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经典小故事
礼仪小故事 六篇
![礼仪小故事 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89df3eb84ae45c3b358cea.png)
文明礼貌小故事一、不讲文明礼貌的孔雀在一个动物园里居住着很多很多的动物,有孔雀、水牛、象、绵羊、狗、猫等。
其中有一只孔雀很美丽,它不讲文明礼貌,骄傲自大,整天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说自己怎样美丽,又怎样聪明。
别的动物有困难,它从不乐意帮助,有时候还讽刺人家是笨蛋。
所以动物们都很讨厌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
正当它焦急时,看见对面有头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边,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然后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没有理它,孔雀以为它听不见,又问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还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着大声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喂!听没听见我在问你呢!”这时老水牛转过身来瞟了它一眼,没吭声,又转过身去吃草了。
它看见水牛不理它,就甩着尾巴走了。
它走着走着,来到一棵大树旁,看见绵羊和一只狗在树底下玩,它又甩着尾巴走过去问:“喂!问你们两个,到附近公园怎么走”绵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为它们玩得太开心听不见,又大声地问,“喂!到附近公园怎么走”它们俩连看都没看它一眼,继续在那儿玩。
孔雀只好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一只大象在吃草。
这时从远处走来一只猫。
猫走到大象旁边,问:“大象爷爷,请问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转过头来,微笑着说:“小猫真懂礼貌。
喏,就顺这路走到尽头,再向左拐就到了。
”小猫向大象说了声“谢谢”便走了。
孔雀在旁边想:为什么这只小猫一问它们就回答为什么它们不告诉我不行,我也去问问看!它走到大象面前,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不理它,于是它便大声地说,“为什么你肯告诉小猫,却不告诉我呢”大象转过身来微笑地说:“你一出口就是‘喂’这喂那的,到底问谁呀刚才你不是看见了吗人家那么有礼貌。
你呀,尽会炫耀自己,别怪人家说你,你应该懂得讲礼貌啦!”孔雀听了大象的话,脸上发烧,低下头,说:“谢谢您的教导,我会改正的。
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f6238f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d.png)
文明礼仪小故事文明礼仪小故事(通用19篇)文明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素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礼仪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文明礼仪小故事篇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 ”文明礼仪小故事篇2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新整理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新整理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https://img.taocdn.com/s3/m/9f48814b360cba1aa811dadd.png)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那么,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文明礼仪小故事吗?下面小编分享12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孝感动天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4、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文明礼仪的故事
![文明礼仪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236d3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他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父亲问他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孔融回答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这个故事展示了孔融的谦让和注重兄弟之礼的品质。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对老师的尊敬和谦逊的态度。
3.柯莉萍的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这个故事展示了柯莉萍的礼貌和耐心,以及她对于职业的敬业精神。
4.陆晓慧的尊重:陆晓慧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识的人,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
他从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他说:“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这个故事展示了陆晓慧的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5.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d67d2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9.png)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文明礼仪的故事 (1)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
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
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
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
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
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
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
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
”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
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
”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
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
”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
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https://img.taocdn.com/s3/m/efd9c5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b.png)
古代礼仪小故事30则1. 孔子的谦逊。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鲁国做官。
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是孔丘吧?我听说你很聪明,但是你的衣服穿得太好了,不像一个官员。
”孔子听了之后,立刻回家换上了朴素的衣服。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穿过华丽的衣服。
2. 孟子的孝心。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他每天都到坟前去拜祭。
有人问他,“你父亲已经死了,为什么还要每天来这里?”孟子答道,“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天都在忧虑我,现在他已经去世了,我更应该来这里尽孝。
”。
3. 周公的廉洁。
周公是周朝的一位贤臣,他在任官的时候非常廉洁。
有一次,有人送给他一匹名贵的马,周公拒绝了,并说,“我不能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以免影响我的公正。
”他的廉洁品质让人们敬佩不已。
4. 孝文帝的宽容。
汉武帝刘彻有一个弟弟叫刘澜,刘澜品行不好,但是汉武帝却对他非常宽容。
有人问他为什么,汉武帝说,“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宽容,不能因为他的过错就剥夺他的地位。
”。
5. 韩非子的忠诚。
韩非子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宰相,他对秦始皇非常忠诚。
有一次,秦始皇问他,“如果你的父亲和我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韩非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先救您,因为您是国家的君主。
”。
6. 荀子的正直。
荀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他非常正直。
有一次,他担任官职时,有人送给他一些贵重的礼物,他拒绝了,并说,“我不能接受这些礼物,以免影响我的公正。
”。
7. 孟子的仁爱。
孟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义者敬人。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仁爱之心,善待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8. 墨子的兼爱。
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提出了“兼爱”的思想,认为人们应该不分亲疏,平等对待所有的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
9. 孔子的孝道。
孔子曾经说过,“孝顺父母,是为孝。
”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们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10. 汉武帝的明君之道。
礼仪小故事(通用20篇)
![礼仪小故事(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55844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a.png)
礼仪小故事(通用20篇)礼仪小故事(通用20篇)礼仪小故事篇1鹦鹉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
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
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相反许多能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礼仪小故事篇2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
![礼仪小故事简短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d3264e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2.png)
以下是20个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及寓意:1.宰相刘罗锅的故事:有一天,刘罗锅请乾隆皇帝到家中做客。
乾隆皇帝看到他的房子很小,环境很简陋,心中有些不满。
刘罗锅微笑着解释说:“皇上,您看,我的房子虽然小,但可以容纳天下最大的财富。
”乾隆皇帝听后很感动。
寓意:谦虚、低调的礼仪比奢华的物质更重要。
2.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些梨子,让他分给家人吃。
孔融把最小的梨子留给自己,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他的哥哥和弟弟。
寓意:尊重和关爱他人是礼仪的核心。
3.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知道他是列宁,就问他:“您是先理发还是先洗头?”列宁回答:“先理发。
”理发师给列宁理完发后,发现他的头发里还有许多污垢,便问:“您已经理完发了,怎么头发里还有污垢?”列宁回答:“因为我今天要参加重要会议,希望你为我理一个干净整洁的发型。
”理发师听后很感动。
寓意:尊重和关心对方是一种良好的礼仪。
4.曾子避席的故事: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
孔子问他:“你知不知道什么是孝?”曾子立即站起来回答:“我知道,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
”孔子听后很满意。
寓意:尊重长辈,关心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少年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时,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去拜老子为师。
他谦虚地向老子请教问题,老子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
孔子学习结束后,老子送他一本书作为礼物。
寓意:尊师重道,虚心学习是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6.鲁迅的故事:有一次,鲁迅去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简朴,就随便给他理了一个头发。
鲁迅看了看说:“你理发的技术很好,可惜给我不懂得欣赏。
”理发师听了有些不快。
鲁迅又说:“没关系,下次你如果再给我理发时,我会认真欣赏你的技术。
”寓意:不要以貌取人,要以人的内在品质为重。
7.钢琴家与鞋匠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去鞋匠家定做一双鞋。
鞋匠问:“您是要柔和型、坚固型还是实用型的鞋子?”钢琴家回答:“我需要一双最完美的鞋子。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8ef0dc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06.png)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嘿,咱来讲讲十个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哈。
故事一:有一回啊,我去一个朋友家玩。
一进门,朋友的小孩就跑过来,甜甜地叫了一声:“叔叔好!”哎呀,那小模样可招人喜欢了。
这就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呀。
朋友赶紧说:“快请坐。
”然后给我倒了杯水。
这一家人的礼貌让我感觉特别舒服。
故事二:我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人特别多。
有个老奶奶上车了,一个小姑娘马上站起来说:“奶奶,您坐这儿。
”老奶奶笑着说:“谢谢你,小姑娘。
”这小小的举动,却让人心里暖暖的。
故事三:我们公司有个同事,每次别人帮他忙,他都会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有一次他让我帮他找个文件,我找完给他的时候,他又是一句“谢谢”。
让人觉得他特别有礼貌。
故事四:有一次我去饭店吃饭,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汤洒了一点出来。
我还没说话呢,旁边一桌的一个大哥就说:“没关系,小心点。
”服务员连连道歉,大哥还笑着安慰她。
这就是宽容和礼貌的表现呀。
故事五:我有个朋友,每次和别人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先问一句:“你现在方便说话吗?”如果对方不方便,他就会说:“那等你方便的时候我们再聊。
”这种尊重别人的做法真的很不错。
故事六:有一回在超市里,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货架上的东西碰掉了。
他马上捡起来,放回原处,还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阿姨,对不起。
”售货员笑着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故事七:我去参加一个聚会,有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等他说完了,大家才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就是尊重别人发言的礼仪呀。
故事八: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两个人不小心撞在了一起,他们没有互相指责,而是都先说:“对不起。
”然后笑了笑,就各自走了。
这样的处理方式多好呀。
故事九:在学校里,有个同学看到老师拿着很多东西,马上跑过去帮忙。
老师笑着说:“谢谢你,同学。
”这也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呢。
故事十:我去图书馆的时候,大家都很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如果要接电话,也会悄悄地走到外面去。
这就是遵守公共秩序的礼仪呀。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https://img.taocdn.com/s3/m/4c7c9bd6ad02de80d4d840b9.png)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孝感动天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0xx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4、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
![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4fcf1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2.png)
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礼仪小故事篇1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职场智囊: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礼仪小故事篇2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
“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
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
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
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四篇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50b2c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6.png)
【导语】礼仪是在他的⼀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去为他获得⼀切和他接近的⼈的尊重与好感。
礼仪之邦是我们国家的名声,所以我们也需要做到讲⽂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传统礼仪⼩故事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中国传统礼仪⼩故事【篇⼀】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
他⼀⼼想兼并列国,⾃⼰来当天⼦。
这⼀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国。
后来传到燕王哙(⾳kuài)⼿⾥,听信了坏⼈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之。
燕国将军和太⼦平进攻⼦之,燕国发⽣⼤乱。
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
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平⽴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平即位,就是燕昭王。
他⽴志使燕国强⼤起来,下决⼼物⾊治国的⼈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
有⼈提醒他,⽼⾂郭隗(⾳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下。
燕昭王亲⾃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
但是现在燕国国⼒弱⼩,还不能报这个仇。
要是有个贤⼈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
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才呢?” 郭隗摸了摸⾃⼰的胡⼦,沉思了⼀下说:“要推荐现成的⼈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
”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马。
他派⼈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
有个侍⾂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有⼀匹名贵的千⾥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千两⾦⼦,准能把千⾥马买回来。
那个国君挺⾼兴,就派侍⾂带了⼀千两⾦⼦去买。
没料到侍⾂到了那⾥,千⾥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想,空着双⼿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拿出⼀半,把马⾻买了回来。
侍⾂把马⾻献给国君,国君⼤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的马⾻买回来?”侍⾂不慌不忙地说:“⼈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12个)](https://img.taocdn.com/s3/m/50b2d1d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8.png)
中国⽂明礼仪⼩故事(12个)⽂明礼仪是⼈类为维系社会正常⽣活⽽要求⼈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那么,⼤家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明礼仪⼩故事吗?下⾯⼩编分享12个中国⽂明礼仪⼩故事,供⼤家参考。
更多礼仪相关⽂章内容推荐(↓↓↓)中国⽂明礼仪⼩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仓仓顶时,从⾕仓下纵⽕,舜⼿持两个⽃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耕种,⼤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把两个⼥⼉娥皇和⼥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
舜登天⼦位后,去看望⽗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明礼仪⼩故事2、啮指痛⼼曾参,字⼦舆,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得意弟⼦,世称“曾⼦”,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打柴。
⼀天,家⾥来了客⼈,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知道母亲在呼唤⾃⼰,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忽然到来,我咬⼿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三省吾⾝”(《论语·学⽽》)的修养⽅法,相传他著述有《⼤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中国⽂明礼仪⼩故事3、亲尝汤药汉⽂帝刘恒,汉⾼祖第三⼦,为薄太后所⽣。
⾼后⼋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不交睫,⾐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尝过后才放⼼让母亲服⽤。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景之治”。
中国⽂明礼仪⼩故事4、芦⾐顺母闵损,字⼦骞,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弟⼦,在孔门中以德⾏与颜渊并称。
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
![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dbe330168884868662d609.png)
但没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这时很多人在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随意看周总理如何处理。
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围观,这个手帕再也“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
他说: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洗不干净了!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
通美国民众分开。
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
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
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
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目光与人品一、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
有一回,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我对此感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
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到很气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
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配偶”二、老太太与“您有配偶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老”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
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吗?吗?”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三、仅仅因为一口痰吗?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既恼火又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一天下来,——不仅对设备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在中国,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技术指数要求高,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
”OK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
“!1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天色尚早,头。
关于礼仪小故事(18篇)
![关于礼仪小故事(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46820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3.png)
关于礼仪小故事(18篇)关于礼仪的小故事(精选18篇)关于礼仪的小故事篇1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
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象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
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
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做)得非常非常高。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篇2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
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
它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
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寓言启示录:与团队格格不入,问题来自于自己!有些人会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是认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无法理解自己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
像这样的人,必须试着认清自己,试着认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
而一个组织也没必要为了失掉这样一只“鸽子”而遗憾。
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领导能力不是天生的,人们完全可以透过后天的努力获得这种能力。
因此,领导者要想成功地改变员工,首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领导特质。
对领导者而言,出色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必需的。
领导者拥有这种管理能力,不是为了控制和命令员工,而是为了支持、帮助员工的发展与成长。
在这变幻莫测的全球竞争时代,公司高层与其苦苦追寻“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不如将眼光放远,锁定员工的才智与热情,这是公司取之不尽的宝藏,公司必须找到适当的途径将他们释放出来。
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让管理从控制员工,转向为相信员工潜力、鼓舞员工热情。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篇3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
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
简短的文明礼仪小故事
![简短的文明礼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d96f24865ce0508773213eb.png)
简短的文明礼仪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爹爹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预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3、记得有一次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高高兴兴下楼去散步,当时爸爸一边走一边吸烟,突然间爸爸将烟头扔到小区路边略有些发干的草坪上,我看到后赶快走过去,弯腰将烟头拾起放到路边的垃圾桶里。
我责问爸爸:“我们经常看电视里的文明30秒,您怎么还这么做?您这样做是不文明的行为。
”像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
我想做个小学生就要做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学生。
见到老师总能主动问好。
以前我见到老师总低着头就走了,可自从有一次,妈妈让我把一瓶料酒给楼上的阿姨送过去,从那以后我见到认识的人就问好。
那天,妈妈让我把料酒给阿姨送去,我去了,可我叫了一声没人答应,我就走了,妈妈说刚才还在你再去看看,我就又去了。
我放大了胆子敲了一下门,听到有人说请进,我就进去了,对阿姨说:“阿姨这是您的料酒。
”说完就走了,回到家妈妈说:“对了,就要这样做,从小讲礼貌,长大了走进社会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
礼仪的小故事【七篇】
![礼仪的小故事【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546ea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9.png)
【导语】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明古国,亦是礼仪之邦。
⽽礼仪解除了⼈与⼈之间的隔阂,化却了⼈与⼈之间的⽭盾,给予了全社会温暖的沟通。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礼仪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列宁让路】 有⼀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个⼥⼯端着⼀盆⽔上楼。
那⼥⼯⼀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退回去。
列宁阻⽌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了半截,⽽我现在空着⼿,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紧靠着墙,让⼥⼯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疑问是⼀位伟⼈,但他却不因⾃⼰地位的⾼贵⽽⽆礼,这更显出了他伟⼤的品质。
【“忍⽓吞声”的林肯】 有⼀次,美国总统林肯和⼉⼦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问⼀位路⼈:“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笨蛋。
”林肯⾯对着⼀个普通路⼈对⾃⼰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怒容。
【程门⽴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
杨时、游酢⼆⼈,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岁,⽽且已考上进⼠,然⽽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
相传,⼀⽇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先⽣闭⽬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切,侍⽴⼀旁,不⾔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在外站⽴,吃了⼀惊:“啊,两位还没⾛?”这时外⾯的雪已经有⼀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 孔融,字⽂举,东汉曲⾩⼈,孔⼦第⼆代⼦孙,泰⼭督尉孔寅的⼩⼉⼦。
孔融七岁时,恰逢祖⽗六⼗岁寿⾠,宾客满门。
⼀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
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每个⼈都得到了属于⾃⼰的梨,唯有他的是最⼩的。
⽗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得到的梨都是⼤的,你的却是最⼩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低,⼈有⽼幼,尊⽼敬长,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利亚总理期间,有⼀次在⼀家商场内与⼀位⽼⼈就养⽼⾦问题发⽣争执。
有关礼仪的小故事精选四则
![有关礼仪的小故事精选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07b0c6d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a.png)
礼仪是⼈类为维系社会正常⽣活⽽要求⼈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们在长期共同⽣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式固定下来。
那么你知道有关礼仪的⼩故事吗?下⾯店铺为⼤家整理的礼仪⼩故事精选四则,快快收藏吧! 篇⼀、曾⼦避席 “曾⼦避席”出⾃《孝经》,是⼀个⾮常著名的故事。
曾⼦是孔⼦的弟⼦,有⼀次他在孔⼦⾝边侍坐,孔⼦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上的德⾏,精要奥妙的理论,⽤来教导天下之⼈,⼈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听了,明⽩⽼师孔⼦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刻从坐着的席⼦上站起来,⾛到席⼦外⾯,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能知道,还请⽼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 在这⾥,“避席”是⼀种⾮常礼貌的⾏为,当曾⼦听到⽼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到席⼦外向⽼师请教,是为了表⽰他对⽼师的尊重。
曾⼦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传诵,很多⼈都向他学习。
篇⼆、程门⽴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位很有才华的才⼦,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
中了进⼠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天,⼤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同前往⽼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师家,见⽼师正坐在椅⼦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师休息,就静静地侍⽴门外等候。
当⽼师⼀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尺深了,⾝上飘满了雪。
⽼师忙把杨时等两⼈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雪”成为了⼴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篇三、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经典小故事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四、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五、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六、“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七、委屈奖的来历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八、以尊重换尊重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九、文明礼仪的楷模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
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
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十、尊师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老师陆寅生。
陆寅生曾经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
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
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
”陆老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您!”十一、朱德尊师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
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十二、傲慢的小老鼠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
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
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
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十三、都是不文明惹的祸在一座神秘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有着一双透明的翅膀,尖尖的耳朵,小巧可爱。
而在森林的另一头,住着他们的敌人,它生得丑陋,名为丑八怪。
他专抓不讲文明的小精灵,上帝规定,只要小精灵有不礼貌的,就任凭丑八怪处置。
这下可美了丑八怪,每隔几天,就会有小精灵被它抓进金鸟笼里。
小精灵们再也受不了这种日子了。
决心要改变这种命运。
它们坚持每天做文明的小事。
可总有懒惰的,懒懒是一个非常懒的小精灵,他懒得去做这些。
每天还是呼呼睡大觉。
见了长辈不礼貌,这可惹了大祸,丑八怪在魔球里发现了这个小东西,欣喜若狂,立刻派手下去抓它回来。
懒懒这时还在苔藓上睡觉呢,丑八怪的手下轻而易举的就将懒懒抓走了。
当懒懒睡醒时,先是伸了个懒腰,然后长舒一口气,刚要起来就撞倒了,丑八怪尖笑着:“啊哈,小东西,我可真幸运,我已经好久没抓到过小精灵了,一会儿,我要把你做成点心,填饱我这肚子。
”懒懒吓得又哭又叫,他可真后悔当初自己太懒,为什么自己的名字叫“懒懒”,就在这时,同伴来救它了,咪咪和精精用魔法将丑八怪困住,偷出钥匙打开了笼门,又使用瞬间飞移回到了精灵城堡。
懒懒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精灵长老安慰它说:“孩子,不必担心,只要你以后礼貌待人,就会幸福快乐的。
”懒懒听后发誓,今后一定要做一个文明的小精灵。
十四、问路礼仪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路上吼道:“哎,老头儿!爷问你,农场怎么走?”老人说“往前走1500丈”。
牛皋奇怪地说“怎么是丈不是里呢”。
老人说“我们这儿说丈不说理”,牛皋红着脸走了。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颇有礼貌,便耐心的给他指路。
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十五、仅仅因为一口痰吗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
“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
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
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
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
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
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
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十六、垃圾回家记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
古今中外,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至今。
比如: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张良拾鞋”讲的是张良尊敬老人,主动拾鞋,并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