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集下载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温习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 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 规律的科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想一想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存在着多 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 的物质的变化吗?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实验1-1(3)】 操作:
①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后的胆矾, 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②再向2支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时,都蓝色沉 淀生成
提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 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 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 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化学 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_______ 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特征:
生成了其它(新的)物质
(2)常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发热、发光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量1个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来辨别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进而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并分别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完全是陌生的,只有通过一些实验这种外观变化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概念。

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实验现象来调动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学目的:
1、学会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

教学理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而能区别两种变化,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由变化引出性质,不同的变化是由不同的性质决定的,物理变化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化学变化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掌握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由学生来分析归纳,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难点:两种变化的区别,两种性质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化学性质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物理性质 E.木棒受力折断。 F.火药遇明火容易爆炸。
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
SunWeiLing7@163.co
§ 1·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物质的性质会随外界条件改变而改变
判断理由。 化学变化 1、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2、铁生锈; 物理变化 3、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4、瓷碗破碎; 物理变化 5、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6、酒精燃烧; 7、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化学变化 8、气球爆炸。 物理变化 9、火药爆炸。 化学变化
SunWeiLing7@163.co
§ 1·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学习】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1-1】P6
§ 1·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水 蒸 气

SunWeiLing7@163.co
实验记录
实验序 号 ( 1) ( 2) ( 3) ( 4) 变化前 物质
§ 1·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 变化后的 象 物质
变化后 有无新 物质 无 无
1、作业
2、课后练习 (课堂作业)
P10 第一题 《课堂作业》P2--3 1、 2 、 3
(课后巩固) 1、2、3
3、预习 课本 P8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SunWeiLing7@163.co
§ 1·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巩固与提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 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 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 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化学 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化学 变化。 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师寄语: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要善于归纳、勤于温习,初学以记忆为主【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 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课堂探究】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你的收获:【有效训练】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A.台风 B.雪灾 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5、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
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D )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瓷碗破碎
6、镁条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7、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块状固体 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只是状态发生 了改变,没有生 成其他物质,是 物理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的胆矾溶液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固体溶解,变 成蓝色溶液,滴入 氢氧化钠溶液后, 产生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变化后有其他物
质生成,是化学变 化。
变化前的物质
A、嫦娥1号的运行轨道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D、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 料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钢铁生锈
B.高粱酿酒
C.蜡烛受热熔化
D.用消毒液消毒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4、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 变化的是( D )
区别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有其他物质生成
伴随 破碎、熔化、汽化 现象
放热、发光、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关系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胆矾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钠
通常加热至100℃沸腾;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铁生锈、烧碱溶解等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深入探讨物质变化和性质。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如铁生锈、烧碱溶解等,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
2.设计实验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内在联系。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2.讲解物质性质的分类,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3.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铁的生锈与防锈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配探究任务,如设计实验验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旨在通过详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通过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4.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 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铁生锈
焰花
燃烧
【实验1-1】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实验1-2】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 研杵把胆矾研碎。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同时 化学变化 发生
思考: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 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颜色: 无色 液体 状态:
气味: 有特殊气味
密度: 0.8g/ml
能与水互溶 易 挥发 水溶性: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实验1-3】 操作: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 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 变成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 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 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1.概念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
举例 如: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2. 特征: 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3 .伴随现象
常见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 气体、生成沉淀;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2)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 质的密度。
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4个典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材结合图片说明化学变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这些现象并非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是以产生新物质为依据。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分。

本节课的难点也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

二、重难点分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1.突破建议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例如,学生知道水能结冰,能变为水蒸气等等。

这些是学生的基础知识。

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还没有原子、分子的概念,此时的教学还不能强求学生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更科学的认识有待后续学习来完成。

新课程改革主要依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为此,在本节课上课时要用“实验一讨论”的探究模式层层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物质变化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某些实验的结论进行比较总结规律。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小实验引入,激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讨,当学生探讨的兴趣浓厚时,让学生继续自主探讨下一个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比归纳小结。

2.突破样例[实验感知](1)将纸揉成一团(2)将纸撕碎(3)将纸点燃[提问]:上述变化有什么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通过实验创设情境,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演示]实验1-1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1)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1)
物理性质
概念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 物质在化学变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化中表现出来 质 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通过化学变化 或仪器测知 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 可燃性,还原 熔点,沸点,硬度, 性,氧化性, 溶解性,挥发性等 稳定性等
; 泡芙妹妹女性网 塑形瑜伽 ; 2019年01月19日11:12:25 ;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外形,形状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 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 发等 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等 质和化学性质
补完了,那件衣服还能再用好几年.他被要求站立被动,被两个女孩看了个遍. "现在你对自己的成功满意了吧?" "满意了."李桃欣慰的笑了. "它么好,现在跟着我去吃肉.你们必须行动起来,因为我也请了它几个军官!拖拖拉拉的可没肉吃!" 她们毕竟还是个孩子,被那一激,什么淑 女形象全部要了!两人跟着李小克快步前进. 当然,李小克已经安排好了,那顿烤羊大餐,那俩丫头一人一个羊腿慢慢啃去吧. 自个儿呢?慢慢吃点也就行了,因为明日才开拔,今日可以高兴一些,喝点小酒. 三人进了雅间,也就是食堂里面一间隔开的木屋.那必然是军官吃饭的地界. 烤 羊已经摆在桌子上了,卖相一般,肉香倒是惹人流口水.但事情比他想的更好,等候多时的沃曼斯基遮遮掩掩的拿出一瓶好酒,摆在桌子上. "欢迎你,我的副师长同志,那次,我们可以喝上一瓶法国葡萄酒." 居然还有法国货?李小克将信将疑上了桌,并安排两个女孩在右手边. "是不是法 国人的,我看一下就知了."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在两支试管中都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 浅,最后变为无色。
【实验1-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 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 灰水的烧杯里。
现象:
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2.大理石逐渐变小。 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用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千姿百 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 化。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因此认识物 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 类的生活得以提高。下面我们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试管中的水沸腾并 液态的水 逐渐减少,玻璃片上 出现小水珠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 粉末状的 蓝色粉末 胆矾 溶液中有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 氧化铜沉 出现
无 有
淀等
(4) 颗粒状石灰
石(或大理 石)等
试管内溶液中有大 二氧化碳 量气泡产生、大理 气体等 石变小、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一、物质的变化
1.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 化学反应。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现象:
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 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实验1-1(2)】
操作:
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硫酸铜晶体)放在 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蓝色粉末。
【实验1-1(3)】 操作: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 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前预习1 物理变化:概念如特征例如,、、气味、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 化学变化概念如特征自主学习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铁锅生锈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3、翰林汇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放热和发光C.有气体逸出D.有其它物质生成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6、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 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7、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C.酒精能够燃烧.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9、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10、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1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合作交流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有水蒸气放
液态的水 出遇冷变液 液态的水


1、实验演示 1-1(2)
1-1 (2)取少量硫 酸铜晶体(俗称胆 矾或称蓝矾)放在 研钵内,用研杵把 胆矾研碎。观察胆 矾发生的变化。
胆矾的研碎
实验(2) 现象记录
蓝色块状 由块状变 蓝色粉末 无新物 的胆矾 成粉末 状的胆矾 质生成
1、实验演示 1-1(3)
描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 “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 时态的用语。
例: 性质 汽油可燃烧 汽油易挥发
变化 汽油在燃烧 汽油挥发了
4、探究实验1-2
分别取一集气瓶 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 化碳气体,仔细观察 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闻一闻气味。取一根 小木条在空气中燃烧 分别慢慢放入盛有氧 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 瓶中,观察木条燃烧 情况的变化。
注意:101kPa的压强称为标准大气压, 上述水的熔点和沸点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测 定的;若压强低于101kPa,则水的沸点低 于100℃。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物理性 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 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而变化 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描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 “易”、“会”、“就”、“可”等表示能 力或属性的用语。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 着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 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 化学性质。
举例: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 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第1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D )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C.人体吸入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低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4.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B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作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9.熄灭蜡烛后,从烛芯会冒出一缕白色烟雾。( × ) 10.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时,可以通过燃烧的木 条的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判断。( × )
课堂精练
1.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D)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D.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9.(2019·襄阳)下列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钢铁生锈
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
D.纸张燃烧
10.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 1 s 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 化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无 无 有 有

1-2 蓝色块状的 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 溶液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 的胆矾 蓝色的氢 氧化铜沉 淀
二氧化碳 气体等
有蓝色沉淀生 成
1-4 颗粒状石灰 有气泡放出和澄 石(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想一想: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时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5、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 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 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同 时,物质的状态、形状、 大小也改变, 所以在化学变化中一定 伴随物理变化的发生, 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 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 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 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 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_______变化,动物的呼吸 化学 作用是 变化。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 学变化的是( B ) A、爆炸 B、燃烧 C、液化 D、变色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 变化的依据是( D ) A、放出大量的热 B、火星四射 C、铁丝熔化成球 D、有黑色固体Fe3O4生成
本节都学习那些内容?
定义、特征、 物理变化 形式 判断方法 变化
关系
定义、特征、 化学变化 伴随现象 判断方法
区别
化 学
组成
联 系
结构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 区别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链接】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科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

老师做演示实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 ,状态是 。

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试管内的现象是 ,试管口的现象是 ,玻璃片上的现象是 。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 态,最后又变成了 态。

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

2.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叫研磨。

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 色,形状是 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色是 色,形状是 状。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1.在实验1-1(1)和1-1(2)中,反应前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这两个反应是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3.得出结论:什么叫物理变化?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2)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有哪些?。

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头制成桌椅D.汽油挥发E.气球爆炸F.灯泡发光G.花香四溢H.蜡炬成灰I.滴水成冰J.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多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B.灯泡通电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化学变化1.阅读实验1-1(3),按照书本要求做实验。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 学
组成
联 系
结构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 区别
定义、范围 判断方法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一、温习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 科学。
•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现象
有水蒸气放出 遇冷变液体
变化后有 无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的 胆矾

1-2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溶
因为它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性质。 化学性质有:(3)、(4)、(6)、(7) 因为它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学习了本节内 容,你有哪些收获 和体会?
/ 齐鲁学子青春国学荟——官方网站
家中の顶梁柱/无论如何也要保得身家性命/经过将近壹柱香の功夫/壹片空白の大脑逐步被模糊の记忆所占据/渐渐地/模糊の记忆又被清晰の画面所替代/终于/小柱子回想起来当时の情景/然后又壹字别差地又重复咯壹遍他和湛露之间の对话//回 爷/奴才给湛露说の是‘二十三府の喜塔腊格格请主子前去牡丹台壹叙……’/小柱子头壹句话就将王爷给惹翻咯//喜塔腊格格?二十三府啥啊时候蹦出来各啥啊喜塔腊格格?您还想跟爷耍啥啊鬼花样/到底谁是您の真主子?给咯您好些好处让您 给他那么卖命?都现在那各时候咯/还敢跟爷负隅顽抗/看来您那条命是别打算要咯/别想要咯好/来人/先让您那狗奴才尝尝二十板子の滋味如何//第1586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酒精、汽油挥发、气球、轮胎爆炸、石蜡融化、灯泡发光、玻璃破碎、干冰升华、活性炭吸附、冰雪融化、海水晒盐、水蒸发、水果榨汁
(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蜡烛燃烧、钢铁生锈、鞭炮、汽油爆炸、食物腐败、粮食酿酒、食物的消化、吸收,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发光、吸(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产生沉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色、态、味,熔、沸点,硬、密度,导电、导热性,溶解性、吸附性、挥发性
(2)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脱水性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1)性质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有“能”、“易”“不易”、“难”、“可以”的字样】(2)变化是一个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