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革命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沭县八年级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新人教版1.知识与能力(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培养阅读、理解历史资料和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培养表述历史事件和观点的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对比大清帝国和中华民国的国旗、国歌和宪法,辛亥革命前后人们的服饰、称呼、礼节的变化,体会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变,初步掌握“比较”的历史学习方法。

(2)提取历史图片和漫画中有效信息,初步掌握“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述历史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主要活动,感悟革命志士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

(2)全面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开启了中国的进步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北京一六一中学张明明在《辛亥革命》一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学习运用“长时段”结合“短时段”的方法来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是一场“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资产阶级革命。

”下面我们来看张老师的教学设计,限于时间关系,我们主要看张老师是如何达成“学习运用‘长时段’结合‘短时段’的方法来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是一场‘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两个目标的。

张: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这一部分,张老师出示了一份材料: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当时人不禁感叹:“今日惟‘共和’二字稍可卖几钱耳!”(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这段材料用来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贾:共和成为流行词汇,说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张:张老师然后又出示了一段材料,看起来和刚才这段材料有些矛盾。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板书设计第8课辛亥革命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兴中会(1894) 2.中国同盟会(1895)纲领:三民主义二、武昌起义(1911年)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

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一、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二、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三、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图片分析法提问启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南京又称金陵,自古被誉为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地,有诗为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老师就曾经在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里生活过三年,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ppt 展示中山陵巍峨的全貌),在中山陵中葬着的就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做过什么事呢?有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教学1、2分钟快速阅读第一子母,完成老师给出的“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的表格,时间、地点、纲领、性质。

ppt展示兴中会成立后各地涌现的多个政治团体,思考:处于分散状态的革命团体对革命形式的进展有何影响?(不利于统一的政治活动,因此迫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同盟会应运而生。

)师: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师:“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小结: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孙中山图片,他是谁?你知道的孙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孙中山,介绍孙中山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共十五大报告对孙中山的评价(出示)二、新课学习:(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材料二: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8课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8课辛亥革命

第8课辛亥革命八年级历史教案第8课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2、学情: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了解比较少,但对孙中山通过影视剧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以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为主线,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创意:①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②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课后记: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八年级辛亥革命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

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

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

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8辛亥革命word教案(12)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8辛亥革命word教案(12)

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必要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同盟会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二、教法建议1.“同学们知道孙中山吗?”教师可以利用“导入框”提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孙中山像,让学生们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教师可以用电脑屏幕显示或幻灯打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

指导学生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图,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宣誓的场景,然后指出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

这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

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时间:2015-9-28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二)能力目标1.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四)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武昌起义,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比较分析法。

3.阅读理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

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邓小平——改革开放。

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导入。

二、讲授新课1、酝酿与爆发(1)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初,黄兴、宋教仁等建立了华兴会,重要成员有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同年冬,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建立了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1906年,湖北进步人士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成员是学界和新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做了准备.各地起义的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迫切性.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制定纲领和建立政党的必要性)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70多人集会,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辛亥革命复习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导入新课||,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么资产阶级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一任务的领导阶级||,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一、学情分析高一的同学对学习大多保持比较高的学习热情||,期待在成绩上得到提高来增强学习信心||,也希望在历史课堂上得到趣味从而增强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生动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表演来提高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也发掘和鼓励对表演有兴趣天分的学生||,实践“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的理念||。

并结合现实时事||,增强学习的现实感并促进学生对现实的关注思考||。

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也较为容易理解的事件过程(亦即武昌首义的视频材料)入手||,使学生对事件有一定了解和兴趣||,再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对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评析||,进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讲出自己的看法||。

比较符合从已知到未知||,不断深入的学习规律||。

本课主要通过丰富的材料||,以及设计问题、提供思路、深化认识等方式||,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了解袁世凯夺得领导权的过程和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对辛亥革命做出理解性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掌握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历史短剧表演||,提高学生兴趣||,体验历史||。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导读:本文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二、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19 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 世纪
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1905 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 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 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 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 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 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 面的广泛变革,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 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2.阅读课本、材
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采取什么
料提取信息、共同
措施挽救其统治危机?其措施结果与
探讨辛亥革命的背
洋务运动比较有何启示?
景。
3.出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资本
3.4.阅读材料、
主义发展的数据,问:数据说明什么?
概括归纳,得出这

为辛亥革命准备了什么条件?
些资料说明辛亥革
清亥
4、展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简表》问: 命的经济基础、阶
民主、富强继续奋斗探索的史实。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八)板书设计: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整合、把握程度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讲究技巧性、艺术性,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把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九)教学反思:包括教案的亮点、学术争论的不同观点、教学困惑等。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顺应历史潮流,开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并于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做的探索进行复习,有利于旧知的巩固,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本课内容,使学生从线索上清晰地把所握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层的探索,认识到革命斗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和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都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本课的主线:准备――爆发――结果。学情分析:
(三)教学模式:以各区(市)、学校推行的模式为主,教师独创并经过实践并在一定区域内反响良好的也可。
(四)教具:一般包括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教学实物等。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包括基本的历史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态势。
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基础知识的掌握。
武昌起义(时间、地点、结果用幻灯片呈现出来)
于是,这些独立的省的代表齐聚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课件呈现孙中山大总统像和总统宣誓誓词)
向学生强调: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循序善诱法
2、情景再现法
3、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法、材料分析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
整体思路:以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和精神为主线,分四大块阐述:国难深重、胸怀大志(背景);愈挫弥坚、成就伟业(经过、结果);千秋功业、任人评说(评价);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把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对应起来,重点解释三民主义,加深学生对革命纲领的理解。
有了完整的革命纲领作为指导,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去实现革命的目标。
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年
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
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搜捕,陆皓东被捕牺牲。
惠州起义
1900年
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
(今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村一带)发动起义。
潮州黄冈起义
1907年
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历六日而败。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导入
[投影显示]
[教师讲解]同学们,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兴中会成立之初,就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奋斗目标提了出来,这表明,兴中会一开始就是以一个旨在武装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团体出现的。因此,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教师引导]同学们,继兴中会的成立,从1894年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请同学们看下列表格。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出自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辛亥革命》。本单元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共分有两目: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的一次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
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教师问,孙中山寻求的救国的道路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孙中山寻求的救国道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教案1 新人教版

辛亥革命各位评委好,亲爱的同行,大家好,我是澄迈县第二中学的陈立园,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继而中华民国才得以成立。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百周年,回顾中国二十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与教材前两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通过看图及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了解早期革命者为了赢得革命胜利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以及革命纲领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说教法和学法1、学情分析(优势)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注意增强历史的趣味性,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案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第8课辛亥革命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一、请认真阅读40—41页本课内容,完成下列知识梳理二、仔细阅读课本第41—42页“武昌起义”一目,完成下面表格:武昌起义起义背景(学生了解即可)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孙髯都失败,但扩大了革命影响,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简单经过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其一是并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各营纷纷响应,起义军经过一夜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起义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三、请认真阅读第43页课本内容,回答下面问题:.中华民国成立于何时何地?有什么重大意义?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清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如何?有何意义?《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对于三民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查资料,问老师)?(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民族革命)进步性:①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清贵族,强调了民族平等,反对种族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族隔阂,孤立了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将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1-2:导入新课导入:第二单元的主题线索是“近代化的探索”,讲述的是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面我们学习到了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最终因为制度的腐朽而破产,也学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日本为模板希望引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因封建顽固势力派的阻扰而最终喋血京城。

戊戌变法以血的教训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要推翻腐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在中国领导了一场革命。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辛亥革命。

幻灯3:课题师:辛亥革命有两个定义,我们来看看,我们常说的是哪个含义呢?幻灯4:辛亥革命的狭义和广义生:广义的辛亥革命。

幻灯5-6:孙中山简介师:要说到辛亥革命,一定要说到孙中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孙中山。

一个人的思想主张和他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他出生在广东香山贫苦的农民家庭,目睹农民的贫苦和所受的压迫,要决心做“洪秀全第二”说明从小就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13岁时,随兄长到了檀香山,先后进了英、美人办的学校,后回到广州入医学校,后又转入香港继续学医,成为医学博士。

他的青年生活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他与外国人接触较早,13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都是外国人设立的学校,他对西方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等人之上,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幸事,因为我们要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就应该对近代文化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

第二,他所受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革命的至宝,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能超越别人所提的方案。

中山先生的一切方案都是具体的、精密的。

甲午中日战争给了他刺激很大,曾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遭到冷遇,此后他完全放弃行医,专门从事政治。

过渡:我们说要革命,革命的前提,要有什么?生:革命的团体、组织等等师:那我就先了解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团体。

幻灯7:兴中会师: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团体名称、时间、地点?(指导学生看书本)生: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师:兴中会的成员是哪些人组成呢?生:反清志士师:你们觉得兴中会的斗争矛头指向谁?他们和康梁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有什么区别?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想法是否合理,为什么?生:矛头指向清政府,康梁主张改革温和的方式,孙主张革命暴力,因为清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代理工具,也正是是因为腐朽的统治,才导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等等。

师:为什么选择在檀香山(今天美国夏威夷)呢?檀香山是他学习活动的主要地方,这里他不但可以有稳定的居所可以进行革命的宣传,而且华侨思想比较开通,容易接受他的革命思想!幻灯8: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师: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也是孙中山踏上革命道路的标志,继兴中会成立之后,国内出现了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必须要有统一的组织的领导,这些团体各自分散,也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难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

于是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同盟会。

记住兴中会是团体,同盟会是政党,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祖国各地的青年团组织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间的关系一样,全国各地共产主义青年团都要接受共青团组织的统一领导。

幻灯9-10:同盟会师: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指导学生看书找到)生: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在日本的原因)师:政党都有统一的领导核心,统一的政治纲领,那么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呢?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到37页材料中的对应内容师:孙中山先生在同盟会的机关报刊物《民报》中,把这一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幻灯11:三民主义引导学生在37页小字注解中对三民主义和纲领的解读。

师: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而清王朝是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民族主义具有浓厚的反封建的色彩。

“鞑虏”指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

民权主义就是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体现了反专制、求民主、自由。

在目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为防范于未然,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师:三民主义中哪个是核心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讲解,革命就是夺权,革命的核心问题就是夺取和建立政权,所以民权主义是核心。

师:你们发现这个纲领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呢?在当时的中国要走上民主独立的道路仅仅反封建就够了吗?关于土地改革,有没有明确的措施呢?生: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师:因此我们把它叫做“旧三民主义”,尽管如此,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是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幻灯12:各地革命党人起义过渡:在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如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秋瑾)、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林觉民),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起义都失败了,正是在这些失败的教训和起义精神的鼓舞下,才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如果没有前面的努力,就没有最终的成功。

幻灯13:武昌起义师: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后来台湾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地点(讲清楚武汉和武昌的区别)?请学生讲述过程或者看书38页了解师: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起义准备,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1901年,清政府新政,编练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这样,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湖北新军参加革命团体达到五六千人,占湖北新军总数的1/3以上。

后革命党在汉口俄租借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巡捕赶来。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瑞澂在武昌城全城戒严,按花名册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形式极为严峻,革命提前爆发。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

随后,起义军汇集起来,猛攻湖广总督衙门。

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

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

短短三天时间,武汉三镇起义成功,这说明起义形势怎么样?生:很快幻灯14:各省独立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十多个省纷纷宣布独立,这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都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这又说明了什么?生:清朝太腐败了,摇摇欲坠了师: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到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清朝统治名存实亡。

过渡:根据三民主义的指导,推翻封建政权后,下一步要做什么?(创立民国)幻灯15:中华民国的建立师: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呢?(1912年元旦)师:孙中山就职什么职位?是怎么当上的呢?(孙在革命2个月后回来了,众望所归,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民主的方式推选)师:从这一年起来,启用民国纪年,如何计算呢?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2+1 让学生掌握这一算法,直到今天,台湾还是用民国来纪年的。

师:我们看到孙的职位有个“临时”那么谁是最后的正式大总统呢?生:袁世凯,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夺取了。

幻灯16:袁世凯师:因为当时清帝还没有退位,全国还没有统一,所以政府是过渡型的,机构也不完善,政府的名称就叫南京临时政府,所以也就叫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急忙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前往镇压,北洋军是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大部分都是他的心腹,不听从荫昌的调度,指挥不灵,清政府束手无策,只好启用袁世凯。

此时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抱着敌视的态度,他们看到清政府日薄西山,看中了新的代理人袁世凯。

12月份,南北开始议和,由于帝国主义干涉、革命派内部立宪派、旧官僚的干涉,革命派被迫妥协,与袁世凯达成协议:袁世凯南下就职、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满清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请袁世凯出来挽回大局,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是不会生效的。

袁世凯替清王室谋的不过是退位后的优待条件,为自己却得到了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总统的地位。

幻灯17:清帝退位师:清帝退位说明了辛亥革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生: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辛亥革命的意义远不止这些,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材料,分析革命的意义。

幻灯18-19:辛亥革命的意义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近代化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他的身份是什么?(北洋军阀首领,封建势力的代表)幻灯20:袁世凯任总统生:革命失败了。

幻灯21:讨论革命的成与败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没有。

师: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因而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小结: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那中国的出路何在?附:板书设计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2. 组织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二、武昌起义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2.发展: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全国十几个省3、结果:中华民国的成立4、辛亥革命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