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
(完整版)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
▪ (一)想像没有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 引起
▪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 (三)想像的内容零散,没有系统 ▪ (四)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 ▪ (五)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有意想像的萌芽和发展
▪ 有意想像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 比较明显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 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像; ▪ 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 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 幼儿创造想像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 丰富,对原型的改造成分越来越大。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区别:
▪ 同样是“造”,再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现 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是描述者知道而想 象者不知道的事物;
▪ 创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所有的人都不知的、 现实生活甚至可能不存在的事物。
(三)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水平
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二)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 1.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比,是较低发展 水平的想象。他要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 少,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 2. 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他 们在听故事、看图像时需要再造想象;在 理解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时也需要再造想 象。
二、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有意想像的水平还很低!
有意想像是需要培养的
▪ 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像 活动,启发幼儿明确主题,准备有关 材料,如游戏中的玩具,绘画的材料 等等,成人及时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 意想像的发展期重要作用。
第四节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像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像的发展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一、2—3岁儿童想像的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第五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一节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想象是儿童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未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
按照是否具有目的性来划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照形成方式和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想象依靠原有表象儿童的想象要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基础,这些表象是儿童之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换言之,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加工原材料。
(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需要以记忆为基础。
想象的发展对记忆活动也有积极影响。
(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儿童的想象只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依然具有夸张、易混淆以及受情绪影响等特点,还不能达到思维的水平。
换言之,儿童的想象介于记忆和创造性思维之间。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一)想象引发情绪儿童的情绪往往是通过想象引发的。
(二)情绪影响想象想象能够引发情绪,而情绪和兴趣也会影响儿童的想象。
情绪不仅能够引起想象过程,还能够改变想象方向。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象能丰富学前儿童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等,是游戏活动的关键。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能够促进理解和记忆活动,引发情绪和兴趣,丰富游戏。
第二节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因此,想象的发生离不开儿童表象和语言的发生与发展,也离不开大脑皮质的成熟。
另外,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也是想象发生的关键因素。
二、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中重演2.简单的相似联想3. 此阶段儿童的想象没有或很少有情节的组合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趋势:1. 想象从无意性发展到初步出现有意性2.想象从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想象从极大的夸张性发展到初步具有逻辑性第三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一)什么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自考《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代码12340,洪秀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
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
学前心理学选择题知识汇总
选择题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儿童期(0-18岁)广义的学前期(0-6岁)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实验法: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测验法只做量的分析,缺乏质的分析。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如“绘人测验”。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并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然适用于当代儿童。
这说明的是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现在的儿童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从小获得比过去儿童多得不可比拟的知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过去生活在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相比,是会有所差异的。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在城市长大的儿童,与在偏僻农村长大的同龄儿童相比,其心理特征也有明显区别。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人们在谈论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
这说明儿童发展特征的可变性。
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婴儿期(或称乳儿期)0-1岁,其中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学前期(或称幼儿期)3-6岁,其中又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0~3岁学前儿童的想象 3岁前学前儿童的想象活动,即最初的想象确实
有明显的表现,这些表现体现的特点是: 第一,还没有完全从知觉过程中独立出来。 第二,想象和记忆区别不明显。 第三,想象的组合异常容易。 第四,想象必须有动作参与。 第五,纯粹的无意想象。 第六,想象和现实混为一体。
二、学前儿童梦的出现
关于儿童的梦,概括皮亚杰的研究有以下几种: (1)愿望梦。 (2)痛苦梦。 (3)游戏梦。 (4)恐惧梦。 (5)生理感觉梦。
三、学前儿童梦的来源
学前儿童梦的来源,分析起来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上的感觉,如身体的舒服与否,身体的冷
热、触觉、痛觉、生病等感觉. 二是精神上的刺激,尤其是情绪体验的作用。
一、梦产生的时间
梦是在儿童脑中活动的,儿童什么时候产生梦,成 人很难作出判断。在儿童还不会说话时,成人就更 不能知道儿童是否有梦产生:当儿童会说话时,皮 亚杰认为可以通过儿童说梦话和儿童说出梦来判断 儿童是否产生了梦。按照梦的生理学机制来看,梦 是在人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出现的,研究又发现新 生儿就有快速眼动睡眠,且占睡眠的50%~60%。 那么,是不是新生儿就有了梦?若有,梦的内容又 来自何处?这些目前都还不得而知。按皮亚杰的观 察,儿童梦话出现在1岁9个月左右。
去再现过去经历过、感知过的事物。 第二种是形象性再现表象,这是指通过有选择
性地对感知的事物的形象进行概括的再现。 第3种是符号性再现表象,即用符号来再现事物,
具有间接性和任意性的特点。
三、学前儿童表象研究的方法
一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考察。 1.学前儿童绘画 2.口头陈述 3.用动作姿势表现 4.实验法
一、学前儿童表象的产生
幼儿心理第六章-想象课件
A
49
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 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 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 ,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 条件(绘画、音乐)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 导幼儿大胆想象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50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 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 儿异想天开。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 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30
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1)幼儿的再造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
言描述;
(2)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
件。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31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 从内容上可分为: (1)经验性想象:想象凭借个人生活经验 (2)情境性想象:想象由某个情境引起 (3)愿望性想象:想象表露个人愿望 (4)拟人化想象:把客观事物想象成人 (5)夸张性想象:幼儿园孩子“说大话”的现象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8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 的描述和图样、图纸、符号的 示意,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 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续编故事、娃娃家游戏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9
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 两个必要条件:
1、是正确理解语词描述和图 样、符号标志的意义。
2、是丰富的表象储备。
无忧PPT整理发布
A
6
三、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 一定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地进 行的想象。
如: 仰望浮云 梦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想象的发展
精选课件
(二)有意想象 ▪ 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 自觉进行的想象 。
▪ 科学家提出的各种假说,文学艺术家在头 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等都是有意想象的结 果。
精选课件
1、再造想象
▪ 根据语言的描述和非语言(图样)的 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精选课件
(三)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 1、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 ▪ 2、想象是儿童理解的基础 ▪ 3、想象在游戏中作用:游戏离不开想象 ▪ 4、想象发展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 5、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精选课件
二、想象的种类 ▪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 ▪ (一)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想象 。
▪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 始发展 。幻灯片 14
▪ (三)想象易脱离实际,与现实混淆。
▪
幻灯片 15
精选课件
二、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 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幼儿还常把想象与现实混淆,看到同 伴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会说:“我妈 妈也给我买了一个。”被成人误认为 故意说谎。
精选课件
幼儿晚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 富,认识能力的增强,幼儿开 始能区分想象的东西与真实的 东西,并向成人提出“这个故 事是真的还是假的?”之类的问 题。由于许多想象中才能获得满 足的东西已变成现实,幼儿在游 戏中开始追求逼真,智力游戏和 竞赛性游戏开始逐渐取代象征性 游戏。
学前心理学之第六章--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
(四)创造性特点
图象语言更象凝结创造能力的一 条纽带。它可以使学习的游戏不 会结束,让发现一个接着一个, 不断延续。
第三节
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表征涉及的范围 (一)幼儿进行表征的技能,观察的灵 敏性和有意注意的质量。
(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三)幼儿的认知结构。
二、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环境互动策略 环境互策略是培养幼儿进行表征 的基本策略。 幼儿表征是图象和符号的语言, 而幼儿的图象是建立在与周围环 充分互动的基础之上。
(二)表征与回忆
有了表征,幼儿的回忆,主要靠 表象。
(三)表征与思维
表象不是原有感知形象的简单重 复,而是对感知过的东西加工和 概括的结果。
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 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 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 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 对象。
三、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 (一)内化作用: 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内部转化的 过程。
(二)注意强化策略
幼儿的观察不仅需要成人的指导, 而且还要强化幼儿有意注意,只 有当幼儿的注意的品质提高了, 才能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引起注 意,才能使幼儿在有意注意之中 发现问题,才能去探究,最后才 会有表现的愿望。
(三)鼓励支持策略
幼儿期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用 自己所理解的图象和符号进行对 事物认识的记录是稚嫩的,而且 是成人有时无法理解和读懂的。
(四)技能提高策略
要求幼儿对事物认识后的记忆、 想法和感受用图象和符号等非语 言进行表现,然后转化成语言进 行交流。
6心理学 第六章 想象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想象概述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1)想象按其功能分为:认知性想象和情感性想象(2)根据想象有没有目的,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3)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①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③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①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
②情绪影响想象。
(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想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想象,也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
(4)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
(5)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换言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和发展1、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1)想象发生的年龄:1岁半-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
(2)想象发生的原因:1大脑皮质的成熟儿童语言的发生生活经验的积累(3)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
表现为下列特点:①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②简单的相似联想。
③没有情节的组合。
2、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的特点:①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喂洋娃娃。
看见小汽车,就想要玩开汽车。
看见书包,又想去当小学生。
②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她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章节测试 第六章
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读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脑子里便呈现出小女孩的样子、圣诞夜的景象等。
儿童的这种认知活动属于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解析】(P104)C 再造想象指的是根据图形、图解或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或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比如,儿童读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脑子里便呈现出小女孩的样子、圣诞夜的景象等。
2.按照形成方式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想象可分为A.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B.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C.传统想象和创造想象D.直接想象和间接想象【解析】(P100)B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想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是否具有目的性来划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照形成方式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来划分,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3.想象的两大基本特点是A.主观性和直接性B.客观性和间接性C.创新性和新颖性D.形象性和新颖性【解析】(P100)D 想象是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儿童头脑中的表征,主要处理的是图形信息而不是符号或字词。
因此,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大基本特点。
4.儿童将“O”的形状与头脑中已有的苹果的表象进行联系,从而将字母“O”想象为苹果。
这表明A.想象依靠原有表象B.想象依靠记忆C.想象与记忆密不可分D.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解析】(P101)A 儿童的想象要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基础,这些表象是儿童之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其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换言之,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加工原材料。
5.儿童想象的萌芽阶段是A.从出生到1岁B.从1岁到3岁C.从1岁半到2岁D.从2岁半到3岁【解析】(P102)C6.儿童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是A.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解析】(P103)A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
它在儿童想象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儿童想象活动的主要形式。
7.儿童随手用蜡笔画了个红圆圈,便把它想象成苹果。
第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感性经验
【案例】一幼儿教师领班上小朋友户外活动时,当看到蓝蓝 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老师, 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我问“为什么啊?”“我想吃啊 ,好甜。那是棉花糖啊!”我抬头望去,这片片白云蓬松 、柔软,多象一块棉花糖!看来这个小朋友一定经常吃棉 花糖。 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爷爷放 的一群绵羊”,原来这个小朋友的爷爷在农村,养了一群 羊,怪不得幼儿对羊的记忆表象特别清晰。 可见,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 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
2.充分利用文学艺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 幼儿园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艺术活动,这些活动 的开展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 【案例】在学习故事《小鼹鼠要回家》时,小鼹鼠克 拉在外面蹦蹦跳跳的玩,迷路了,怎么办呐? 教师可以通过诱导启发式的提问,开拓幼儿的想 象,幼儿会争先恐后为小鼹鼠想办法,有的说小鼹鼠 可以找警察叔叔啊?有的说小鼹鼠可以拔打110啊? 有的则说,搭辆出租车吧,有的则说,雷锋叔叔 就爱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幼儿各抒己见,展开了丰 富的想象。从而想象力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白日梦(Daydream)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思绪万千,沉浸于想 象之中。程度严重是幻想。梦的内容多是:儿童因看电视节目和环境 中的安全(笑)与恐惧(焦虑、紧张、失去依恋)等激烈刺激内容; 成人多是成功与失败、攻击与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为不 该做的事懊悔)。是基于个体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的。
⒉夸张:又称强调
在头脑中,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
特点形成的新形象的方式——突出某些 特点,略去另一些特点。
⒊典型化: 根据一类 事物的共同特 征创造新形象 的方式。
第六章_学前儿童的想象
2、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3、为了想象的发展
• 一、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 • (一)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 • 1、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 化。 • 3、实际行动是幼儿想象的必要条件。
(二)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 占主要地位
• (一)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 1、想象往往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 特征。 • 2、假想与真实容易混淆。
(二)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 1、认知水平的限制
•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 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第五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 象的特点
• 一、2—3岁的想象 1、 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 2、想象过程进行缓慢 3、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4、想象内容简单贫乏 5、想象依靠感知动作 6、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 【案例】一幼儿抱着娃娃的时候,看到 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饭。看见小 汽车,就要玩开汽车;看见书包,又想 象去当小学生。
• 【案例】一个幼儿常常给小朋友讲故事, 咋看起来有声有色,既有动作,又有表 情,但细听起来却发现毫无中心,没有 说出任何一件事情的情节及其来龙去脉。 可是,讲故事的孩子津津乐道,听故事 的孩子也津津有味。这种活动经常可以 持续半个小时以上。
导入:谈谈孙悟空的形象?
第一节 想象概述
一、什么是想象
1.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 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
二、想象的种类 三分钟看书P145至P146,思考问题: • 1、想象的种类,可以分成几种,划分依 据是什么? • 2、梦是不是无意想象? • 3、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相比,哪个更难?
二、想象的种类
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
10
(三)想象与其他心理现象不同
想象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新颖性
想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 它加工的对象是形象信息,而不是语言或符号。同 时,想象所产生的形象与表象不同,是对已有表象 的改造或重新组合。例如,“猪八戒”的形象虽然 来自人的形象与猪的形象,却既不同于人的形象, 也不同于猪的形象。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梦,也是一种无意想象。梦的内容具有生动形象性, 这些形象,往往又不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再现,它 也是一种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 新形象的想象活动。但梦又是在睡眠状态下无意识地 进行的,因而,它是一种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精选ppt
18
四、想象的种类
❖ (一)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 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儿童最初的想 象和记忆的差别很小,谈不上创造性。最初的想 象都属于再造想象,幼儿期仍以再造想象为主。
❖ 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是:
❖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
❖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精选ppt
2
(一)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1.表象的概念 2.想象的概念
精选ppt
3
1.表象的概念
(1)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
出来的形象。
精选ppt
4
1.表象的概念
(2)表象的作用 ❖ 表象是从知觉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
❖ 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可促进人心理发展;
❖ 表象是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有待创新的新形象
新形象,也可能是现实中尚未有过、还有待于创造的事物的形 象。例如,作家、作曲家、发明家在实现创造之前,他们所要塑 造的新人物、所要谱写的新曲调、所要发明的新成品,就已经形 象地出现有他们的头脑中了。
(学前教育原理)第六章学前儿童的全面的发展教育
智力发展教育
培养阅读兴趣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培 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锻炼逻辑思维
在游戏和绘画中培养孩子的空间 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创意思维培养
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让孩子动 手制作物品或者画出他们的想象。
情感发展教育
1
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一步。
情感教育
2
家长应尽力让孩子感受到爱。
有意识的教育孩子如何表达情感,包括
积极表达和正确表达消极情感。
3
自我管理
教育孩子自我管理,了解自己的情感和 心情,并找到适合的发泄方式。
社交发展教育
1 培养友谊
让孩子多结交朋友,学习朋友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2 学习沟通
鼓励孩子多说话,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 体验社会
带孩子去公共场合,从中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和帮助孩子适应真实社会环境。
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涉及身体、智力、情 感、社交和艺术等多个方面,为儿童之后的生命奠定基础。
身体发展教育
锻炼身体
多做户外运动,促进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例如:爬山、游泳、跑步。
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保健习惯,提高孩子的健康意识。
培养经验
丰富的身体活动体验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和独立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艺术发展教育
音乐
• 聆听各种音乐风格。 • 演唱歌曲,学习旋律和
节奏。 • 玩具乐器的简单演奏。
绘画
• 使用不同的纸张和颜料 或材料。
• 感知不同的材料和纹理。 • 尝试不同的画画工具。
舞蹈
• 模仿动物和经典舞步。 • 跳自由舞。 • 模拟传统舞蹈。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ppt课件
编辑版pppt
21
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具体表现如下:
01
OPTION
02
OPTION
03
OPTION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2岁婴儿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感知过的情景, 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
简单的相似联想
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 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情节的组合
编辑版pppt
30
(二)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 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发展的时期。幼儿 创造想象最初步的表现是在再造想象中逐渐加入 了一些创造性的因素。幼儿的创造性也常常表现 在儿童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上。 如“萤火虫的尾巴上是不是有一个小电灯啊”等。 一般来说,民主、宽松、自主的环境才能使儿童 扬起创造想象的风帆。同时,采用一些有效的方 法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想象。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 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 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编辑版pppt
23
三、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在幼儿的想象活动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一)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是无意想象,主要表现为:
编辑版pppt
27
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促进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 ①可以请幼儿看看黑板上画的圆圈,想一想,什么东西是圆的?这个像什么?以圆圈为题,小班 幼儿也可以想出很多形象,如太阳、皮球、扣子等。 ②对大班幼儿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发给他们一张画着很多圆圈的纸,请他们把这些圆圈 改画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图形。 按主题讲故事和编故事结尾,也是发展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好方法。
学前心理学-第六章-幼儿的想象
2021/5/23
8
二、想象的构成方式
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
1、黏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 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 新形象的过程。如孙悟空、美人鱼等形象。
黏合是最简单的一种想象 过程方式。
2021/5/23
9
二、想象的构成方式
2、夸张与强调: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 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加 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九头龙等想象。
2021/5/23
35
▪ 三、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 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它几乎贯穿于幼儿的 各种活动中。
▪ 幼儿游戏、听故事、听音乐、绘画、搭积 木、各种造型活动等等,都离不开想象。
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2021/5/23
36
▪ 四、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2、想象是幼儿理解的基础。
3、想象在幼儿游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4、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5、想象还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2021/5/23
30
第二节 儿童想象的发生与发展
▪ 模仿家庭生活,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过家 家”;还可以模仿社会活动的“看医生”、“当 警察”、“扮老师”、“打电话”等;还可以与 宝宝一起画简便易行的“想象画”;或着续编小 故事;有时还可以拿着图与宝宝一起看图说话。 想象游戏可以让宝宝改变社会身份,模仿预习未
50
▪ 二、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
▪ (一)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
▪ 1.独立性 ▪ 2.新颖性
2021/5/23
5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想象的 特点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极具夸张,常与现实混淆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A.以无意 想象为主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不系统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想象的过程受情绪、兴趣的影响
三、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发展的策略
案例导入
她在撒谎吗? 春季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孩子们谈 一谈假期见闻,菲菲说妈妈带自己去美国 的经历。老师跟妈妈提起,妈妈说没有去。 老师大感惊诧,难道菲菲在撒谎吗?如果 你是她的老师会怎么做呢?
第一节 想象概述
什么是想象?
想象的含义
想象的构成方式
想
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A.再造想象中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成分比 较小;
B.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
【案例】:
某美术学院举行考试,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 舟尽日横”,要求考生必须把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在画 上确切地表现出来。结果,三名考生分别画了如下三 幅画(见图5—2):
(2)创造想象 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据现
(4)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表象。
想象的构成方式:
1.粘合
4.典型化
2.夸张与强调
3.拟人化
想象的构成方式:
⒈黏合:
在头脑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 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起来,从而构成新 的形象的方式。
如美人鱼、飞马等
⒉夸张与强调
在头脑中,通过改变客观事 物的正常特点形成的新形象的 方式——突出某些特点、略去 另一些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意想像
有意想像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
如幼儿根据教师的要 求,设计理想的各种 奇特造型的房子;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 看图片创编不同情节 不同结局的故事等。
再造想象
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纸、符号 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四)想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
没有想像就没有理解, 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
无法掌握新知识!
第二节 想像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二节 想像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儿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想像呢?
想象的发生既和以下因素有关:
儿童大脑皮质的成熟; 儿童表象的发生; 表象数量的积累; 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第六节 各年龄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
一、2—3岁儿童想像的特点
2~3岁,是想像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想象过程完全没有目的 (二)想象过程进行缓慢 (三)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四)想象内容简单贫乏 (五)想象依靠感知动作 (六)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创造想像
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工程师发明的新机器; 艺术家创作的新的艺术形 象;创意建筑···
三、想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迅速发展。幼儿期是 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它几乎贯穿于幼儿 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认知、情绪、游戏、 学习活动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造想象在幼儿期占主要地位。 在再造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创造
想像开始发展起来。
一、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
(一)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
最初的想像都属于再造想象,幼儿期仍以 再造想象为主。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
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起 想 情绪影响想像,幼儿对感兴趣的想像主题会多次重复; 了象 保着 护大 大象 象妈 的妈 情的 绪无 情奈 感, 。激
哪种情绪下状态的幼儿更乐于学习/活动?
情绪影响想像,幼儿对感兴趣的想像主题会多次重复
为什么幼儿会对同一个故事百听不厌? 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
(二)想像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
幼儿创造想像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 丰富,对原型的改造成分越来越大。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区别:
同样是“造”,再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现 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是描述者知道而想 象者不知道的事物;
创造想象出来的形象是所有的人都不知的、 现实生活甚至可能不存在的事物。
(三)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水平
幼儿创造想象发展有六种水平(P160) 略
随着幼儿生活、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括能 力的提高,幼儿创造想像的水平逐渐提高。具 体表现在:
时长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 自编新故事 创造性的游戏活动 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思 考: 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都比较夸 张,为何孩子不觉得奇怪?
三、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一)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二)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三)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 (四)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四、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5~6岁的儿童,有意想像和创造想像已经有了明显的 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 (二)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 (三)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 (四)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一、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一)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二)混淆假想与真实
(一)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二)混淆假想与真实
我昨天被妖怪绑走又送回来了··· 我爸爸昨天突然变成了妖怪?
孩子真是
在说谎 吗??
幼儿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呢?
二、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一)认知水平的限制 (二)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三)幼儿想象在认知中地位的制约 (四)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有意想像的水平还很低!
有意想像是需要培养的
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像 活动,启发幼儿明确主题,准备有关 材料,如游戏中的玩具,绘画的材料 等等,成人及时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 意想像的发展期重要作用。
第四节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像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与创造想像的发展
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目的的、自觉的想像。它是
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第想象某种个事 物形象的过程。
如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 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 “山”……
听老师讲故事,随着老师生动地讲述,儿童头脑中不 由自主第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等。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和 初级形式的想象。
想像引发情绪,情绪影响想像! 情绪影响想像,幼儿对感兴趣的想像主题会
多次重复;
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
(三)想像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想像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 没有想像,就没有任何游戏活动!
珍惜的“果汁盒”:
珍惜在制作 果汁盒
会飞的鸟
(四)想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 动
想象不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活困境, 就无法对这篇课文进行学习。
(一)想像与儿童的认知活动
想像离不开儿童的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的发展又 促进了儿童这些心理的发展。
想像依靠表象:表象越丰富,想像也就越 容易、越丰富。
想像依靠记忆,同时又促进记忆的发展。
想象的过程需要思维的参与,思维又促进 了想像的进行。
(二)想像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
想像引发情绪,情绪影响想像!
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都比较夸张,为何孩子不觉 得奇怪?
你为什么撒谎?不是个好孩子?
是真的在撒谎呢?还是``````?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想象的概念 想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的发展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像的发展 各年龄阶段儿童想像的特点
一、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
(一)想像没有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 引起
(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三)想像的内容零散,没有系统 (四)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 (五)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有意想像的萌芽和发展
有意想像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 比较明显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像; 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想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儿童想象的萌芽有什么特点? 3、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幼儿的无意想象有什么特点? 5、幼儿的再造想象有什么特点? 6、幼儿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是什么? 7、如何理解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一)创造想象的发生
儿童创造想像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能够独立地从 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 在:
独立性 新颖性
(二)幼儿创造想像的特点:
创造想像在幼儿期开始发生。这个时期的创造 想像有如下特点:
最初的创造想像是无意的自由联想。这种 最初级的创造,严格意义上说还不是创造。
幼儿创造想像的形象和原型(范例)知识 略有不同,或者稍作改造。
二、3—4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想像在3~4岁时迅速发展,这个时期的想像基本上是 无意的,是一种自由联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 的主题
(二)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想象 内容贫乏,数量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调
三、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
4~5岁儿童的无意想像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 意想像为主。主要有以下特点:
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感知经验, 即已形成的旧表象进行想象的。因此,想 象跟其他心理活动一样,都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想像的两大特点:
形象性:
新颖性:
二、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想象是不是有目的性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像
——想像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
无意想像
1.5—2岁,儿童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 此时儿童出现的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 表现出来的。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 去,就有想像成分的参与。
二、想像萌芽的表现与特点
儿童最初的想像,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 迁移。
表现为下列特点: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 简单的相似联想; 没有情节的组合。
第一节 想像的概述
第一节 想像的概述
一、什么是想像? 二、想像的种类 三、想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
一、什么是想像?
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
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感知产生的旧表象 重新加以组合,形成没有感知过的新形象 的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的信息,是以直观形式呈 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而不是词和符号;
三、儿童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
辑性。
第三节 学前儿童无意想像与有意想像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无意想像与有意想 像的发展
在学前儿童想象中,无意想像占主 要地位,有意想像在教育的影响 下逐渐发展。
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二)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1.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比,是较低发展 水平的想象。他要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 少,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2. 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他 们在听故事、看图像时需要再造想象;在 理解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时也需要再造想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