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章教案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2.掌握护理教育学中与教学计划相关的理论知识;3.掌握护理教育学中教学计划编制的步骤和要点;4.能够根据护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编制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2.1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的理论知识2.1.1 教学计划的概念教学计划是教育活动的规划和组织过程。
它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
2.1.2 教学计划的重要性教学计划的编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3 教学计划的编制步骤教学计划的编制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制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3.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4.安排教学活动: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合起来,制定出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
5.设计评价方式:制定合适的评价方式,用于检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6.修订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时修订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2.2 教学计划编制实例分析本章节还将通过一个实例对教学计划的具体编制进行分析,并对每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计划的编制方法和要点。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的理论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举例的方式,对教学计划的编制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3.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共同探讨教学计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对学生在教学计划编制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教学建议。
五、教学资源•PowerPoint课件: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例分析的案例;•教材:《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第三节。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2.掌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3.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点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三、教学难点1.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提问:你们认为这张图片与教育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讲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促使人的智力、体力、道德、情感和社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30分钟)教师通过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的人的特点和需求。
例如幼儿期的人对感官刺激敏感,需要通过游戏和体验来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学龄期的人开始进入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等;青少年期的人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4.讨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育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堂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1.教育对人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2.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有哪些特点和需求?3.你认为教育在你的发展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六、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关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七、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调查并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的特点和需求;3.写一篇文章,谈谈教育在你的发展中的作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
2024精选《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2024精选《教育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学》教材第三章“教育的基本原理”,具体内容包括第2节“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和第3节“教育的基本规律”。
详细内容涉及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认识到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重点:教育的本质、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教育实践图片,引发学生对教育本质与目的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 理论讲解:a.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b. 教育的基本规律c. 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例题讲解: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教育学基本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育学》教案2. 内容:a.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b. 教育的基本规律c. 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b. 分析教育的基本规律。
c. 举例说明教育在个体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教育学名著,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教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结构清晰和重点突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解教育基本原理的同时,能够联系实际教育场景,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版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发展与学习》,详细内容为第二节“幼儿认知发展与学习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幼儿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为今后的幼儿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理解幼儿学习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在学习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幼儿学习的规律及教学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活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幼儿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点。
2. 基本概念: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3.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学习的规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
4. 实践情景引入:举例分析幼儿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5.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8.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及特点2. 幼儿学习规律3. 教学方法4. 实践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名幼儿在认知发展方面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2. 答案:参照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幼儿教育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幼儿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应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第一章:小学教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教育的定义、特点和任务。
2. 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
3. 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小学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 小学教育的任务3.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4. 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5. 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教育的特点2. 小学教育的任务3. 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学教育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小学教育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小学生发展特点与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2. 掌握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3. 理解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
二、教学内容1.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2.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3.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4. 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5. 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2.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3.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小学生发展特点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小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教育。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课程的定义、分类和设计。
2. 掌握小学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
3. 理解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小学课程的定义、分类和设计2. 小学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3. 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小学课程的设计2. 小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 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案例分析法1. 导入:介绍小学课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小学课程的思考。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教案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学》教材第三章“幼儿发展”的第二节“幼儿认知发展”和第三节“幼儿心理发展”。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阶段及影响幼儿认知发展的因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及心理发展的促进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幼儿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 分析并评价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认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影响幼儿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特点及影响因素。
(2)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重要时期及促进策略。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分析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幼儿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理解和掌握。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理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强调作业完成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划分特点影响因素2. 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重要时期促进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2)分析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学术论文,了解幼儿认知和心理发展的最新研究动态。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Ⅰ、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Ⅱ、概要和教学目标:概要:关于人的发展问题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身心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人的发展具有统一性、阶段性、稳定性、顺序性、不均衡性以及个别差异性。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主要受教育自身状况,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
教学目标:描述遗传、环境、教育、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阐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应用本章所学原理,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如何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Ⅴ、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一、人的发展的涵义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潜能到现实的过程。
因此,发展不等于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等,而是一种旧质不断消失,新质的不断增加的过程。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有两种意义:第一即个体的发展,指一个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身心各方面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增强。
第二即总体人的发展,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进化的过程。
前者主要出现于教学论述中,后者主要出现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论述中。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在发展水平上,人的身心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怎么写的
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怎么写的1. 引言教案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文件,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本文将介绍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的写作要点和结构。
2. 教案写作要点2.1 教学目标编写教案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护理教育中,教学目标应紧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并且能够量化,以便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在护理教育学第三章教案中,主要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可能遇到困难的内容,教学重难点是指同时具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与活动安排在编写教案时,应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活动安排。
教学方法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动安排应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
编写教案时,应明确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3. 教案结构3.1 教学目标首先,在教案的开头部分明确列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
例如:•知识目标:了解护理教育学第三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技能目标:能够应用护理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护理教育学的兴趣和热情。
3.2 教学内容接下来,详细描述本次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重难点。
例如:•教学重点:护理教育学的相关概念、原则和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护理教育学的应用和创新;•教学重难点:护理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 教学方法与活动安排然后,说明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活动安排,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任务。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版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学教材第三章《幼儿发展》的第二节“幼儿身体发展”及第七章《幼儿教育方法》的第四节“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身体发展的阶段特征、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教育策略,以及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类型与实施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幼儿身体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教育策略。
2. 了解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游戏进行教育。
3. 提高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身体发展的阶段特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根据幼儿身体发展的阶段特征制定教育策略,以及如何运用游戏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幼儿发展模型)、游戏材料。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身体发展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幼儿身体发展的阶段特征。
(2)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教育策略。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年龄段的幼儿,分析其身体发展特点,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4. 例题讲解:讲解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类型的游戏如何实施。
5. 随堂练习:学生设计一个针对某一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活动,并分享设计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设计一个针对某一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活动,包括游戏目标、玩法、材料准备等。
2. 答案:(1)幼儿身体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幼儿身体发展的更多内容,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同时,关注国内外幼儿教育动态,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与幼儿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特征及教育方法紧密结合。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方向。
2020年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3
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3朱永新千字文xx0311(周四) 中国大学网:李晓燕现代教育学靳玉乐教案3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人的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二、心理学基础(一)认知发展理论(二)智力发展理论(三)道德发展理论(四)人格发展理论三、社会学基础(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过程(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第二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个体发展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
二、人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 1、阶段性和顺序性 2、不平衡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别差异性 5、互补性三、关于年龄阶段的划分 1)古代先哲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及教育主张 2)柏拉图的划分 3)亚里士多德的划分 4)孔子 2.、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对人生阶段的划分与教育主张 1)夸美纽斯划分 2)卢梭的划分 3)裴斯塔洛齐对学龄初期儿童认识特征的研究。
4)福禄倍尔对幼儿期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的研究。
3.、现代心理学家对人生阶段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1)从整体上研究人生的阶段发展问题。
2)对人的心理的某一方面的发展做深入的探讨。
3).通过心理实验、测量、统计等方法对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各种心理能力、品质作出定性和定量的细致研究。
包括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制作和常模的建立。
四、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教育要依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要抓住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育要给学生的心理发展以积极的支持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1、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 2、智力上的差异 3、焦虑水平 4、控制点差异 5、大脑左右半球差异 (二)心理发展差异的教育意义 1、各种类型的差异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 2、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前的因材施教有什么障碍第三节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析 1. 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高尔顿和华生)会合论。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1.标题:《幼儿认知发展》
2.内容:
a.感知、注意、记忆等认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b.幼儿在感知、注意、记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c.针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a.分析一个幼儿认知发展的实际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b.论述幼儿认知发展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2.理论讲解:
a.讲解感知、注意、记忆等幼儿认知发展方面的基本概念;
b.分析幼儿在感知、注意、记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c.阐述针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3.例题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激发课堂氛围;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鼓励正确思考,纠正错误观念。
四、情景导入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通过提问、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幼儿认知发展特点;
3.结合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情景导入的吸引力。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且具有针对性,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感知、注意、记忆等幼儿认知发展方面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PPT、视频、实物展示等;
2.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认知活动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思考。
2.答案:略。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版
幼儿教育学陈幸军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学教材第三章《幼儿发展》及第七章《幼儿教育方法》,详细内容包括: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游戏、故事、探究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 学习并运用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提升教学策略运用能力。
3. 掌握游戏、故事、探究等教学方法,并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教育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游戏、故事、探究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发展特点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阐述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组讨论给出的教学案例,分析其中应用的教育原则。
4. 方法探讨(15分钟):介绍游戏、故事、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应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设计一个简短的幼儿教学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2. 答案示例:活动名称:认识水果活动目标: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邀请幼儿观察水果摊或图片,引导他们说出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等。
活动方法:采用游戏、探究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说出水果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探讨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幼儿教育学教案
幼儿教育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学教材第三章“幼儿的认知与发展”,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幼儿的语言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及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语言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阶段,了解各阶段的特点。
3. 学会运用有效方法与策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卡片、玩具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语言交流的视频,引导学生们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有效方法与策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活动。
5. 小组分享(10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设计,全班讨论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2. 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及特点3.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活动,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与策略。
2. 答案:(1)活动目标:提高幼儿的词汇量、语言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
(2)活动内容:以“我的家人”为主题,让幼儿用图片、卡片等辅助工具,描述自己的家人。
(3)活动方法与策略: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2)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
3)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家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学科领域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2)研究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教育学课本及教案
教育学课本及教案第一章:教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的概念、功能和目的理解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教育的基本类型和我国教育制度1.2 教学内容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功能与目的教育的类型我国教育制度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问答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二章:教育心理学2.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理解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育启示2.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2.4 教学评估课堂实验和观察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三章: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理解教学评价的原理和方法3.2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概念和作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评价的原理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演练法案例分析法3.4 教学评估课堂实践和演练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四章:班级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班级管理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理解班级管理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班级管理的概念和作用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班级管理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五章:教育政策与法规5.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政策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理解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内容5.2 教学内容教育政策的概念和作用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内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和讨论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六章:学生发展心理学6.1 教学目标理解学生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领域掌握学生发展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适应性发展学生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心理过程学生个体差异和适应性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和辅导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七章:课程设计与评价7.1 教学目标理解课程设计的概念和原则掌握课程开发的步骤和方法掌握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7.2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课程开发的步骤和方法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改进的策略讲授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和小组合作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八章:教师专业发展8.1 教学目标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掌握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生权益保护8.2 教学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生权益保护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8.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九章:学校管理与领导9.1 教学目标理解学校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过程了解学校领导的角色和能力要求9.2 教学内容学校管理的概念和原则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过程学校领导的角色和能力要求学校管理与领导的发展趋势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第十章:教育研究方法10.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和类型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了解教育研究的伦理和评价标准10.2 教学内容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教育研究的伦理和评价标准教育研究的应用和局限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实践和操作课后作业和小测验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教育的基本概念、功能与目的教育的基本概念:需要重点关注教育的定义、特点和本质,以及教育与其他现象的区别。
教育学教案第三章教育目的
2、实践教训
3、科学知识证明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
要避免两种倾向:只注意联系;只注意区别。
(四)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根
本标准。
但如“应试教育”,原本只是手段的考试,却成了教育追求的目的。真正的教育目的在实践
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本思想: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
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
系列。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
适应: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要求满足的配合性或支持性
超越:对现实社会当前发展的未来指向,和对现实社会当前的否定性
教育要适应现实社会当前要求和需要,也要讲究超越?
A、是社会继承所必须但要有走向未来的指向
B、没有超越就不会有发展但也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因此,要努力使成为鲜活的实践;在实践上避免主次分明的绝对化思维;要从现实及未来发
应该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看待和认识教育目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学》第三章“幼儿发展概述”,具体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节,重点探讨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以及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1. 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及规律2.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3. 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原则和方法,设计和组织幼儿教育活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尊重幼儿发展规律,提高教育效果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灵活运用于实践;如何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提高教育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案例分析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发展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及规律(2)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3)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幼儿园的实际案例为背景,让学生分析幼儿在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针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设计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幼儿教育活动方案。
6.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幼儿发展问题,分享解决方案,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及规律2.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3. 幼儿教育原则和方法4. 案例分析:幼儿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针对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方案。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到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提高教育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幼儿发展理论和实践,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教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念:xx: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四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
教育目的的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国家:总体性的、高度概括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教师(课堂):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的教育理想;理论依据:xx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赫钦斯;观点:确立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使人的本性得到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等;观点:确立教育目的要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xx观点: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马克思辩证统一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全面发展:xx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本宗旨,重要使命。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德育:思想基础、灵魂、前提、保障、动力;培养要求:政治方向:良好思想品德、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品质智育:智力基础、为其他各育奠定基础培养要求: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增强能力)培养品质和精神体育:健康基础、物质保证授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增强保健意识,培养需要和习惯,增强意志力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体育课)美育:审美教育或xx教育感受xx、鉴赏xx和创造xx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教育+技术教育文件: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周星期第节(课时)年月日第1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课时2第1节人的发展的含义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识记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年龄特征的概念。
2.描述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应用本章所学原理,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如何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自由讨论、教案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第一节人的发展的含义一、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的身心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具体指人作为生命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生理方面,包括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成熟;心理方面,它包括各种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发展,也包括个性的形成。
二、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发展的统一性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身体的正常发展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特别是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人的心理的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
(二)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人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又称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
它包括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结构与机能特征,运动器官、感觉器官、语言器官等方面的结构与机能,以及肌体结构、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二)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物和物质基础,它在人的一生中都会持续发挥作用。
人之间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别的,表现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某些差异,感觉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的差别等。
这些差别会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环境包括两种: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自然环境。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生活的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种。
宏观环境如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精神文化等等。
微观环境如家庭、邻里、亲友、娱乐场所、工作单位等等。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其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大致可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宏观社会环境包括人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生产生活方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社会大背景,它在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
这种制约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社会环境使人从遗传素质所得到的发展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②宏观社会环境制约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第二,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微观环境比宏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更为直接。
人从出生开始,首先接触到的是对人的成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微观环境就是家庭教育,它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方法、父母的生活态度以及家庭条件等等。
(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不依赖于人而存在,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环境,是同人类生活和活动密切相关的、能够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种种自然条件的总称。
自然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空间、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因素。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教育也属于社会环境范围,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的影响相比,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的与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下进行的。
它保证了教学的良好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保证了教学得以顺利、有节奏地进行。
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
它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把学习者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中进行教育和训练。
(四)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教育环境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起来的。
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利用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
经过精心创设的校园环境和严密的学校管理制度可以限制和排除一切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充分利用和发展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
(五)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遗传优势,弥补其缺陷事实证明,人的先天素质是不一样的。
教育可以根据儿童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他的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方向发展。
特殊教育在超常儿童教育和残疾儿童教育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应该看到,教育的主导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又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任意决定人的发展。
四、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和适应这些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
如上所述,在人的发展上,教育不是起绝对的主导作用,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对个体而言,教育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中性的甚至是消极的。
教育经验、师资水平、物质条件、学生原有水平以及社会上各种外在因素都可以影响到教育主导作用的发展,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一、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的大小,与教育自身的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物质条件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教育的物质条件是教育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
教育的物质条件包括校园地理环境、校舍(办公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操场、教工学生宿舍、浴室、商店等)、教育设备(桌椅、黑板、幻灯机、照相机、摄像机、电视机、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安全、防火、卫生、体育设施等)、图书、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办公用品、学习文具等。
(二)教师素质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水平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这样的赞誉:“你不仅是活的知识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理智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
你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雕塑家。
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
社会把你看成能工巧匠,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工巧匠。
”教师的专业性是构成教育主导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能力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管理是对特定教育系统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进行合理组合,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教育目标的协调活动。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管理工作至少要涉及到以下九个基本要素:目标、机构、职位、人员、财物、时空、信息、文化、法律等,任何一个要素出问题,都会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一)家庭经济状况有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好坏影响着儿童所能享用的教育资源的质与量。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儿童享受教育的年限和在何等资源条件的学校就读。
同时,家庭经济状况也制约着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精力和经济的投入程度。
但这种影响作用是有限的。
(二)父母的文化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家庭教育的质量与家长的文化水平成正比。
家长的文化水平越高,其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就越高,儿童发展的基础就越好,发展的潜力就越大。
(三)家庭的人际氛围家庭的人际氛围是家庭成员在经常状态下占优势的、一般的态度与感受,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非自然的主观因素。
一般而言,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家庭气氛,增强了家庭内部的群体凝聚力,保证了家长教育影响的效果,这对子女的学习和品德发展是有利的;相反,专断的、紧张的、经常有冲突的家庭氛围,对于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势必产生不良的作用和结果;平淡的、不活跃的、关系疏离的家庭气氛,导致子女与家长之间有一定的“离心力”,存在一段心理距离,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和教育影响也因此而被削弱了。
三、社会发展状况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不存在离开社会的教育,也不存在离开教育的社会。
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才能保证受教育者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和背景中进行,无不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标上社会时代背景的印记。
影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等。
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育人功能。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这一系列社会形态的转变,都对教育的育人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2)政治制度的开明程度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取向。
在一个民主开明的政治制度下,国家不仅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更重视自由、民主、宽容、尊重等社会价值观的养成。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教育才有可能是以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来实现社会的发展。
(3)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败落的社会风尚则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
社会风尚是个人生活的真实世界,对个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
总之,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产生的,它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
教育如果能得到社会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就能充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第1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的含义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第周星期第节(课时)年月日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课时2第三节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自由讨论、教案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第三节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一)发展的统一性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