、典型例题

【秋考】

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

熊易寒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都不大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学术规范的逐步建立,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不过大多数综述都是罗列式的,报幕似地把相关研究一个一个列出来,丝毫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之间存在任何内在的关联,甚至也感觉不到这些文献与作者本人的研究有何相干。这样的综述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称之为“伪综述”亦不为过。

阅读国际上的顶级学术刊物,有这么几个发现:一、书评以外的论文□有比较翔实的文献综述;二、专门的文献综述性文章□是由该领域的一流学者撰写;三、对相关著作的征引□采取间接引用的形式,很少直接引用。这与国内的情形很不一样,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其实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有时候只有把一篇文献放到学术史的脉络中去,放到学术传统中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文本: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他的问题意识是什么?他试图与谁对话?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时也同样要有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不能自说自话。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如果连别人说了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对话?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才需要与对方进行讨论,否则便无话可说。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为什么综述性文章要由大家执笔?这类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首先,必须熟悉该领域的重要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做到一点,非有积年之功不可。其次,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必须具备高超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总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是你在驾驭文献,而是文献驾驭你。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常常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茫然不知所措,有时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