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多重》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亲身体验,仅停留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所以要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教案第 10 周星期二第 1 课时 2023 年 4 月 11 日巩固提升四、总结反思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及时练习巩固,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在哪见过过这种符号。
三、巩固提升,拓展应用。
1、写上合适的单位。
① 2个鸡蛋重5( )。
②1个西瓜重8( )。
2、 2kg = ( )g 4000g = ( )kg7kg = ( )g 8000g = ( )kg3、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一些?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学生独立完成,尝试写出结果,再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学生自我小结,谈收获,生生互评★★8’5’作业布置1..做书本第46页第1题。
★2.创新学习。
★★、★★★板书设计有多重克→ g 1千克=1000克千克→kg 1kg=1000g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2.认识多重图形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图形组成3.掌握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5.学会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二、教学重点1.认识多重图形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图形组成2.掌握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2.掌握如何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课堂实例和活动的形式,导入多重图形的概念,要求学生观察几何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拆解多重图形,并找出每个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为学习后续知识做好准备。
2. 学习多重图形的特征和应用1.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将已有图形拼成多重图形,并进行测量,研究和归纳多重图形的特征。
2.学生根据归纳,讨论多重图形的人造和自然界的实例,探究多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学生学习测量多重图形的周长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2.学生学习测量多重图形的面积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通过半纸马和巧状绕弧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准确测量多重图形的面积。
4. 自主学习超市场景下多重图形的应用1.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任务,深入超市市场实地调查,记录商品包装多重图形的种类和尺寸。
2.学生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口头汇报自己的发现,并将商品的多重图形进行分类和归纳。
5. 课堂小结和反思1.教师进行总结和复盘课堂要点,回顾学生学习过程。
2.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2.课堂实验演示,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生实地调查,准确收集并归纳数据,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研究能力。
4.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活动与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测量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1有多重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1《有多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意义,能够正确使用质量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意义2.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3. 实际操作:称量物体的质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意义,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选择质量单位,如何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尺子、计算器。
2. 学具:学生自备小物品,如橡皮、铅笔、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意义,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质量的。
3. 换算:讲解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称量物体的质量,学会如何使用天平和砝码。
六、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意义2.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3. 实际操作:称量物体的质量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用天平和砝码称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意义,学会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意义质量单位的概念及意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质量单位时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质量单位是用来衡量物体质量大小的单位,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三年级数学下册4_1有多重教案北师大版
课 题
有多重
设计者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认识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技能目标: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
天平、砝码、实物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亲身体验,仅停留在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轻重的概念
引入 称重工具
引入单位千克
1.1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一背另外两名同学(有轻有重)
2.学生掂一掂自己的数学书和一只笔,提问:你觉得哪个物体比较重?
2.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就像我们经常会用“米”来表示物体的长度一样。请读出淘气的体重。
3.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千克表示物体重量的实例。
1.千克常用符号kg来表示,并让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该符号。
2.举出1千克重的4.用台秤来验证该物体有多重,看看学生的估计是否正确。
3认识天平。
4学会天平的使用方法。
5掂一掂称一称,感受一克有多重
1千克=1000克
教师非常活跃,学生亲自感受了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
板
书
设
计
有 多 重
称稍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1kɡ=1000ɡ
教学反思
检查评定
1、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与同学的轻重不同。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4单元第1课时 有多重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设计-第4单元第1课时有多重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力。
同时,通过对本课时学习的内容的探究,学生也将会发现有多重的理解方法和应用场景。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多重的概念,理解有多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有多重的含义,并运用多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有多重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多重的示例图、学生课前作业、多重的教学PPT。
2.学生准备:数学工具、课前作业。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通过多重的故事、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重的形状和物体,引出有多重的概念。
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物品判断其是否有多重。
3. 讲解教师通过多重物品展示,让学生体会有多个重量的数量和其应用方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有多重概念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4. 练习通过提供不同场景下多重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有多重的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如:1)小明一共有3个包裹,第一个包裹有2.5公斤,第二个包裹有3.8公斤,第三个包裹有4.2公斤,小明一共扛多重?2)小红的钱包里有5张10元和3张50元,那么小红的钱包有多重?5. 总结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并将其记录在作业本上或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6. 作业布置适当量的学生作业,来巩固本次教学的内容。
六、教学成果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后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对此次授课过程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做到心中有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重”的概念。
2.能够分辨物品的轻重。
3.能够用不同方法比较物品的重量。
教学重点1.确立“重”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分辨物品轻重。
教学难点1.用不同方法比较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1. 热身1.安排数个学生举起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全班同学猜猜每个物品的大概重量,并为答对者奖励小红花。
2.老师与学生合作完成下列对话:–老师:今天我们要讲什么内容?–学生:讲重量。
–老师:对,那么什么是“重”呢?–学生:重就是重量大。
–老师:不完全正确。
我们一起来找找其他同学,看看他们怎么解释“重”的概念。
2. 学习1.将学生组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重量相近的物品,让学生自由比较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2.找两名学生,让他们提供两个物品,让全班同学投票选择哪个重,并解释原因。
3.让学生通过天平、称重器等工具测量物品的重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比较物品重量的方法,如推、拉、举等方法。
5.进行学生个人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3. 归纳1.与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比较物品重量的方法,如用天平、称重器、用手比较、用眼睛比较等方法。
2.鼓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比较自己周围的物品,加深对重量概念的理解。
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正确回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找到你周围一些物品,利用本节课学的方法测量它们的重量,并把结果写在笔记本上。
课堂延伸1.与家长一起比较家中不同物品的重量,通过实验让孩子了解什么决定物体的重量。
2.学生可以使用收集来的物品比较他们的重量,尝试分类,并总结相关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课程背景数学是现代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本节课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中的第一节,主要以“有多重”为主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有多重”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有多重”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有多重”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在实际应用问题中运用“有多重”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有多重”的概念;2.能够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灵活运用“有多重”的思想;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协作。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有多重”的概念;2.如何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灵活运用“有多重”的思想;3.如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小组探究式教学;3.讨论式教学;4.实际应用案例演示。
教学内容知识点:1. 什么是“有多重”?“有多重”,指的是一个数字出现了几次,这个次数称为这个数字的重数。
2. 如何计算一个数字的重数?计算一个数字的重数,就需要数数字的出现次数。
例如:“362324”,数字“3”的重数为2,“6”、“2”、“4”的重数均为1。
3. 什么是“最多有几重”?“最多有几重”,指的是一组数字中出现最多的数字的重数。
4. 如何计算一组数字中“最多有几重”?计算一组数字的“最多有几重”,需要先数出每个数字的重数,然后找出其中最大的重数,即为“最多有几重”。
实际应用:1. 根据截止目前的考试成绩,本班各科目的成绩分别为:语文88、92、85、95、94;数学85、82、93、90、88;英语92、94、87、86、90。
请问本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科目,“最多有几重”?解: - 语文:“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 数学:“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 英语:“最多有几重”为1,因为每个数字的重数均为1。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1有多重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用具:各种秤、多媒体课件、1千克的盐等多种物品。
教学设计:(一)感知轻重,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请你一手拿数学书,一手拿一支笔,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感觉书重,笔轻)2、师:如果把书和铅笔调换一下位置,又有什么感觉?(还是书重,笔轻)师:看来每一个物体都是有轻有重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用物体有多重。
(板书:有多重)3、师: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可以怎么办?(1)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2)可以用秤称一称。
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学生说完之后课件依次出示电子秤、盘秤、体重秤、台秤、天平、弹簧秤4、师:同学们认识的秤还真不少,那谁和家长去买过东西?你们知道用什么来做质量单位吗?公斤、斤、两室我们中国人常用的质量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克和千克)(二)动手操作,认识1克,建立“克”的概念1、感知1克老师这里有一个回形针,它有多重呢?我们用电子秤称一称。
电子秤显示一个回形针重1克。
(1)现在请每个同学掂一掂一个回形针的重量,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很轻)(2)师:1克是很轻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重1克?(1粒花生米大约中1克,1粒小药丸大约重1克,1粒纽扣大约中1克等)2、掂一掂(1)1克非常轻,我们不容易感觉出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3.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明确: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
2、称一称,掂一掂(1)1 千克有多重?拿出苹果和鸡蛋,引导学生称一称,几个苹果重1千克,几个鸡蛋重1千克?交流:4个苹果重1千克,16个鸡蛋重1千克。
(2)1克有多重?课件出示:明确:一枚 2 分硬币约重1 克,3 个曲别针约重 1 克。
(二)体会千克与克的关系同桌交流:2袋盐一共有多少千克?1千克和1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同桌拿出两袋盐,称一称。
感知:1千克=1000克(三)1千克、1克有多重?1、活动一:找一些物品掂一掂,估计一下有多重,再称一称。
学生操作称一称。
生1:500+500=1000(克),两袋盐中1000克生2:2袋盐放在秤商称一称,显示1千克。
在认识重量单位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和重量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种相明确:1颗纽扣、1枚螺丝钉、2颗药丸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1袋洗衣粉、1袋盐……的重量大概是1千克(结合图片感知)2、活动二:小组合作出示要求:①拎一拎自己的书包,估一估,书包的重量大约多少千克?②再小组合作动手称一称,看看书包大约重多少千克。
(三)总结归纳(1)称较重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千克作单位;(2)称较轻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克作单位;(3)1千克=1000克(四)拓展延伸学习“你知道吗?”,了解: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 2 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 千克重。
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 克。
生:我的书包大约重2千克。
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估测意识。
课堂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50()4()450()100()2、在○里填上“>”、“<”或“=”。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多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多少重”这一概念;2.学习使用比较谁“有多重”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多少重”的概念;2.学习使用比较谁“有多重”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多少重”的概念;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谁“有多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播放一组由不同物品构成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物品的大小和形状,猜测它们的重量。
然后,教师让学生互相商量比较每个物品的重量,看哪个物品更重,哪个物品更轻。
通过这样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初步认识“多少重”的概念。
2. 重量的比较教师发给同学们一些由1-100克的小铁块组成的“重量标准”,学生通过上节课学习的方法,逐一与这些重量标准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将它们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排列。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各个组合物品的重量。
3. 进行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重量的方法。
例如,让小组的同学们合作完成“小金鱼游过坎”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其他人的“金鱼”有没有“沉底”,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和做出判断。
4. 总结在完成游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他们对“多少重”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不同的评估方式,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1.教师可在课后出题,通过学生的作答来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2.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然后进行口述或书写报告的方式,来检测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集中注意力明显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游戏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合作,竞争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该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思考能力还较为单一,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他们更好的吸收和掌握知识。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多重(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多少组”与“多少次”的区别;2.培养学生分类思维的能力;3.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多少组”与“多少次”的概念;2.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思维;3.帮助学生掌握“有多重”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分类思维;2.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加深对“有多重”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学习任务 11.引入:数学课已经学了很多,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有多重。
2.问题呈现:“小明有许多苹果,请问这些苹果有多重?”3.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要立即解答。
学习任务 2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
2.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他们。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有多重”问题,需要从“多少组”与“多少次”的角度来解决。
学习任务 31.向学生介绍分类思维,便于学生理解问题;2.呈现“有一千个水杯,请分类并估算重量”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分类思维为其解决;3.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分类,再估算。
学习任务 41.回到“小明有许多苹果,请问这些苹果有多重?”这个问题,以“有多重”为中心,带学生进行思考。
2.引导学生将苹果分成每个苹果的重量相同的一堆,这时,苹果的数量(“多少组”)和苹果的重量(“每个苹果的重量”)就清晰可观。
3.让学生计算每组苹果的重量,然后相加得到总重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提问,并及时反馈。
学习任务 51.进行同桌分享,让学生口头表达和展示出自己的思路;2.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思路进行评价和分享;3.总结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得到巩固和提高。
总结与反思1.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对“有多重”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懂得了利用分类思维来解决科学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和同桌分享,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3.教学中,应充分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重”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多重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多重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多重概念的定义和特点。
2. 多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和方法选择。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练习册、文具用品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多重性。
2. 讲解新课:讲解多重概念的定义和特点,通过例题展示多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新课: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多重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有多重2. 板书内容:多重概念的定义和特点、多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提高作业:思考并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多重概念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多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和练习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重概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评估教学内容是否涵盖了多重概念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效果是否满意: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多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达到教学目标。
引入新课是教学过程的开始。
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楼梯、蛋糕层、年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多重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有多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也感知了1千克和1克分别有多重,知道了1千克=1000克。
现在让我们运用学到的这些学问解决问题吧!
1、课本46页练一练1题,填一填。
师:按下暂停键,独立完成。
生汇报:观察秤上的指针和单位,我发觉:这个鸡蛋重(100)克。
这个西瓜重(5)千克。
笑笑体重是(25)千克。
2、课本46页练一练2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生: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对比考虑一个苹果不可能是260千克,那么一个苹果260(克)。
同理,一袋洗衣粉400(克)。
一只狗10(千克)。
一棵白菜2(千克)。
3、填一填。
3千克=()克 4000克=()千克 8000克=()千克
生:因为1千克=1000克,所以3千克=3000克,4000克=4千克,8000克=8千克。
4、称一称,填一填。
师:按下暂停键,用预备好的秤来称一称吧。
生汇报。
5、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本46页5题)生:一样重。
因为它们的重量都是1千克。
6、看一看,猜一猜。
(课本46页6题)
师:按下暂停键,想一想,天平右边有几个橘子?
生:1个梨=3个橘子,1个苹果=2个橘子。
所以1个梨+1个苹果=5个橘子。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4单元《有多重》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多重》教案课题有多重单元第四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 1千克和 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了解 1千克和 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师:出示教材45页课件,你们在图中观察到什么数学信息?淘气和小鸟哪个更重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师:同学们真棒,小鸟的体重是“克”作为单位而淘气的体重是“千克”作为单位,所以比较大和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为单位、而比较小和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为单位,本节课我们学习这两个质量的性质。
小鸟50克,淘气30千克。
所以淘气更重。
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觉哪个更重。
讲授新课一、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课件出示:师:有谁认识这两种秤?第一个是电子秤,淘气重30千克。
第二个是天平,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重量相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引导学生认识秤,等,所以小鸟重50克。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呀!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可以用“g”表示。
师:关于千克和克,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反馈:1千克有多重?1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二、1千克有多重师:1千克有多重呢?我们来称一称、掂一掂。
课件出示:师:这是台秤,它可以称相对重一些的物体,一般以千克为单位。
把物体放到盘子上,观察看指针对着几,就是几千克。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提示:1.用台秤分别称出1千克苹果和1卡壳鸡蛋。
2.用手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3.分别数数1千克苹果和1卡壳鸡蛋各有多少个。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有多重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1有多重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1有多重一、教学内容1.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2. 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平、砝码、各种物体(如苹果、书本、铅笔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天平,砝码,以及各种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如购买水果时使用的克、千克等。
2. 讲解质量单位:介绍克、千克、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个苹果重200克,一个橘子重100克,哪个更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一只鸡重3千克,一只鸭重2千克,哪个更重?”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质量单位及换算2. 板书内容:克、千克、吨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天平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克、千克、吨之间进率是____。
选择题:1千克等于____克。
应用题:妈妈买了一公斤苹果,分成5份,每份重多少克?2. 答案:克、千克、吨之间进率是1000。
选择题答案:1千克等于1000克。
应用题答案:每份苹果重200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及换算关系,能运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在实践中体验并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
数学知识有着无穷的乐趣,它每天与我们相伴,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在你身边找到它,同学们,你们看在每组桌面上都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商品,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能不能在这些商品的包装上找到有关数学的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千克”和“克”。
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实际操作,建立概念
1.认识秤。
(1)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学生回答)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学生想办法)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出示台秤,让学生观察并认识到:在台秤上有一个像钟表的圆盘,上面有刻度,中间有两个字母kg。
介绍: kg.就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你们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下面我们就用台秤来称出1千克的物品。
2.体验1千克有多重?
(1)称一称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放一个台秤,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学生称量,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称完后小组汇报:两袋盐是1千克。
(2)掂一掂(让学生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体验1克有多重?
(1)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1角硬币,让学生猜一猜它有多重?
这个硬币很轻,台秤不适合,这时我们就要拿称小物体的工具,它就是天平。
向学生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2)掂一掂(让学生感受1克有多重)
(3)找1克的物体。
4.探索千克和克的关系。
让学生动手称一称,得出:1千克=1000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读出重量,并汇报交流。
2、完成教材46页“练一练”第2题。
(回顾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
3、完成教材46页“练一练”第3题。
(指名说出克、千克之间的进率)
4、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5题。
出示问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哪个重些?
学生通过讨论汇报
强调:两个一样重,因为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猜一猜准确吗?我们要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知识
去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就用数学的思维去回顾一下,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体验?(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有多重
千克:kg 克: g
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