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

合集下载

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

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
题 作为 一个 研究 领域 的学 科增 至 1 5个 (a f,9 8 。9 Jfi 18 ) O年代 以来 , a 旅游 研 究 的多 学科 属 性进 一步 加强 , 与 旅 游研 究 的学 科 累计 多 达 2 参 6个 ( h n ,ta ,0 9 。 C eg e 1 20 ) . 在众 多 的研 究领 域 中 , 于旅 游态 度 、 为 和满 意度 的研究 占有重 要 地位 。这些 问 关 行 题 的研 究可 以纳 入社 会心 理 学 的 范 畴 。作 为社 会 学 和 心理 学 的 交叉 学 科 , 会 心 社
种 二 战 以后 逐 渐发展 起 来的 社会 心理 学理 论 , 社 会 弱 势群 体 的心 理 失衡 和 疏 导 在
机 制研 究 方 面有 较 强的 解释 能 力。本 文通过 对旅 游研 究 中的既有 社 会 心理 学视 角
剖析的基础上 , 分析 了相对剥夺的内涵和旅游发展 中的相对剥夺现象, 而比较 了 进
21 0 2年 4月




Ap .,201 r 2 Vo . 126.No 2 .
第2 卷第2 6 期
口 墨团 墨■ 墨 皿圈
中图分 类号 F50—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5 5 2 1 )一0 9 0 0 6— 7 (0 2 2—00 0 0 1— 9
旅 游 研 究 中 的 三种 社 会 心 理 学 视 角 之 比较
目■旅游研 究 中的三种社会心理 学视角 之 比较
在 很 大程 度 上提 升 了旅游 研 究 的理论 水 平 。然 而 , 游 引发 的社 会 心 理 现 象 十 分 旅
复杂 , 游态 度 、 为 和 满 意 度 方 面 的 研 究 需 要 借 助 于 更 加 多 样 化 的 理论 分 析 工 旅 行

旅游服务中的特殊心理学问题研究

旅游服务中的特殊心理学问题研究

旅游服务中的特殊心理学问题研究旅游是人们休闲、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途径。

而在旅游服务过程中,心理学问题常常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旅游服务中的特殊心理学问题涉及到游客上下车流程中的心理状态、旅途中的心理变化、景点参观中的心理反应等方面。

本文将就旅游服务中的特殊心理学问题展开研究,以期对旅游服务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旅游前的心理准备旅游服务的第一步就是游客的预订和报名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游客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准备的问题。

首先,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和预期可能会过高或不切实际,这导致游客在旅游中容易产生失望心理。

例如,游客可能看到一个美丽的照片或听到别人的描述,在心中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旅游目的地,可是当他们真正到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实际与想象相去甚远,从而产生了失望心理。

其次,游客在预订旅游产品时可能会受到不正当的宣传和虚假的广告诱导,导致对旅游产品的期望被夸大。

例如,一些旅行社可能通过修图和美化宣传语等手段,让游客对旅游产品产生误导,使得他们在旅游中遭受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为解决这些问题,旅游服务提供商可以严格遵守真实宣传的原则,做到真实、客观地呈现旅游产品的特点和亮点,并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细节,让游客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期望。

同时,游客也要有理性的预期,了解自己所选择的旅游产品的特点和限制,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合理的认知,以减少失望和困惑的可能性。

二、旅途中的心理变化旅途中的心理变化是旅游服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心理学问题。

在长途旅游中,游客经历了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不同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陌生文化的接触等,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游客的心理状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

首先,长时间的乘坐交通工具可能会导致游客的身心疲乏和不适感增加,从而产生焦躁和烦躁的心理状态。

其次,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文化,游客可能会感到不安和紧张,对新事物和陌生人持有怀疑和警惕的态度。

最后,旅途中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游客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波动,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旅游心理学之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

旅游心理学之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

旅游心理学之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旅游心理学之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1.引言旅游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对于旅游业者制定有效的旅游策划和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以便为旅游业者提供相关建议。

2.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分类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心理安全需求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和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安全。

心理安全需求包括对于目的地安全的担忧程度、对于交通方式的安全需求等。

2.2 新奇刺激需求旅游者往往会选择去探索新的地方、体验新奇的活动,以满足他们对于刺激和冒险的需求。

例如,参观景点、尝试当地美食等。

2.3 社交需求旅游者通常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包括与朋友、家人一起旅行,或者在旅游目的地认识新的朋友。

他们希望通过旅行来满足社交交流的需求。

2.4 放松休闲需求旅游也是为了放松休闲,远离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旅游者对于寻找安静、舒适的环境,参加放松的活动等有着较高的需求。

2.5 文化体验需求旅游者也希望通过旅行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他们渴望体验异域风情、参观文化遗产,以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3.旅游者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3.1 个体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个体的性格特征、年龄、文化背景等都会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产生影响。

3.2 旅游目的地特性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吸引力,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策也会受到目的地特性的影响。

3.3 旅游服务品质旅游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

好的旅游服务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体贴的服务等,从而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4.旅游者心理需求的管理策略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旅游业者可以采取以下几项管理策略:4.1 提供安全保障旅游业者应当确保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提供安全的交通方式和设施,以满足旅游者的心理安全需求。

旅游服务中的特殊心理学问题研究ppt(共22页)

旅游服务中的特殊心理学问题研究ppt(共22页)

趋同、跟风效应的应用
■利用人们的推测心理
(例:堂吉诃德廉价物品店)
在货架上摆放商品的时候,
留一些空位。
→如果货架上的商品挤得满
满的,就会给人“卖不出去,
卖得不好”的印象。
(一)70%的商品已卖完,请抓紧购买; (二)只剩下30%了,请抓紧购买;
从众的影响因素
群体规模 群体一致性
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5 旅游服务中的特殊心理学问题
5.1 从众心理及服务对策 从众(conformity)指在社会群体压,人们放
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纳群体其他 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
阿希(ASCH)现象
(阿什齐或阿齐)
在3所大学的123名被 试中,有32%的被试, 遵从了群体的压力, 也随着做出了错误的 判断。
2 当投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时,在投诉的 顾客中,有多大比例的人仍然光临? A、 50% B、 70% C、 80% D、 90%
3、招揽一个新顾客与保有一个 现有的顾客相比会多花多少钱? A、2倍 B、3倍 C、4倍 D、5倍以上
4、 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在公司之外 告诉多少人他所受到的差劲服务? A、2——3人 B、4——6人 C、7——8人 D、9——10人
性别、个性等
5.服 务质量
市场沟通 形象 口碑 顾客需要
感知服务质量
实际经历 的服务质

形象
期望的服 务质量
整体感知服务质量
期望的服 务质量
功能服务 心理服务
甲酒店
乙酒店
门卫眼睁睁地看着我走出机场的送客车, 门卫说”晚安,先生!来,把行李交给我.”
在我往下搬行李时,问道:住店吗?
抱怨和投诉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行为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行为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行为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

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去探索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文化,这种行为不仅能够让人放松身心,还能开阔眼界。

然而,旅游作为一种行为,其背后涉及到了众多的社会心理因素。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旅游行为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个体决策是旅游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人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时,都会受到自身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一个喜欢自由随性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自由行,而一个注重服务和舒适度的人可能更喜欢选择跟团旅游。

个体的决策还与其个人经济状况、时间和假期安排等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心理学旅游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研究个体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动机。

其次,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旅游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个体之间会产生信息交流和互动。

人们越是听到身边的朋友或亲人讲述旅游的美好经历,越会被激发出选择旅游的愿望。

因此,个体间的社会影响在旅游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对个体间相互影响的研究也被应用在旅游行业中的推广和宣传中,通过口碑传播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旅游产品和目的地的信息,以影响潜在旅游者的决策。

此外,旅游行为还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旅游行为和目的地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偏好。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文化差异和社会化经验会对个体的旅游态度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北欧国家的人们普遍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旅游,而东南亚国家的人们更倾向于寻求刺激和冒险旅游。

因此,在旅游行为研究中,跨文化研究也被广泛开展,旨在探讨不同文化下的旅游行为差异和原因。

最后,旅游行为对个体的心理和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

旅游的过程中,个体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感,这对于缓解工作压力和提升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旅游还能够促进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加社交关系的密度和质量。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旅游是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旅游消费行为则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研究旅游消费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动机以及如何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讨论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

1. 消费动机旅游者选择旅行目的地和旅游产品的动机是影响其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由个体本身的需求和欲望驱动的动机,例如满足好奇心、放松身心等。

外在动机则是指被他人或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动机,例如社交需求、追求社会认可等。

旅游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会影响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以及旅行方式。

2. 决策过程在旅游消费行为中,决策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社会心理学认为,决策过程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旅游者在做出旅行决策时,会考虑个人的偏好、预期满足和风险评估等因素。

此外,他们还会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意见影响。

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行为时,需要考虑个体的认知、情感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3. 消费体验旅游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产品或服务,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会产生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

情感体验涉及到旅游者的情感反应,例如快乐、满足、兴奋等。

认知体验则涉及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景点或活动的认知和理解。

旅游者期望通过旅行获得愉悦的情感和丰富的认知体验。

4. 消费满意度消费满意度是评价旅行体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会受到前期期望、旅游体验和后期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旅行者的满意度不仅仅受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能的影响,还受到旅行过程中的情境、旅行者的个人特征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5. 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旅游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等。

旅游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这就像是当一个小侦探呢。

在旅游场景里,比如说在酒店大堂或者旅游景区,研究者就静静地观察游客的行为。

看游客是怎么走路的呀,是慢悠悠地闲逛,还是急匆匆地奔向某个地方。

观察他们的表情,是满脸兴奋呢,还是有点小沮丧。

像游客在前台办理入住的时候,他们的肢体语言也很有趣哦,是放松地靠着柜台,还是紧张地搓着手。

通过这种观察,就能收集到好多关于游客心理的小线索。

二、调查法。

这个就像是和游客聊天啦。

可以是问卷调查,设计一些好玩的问题,像“您觉得旅游中最开心的瞬间是什么呀?”“您在选择酒店的时候,更看重啥,是床软不软还是早餐丰不丰富呢?”。

还可以是访谈呢,面对面地和游客唠嗑。

这时候就像朋友聊天一样,不要太严肃。

比如说在旅游大巴上,拉着游客就开始聊,“您为啥想来这个地方旅游呀?”调查法能直接从游客嘴里得到他们的想法,超棒的。

三、实验法。

这个有点像做小游戏。

在旅游服务里,可以做一些小改变,然后看游客的反应。

比如酒店想知道换一种新的香氛会不会让客人感觉更舒服。

那就先在一部分房间里放上新香氛,另一部分还是原来的。

然后看住这两种房间的客人的反馈。

或者景区想知道新的导览路线是不是更受欢迎,就找两组游客,一组走新路线,一组走旧路线,再比较他们的体验。

四、案例分析法。

这就像是讲故事找道理。

收集一些旅游服务中的特殊案例,像某个游客在旅游中遇到了特别糟糕的事情,但是酒店或者旅行社处理得特别好,最后游客还成了忠实粉丝。

或者是相反的,处理得不好,游客大发雷霆。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就能知道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游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五、经验总结法。

这就是旅游服务人员自己的小宝藏啦。

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了那么多游客,肯定有很多心得体会。

比如说导游带了好多团,他就知道什么样的游客喜欢听历史故事,什么样的游客更喜欢听好玩的段子。

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不同表情的客人可能有什么需求。

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旅游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可以享受美食、景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旅游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人休闲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因此,对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维度。

第一维度:旅游活动的社交功能旅游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行为。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可以结识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并展开交流和互动。

旅游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促进社交关系的发展和维护。

此外,旅游活动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情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第二维度:旅游活动的文化功能旅游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感。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以及不同文化的人和事物。

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旅游活动还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提高文化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维度:旅游活动的自我实现功能旅游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增长和发展。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可以挑战和突破自己的极限,不断发掘自我潜力。

此外,旅游活动还可以让人们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加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完善。

第四维度:旅游活动的环境效应旅游活动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美景、感受自然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

旅游活动的发展需要强调可持续性和环保理念,推动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旅游活动的长远价值和社会效益。

结论旅游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在不同层面和维度上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影响。

通过探索旅游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维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更好地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未来,我们应该以可持续性和环保理念为主导,推动旅游活动的发展,实现旅游活动的长远价值和社会效益。

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为研究中的应用随着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

在旅游行业中,人们的旅游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还涉及到社会心理因素。

因此,社会心理学可以应用于旅游行为研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旅游行为。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科学,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旅游行为中的行为模式和选择偏好。

以下是几个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们对自己周围世界的认知过程,包括人们对他人、环境和自己的知觉、印象和信念。

在旅游行为中,社会认知被应用于研究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偏好。

旅游者通常基于自己的旅游经验和其他信息来形成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和预期。

这些印象和预期可以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行为。

2.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在旅游行为中,社会影响被应用于研究旅游者对他人旅游偏好的影响。

旅游者通常会被他人的旅游经验、意见和建议所影响,从而改变他们对旅游目的地和方式的选择。

3. 自我识别自我识别是指个人认同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意识。

在旅游行为中,自我识别可以影响旅游者的行为选择和愿望。

例如,旅游者可能更喜欢独自旅行,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放松身心和享受旅游目的地。

4. 群体动态群体动态是指群体的集体行为和决策方式。

在旅游行为中,群体动态被应用于研究旅游者群体的决策行为。

团队旅游通常会基于群体的决策,因此了解群体动态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方式的决策非常重要。

以上的几个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释人们在旅游行为中的行为模式和选择偏好。

了解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可以帮助旅游业者更好地预测旅游者的行为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旅游市场策略和旅游产品,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此外,对旅游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还可以为旅游行业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推动旅游研究和旅游市场发展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旅游消费者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旅游消费者

● 先在表1中列下你选择的分数,然后按照表2的方法, 计算你在这5个维度的分数。然后,找到你分数最 高的那一项,那就是你的性格。 ● 表1:你是否经常……
极 少 很 少 偶 尔 经 常 频 繁 本列 分数
1. 与陌生人搭讪
2. 使别人愉快
3. 创作美术/文学/音乐 作品3
3 3 3
尽责型:控制者
● 这一维度表示的是对冲动的控制,以及为 了达到目标而对自身的克制。高分表示你 有纪律性与自我克制的能力,低分者则容 易冲动,意志力相对薄弱。 ● 控制者是制订计划、设置目标并严谨 执行的人。可以回避不当的决策,能够经 受诱惑,喜欢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 ● 极端的控制者很难学会放手,也缺少 顺其自然的态度与豁达的胸怀。
2 4
5
1 5
● 表2:你的五大人格按照下表分数相加,得出 每一项人格维度的分数 外向型 第1题+第6题 这些分数表示 神经质 第5题+第10题 你在5项人格维 度中的位置: 尽责型 第4题+第9题 0-4分:低 随和型 第2题+第7题 5-7分:中 开放型 第3题+第8题 8-10分:高
● 神经质型:焦虑者 在生活中更容易发现 风险与问题。一般比较现实,不会轻易把 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敏感有洞察力,你会半夜醒来,意识 到其他人忽略了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你 注意细节。忧虑是你的动力,也可能使你 获得成功。敏感而体贴,亲近的人可能很 难理解你极端的忧虑。
● 高分者对新体验、新想法和新概念的开放程 度高,艺术者容易在这方面得高分。低分者 务实、疑心重、不愿接受奇怪的想法。 聪颖有创造力,走极端的话就会成 为大多数人眼中古灵精怪、不可理 喻的人。 在别人眼中,你是个迷人的人,或 是浪漫的人。虽然你淡吐有趣,其 他人却可能依旧觉得难以和你长久 相处。

旅游者心理的类型分类与特点分析

旅游者心理的类型分类与特点分析

旅游者心理的类型分类与特点分析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放松和开心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其中。

然而,不同的人在旅行时有着不同的目的、需求和心理特点。

本文将对旅游者心理进行分类与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动机。

一、冒险型旅游者冒险型旅游者倾向于寻求刺激和新奇的旅行体验。

他们追求挑战,渴望充满风险和刺激的活动,如悬崖跳水、深海潜水、攀岩等。

他们喜欢探索未知的地方,挑战自我,寻找新的感官体验。

冒险型旅游者通常具有高风险承受能力和积极的心态,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和冒险,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全新的体验。

二、文化型旅游者文化型旅游者对于历史、艺术和文化遗产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希望通过旅行了解他们所到地方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艺术品和建筑风格,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他们喜欢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艺术展览和传统节日活动。

文化型旅游者往往对于当地的人文景观和历史背景有着较高的欣赏能力,他们愿意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来拓展自己的视野。

三、自然型旅游者自然型旅游者喜欢旅行到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

他们热爱大自然,享受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露营、登山和观鸟等。

对于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有着较高的意识,他们希望通过旅行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希望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休闲型旅游者休闲型旅游者通过旅行来放松心情,远离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压力。

他们希望在旅行中享受舒适和安静的环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他们常常选择度假村、温泉、海滩等休闲场所,放松身心,享受慵懒的度假时光。

休闲型旅游者注重旅行的质量而非数量,他们追求的是内外在的宁静和安宁。

五、探索型旅游者探索型旅游者喜欢探寻未知的地方,追求新的发现和经历。

他们乐于挑战自己,冒险探索未知领域。

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去探索和了解陌生的文化、风俗和人民。

探索型旅游者通常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在旅行中寻求个人成长和发展,通过探索未知来开拓新的视野。

旅游业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客户满意度

旅游业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客户满意度

旅游业中的心理学原理与客户满意度旅游业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不仅仅是提供旅行服务,更需要关注客户的心理需求和满意度。

心理学原理在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满意度高的服务。

本文将探讨旅游业中的心理学原理,并讨论如何通过这些原理提升客户满意度。

1. 心理学原理在旅游业中的应用1.1 情感联结理论情感联结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某个地方的喜爱程度与他们在该地的情感体验有关。

旅游从业者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来提升客户对旅游目的地的喜爱程度。

例如,提供美味的当地美食、安排精彩的文化表演或者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都能够激发客户的情感,增加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喜爱。

1.2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考虑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对该目的地的评价。

旅游从业者可以通过塑造目的地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

例如,通过展示目的地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多样性,吸引那些关注这些价值观的客户。

1.3 预期理论预期理论认为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根据他们对该目的地的预期来做决策。

旅游从业者可以通过准确地了解客户的期望,并尽力满足这些期望,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例如,提供清晰的旅游行程安排、提供高品质的住宿和餐饮服务,以及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等,都能够满足客户的预期,增加他们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2. 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2.1 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每个人的旅行需求和偏好都不同,旅游从业者应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

例如,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线路选择、提供个性化的导游服务、提供特殊的旅游活动等,都能够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2.2 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客户对于服务的品质有着很高的期望,旅游从业者应该注重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例如,提供友好热情的服务态度、提供专业的导游讲解、提供舒适的住宿和餐饮环境等,都能够增加客户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

2.3 有效沟通与反馈旅游从业者应该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行为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行为研究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行为研究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和社会活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旅游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心理学因素的塑造。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们的旅游行为受到社会认知、情感和群体动力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旅游行为的动机、决策和满意度,以期探索旅游行为的本质。

首先,了解旅游行为的动机对于深入研究其原因和影响至关重要。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旅游动机可以分为个体驱动型动机和社会驱动型动机两种。

个体驱动型动机是指个体追求个人理想、享受和满足的动机,如个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美的追求;而社会驱动型动机则强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归属感,如个体渴望与家人、朋友一同旅行的需求。

人们的旅游动机既受到内在驱动力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如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等。

其次,旅游决策是指个体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所做的选择。

社会心理学认为,旅游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既受到个人的认知、态度和知识水平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的评价和社交网络的影响。

个体在进行旅游决策时,会受到他人的观点和建议的影响,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进行选择。

此外,个体的决策还受到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旅游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社会和市场等多个因素。

最后,满意度是评价旅游行为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满意度受到旅游目的地的品质、服务质量和体验感受等因素的影响。

旅游目的地的美景、独特性和文化魅力等因素会增加个体的满意度,而服务质量、人际关系和体验感受等因素也会对个体的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个体的满意度还与旅游前的期望和旅游过程中的体验预期是否符合相一致有关。

因此,研究旅游行为的满意度不仅需考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需要关注个体的期望和体验预期。

总之,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旅游行为研究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只有深入探索旅游行为背后的动机、决策机制和满意度评价,才能更好地理解旅游行为的本质。

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人们在轻松享受旅游带来休闲惬意的同时,一些不文明旅游现象也随之产生。

这些不仅损害了旅游环境和游客的形象,也让我国的旅游形象在国际上深受歧视。

以试分析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实质为基础,从社会心理学理论角度出发,分析景区游客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从游客个体、景区管理、景区情景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以期最大程度的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标签:不文明旅游现象;社会心理学;原因及对策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变得重要起来。

旅游作为休闲娱乐、放松心情、开阔眼界、寻求精神愉快的一种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不仅仅只满足于欣赏国内的山水风光,许多人产生了到国外亲身体验异域文化、增加知识和丰富阅历的强烈欲求。

然而,我国游客在享受旅游带来的精神愉悦时,文明出行的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游客在文明旅游方面素质欠佳,旅游过程中因为游客自身素质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出境旅游者更是把一些在国内习以为常的生活陋习带往世界各地,使我国的文明形象大大受损。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我国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将游客不文明行为研究的主体聚焦到某一具体的旅游群旨在提高人们文明素质,减少不文明旅游行为,加强景区建设管理,创建和谐文明的旅游氛围,提升我国旅游形象。

2 国内不文明旅游行为研究现状根据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文献作者把对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表述主要分为以下三类:邱剑英(2001)等将此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

王寿鹏、旷婷玥(2011)将此行为称为“道德弱化或失范行为”;林育彬(2010)将此行为称为“不文明行为”。

对于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产生的原因,陈波(2015)认为主要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旅游过程中“道德感弱化”及不完备的环境保护意识因素的影响;胡华(2014)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个人因素与其周围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因素包括文化素养、态度、价值观等,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环境、景区环境等;罗薇等(2014)认为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育原因、历史文化原因、客观原因三方面。

简述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简述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简述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旅游心理学研究方法还挺有趣的呢。

一、观察法。

这就像是当一个小侦探一样。

研究者会到旅游的场景里去,比如景区呀、酒店呀,悄悄地观察游客的行为。

比如说,看游客在景区里是先去热门景点还是小众景点,在酒店是对服务特别挑剔呢,还是比较随和。

这种方法能直接看到游客的真实反应,不过有时候游客知道有人在观察,可能会有点不自然,就像你突然发现有人盯着你看,你也会有点小别扭啦。

二、实验法。

这个就有点像在实验室里做小实验哦。

研究者会控制一些条件,然后看游客的反应。

比如改变酒店房间的布置风格,一部分房间布置得超级温馨,像家一样,另一部分就比较普通。

然后观察住不同房间的游客满意度呀,情绪状态呀。

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局限性呢,毕竟旅游的环境很复杂,实验室里控制的条件可能在真实的旅游世界里会有很多变数。

三、调查法。

这就像是跟游客聊天,问问他们的想法。

可以是问卷调查,在景区门口或者酒店大堂发给游客,让他们填一填对旅游体验的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还有访谈法,就像记者采访一样,和游客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不过问卷调查有时候游客可能会随便填填,访谈法呢,又很花时间,而且游客可能会有所保留,不会把心里的想法全说出来。

四、案例分析法。

这就像是讲一个个旅游故事一样。

找一些典型的旅游案例,比如某个游客在国外旅游遇到了文化冲突的故事。

然后深入分析这个游客当时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他周围的人又是什么反应。

这种方法能把心理学的知识很好地和实际的旅游情况结合起来,但是一个案例毕竟只是个例,可能不能代表所有游客的情况。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优缺点,就像我们人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

不过它们组合起来,就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游客的小脑袋里在想什么啦。

探索旅游者心理中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探索旅游者心理中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探索旅游者心理中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旅游是人们放松心情、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旅游者会因为个人的差异而对旅游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期望。

本文将探讨旅游者心理中的差异与共通之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者心理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兴趣爱好、旅游目的、旅游方式、旅游态度和旅游期望。

首先,旅游者的兴趣爱好是影响其旅游心理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兴趣和偏好,这也会反映在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活动上。

比如,一些人喜欢文化遗产,他们会选择去名胜古迹游玩,参观博物馆、文化街区等;而一些人则喜欢大自然,他们可能会选择徒步旅行、登山、探险等;还有一些人则更偏爱休闲度假,倾向于选择海滩度假、温泉养生等。

其次,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也决定了其心理的差异。

有的人旅游是为了放松心情,逃离日常生活的压力;有的人旅游是为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有的人则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俗。

不同的旅游目的会导致旅游者在旅途中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比如寻求休闲和娱乐、寻求知识和体验、寻求冒险和刺激等。

旅游者的旅游方式也会影响其心理差异。

有些人喜欢独自一人旅行,享受独处的感觉,从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有些人喜欢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旅行,享受亲密关系和团队合作的乐趣;还有些人则喜欢参加旅行团,节省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省去旅程的筹划过程。

不同的旅游方式会决定旅游者在旅途中的心理状态和需要,旅游者可能会因此对旅游产生不同的期待和体验。

旅游者的旅游态度也是心理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人对旅游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期待旅游能够带给他们愉快的体验和回忆;有些人则持消极忧虑的态度,担心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旅游者的态度会影响他们对旅游的期望和对待旅游中的困难和挑战的态度,进而影响其旅游心理的表现。

尽管旅游者的心理存在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首先,每个旅游者都希望能够获得愉快的体验,无论是从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还是旅行伙伴中。

其次,每个旅游者都期待能够在旅途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无论是对自己的勇气和毅力的认可,还是对所见所闻的感悟和启发。

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

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

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介绍旅游是一种人们远离日常生活,探索新地方和文化的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会经历许多感知和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往往会因个体的心理定势而有所不同。

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对于特定情境或对象的认知、经验和态度,对于旅游知觉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并分析不同的心理定势如何影响人们的旅游体验。

心理定势的影响因素1.个体的知觉偏好:每个人对于旅游目的地和体验的偏好是不同的。

有些人更喜欢探险和冒险的旅行,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放松和享受。

个体的知觉偏好将影响他们对于旅游活动的期望和对目的地的评价。

2.经验和文化背景:个体的旅游经验和文化背景也会对其心理定势产生影响。

曾经有过积极旅游经历的人可能更倾向于积极评价新的目的地和体验,而没有旅游经验或者有过负面经历的人可能对旅游保持怀疑态度。

3.个体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对旅游知觉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外向的人更喜欢社交和团队活动,而神经质的人可能对不安全的旅游环境更加敏感。

心理定势对旅游知觉的影响1.目的地选择:个体的心理定势会影响对目的地的选择。

具有冒险倾向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丛林探险或极限运动类的旅游目的地,而喜欢放松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海滩度假地。

2.旅游体验的期待:个体的心理定势会塑造对旅游体验的期待。

一些人可能期待通过旅游获得新知识和文化体验,而另一些人可能更注重享受和放松。

3.旅游体验的评价:心理定势还会影响人们对旅游体验的评价。

一个积极的心理定势可能使人们更容易产生满意和快乐的旅游体验,而一个消极的心理定势则可能导致不满和失望。

如何改变心理定势1.积极的心理准备:通过积极的心理准备,个体可以尽量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和负面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的旅游体验。

2.寻求多样性:尝试不同种类的旅游体验和目的地,可以帮助个体拓宽自己的视野,放宽心理定势的限制。

3.接纳不确定性:旅游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境和挑战。

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绪论旅游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与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密切相关。

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还能促进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发展,同时也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需求也呈现出多种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如何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行为特点,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服务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们社会心理现象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行为。

旅游是一种集体行为,与旅游相关的万事万物都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

因此,研究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社会心理学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旅游动机、旅游体验、旅游行为等方面。

第二章旅游动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旅游动机会影响旅游者的行为特点以及对旅游体验的评价。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旅游动机在人们内心深处彰显的央求是对成就、对自我实现、对认可、对感情、对精神文明、对活力这些感性需求的追求。

1.成就动机的影响成就动机是指人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功和满足感的心理需求。

旅游者往往是一群对自我要求较高的人,他们寻求通过旅游来挑战自己、完成目标、获得成就感。

因此,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会选择一些较具挑战性的线路、活动等,以期望通过完成这些挑战,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2. 自我实现动机的影响自我实现动机是指人们通过自我实现达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心理需求。

旅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可以通过体验异国风情、参观文化景点、接触不同的生活方式等方式,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增长见识,从中获得成长和提高。

3. 认可动机的影响认可动机是指人们通过得到别人认可,获得社会地位和尊重的心理需求。

旅游中,旅游者会通过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展示自己的旅游照片等方式,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同,从而满足自己的认可需求。

旅游心理学:旅途的心理体验

旅游心理学:旅途的心理体验

旅游心理学:旅途的心理体验旅游,作为一种放松身心、拓展视野的方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而在旅途中,我们的心理体验往往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旅游感受。

本文将探讨旅途中的心理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旅游的魅力,以及如何更好地享受旅途。

一、探索未知的心理满足对于许多人来说,旅游的初衷便是出于对未知的探索和好奇心的满足。

在旅途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风景、风俗等,这些新鲜事物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种未知的刺激可以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理满足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性。

二、归属感的寻求在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或许有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背景和经历。

这种多样性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归属感的存在。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可以找到与自己相似的情感和经历,从而产生一种共鸣和认同。

这种归属感的寻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增强我们的社交能力。

三、自我认知的提升旅途中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此外,旅途中的挑战和困难也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应对压力和挫折,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

四、自我实现的需求旅游也是一种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方式。

在旅途中,我们有机会尝试新的事物、挑战自己的极限,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如何更好地享受旅途的心理体验一、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旅途中,保持开放的心态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勇于尝试新的事物、接触不同的人群,不要害怕失败和挫折。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旅途中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二、与他人建立联系旅途中的联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应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三、合理规划行程合理的行程规划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避免疲劳和压力,从而更好地享受旅途中的美好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4月第26卷第2期旅游科学Tourism Science Apr.,2012Vol.26,No.2中图分类号F 59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12)-02-0001-09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彭建1王剑2(1.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2.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101101)摘要:旅游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从其他学科引入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动自身的成熟与发展。

旅游感知、态度和行为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过去数十年间,社会心理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对剥夺理论是一种二战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衡和疏导机制研究方面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本文通过对旅游研究中的既有社会心理学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对剥夺的内涵和旅游发展中的相对剥夺现象,进而比较了相对剥夺理论与既有社会心理学理论视角的独特性和互补性。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相对剥夺理论在旅游地相对剥夺感的表现形式、成因、疏导机制和定量测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关键词:相对剥夺理论;旅游研究;社会心理学;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表征理论收稿日期:2011-09-28;修订日期:2011-12-28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项目《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可视化数据库研究》(1112KYQN08)作者简介:彭建(1975-),男,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可持续发展。

王剑(1975-),女,博士,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研究,很多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积极投入到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

旅游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展开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是较早介入旅游研究的先锋学科(Jafari ,1981),至20世纪80年代末,将旅游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增至15个(Jafari ,1988)。

90年代以来,旅游研究的多学科属性进一步加强,参与旅游研究的学科累计多达26个(Cheng ,et al.,2009)。

在众多的研究领域中,关于旅游态度、行为和满意度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纳入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作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能为旅游活动过程中相关主体的感知、态度和行为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独特的理论分析视角。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被成功应用于解释和分析旅游发展中的社会心理现象,DOI:10.16323/ki.lykx.2012.02.007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2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旅游研究的理论水平。

然而,旅游引发的社会心理现象十分复杂,旅游态度、行为和满意度方面的研究需要借助于更加多样化的理论分析工具。

相对剥夺理论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已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旅游研究方面的应用还十分薄弱。

本文在阐述旅游研究中既有社会心理学理论视角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相对剥夺理论在研究旅游社会心理问题方面理论视角的独特性、新颖性及其与既有社会心理学视角的互补性,以期为相关旅游问题的研究寻求更多的理论支撑。

1旅游研究的既有社会心理学视角1.1社会交换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社会学家Homans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

后来,Blau 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或明或暗的、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而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归结为一种交换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只能是一种交换关系(吕萍,1996)。

现实生活中社会交换行为十分常见,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如送礼物、婚姻及亲戚关系、组织行为与管理、市场、参与休闲活动及捐赠行为等。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一个人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总是力图做到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报酬(李有根,等,1997)。

对交换的利弊权衡以及交换结果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态度和心理感受。

一般来说,当交换结果利大于弊时,人们会形成积极的态度,而当弊大于利时,人们就会对这种交换行为产生消极的态度。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后,在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

早在1967年,Sutton就指出“交换是旅游过程中主客交往的基本特征”(Ap,1992)。

20世纪80年代初,Bryant和Napier较早地应用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户外游憩设施的满意度问题(Bryant,Napier,1981)。

后来,Perdue等(1987)以社会交换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美国科罗拉多5个乡村社区参与户外游憩活动对当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影响。

进入90年代后,Ap的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他指出,关于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问题的有限的解释性研究使得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缺乏理论支撑,进而提出了一个社会交换过程模型来解释为什么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Ap,1992)。

随后,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旅游感知和态度问题时将社会交换理论作为分析的视角。

例如,Lee 和Back(2003)研究了韩国一些地区发展博彩业前后居民感知的动态变化;Jurowski和Gursoy(2004)研究了距离因素在社区居民旅游态度形成中的影响;Andereck等(2005)研究了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问题。

我国旅游学者对社会交换理论的关注和应用始于90年代中后期。

李有根等(1997)首先将社会交换理论引入中国旅游学界,并阐述了该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价值。

随后,刘赵平(1998)以河北涞水野三坡为例,应用社会交换理论对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社会交换理论比阶段理论和涵化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近年来,社会交换理论已成为我国旅游学界分析旅游地居民感3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知和态度问题的主要依托理论,不少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将其作为分析居民态度形成的理论依据(章锦河,2003;宣国富,等,2002)。

一般而言,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旅游主体对交换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收益的比较会直接影响到当事人对旅游业的态度。

换言之,对旅游者而言,如果从旅游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质量超过了其付出的代价,他对旅游地及相关的经营管理服务者的态度将是积极的,否则就是负面的;对当地居民来说,如果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的利益超过了其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成本,那么他们对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反之则会持消极抵制的态度(Ap,1992;章锦河,2003)。

1.2社会表征理论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主体主义倾向的泛滥,北美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机。

人们强调实验室研究,忽视了自然情境下的真实问题,忽略和遗忘了人类思想中社会的、集体意义的特性,许多学者意识到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应整合“社会”的成分(张敏,聂长久,2007;管健,乐国安,2007)。

针对这些问题,法国社会学家Moscovici在Durkheim集体表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表征(social representation)理论,他认为社会心理现象和过程只能在历史的、文化的宏观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和研究。

Moscovici把“社会表征”定义为“拥有自身的文化含义并且独立于个体经验之外而持续存在的各种预想、形象和价值所组成的知识体系”。

简言之,社会表征是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观念、意象、社会知识和社会共识,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或系统(管健,乐国安,2007)。

社会表征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出版物和电子媒体、社会互动以及直接经验(Pearce,et al.,1996),由此形成的社会共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

社会表征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相对晚于社会交换理论。

Pearce是较早将社会表征理论应用于旅游研究的学者,1991年他开始尝试从社会表征的视角分析旅游影响和社区感知问题。

1996年他与Moscardo和Ross合作完成《Tourism Community Relationships》一书,系统地介绍了社会表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剖析了社会交换理论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社会表征形成的概念模型(Pearce,et al.,1996)。

近年来,相继有学者应用社会表征理论来分析旅游感知和态度问题。

例如,Yuksel等(2002)对土耳其Pamukkale利益相关者访谈和旅游规划的研究;Fredline和Faulkner(2000)对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社区居民对事件影响的反应问题的研究;Ateljevic和Doorne(2002)对新西兰的旅游形象和意识形态的研究。

相比之下,我国学术界对于社会表征理论的应用研究还很薄弱,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屈指可数。

2004年,应天煜撰文向国内同行初步介绍了社会表征理论的基本内涵,指出社会表征理论在分析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方面的独特视角,并详细阐述了旅游研究中应用社会表征理论的步骤(应天煜,2004)。

2009年,张朝枝等应用社会表征理论实证研究了开平碉楼和村落世界遗产申报与社区居民的遗产价值认知问题(张朝枝,游旺,2009)。

2相对剥夺理论及其缘起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理论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旅游研究中的三种社会心理学视角之比较论。

相对剥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其他群体或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比较后而产生的不公平感(罗桂芬,1990)。

“相对剥夺”这一名词首先是由美国社会学家Stouffer于1949年在其《美国士兵》一书中提出的。

他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士兵的士气和晋升的关系时,发现士兵不是依据绝对的、客观的标准来评价他们在生活中所处的位置,而是根据他们相对于周围的人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如果比较的结果是自己处于较低地位,他们就会有“相对剥夺感”。

然而,Stouffer并未对相对剥夺进行严格的界定。

后来,Merton对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并提出了“参照群体”的概念。

他认为个体或群体对于自身相对状况所持的态度,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源于人们对自身利益得失的判断和评价,是一种社会比较的结果。

在比较中,人们选定与自己某一社会属性相近的其他个人或群体作为参照物(即参照群体),并将自己的利益得失与参照物进行比较,若认为自己本应该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就会产生剥夺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