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讲义精品.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P42、扩展性决策是指当对产品或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没有特定的选择范围。
P31 (老师课件定义)3、有限型决策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有一定的了解,即,有了基本的评价标准或选择范围。
P33 (老师课件定义)4、名义型决策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形成偏爱或习惯,而形成的重复性购买。
P34 (老师课件定义)5、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P376、替代指示器,可被消费者察觉且能用来指示或判断另一类不易观察属性的属性。
P617、语义差别量表是指对产品或品牌的特征变量进行语言描述。
P60或P2098、冲动性购买是指消费者非事前计划的现场购买行为,亦称无计划性购买。
这种购买行为涉及消费者的多种心理和情绪。
P659、象征性绩效与审美或形象强化有关。
P8710、双趋冲突是指消费者有两种以上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P14411、双避冲突是指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
P14412、趋避冲突是指消费者在趋近某一目标时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P14413、差别阈限是指能够使个体感觉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动量。
(简称JND)。
P14814、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P14815、韦伯定律是指个体可觉察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与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K=⊿I / I P14916、刺激泛化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P18617、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指流入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停留的记忆。
P19018、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直到数年或者终生的记忆。
P19119、态度是情感的表现,或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好恶观;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态度是由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综合体。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要点
消费者行为学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消费者决策过程;二、影响和决定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和心理因素;(消费者资源;需要和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和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三、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和法律)2.消费者决策过程:①问题认知和信息搜集;②评价选择和购买;③购后行为;3.忠诚型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认定某一品牌较竞争品牌能更好地满足需要,对该品牌形成了情感上的依赖,长期反复选择该品牌。
习惯型购买决策:此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是他认定不同品牌其实没有实质性差异。
两者区别:①外在形式表现上都是较长期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②忠,对品牌形成了特定的偏好和忠诚,竞争品牌很难赢得你的青睐。
惯,若是遇到竞争品牌降价or竞争企业采用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此消费者可能会很快转换品牌。
形成重复和习惯购买的原因:减少购买风险;简化决策程序。
4.冲动性购买impulse purchasing:定义: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企图,而进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为。
特征: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或刺激性;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易冲动购买对象:低值易耗品、小而轻、便于存放的产品。
激发冲动购买因素:①大众媒体广告和购物点宣传材料的通道;②商品陈列位置;③店铺位置及店堂布置;5.非店铺购买nonstore purchasing=直接营销direct marketing类型:电视购买;电话购买;目录购买;上门推销;直接邮寄;网上购物……迅速增长之因:①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性;②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③避免商店购买时所面临的不必要的问题(停车位,排队等);④个人计算机、银行自动出纳机的大量采用,消费者在技术上具备适应新的购物方式的能力。
此类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企业促销组合策略:①促销信息要反映这类群体的生活方式;②信息的设计又应和企业希望塑造的产品形象一致;③促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要足够详尽;④提供退货、换货等方面的保证。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消费者行为学❀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1消费者: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多样性各人消费需求、偏好等不同–同一人不同期、不同情景、不同产品的行为方式不同。
(2)复杂性。
受消费动机、文化背景、经济、个体等因素的影响(3)行为共性。
由人们需要的共性决定。
该性质决定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4)可引导性。
在满足消费者现实或潜在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影响消费。
3.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一、萌芽时期( 20世纪初---1930年)1899年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究、建立长期顾客关系研究等。
4.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必须掌握)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索1.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5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搜索---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评价2. 消费者决策类型(1)扩展型决策•属复杂决策。
对产品不熟悉,消费者介入程度高,备选产品或品牌差异程度大,购买的时间压力小。
•特点:消费者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大量的比较、评价。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大量的内、外信息搜集---复杂的产品评价---购买---复杂的购后评价。
•举例:住房、汽车、电脑等(2)有限型决策•特点: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有限;被选品差异性不大且数量有限;有限的外部信息搜集;介入程度不很高;所花时间较短。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以内部信息搜集为主---有限的产品评价(规则简单、属性少、品牌少)---购买---有限的购后评价•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在它人影响下或某种情绪下的购买决策,一般属有限型决策。
•举例:牛奶、酒等。
(3)名义型决策•特点:购买介入程度低、购买基本不用决策、购后基本不评价。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3.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4.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5.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冲动性;二是强制性;三是情绪性或刺激性;四是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6.双趋冲突: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消费者具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
8.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9.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10.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
消费者⾏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第1章1、概念:消费者、消费者的三种状态、消费者⾏为消费者:进⾏消费的主体,即是指商品或劳务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者。
消费者的三种状态:可分为现实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永不消费者。
消费者⾏为: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评价和处置商品的⼀系列活动中所产⽣的内在⼼理活动过程和外在⾏为过程的总和。
消费:2、消费者⾏为学发展经历了哪⼏个过程?每个过程有何特点?⼀)萌芽阶段(1930年以前)1899年凡勃伦出版《有闲阶级论》斯科特第⼀次提出消费⼼理学的问题。
1903年,出版了《⼴告论》盖尔出版了《⼴告⼼理学》闵斯特伯格出版了《⼯业⼼理学》重点研究产品销售,⽽⾮消费者的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泛⽤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应⽤阶段(1930—1960)1960年,美国⼼理学会成⽴了消费者⼼理学分科学会,⼀般认为,这⼀学会的成⽴标志着消费⼼理学作为⼀门独⽴的学科从此诞⽣。
消费者⾏为动机研究(Haire速溶咖啡案例)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三)变⾰与发展阶段(1960—)消费者满意研究、发展商标资产的研究、建⽴长期顾客关系的研究、跨⽂化消费研究1.研究⾓度趋向多元化2.研究范围更具⼴泛性3.研究⽅法更加多样化4.研究地域更加普遍化第2章1、概念:投射法它是通过⼀些⽆结构性的,或经过经⼼设计的测验,引出被试者的反应,从中考察被试者所投射的⼈格⼼理特征的⼼理测验⽅法,主要⽤于探究消费者内⼼深处的真实想法,真实动机。
投射法具体⽅法有:·⾓⾊扮演法·罗夏墨渍测验·词组联想·句⼦或故事完成法·主题统觉法·第三⼈称法2、消费者⾏为有哪些研究⽅法?其适⽤范围跟优缺点⼀、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直接观察法、⾏为记录法三、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然实验法四、投射法五、案例研究法1、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性、知觉风险、⼼理定势感觉性:是指反映刺激物的感觉能⼒,感受性⽤感觉阈限来度量。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第一章导论1.消费者:(广义):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狭义):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2.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课堂笔记补充: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
)3.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4.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5.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有哪些: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6.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7.消费者行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1)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重点研究产品销售,而非消费者的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广泛用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1901年12月心理学家斯科特(W.D.Scott)在美西北大学作报告时指出,心理学可以在销售和广告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和专门品的分类方法部分建立在对三个方面的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之上。
(2)应用时期(1930-1960年)消费者行为动机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1.环境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2.20世纪40-50年代消费者行为动机的研究* 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的研究*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关于动机研究成果*美学者盖斯特(L.Cuest)和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的有效途径。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具体地说,消费者是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所谓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以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①消费者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
②消费者行为包含许多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同。
④消费者行为是可以诱导的。
⑤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学习、价值观与态度及个性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还包括消费者的产品知识、职业与性别、经济状况、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以及社会流行等。
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等。
营销因素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及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
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品定位、商标、商品命名、包装装潢等,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包括促销、广告、定价、企业公共关系等。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投射法。
投射法是用来测量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或者不能披露的情感、动机或者态度,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来探询人的个性深蕴的方法”。
常用的投射法测试有很多,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角色扮演法等。
例如,在角色扮演法中,实验者向被试描述某种情景,然后让被试充当情景中的某一角色,观察被试在该情景中的反应,然后取得实验效果。
这是一种简介调查的方法,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5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6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需要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
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到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
此过程是研究如何做决策的指导原则。
特别指出的是,此指导原则并不是说消费者的决策会按次序经历这个过程的所有步骤。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的整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消费者:1、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狭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广泛性、分散性。
2、多样性、复杂性。
3、易变性、发展性。
4、非专家性、可诱导性消费者的意识:1、含义:指人的神经系统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变化的知觉和认识。
简言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自觉反映。
它的产生依赖于劳动和语言。
2、意识的层次:前意识;潜意识也称无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3、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投射法;深度访谈法;在线调查法。
第二章科特勒的刺激反应模式:刺激作用于消费者,经消费者本人内部过程的加工和中介作用。
最后使消费者产生各种外部的与产品购买有关的行为。
消费者购买决策:含义:是指为了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级、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
购买决策的内容:1、为什么买?即购买动机。
2、买什么?即确定购买的对象和内容。
3、买多少?即购买的数量。
4、在哪里买?即确定购买地点。
5、何时买?确定购买时间。
6、如何买?确定购买方式消费者决策:根据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介入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广泛的问题解决、有限的问题解决、常规的反应行为。
问题解决策略:机械解决、理解、顿悟、直观决策、信息加工。
消费者决策的原则:1、最大满意原则。
2、相对满意原则3、遗憾最小原则。
4、预期---满意原则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确认问题---收集信息---比较评估---购买行动---购后反应顾客满意:指一个人购买和使用某产品之后通过对该产品的感知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之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
顾客总价值:产品、服务、人员、形象价值。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1、经典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一个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个体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在营销上的应用:(1)重复的应用:广告至少重复三次以上;通过保留基本信息而改变表现方式的策略可以缓解广告疲劳或广告损耗。
(2)在条件性产品联结的应用中,条件刺激应该在非条件刺激之前出现。
(3)刺激泛化的应用:家族品牌、产品线延伸、许可、相似包装。
(4)刺激甄别的应用:定位。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相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增加。
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1)强化:增强某种刺激与个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
积极强化:某些事件或结果可以增加特定行为重复发生的频率。
消极强化: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2)惩罚:如果行为发生后,有害的或负面的事件随之而来,这种行为就不会再发生或降低发生的频率。
(3)衰减:衰减就是撤消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渐降低反应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2、引发消费者注意的主要途径(1)大小与强度。
(2)色彩与运动。
(3)位置与隔离。
(4)对比因素。
(5)格式。
(6)信息量。
3、自我概念与其对品牌形象之间影响的关系(1)关系:自我概念和品牌形象之匹配。
(2)行为:寻找能维持和提高自我概念的产品或品牌。
(3)满意:购买有助于实现欲求的自我概念。
4、消费者在进行店铺选择是的影响因素(1)商店形象。
包括商品、服务、硬件设施、商店气氛、商店声誉等。
(2)商店位置与规模。
包括距离的远近、交通是否便利、规模大小等。
(3)促销手段。
包括广告、抽奖、打折、会员制积分消费等。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考试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冲动购物是一种与计划购物相对的购物方式。
冲动购物主要的核心应表达缺乏意志力的购买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缺乏意志力的冲动性。
②强迫的冲动性。
参与:指人们意识到某个事物或行为与其自身相关的重要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激发状态。
2、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购买方案中进行分析、评价、选择及表达购后感想的活动过程。
3、促销组合:就是把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直复营销等各种不同的促销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的促销目标。
4、晕轮效应:也成光环效应或印象扩散效应,是指人们在管擦事物时,由于事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使他们产生了清晰、明显的知觉,由此掩盖了对该事物其他特征的知觉,从而产生了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5、公共关系:又称为公共关系,它是指企业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以达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商品销售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6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产品。
通常可分为4类: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寻求品。
7、消费者:是指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人,即指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消费者购买行为由三部分组成:最终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和环境约束。
8、消费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运行要求所制定的旨在促使消费机制正常运行,保证社会消费活动顺利进行的各项方针、制度、规定以及具体措施的总和。
9、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和大规模地上升的现象。
10、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中,通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习惯以及价值观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1、习得性:2、民族性:3、发展性:4、稳定性:5、交流性:11、象征:是由使用它的人赋予其价值和意义,是人类加在物质或事件之上的,它产生于并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类。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第二章1什么是消费者的感觉?商品外部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消费者不同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主观印象。
2感受性的概念?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
3感受的基本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
感觉阈限指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所需的临界值。
2)感觉适应消费者的感受性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
随着刺激物持续作用时间的延长,消费者因接触过度而造成感受性逐渐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3)感觉的对比性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4)感觉的相互作用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指一个人在与人初次接触时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或以点概面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
由于对这一品质和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
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初次印象、起始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对人具有强烈的影响。
4)定型效应定型效应又称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5错觉原理及应用1)空间错觉与店面布局在商战中零售商店可以利用空间错觉布局店面、陈列商品取得吸引顾客扩大销售的效果。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1、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各种消费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2、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16、注意:是指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15、刺激物的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4、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展露,注意、理解)13、购买动机的冲突:是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通常有三种情形: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21、消费者的认知(知觉)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27、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它是指个体凭借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其持续时间往往按几分之一秒计算。
30、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5、学习强度:是指习得行为或反应不被遗忘、能够持续的程度。
32、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33、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方式:外部刺激目标靶中介过程结果34、自我概念:时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35、生活方式:就是人如何生活。
具体的说,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
36、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42、角色超载:是指个体超越了时间、金钱和精力所允许的限度而承担太多的角色或承担对个体具有太多要求的角色。
43、角色冲突:是指角色集中不同的角色由于在某些方面不相容,或人们对同一角色的期待和理解的不同而导致的矛盾和抵触。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1.消费者(P3):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住户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P4):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也可以定义为以消费者活动为主题的研究学科---研究人们为什么购买、如何购买、购买之后的行为等3.三大项消费者活动获取产品:产品信息收集、评估产品替代方案、实际购买行为消费产品:消费者如何实际使用产品,以及经由产品使用所获得的经验处置产品:消费者在产品失去对其价值后,如何处置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等活动;产品消费后的满意程度及引发的反应4.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三种方法决策导向研究法经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研究出发点消费者是积极、主动、理性的问题解决者消费者是非理性的,为了满足情绪和情感的需要而消费消费者可能受外部环境力量驱使而作出购买决定研究着眼点了解消费者是如何形成策略和计划,及作出选择的识别、发现消费者与购买相伴随的各种感觉情绪更关注通过营销手段或刺激手段的使用以影响消费者行为5、消费者决策过程( P22-23 )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7. 消费者决策过程(CDP)模型(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 model)需求确认——搜集资料——购买前评估——购买——使用——用后评估——处置CDP代表了一个消费者头脑中的路标作用•捕获了在决策生成过程中消费者所发生的活动,以及不同的内外部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消费者的想法,评估,以及行为的。
•通过理解消费者决策形成图,经营者可以发现消费者为何买或不买某种产品的原因,以及怎样做才能使他们购买更多的特定产品,或专门购买某个供应商的产品8.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类型 (P30-34, 图 2-1)•根据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介入程度的不同划分•介入程度: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和关心程度1.扩展型决策(广泛决策 Extensive Decision)2.有限型决策(Limited Decision)3.名义型决策(例行决策 Routine Decision):1)忠诚型购买决策2)习惯型购买决策(减少购买风险;减化决策程序)图 2-1 三种消费者决策的类型9. 消费者问题的类型主动型问题: 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能意识到的问题营销策略---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优越性被动型问题: 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营销策略---使消费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使其相信该营销产品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10.激发消费者对问题认知的两种方式( P40 )营销人员应在消费者尚未意识到问题之前就激发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黑箱:消费者黑箱又称购买者黑箱,是指消费者在受到外部刺激后所进入的心理活动过程。
由于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透明的东西,故称之为消费者黑箱。
2.非中心注意:对刺激物的无意识处理,被称为“前注意状态下的信息处理”,也称为非中心注意。
此时,由于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事情上,对营销信息的关注非常有限,甚至没有意识到是否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处理。
3.无意识提防:消费者更可能将意识到与他们目前须要有关的刺激物。
4.消费者动机:人们从了解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与目标能否在大多程序上满足人的需要。
具体分为:求实动机,求新动机,求美动机,求名动机,求廉动机,求便动机,模仿或从众动机,好癖动机。
5.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持有的负面或反面的重新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体会或犯罪行为上的女性主义。
6.消费者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分为三种类型的自我概念(1)实际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实际上如何看待自己;(2)理想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希望如何看自己;(3)社会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感到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4)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希望别人如何看自己;(5)期待的自我,指消费者期待在将来如何看待自己,指介于实际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一种形式。
7.参考群体:参考群体实际上就是个体在构成其出售或消费决策时,用来做为参考、比较的个人或群体。
最初就是指家庭、朋友等个体与之具备轻易互动的群体,现在还囊括了与个体没轻易面对面碰触但对个体犯罪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四中参考群体:碰触群体、渴求群体、驳斥群体和防止群体。
二.简答题1.消费者就是如何构成对质量的心智的?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者是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或内在线索(如产品的特征,外形,原料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认知,或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总体印象;另一种观念认为,消费者主要是根据产品的外在线索,如价格、原产地、商标或企业声誉等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整体认知。
消费者行为学总复习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导论◆消费者心理学的关键词:消费、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消费者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或服务的行为及过程;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而取得、使用或消费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家庭;消费行为:消费者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或服务时的行为及过程。
◆消费者行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理论(两因素(个体与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三因素,四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从外部环境,在特征和营销活动这三大因素解释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在特征(包括感知、学习、价值观与态度、个性)社会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消费者行为的三大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家庭其他环境因素: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营销活动(营销沟通、与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等)四因素理论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1.决策过程;2.部影响因素:消费者资源、动机与介入程度、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与情绪、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3.外部环境因素: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购买情境、消费者保护等;4.企业的营销活动。
要点:◆现代消费者行为研究以实证主义(positivists)方法为主流。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科学,它包括实验、调查、观察等方法,其结果是对比较大的总体进行描述、检验和推理,收集的数据是量化的实际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以调查方法为主,主要的研究机构包括市场调研公司、广告公司和高校教师、学者。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①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②应用时期:1930~1960;③变革与发展时期:1960至今,1968年,恩格尔、科拉特、布莱克威尔合作出版《消费者行为学》,这是第一部消费者行为学教材。
1969年,美国的消费者研究协会成立;1974年,《消费者研究杂志》创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趋势①研究围越来越广;②多学科参与研究;③研究国界的突破;第2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定义: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谨慎地评价某一产品、品牌或服务的属性并进行选择,购买能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产品的过程.五步决策:问题认知、收集信息、评估选择、购买决策、购后评价;(一)问题认知1.消费始于问题含义: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详细版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0*2=20分)1. 连接式选择规则:在购买发生前,当消费者面临着大量备选方案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的每一个评价标准设置最低的可接受的表现水平,然后选择在所有标准上都超出了最低水平的方案。
---P412. 排除式规则:也称按序排除规则,它要求消费者首先对所有的评价标准按重要程度排序,并对每一标准设立切除点。
然后从最重要的属性开始对所有品牌进行考察,那些没有超过切除点的被排除在外。
---P423. 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既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也指一个人的内在真实自我。
---P984. 完型原则:是指即使在要素不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有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全画面或图景的趋势。
---P1525.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又叫自我形象,指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体验。
它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系统,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和自我评价。
---P1766. 家庭: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P2467. 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消费者态度:是指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所持有的评价观点和行为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这三个成分构成的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在调节外界刺激和消费者的个体反应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
)---P1238.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出现的刺激物会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并在解释中被赋予更大的影响权重。
---P1539. 文化: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的辩证统一。
---P19610.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就是指信息及情感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复习
第一章概述一、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二、消费品和服务的分类(举例题)有形物品混合型物品与服务无形服务个人用品或服务服装手表餐馆用餐、?汽车修理理发、?外科手术家庭用品或服务汽车洗衣机、?微波炉照看小孩、室内装修家庭财务咨询集体用品或服务街灯,收费桥梁教育,敬老院天气预报,消防服务三.不同类型的购买行为角色(简答、判断、选择)角色类型 ????????????角色描述倡议者 ???????首先提出或有意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影响者 ???????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购买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决策者 ???????是否购买,为何买,如何买,哪里买等方面做出部分或全部决定的人购买者 ???????实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人使用者 ???????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或服务等人★四.动机研究(应用题)速溶咖啡的例子:两张购物单,一张标有雀巢的速溶,一张标有麦氏的普通咖啡,进行测试对所标示的家庭主妇做出描述。
结果,标有速溶的,把那位家庭主妇描绘为懒惰、缺乏计划、吝啬和不称职的人,这就是消费者不买速溶咖啡的真实的原因。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五个阶段: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一.消费者决策类型的划分1、扩展型决策:对某类产品或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容易变换品牌。
???特点:较为复杂的购买决策,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程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介入程度: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2、有限型决策者:当消费者认为备选品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介入程度不高,解决需求问题的时间比较短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大多属于有限型决策。
特点: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决策,以及在他人影响下或在某种情绪影响下作的购买决策,很多可以归入有限型决策。
3、名义决策型:某个消费问题被意识到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里马上浮现某个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述第二节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P6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从营销角度,它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
1.对市场条件和市场变化趋势的分析: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变化等,以了解消费者的新需要和欲望等,捕捉市场机会,由此获得发展。
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的子市场差异大。
企业细分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进入的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使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三)选择目标市场(四)产品与店铺定位(市场位置):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品牌或商店如何被认知,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五)市场营销组合:1.新产品开发: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对产品评价的调查2.产品定价3.分销渠道的选择(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渠道,以此营销者选择渠道进行销售)4.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要足够了解消费行为。
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政府制定相关消费政策,也必须建立在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
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1.了解知识,使消费者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一定了解,避免从众。
2.了解企业如何运用消费者行为知识来制定营销策略,使我们能更好洞悉企业行为后的动机,从而更加理智地实行购买决策。
3.进行消费者教育,提升决策能力与水平。
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第四节消费者研究的理论来源与方法P20一、研究的方法:1.决策导向研究法(经济学角度)2.经验导向研究法(心理学角度)3.行为影响研究法(营销学角度)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和信息搜集p31一、消费者决策的类型(解释、典例)(一):当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内容要点
1—消费者行为学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3、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4、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活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6、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7、个性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内在心理特征。
8、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9、生活方式,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模式。
10、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
11、社会阶层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12、社会群体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13、家庭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
14、消费者购买的决策过程?①问题认知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影响问题认知的非营销因素很多,主要有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与消费、个体差异。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发现和识别消费者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影响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还试图压制消费者对问题的认知。
②信息搜集信息搜集分为内部信息搜集和外部信息搜集。
前者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和购买信息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消费或购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是凭感觉器官对环境中刺激的察觉,层次低,是从生理历程到心理历程的开端;知觉对 感觉获得信息做进一步处理,层次高,属心理历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有机结合,知觉不会脱离感觉而孤立存在。 消费者学习 消费者学习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活动中不断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不断完善其购 买行为的过程。 消费者参与 参与是指人们意识到某个事物或行动与其自身相关的重要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激发状 态。 消费者态度 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 的倾向。 消费者态度的一般特征: 态度的对象性 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的相对稳定性 态度的差异性 态度的价值性 消费者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具备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实践 个性心理因素 消费者的能力构成 感知能力 分析评价能力 选择决策能力 记忆力和想象力 使用商品能力 自身权益的保护能力 气质类型与消费者行为(151)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消费者的性格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现实当中有几个你?(自我概念分类) 真实自我 理想自我 自我形象 镜中自我
n
Ap Wi Ii Xi
i 1
Ap:对产品的态度 Wi:属性 i 的重要性 Ii:属性 i 的理想性能 Xi:对产品在属性 i 上的实际性能的信念 n:重要属性பைடு நூலகம்数量 (都大于 0,值越小表示越满意) 行为学习理论及其应用(P104—110)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消费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狭义的消费,即生活性消费,主要是指购买产品用于消费者个人或家庭最终使用的消费层面。 消费者(Consumer)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等的个人和组织,既包括生产资料的消费者, 又包括生活资料的消费者。 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即产品的直接 使用者,一般不包括生产消费和生产资料的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动态互 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 消费者行为的内涵: 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 感知、认知、行为及环境之间是互动的。 消费者行为涉及交易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购买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活动过程。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特点 目的性 过程性 需求个性 复杂性 情境性 消费者购买决策类型 1、按照消费者解决购买问题的程度划分 常规型决策 有限型决策 扩展型决策 2、按照消费者购买态度与要求划分 习惯型 理智型 经济型 冲动型 感情型 疑虑型 随意型 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 需求认知—信息搜寻—购买前方案评估—购买—消费—消费后评价—处置 动机冲突 1 双趋冲突 2 趋避冲突 3 双避冲突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属性的 综合的、整体的反应。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文化 指一定社会经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的总和。 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习得性 文化的动态性 文化的群体性 文化的约束性 文化的无形性 亚文化(了解) 所谓亚文化,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它是不占主流的、只属于某一群体的文化现象。 亚文化赋予个人思想和行为以某种典型的文化特征,可以以此判断个人的身份,亚文化对其 成员的影响比主流文化还要强烈,因而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亚文化的类型 民族亚文化 种族亚文化 宗教亚文化 地理亚文化 与消费者行为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他人导向的价值观: 他人导向的价值观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之间、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彼此之间应如何相处或者 建立何种关系的基本看法。 它包括:个人与集体、扩展家庭与核心家庭、男性与女性、竞争与合作、年轻与年长等价值 观 环境导向价值观: 环境到价值观是指社会与经济、技术以及自然等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看法。这些看法对消费 者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最终影响着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 它包括:清洁、成就与出身、传统与变革、承担风险与保持安定、能动解决问题与宿命论、 自然界等价值观 自我导向的价值观: 自我导向的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各成员的理想生活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 它包括:主动与被动、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勤奋工作与休闲、延迟享受与及时享乐、纵欲与 节欲、严肃与幽默等价值观 中国文化与消费者行为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的民族要义 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 重理性与人文教养的基本格调 崇古重礼和尊老爱幼的历史回复意识 重视整体、倡导协同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社会阶层 是依据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所划分的相对稳定的社会集团和同类人群。 社会阶层的特点
同质性 多维性 动态性 层级性 符号性(凡勃伦效应) 单项指数评价法 它是指从某个特定的方面来衡量个体所归属的社会阶层。 三种单项指数:教育、职业、收入 多项指标评价法 霍林希德社会地位指数(ISP)(职业和教育) 科尔曼地位指数法 是从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以及家庭收入四个方面综合衡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沃纳社会地位指数法 四个因素为基础的:职业(权重为 4)、收入来源(权重为 3)、住房类型(权重为 2)、居住 地区(权重为 2) 家庭的含义 一般来说,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进行共同生活的社会 基本单元。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家庭的概念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 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制度 家庭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历史范畴 家庭的功能 经济功能 生育繁衍功能 赡养、抚养与教育功能 情感功能 社会化功能 谁决定家庭购买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 提议者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家庭购买决策类型 各自做主型 丈夫支配型 妻子支配型 调和型 参照群体是指这样一个群体,该群体的看法和价值观被个人作为他或她当前行为的基础。 因此,参照群体是个人在某种特定情况中,作为行为导向而使用的群体。 参照群体的类型
主导群体和辅助群体 参与群体和期望群体 自觉群体和回避群体 长期群体和临时群体 参照群体对成员的影响方式(要理解) 信息性影响 规范性影响 价值表现上影响 运用题 参照群体在营销中的应用 人员推销(阿什齐现象) 广告 菲什拜因多属性模型
n
A0
biei
i 1
A0:对客体的态度 bi:对客体属性 i 的信念强度 ei:对属性 i 的评价价值 n:显著或重要属性的数量 (有负值也有正值,正值越大表示态度越满意,负值越大表示越不满意) 理想点多属性态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