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
摘要:本文以宁安铁路钟鸣2#隧道为例,重点阐述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对围岩变形进行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变形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ning an railway chiming 2 # tunnel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the shallow buried tunnel in weak rock construction, through various technical measures to control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method.
key words: tunnel, shallow buried and weak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5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质条件复杂,浅埋软弱围岩的高风险隧道。由于这些浅埋地层的埋藏比较浅,大多是强风化破碎的围岩,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围岩应力分布复杂,且开挖断面大,造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难度增大,初支变形复杂和隧道整体稳定难以控制的情况,隐含着很多坍塌等安全隐患。本文以钟鸣2#隧道为研究对象,阐述在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对策减小初支变形,确保施工安全的方法。
1 工程概况
钟鸣2#隧道位于宁安铁路铜陵境内,双线全长798m,施工里程
为dk140+830~dk141+628。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含砾粉质黏土及泥质粉砂岩,围岩较破碎全风化,进出口均为偏压地段,全隧道属ⅴ级围岩。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风化层空隙水,隧道洞身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属宁安铁路高风险隧道。
钟鸣2#隧道采用中隔壁(crd)法开挖施工,全隧道为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初期支护使用钢筋网、锚杆、钢架、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二衬采用整体式移动台车一次施工完成。
2 地质条件
2.1地质条件复杂
开挖过程中实际揭示围岩,上台阶为含砾粉质黏土与泥质粉砂岩,两者分层明显,并且左侧泥质粉砂岩较高;中台阶为泥质粉砂岩,黄色,强风化,粉砂质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下台阶为泥质粉砂岩,且部分呈紫红色,部分呈黄色,两者交错分层,dk141+465~dk141+534一条断层从下台阶位置斜穿过隧道。
钟鸣2号隧道属浅埋隧道,覆盖层厚度最大约20m,最浅处仅4m,隧道洞身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受地下水的影响,粉质黏土和全风化层易变形,向洞室临空面挤出,粗圆粒土(夹有漂石)组成的围岩很不稳定,易渗漏,易造成围岩内细颗粒的大量流失,极易突然发生坍塌,引起洞壁失稳、冒顶和地表沉陷。
2.2其他特殊地质
隧道进出口段均为偏压地段,对进洞影响较大,在进洞时洞口边坡及仰坡出现裂缝,采取地表注浆的措施得到有效控制。出口端施工至dk141+512处时,出现左侧的收敛速率明显大于右侧的收敛及拱顶的沉降速率,在对隧道两侧分别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左侧为270mpa,右侧为330mpa,两侧的地基承载力不平衡。
3 施工中变形表现
3.1拱顶沉降
隧道出口端施工过程中,开挖上台阶当天会出现10~15mm/d的变形量,持续5天后变形速率会出现显著的下降,也有所缓和。中台阶施工时,变形量又变大,在5mm~10mm/d,之后会稳定一段时间至仰拱开挖。下台阶及仰拱开挖会使整个初期支护未封闭成环部位变形量增大,在仰拱成环后趋于稳定。现场变形的主要特征:待上台阶围岩趋于稳定后,再开挖中台阶,这样一来上台阶就会发生二次变形;如果上台阶围岩的变形得不到解决,就开始开挖中台阶,则上台阶的变形速率就会加剧;开挖仰拱时,最明显的初期支护变形表现在衬砌仰拱端头部位初期支护出现环向裂缝。
3.2水平收敛
前期施工过程中水平收敛的速率很小,二衬施工时预留变形量还剩余10cm左右。中台阶施工至dk141+512之后,线路左侧水平收敛突然增大,超过线路右侧收敛及拱顶沉降速率,在加强锁脚钢管之后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初期支护侵入二衬。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后,发现两侧的地基承载力相差较大,线路左侧地基承载力
要相对较小,线路左侧地基承载力不足是左侧收敛较大的主要原因。
3.3中台阶小塌方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中台阶围岩为泥质粉砂岩,结构破碎松散,岩体间的粘结力差开挖后仅靠颗粒间的摩擦和微弱胶结作用自稳,且中台阶达到4.5米,多次发生小范围坍塌。中台阶坍塌不仅容易造成上台阶拱架悬空,隐患较大,而且对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很大,中台阶发生小坍塌时,隧道的拱顶沉降会突然变大。
4 施工中变形控制措施
4.1增加预留变形量
设计上预留变形量按照10~15cm考虑,实际施工时预留变形量根据量测的数据随时进行调整,在发现变形速率较大导致累计沉降量增加后将预留变形量加大,防止初支侵入二衬的现象发生。
4.2针对掌子面不稳定采取的措施
上台阶开挖过程中,由于围岩破碎,极易出现掌子面顶部坍塌及掌子面滑塌,设计上采取超前双层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超前双层小导管3米每环,由于超前双层小导管角度大,施工完成后,前几榀在开挖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尾部时仍然会出现拱顶坍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两环超前双层小导管之间视地质情况增加超前小导管,对于顶部的坍塌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除此之外,在开挖时预留核心土,对掌子面进行支撑,使掌子面不至于过于陡峭发生滑塌,同时每开挖循环对掌子面喷锚封闭,避
免暴露时间过长,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的保证了掌子面的稳定。
4.3加强临时支护
中隔壁和临时仰拱共同构成了crd法施工的整个临时支护系统。主拱架、中隔壁及临时仰拱使隧道的各部能够及时的封闭成环,减小隧道变形。如果施工过程中临时仰拱及中隔壁的拆除时间过早,将使隧道施工沉降过大。下台阶施工时每开挖两榀,拆除两榀临时仰拱,中隔壁在仰拱浇筑完成后拆除,使临时支护与二次衬砌形成一个整体。
设计上临时仰拱纵向采用钢筋连接,喷锚厚度10cm,实际施工时发现临时仰拱变形严重,且纵向之间会裂开,不能有效的遏制沉降,鉴于此,将临时仰拱之间的连接改为i18工字钢进行连接,喷锚厚度改为18cm,使临时仰拱形成一个有效整体,对隧道的沉降变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4初期支护加强
1.拱架加密、锁脚加强
施工过程中日沉降速率超过5mm/d时,将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又设计的60cm/榀改为50cm/榀,并将锁脚钢管数量又设计的每榀2
根增加至每榀6根,除此之外还在主拱架拱脚位置采用i18工字钢纵向连接,使初支拱架形成一个整体,采取上述措施后,沉降速率明显改善。
2.中台阶施工措施
对于中台阶易发生坍塌的情况,将中台阶分成两部施工,降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