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心电图学讲义ST段分析
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及其病理生理解读
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及其病理生理解读ST段异常是心电图中常见的一种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包括ST段抬高(ST段抬高型)和ST段压低(ST段压低型)。
本文将就这两种情况从病理生理角度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
1. 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的心电图表现是ST段在等电位线上方抬高,通常伴随着T波倒置。
这种心电图改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但也可以见于心包炎、冠状动脉痉挛、主动脉夹层等疾病。
ST段抬高型心电图改变的病理生理解读主要是心肌细胞的损伤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钠和钙等离子流入细胞,导致细胞内外电位差增大,从而使ST段抬高。
此外,心肌细胞的酸中毒也可以导致ST段抬高。
2. ST段压低型ST段压低型的心电图表现是ST段在等电位线下方压低,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炎、高血钾等疾病。
ST段压低型心电图改变的病理生理解读是心肌细胞的缺血或炎症导致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内钙离子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钠和钙等离子流出细胞,导致ST段压低。
此外,高血钾会抑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使ST段压低。
需要注意的是,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通常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同时,不同个体的心电图表现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基线心电图特征进行判定。
此外,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诊断和判断疾病的进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通过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ST段异常的心电图表现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都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心电图上ST段的变化,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进行有关的辅助检查,如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以便尽早确定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ST段异常是心电图中常见的一种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型和ST段压低型。
ST段抬高型主要与心肌细胞的损伤和酸中毒有关,而ST段压低型主要与心肌缺血、炎症和高血钾等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另类心电图讲义-3---房性心律失常
(三)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就是一位节律点起源于心房的心律失常。
常见房性心律失常有房性早搏、房速、房颤、房扑等。
但这一节主要向大家介绍有关房性早搏与各种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房颤、房扑分出另一节介绍。
下面首先讲房性早搏。
1、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概念:房性早搏是指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P`波与窦性P波不同,P`-R大于0.12s,QRS为室上性,偶见宽大畸形(差传),代偿间歇不完全(配对时间+代偿间歇<2P-P)。
房早的概念是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但时有的房早未下传,P`波后面没有QRS。
所以考试时记住:提前出现的P`波是诊断房性早搏的关键鉴别要点。
这点很重要!图2-55 房性早搏1本图可见2个提前的P`-QRS-T波群,前一个QRS与窦性下传的基本一致,QRS时限、形态都正常,习惯称为室上性的QRS。
后一个房早下传产生的QRS则宽大畸形,我们称它为室内差异传导。
这幅图的诊断: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
房性早搏象这样的图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提一下就可以了!通过此图还要求大家理解:如何确认房早的P`波,只有确认了房性早搏的P`波,才能与交界早的鉴别,房性早搏伴差传也才能与室性早搏鉴别。
其次是要理解什么是代偿完全及不完全的产生机理。
如何找出提前出现的P`波?这是诊断房性早搏的关键。
象这份图前一个房早容易看,后一个落在T波顶峰稍前,使T波出现顶切迹畸形,就要注意分析了。
个别落在T波正顶部就更难确认。
这样就看可能埋有P波的T波电压、形态来分析,必要时要结合代偿间歇一起来分析。
图2-56 房性早搏2这份图房性早搏的P`波正好落在T波顶峰上,由于正向P与正向T叠加,是T波增高。
这个房早的代偿间歇也是不完全的。
注意,在肢导联还要有个连发的房早P`波别漏诊啊!为什么说图2-55 第二个房早起点落在T波顶峰之前?怎么定?图2-57 房性早搏3这是图2-55 第二个房性早搏部分。
另类心电图讲义-9---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九)心脏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heart block)简称传导阻滞,是指激动在心脏内传导的延迟与阻断。
心脏传导阻滞多数是由于心肌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少数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部位组织结构的中断或先天畸形。
根据阻滞部位,传导阻滞可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四类。
根据阻滞的程度,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阻滞。
其中一、二传导阻滞称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三度传导阻滞又称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但是,据目前研究认为,很多所谓的“完全性传导阻滞”也是没有真正阻滞完全的。
特别是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只是左右束支传导速度差别大于40ms以上而已。
1、窦房传导阻滞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是指发生在窦房结与其周围心房肌交界区的传出阻滞。
窦房阻滞多呈暂时性,多见于洋地黄、ß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过量中毒、冠心病、心肌病及窦房结功能衰竭者。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也会诱发。
健康人晚上熟睡后出现短暂的窦房阻滞就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造成的!没有临床意义。
如果白天清醒活动状态与晚上都有窦房阻滞则是病理性的!窦房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分为一、二、三度传导阻滞。
但心电图不能诊断一度窦房阻滞,亦难肯定三度窦房阻滞。
因而实际上窦房阻滞的诊断系指II度窦房阻滞而言。
II度窦房阻滞还可分为二度I型、二度II型阻滞与二度III型阻滞。
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即莫氏I型窦房阻滞(Mobitz I型)。
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①窦房传导时间逐步延长,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出现一个长P-P间期。
②长P-P间期小于2倍最短的P-P间期。
③文氏周期第一个P-P间期最长,而结束前的P-P最短。
④上述征象周而复始。
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是诊断要点!必须具备。
即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出现一个长P-P间期是二度窦房阻滞的诊断要点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是长P-P间期小于2倍最短的P-P间期二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又称莫氏II型窦房阻滞。
“心电图课件-浅析ST段抬高与抑低的临床意义”
哪些病症会导致ST段抬高?
1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引起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 心肌细胞损伤。
3 心肌炎
心肌的炎症反应导致的心电图异常。
2 冠心病
主要由冠脉粥样硬化引起的பைடு நூலகம்脏疾病。
如何诊断ST段抬高的病症?
除了心电图测量ST段的高度,还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图像等 来判断ST段抬高病症的确诊和处理方案。
ST段抬高是指ST段的顶点超过基线水平。它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 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ST段抑低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ST段抑低是指ST段的顶点低于基线水平。它可能表示心肌缺血、心包炎、电 解质紊乱或其他疾病。
怎样测量ST段的高度?
ST段高度是通过心电图测量的,一般以标准导联(常用为V5导联)为参考,垂直测量ST段顶点到 基线之间的距离。
心电图课件——浅析ST段 抬高与抑低的临床意义
通过本课件浅析ST段抬高与抑低的临床意义,帮助医生和学生了解心电图中 ST段的重要性,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
什么是ST段?
ST段是心电图中连接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水平段。它反映了心室舒张期的心肌电活动,具有重要 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ST段抬高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如何根据ST段抬高或抑低确定 治疗方案?
根据ST段的抬高或抑低表现,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如急性心肌梗 死时,需要进行紧急介入治疗。
ST段抬高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之一,是重要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
ST段抑低与心肌缺血的关系
ST段抑低是心肌缺血的常见心电图表现,是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和区域的重要指标。
哪些病症会导致ST段抑低?
另类心电图讲义-8---折返性心律失常
另类心电图讲义-8---折返性心律失常(总1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八)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AVNRT)折返与折返性心动过速有关知识已经在上次课讲了,这节课主要讲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AVNRT)。
首先讲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图2-251 顺传型房室折返示意图这是上1节课讲过的这个图。
从箭头方向看激动是从交界区下传,使左右心室除极,并从右侧旁道逆传回心房!然后又从心房再下传回心室,反复折返形成了有旁道参与的顺传型AVRT。
所谓顺传型还是逆传型是对正常房室交界区而言。
象这份示意图就是激动从交界区下传,从旁道逆传就叫顺传型。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rthodromic A-V reentrant tachycardia)是指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前传,旁道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心电图表现及电生理特点为:①心动过速频率在150-240次/分,多数在180-200次/分,节律规则。
②QRS波呈室上性,伴有束支阻滞时可轻度增、畸形。
③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至少>70ms(文献报道80-110ms);希氏束电图V-A间期通常>100ms,绝大多数R-P`<P`-R,,且呈偏心现象。
④多为早搏诱发,程序刺激可诱发及终止心动过速。
⑤刺激迷走神经或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时可终止心动过速。
⑥心动过速间歇期心电图可出现预激波征。
图2-252 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本图QRS为室上性的,R-R整齐,心率152次/分,下壁导联、左胸导联R波降支根部转折处有逆行P波,R-P间期秒,符合顺传型AVRT。
图2-252 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拆分图-标准导联在这里标准导联的T波是正向的,ST段呈向下的尖角型处就是逆行P波,正常的ST段不可能有这样的形态。
如果这份图T波也是倒置的相对难确定一些。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11--U波与Q-T分析
(七)U 波及Q-T 延长的特征与分析1、U 波特征分析:主要分析U 波是否倒置、增高,分别表示心肌损害或血清钾降低。
什么是U 波? U 波是T 波后20-40ms 出现的一个低而宽的波形。
U 波的产生机理:形成U 波的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有学者认为可能代表心肌激动的“微后电位” :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心室肌中层 M 细胞复极产生U 波可能性最大。
当然还有:心室某些部位,如室间隔、乳 头肌、心室基底部心肌较迟的除极波、浦肯氏纤维的复极波等等不同的观点。
1) 正常U 波心电图特征:① 方向,U 波方向与同导联T 波方向一致。
② 振幅,不大于同导联T 波1/2。
其中胸导联U 波电压V,肢导联U 波电压V (三基答案)。
以前一般用胸导联U 波电压V③ 形态,正常U 波低钝与T 波相反,前半部斜度大,后半部较平缓。
④ 时限,正常U 波宽度约〜秒(〜秒)。
2009年U 波异常标准化观点专家共识:U 波异常①V2、V3导联u 波最显著,而肢体导联不明显,u 波振幅一 般不超过0. 33 mV 或不超过T 波振幅的11%。
②u 波具有频率依赖性:心率>95次/分时很少出现;而心动 过缓时U 波振幅增加,心率低于65次/分者中约90%可出现u 波。
③V2 一V5导联u 波倒置属于异常。
④建 议:心电图报告应描述u 波倒置、u 波与T 波融合,或u 波振幅大于T 波振幅。
常见U 波异常:U 波电压增高、T-U 融合及U 波双向或倒置三种情况。
2) U 波改变的意义① U 波增高与融合的意义:U 增高一般见于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甲亢、脑血管意外;窦性心动过缓 及洋地黄作用时U 波也可稍增高。
低钾时U 波增高一般伴随ST 段压低、T 波逐渐降低,以至倒置,部分呈 T-U 融合呈马鞍型,U>T脑血管意外的U 波改变一般无明显ST 段压低,多呈T-U 融合高大。
但应注意排除脑血管意外使用脱 水剂大量利尿后致低血钾的 U 波增高。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2-1--关于电生理知识与心电图...2
二、心电图基础有关知识什么是心电图?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先发生电激动。
这种电激动除了使心肌除极复极产生动作电位外,还会传布全身,使身体不同部位的表面随着心动周期变化出现不同的电位差。
通过心电图机把不断变化的电位差连续描记得出的曲线,就是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学就是把身体不同部位表面间变动着的电位记录下来,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以辅助临床诊断的一门科学。
注意这里首先要求的是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给以适当解释。
其次是辅助临床诊断,不是临床诊断,不能代替临床诊断。
所以心电图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才有其明确意义。
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发生的电激动就是心肌的周期性的除极与复极所产生的微弱电流----生物电,没有心肌的周期性除极与复极变化,就没有电激动,也就没有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更不会有心电图。
所以心电图医师要掌握有关心电生理知识,特别要掌握心电图形成的基本原理。
下面讲具体除极、复极、心电向量及心电图二次成像有关知识讲一讲。
(叫复习也行,因为这些在医学校学习时已经学过了的。
)(一)有关心肌细胞电生理知识电偶的概念: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电偶,电偶的方向指向电源侧,即所谓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有电偶存在,自然会形成电场。
单个电偶可以形成电场,人体任何部位都存在着电场,所以体表任何两点间都存在着电位差,也就是一种电场,连接两点间的连线就是电轴,两点间的中点就是这个电场的0电位线。
图2-1 电源电穴与电流方向示意图毫无疑问,心肌细胞也是一个电场。
心肌细胞的电变化主要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即膜电位变化。
膜电位是细胞内、外离子活动的表现。
细胞内的阳离子主要是K+离子,其浓度为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
阴离子主要为有机物离子。
细胞外的阳离子主要为Na+离子,其浓度为细胞内液的15~20倍;Ca++为细胞内的20 000倍;阴离子主要为CL-。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各种离子尽管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却不能随意进出。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ST段分析
五ST段分析ST段分析主要分析其时限长短、ST段是否抬高或压低的具体情况;1ST段定义及相关知识ST段STsegment指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一段时间距离,为整个心室除极完毕至心室开始复极前的一段时间;终末部分与T波常分界不清;单相动作电位显示ST段对应于心室复极的慢相早期,反映2相平台期缓慢的斜率,因而其时限均呈频率依赖性;正常时ST段几乎与等电位线相重叠,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的偏移;测量ST段抬高或压低应在QRS终点后60-80ms,即全部心肌纤维去极化完成,基本处于膜电位水平时测量;若基线不清或偏移,则应作矫正基线或以QRS波起点Q波起点为参照点测量;ST段正常时间是秒,心率越快,ST段越短;ST段偏移及其形态变化对诊断某些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急性心肌梗死时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冠心病心肌缺血时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或低垂型压低等;2 正常ST段正常ST段一般书本描述成这样:正常的ST段往往是呈略上斜形与T波相连,其水平延伸部分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ST段可略有压低,但不能达到,ST段抬高≤;但V1-V 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图3-118 正常ST段心电图本图ST段除aVF导联为水平型的之外,其它均略呈斜上型,终末部分与T波常分界不清;ST段长度,按照aVF导联也就是秒,其它导联呈斜上型分界不清;本图由于心率较快,时限一般小于秒;ST段抬高与压低情况是:aVR导联略下斜型压低,III导联也下斜压低, V2、V3导ST段上斜抬高达,V4导联略斜上型抬高;总的来看还是属于正常的;正常ST段ST段水平型压低<,ST段抬高≤;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本图基本上还在T范围以内;但是严格起来,aVR与III导下斜压低超过, V4-V6导联 ST 段向上抬高达到,属于不正常;所以一般学者还是认为III导联ST段压低幅度可以达到左右,不超过还属于正常,这里T波倒置也许是ST段压低的原因之一;aVR导联的T波倒置,ST 段压低也常在以内,属于正常;在V4-V6一般不应高于,但早复征时V4-V6可抬高达到或更多,这里V4导联略斜上型抬高仅,也属于正常;如何测量ST段抬高基点算哪里这个问题也要明确以前用T-P段作为测量基线,近十年来多数学者主张用Q波起点为标准;不管是上斜型还是下斜型都如此;上斜型或下斜型ST段以那点为抬高或压低的测量点一般上斜型与近水平型ST段压低、下斜型压低或凹面向上型压低测量J点后秒处,ST段抬高或压低在心率快时其长度一般不够秒,所以要在秒或更短处测量,否则就测量到T波升支不属于ST段范围了;凹面向上型抬高可以测量到最低处量至基线上缘上缘对上缘;3异常ST段正常ST段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ST段水平型压低<,ST段抬高≤;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凡超过上述正常范围的ST段就属于异常;这个标准时我们经常使用的;目前国际上对这个标准又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就是AHA /ACCF/HRS 2009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解读,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ST段改变的阈值①男性:V2 及V3 导联J点抬高在≥40岁不应超过0.2 mV其它导联不超过0.1 mV, <40岁不应超过0.25 mV-----以往部分书本V2 及V3 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3 mV左胸导联不超过;②女性:V2 及V3,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15 mV;其它导联不应超过0.1 mV;③不论男性与女性,V 3与V 6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05 mV,30岁以下男性V3R 与V4 R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1 mV;④V7到V9导联J 点抬高不应超过0.05 mV;⑤所有人群,不论年龄大小,J点压低在V2 及V3 导联不应超过一0.05 mV,在其它导联不应超过一0.1 mV;①协调的ST段改变:QRS波以正向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0.1 rnV,以S波为主的导联V1~V3 ST段压低≥0.1 mV;出现在V1~V 3导联盯段压低的诊断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差;②不协调的ST段改变:QRS波以负向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0.05 mV;但特异度及灵敏度都较差;这份资料所定的标准与目前我们由于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别,值得大家结合实际去理解与运用;早期复极综合征好像就不适合这个标准;下面就同大家一起讨论心电图的ST段正常与各种异常改变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一般ST段异常改变分ST段平直延长、ST段抬高与ST段压低3种情况;1)ST段平直延长上面已经讲过正常ST段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 ,如ST段呈平直部分时限大于等于秒,称ST段平直延长;图3-119 ST段平直延长心电图多个导联一般指R波为主导联的ST段在水平线上平直延长部分≥称ST段平直延长;本图几乎所有导联的ST段都平直延长,平直延长部分时限在之间;图3-120 典型低钾、低钙所致显着ST段平直延长图这份图是新生儿低钙伴低钾血症心电图,呈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各导联ST段平直延长达;血钾L,血钙L;经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见下图;图3-121 典型低钾、低钙所致显着ST段平直延长治疗后复查图这是经治疗后血钾、血钙恢复正常时复查图,该图平直延长的ST段缩短至正常,房室传导也消失了;说明原来各导联ST段平直延长达与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低钙伴低钾血症所致ST段平直延长意义:临床上可见于低血钙,心肌损害三基考试答案要求,平时在其他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时出现容易被忽略;值得大家注意下面讲ST段改变另一个现象----ST段压低2)ST段压低正常ST段水平型压低<,若ST段水平型压低≥就称ST段压低改变,具有临床意义; ST段压低最常见的有:水平型、近水平型、下斜型或下垂型、上斜型或单纯J点型压低; 图3-122 水平型ST段压低心电图本图压低的ST段基本符合水平型压低,即ST段与R波顶点的垂线构成90度角;压低幅度由于心率较快,用Q波起点作为基点测量点,测量到ST段线面,得出的距离就是压低幅度本图II、III、aVF、V3-V6导联均水平型压低~;注意该图ST段除压低外,还有明显平直延长,时限达秒,提示有低钙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可能,一定要描述,并给予诊断;正常心肌缺血可以有ST段平直延长,但这里延长幅度较大,要多考虑有低钙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可能,否则真的有低钙低钾,得不到及时纠正就很危险水平型ST段压低又称缺血型ST段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等于90°,即压低的ST段与心电图纸上的横线平行;缺血型ST段压低正常应<,≥即有意义;但一般III、aVR导联ST段压低在以内,不伴有其他导联的ST段压低及抬高时意义不大;缺血型ST段压低除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肌缺血外,尚可见于心肌损害,部分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低血钾等;图3-123 心绞痛时ST段呈水平型压低图本图为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绞痛时的一段心电图,MV5通道的ST段呈略下斜型压低,MaVF呈水平型压低;电脑自动衰减1mV=13mm心绞痛时ST段改变特征是:心绞痛时ST段呈近水平或水平型压低,绞痛过后恢复正常水平;或原有ST段压低者,绞痛时出现ST段压低更明显,绞痛过后恢复绞痛前水平;凭这点,就基本可以确诊冠心病个别绞痛时ST段抬高,绞痛过后恢复正常;这就是所谓变异型心绞痛;无胸痛表现时,记录心电图发现类似ST段压低还不能肯定就是冠心病,需要结合临床;图3-124 心绞痛的ST段趋势图此ST段趋势图就是前面那份心绞痛时ST段呈水平型压低图相应的动态心电图的ST 段趋势图;正式讲课前大家进行动态心电图交流时用过的图;某女,60岁,可疑冠心病;平时偶有胸闷胸痛,多次检查心电图正常;戴动态心电图在慢步走来医院时刚好出现胸痛一次;本图是动态心电图的ST段时趋势图,在10时左右胸痛时心率无明显增快的情况下ST段呈水平型压低达毫伏,持续2分钟以上,从而确诊冠心病心绞痛;出现ST段压低时间有10多分钟图3-125 心绞痛ST段趋势图中ST段压低时间内全览图的一部分;这是截了部分的短时间全览图;全览图与ST段趋势图的ST段压低处时间相对应诊断准确如ST段趋势图见到时有ST段压低,全览图对应时间的实时图无ST段压低,就属于干扰发动态报告时一定要校对图3-126 近水平型ST段压低近水平型ST压低又称近似缺血型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90°,≥80°;本图II、III、aVF、V5-V6导联的ST段压低都符合此标准;注意:同一幅图可以有多种ST改变,这里V2V3导联已经属于上斜型压低;正常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后处压低应<,>时可能异常;本图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在II、III、aVF、V5、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描述是不能写压低小于多少mV;要具体数据如这份图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压低幅度均大于,最大达到;所以描述成II、III、aVF、V5、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本图除有近水平型压低外尚有上斜型ST段压低V2V3导联;上斜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压低大于才有意义;图3-127 下斜型ST段压低下斜型ST段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大于90°,一般伴T波倒置,如T波正向,即为鱼钩型ST段压低----下面再举例本图II、III、aVF、V4-V6导联ST段呈典型下斜型压低~,伴T波倒置,I、V3导联呈水平型压低~;喝酒后胸闷记录,次日心电图正常我遇到不少喝酒后胸闷记录心电图呈现出R波为主导联ST段呈明显的下斜型压低,次日复查心电图正常这样的图可以诊断冠心病吗听听大家的意见该患者在喝50度白酒一斤多后胸闷记录心电图呈现出R波为主导联ST段呈明显的下斜型压低,次日正常,佩戴动态心电图喝酒当晚其动态心电图也有同样压低,但不喝酒,工作爬楼梯心律达到运动试验心率,也无ST段压低所以不好定为心绞痛,更不能确定为冠心病,需要再做其他检查;当然可以考虑冠状动脉痉挛图3-128 鱼钩样ST段压低心电图当T波正向时ST段呈凹面向上,弓背向下压低,其R波降支、ST段及T波升支构成类似鱼钩形态,称鱼钩样ST段压低鱼钩样ST段压低常见于使用洋地黄后的ST段改变洋地黄作用及心肌缺血患者;本图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均呈鱼钩样压低~,是一般高血压患者,没有使用洋地黄图3-129 上斜型ST段压低心电图上斜型ST段压低:也称单纯J点型压低;上斜型ST段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小于80°;如上图的V3V4导联的ST段压低形态;上斜型ST段压低一般仅见于心动过速;此时,P-R段呈下斜型,J点比Q波起点较明显降低;通常压低左右;但一般J点后处压低不应大于;如J点后处压低>或QX/QT>50%,即有参考意义;上面的这份胸导联心电图V4、V5导联ST段呈上斜型压低,J点处压低达,J点后处V 4压低小于,V5压低约;V6导联为水平型压低约;所以要考虑是异常,报告ST段改变;这份图提示做完6个胸导联的意义;如果仅做V1V3V5导联的话,就无法看到V6导联的水平型压低的情况;图3-130 上斜型ST段压低的鉴别这份图P-R段呈明显下斜型,解释QX/QT比较清楚判断ST段上斜型压低有无临床意义有几种:1划ST段延长线,如果J点在左上方无意义,在其右下方有意义;2下斜型P-R段呈弧形,按此弧形划出其抛物线,J点在其下方大于有意义;3;相邻Q波起点连线,该线与T波交点叫X点,其QX/QT大于50%,有意义,小于无意义;好像现在的心电图机记录出的心电图,很少有这样的图形,不知是何因图3-131 ST段弓背型压低心电图弓背向上型ST段压低比较少见;本图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符合弓背向上型ST段压低;图3-132 弓背向上型及下斜型ST段压低这份图也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ST段压低,既有水平型I导联、弓背向上型V3导联、近水平型V2导联及下斜型ST段压低等多种形态;ST段压低就讲这些,下面讲ST段抬高3)ST段抬高ST段抬高一般常见的有:上斜型、弓背型、近水平型、凹面向上型及下斜型五种;其他的比较少见图3-133 ST段弓背型抬高ST段弓背型抬高就是抬高的ST段呈弓背向上,凹面向下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出现的一个最有特征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一般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三、四天本图为急性心肌梗死第三天,胸导联、右胸导联、下壁导联及I导联的QRS波均呈QS型,其中V3~V6导联呈典型的弓背型向上抬高0.20~0.35mV,同时伴轻度T波倒置;图3-134 ST段近水平型抬高:ST段近水平型抬高通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演变过程观察到的一个过渡型;所谓ST段近水平抬高与近水平型压低形态相似,其ST段延长线与R波的垂线构成的夹角在80-90度之间;本图是患者梗死后第四天记录的心电图,V2-V3导联呈典型的近水平型抬高;V4V5则呈凹面抬高;我的留图中近水平型抬高比弓背抬高多见图3-135 上斜型ST段抬高心电图上斜型ST段抬高,同样与上斜型ST段压低一样,是其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线的夹角小于80度;正常人ST段抬高小于,V1-V3导联可达~;如果超出此水平就属于不正常;本图V1-V6导联ST段上斜型抬高~,I、aVL上斜抬高;其中V2-V4导联ST段呈显着上斜抬高达;显着上斜型ST段抬高,伴巨大T波T波高耸或R波递减或递增不足时要考虑超急性心肌梗死,偶尔可见于变异性心绞痛;这是典型的超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图3-136 下斜型ST段抬高1下斜型ST段抬高就是抬高的ST段呈下斜型;主要见于Brugada波、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及大J波;本图为Brugada波心电图;V1V2导联的ST段呈典型的下斜型抬高;像V1导联ST段还略向左上隆起,所以有的作者又称之为穹窿样ST段抬高;Brugada波,有时也称右胸导联早期复极综合征;其下斜型ST段抬高,易与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混淆;其区别点是:Brugada波只在常规导联V1-V3导联出现,R波电压正常,无对应面压低,无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一般无明显胸痛的临床表现;心肌梗死胸痛症状明显,多有对应面ST段压低,R波丢失,并有演变过程;图3-137 下斜型ST段抬高2此图为急性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V1-V5导联ST段呈典型下斜型或穹窿样ST段抬高,其J点处抬高幅度~,ST段与T波构成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这个急性心肌梗死的下斜型ST段抬高与Brugada波不同的是:ST段与T波构成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而Brugada波均能看清楚倒置或正向的T波,且局限在V1-V3导联;心肌梗死出现下斜形ST段抬高相对少见些;这可能就是所谓巨R型ST段抬高了;该患者有典型心梗、休克表现,心肌酶异常,由于家属经济问题,复查2次心电图后放弃治疗;图3-138 下斜型ST段抬高3这是典型Brugada波36导联心电图;Brugada波还要注意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鉴别;Brugada波常规导联局限于V1-V3导联;而在上一、二肋间类终末R`可以扩展到V4,甚至V5导联;一般V1-V3导联电压最高,特别上一肋间V2导联,低一肋见与右胸导联终末“R`”不明显;偶见SI、SV5及Ra VR稍宽钝,也就是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但一般书本上把Brugada波描述成右束支阻滞图形,我以为是不对的;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与早期复极综合征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是指抬高的ST段呈弓背向下、凹面向上;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及早期复极综合征;下面顺便介绍早期复极综合征;4)早期复极综合征的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变异;约占健康人%%,以男性,特别是黑人男性多见;目前对其发生机理还不是很明确,有学者认为是心室全部去极化之前,部分区域的心肌提前开始复极,产生的向前下偏左的向量,故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也有学者认为是心室基底部某处最后除极产生的终末向量所形成;正常人心室基底部某处最后除极产生的终末向量是指向左上方,偏前程度小,所以V1-V3导联呈rS型,如果其终末向量指向左上方偏前指向左前上,就表现为V1-V3导联有J波及ST段凹面抬高,如果合并局部传导延缓就会出现大J波,类似Brugada波;如果其终末向量指向左前下,就表现为V4-V6导联与II、III、aVF导联出现J波及ST段凹面抬高;早在1986年苏联学者Ckopoбaдтый就将胸导联J波分为Ⅲ型,第Ⅰ型就是主要出现在V1~V3导联上的,第II型就是主要出现在V4-V6导联上的J波;第III型就是整个胸导联都出现有J波;这里说的J波,实际就是早复征的J波;从我的观察发现,J波实际就是室上嵴等心室基底处最后除极产生的终末向量;不同的分型就是由这个终末向量的方位所确定;I型是终末向量指向左前上所致,所以V1-V3导联出现早复征特征;II型是终末向量指向左前偏下所致,所以V4-V6及下壁导联出现早复征特征;III型是终末向量指向正前上稍偏左所致,所以V1-V6导联出现早复征特征;心室基底部,特别室上嵴局部浦氏纤维稀少,正常情况下容易出现除极延迟,局部缺血时更加明显,这就是很多学者发现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患者J波出现率特别高的原因;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1J点抬高1-4mm,或R波降支根部切迹或粗钝;2ST段凹面抬高以上,伴T波高大多数描述为T波对称性高大---注意不是两肢对称;3持续时间较长,没有演变过程;但心动过速时一般回复正常;4心前区导联常有快速过渡区与逆钟向转位,即QRS由rS突然转为Rs型;一般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需要2个与2个以上导联有上述改变就可以诊断;注意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与急性心包炎,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混乱,要注意区分;图3-139 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早复征心电图1本图为典型早期复极综合征III型,V1-V6导联ST段凹面向上抬高~,伴有明确的J 波;图3-140 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急性心包炎1急性心包炎所致ST段凹面向上抬高特征为:面向心外膜的导联ST段凹面向上抬高,面向心室腔及近心底部位的导联ST段压低本图为男24岁患者,急性胸痛入院;心电图表现为面向心腔的aVR导联ST段压低大于,达到,I、II、aVL、aVF、v2-V6导联ST段凹面抬高;I、II、aVF、v3-V6导联有明确的J波,近III与V1导联改变不典型;图3-141 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急性心包炎2-治疗后第三天图ST段抬高明显的导联ST段恢复大部分正常,T波转低平或倒置;符合急性心包炎的演变;急性心包炎单纯从心电图来诊断,还比较难,需要心脏超声或X线胸片证实;这份图与前一例无多大区别,但前一例图不是急性心包炎,症状与心超不支持, 这就是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所在----容易与急性心包炎混淆图3-142 ST 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早复征心电图2这是我的显着ST 段抬高的一例早复征病例,咋看起来与上面的急性心包炎心电图很难分辨图3-143 ST 段凹面向上型抬高早复征心电图3本图是杂志上下载的房扑2:1传导伴早复征图片,更难与急性心包炎或心肌梗死鉴别;这里V2-V6导联ST 段凹面抬高达到;遇到这些特殊的图形,一定不要轻易下早复征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心肌酶学检查确诊有关ST 段压低看法:内膜损伤ST 下移.外膜损伤ST 抬高,内膜缺血T 高尖.外膜缺血T 波倒置理论上是这样解释,实际上无法确定,一般书本上有关心肌缺血的ST 段压低也没有这样明显肯定,就是心肌梗死以前分内膜下心肌梗死与一般心肌梗死;实际上很难分辨,也许与局部侧枝循环有无有关;。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9--ST段分析
(五)ST段分析ST段分析主要分析其时限长短、ST段是否抬高或压低的具体情况。
1ST段定义及相关知识ST段(ST segment)指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一段时间距离,为整个心室除极完毕至心室开始复极前的一段时间。
终末部分与T波常分界不清。
单相动作电位显示ST段对应于心室复极的慢相早期,反映【2】相平台期缓慢的斜率,因而其时限均呈频率依赖性。
正常时ST段几乎与等电位线相重叠,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的偏移。
测量ST段抬高或压低应在QRS终点后60-80ms,即全部心肌纤维去极化完成,基本处于膜电位水平时测量。
若基线不清或偏移,则应作矫正基线或以QRS 波起点(Q波起点)为参照点测量。
ST段正常时间是0.05-0.12秒,心率越快,ST段越短;ST段偏移及其形态变化对诊断某些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如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冠心病心肌缺血时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或低垂型压低等。
2 正常ST段正常ST段一般书本描述成这样:正常的ST段往往是呈略上斜形与T波相连,其水平延伸部分时限多在0.12s以内,一般不超过0.14s,ST段可略有压低,但不能达到0.05mV,ST段抬高≤0.1mV。
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0.1-0.3mV。
图3-118 正常ST段心电图本图ST段除aVF导联为水平型的之外,其它均略呈斜上型,终末部分与T 波常分界不清。
ST段长度,按照aVF导联也就是0.08秒,其它导联呈斜上型分界不清。
本图由于心率较快,时限一般小于0.08秒;ST段抬高与压低情况是:aVR导联略下斜型压低0.1mV,III导联也下斜压低0.06mV,V2、V3导ST段上斜抬高达0.3mV,V4导联略斜上型抬高0.125mV。
总的来看还是属于正常的。
正常ST段ST段水平型压低<0.05mV,ST段抬高≤0.1mV。
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0.1-0.3mV。
本图基本上还在T范围以内。
ST段、QT间期、T.U波-基础心电图讲解
ST段ST 段开端于J 点(转折点在Q RS 波群的终点以及ST 段的起点),停止于T 波开端处。
ST 段代表心室去极化停止和复极开始之间这段时间。
正常S T段为微凹形, J 点与 ST 段往常等电位或许是零电位,是由TP 段确立的。
假如TP 段没法辨别,比如心动过速时( T 波与 P 波相互穿越),则要用 PR段来确立零电位基线。
ST 段变平是一种非特点性变化。
J 点和 ST段抬高可见于多种状况,包含初期复极(可见于年青人或左心室肥大患者的Q RS 幅度增高)、透壁性心肌缺血(可发生于冠状动脉痉挛)、 ST 段增添心肌梗死(或许透壁性心肌梗死)或心包炎。
( A)正常 ST 段。
心率 J 点和 ST 段均在基线,基线由 TP 段(以前几个复合波的 T波到 P 波)确立。
( B)压低的 J点。
( C)上斜型 ST 段压低。
J 点压低并且 ST段向基线上方斜行高升。
(D)水平型 ST 段压低。
J 点压低并且 ST 段呈平的或水平状。
(E)下斜型 ST 段压低。
J 点压低并且 ST 段向下倾斜。
( F) ST 段抬高。
J 点和 ST 段均在基线 TP线之上。
J 点和 ST段压低(上斜型、水平型、下斜型)见于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或冠脉疾病)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 EMI )。
ST段压低假如在基线(即 TP 段)下超出1mm 即以为拥有临床意义。
J 点压低和上斜型ST 段压低可作为正常表现见于窦性心动过速。
这是因为患者P 波的 T波改变或压低(即心房复极)所致,即因为P R 间期缩短(因房室结传导交感神经加强所致)以及 P 波的 T 波移出 Q RS 波而致使 J 点惹起的。
因为J 点压低和上斜型 ST 段压低可能是正常变异,因考虑到P 波中 T 波的影响需在J 点以后 80 ms评估ST 段。
假如在此以上ST 段回归到基线,ST 段的压低就是正常变异。
假如ST段依旧低于基线 1.5m m以上,则可诊疗为心肌缺血。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ST段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ST段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ST段”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ST段
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线段,称为ST段。
ST段反映心室肌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曲线上为2相,相当于缓慢复极期,其形成主要是钙离子缓慢内流的结果。
正常时ST段应在基线上,但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偏移。
测量ST段应以T-P段作为基线。
当心动过速而导致T-P段不明显时,应以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校正的基线,用以判断J点下移的程度。
判断ST段有无偏移,应自J点之后0.04s处为准。
当ST段呈下斜型下移时,应从ST段最低处量至基线下缘。
正常时ST段下降除Ⅲ导联可达0.1mV外,其余导联不应超过0.05mV。
正常时ST段抬高的现象较为常见,但肢体导联及V4~6导联不应超过0.1mV,V1~3导联不应超过0.
3mV。
正常时ST段的长度为0.05~0.15s,且随心率而发生
变化,心率越快,ST段越短。
ST段偏移的形态极为重要,常是判断ST段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常抬高的ST段可呈弓背向下(凹面向上),因心动过速而致的ST段下降多为连接点型。
描述ST段时通常仅描述ST段的幅度、形态及时间即可。
心电图ST段变化的类型与临床诊断关联分析
心电图ST段变化的类型与临床诊断关联分析心电图(ST段变化)是一种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状态,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针对心电图中ST段变化的不同类型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并就常见的ST段变化进行具体展开。
1. 抬高型ST段变化:抬高型ST段变化是指ST段与基线相比升高超过0.1mV。
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
在临床上,抬高型ST段变化常与严重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相关,需要密切监测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压低型ST段变化:压低型ST段变化是指ST段与基线相比降低超过0.1mV。
当心肌缺血、心包炎、心肌炎等疾病发生时,压低型ST段变化常常出现。
根据压低程度及与其他心电图特征的结合可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3. 下斜型ST段变化:下斜型ST段变化表现为ST段呈下斜型延长。
临床上,下斜型ST段变化与心肌缺血有关,可用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评价。
4. 上斜型ST段变化:上斜型ST段变化是指ST段呈上斜型延长。
这种ST段变化常与早搏、心房扑动/颤动等心律失常有关,临床上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来确定具体病因。
5. 水平型ST段变化:水平型ST段变化表现为ST段与基线平行,没有明显的抬高或压低。
这种类型的ST段变化常与心肌缺血相关,应与临床症状及其他心电图特征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上述常见类型的ST段变化,还有其他一些较为罕见的ST段变化,如呈驼峰样变化、S-T连接型ST段变化等,都与特定的心血管病变或心脏病相关。
需要强调的是,心电图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不能仅仅根据单个心电图特征进行诊断。
正常人的心电图也可能出现一定的ST段变化,因此,医生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ST段变化的类型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联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ST段变化与临床症状的对应关系,结合心电图的其他特征,为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正确解读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
M N YT N IG目 国 圜 囫 IG IA BN
针对临床上在解读心 电图的 S T段 和 T 波改 变方 面存 在某些 误 解 的实 际情 况 .作 者
愿 和读 者讨 论 如何 正 确 解 读 心 电 图 的 S T段
和 T波改 变 问题 . 供大 家参 考 。 管心 电图是 尽
张期 称为 心肌 的复极期 心室除极 期 的心 电图
Q S波 . 方 向通 常 与 Q S主 波方 向相 一 R T波 R
致, 其幅度 原则上 应大 于向上 主波 的 11 。 /0
黛
心 电 图应用 已有 1 0多年历 史 . 目前 他 0
已成 为一 门独立 的电生 理学 学科 和临 床上诊 断心 脏病 不 可缺 少 的常 规诊 断 工具 尤 其 在 诊 断 急性 心肌 梗 死 和心 律失 常 等方 面 .心 电 图 的诊 断 价值 极 大 但 同 时他 又是 一 门经验 性 学科 , 于 诊 断心脏 疾 病 的敏感 性 、 异性 对 特 和正确 性 方面 还存 在 很 大不 足 也 就是说 诊
一
如何 正确评 价 S T段 和 T波 改变 ( 称为 简
S- T T改 变 1 已成 为 临床 上 T抬 高 、 低 、 压 延
长和缩 短 。T波改 变 的含义包 括 T波 低平 、 平 坦( T波 消失 , 基 线 一 致 ) 增 高 、 置 或 双 与 , 倒
一
门专 业性 技术 .解 释 权应 该 属 于医师 和 这
方 面 的专家 .但 作者 认 为广 大 读者 了解 心 电 图的一 些基 本 知识是 可 能 的 . 是会 有帮 助 的 。
心 脏在 收缩 跳动 过 程 .心 肌 内的 电流 产 生在前 . 肌机 械性 收缩 在后 . 用 心 电 图机 心 应 以图形 形式 记 录这些 心 肌 电流 的变 化就 叫做 心 电图。 常应用 两根 电线 . 通 以不 同 的联 接 方 式 分 别 在肢 体 和胸 壁 上 记 录 到 心 电 图 目 前 .临 床上 常规 应用 l O根导 线 以 l 2个 不 同
动态心电图st段分析
动态心电图st段分析判断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首先应该明白心电图检查的意义。
对于临床心脏疾患的诊断,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有诊断价值。
而对ST段下移,则必须结合被检查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生化检验和临床症状来综合分析判断。
除有明确的冠心病指征的人可下诊断外,对于50岁以下的健康人,如心电图查有ST段下移,不应作为诊断的依据,而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因为有多种疾患可造成ST段下移,其中不乏功能性改变;也有少数已患冠心病的人,不表现为ST段下移,这就是临床称谓中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50岁以下平素健康的人群中,如出现ST段下移,部分是因为心脏神经官能调节失衡。
如心交感神经占优势的人,作图时会紧张,心跳加快,检查有部分导联的ST段下移,这在中、青年女性中较多见;而心迷走神经占优势的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上述改变多数为功能性,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
对于心交感神经占优势的人所出现的ST段下移,临床通常做心得安试验。
服心得安后2小时,检查心电图ST段恢复至等电位线者为阳性,就可初步排除心肌缺血;ST段下移无改变者为阴性,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心脏彩超、运动试验等来排除有无心肌缺血;ST段部分恢复为(±),需定期观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得安试验的价值随年龄增高而降低,原来心得安试验阳性,认为是功能性改变者,将来可能成为器质性改变。
超过50岁的人,如有ST段下移,都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来排除是否为冠心病。
另外,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心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前移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50岁以下的人也决不可掉以轻心,如有ST段下移,应配合医生,穷追原因,直到弄清楚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时为止,以免后患。
对于年龄大于50岁或小于50岁但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病史的人,心电图如出现ST段下移,应结合病史、生化检验及临床症状来综合分析判断,需要做进一步检查者,务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是否为冠心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现代循证医学已证实,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因其主要致死病因最终多为心血管病,因此对糖尿病人,无论有无ST段下移,有无罹患冠心病者,都应该同样按冠心病来处理,只是处理力度不同而已。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ST段电交替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ST段电交替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ST段电交替”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ST段电交替
指心电图ST段的交替性变化,为心脏电交替的一种类型。
ST-T电交替主要是心肌缺血性损害所致。
有作者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结扎大的左前降支造成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在损伤区的心外膜导联记录到ST段抬高电交替,心肌损伤愈严重,ST段电交替愈显着,而且电交替的发生率几乎为100%。
但在非缺血区的导联则不出现ST-T电交替。
ST段电交替持续时间较短,为数秒至数分钟,多见于心前导联,常伴有多种室性心律失常等。
心电图特征:(1)ST段抬高电交替:ST段抬高电交替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及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
心肌损伤的程度愈重,ST段抬高愈显着,电交替现象愈明显。
(2)ST段下降电交替:ST段下降的程度轻重交替,见于心肌缺血、炎症等。
(3)ST段长短电交替:ST段长短发生交替性变化。
心电图学概念术语系列文库:ST段下降
心电图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ST段下降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心电图学,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电图学基本概念
“ST段下降”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ST段下降
亦称“ST段压低”。
除Ⅲ导联ST段下降可达0.1mV外,其余任何导联的ST段若下降的幅度超过0.05mV时,即称为ST段下降。
观察ST段下降时,除了注意其下降的程度外,还应注意下降ST段的形态。
按形态ST段下降可分为:(1)缺血型ST段下降,其中包括*水平型ST段下降、*下垂型ST段下降及*弓背型ST 段下降;(2)类缺血型ST段下降;(3)J点型ST段下降。
缺血型和类缺血型ST段下降多为病理性,J点型ST段下降多属生理性改变,临床意义较小。
ST段下降按其发生原理又可分为*原发性ST段改变和*继发性ST段改变两种。
ST段下降可见于:(1)Ta波引起的ST段降低;(2)心室肥厚;(3)束支传导阻滞;(4)预激综合征;(5)急性心肌炎;(6)低血钾症;(7)洋地黄或奎尼丁作用;(8)慢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9)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0)脑出血、心动过速后、起搏后,过度换气及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
心电图上st段有什么意义
心电图上st段有什么意义心电图ST段是指QRS波群J点至T波开始之间,是心室复极的初始阶段,虽然正常变异的ST段伴随J点升高或降低可略有相应变化,但其形态没有异常改变,所以,心电图ST段改变是判断心脏正常与否的主要方面。
心电图ST段改变的含义包括ST抬高、压低、延长和缩短。
关于ST段一般只讨论压低,也称ST下降。
ST段压低大致可分为ST斜上型压低、斜下型压低和水平型压低三种类型:目前,公认ST段压低程度以0.5毫米为界限。
当ST段呈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30.5毫米,往往被看作多数具有病理性意义,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也可发生于心肌病、高血压、洋地黄等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运动员心脏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当心电图ST段改变呈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0.5毫米时被看作多数具有可疑病理性意义。
当ST段呈斜上型压低30.5毫米通常认为无确切病理性意义。
当ST段呈斜上型压低<0.5毫米时通常认为对于心脏本身无病理性意义,后两者较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其他情绪激动、心动过速等具有交感神经兴奋倾向的患者或正常人,尤其多见于正常年轻人(尤其女性年轻人)和更年期妇女。
这种心电图ST段改变被看作是一种非特异性改变。
非特异性ST改变的特点除了呈斜上型下降外,较常出现在II、III和aVF 三个导联上,但有时也可出现在其他导联。
由此可见,心电图ST段改变可能导致病理性的疾病,可能是非病理性的。
而具体是哪种类型则要根据ST段改变的具体方式而定。
心电图的ST—T改变,是冠心病的标志性变化,因为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其管腔变窄、阻塞;或功能改变而痉挛(血管紧张,不自然地收缩),两者均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以,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在心电图上就出现ST—T改变。
心电图的ST—T变化,不是冠心病所独有,非缺血性心脏病或其他原因也能引起,如继发性或非特异性的心脏病都可致心电图ST—T变。
正确解读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变
正确解读心电图的ST段和T波改动之五兆芳芳创作北京协和医院徐南图什么叫心电图?心脏在收缩跳动进程,心肌内的电流产生在前,心肌机械性收缩在后,应用心电图机以图形形式记实这些心肌电流的变更就叫做心电图.通常应用两根电线,以不合的联接方法辨别在肢体和胸壁上记实到心电图.目前,临床上常规应用10根导线以12个不合的导线联接方法记实12个导联的心电图图形,包含3个经典的、尺度的双极肢体导联心电图,简称为I、II、III导联心电图;3个单极肢体导联心电图,简称为aVR、aVL和aVF导联心电图;6个单极胸壁导联心电图,简称为V1、V2、V3、V4、V5、V6导联心电图.心电图记实心房和心室勾当进程心肌内的电流变更情况时一般以电压的大小和延续的时间长短来暗示.波形的幅度代表电压,向上的波形代表正电压,向下代表负电压.上下每1个小格=1毫米=0.1毫伏电压.横坐标代表时间,左右一小格=0.04秒.以心室为例,引发心肌收缩的电压较高,时限却很短.相反,心室心肌舒张期的电压较低,时限却明显较长.学术上把心肌电收缩期称为心肌的除极期,舒张期称为心肌的复极期.心室除极期的心电图图形叫做QRS波,复极期则由ST段和T波组成.心室除极期电压最高,因此QRS波形最大.复极早期ST段根本无电流产生,因此ST段呈平坦,复极晚期T波的幅度一般小于QRS 波,T波标的目的通常与QRS主波标的目的相一致其幅度原则上应大于向上主波的1/10.心电图在临床上的价值心电图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他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电生理学学科和临床上诊断心脏病不成缺少的常规诊断东西.尤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方面,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极大.但同时他又是一门经验性学科,对于诊断心脏疾病的敏理性、特异性和正确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缺乏.也就是说诊断某些心脏疾病不敷灵敏、缺乏特异性、正确性有时较差,仅仅凭一次心电图就诊断心肌炎的价值不大就是一个例子.如何正确评价ST段和T波改动如何正确评价ST段和T波改动(简称为ST-T改动)已成为临床上让人困扰的一个问题.ST段改动的寄义包含ST抬高、压低、延长和缩短.T波改动的寄义包含T波低平、平坦(T波消失,与基线一致),增高、倒置或双向等.关于ST段我们这里只讨论压低,也称ST下降.ST段压低大致可分为ST斜上型压低、斜下型压低和水平型压低三种类型:目前,公认ST段压低程度以为界限.当ST段呈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或/及T波上行和下行肢呈对称性倒置、非对称性、瀑布样深倒或很是挺拔时,往往被看作多数具有病理性意义,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也可产生于心肌病、高血压、洋地黄等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运动员心脏和各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当ST段呈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或/及T波明显倒置时被看作多数具有可疑病理性意义.当ST段呈斜上型压低>或/及T波轻度倒置时通常认为无确切病理性意义.当ST段呈斜上型压低<或/及T波稍低时通常认为对于心脏自己无病理性意义,后两者较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效紊乱、甲状腺性能亢进和其他情绪冲动、心动过速等具有交感神经兴奋倾向的患者或正常人,尤其多见于正终年轻人(尤其女性年轻人)和更年期妇女.这种ST段、T波改动被看作是一种非特异性改动.非特异性ST、T改动的特点除了呈斜上型下降外,较常出现在II、III和aVF三个导联上,但有时也可出现在其他导联.在除外了器质性心脏病布景以外,非特异性ST-T改动无任何临床意义.以冠心病为例,目前临床上以ST段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或/及T波呈前后肢对称性倒置或对称性挺拔作为存在心肌缺血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任务中,冠心病患者休息状态下的心电图往往没有典型的ST和T波改动,或即便有ST和T波改动有时也缺乏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唯一证据.可见,心电图正常不克不及说患者心脏一定没有病.相反,心电图有ST 和T波非特异性改动也不克不及说心脏就一定有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类心电图学讲义S T段分析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五)ST段分析ST段分析主要分析其时限长短、ST段是否抬高或压低的具体情况。
1ST段定义及相关知识ST段(STsegment)指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一段时间距离,为整个心室除极完毕至心室开始复极前的一段时间。
终末部分与T波常分界不清。
单相动作电位显示ST段对应于心室复极的慢相早期,反映【2】相平台期缓慢的斜率,因而其时限均呈频率依赖性。
正常时ST段几乎与等电位线相重叠,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的偏移。
测量ST段抬高或压低应在QRS终点后60-80ms,即全部心肌纤维去极化完成,基本处于膜电位水平时测量。
若基线不清或偏移,则应作矫正基线或以QRS波起点(Q波起点)为参照点测量。
ST段正常时间是秒,心率越快,ST段越短;ST段偏移及其形态变化对诊断某些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如急性心肌梗死时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冠心病心肌缺血时ST段呈水平型、下斜型或低垂型压低等。
2 正常ST段正常ST段一般书本描述成这样:正常的ST段往往是呈略上斜形与T波相连,其水平延伸部分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ST段可略有压低,但不能达到,ST段抬高≤。
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
图3-118 正常ST段心电图本图ST段除aVF导联为水平型的之外,其它均略呈斜上型,终末部分与T波常分界不清。
ST段长度,按照aVF导联也就是秒,其它导联呈斜上型分界不清。
本图由于心率较快,时限一般小于秒;ST段抬高与压低情况是:aVR导联略下斜型压低,III导联也下斜压低,V2、V3导ST段上斜抬高达,V4导联略斜上型抬高。
总的来看还是属于正常的。
正常ST段ST段水平型压低<,ST段抬高≤。
但V1-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
本图基本上还在T范围以内。
但是严格起来,aVR与III导下斜压低超过,V4-V6导联 ST段向上抬高达到,属于不正常。
所以一般学者还是认为III导联ST段压低幅度可以达到左右,不超过还属于正常,这里T波倒置也许是ST段压低的原因之一。
aVR导联的T波倒置,ST段压低也常在以内,属于正常;在V4-V6一般不应高于,但早复征时V4-V6可抬高达到或更多,这里V4导联略斜上型抬高仅,也属于正常。
如何测量ST段抬高基点算哪里这个问题也要明确!以前用T-P段作为测量基线,近十年来多数学者主张用Q波起点为标准。
不管是上斜型还是下斜型都如此。
上斜型或下斜型ST段以那点为抬高或压低的测量点一般上斜型与近水平型ST段压低、下斜型压低或凹面向上型压低测量J点后秒处,ST段抬高或压低在心率快时其长度一般不够秒,所以要在秒或更短处测量,否则就测量到T波升支不属于ST段范围了。
凹面向上型抬高可以测量到最低处量至基线上缘(上缘对上缘)。
3异常ST段正常ST段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ST段水平型压低<,ST段抬高≤。
但V1 -V3导联R波电压正常时可呈上斜型抬高。
凡超过上述正常范围的ST段就属于异常。
这个标准时我们经常使用的。
目前国际上对这个标准又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就是(A HA/ACCF/HRS《 2009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解读,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ST段改变的阈值①男性:V2 及V3 导联J点抬高在≥40岁不应超过0.2 mV(其它导联不超过0.1 mV), <40岁不应超过0.25 mV-----以往部分书本V2 及V3 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3 mV左胸导联不超过。
②女性:V2 及V3,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15 mV;其它导联不应超过0.1 mV。
③不论男性与女性,V 3与V 6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05 mV,30岁以下男性V3R 与V4 R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1 mV。
④V7到V9导联J点抬高不应超过0.05 mV。
⑤所有人群,不论年龄大小,J点压低在V2 及V3 导联不应超过一0.05 mV,在其它导联不应超过一0.1 mV。
①协调的ST段改变:QRS波以正向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0.1 rnV,以S波为主的导联(V1~V3 )ST段压低≥0.1 mV。
出现在V1~V 3导联盯段压低的诊断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差。
②不协调的ST段改变:QRS波以负向波为主的导联,ST段抬高>0.05 mV。
但特异度及灵敏度都较差。
这份资料所定的标准与目前我们由于的标准有一定的差别,值得大家结合实际去理解与运用。
早期复极综合征好像就不适合这个标准。
下面就同大家一起讨论心电图的ST段正常与各种异常改变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一般ST段异常改变分ST段平直延长、ST段抬高与ST段压低3种情况。
1)ST段平直延长上面已经讲过正常ST段时限多在以内,一般不超过,如ST段呈平直部分时限大于等于秒,称ST段平直延长。
图3-119 ST段平直延长心电图多个导联(一般指R波为主导联)的ST段在水平线上平直延长部分≥称ST段平直延长。
本图几乎所有导联的ST段都平直延长,平直延长部分时限在之间。
图3-120 典型低钾、低钙所致显着ST段平直延长图这份图是新生儿低钙伴低钾血症心电图,呈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各导联ST段平直延长达。
血钾L,血钙L。
经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见下图)。
图3-121 典型低钾、低钙所致显着ST段平直延长治疗后复查图这是经治疗后血钾、血钙恢复正常时复查图,该图平直延长的ST段缩短至正常,房室传导也消失了。
说明原来各导联ST段平直延长达与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低钙伴低钾血症所致ST段平直延长意义:临床上可见于低血钙,心肌损害(三基考试答案要求),平时在其他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时出现容易被忽略。
值得大家注意!下面讲ST段改变另一个现象----ST段压低!2)ST段压低正常ST段水平型压低<,若ST段水平型压低≥就称ST段压低改变,具有临床意义。
ST段压低最常见的有:水平型、近水平型、下斜型或下垂型、上斜型或单纯J点型压低。
图3-122 水平型ST段压低心电图本图压低的ST段基本符合水平型压低,即ST段与R波顶点的垂线构成90度角。
压低幅度由于心率较快,用Q波起点作为基点测量点,测量到ST段线面,得出的距离就是压低幅度本图II、III、aVF、V3-V6导联均水平型压低~。
注意该图ST段除压低外,还有明显平直延长,时限达秒,提示有低钙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可能,一定要描述,并给予诊断。
正常心肌缺血可以有ST段平直延长,但这里延长幅度较大,要多考虑有低钙低钾等电解质异常可能,否则真的有低钙低钾,得不到及时纠正就很危险!水平型ST段压低又称缺血型ST段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等于90°,即压低的ST段与心电图纸上的横线平行。
缺血型ST段压低正常应<,≥即有意义。
但一般III、aVR导联ST段压低在以内,不伴有其他导联的ST段压低及抬高时意义不大。
缺血型ST段压低除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肌缺血外,尚可见于心肌损害,部分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低血钾等。
图3-123 心绞痛时ST段呈水平型压低图本图为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绞痛时的一段心电图,MV5通道的ST段呈略下斜型压低,MaVF呈水平型压低。
(电脑自动衰减1mV=13mm)心绞痛时ST段改变特征是:心绞痛时ST段呈近水平或水平型压低,绞痛过后恢复正常水平。
或原有ST段压低者,绞痛时出现ST段压低更明显,绞痛过后恢复绞痛前水平。
凭这点,就基本可以确诊冠心病个别绞痛时ST段抬高,绞痛过后恢复正常。
这就是所谓变异型心绞痛。
无胸痛表现时,记录心电图发现类似ST段压低还不能肯定就是冠心病,需要结合临床。
图3-124 心绞痛的ST段趋势图此ST段趋势图就是前面那份心绞痛时ST段呈水平型压低图相应的动态心电图的S T段趋势图。
正式讲课前大家进行动态心电图交流时用过的图。
某女,60岁,可疑冠心病。
平时偶有胸闷胸痛,多次检查心电图正常。
戴动态心电图在慢步走来医院时刚好出现胸痛一次。
本图是动态心电图的ST段时趋势图,在10时左右胸痛时心率无明显增快的情况下ST段呈水平型压低达毫伏,持续2分钟以上,从而确诊冠心病心绞痛。
出现ST段压低!时间有10多分钟图3-125 心绞痛ST段趋势图中ST段压低时间内全览图的一部分。
这是截了部分的短时间全览图。
全览图与ST段趋势图的ST段压低处时间相对应!诊断准确!如ST段趋势图见到时有ST段压低,全览图对应时间的实时图无ST段压低,就属于干扰!发动态报告时一定要校对!图3-126 近水平型ST段压低近水平型ST压低又称近似缺血型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 +90°,≥80°。
本图II、III、aVF、V5-V6导联的ST段压低都符合此标准。
注意:同一幅图可以有多种ST改变,这里V2V3导联已经属于上斜型压低。
正常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后处压低应<,>时可能异常。
本图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在II、III、aVF、V5、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
描述是不能写压低小于多少mV。
要具体数据!如这份图近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压低幅度均大于,最大达到。
所以描述成II、III、aVF、V5、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
本图除有近水平型压低外尚有上斜型ST段压低(V2V3导联)。
上斜型ST段压低在J点秒处压低大于才有意义。
图3-127 下斜型ST段压低下斜型ST段压低是指ST段延长线与R波垂直线的交角大于90°,一般伴T波倒置,如T波正向,即为鱼钩型ST段压低----下面再举例!本图II、III、aVF、V4-V6导联ST段呈典型下斜型压低~,伴T波倒置,I、V3导联呈水平型压低~。
(喝酒后胸闷记录,次日心电图正常)我遇到不少喝酒后胸闷记录心电图呈现出R波为主导联ST段呈明显的下斜型压低,次日复查心电图正常这样的图可以诊断冠心病吗听听大家的意见该患者在喝50度白酒一斤多后胸闷记录心电图呈现出R波为主导联ST段呈明显的下斜型压低,次日正常,佩戴动态心电图喝酒当晚其动态心电图也有同样压低,但不喝酒,工作爬楼梯心律达到运动试验心率,也无ST段压低!所以不好定为心绞痛,更不能确定为冠心病,需要再做其他检查。
当然可以考虑冠状动脉痉挛!图3-128 鱼钩样ST段压低心电图当T波正向时ST段呈凹面向上,弓背向下压低,其R波降支、ST段及T波升支构成类似鱼钩形态,称鱼钩样ST段压低鱼钩样ST段压低常见于使用洋地黄后的ST段改变(洋地黄作用)及心肌缺血患者。
本图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均呈鱼钩样压低~,是一般高血压患者,没有使用洋地黄!图3-129 上斜型ST段压低心电图上斜型ST段压低:也称单纯J点型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