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笔下的女性悲剧
浅谈张爱玲的悲剧意识

浅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祝晓(10级汉语言文学5班学号:201084014190)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她的小说主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无处不弥漫着苍凉的悲剧色彩。
她们的人生悲剧类型不尽相同,主要分三类: 贪慕虚荣或无以谋生却又因卑微弱小而不得不依附于他人而谋求安稳的女性、因被迫依附却无从发泄而受压抑导致的变态甚至疯狂的女性、《十八春》中的顾曼桢,追求美好的爱情和生活,但终究没能逃脱悲剧命运。
张爱玲以细腻深邃的笔触解剖她们的畸形心理和变态行为, 谱写出一曲曲旧时代女性苍凉与寂寞的悲歌。
关键词:张爱玲、苍凉、女性悲剧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天才女作家,她凭借着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婚姻、家庭的独到见解通过妙笔写成一部部旷世之作。
然而,张爱玲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作品始终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氛围。
在她的作品中处处穿透着一个失落者的人生感悟, 痛苦与不安是人生世界的永恒主题。
张爱玲如此热衷于悲剧是有原因的,正如她自己在《传奇再版序》中所说:“如果我常用的词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惘惘的威胁。
”的确如此,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是伴随着她的成长而逐渐形成的。
从童年时期起,她就遭遇了很多不幸,她的童年里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和睦的家庭,妈妈的离开,爸爸的糜烂生活,给张爱玲幼小、尚未成熟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张爱玲从小就有一种孤独感,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她的小说中没有一个慈母的原因了。
后来加之家庭的没落,让她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看到了任性丑陋、自私的一面,所以,她渐渐不轻易相信美好的感情,不愿意与人交往。
除此之外,张爱玲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定、朝不保夕的战争时代,战争的恐怖使她更感到幻灭、虚无和绝望,这更加剧了她的悲剧意识。
她的这种悲剧意识透过她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表传达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张爱玲本人就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张爱玲以一种冷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悲剧命运的女性人物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论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

前言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的人”。
她的小说主要以婚姻和爱情为主题,几乎都揭示女性的悲剧命运。
张爱玲以一种女性的细腻的观察角度,去洞察世间男女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妥协与堕落,她善于把时代、国家等一些大事情都淡化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就在这平凡而又琐碎的生活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剧,她们的悲剧不能归责于具体的人或事,似乎是是一种命运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甚至于她们在承受自己悲剧的同时,也在缔造着别人的悲剧,周而复始,延续不断。
一、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一)女性的生存悲剧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剧寄托了作为一个敏感自省的现代人,对个体生命中的生存寂寞与生存痛苦以及恐怖的深刻感悟,也是她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
她不动声色地讲述着现代人一个又一个在黑暗中坠落毁灭的凄凉故事,还这个无聊又无奈的世界以无奈而又无聊的本来面目,渲染着不安与恐惧、凄惶与悲伤的气氛,悲从中来。
这种生存悲剧的实质便是个人欲望与他人存在利益的冲突。
她于是用瑰丽的文字精雕细琢女人生命和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压抑、伤痛、畸形和无聊。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范柳原之口道出了“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1]白流苏一上场就展示了自己冷酷自私的婚姻观,为了逃离寄食娘家,遭人白眼的处境,为了求得经济上的依附,她抛弃了诗礼人家的矜持含蓄的姿态,以“快、准、狠”的方式从妹妹手中抢走了范柳原,她非常清醒的看到了自己已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再不搏一把将永无出头之日时,于是大胆的决定用残余的青春做最后一次的赌注。
在白流苏那里,爱情早已扭曲,成为她获得赖以生存的婚姻工具,然而,面对最终成就的婚姻,白流苏心中反而升起了弥漫难散的惆怅与凄凉。
一场倾城之恋,就这样向白流苏和人们昭示了更广泛更普遍的人生命运的不可靠。
即使像葛薇龙这样的比一般“女结婚员”更独立的精神,受过新思想教育,对她所出身的家庭更有叛逆性,她甚至希望寻找到浪漫的爱的女性最终是同样的命运,没落世家的经济的贫穷,迫使她走进了她反感的姑妈的府邸,她之后的堕落,每一步都与虚荣心与贪图物欲密切相关,对优裕的物质生活的眷恋,对纨绔子弟的爱慕,使她完全成为了梁太太和乔琪乔的俘虏,灵魂已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她那一点点单纯,脆弱的理想已经完全被强大的物质欲所征服。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命运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命运梁灵雅(华阴市教师进修学校本科班072班)内容摘要:张爱玲作为一名活跃文坛的女性作家,她以鲜明独特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也得到了文坛的肯定。
张爱玲是一位感悟性的作家,她所热衷的是表现对女性命运和女性世界的生活,尤其是生存在旧时代的女性。
在那个衰落的文化背景下,她给我们展示着文明与人性的衰歌,塑造出一个个徘徊绝望,心情灰暗,看不到任何出路的女性。
这也是张爱玲对她那个时代都市女性命运状态的一种深刻的阐释,包含着深广而丰富的社会内容。
关键词:女性世界女性世界女性悲剧目录1、介绍作者其创作背景。
2、阐述张爱玲小说中女人世界。
3、评说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4、张爱玲作品的特点。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命运在现代文学中,张爱玲是我信最熟悉的作家之一。
前些年看过“张爱玲热”,特别是1995年这位作家在美国孤独在去世后,有关她的出版物和各种报道简直铺天盖地。
即使是现在,在街头巷尾的书摊上,张爱玲的书仍然是畅销的。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以自己的人生感悟,描写女性命运,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已成为一种现象。
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身世,祖父是清未著名大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
这种曾经的显赫在民国时代已经中落,只是在张爱玲的家庭环境中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印记。
她的父亲是个遗少式的人物,吸鸦片,纳婕太太,往更败落的路子上走。
不过他也风雅能文,给了张爱玲一些古典文学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
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一个果断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学,敢于离婚,她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更为西方化的。
张爱玲自小就接受了中西化文化的熏陶,当她从事写作时,她立志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小市民”,以这样现代市民作家的眼光来看待都市普通人的故事,故而张爱玲笔下和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新时代女性”不同,她在写“旧女性”,尤其是“新女性”表现之下的旧女性。
生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下特定历史环境中,张爱玲感受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气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个性解放”、“民主自主”打破了一部分女性的传统束缚,一大批女性作家积极参加与创造,在此波动下,张爱玲以她自己的生活感触来描写女性婚姻,自由恋爱,青春苦闷等问题。
浅谈张爱玲小说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悲情人生,炼成千古绝唱——浅谈xx 小说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xx121xx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一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上海,在这一时期沦陷成为了日占区。
而张爱玲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凭借处女小说集《传奇》成为当时上海滩最走红的女作家。
她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段难以逾越的神话。
爱情是文学永远的主题,恋爱和婚姻始终也是张爱玲逃不出的题材。
只是,张爱玲演绎的一个个故事,往往都是充满悲剧色彩。
她用犀利的笔触和细致的描写,冷静、悲壮、毫无保留地对人性的阴暗面进行了深刻揭露。
在她笔下,人性的自私、冷漠、虚伪、扭曲、变态,情爱的虚假、社会的阴暗、命运的残酷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作家的创作观往往取决于作家的人生观,而人生观又取决于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
张爱玲创造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悲剧的世界,这与她的经验世界有着必然的联系。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贵族家族,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
按常理说,她应该衣食无忧,可以在上流社会做她的淑女活贵族小姐,可是这个原本的大家族却日渐衰败。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给了她古典文学的启蒙,极大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风格。
然而在她童年的时候,潦倒的父亲开始蓄妓、吸毒并且又纳妾;十多岁时父母离婚,张爱玲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受尽父亲和后母的虐待,最后不堪忍受,离家投奔生母;青年时期的张爱玲寄希望于通过自我学习获得自立的能力,但两次战争的爆发却两度摧毁了她的求学之路。
家族的衰落、童年的阴影、求学的失败等人生失落感构成了张爱玲的经验世界,使她渐渐形成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消极悲观态度。
她在《传奇》中写道:“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 ',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揭示出张爱玲身世与创作心态、写作笔调紧密相联。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我的天才梦》)她悲凉的感悟到人世间本没有真爱,从而摆脱不了兴亡沧桑之感。
她不得不将内心的沉闷、不满、压抑反映在小说创作中,以独特、新颖而又十分犀利的眼光冷静地看待世间、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的命运,从而发出深刻的顿悟与议论。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而又成就卓著的女作家。
在张爱玲的众多小说作品中,悲剧成为其中脱不去的主题,尤其是女性悲剧,于是,“荒凉”成为张爱玲的底色。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一是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悲剧,二是物欲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三是作为人基本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四是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引言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
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而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概分为这几种:1. 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悲剧2. 物欲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3. 作为人基本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4. 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一、封建和男权社会的钳制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
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
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以描写中国女性悲剧命运著称,书中的女性形象影响了几代女性读者,揭示出被剥夺自由的痛苦境遇以及迷失爱情的无助心境。
从张爱玲的小说和剧本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性所面临的悲剧命运大都源自于战争与列强的空前灾难,其受苦不公正的宗教观念以及失去自由的社会制度。
满清统治和中国近代分裂与战争,使中国女性集体经历了悲惨的遭遇,比如陰魂不散的苦难和牺牲。
张爱玲在作品中发出了自己对这些惨状的呼唤,来宣告女性们被贬低与受压迫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引起重视,反思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绿头鸭”中的金夫人,被满清军队和游击队轮流征用之后痛苦地去世,牺牲的只有她自己的力量,以及从心底汹涌而出的表达,她令人动容的可怜虫状膝,把封建思想下的女性不平等社会的负面状况展示得淋漓尽致。
此外,宗教观念也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让女性绑架在社会空间,而且强行要求她们必须服从男性。
张爱玲作品里充满了这种一味服从父母和夫婿的思想,张氏把中国传统女性端庄温柔之嫁衣安定在习俗准则上,而因习俗而受自我压抑,因不得不妥协而葬送自尊,使所有真挚的女性梦想破灭,如无所做,继续面对压抑与无奈。
另外,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还在于失去自由的社会制度。
像张爱玲的著作《长歌行》里的西秦公主,就是被禁锢在宫墙里而无法追求自由的一个典型例子,而国家在统治手段上又完全把她们排除在外,剥夺了女性的一切权力,无论她们多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这种处境,只能默默忍受悲惨的命运,无法自救。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作品中,描绘了中国女性面临悲剧命运的多种原因。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变迁,女性一直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宗教观念的控制和失去自由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使她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尊严和权利,甚至失去自我与自由,从而形成了张爱玲作品中悲剧性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年5 月11 日总目录论文正文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 (5)(一)华丽背后的畸变 (6)(二)红颜薄命百花伤 (7)(三)浮萍般漂泊不定 (8)(四)另类母亲上演的“舐犊情深” (10)(五)完美女人无法逃脱的悲剧 (12)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根源 (12)(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13)1.传统道德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13)2.“男权至上”思想对女性的压迫 (14)(二)女性自身的“自残” (14)1.女性自我意识的浅薄 (14)2.女性“天性使然”的软弱 (15)三、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15)(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 (15)(二)唤起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6)附录1. 开题报告 (20)2. 结题报告 (21)3. 答辩报告 (22)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摘要:张爱玲笔下写的女性是“新女性”笔下的旧女性,她们皆有一个共同的命运特点:她们的人生中都充满了悲剧色彩。
无论是对婚姻的选择和依赖,还是从寻求自我意识上,甚至是在母性上,都把“悲剧”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淋尽致。
女性悲剧的根源问题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张爱玲的女性悲剧小说可以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诠释。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我们很自然的读到了答案,追寻女性悲剧根源的根本原因是千年来封建社会对女性得桎梏和扼杀,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女性本身的问题:女性自我意识的欠缺和不坚定。
通过对张爱玲笔下的种种女性悲剧的总结与归纳,追寻女性悲剧的源头,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女性意识;自省意识Zhang ailing is analysed female tragedy typeand source of the novelAbstract:the women of zhang ailing's writing is the \"new female\" of the author's old women, they all have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the fate of their life is full of tragedy. Not to the marriage choice and dependence, or from seeking self-awareness, even on the maternal, all the \"tragedy\" the characteristic streaming play much as. Female tragedy a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actually a nagging question of women in zhang ailing's novel tragedy can be said to be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 zhang ailing's novels, we naturally read the answer, for women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tragedy roots in one thousand to the feudal society of women have shackles and strangled,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t ignore the women's own problem: the lack of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 and not firm. Based on zhang ai-ling's various female tragedy of summary and induction, pursue the source of female tragedy and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female tragedy.Key words:zhang ailing; Women; Feudal society; Female consciousness; Introspection consciousness目录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 (5)(一)华丽背后的畸变 (6)(二)红颜薄命百花伤 (7)(三)浮萍般漂泊不定 (8)(四)另类母亲上演的“舐犊情深” (10)(五)完美女人无法逃脱的悲剧 (12)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根源 (12)(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13)1.传统道德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13)2.“男权至上”思想对女性的压迫 (14)(二)女性自身的“自残” (14)1.女性自我意识的浅薄 (14)2.女性“天性使然”的软弱 (15)三、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15)(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 (15)(二)唤起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6)参考文献 (17)谢辞 (18)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红极一时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都说文如其人,张爱玲亦如此,她的小说华丽、神秘,笔触细腻,多是以女性为视角,凸显女性悲剧,以此来表达张爱玲对女性悲剧遭遇的同情、惋惜,甚至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并以此反映处于现代环境下固存下来的中国式封建文化灵魂的错位。
论张爱玲小说女性的悲剧性命运

张爱玲 小说 中 的女性 身上 总弥 漫 着一种 悲 的从一 而终 的倾 向 ,并不 是 从前 的男子 更有 惰 凉、 阴暗 的气 息 , 满 了 阴暗 的 鬼魅 之 气 , 们 性 , 是 ‘ 充 她 更 习惯 的动 物 ’ 不想 换 口味追 求 刺 激 , ,
一
如既往 地蛰居 在她 们久 已习惯 了 的阴郁心 狱 而 是 有 更 迫 切 更 基 本 的 需 要 ,与 性 同 样 需 既然 爱情 生活 是人 类 的基
是对 另一 个 人 的 冲动 , 一个 与 自己分开 、 自 对 与
里 。在这 些女 性 中 , 有知 识女 性 白流 苏 , 有普 通 要—— 爱 情 。” 1 f 】 (
市 民曹七 巧 , 经济 女性 敦凤 , 天真 纯情女 性 本需 要 , 有 有 它就应 当得 到社会 的尊重 , 而 旧的婚 然 葛 薇龙 , 尽管 她们 的身份 各不 相 同 , 走 的人生 姻制 度剥 夺青 年 男女追 求 爱情 的权利 。曹 七巧 所 道 路也不 一样 ,但 她们 都生 活在 一个 灰 色的没 就是 这样 的婚 姻 制度 下 的悲剧性 人物 。她 是麻 有 生气 的 阴郁 世界 里 。张爱 玲小 说 以其独 特 的 油铺 店 老板 的女 儿 , 一个 心性极 高 、 是 惹人 喜欢 女 性视 觉挖 掘女性 内在的深 层潜 意识 ,并 保持 的姑娘 。她 有着 “ 圆 的胳 膊 ” “ 白的手 腕 ” 滚 、洁 、
翻 肠搅 胃得 呕 吐 ” 。七 巧像 “ 玻璃 匣 子里 蝴 蝶 的 性 原 型 ,她 对 自身 的处 境有 清 醒 的认 识— — 不
标 本, 鲜艳 而 凄怆 ” 。 爱 无疑 是 人类 精神 一大 最深 沉 的 冲动 。正 如 西蒙 ・ 波伏 娃 所说 :爱 情是 一 种 向外 的活 动 ,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色彩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
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
她有着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没落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
父母离婚,父亲又一度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
她与胡兰成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
也就是以为这一次失败的婚姻,她后来只身去了美国,年仅36岁的她嫁给了65岁的赖雅,后来赖雅残疾,他则一直照顾她,同时也成为他沉重的负担。
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之间无人能够与之匹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的一生就像她的一部作品一样是一部《传奇》。
她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与胡兰成结婚的那几年,代表作品有《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等,塑造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女性角色像白流苏,曹七巧,王佳芝,顾曼桢等等。
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更能深入到女性的内心深处,描写女性的心里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但是她作品中的女性又有很多共同的特质,这也基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
她们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时代的女性,多出身于大家庭之中,多是没落的书香门第,会出现在上流社会的各种场合,她们受到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也受到比较开放的外国观念的影响,她们多是中国屋檐下的普通女性,生于上海,香港,混迹于洋场之中她们有的读过书,甚至受过国外的教育,接受了外国文明的馈赠,做职业女性,谈现代的自由恋爱,但是在他们身上还是有一种旧社会的气息,而且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她们的心理是阴暗的,扭曲的,异化的。
他们的生命就像一袭华美的袍,但是上面却爬满了虱子。
那么我们就以她的作品为例,浅谈一下他作品中女性身上的悲剧色彩。
浅析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内蕴

浅析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内蕴周帆 青岛大学文学院摘 要:张爱玲从不浓墨重彩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把笔触放在世俗化的生活上面,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尤其关注女性的命运,悲剧意蕴尤为突出。
关键词:悲剧;传统;生存;情爱作者简介:周帆(1993.12-),女,汉,山西咸阳人,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76-02张爱玲一直都是现当代不容忽视的女作家,她从不浓墨重彩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把笔触放在世俗化的生活上面,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尤其关注女性的命运。
她用她的女性意识描写出来了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揭示出欲望城市下的女性在残酷现实面前逃脱不了的悲惨人生。
一、悲剧的主题呈现1、揭示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受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女性一直受到传统礼教对她们的束缚,而男性一直占据社会话语权的主导位置,女性一直作为男性的附属物而存在。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哥嫂因为贪图钱财,让她嫁给了一个骨痨病人,从此她的正常人的生活结束了,每天只能天天守着一个活僵尸式的丈夫。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离婚后不得已回到娘家,等到她的钱财被哥嫂花光之后,她便开始遭受到哥嫂的厌恶。
在传统观念里面,结婚后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一去不返,女人们出嫁之后如果还长期待在娘家就会遭致许多人的非议和嫌弃。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一个受了新式教育的学生,却无法自拔地爱上了浪荡子弟乔琪,并且爱的非常执拗,“完全是为了他不爱我的缘故”,女性所具备的那种屈从、驯服的品性化作一种潜在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她,最终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换取了自己和乔琪虚化的婚姻。
2、揭示人性的异化人性的异化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群当中尤为凸显。
他们随着社会和时间的打磨,灵魂一点点的受到腐蚀,表现出无所不在的孤独和丑恶。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梁太太,她接受亲侄女葛薇龙对她的投靠,不是因为血缘和亲情,而是葛薇龙这样一个年轻、涉世未深的女孩子能够帮她挽回那些对她已经失去兴趣的年轻男子。
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的内涵

浅析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的内涵【摘要】四十年代时期,当人们还在回溯女性文学的开创元老冰心、庐隐、丁玲这些五四女性文学的文豪时,张爱玲这颗明珠业已悄然升起。
她通过客观沉静的言语,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个遭遇不幸的婚姻、迷失精神家园的女性在满目疮痍的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人生悲剧。
【关键词】女性;婚姻;扭曲;悲凉一、不幸的婚恋张爱玲的作品,可以说苍凉几乎笼罩着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
她的小说多以婚恋为题材,可是向来被视为人生之盛宴的恋爱婚姻,到了她的笔下,却甜蜜无几,浸透苦涩。
《十八春》里的沈世钧和顾曼桢这一对知识分子,本是两情相悦,该有美满的结局,不料阴错阳差终竟劳燕分飞,作者感叹道:“生在这个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 [1]《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人生的第一步便是从不幸开始的。
哥嫂为了攀大户旺族,把她卖给了姜家,于是她命中注定便要陪伴着这个无情无欲的残疾丈夫走过一个欲诉无门、欲哭无泪的漫长岁月也注定了其不幸的婚姻。
再观《倾城之恋》我们发现白流苏的命运似乎要好于曹七巧,白流苏面对第一次无爱的旧式婚姻,她用离婚来结束不幸;在她第二次寻求婚姻的过程中用尽了所有解数,也受尽了种种委屈,却仍无法得到她想要的婚姻和名分,因为范柳原仅仅只是把她当作情妇看待,到头来成就其爱情的不过是香港之战。
我们不禁慨叹:“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 [2]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发现“虽然描写的多是婚姻爱情生活,但从来没有描写过美满的婚姻。
”在《白玫瑰和红玫瑰》里,我们看到男主人公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如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由此我们发现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人物,无论是传统妇女还是现代女子,其爱情都是不忠贞的、婚姻都是不圆满的。
二、扭曲的思想张爱玲曾说过:“人间无爱,至多有一层温情的面纱” [3]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到真正有“爱”的字眼,更多的是夫妻间的背叛、母女间的仇视、姐妹间的迫害。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现代作家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显赫的家世、不幸的婚姻和坎坷的经历,给她的一生蒙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家庭变故铸就了她复杂的心理世界和孤僻的性格,感情受挫对人性、历史和现实的悲观又促成了她独特的悲剧创作观,因此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多以悲剧爱情故事为题材,张爱玲善于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从而形成了苍凉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摘要: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的悲剧创作意识源于她的家庭变故和感情受挫。
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多以悲剧爱情故事为题材,张爱玲善于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从而形成了苍凉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的悲剧创作意识源于她的家庭变故和感情受挫。
她在小说中,塑造的风格美艳而苍凉,笔触深刻而冷峻,塑造的女性人物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凉、阴暗的气息,她们蛰居在传统男权的阴影之下,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都源自于张爱玲自己悲剧人生的感悟,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有三种:一种是受封建枷锁束缚的女性,一种是物欲与道德挤压下灵魂扭曲的女性,另一种则是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和软弱酿成悲剧的女性。
一、苍凉的艺术风格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她的作品有着淡漠的贫血和感伤的情调”。
[1]胡兰成说:“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
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一个个残酷而悲凉的人物形象,苍凉是小说的底色,作品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这种苍凉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弥漫浓厚悲剧色彩的主题思想张爱玲是专写“她的时代的阴暗一面”的高手。
她说:“如果我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
”她的威胁来自于生活,张爱玲是一个敏感的人,她善于窥探社会,把握世情,因此揭露人性成了小说的主题。
而在那个年代,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子富少、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去了罩在外面的面纱,剩下的便是赤裸裸的虚伪。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塑造

有理想 、 有抱负 , 但性格 的过分软弱让她无原则地迁就他 人 , 并
一
次次被别人利用 。当她在姐姐 和母亲的谋划下被姐夫强暴 ,
张爱玲写道 : “ 她实在恨极 了,刷的一声打了曼璐一个耳刮子。 这一下打得不轻 , 连曼桢 自己也觉得震动而且眩晕 。 她怔住了 , 曼璐也怔住 了……曼桢见 了, 也不知怎么 的, 倒又想起她从前 的好处来 , 过去这许多年来受着她的帮助 , 从 来也没跟她说过 感激的话 。” 由此可见 , 而对家人 的背叛, 曼桢也曾反抗过 , 她怨 恨曼璐毁 了她 的幸福 ,可 善 良心和软弱的性格压制 了她 的反 抗, 在心理矛盾 冲突中, 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默默承受。张爱玲借
种种 的精神生活 ,对她们而 言都 是一 件可望而不可 即的奢侈
品,甚至连婚姻也成为 了一种经 济关 系。代表人物有 《 沉香 屑——第 一炉香》 中的梁太太 、 葛薇龙 , 《 倾城之恋》 中的自流苏
等女性人物形象。
5 2 西= 冀 = 职教
观主义者 , 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 , 记录近代 中同都市生活的
一
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 。张爱玲小说 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பைடு நூலகம்形
人的姨太太 , 为的就是换取切实的金钱 。 金钱不仅锁住 r她的
建意识 和封建家庭所毒 害的女性人 物形象 , 有《 金锁 记》 中的 曹七 巧 、 姜 长安 , 《 倾城之 恋》 中的 白流苏 , 《 红玫瑰 与 白玫瑰 》
害在曹七巧身上赤裸裸地表现 出来。小说末尾作者写道 : “ 三十 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 , 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 然而三十年前 的故事还没完——完 不了。” 南此可见, 在 “ 存天理 , 灭人性” , “ 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的封建宗法社会 中, 女性不能掌握 自己的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贺娜指导教师:赵凌河完成日期:2009年4月10日毕业论文任务书辽宁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指导教师评语辽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单注:评阅人评分满分为100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答辩成绩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为三者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
她十分关注着女性,同情她们的凄惨命运,她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立文视角创作出一个个格调苍凉的悲剧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的悲惨女性。
深刻地描绘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男权制度下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命运和金钱欲下严重扭曲的人性。
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反抗、怎么奋斗,最终的命运都是一样的——苍凉凄美,没有出路。
张爱玲以其强有劲的笔锋洞开了一个个女人悲剧的内心世界,饱含深情地描绘出一个个荒凉的女性世界。
透过这些女性苍凉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特定时代、特定阶层下女性的共同命运。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女作家张爱玲及其作品悲剧的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张爱玲笔下不同的女性形象系列。
如:甘为囚鸟型,人格变异型,物质型,心理变态型等。
第三部分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描写女性扭曲变态的心理性格。
第四部分挖掘其女性形象悲剧的原因,即虚伪,丑恶的人性弱点。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女性形象;变态心理;人性弱点Zhang Ai Ling is a walk most successful authoress when 1940's Shanghai falls into enemy's hands. She is showing solicitude for a female very , is feeling pity for their sad destiny, the desolate tragedy story her rely on self acute insight and distinctive immediately gentle visual angle is created out every style, is enlivening one miserable female after another in the story. Female's survival state having described that time deeply, the female is just going to go down dogleg grave human nature under having reflected male right system as "the male sex adjunct " destiny and money. Why struggles no matter how these females struggle , how to resist, ultimate destiny all is that the same sad desolate US, finds oneself in a blind alley. The Zhang Ai Ling self's inner world with agape every it's strong energetic forcefulness of writing woman tragic, is full of the deep love field describing out the desolate every female world.Despite their tragic experiences, we are easily sensible of their common fate at that particular age and particular status.Full text is four parts together mark: Part I has introduced authoress Zhang Ai Ling and their tragic characteristic of work simplely. Part II has depicted the different Zhang Ai Ling the wording and purport of what one writes female image series mainly. Such as: Be a willing prisoner bird type , mutant type of personality , matter type, the psychopathology type waits a minute. Part III seven are an example as it happens , depict the dogleg anomalous female mentality character with Cao in "story of Jin Suo ". Part IV excavates whose tragic female image cause , is hypocritical, ugly human nature weakness.Key words:Zhang Ailing;Female tragedy ;Female image;Psychopathology;Human nature weakness.目录序言 (1)一、凄惨悲凉的女性形象系列 (3)1.甘为囚鸟型女性形象 (3)2.人格变异型女性形象 (3)3.物质拜金型女性形象 (4)二、扭曲变态的心理性格悲剧 (4)1.曹七巧的变态心理分析 (5)2.许小寒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 (7)三、虚伪、丑恶的人性悲剧 (8)1.虚荣、自私等人性弱点所演绎的悲剧 (8)2.物质追求与人性欲望膨胀所导致的悲剧 (9)3.封建思想与传统道德所造成的悲剧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序言张爱玲,一个为后人留下永不寂寞作品的女性天才作家。
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及由来

创新平台张爱玲的文字华美而冷寂,其小说也多以悲剧收尾,给人一种美丽、苍凉的感觉。
父母的离异、家族的衰败都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她从父母家族人的身上,看到了旧式婚姻的悲哀。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大都不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强者,她们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通常也不会拥有纯真浪漫的爱情。
她们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男子的附庸,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所以就尽力谋求自己的利益,在无爱的婚姻中挣扎求生。
提起张爱玲的小说,我们自然会想到《倾城之恋》。
这是她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战乱前后女性的悲剧命运。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原本是上海白家的小姐,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身无分文,备受亲戚的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
偶然间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
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反复的猜测与博弈后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这看似圆满的结局实则处处透露出悲凉的意味。
接下来,笔者就带领大家感受一下《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并分析一下这种悲剧意味从何而来。
一、《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1.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生活境况“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故事的开头,张既而引出白公馆这一场所,又呈现出男女主人公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生活境遇。
旧式家庭在意嫡庶,看重婚姻,注重培养名门淑女。
白流苏就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自小就接受传统教育。
范柳原则在英国长大,家庭富庶,从小便接受西式教育。
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接受着不同的文化,都是家族中的“异类”。
二人相遇,自然容易产生摩擦与碰撞。
白流苏虽然自小接受传统教育,也接受封建包办婚姻,但面对并不幸福的婚后生活,她勇敢地选择了离婚。
离婚之后的白流苏回到白家,可是她的生活境遇并未朝着好的方向改变,哥嫂的逼迫使得她不得不向自己的母亲寻求援助,母亲却漠然待之而非出手相助,她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于是,她试图走出白公馆。
范柳原则是私生子,孤身流落到英国,历经曲折才获得继承权。
苍凉的浮世绘——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

上 海 作 家 张 耀 谈 及 张 爱玲 , 她 的写 作 是 在 一 块 绸 缎 上 慢 慢 绣 花 的 , 说 她 自闭、 自恋又 自负 , 所以才能把极端 的琐碎 变成文 学 , 是精神上 的三寸 金莲 , 口味 上 迷 恋 卜里 洋 场 的 寄生 类 型 的 女 人 。 正 所 谓 一 千 个 读 者 就 有 千个哈姆雷特 , 张爱玲的传 奇人生 已成为一段历史 , 但后世人对它 的评 价却毁誉不一 , 众说纷纭。张爱玲 以 自己独有 的方式诠 释了她 的传奇人 生 , 的文 字 , 她 人 生篇 章韵 脚 金 银 的注 释 。 所 以 , 个 充 满 世 俗 气 的 她 是 这 美 丽而苍凉的乱世才女 , 循着 自己的心 灵轨迹 , 将无 际涯的悲情 和喜悦 , 流泻笔端 , 为文学世 界这块宽广无垠 的绸缎添了几笔异样 、 斑斓 、 真实 、 凄 迷 的色 彩 。 王 安 忆 也说 , 有 小 说 , 是 张 爱 玲 的 意 义 。 哪 怕 她一 直 只是 在 慢 慢 惟 才 绣花 , 书写极端琐碎 的情与事 , 没能写 出什 么“ 时代的纪念碑 ” 的巨著 , 式 甚至用她 自己的话说 , 她不 过是为 “ 海人写 了一本 香港传 奇 ” 上 的书 , 推 开 了一 个 窗 口 , 看 到那 时 许 多 “ 女 间 的 小 事 情 ” 以 及 无 爱 的 , 缺 让人 男 , 残 不全的婚姻。 张爱玲笔下 的世界携有某种人们普 遍认 同的人生价值 , 契合世 俗的 心境却又高于世俗 的情境 , 营造出了一种美丽而苍 凉的意境 , 展现 出了一 幅 幅逼 真 而 深 沉 的 浮世 绘 。 《 封锁 》 中的吴翠远出身于“ 带着宗 教背景 的模范 家庭 ”, 家里 人“ 天 天 洗 澡 、 报 ” 听 音 乐 专 听 贝 多 芬 、 格 涅 交 响 乐 , 听 不 懂 也 要 听 ”, 看 , 瓦 “ 这 似于清教徒 的 自虐 。存这样的家庭里 , 她是一个好 女儿 , 在学校里她 又是 个 好学 生 , 听话 、 从 , 父母 、 师 的 要 求 努 力 往 上 爬 , 于 打 破 破 她 顺 按 老 终 了“ 子 职业 新 纪 录 ” 在 这 种 被 动 的 情 形 下 , 丧 失 了女 性 的 某 些 特 女 。 她 质, 被推向了“ 整个人像挤 出来 的牙 膏, 没有 款式 ” 的境地 。过 分的拘谨 使她在打扮 上也不敢越轨 。即便如此 , 在家里 和学校也仍 是受气 的角 她 色 , 里 人嫌 她 只知 道 读 书 , 有 “ 出 点 时 间 来 找一 个 有 钱 的 女婿 ” 学 家 没 匀 , 生们嫌她是 “ 没有出洋的 中国人 ” 不配教英 文 , 寞苍 白的生 活使她 和 , 寂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悲剧意识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悲剧意识2018.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續□何如意内容摘要:张爱玲作为一代女性文学大师,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无论过去多久,她的文字,她的思想,都经久不衰,深刻的影响着时代的人们。
《金锁记》作为张爱玲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其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影射了过去时代女性的无奈与悲哀,无不在揭露着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性。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悲剧意识张爱玲的《金锁记》,得到过 无数人的赞美。
中国伟大翻译家 傅雷说:“《金锁记》应该列为我们 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中国旅美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金锁记》是中国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足 以见得此小说在时代里产生的重 大影响。
而这其中,颇受读者津津 乐道的当属《金锁记》中曹七巧的 悲剧人生的诠释。
张爱玲及《金锁记》张爱 为一代代文 学家的代,的,的。
张爱,二十世纪 十年代生于上的名家,是有文化的 ,之于,的:重 的家,于张 爱 说,这是 于常人的 ,是 小说悲剧 的。
生于这一的家,以的,张爱的人世 的,的。
上 的,在文学 中的悲剧 。
里 以到,张爱于的:,《十 》%》%》以%金锁记》,无 过去时代的悲哀,-的无 。
《金锁记》为女性悲剧的成 ,以得上是张爱的代 之一,文坛中于这:的评 ,其是 其中悲剧 的,以曹七巧 的,张爱本人,以所生活的时代。
《金锁记》写于1943年,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曹七巧的以心理变迁。
曹七巧身为残疾人的妻子,能过一正的生活,于身体心灵的需求,在冰的世界面前,她是弱小的,无能为力的,时是悲的。
在欲和财欲的纠葛下,在姜家过三十年,难想象这三十年对于一 人来说,是一怎的摧残伤害,其是这 于青年 身体心灵的双重伤害。
浅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悲剧意识

浅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悲剧意识摘要:本文通过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两位主人公来诠释悲剧性人物产生的原因,主人公白流苏和范柳原由于各自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导致不同的人生观念的差异,两个人是通过婚姻结合在一起,在小说的最后看似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但是通过对两位主人公生活的跌宕起伏境况的细致描述,《倾城之恋》中透出一股浓浓的悲剧意识,通过细细研读《倾城之恋》,作为一名深陷故事情节的读者,我们对大时代背景中的悲剧意识的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解就会有不同的感慨思想模式。
《倾城之恋》总体来讲是一个非常动听并且非常贴近生活的感情故事。
在《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作为一名从腐旧、封建的家庭长大的女人,经历了香港之战的洗礼之后,并没有受其影响成为一名令人敬仰的革命女性,她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受尽了家人与亲人的冷嘲热讽,她只身一人、身无分文地前往香港开始自己的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认识了英俊儒雅并且富有多金还是单身的范柳原,她开始努力去与范柳原进一步的相知从而相恋,到最终成为合法夫妻。
两人都是情场高手,在这场充满利益气息的较量中两人斗志斗法,对白流苏来讲,范柳原是非常符合她的结婚标准,也是一个最为合适的一生伴侣,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有着相同的思想观念。
他们始终都是在最大化地利用地彼此,都没有意识到在不断的接触中两人已经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不过由于封建传统的束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悲剧意识前言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浓厚传统思想的封建大家庭中,但是她却不愿被封建社会思想束缚不受任何男人牵制而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精神,努力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她成为了“倾城之恋”最后的赢家。
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她都会积极的去面对,就算是在乱世的沉沦中,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也许这就是女性柔弱背后的坚强。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命悲剧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命悲剧摘要:张爱玲作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特别是女性的生命悲剧,在她的文章中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艺术视角,发现、剖析在当时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女性生命悲剧,并用凌厉细腻的文字深刻揭示女性的人生命运。
本文将从家庭、爱情、婚姻三个角度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命悲剧。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张爱玲是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评价“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①。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剧形象。
她以独特的女性艺术视角,冷峻的笔触,刻画一些在东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下的旧女性形象,她们总是浸透着太多的不幸,从上层的太太小姐到下层的丫头佣人,从新派的知识女性到封建的旧式女子,无一不在悲剧的阴影笼罩之下。
这些女性生活在一个琐碎的物质世界中,处于封建制度和西方文明的侵蚀之间,为了金钱、欲望,虚荣而近乎疯狂。
张爱玲显然已经看透了这种世态病相——举凡人生的猥琐、卑微、自私、庸俗、失面子的屈服、无可奈何的陷落原就是人世间无可更易的本质。
于是她用凌厉细腻的文字深刻揭示各色女性生命和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压抑、荒唐、悲痛等,并探索其内在的人性根源,从而将自己深刻清醒的悲剧意识寄寓其中。
一、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生命悲剧的具体体现(一)女性的家庭悲剧张爱玲小说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女性是软弱的、妥协的,她们在家中无力反抗父母的压制,在男女感情中不敢冲破传统伦理的桎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写道:“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服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来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女子的劣根性是男子一手造成”②。
张爱玲认为女性的命运悲剧是由几千年来以男子为中①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336②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161、178心社会传统造成的,女性一直被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女性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这决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必须遵循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思想主张——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庭与社会中没有丝毫发言权,张爱玲笔下的女子亦有这种家庭悲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张爱玲小说笔下的女性悲剧学生:指导老师:【摘要】张爱玲凭借着她个性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创作出一个个满目疮痍、格调苍凉的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女性。
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拼搏、怎么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的苍凉凄美,没有出路。
张爱玲的家庭和爱情婚姻带来的人生悲凉感是其作品中女性苍凉命运的表层原因;张爱玲意识到“她的时代”“仓促”,感到“惘惘的威胁”是其作品中女性苍凉命运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女性;悲剧;人生;审丑;婚姻【Abstract】Zhang Ai-ling's with her realization of personalized and unique style, style authoring devastated, bleak stories, active with another woman in the story. How do these women no matter what struggle, strive, struggle, melancholy and poignant of the final destiny is the same, there is no way out. Zhang Ai-ling's love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in the sense of desolation is the work of female desolate surface of fate cause; Zhang Ai-ling's realized that "her age", "rush", "feel frustrated feel frustrated by the threat" was bleak destiny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women in their work.【Key words】female;tragic;life;ugly;marriage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
她笔下的人物虽然经历各异,但无不演出着一幕幕生存悲剧。
她最注重的是女性人物,她笔下的女人们因袭了女性生理、心理的历史陈迹,一代又一代地挣扎、堕落,无论怎么样都没有出路。
她的作品中写爱情,但不是那种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结局是花好月圆、洞房花烛的恋爱故事,而是一种哀情,一种不健全、不完满、不正常、不幸的爱情。
人们常常认为,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没有自我,她们的生存方式都极为卑劣。
她们大多数不能在获得物质生存的同时主宰自我,而要通过依附男人,借助婚姻来摆脱生存的困境。
无可否认,张爱玲小说女性的生存意识十分坚韧。
“张爱玲的小说与散文已一再言明她的女性形象是现实狡猾的求生存者,而不是用来祭祀的生活牌位。
”[1](P.13)一、用人物形象的悲剧,演绎人生,诠释人性张爱玲说:“写斗争,写壮烈,虽给人‘兴奋’,给人‘力’,但没有美‘缺乏人性’,也不能给人启示,写出来也不能成为好作品”;“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2](P.575)。
在她的小说中,她总是以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来演绎人生,诠释人性。
她认为人性是盲目的,人生因而也是盲目而残酷的。
所以在她的小说中,这一切表现为现实的肮脏、复杂、不可理喻。
生活即痛苦,人生就是永恒的悲剧,这就是对人性所能达到的最高的、也是最真的认识。
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
被傅雷称之为“我们文坛最完美的收获之一”[3](P.18)的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是一出最为彻底的展示了在古老文化、物欲、情欲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变态的悲剧。
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里的性格变异的女人。
她由一个小麻油店业主女儿成为门第颇高的姜家二奶奶,是因为她的丈夫是做官人家的女儿都不会要的“骨痨”身子。
因此她正常的情欲难以得到满足,受到深深的压抑,但压抑并不能使情欲熄灭,相反,越是压抑得厉害,越是要通过反常的方式寻求出路。
情欲的得不到满足导致她对金钱的疯狂追求。
起初,她用黄金之梦来抵挡情欲之火,结果当情欲变相地借金钱之欲显形时,她丧失了人性。
她的一生都为“金钱”而奋斗,沉重的黄金枷压得她心理畸形,她容不得任何人染指她的财产,就在她爱上了风流少爷——小叔子姜季泽,当她的小叔子将祖上遗留的那份家产挥霍得所剩无几,跑到她家向她倾诉起“爱情”来的时候,起初她也感到一种“细细的喜悦”,然而转念一想:“他难道是哄她?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4](P.103)便立即警觉起来,暴怒起来,她把扇子向他掷去,打翻了酸梅汁,泼了他一身。
她残酷地扼杀了自己的情欲和希望。
她要报复,报复她为黄金付出的代价,不顾一切,不择对象,以至于无法容忍儿女的生命乐趣。
儿子长白是个大少爷,他完全受着母亲七巧的控制。
她给他娶了“不甚中意”的芝寿,扶正了绢姑娘,却不让他与妻妾同房,整夜陪她“抽大烟”,在她的折磨下,长白的妻妾相继离开了人世,长白也就不敢再娶妻妾了只能在妓院里转转。
她对女儿长安也是一样,给女儿裹脚,使女儿不能正常读书,安排女儿的婚姻,活生生地埋葬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对于张爱玲,认识人生就是认识人生的悲剧,而且这种认识,既不能给人带来安慰,也无助于现实处境的改变,相反,它将人放置于空虚、幻灭的重压之下。
因此,张爱玲的小说是没有多少亮色的无望的彻头彻尾的悲剧。
二、用“审丑”的眼光,审视人性的虚伪雨果说:“正是从滑稽丑怪的典型和崇高的典型这两者圆满的结合中,才产生出近代的天才。
”[5](P.66)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不但以审美的方式观照世态,同时也以“审丑”的眼光介入人生,还原人性的真实本性。
她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的“靠不住”,暴露出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
在她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中,烧着一炉炉性心理、性变态、情结、人格分裂的沉香,牵动着读者心头上的一丝丝痛楚《花凋》中的郑先生是个遗少,“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尸骸”,他“有钱的时候在外面生孩子,没钱的时候在家里生孩子”,养了一大群孩子;“全家不断吃零食,坐汽车看电影”,可是当女儿川嫦生病时却“不愿把钱扔在水里”,让其“一寸一寸地死去”,死去后,花钱在其坟头添个大理石的天使,碑上撰制着新式的行述:“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安息吧,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作者通过对一个没落时代家庭的叙述,揭露了一个虚假、做作的旧家庭,展示了在“家”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下,人情、亲情的虚伪、自私、做作。
母爱本是最无私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在《传奇》中却颠倒过来,儿女成为母亲性压抑的牺牲品,母亲形象呈现出一种触目惊心的病态与残忍。
《金锁记》中曹七巧无疑是《传奇》中最为恐怖变态的母亲形象,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养母性质的梁太太及《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蜜秋儿太太。
这三位寡母的共同之处在于均以扼杀儿女的幸福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愿望。
七巧在自己的情欲彻底失去满足的可能后,变相地霸占亲生儿子长白,又以疯子般的审慎和机智埋葬了女儿长安的爱情。
极度压抑的变态心理,已使她不能眼见他人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只有毁灭性报复的快感才可稍稍让她获得一点平衡。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年轻时不顾兄长的拦阻嫁给一个富商做妾,丈夫的长寿使她的花样年华只能在压抑与荒芜中流失。
困在牢笼内多年的情欲一旦挣脱束缚,便显出狰狞的面目,已是半百之人的梁太太不惜牺牲亲侄女的色相以勾引浪荡子供她享用。
在葛薇龙身陷其中,任由摆布后,又撺掇乔其先娶后弃,完全置侄女“黑暗与寒冷”的未来于不顾。
在梁太太隔着扇眼打量葛薇龙并决定收养的那一刻起,侄女已不是她的亲人,而是物化为一个工具,先用后弃势成必然。
这种以吞噬子女青春生命为乐的巫母之“爱”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没有如此明显,但爱的美丽外衣下掩盖的,是同样恐怖的残子剧。
多年守礼谨严的寡居生活,蜜秋儿太太的个性里大量吸入了一种“黑沉沉的气氛”,这种压抑通过一种看似理性的疯狂表现出来,她“严明的家教”,苛刻到女儿看张报纸也要检查。
大女儿因为性知识的缺乏,视并无异常的丈夫为禽兽,致使丈夫自杀,自己也濒于变态。
同样的一幕在二女儿身上重演,身为母亲的蜜秋儿太太却在出事的当天,急急带着女儿走亲访友,遍扬此事,再次断送了二女儿的幸福,并置二女婿于死地。
三、写“无爱”的婚姻,揭示人性的丑恶恋爱和婚姻是张爱玲的中心题材。
她在《自己的文章》里说:“一般所说:‘时代的纪念碑’的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出来的,也不打算写……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
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
”[6](P341)张爱玲用“男女问题”作为主线,叙述了一个个牵牵绊绊的情爱故事,但无法找到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爱,小说中男女的世界灰暗、肮脏,弥漫着窒息腐烂的气味。
(一)婚礼如同葬礼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中国,婚姻从来都是女性心头上的一方大石,仿佛对中国女性来说,生下来就是注定的。
《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道:女子在十五岁以上还不出嫁者就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
无论是哪一方面,中国的女性都活在婚姻的压力之下。
女人是宗法婚姻的“交换物”,又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同时又代表女人性的启蒙和性的压抑,不平等的婚姻无可避免地叫人失望。
《倾城之恋》中离婚后寄居在娘家的白流苏,受尽兄嫂的奚落与排斥。
他们当她是个“寄食者”,不事生产,然而最不可原谅的是她居然是一个失婚的妇人。
这件事对于一个传统的旧式家族来说,是丢脸的是可耻的。
在他们的眼中,白流苏已经没有资格获得新的生活乃至新的婚姻。
她只配承受他们的冷眼冷语,当亲朋好友间茶余饭后的谈天资料。
《红鸾禧》中张是这样描述新娘的:“半闭着眼睛的白色的新娘像复活的清晨还没醒过来的尸首”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
未过门,就给夫家的姐妹俩说三道四,似乎婚后的不幸与苛责已经提前出现了,然而她又能够怎样呢?她不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那是她的婆家,今后她长长的一生将生活的地方。
而被婚姻摆弄得最彻底的应该算是《连环套》中的霓喜了,她的生命中经历过多个男人,每一次她都以为找到了终身的依靠,能够衣食无忧,然而在那些男子眼中,她不过是个美丽无知贪婪的玩物而已,他们利用她对物质对感情的狂热蚕食着她美好年轻生命中的光……这就是张爱玲笔下的结婚女性,她们不排斥婚姻,对其心存好感,心甘情愿走进婚姻的坟墓,成为一个个美丽而苍白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