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完整高中文言文虚词练习 复习教案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三、复习“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图穷而匕见 、 余闻而愈悲 、 庄宗受而藏之 、 温故而知新 、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徐而察之 、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既而儿醒,大啼
师生 互动 进行 探讨 完成
教师明确:
—连词,表承接“来”“就”;—连词,表并列“和”“并且”;—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递进“而且”;—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如
果”;—连词,表因果“因而”;代词,通“尔”,“你”“你的”;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规律总结 、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你的。 、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例如: 、助词,副词词尾 课堂训练
探讨 —动词“到……去”;—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指示代词“这”;—
完成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定语后置的标志;—
宾语提前的标志。
规律总结 .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 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文言虚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文言虚词的多样性和灵活运用
2. 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文言虚词
教学准备:
1. 教材:相关文言文课文和阅读材料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 学生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文言虚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包括“乃、其、者、焉、所、之”等虚词的
用法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第三步:练习(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帮助学生巩固文言虚词的用法。
第四步:拓展(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古文课文或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发现其中的文言虚词,并讨论其运用和意义。
第五步: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鼓励学生
在阅读和写作中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文言虚词,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
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乃”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及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用法。
3. 举例:通过具体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文言文虚词,体会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测试:进行文言文虚词运用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文言文虚词的教学内容。
2. 课件: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练习题:用于课后练习和测试。
六、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多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 加强课后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4.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时间:1. 授课时间:45分钟2. 课后练习时间:课后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完成。
3. 测试时间: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文言文虚词运用测试。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作用和常见用法。
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练习使用文言文虚词。
4. 测试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难点:1.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讲解清楚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2.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十、教学准备:1. 教材和课件:准备相关文言文虚词的教学内容和课件。
超完整高中文言文虚词练习_复习教案(1)新选
四、复习“以”
成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典型例题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自以寿不得长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Hale Waihona Puke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 宫之奇以其族行
8、 农民以鬻子者
9、 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不赂者以赂者丧
“你的”;24 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立完成
规律总结 1、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你的。 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例如: 3、助词,副词词尾 课堂训练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 1 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 曰:“诸君 2 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 3 而青于蓝,更 胜其父。婉贞博学 4 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 5 而思也。三思 6 而后行,故有 抗敌之大捷。非 7 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 8 而。
师生互 动进行 探讨完 成
师生互 动进行
5 / 185
教学要点:
第二课时
探讨完 成
掌握“乃”“因”“于”“所”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乃” 典型例题
学生总 结规律
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用来”;31 表承接;32 副词,通“已”,已经。
规律总结 A 动词,认为;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B 介词,表动作与对象间的多种关系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对象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C 连词,与“而”相似,但不能表转折关系。 D 副词,通“已”,已经。 课堂训练 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
文言综合文虚词复习教案及测试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进行句子构建和文章表达。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虚词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练习:进行文言文虚词的练习和运用。
4. 总结:回顾和总结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虚词的PPT课件。
2. 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和答案。
3. 文言文虚词的教学参考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能够完成练习题并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
3. 学生作品: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虚词进行句子构建和文章表达。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战演练。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文言文,尝试运用所学虚词进行翻译。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程度。
(完整版)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导学案教师版(一).doc
文言虚词(一)【学习目标】1. 了解虚词的概念、类别与特点;2. 了解连词的概念及其类别;3. 掌握虚词“而”、“以”、“则”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考纲要求】1. 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 要求掌握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链接】装一、虚词的概念和类别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
二、文言虚词的特点1. 用法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2. 使用频率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3. 语法功能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4. 发展变化大。
三、学法指导1. 分清虚实订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第一个“为”是词,可译为;第二个“为”是词,可译为。
2. 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一个“其”是词,可译为;第二个“其”是词,可译为。
3. 通晓古今线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4. 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如:投诸渤海之北。
诸:。
.(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案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和意义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虚词的特点2.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教学难点:1.掌握文言虚词的多义性和灵活运用2.区分文言虚词与实词的用法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文言文阅读》教材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利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句子,让学生感受文言虚词的存在和作用。
2.提问:你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遇到过哪些文言虚词?请举例说明。
Step 2:概念解释1.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在上下文中有一定作用的词语。
2.引导学生思考文言虚词与实词的区别,并总结其特点。
Step 3: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教师通过对《文言文阅读》教材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筛选和整理,讲解其常见用法和意义。
2.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
Step 4:多义性和灵活运用1.教师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的多义词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语境下文言虚词的灵活运用。
2.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不同语境下文言虚词的词义变化规律。
Step 5:实例演练1.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原文或句子,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文言虚词,理解其用法和意义。
2.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句子,并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Step 6:拓展延伸1.教师提供一些其他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进行个人阅读练习,总结其他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Step 7: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文言虚词的特点、常见用法和意义。
2.教师提问和学生进行互动,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掌握。
Step 8: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课文,找出其中的文言虚词,并分析其用法和意义。
2.学生自主阅读和完成作业。
Step 9: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乃”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例句。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练习法: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回顾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常用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分析: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搭配。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虚词用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文言文虚词的分类及其在句子中的功能。
2. 掌握“之”、“乎”、“者”、“也”、“乃”等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搭配。
3. 学习虚词在文言文句式中的作用,如倒装、省略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2. 难点:虚词在复杂句子中的辨析和运用。
八、教学准备1. 教案、PPT及教学辅助材料。
2. 相关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及答案。
3.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例证和分析。
九、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虚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搭配。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难点: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练习法: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复习。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矣”等。
3. 举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布置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结合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复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虚词的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虚词用法。
3. 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虚词。
八、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文言文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举办文言文虚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文言文虚词。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4. 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及用法。
2. 示例法:通过例句展示文言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文言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掌握情况。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阅读一篇文言文,注意其中文言虚词的使用,并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阅读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文言虚词在实际文本中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效果。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教材或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2. 准备文言虚词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类型。
3. 准备黑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例句和关键知识点。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和分析。
2. 文言虚词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检测。
3. 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提供一些参考书籍或在线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九、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按照教案中的教学步骤,进行文言虚词的讲解和示例。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第一章:文言文虚词的概念与作用1.1 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1.2 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1.3 举例说明文言文虚词的常见用法第二章:常见的文言文虚词2.1 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2 分析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搭配关系2.3 举例练习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第三章:文言文虚词的辨析与应用3.1 讲解文言文虚词辨析的方法和技巧3.2 分析文言文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3.3 进行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文言文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4.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4.2 分析文言文虚词对句子含义的影响4.3 举例练习文言文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第五章:文言文虚词在写作中的应用5.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写作中的作用5.2 分析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运用技巧5.3 进行文言文虚词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水平第六章:文言文虚词的词义辨析6.1 讲解词义辨析的方法和技巧6.2 分析文言文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差异6.3 举例练习词义辨析,提高理解能力第七章:文言文虚词的特殊用法7.1 讲解文言文虚词的特殊用法7.2 分析文言文虚词特殊用法的成因7.3 举例练习特殊用法的文言文虚词第八章:文言文虚词的综合练习8.1 讲解综合练习的重要性8.2 分析综合练习的题型和解题方法8.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第九章:文言文虚词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9.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9.2 分析文言文虚词对古文句子含义的影响9.3 举例练习文言文虚词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第十章:文言文虚词的考试策略10.1 讲解文言文虚词考试的重点和难点10.2 分析考试中文言文虚词题型的和解题技巧10.3 进行模拟考试,提升应试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文言文虚词的概念与作用解析: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是学习文言文虚词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举例和实际应用来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虚词,提高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技巧。
5.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的辨析和运用练习。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虚词的PPT课件。
2. 相关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模拟文言文对话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进行交流。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化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相关文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文言文虚词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尝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规划每节课的时长,确保教学内容的充分讲解和练习。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教学案 通用
届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考纲要求和阐释】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的文言虚词沿用传统提法。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本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指导一】、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而”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蟹六跪而.二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吾尝终日而.思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翁归,自与汝复算()())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死而有知,其几何离()())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提学生上黑板写答案,讲评。
【自主学习指导二】、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何”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何”的意义和用法)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3)大王来何.操?()())徐公何.能及君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提学生上黑板写答案,讲评。
【自主学习指导三】、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乃”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及其作用。
2. 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难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意义。
2. 举例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出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用法和意义。
3. 举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其对文言文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文言文虚词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虚词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技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思考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水平进行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十、课程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言文虚词的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以便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 提供一些文言文虚词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教案
文言文虚词(一)文言虚词的分类1.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吾子二三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通“尔”)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敬亭传》(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顺臾之所学也。
《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3)疑问代词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代事物何、胡、奚、曷、盍什么、哪里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盍不为行?《庄子·盗跖》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表处所安、恶(乌)、焉在哪里、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副词(1)时间副词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适得府君书。
《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③表将来且、将、欲、方、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④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举例法:通过例句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
2. 提问:什么是文言文虚词?为什么学习文言文虚词?二、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没有实在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三、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15分钟)1. 介词:以、自、于、乎等。
举例: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连词:而、且、或、故等。
举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助词:之、乎、焉、哉等。
举例:乎尔,无怨乎?4. 叹词:嘻、哦、唉、乎等。
举例:嘻!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四、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主语、谓语、宾语等。
2. 举例说明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助词等。
五、练习题和答案解析(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巩固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二、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例句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举例说明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分析:分析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例句分析和练习。
2.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教材和参考资料,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复习和巩固文言虚词的知识。
八、教学难点:1.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在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时的准确性。
九、教学准备:1. 准备好教学PPT和教材。
2. 设计好练习题和答案。
十、教学时间:1课时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七、教学目标:1. 深化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复习已学过的常见文言虚词。
2. 通过练习和讨论,深化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3. 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提高准确运用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精选2篇)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精选2篇)学习要点:掌握“而” “何”“乎”虚词的用法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考试大纲》明确有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第一课时:复习“而”典型例题(一)用作连词。
1.用法: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法: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用法: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用法: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用法: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用法: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用法: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用法: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分类及其用法。
2. 常见文言虚词的例句解析。
3.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
2. 难点: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用法及例句。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文言虚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文言虚词的分类、用法及例句。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阅读一篇文言文,注意其中文言虚词的使用。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具体文言文案例,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七、文言虚词辨析练习1. 提供一组含有文言虚词的句子,让学生辨别每个句子中的虚词用法。
2.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辨识和运用能力。
八、文言虚词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1.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文言虚词知识阅读古文。
2. 分析古文中文言虚词的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
九、文言虚词的活用现象1. 介绍文言虚词的活用现象,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的活用。
2. 通过例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的活用规则。
十、复习与测试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知识和用法。
2. 进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程度。
3.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文言虚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总 结规律
学生独 立完成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 1 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 曰:“诸君 2 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 3 而青于蓝,更 胜其父。婉贞博学 4 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 5 而思也。三思 6 而后行,故有抗 敌之大捷。非 7 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 8 而。
教师明确: 1—5 连词,表承接“来”“就”;6—9 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 连 词,表转折“却”;13—15 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 连接状语和动词,表 修饰;19—20 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 连词,表因果“因而”;23 代词, 通“尔”,“你”“你的”;24 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规律总结 1、 作 第 二 人 称 代 词 , 通 “ 尔 ” , 你 、 你 的 。 2、 也 可 作 连 词 , 表 并 列 , 递 进 , 转 折 , 相 承 , 假 设 等 。 例 如 : 3、 助 词 , 副 词 词 尾 课堂训练
规律总结 1.用 作 代 词 , 又 分 几 种 情 况 :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 "他"(他 们 ) 、 "它 "( 它 们 ) 。 作 宾 语 或 兼 语 , 不 作 主 语 。
( 二 ) 指 示 代 词 , 表 近 指 。 可 译 为 "这 ", 通 常 作 复 指 性 定 语 。 2.用 作 助 词 , 也 分 几 种 情 况 :
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
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
同“尔”,可译为你 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
“啊”
四、复习“以”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典型例题
教学课题
《 文 言 文 —虚 词 》 复 习 教 案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 体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之”“而” “以”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以人物传记为主,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或信息筛选、分析与概括等, 实词以常用、多义为主;虚词增加了 3 个,限制在以下 15 个范围内:而、何、乃、其、且、 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成
1
教师明确: 1—2 动词“到……去”;3—7 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
9 指示代词“这”;10—1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 用在中心语和补语
中间;14—16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 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
18—20 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 宾语提前的标志。
三、复习“而”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 图穷而匕见 4、 余闻而愈悲 5、 庄宗受而藏之 6、 温故而知新 7、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
师生互 动进行 探讨完 成
9、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 徐而察之 19、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 既而儿醒,大啼
3
师生互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自以寿不得长
动进行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7、 宫之奇以其族行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8、 农民以鬻子者
探讨完 成
9、 无以,则王乎!
10、 不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生互 动进行 探讨完
22、夫晋,何厌之有。
至南海,夸 5 之于唐僧:“此何难 6 之有?”唐僧曰:“汝 7 之百折不挠,实可钦
佩。然汝 8 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 9 之乎?”
答案: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动进行 探讨完 成
2、 辍耕之陇上。
3、 奉之弥繁。
4、 侵之愈急。
5、 子孙视之不甚惜。
6、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 汝识之乎?
8、 可以知之矣。
9、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教学补 充
一、考点阐释
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以人物传记为主,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或信息筛选、分析与
概括等,实词以常用、多义为主;虚词增加了 3 个,限制在以下 15 个范围内:而、何、
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师生互
二、复习“之” 典型例题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四)音节助词。 3 用作动词(实词) 课堂训练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学生总 结规律
学生独 立完成
一僧欲 1 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 2 之应。久 3 之,此僧以箪食瓢饮 4 之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