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魏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有何特点
魏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有何特点?1、以语文教学为途径来育人,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这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
2、只有民主育人才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氛围和环境,使他们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3、的主人,即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4、必须尊重学生,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同时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开放。
5、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魏书生是从五个方面入手的:第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第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三,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第四,决策过程多商量;第五,给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机会。
这五个方面是魏书生民主化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魏书生的民主化语文教育思想也是通过这五个部分展现出来的,而且这五个部分也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只有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才有可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可能架设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师生只有在决策过程中相互商量,在认识上达到统一,学生才能得到参与教育教学的机会。
魏书生的教学理念和艺术在新课程中有何价值?总的来说,魏书生的语文教学理念和艺术,不管是在知识的提高还是在素质的提高或是在情感的提高上,都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思想。
变换招数,激发兴趣。
魏书生认为,教师授课,最忌讳寡淡无味、平铺直叙。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他总是绞尽脑汁,变换招数,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到精神畅快,思维驰骋,乐趣无穷,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便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遇到问题,产生矛盾时,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便会高涨起来。
因此,魏书生在教学中,总是恰当地设计给学生提出一定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识“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启示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启示魏书生在中国教育界可谓是传奇式的人物。
1978年开始教书,1981年全国扬名,历经二十余年,经久不衰,从有关省市成立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会这一现象来看,可以说影响是巨大的。
一、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多年来,魏书生潜心研究中外教育理论,以创造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民主、科学的育人,创立了“六步教育模式”,画出了“语文知识树”,形成了科学的教学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富有创新性、发展性和求实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科学、民主”的育人观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
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之桥就越坚固,越宽阔。
”魏书生的民主思想的基点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他认为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需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彼此充分信任,相互理解,才能探讨问题,探讨改革,才能共同完成语文教改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管理的事情,他从不擅自做主,总与学生商量。
这样学生把自己放在了主人翁的位置上,使学生具有了参与意识。
同时他还尊重学生的意见,哪怕是不正确的意见,也要引导学生在试验、实践中去领悟错误之所在,以此实现真正的教学决策民主和教学过程民主,培养学生当主人的能力。
正因为有了民主作风作先导,学生参与教改的意识才空前提高,因而班里一系列的事情,学生都主动愿做,且乐此不疲。
(二)创设了课堂“六步教学法”课堂“六步教学法”,是魏书生经过长期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符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分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定向,就是确定每堂课的学习重点,做到目标明确。
自学,学生围绕目标,自己学习,寻找答案。
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研究讨论。
答疑,分组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全班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解答。
自测,形式多样的自我测验,自出自答,一人出,大家答,一组出,其余组抢答。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被誉为教育家的魏书生,有比语文教学思想更大的方面或更小的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学习.从大的方面讲,魏书生的师品,他对教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的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努力探索的精神;往细里说,在教学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牵动了对语文课程的、对语文教材的。
但这些,本文均放在视野以外,而将研究锁定在语文教学这一层面。
锁定在语文教学,意味着就教学论教学。
说教学思想,而不说成是教学理论,基于两点理由。
第一,在教育学领域,理论与思想是有分野的。
教学理论, 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的引导、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和处方,以指导. 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是构成教学理论的必要条件。
我们将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的,称之为教学思想。
第二,这也符合事实的本相。
魏老师的语文教学,始终是在独特情境下的教学中进行的,发端于现实的需要,目的也是作用于当下的.魏老师写了大量的文章,出了不少的书,在**地作了许多场报告,但是,这些报告和写作,主基调是传布自己的教改,志趣尚不在构建一种教学理论。
魏老师的文章和报告,讲的主要内容是我怎么做的、我怎么想的、我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其中当然有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的理由,以及为什么会有好效果的论证,但这些理由和论证,尚未深入到学理的层面,往往还是以我喜欢、我觉得来了断。
ﻭ定位于思想而不是理论,提醒我们注意到,魏老师的有些,不宜看成是理论的严谨表达;将之主要看成是一种思想的,也许更能把握住它们的真实含义。
也就是说,对有些说法,不宜匆忙地进入命题合理性的研究;对有些用词,包括一些关键的用词,也不宜直接导入抽象的辨析或论争,甚至还不能搬来作为研究的工作概念.比如,魏老师说他的(包括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成功,靠的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 ,二是科学,一小点就是领着师生员工练 .这一小点恐怕更多的是我喜欢;那两大点,也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含义作具体的阐释,而这种阐释,又不宜搬用、科学这样的大词语来做分析的工作概念。
魏书生及其教育教学思想 ppt课件
魏书生人格高尚,又极注意锻炼和养生,这是自爱的表现。他 非常感谢母亲对他的教育和妻子对他的帮助和支持,他爱他的 家人。他又是一个善于体察社会、体贴民众疾苦的人。据说 1985年魏书生出差去沈阳,火车上遇到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 褛的老人。老人和侄子同去北京,在街上走散了,身上一文不 名,没法买车票回老家了。北京公安派出所照顾他,给他开了 张请予照顾的证明,希望铁路部门能予以免票,检票时列车员 认为情况属实,没有让老人去补票,然而魏书生看到老人身体 已虚弱不堪,饿了也舍不得吃手中那半个干硬的面包,只是眼 巴巴地瞅着别人大吃大嚼。魏书生俏俏摸出两元钱来,在当时 两元钱可以让老人吃上一盒盒饭,然而魏书生却没有直接地把 钱递过去,因为通过他的观察,老人是个自尊心极强而又倔犟 的人,他怕自己的冒失伤了老人的自尊,而又起不到帮助老人 的目的,等车到了沈阳,魏书生下车后才绕到老人所在座位的 窗口,俏俏唤着老人,递上两元钱,没等拒绝,一溜小跑跑开 了,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师,魏书生不仅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还是一个心细如丝,对他人体贴入微的人。
(二)大度豁达的魏书生
▪ 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 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 高的精神境界。
▪ 魏书生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1950年,由于十年“文 革”,初中毕业后失去了读高中、入大学的机会,18岁 上山下乡,19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 岁起到中学任教。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 过孔子的好话和“文革”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 挨过批斗,受到诬陷,遭到迫害,当时公安部准备介入此 案,并处魏书生极刑。魏书生经历了人妖颠倒、不堪回首 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 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
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
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上篇将管理扩充为教学一、解题本文的论述对象,是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
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魏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是什么”,并力图对“是什么”作出学理的阐释。
“教学”的概念,我们取施良方和崔允先生的界说,特指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teach / instruct)[1]。
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教才是有效的”。
而有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的效果(effectiveness),通常以学生的成绩水准(不完全等于考试成绩)作为判断的依据。
二是教学的效率(efficiency),以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时间及教学的代价(教师投入时间、教学设计与开发成本等)相比较而得出判断。
三是教学的吸引力,一般以学生对继续学习的倾向性(tendency)作出判断(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动机、毅力等方面的态度情感)[2]。
我国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以及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创建,发端于吕叔湘等先生发出的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呼吁。
据徐光华的分析,“二十年来对于语文教学模式的各种探索,基本上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宗旨的”[3],即以效率为改革的抓手,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而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是走在最前列的一位。
他的语文教学改革举措,多数是以提高“效率”为直接动力、为现实目的:画“语文知识树”,“以便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学习成果”[4];引导学生“掌握划分层次的方法”,“学生学得很愉快,提高了学习的效率”[5];对于被广为传诵而誉为“魏书生模式”的“六步法”,魏老师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6]。
魏老师多次强调,他改革取胜的“根本方法”,是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而“民主”(也包括他说的“科学”),在这里更多地被当作一种途径:“如果真正实行民主,就可以获得许许多多的助手,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花费较小的力气取得比较大的效果”[7]。
魏书生与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3、目标
魏书生与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不过,具体目标有所不同。魏书生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 力和自强精神的培养,而李镇西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现方法与具体实践
1、实现方法
魏书生实现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班级自治的 方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通过引导学生自强不息地追求卓越。
李镇西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包括:注重朗读和阅读理解;采用小组合作 学习和班级讨论的方式;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发 表文章。
优缺点分析
魏书生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 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提高自信心 和积极性。但是,其缺点在于:对于一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来说,自学能力 的培养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特殊学生(例如学困生或问题学生),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和指导。
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主要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同时,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此外, 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 些特点体现在他的教学实践中。
语文民主教育思想比较
1、核心概念
魏书生的语文民主教育思想以“自学、自治、自强”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 体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 展的能力。因此,他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 强精神。
魏书生教学思想精华
第一辑愤悱启发皆有道题记: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
一、课堂六步教学法: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讲读课,少讲多读:讲得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
讲得少,学生才有可能记得住。
读得多,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除了教材,还讲什么:1、讲名篇时文。
2、讲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资料。
3、讲学习方法。
4、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
5、适当指导写一点相关学科的文章。
四、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1、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2、我总想,教师的教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教者本身的讲课兴趣,那些喜欢研究表情、姿态、动作的教师,大多对上课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五、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1、意志薄弱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之一。
他们的有意注意的能力虽然正在增强,但却不能持久;他们的竞争心理虽然显著,但往往只在思维处于紧张状态时表现的突出,而平静状态下的瞬间记忆力都很平常。
为适应学生这一心理,提高训练质量,我便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有目的的制造有节奏的紧张情境,最平常的方法就是开展“5分钟学习竞赛”。
由于把学生置于你追我赶的紧张环境中,各类学生的大脑运转和反应都比平时明显加快。
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就更为显著。
2、学习较差的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硬在那里陪坐,实在是一种痛苦,为了使全体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积极转动起来,我实验了“六步课堂教学法”:一是定向;二是自学;三是讨论;四是答疑;五是自测,流失自结。
“六步法”的实验结果,从根本上消灭了部分学生陪坐的现象,提高了学习较差的学生努力进取的信心。
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摘要:魏书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家和语文教育家,其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思想贯穿于其整个教育生涯中。
本文通过对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的深入探讨,分析其教学思想对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在当前语文教育中应该遵循的魏书生式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教育教学方法正文:一、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魏书生在其教育思想中,始终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践特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性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性。
他认为,学生是教育实践的核心,教师应该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期望。
同时,他也主张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究和掌握知识。
三、魏书生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魏书生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去探究并创造性地运用语文知识。
他认为,语文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其具备思考和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语文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四、魏书生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为当前语文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性,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得到实际发展和提高。
总之,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提醒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教育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我这样做老师》——魏书生。读后感
我这样做老师》——魏书生。
读后感读完《我这样做老师》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虽然作者XXX是一名语文老师,但他的思想和方法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借鉴价值。
本书分为三篇,其中我选择了教师修炼篇来分享作者的几个思想。
首先,作者提出了要笑对人生。
他认为用开朗、乐观的态度去处理复杂的问题,能使问题变得简单。
作为教师,我们更要以身作则,积极乐观,笑对人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也使学生变得乐观开朗。
其次,作者强调了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我们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
作者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收获了成绩。
第三,作者提到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位教师可以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选择的角色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在生活中也要学会选择积极的角色来扮演,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积极向上。
最后,作者讲到尊人者,人尊之。
尊重别人便是尊重自己,便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帮助别人,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一个班集体,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统率起来,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总之,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一名快乐的教师需要不断地修炼自己,选择积极的角色,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让教育事业更加成功。
教师修炼篇的第二个思想是教书与育人并重。
在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处于思想最容易变化、也最容易接受教育的阶段。
教师如果只关注教书而不关注育人,那么这些小大人以后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成为狭隘自私的大人。
因此,教师需要想办法既教书又育人。
第一个思路是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作者认为,对学生心灵所起的塑造作用,要比说教大得多。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特色和已有的资源去育人。
比如,作者给学生制定每天一篇日记的计划。
虽然这对学生来说比较苦,但是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比知识更为宝贵的财富。
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第二个思路是立足长处,培养自信。
作者认为,班里倒数的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批评打击,而是鼓励和肯定。
魏书生教育思想介绍
魏书生成功的原因探析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他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忘我无私的奉献 精神,在于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才华、心血、 智慧都投入到了教育上,都投入在了学生身上。
魏书生的自我修炼。
坚持不懈的阅读 坚持不懈的思考 坚持不懈的写作 读书、写作、思考,是多年来魏书生始终不辍地用心 去做的三件大事;人、社会、时代,是多年来魏书生 从未停止过关注的与自身使命休戚相关的三个主题。 正是他把这三件大事与三个主题与他的教师工作进行 了有机的结合,才使得他的意义与价值远远大于他在 职业上和专业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功。
魏书生的教育措施之三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
魏书生所谓的科学管理主要
是建立了三个系统:计划立 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反 馈系统。
魏书生的教育措施之三
魏书生对管理模式的变革 1.在管理主体上,变班主任管理为班主
任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2.在管理结构上,变垂直模式为立体模 式 3.在管理方式上,变集权模式为参与模 式
6.胸怀开阔。不陷入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之中,更不 陷入窝里斗的怪圈,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有吃亏思 想,有容人之量。 7.除关注学校生活、教科书学习之外,对社会、对世 界的问题有较广泛的兴趣。善于从政治、经济、教育、 文化、科技的广阔信息海洋中,搜集有助于自己学习 的教材、有助于自己勇往直前的信息。 8.能做实事,有潜心实干的精神。在没有理想的实 事可做时,先潜心做好眼前的、手中的实事。手中的 实事虽不是最理想的,但一定能做成同类事中最好的。
魏书生及其教育教学思想
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 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 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 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 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 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 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 示的。
魏书生递交这张申请是在他被确定为厂级领导接班人有望走上仕 途以后,那时的教师地位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虽说教师职 业还没有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也还远没有成为 “太阳底下最受羡慕的人”,但在重点中学里大本毕业的教师优 化组合下来后被安排去看自行车棚毫无怨言、等待上岗的人却大 有人在。为什么?因为教师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但魏书 生递交申请的时候恰是“宁挣三斗糠,不当孩子王”,“好好干, 我让你去当售货员”,教师弃教他就每年还要有名额的年月。况 且魏书生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口头、书面向领导提出申请多达 150次,有人可能要问:魏书生是怎么啦?别人看不上、瞧不起 的职业他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从魏书生走上教师岗位后 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中逐步找到了答案。魏书生热爱教师这个 平凡的职业,也常说自己是到地球上打工的,完事了便挥挥手向 这个星球告别。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虽然他后来出了名, 但他把自己看得与其他工匠无异,因而也就少了名的烦恼和拖累, 他免费为上门求教的人寄资料、赠书籍,免费为学生购书,甚至 自掏腰包到一些地方讲学、演讲,公家配的车他不坐,还处处对 人说“骑自行车或跑着去开会自已是拣个便宜――锻炼身体。” 这便是魏书生!
(二)大度豁达的魏书生
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 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 高的精神境界。 魏书生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1950年,由于十年“文 革”,初中毕业后失去了读高中、入大学的机会,18岁 上山下乡,19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 岁起到中学任教。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 过孔子的好话和“文革”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 挨过批斗,受到诬陷,遭到迫害,当时公安部准备介入此 案,并处魏书生极刑。魏书生经历了人妖颠倒、不堪回首 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 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魏书生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魏书生先生作为中国教育界的重要人物,其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于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对魏书生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教育成就进行简要回顾,为理解其教育思想提供背景。
随后,文章重点分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他对语文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的独特见解。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将评估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对于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启示,探讨其对于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潜在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2.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体系构建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构建是建立在他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之上的。
这一体系不仅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融合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
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特别是孔子和孟子的教育理念。
他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这与儒家“仁爱”、“礼仪”、“智慧”的教育目标相吻合。
在魏书生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欣赏文学之美,如何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魏书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
他主张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在教学中,魏书生强调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认为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中。
魏书生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魏书生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魏书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探讨魏书生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他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因此,他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目标。
同时,魏书生也强调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样化,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魏书生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很多。
在语文课堂上,魏书生教育思想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数学课堂上,魏书生教育思想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经验与体会,首先是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魏书生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掌握魏书生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对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反思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注重思维 训练、教学方法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学生为主体观念,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 地位。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引导者和帮助者。这种教育思想对 于当今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 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魏书生认为,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 的主角。同时,他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
2、教学方法的探索
3、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尽管魏书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交流研讨会、学习先进 的教学理念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结论
总的来说,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通过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魏书生为我们的语 文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改革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教 育教学改革,
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提倡“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 能力培养,以及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思想对于当今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借鉴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魏书生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是: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
一、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产生背景“育人第一”的心理需要。
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魏书生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他教语文极为轻松,根本原因也在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他是站在育人这个战略高度来构建课堂教学方法的。
学生心理状态的需要。
魏书生认为,自己的教学本身要尽量适合学生心理的发展。
课堂不是让学生适合你的教学,而是让你的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
民主科学的教育观。
魏书生认为所谓教学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从五方面入手,实现他的民主观念:老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决策过程与学生商量;教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
所谓科学,就是以管理的角度组织语文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帮助每位学生成为管理者。
他通过建立计划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的程度。
课堂上精讲多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讲的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讲的精,学生才有可能记住,读的多,学生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魏书生五多的工作环境:兼职多、会议多、来访客人多、信件多、稿债多。
用于语文教学时间,仅占全部时间的十分之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出路只能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
二、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的解读现代教学力求使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用最少时间去争取学习的最好效果。
为了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结构,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1.定向。
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魏书生教学的重点是由学生提出的。
2.自学。
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保证各类学生都有所得。
3.讨论。
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人一组互相讨论。
4.答题。
分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
5.自测。
学生根据定向内容,拟出一组十分钟的检测题,自测、互测,抢答。
6.自结。
学生口头总结本节课的过程和学习收获。
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体现在四个方面
1、魏书生教育民主思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二是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三是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四是决策过程要商量,要坚持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少数原则。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他总结出“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
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本质是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生态。
3杨瑞清: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视角,一种模式,它与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愉快教育一样,只是探索的视角不同,但追求的规律性是相同的4刘京海第一是期望。
父母和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
第二是机会。
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
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第三是鼓励。
父母和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
5张化万一、开放性的作文教学体系二、现实性的作文教学资源6张思明,,他喜欢创新,创新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实践由此,他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
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
魏书生,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56年随父母迁居沈阳。
1968年到辽宁省盘锦地区新建农场当下乡知识青年。
1969年受上级指派在新建农场的红旗小学教书。
1978年2月到当地的盘锦盘山县三中做语文教师。
⏹1981年2月,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1982年6月,被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9月,中共盘山县委和县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的决定》;⏹1983年5月,被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称号;⏹1983年12月,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五讲四美先进个人”称号;同月赴京参加全国中语年会其教改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其影响开始波及整个中国教育界。
⏹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1984年8月,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授予他“特级教师”称号⏹198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6年3月,被任命为盘锦市实验中学的校长兼书记;6月,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7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青少年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被辽宁省政府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5月1日作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登上天安门参加观礼活动;⏹1988年9月参加全国工会代表大会;被辽宁省政府授予“辽宁省有突出贡献科技管理人员”称号。
⏹198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0年首次“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中,以名列第二位的选票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98年经评选被全国教育工会授予“中国十佳师德标兵”称号;⏹1999年被盘锦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公仆”称号。
二十多年来,魏书生已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作报告1100多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导读:被誉为“教育改革家”的魏书生,有比语文教学思想更大的方面或更小的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从大的方面讲,魏书生的师品,他对教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的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努力探索的精神;往细里说,在教学改革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牵动了对语文课程的改革、对语文教材的改革。
但这些,本文均放在视野以外,而将研究锁定在语文“教学”这一层面。
锁定在语文教学,意味着“就教学论教学”。
说教学“思想”,而不说成是教学“理论”,基于两点理由。
第一,在教育学领域,“理论”与“思想”是有分野的。
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的引导、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和处方,以指导实践”。
“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是构成教学理论的必要条件。
我们将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的,称之为“教学思想”。
第二,这也符合事实的本相。
魏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始终是在独特情境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改革发端于现实的需要,目的也是作用于当下的实践。
魏老师写了大量的文章,出了不少的书,在各地作了许多场报告,但是,这些报告和写作,主基调是传布自己的教改实践,志趣尚不在构建一种教学理论。
魏老师的文章和报告,讲的主要内容是“我怎么做的”、“我怎么想的”、“我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其中当然有为什么这么想、这么做的理由,以及为什么会有好效果的论证,但这些理由和论证,尚未深入到学理的层面,往往还是以“我喜欢”、“我觉得”来了断。
定位于“思想”而不是“理论”,提醒我们注意到,魏老师的有些言论,不宜看成是理论的严谨表达;将之主要看成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也许更能把握住它们的真实含义。
也就是说,对有些说法,不宜匆忙地进入命题合理性的研究;对有些用词,包括一些关键的用词,也不宜直接导入抽象的辨析或论争,甚至还不能搬来作为研究的工作概念。
比如,魏老师说他的改革(包括语文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成功,靠的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一小点“就是领着师生员工练气功”。
这一小点恐怕更多的是“我喜欢”;那两大点,也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含义作具体的阐释,而这种阐释,又不宜搬用“民主”、“科学”这样的大词语来做分析的工作概念。
二、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1991年,到拉萨连作了三天半报告的魏书生,终于有了看一看市容的机会,“站在大昭寺面前我有一种心灵被震撼的感觉”,他描述道:“怎么呢?大昭寺门前广场上一大片磕长头的人。
……那一片人每个人都是额头着地、鼻子着地,手‘哗’地全部扑在地上了,那叫五体投地。
”按照“拿来为我所用”的个性,魏老师“就研究了这中间有用的那部分”:“我觉得老佛爷真有一套,连面儿都不露,就把信徒们征服到这样的程度,你说,咱们教书的天天和学生打交道,讲的还是真理,怎么就不能让他们使劲信呢?”这段话,无意间透露了魏老师对语文“教学”(教)的体认。
综观魏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和他的一系列言论,似乎可以这么说,教学,在魏老师的心目中,主要体认成“造信”,为了“造信”而又连贯到“制法”。
在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里,“信”,首先是指向教师自我的名词。
要搞好教学、搞好语文教学,魏老师认为,首先是教师要有“信”:要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诚实的信义、可靠的信用以及证实自我能力和价值的信望、信誉。
初翻《魏书生教育文库》中的《语文教学》卷,许多人感到疑惑,因为开卷的“自强篇”,内容似乎与常识所理解的“语文教学”搭不上边。
“多用力气改变自己”、“胸前戴周总理像章感到有力量”、“人生的价值”、“调整自己的需要”、“今天比昨天更新”、“粉笔生涯的苦与乐”、“笑对人生”、“善于比”、“怎样看待困难和失败”、“多吸收,少批判”、“不断提高尊重人的能力”、“人都是平等的”等等。
这些怎么是“语文教学”呢?但在魏老师看来,这些就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或者说,是搞好语文教学充分的、在魏老师看来可能还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就像有人指出的:“魏书生在教学管理中总是首先将目光朝向自己,努力于自我形象的塑造和高尚人格的建设,以此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
“信”,也指向学生的自我。
学生要搞好学习、要搞好语文学习,魏老师指出,必须要有“信”。
他曾先后与100多名“差生”谈心,曾和一名最后进的学生同桌听了150多节课,在分析具体原因寻找响应对策的同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的大脑像一部机器,可分为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实际上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应付大部分中下等学生学习问题,都是动力部分,而主要不是工作部分的问题。
动力部分,魏老师有时表述为“非智力因素”,从自己的自学经历,他体会到:“智力因素在自学的成绩中只有一小半的功劳,一多半的功劳属于非智力因素,即人的理想、情感、意志、性格。
”他所著的《学生实用学习方法》,所讲的“学习方法”,几乎都围绕着学生要有“信”这个主题,这从下面所抄录的这些标题就可以看出大概:“确立明确、高尚的学习目的”、“施加学习是享受的意念”、“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利用潜意识,坚信我能行”、“放声高呼——我能成功”、“信心之火不灭,大器可以晚成”、“从失败中崛起”、“竞争中磨练意志”、“跑进快乐天地,磨练顽强意志”、“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是做学生的根本”。
在魏老师看来,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有“信”。
于是,名词的“信”便走向动词。
而教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被魏老师转化成了“造信”的问题。
“造信”,魏老师统称为“育人”,从学生的角度,又叫“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但不管怎么称呼,关键点都在“让学生使劲信”,从而使学生具有强劲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造信”,当然依赖教师的“人格魅力”。
但教师光致力于自我的人格修养,未必会产生“教学”(教)含义上的魅力。
于是要“制法”,包括制出能显现教师魅力的办法。
在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里,“法”被概括地表述为“民主”、“科学”,再加上一小点“练气功”。
从语境中看,“民主”,在这里指“制法”的方法论,或者叫“根本的办法”。
“许多教师问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是用什么办法调动的?我仔细想来,根本的办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
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高涨起来。
”“科学”,在这里指定型化的“法”,也就是“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练气功”,在这里可以代表强化“造信”效果的种种方法机巧。
换句话说,在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里,为“造信”而制的“法”,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师”的思想之法,它决定了在什么基础上“制”,如何“制”,也部分地决定了制什么“法”,制了以后能不能成“法”。
二是“学”的规范之法,它比通常在教学管理意义上所说的“规则”要广,要强有力,巨细无遗;管理方法中包含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其最主要的特色。
三是“教”(魏书生意义上的“教”)的机巧之法,如精神充电、上课之前领学生放声唱歌、要学生七嘴八舌地大声说、让学生做仰卧起坐、俯卧撑乃至练气功等等。
相应地,魏老师所营造的“信”,从学生的角度,便有可辨的三种表现:一是在思想上的“信”,信自己、信老师、信老师的话,正如相信、信任、信服、信赖、信托等动词所表达的。
二是在行为上的“信”,信奉、信从、信守。
魏老师在班里上课,学生起立之后,有时要大声齐背课文,背完后他才请学生坐下,但时常有一些学生请坐后却不肯就座,因为按班里的“法”,混在齐背声中的“南郭先生”要自我举报,说明了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改正措施,才能安坐。
这就是在行为上的“信”。
三是在意志上的“使劲信”,既来自凭“信”依“法”而获得优秀学习成果的强化,也来自被教师“千方百计”的种种“造信”技法的感染,在魏老师的班里,还包括由老师的“荣誉”(“信誉”)而产生的激励效应。
在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里,“造信”与“制法”相辅相成,“法”和“信”互为因果。
但归根结底,“制法”是为了“造信”,“法”服务于“信”。
魏老师认为,学生有“信”便能成材,因此“造信”就是“育人”。
魏书生说:“我深深感到,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
”“回忆自己走过的语文教改之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我总想,抓住了育人这一关键,再去教语文,新办法、旧办法、土办法、洋办法,都能改造成好办法。
”“造信”与“制法”,魏老师类比为“隐蔽工程”。
不过这个类比容易引起误会,因为在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教)“地面工程”的外观,几乎没有工程。
改革的头十几年,魏老师每学期还用30来节课时来“教”课文,尽管这些“教”多数还属于我们在下篇将要讨论的“把师之法移交给生之法”的“移交”工作;1995年起,魏老师决定,“教材上的课文,我一节课也不讲,全凭学生自学自练”,这么一来,从语文“教学”(教)的角度看,他的“地面工程”,真的是啥也没有了。
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地面工程”,在这里不能理解为没有教学。
魏老师的语文“教学”,体现在“隐蔽工程”;在“隐蔽工程”,语文“教学”(教)事实上已经基本完成了。
接下来的,是学生“学”的“事”。
于是,从魏老师语文“教学”的“地面工程”外观看,就是“不留作业,不交作业,不写作文,不改作文,不考试,不批卷”,到后来,再加上“不教课”。
也正因为几乎啥也没有,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一般被认作“自学模式”(他自己有时也这么认为)。
但这种定位恐怕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从“学”的角度,往往还是就他改革的某一局部说的(比如“六步教学模式”)。
有人又认为他的语文教学“不像语文教学的样子,而是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
这恐怕也是不对的。
“不像”,意思是否认,而否认他是语文教学,也就等于说,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根本就不存在过这一回事情。
最近,又有人把“魏书生模式”叫作“语文教学管理模式”;应该说,对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思想和实践作这种体认,方向是对头的,但如果只论“管理”,而不见了其中的语文教学(教),恐怕与事实也难以相符。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