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优秀7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优秀7篇】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说课稿【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爱莲说》说课稿篇一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六个环节。
1教材分析《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
《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
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
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字词3、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2、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教学重点:1. 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四、教法学法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部编七年级语文《爱莲说》评课稿
部编七年级语文《爱莲说》评课稿黄老师说:“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在当下跨学科融合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花样百出,大语文的教学观导致语文课融合了历史、政治、哲学等相关知识,导致在真正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语文味儿,占自己的课堂做着其他学科老师的事,让语文课堂彻彻底底的失真。
王老师执教的这节《爱莲说》从教到学整个课堂都呈现了语文课堂该有的形态,为一线语文老师引领指导,做了很好的示范。
只有细读文本,方能挖掘文本深处的秘密,设计出别具匠心的教学思路,最终直达学生心灵的深处,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心灵深处的震荡。
味道一:课堂语言有诗味儿。
徐老师说:“课堂语言是另一形式的文本,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管是导入、过度、小结还是分析、点拨、评价,语言都应该是具有语文味的,教师的语言运用也为学生在无形中提供了示范,一个语言啰嗦,没有概括能力的老师又如何能带出语言简洁的孩子,一个言之无物的老师又如何能让学生写作时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的使用恰恰是一个老师教育智慧与教学水平的至高体现。
王老师在板块的导入处,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用诗代入,增强课堂语言的文学味儿,比如在老师示范读整篇文章时,王老师引用苏轼的“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比如在品莲的第一环节,王老师又提到“情有千万种,爱就一个字。
”在总结何为君子时,又恰当的引用了孔子关于君子的介绍“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在引入牡丹花时,王老师又引入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在整个课堂结束时,王老师小结时的一段话“面对淤泥,陶渊明选择的是远离,他到红尘边寻找一方净土,而周敦颐选择生长,哪怕环境恶劣,也要成长为高洁优雅的莲花。
这就是中国君子的风骨与气度。
”一段抒情,不仅仅点明了文人雅士爱花的浅层心理需求,又上升到整个文人雅士的品格与风骨,可谓是诗意之课堂。
除此之外,王老师的三个板块名称也颇具诗意,他巧妙的将爱莲说的题目拆解为三个板块“读爱、品莲、悟说”从读到品再到悟,学生活动立体多层,层层深入,板块设计仅仅围绕学生主体,既别出新意又独具匠心。
《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评课稿
(一)倡导自主、提高能力
本课X老师把学习过程交给了学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疏通文意这个教学环节,先安排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然后同学之间探讨解决不懂的字句或文意上的疑惑,最后班内交流解惑。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文言文,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七年级,就是着眼于打好基础,培养习惯。
本设计这种阅读方式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了基础,培养了习惯,提高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强化诵读,以读助学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本设计以读为线,串起由对课文音韵之美到“莲”形象之美,再到君子品质之美。
在朗读、默读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风格。
通过赏读、品读、研读、情读理解感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思维训练,促进发展
本设计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文题目的解读、莲的美好形象的分析、君子的品质探讨、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等等,都是将学生的思维训练放在核心位置,精心设计,悉心落实,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1 —。
《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评课稿《爱莲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所著的一篇散文。
该篇散文以莲花为题材,通过对莲花的观察与思考,讲述了莲花美丽的品质以及对生命的启示。
下面我将从语言表达、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评述。
首先,我们来看《爱莲说》的语言表达。
林语堂先生运用了精练优美的语言,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莲花的美丽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澄净的水面仿佛镜子一样,清楚地映出每一根倒影,每一片叶子都显出自己的身影来,雪白中带着一点红,色调悦目。
”这段描写使人感受到了莲花的纯净和美丽。
其次,我们来探讨《爱莲说》的主题思想。
整篇散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的赞赏。
莲花生长在污泥之中,却依然能开出洁白的花朵,表达了莲花的坚强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同时,莲花的盛放也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作者借助莲花,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美好和纯净。
再次,我们来分析《爱莲说》的艺术特色。
该篇散文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真实形态和美丽。
林语堂先生通过观察莲花的细微之处,把握住了莲花的独特之美,展现了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眼光。
此外,在语言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最好的情欲对象,莫过于一个纯洁的莲花”。
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莲花的纯洁和美丽更加突出。
最后,我们来谈谈《爱莲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通过阅读该篇散文,我们可以看到莲花的坚强和纯洁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
莲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给了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同时,莲花的纯洁也成为我们追求内心美的榜样,让我们明白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综上所述,《爱莲说》以其优美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特色,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示。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作者林语堂呼吁人们追求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阅读《爱莲说》不仅让我们欣赏到莲花的美丽,更让我们对生活产生了无限的感悟。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点评
《爱莲说》教学设计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了解《爱莲说》的背景、作者以及其意境;2.熟悉《爱莲说》的诗词结构和修辞手法;3.通过鉴赏《爱莲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爱莲说》的背景:杨万里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他一生都热爱和钻研莲花。
《爱莲说》是他的一篇散文,以描写莲花为主线,表达了他对莲花的痴迷和赞美。
2.分析《爱莲说》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
3.鉴赏《爱莲说》: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莲花的美丽和纯洁。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莲花的画作,引起学生对莲花的兴趣和好奇,向学生提问:“莲花为何物?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3.分析(15分钟):教师解读《爱莲说》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如何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效果。
4.赏析(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爱莲说》,并解读诗词的意境。
指导学生感受莲花的美丽、纯洁和韵味,体会诗人对莲花的独特情感和赞美之情。
5.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爱莲说》中莲花是怎样的形象?你们觉得这首诗词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主题和特点,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讨论。
6.拓展(10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花卉的文章,并运用《爱莲说》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花卉的情感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点评: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爱莲说》的背景和作者,熟悉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并通过赏析诗词培养了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性:教师通过导入、呈现、分析、赏析、总结和拓展等环节,使学生在情感、认知、技能等各个层面都得到了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提问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呈现环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分析环节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赏析环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解读诗词的意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初中语文说课稿《爱莲说》(精选5篇)
初中语文说课稿《爱莲说》初中语文说课稿《爱莲说》(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说课稿《爱莲说》(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说课稿《爱莲说》1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
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
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
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
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爱莲说》评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爱莲说》评课稿一、引言《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优秀的诗歌。
作为初二语文下册的一篇教材,通过学习《爱莲说》,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诗歌的表达方式。
本文旨在对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爱莲说》进行评课,以此来分析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二、课文内容概述《爱莲说》是一首以水莲为主题的诗歌。
白居易通过对水莲独特的美丽形态和生存环境的描写,寓意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崇尚。
整首诗以婉约的笔触描述了水莲的清新、娇媚和坚韧,展现出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了解《爱莲说》的作者白居易及其作品的背景;2.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3.理解文中表达的主题和寓意;4.培养对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欣赏能力;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进行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
2.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讲解白居易的生平背景和诗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阅读法:让学生读诗歌,提醒他们关注诗中的意象、描写手法以及主题;•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分析法: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创作法:让学生仿写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课文评价《爱莲说》作为初二语文下册的一篇诗歌教材,具有以下优点:•选材经典:《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之一,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主题深刻:诗中融入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崇尚,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启发他们塑造美好的人格;•表达优美:白居易用婉约的笔触描写了水莲的美丽形态和生存环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了水莲的清新、娇媚和坚韧。
爱莲说观课评课报告
爱莲说观课评课报告一、观课感受本次观看的是小学语文课,课程内容为《爱莲说》一文的阅读与理解。
整堂课主要围绕着文本分析和情感鉴赏展开,教师注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分析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教师语言表达清晰,思路清晰。
2.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满足。
3.教师善于发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文本。
4.老师注重教学的易接纳性和实用性,教学体系具备循序渐进、结构清晰等优点。
5.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让课堂更为活跃和生动。
以上这些特点让我对本节课程听得非常舒适。
教师耐心细致的解读,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以及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真正的魅力所在。
二、评课分析综合以上观察和体验,我认为本次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确切的教学效果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 教师知识储备充足教师通过对《爱莲说》一文的全面阅读和对文本思想的深入挖掘,为学生提供了深度阅读的机会和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融合古代文化和现代人性情感,这样就可以打破“轻进重出”的主笔式教学,将内容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知识储备如果不够充足,在课程表达、语言规范等方面就会偏差,教师操作方法上的不清不楚,学生们接受上的效果则会产生分歧。
2. 引导思维发散在布置、讲解作业和在课程中的问题设计时,教师的发散思维亦体现得充分。
通过对“爱莲”这个话题的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让他们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思考、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带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同时,因为是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发挥精神,所以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让学生观念更为开放、活跃,而且也会使他们具有创新和探讨的能力。
3. 作业板块设置满分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将文本分析方法和策略纳入到了课堂作业中,并运用到了具有一定难度的阅读题目上。
这样,在学生接受作业和自主学习时,能够让他们进行全面的训练,在阅读理解中凭借优势题目,开拓他们的思路空间,提供确实的思维和判断力。
《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评课稿《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荷诗,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痴迷与赞叹,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对《爱莲说》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
一、背景介绍《爱莲说》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晚年创作的作品之一,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在西湖边的花坛中亲眼目睹了荷花的美丽和洁净,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这首诗被收录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其深情的表达和优美的词句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诗歌分析《爱莲说》以咏荷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荷花之美的独特感悟。
诗中以“古”、“新”两个词营造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荷花的境界与凡尘世事的不同。
首先,诗人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开头,通过对“古人”的赞叹,规勉后辈要勤奋学习,方能有所成就。
接着,通过描绘荷花“古时候清净无污漫”的景象,与现代“红尘中”荷花的“纤尘不染”的状态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浮躁和喧嚣。
其次,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将荷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品质,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赞美。
他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抒发对荷花高洁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绘,将荷花与人生做了相应的对应,通过喻荷发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以“轻舟已过万重山”比喻了人生的艰险与风雨,折射出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展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三、评价《爱莲说》作为白居易的佳作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首先,诗人通过对荷花的精细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他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到荷花的境界中,使人感受到清新、宁静的美感。
其次,诗人借助荷花的形象,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批判。
他通过描绘现代社会的浮躁和喧嚣,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荷花与人生的对应,展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他以“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了对人生中困境和挑战的认知,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爱莲说》教学片段与点评
《爱莲说》教学片段与点评教材分析本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学情分析学生对“莲”这种事物还是比较熟悉的,从墙壁上挂的画,文学作品中读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再加上本文提供的插图,文字资料,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并且阅读后肯定有独到的体验,可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与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1、把握“莲”的形象,注意其所揭示的象征意义。
2、通过多朗读,体验作者文中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正侧面烘托的写法,体会其好处,并谈谈自己对文章的个别富有启示的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1、由“莲”的话题谈开去,引导学生注意“莲”即是“荷”的别称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本文主要写作对象①学生质疑,将问题写在纸上②学生分小组研讨质疑的话题③各小组拟订本小组困惑的话题,提交班内研讨课堂(片段):生:课文中写“莲”的句子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谁来说说莲所具有的特点?生:“莲”生长在污浊的环境中却不受沾染。
生:“莲”外表笔直,香气飘得很远。
师:如果“莲”让你想到了某类人,你认为这种人又具有什么特点?生:君子。
《爱莲说》听课记录(教学设计)及评议
形式与内容——《爱莲说》听课感想第一初中侯宏东4月10日上午听了颍上县第五中学王老师所授《爱莲说》,现将听课内容与感想记述如下。
这节课的主要环节有:一、导入新课莲花图片播放,吟诵描写莲的古诗句导入。
二、作者简介、解释课题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莲花的形象重要字词的读音节奏四、疏通文意1、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两课句式上的不同。
2、疏通文意。
3、区别两课“之”字的用法。
五、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理解莲花的高尚品格。
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三个方面品读2、文章写了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有什么作用?3、理解托物言志,品读君子情怀模仿例句,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爱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七、作业打开课件,一看授课老师还是昨天的王老师,既感失望,又有所期待。
因为昨天已经听了王老师的一节《陋室铭》,实在空洞无物,没有想到今天《爱莲说》还是由他来上。
短文两篇都是千古名篇,作为初中教材,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两篇文章,篇幅都不长,适合作为公开课来上,因为时间上比较容易把握,听得越多就兴趣越浓,总是企望每听一遍就有新的收获。
因为昨天感觉王老师上的不理想,所以今天看了还是他来上,又隐隐有所期待,看看有无新的亮点。
就像投资的人第一把被人骗了,暗下决心,不再被骗,但是又按捺不住内心赚它一把的欲望。
现实总是不遂人意的。
王老师这节课,一如昨天的一样空洞无物,乏善可陈。
如果非要找一个亮点,那就是在分析菊花和牡丹的衬托作用时,能够有所拓展,引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白居易的《买花》、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来深化对菊花、牡丹花语的解读,稍微增强点教学讲解的厚重感。
王老师这节课,思路不够清晰,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处理不当。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主要有托物言志、衬托手法,在表达方式上,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
《爱莲说》评课稿(通用7篇)
《爱莲说》评课稿(通用7篇)《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北宋人,而且是我同姓的本家人,我的庐陵家谱也和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下面小编带来的《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评课稿篇1《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听了孟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
”孟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
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第一阶段:师高声朗读,整体把握。
第二阶段:放录音,学生跟读。
第三阶段:生齐读,自渎后解决字、词、句。
孟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
在这一阶段,孟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蔓”字的读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爱莲说》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
《爱莲说》说课稿《爱莲说》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
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
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
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
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评课稿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不可没。
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
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
确切地说,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
可以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下面,笔者略谈几点陈琦老师在此课教学中达到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如开头的图片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其意境中。
2、讲授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
⑴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情节。
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读课文依次演示网页,提示重要信息,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⑵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托物言志的深意。
《爱莲说》课例评析
《爱莲说》课例评析夏坝中学潘媛媛有幸聆听了我校余素兰老师执教的《爱莲说》一课,现将余老师这堂课的主要流程呈现如下,并就本堂课进行了评析: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出示教学目标,简介作者。
)二、组织活动:(一)听莲:听课文朗读,配画录音(二)读莲: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2、指名读,正音,出示PPT,领读生字。
3、自读课文。
4、齐读课文。
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
(三)品莲:A 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
)过渡:莲花是美的。
美在哪里呢?我们先看课文:题目是《爱莲说》,指名介绍“说”这种文体,文章哪一段写“莲”?1、读第一段:师: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2、师: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
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3、师:“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生: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4、师:不蔓不枝,蔓是一种植物,特点是自己长不高,但如果附近有攀附物,他会爬得很高,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么?生:有,攀附权贵的人。
莲是不是这样?不是。
5、师:香远益清,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品格?生:美名远扬。
6、师:亭亭净植中的“亭亭”写身材,写出了莲怎样的体态?生:仪态端庄。
7、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亵玩一词的含义。
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特点?生: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8、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生:从三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9、齐读第一段,读时注意韵脚要读的重一些,并读出延长音。
作者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小组讨论)生:不是!老师概括:莲是君子的化身,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相似之处,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爱莲说评课优点建议
爱莲说评课优点建议《爱莲说》评课:优点与建议《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作者许地山因一只荷花的美丽而产生感悟,借荷花寄托了人生哲理。
在教学中,这篇文章是必不可少的教材之一,下面我将围绕着这篇文章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优点1.文学价值高《爱莲说》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语言表达深入浅出,含义深刻,体现了较高的文学价值。
2.教学效果好引导学生朗读、欣赏这篇文学名篇对于开发学生阅读能力、语感锻炼、情感陶冶尤为重要。
《爱莲说》以其优秀的文学口感、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
3.具有美学鉴赏价值《爱莲说》无疑是一篇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
教师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学价值,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建议1.加强文化沉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对于《爱莲说》这种充满文化内涵的作品,更要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人生哲理,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慢慢地耐心品读,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意图。
从而让学生增加阅读的兴趣和美感体验,这样才能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独立思考教学应引导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式教学,思想灵活,富于创造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自己的合理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开展一些独立思考的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搜索知识,共同探讨问题,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
综上所述,针对《爱莲说》的评课,我认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刺激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评课稿《爱莲说》
《爱莲说》评课稿语文组9月3日下午第七节课,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杨老师执教的《爱莲说》一课。
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师条理清晰,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下面就我组对这一节课的评议做一汇报。
1、杨老师引用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诗句导入,引人入胜,将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
2、出示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明确课堂目标,学习的过程有的放矢。
3、对基础知识教学扎实。
介绍作者,解题说明什么是“说”以及对生字词的教学都扎实而有效果。
4、在完成美读这一环节,方法多样灵活,对学生朗读适时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及在坐的老师都无不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5、赏析荷花的品质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杨老师能化难为易,出示“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赏析角度技巧”“莲花与众不同的特点”几个问题,使学生对文意有了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6、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7、杨老师真正做到了师生平等,她对学生回答问题说“谢谢”“谢谢你”等,她的课堂是轻松的,她的课堂愉快的。
然而教学时一门缺憾的艺术,略感不足的是:1、杨老师的板书设计过于繁琐复杂,板书只要书写本节课最重要的几个字和词就可以了,而且书写字迹过小。
2、在讲解课文之前,学生读的有点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讲解之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基础上理解。
3、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一些口头禅,比如:“好吧”,听你的原意好像“本环节大家表现不错,我们进入下一环节”,但“好吧”意思感觉很勉强。
如果换作“好”或者“好的”等词语,会使人感觉我们的表现不错,还能使人觉得课堂干脆利落。
总之,杨老师教态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张国生《爱莲说》教学设计点评
张国生《爱莲说》教学设计点评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2.提高文学修养;3.培养高尚情操。
[目的:三点。
1知识;2文学;3人文。
可谓清楚语文教育宗旨。
但嫌笼统,似乎作为其他课文教学目的,也未尝不可。
明确本文具体学习什么?提高什么?才好。
教学目的犹如人之眼睛,不可不明亮,不可不独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生花妙笔梦落雁沉鱼[正确而充分运用电脑,“图”“配诗文名句”,深得中国文化之妙,且具教育之匠心!大有别于浅薄的忽悠和作秀之类矣]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
指名读:“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善于运用课本,自然进入课文学习。
]3.介绍作者关于作者,请看“阅读提示”。
[善于运用课本。
]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如果给学生讲一两个故事,恐怕更有深长的价值。
]4.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这可是很能培养能力的呀!下面请“老师”们“备课”。
[此法,会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二、“老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
爱莲说观课评课报告
爱莲说观课评课报告活动背景本次观课与评课活动为学校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所举办的一项活动。
我们全体教师聚集在会议室中集中观看了汉中市第一小学的教师爱莲老师的一节示范课程,接着进行了评课研讨交流。
观课收获通过观看爱莲老师的课程,我初步感受到了一些有关优秀教师应有的课堂教学风格和特点。
在这节课中,爱莲老师极富亲和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了解、信任和享受学习的课堂氛围。
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特别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课堂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爱莲老师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支撑。
在整个课程过程中,她将知识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了课堂知识的呈现方式。
爱莲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言语表达、阅读理解和学科思维等方面。
提高了学生在知识学习之外的素养发展。
此外,爱莲老师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思想相结合的作用。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把思想引导融入教学,真正实现课程教育与意识形态建设相一致。
评课体会在评析这堂课时,我们充分肯定了爱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优点。
同时,也发现课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题目设定不够全面,课堂纪律不够严谨等等。
非常感谢爱莲老师在交流过程中诚恳地接受了我们的批评和建议。
她表示将加强教学反思和提高教育教学专业素养,进一步深入开展课程改革。
此次观课和评课活动提高了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结语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汲取了爱莲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成功的教学策略。
这些经验和策略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好地运用这些经验,并为学生带来更加富有益处和有成效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评课稿听课地点:十三中初二某班听课时间:10月20日下午第一节授课老师:钟欣《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钟老师的《爱莲说》的教学根据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合作,求解过程;发展迁移,效果评价。
制作课件,插入了音画动画的古文朗诵,美伦美奂。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
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
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第一阶段:猜谜语,回忆有关“莲”的诗句。
第二阶段:欣赏多媒体朗读。
第三阶段:学生齐读全文。
老师采用学生创设情境欣赏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
第四阶段: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求解,自主合作学习。
这里有“确定目标”“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练习检测”等几种方式。
学习小组通过设计问题,解除疑惑(1、翻译句子。
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
)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作者为何“独爱莲”?2、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孟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
第五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学习写法,写一句话。
我喜欢的植物是,因为。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
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
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
因此,钟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
钟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
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羚羊木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该套教材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为编排宗旨。
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和方法。
而在编排顺序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关注师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
为此,教者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的理性的处理好家庭、亲情及友情的关系;探究课文以细节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设想。
承担新课程实验教学的任务之后,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认真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课改中的“课程标准”代替了此前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
而在课程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就是说,“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简单词语的置换,而在内容上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其实,在过去的“教学大纲”中,“知识与技能”一直就是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可以说,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为课程目标正是新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
但是,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不能通过讲授来实现的。
对于习惯于原来框架下按部就班工作的教师来说,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就成为新课程背境下最为切近的选择。
为此,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顾振平老师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动是否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有三个明显的标志:(1)是否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2)教师的角色是否发生了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变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研究者。
顾振平老师甚至用了一个较苛酷的硬指标,即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若超过了30%,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
(3)是否将课程资源拓展到了课外乃至更为广阔的生活之中,及有意识地是课程从单一的文本资源扩大至生活资源。
似乎是为了注解顾老师的主张,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目录前面有一段题为《写在前面》的不到500字的教材说明,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愉快的旅行过程。
在这个愉快的精神的探险过程中,人生、社会、自然都将使我们体味到精神的美味。
(二)为了用好新课本需要进行一次革命,那就是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新方式。
并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作了详尽的诠释。
所以,基于以上的学习体会,我在开始教学第二单元的课文时,就开始偿试在语文学习中成立以互动合作学习小组为标志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形式。
本文拟用两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师生初识课文,解快生字词,互动合作小组质疑课文内容。
第二教时针对各组提出的课文内容质疑方面的一些问题,确定合作探究的主题;并对课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它因素作一些探究性的讨论。
三、教学活动过程。
我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当中,逐渐形成了语文学习合作探究活动的四个模式化环节:(一)课文内容探究。
(二)艺术特色感悟。
(三)课文细节质疑。
(四)课后拓展。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一个模式环节的形成,是基于我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和在这样的实践过程里的一些科学的思考。
我认为,这样的活动环节符合学生学习和感语文的逻辑顺序,比如从“课文内容探究”到“艺术特色感悟”的过程就适合学生在学习当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感性体认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渡与发展。
而“课文细节致疑”是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因为一篇课文学完了,对于一般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就再也没有什么问题了,但对于一些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则还有意犹未尽、含义未伸的感觉。
所以,这个环节的设置和实践,正是注重差异、面向全体的过程。
往往在这样的过程里,一些思想的火花和创造的因素也因之而萌生了。
“课外拓展”则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从课堂走向更为广阔的生活实际。
其实也就是拓展课程资源的一个环节。
本学期,要求和家长合作完成的活动统共有两次,一次是要求家长合作,先让孩子替自己洗一次脚,而后让孩子写成作文《给妈妈洗脚》或《给爸爸洗脚》,再一次就是今天,要求家长予以合作,先给孩子谈谈在自己的眼里,孩子是怎样的?而后再让孩子谈谈,在孩子的眼里,自己是怎样的,然后再发表自己的客观的看法,而后让同学们写两篇随笔。
(一)家长眼中的我。
(二)我眼中的家长。
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过程里,学生的情感、人文精神和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单纯音的课堂相比较,其间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展的标志是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首先,我先将座位相邻的七至八个不等的同学组建成合作学习小组。
从一开始我就告诉同学们,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和娱乐小组,而是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
二是我订立了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规则。
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
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记录者,操作者等。
为了做到全面发展,这些角色还要定期轮换。
并从听取发言、说明理由、求助别人、说服旁人等细节方面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三是订立激励性评价制度。
我订立了“初一语文活动课小组计分表”,表上既有各小组同学的得分情况,又有小组累计得分。
我规定,我班同学语文课的成绩评定包括合作学习活动表现得分和考试成绩相结合,其中,前者占总成绩的一半。
每一个评定出一个活动先进小组,这个先进活动小组将和教师共同完成一项研究活动。
比如在网上搜索和浏览学生作文网页、探寻对联的民俗因素等。
四是让学生分别记录评价结果。
学生在合作学习乃至所有的语文活动中都要牵涉到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记录的问题,如果教师的经力都放在这方面,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负担,那么对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方面的经力就有所冲淡。
所中国教育报报道,我国首届实验区青岛在学生评价方面推出了为每一个学生定期甚至每天都记录一次的一个名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过程评价方法。
由于记录内容多,就有部分老师感到了工作量的沉重,这样的问题现在报上正在讨论。
我的作法是让学生自已记。
也不是固定的一个和两个学生来记录,而是轮流记录。
最先是《教室日志》给了启发,我在班里准备了一个《语文学习日志本》用来记录当天的语文作业,记录当天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同学的成绩。
八个合作学习小组轮流负责当天的语文学习的主持活动,而当天具体负责的又是当天在那个组里充当组织者和激励者色色的那两个同学。
他们的一天的任务就是为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的同学评分;主持早晨十分钟的课文齐读活动;负责记录当天学生的活动得分和小组累计得分。
这样一来,一学期过去了,每个同学都能有资格和机会成为活动成绩的评定者和记录者。
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不致分散和冲淡老师组织合作研究的精力和注意力。
而学生则乐此不疲,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自己的评价尺度,价值标准,情感能力,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都得到培养,适合新课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自己去评价,自己去教育,自己去成功的先进理念。
五、教师角色的变化和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角色是否发生了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变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研究者。
有三个依据:一是淡化教师的权威,尊重学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