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第十五讲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9
-98
-152
43
最后,可以算出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各月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 量(F): F=SH+Le+LR1+SR+Lp-LR2-cpMΔT
长期以来关于青藏高原大气加热的性质或以那一种 加热分量为主的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图15.1是 高原上SH,Lp和E的月平均值。可以看到在高原西 部(半干旱地区)有极大的感热通量,在6月最大值 达450(~219W/m2),这大约是Flohn值的2倍。 因为很高,这种抬高的感热源可用于直接加热对流 层中上部大气。与西部相比,高原东部的SH要小得 多,但它在6月之前,仍超过LP。这表明在季风或 雨季到来之前,高原上以感热加热为主。在夏季(7 和8月),LP略大于SH。由于SH分量占优势,净加 热E在高原西部是很大的,结果西部地区对整个高 原净热平衡的贡献为主,而高原东部的贡献则要小 得多。
图15.5 1968~1980年夏季(6~8月)200hPa平均流场。 实线:流线; 虚线:等风速线(只给出大于20 m•s-1以上 的风速区); A:反气旋环流;C:气旋性环流
86 90
(102) (47) (105) (25)
76 90
39** (65)
图15.2 40天平均的(1979年5月末到6月初)区域平均 (hPa•h-1)、加热率[Q1]/cp(K•d-1)和干燥率[Q2]/cp(K•d-1) 的垂直分布。(a)高原西部;(b)高原东部
图15.3是沿32.5。N Q1和Q240天平均的东西垂直剖 面,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高原东西部加热的区域差异。 在高原范围(82.5-97.5。E),除地面附近在整个对 流层有深厚的加热。高原上的加热有两种不同的状 态:高原东部的热源和加热峰值在400~500hPa, 92.5。E处,相应有水汽汇出现,峰值约4。K/day, 在400~500hPa层中;但在高原西部的热源峰值为 5.5。K/day,位于200~250hPa层中,相应的水汽 汇和源很弱,并位于低层。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地理的环境
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形成和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摘要综合介绍了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形成、北半球大气定常行星波建立、区域和全球气候变迁及环境演化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季风形成气候变迁环境演化古气候模拟1 引言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隆起是地球演化史上一起重大的自然历史事件,高原隆起不仅对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与环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气象学研究[1~3]表明,青藏高原与亚洲季风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地质时期东亚季风的变迁,必须考虑高原隆起的作用。
多年来有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高原隆升的地质事实,但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不同来源地质观测资料的局限性,使人们对于高原隆起的历史及过程至今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参见李吉均的介绍[4])。
然而,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季风和全球气候及环境演化具有重大影响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学科学家的共识.鉴于青藏高原在亚洲季风、全球气候乃至整个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高原隆升再度成为地学界关注的热点.2 高原隆起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
1 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5]。
季风区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的生长,养育着众多的人口(中国和印度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
分析发现,亚洲季风系统中存在着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南亚季风[6]、东亚季风[7]和高原季风[8]。
以下仅简单讨论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的形成则在5。
1节中专门讨论。
2。
1。
1 南亚季风的形成Flohn[9]最早指出青藏高原在大尺度南亚季风中的重要性.后来Manabe等[10,11]利用大气环流模式(GCM)进行了有山、无山的对比试验才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青藏高原大地形不仅直接控制着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和强度,而且决定着夏季风的建立与发展。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及原因一、对气温的影响1.机械阻挡作用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D40°N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有相当大的面积,海拔在5000m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超过7000?D8000m,占据对流层中低部,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
从西伯利亚西部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而直下东部平原,这就导致我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西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
表6?10中A、C、E三站位于印度半岛北部,其冬季各月平均气温皆分别比同纬度、同高度的B、D、F三站为高,其中尤以C、D两站的差异最大。
这是由于D站沅陵正位于高原以东的平原上,寒潮畅通无阻,而C站德里又位于高原以南的正中地位,屏障效应十分显著的缘故。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障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
从冬季北半球700hPa与500hPa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高原北部冬季各月都是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则东南侧暖于西南侧,这显然是受到上述分支冷暖平流的影响所致。
因西风在高原西侧发生分支,于是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之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比冷空气易于爬越山地。
从夏季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由巴基斯坦北部和东北部阿萨姆两个地区总是有两个伸向西藏方向的暖舌,其中有一部分暖湿气流越过高原南部的山口或河谷凹地,流入高原南部,这是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东向西伸展的暖区的重要原因。
青藏高原阻滞作用对气温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对流层低层,并且波及到对流层中层。
根据我国衢县与同纬度德里各高度上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以看出在5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气温皆是衢县低于德里,尤其是冬半年的差异更大。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地理的环境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地理的环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形成和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摘要综合介绍了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形成、北半球大气定常行星波建立、区域和全球气候变迁及环境演化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季风形成气候变迁环境演化古气候模拟1引言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隆起是地球演化史上一起重大的自然历史事件,高原隆起不仅对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与环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气象学研究[1~3]表明,青藏高原与亚洲季风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地质时期东亚季风的变迁,必须考虑高原隆起的作用。
多年来有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高原隆升的地质事实,但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不同来源地质观测资料的局限性,使人们对于高原隆起的历史及过程至今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参见李吉均的介绍[4])。
然而,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季风和全球气候及环境演化具有重大影响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学科学家的共识。
鉴于青藏高原在亚洲季风、全球气候乃至整个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高原隆升再度成为地学界关注的热点。
2高原隆起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1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5]。
季风区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的生长,养育着众多的人口(中国和印度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
分析发现,亚洲季风系统中存在着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南亚季风[6]、东亚季风[7]和高原季风[8]。
以下仅简单讨论南亚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的形成则在5.1节中专门讨论。
2.1.1南亚季风的形成Flohn[9]最早指出青藏高原在大尺度南亚季风中的重要性。
后来Manabe 等[10,11]利用大气环流模式(GCM)进行了有山、无山的对比试验才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131210005 天文雷晗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都曾有过地壳升降。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称为特提斯。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在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加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上升了约2000米,这对我国地理格局和气候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地理格局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它自身的高海拔,从而在整体上造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促进了我国三层阶梯地理格局的形成。
奇高海拔低气温所造成的多冰川特性为亚洲诸河流提供了丰富水源,于国内而言,它塑造了整个中国的山水系统,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高海拔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辅助塑造了河流沿岸地形地貌,也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客观上部分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及其意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而且还将继续增高。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具有明显联系。
这些变化体现在亚洲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比如,由此导致中国南方广大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出现,黄河中游地区出现大面积黄土堆积而形成黄土高原,奠定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环境的宏观格局。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该区降基本上都在西北气流控制下,盛行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副热带大陆气候,即干热类荒漠或沙漠气候;没有高原,也就没有了印度低压和蒙古高压,就不会形成现在的冬夏季风。
当高原开始隆起,青藏地区干热气候就开始发生较明显的变化,降水增多,气温降低;当高度达到1000-2000m时,雨量增到最大,当高度达2000-3000m,高原季风形成,但较弱,气温继续降低;当高度达到3000-4000m时,夏季青藏热低压、冬季青藏冷高压更明显,高原季风也接近现在的情况,东亚季风也更明显,高原气温更低,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湖泊逐渐干涸,于是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一个较暖湿到凉干的过程。
值得详细说明的是,夏半年,西南季风控制着高原东南部、南部,形成暖湿气候,高原内部则形成雨影区,十分干旱,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交替控制着青藏高原。
水分入不敷出:高原北部、西北部刮到海洋的空气却又能带走部分水汽,使得高原内陆水分更加缺乏。
从北部蒸发上高原的水分,无法从高原北沿流回北部,反而顺着高原的南坡流入印度洋或向东流入太平洋。
塔里木盆地的低热与其南边紧邻的青藏高原的高寒恰成鲜明对照。
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热胀冷缩的空气而单向地漂移到高原。
由于空气热胀冷缩以及盆地高温与高原低温,使得盆地相对于高原总是高压,造成常年的东北风将盆地的水汽吹往高原。
水汽遇到高原低温冰川而凝聚。
低海拔盆地中的水就这样被蒸发作用送到高原。
这些从盆地吹往高原的水汽凝聚在高原广阔的地域,而不是限于高原北坡,这使得凝聚在高原上的水难以循环回盆地。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它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
高原上空的气压较低,周围地区的气压较高,形成了一个气压梯度。
这个气压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季风气候更加明显。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向周围地区流动,影响了气温和降水。
2.影响降水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原上的气流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这些气流的上升会形成云层,从而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降水。
3.影响气温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温也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气温较低,周围地区的气温较高,形成了一个温度梯度。
这个温度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温。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意义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原上的气候条件适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宜一些特殊的农作物的种植。
这些都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影响了水资源的分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降水会形成一些河流和湖泊,这些水资源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3.影响了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生态环境独特,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
∙|
∙浏览:71
∙|
∙更新:2014-01-15 11:27
1.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偏高。
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输送热量,以12月、1
月份为最大。
形成中层冷高压,冷空气下沉,加强了东亚冬季风。
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西部。
春夏季,青藏高原是个强大的热源,向四周大气输送热量,以6月、7月份为最大。
形成地面热低压,空气上升,高空形成暖高压,即青藏高压,加强了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夏季暖区范围广。
总之,其热力作用加强了东亚的季风环流。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1)机械阻挡作用:
阻碍寒流-冬季从西伯利亚侵入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格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从东部平原南下,导致我国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青藏高原南部的印度半岛低。
阻挡暖湿气流北上-夏半年,青藏高原对南来的暖湿气流北上,有一定阻挡作用。
使位于高原以北的我国新疆、青海气候干旱,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湿润多雨。
(2)使西风气流产生分支绕流
冬半年西风气流发生分支、绕流、汇合,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式。
北支西风脊,加强西北部冷空气的势力;南支西风槽,促使副热带锋区的活动。
高原东侧的我国西南区由于在背风部位,风速小,出现“死水区”,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对亚洲及中国气候的影响
总结归纳 影响: 1、加强东亚季风,形成东部湿润气候。 2、造成西北干旱,形成沙漠。 3、形成高原季风,加强高原季风环流。 4、造成四川盆地易出现梅雨季节。
有另外一种声音:青藏高原即使不存在,我国西部中高纬度地
区的干旱仍会存在。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会使得印度洋的暖湿气 流在北纬三十度附近受阻。但是青藏高原在局部上改变了亚欧大 陆上的气压分布及季风走向,会使其产生一定的纬度偏移和风向 偏移,并对降水量的多少造成少量影响。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我国在北纬23度半、海拔4500米的高度应当 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现在青藏高原的白天很暖和。在这个250万平 方公里的区域内,它把巨大的热源形成大气,大量的热气上升又 形成热高压,这种特殊的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西印度洋季风。两 个季风气候使我国的四川盆地潮湿多雨,使雅鲁藏布江、怒江和 金沙江能输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这个世界最高的高原上森林 非常茂密,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原始森林。森林下面是大片的灌 木丛,然后是草地。这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都是适应高原的生态 环境而生存的。
是影响中国和全球气候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
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
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季风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季风的影响2016-09-20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
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
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
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
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
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
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又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使我国东部南北温差增大。
夏季,青藏高原上为一热低压。
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这片高原对亚洲的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青藏高原对亚洲气候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源之一。
高原上的众多冰川和雪峰融化后形成了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
这些河流源源不断地向周围输送着水分,维持着亚洲地区的水资源平衡。
特别是在干旱的北方地区,这些河流的水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青藏高原的水文系统对亚洲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分配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还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对亚洲的气候产生影响。
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大气稳定。
这导致高原上的气压明显低于周围地区,形成了“青藏高原低压”这一重要的大气环流系统。
这个低压系统对于亚洲的季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季风是亚洲地区较为典型的气候现象,早晚季风之间的转换主要就是由于青藏高原低压的存在与否所引起的。
青藏高原低压的形成与运动会改变季风风向和强度,进而对亚洲各地的降雨和温度产生影响。
尤其是印度次大陆,它几乎完全依赖季风带来的降雨以保证农业生产。
因此,青藏高原对亚洲的季风气候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此外,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也影响着亚洲的气候。
高原上分布着广阔的草甸和荒漠地区。
这些植被类型会影响地表的热量分布和蒸发量,进而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高原上的草甸地区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得该地区温度较高,湿度较低。
而荒漠地区则几乎没有植被覆盖,地表的热量损失较快,导致该地区温度较低,湿度也较低。
这种地表热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了大气的不稳定,进一步影响着亚洲地区的气候。
最后,青藏高原还对亚洲的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高原上的山脉和高山雪峰能够阻挡湿空气的进入,形成雨影效应。
这种效应使得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地区呈现出干旱的气候特征,而东部和北部地区则相对湿润。
这种不均匀的降水分布对亚洲的水资源分配和农业产出都有着重要影响。
盘点青藏高原对中国及周边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
盘点青藏高原对中国及周边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小伙伴们的强烈要求下,今天就给大家系统阐述青藏高原给我国气候带来了哪些影响。
一,青藏高原的概况青藏高原位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东西宽2800公里左右,南北长300—1500公里,她东,东北分别与秦岭山脉以西及黄土高原接壤,西接帕米尔高原及喀喇昆仑山脉,南接喜马拉雅山脉南边缘,北界昆仑山,阿尔金山及祁连山北缘等地,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素有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美誉。
青藏高原是我国及周边邻国的一个重要地貌单元,在地貌上可以划分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六个部分,其中包括我国西藏全部及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部分和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青藏高原海拔通常为3000-5000m,平均海拔4000m以上,除自身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以外,对其它区域气候也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气流机械动力和高原自身热力两方面。
因此,研究高原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变化过程,对于揭示高原与周围大陆间能量输送及其相互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它又反过来制约着当地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她还是东亚,东南亚,南亚众多大河的发源地,这就为河流所流经地区沿线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自然保障。
二,青藏高原对我国及其邻近地区气候环境影响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占对流层中下部,如同大气和海洋上的大岛,对冬季层结比较稳定、厚度不大的冷空气来说是较难跨越的屏障,庞大巍峨的高原不仅自身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还对东亚季风环流和我国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高原及其附近地区天气气候系统特征,特别是它与夏季风之间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动力学角度分析高原上夏季降水异常变化过程的成因。
高三地理必背基本考点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高三地理必背基本考点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高三地理必背基本考点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
小编准备了高三地理必背基本考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
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如图2所示。
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
如图3所示。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四)、青藏高原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青藏高原对亚洲及中国气候的影响
有另外一种声音:青藏高原即使不存在,我国西部中高纬度地
区的干旱仍会存在。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会使得印度洋的暖湿气 流在北纬三十度附近受阻。但是青藏高原在局部上改变了亚欧大 陆上的气压分布及季风走向,会使其产生一定的纬度偏移和风向 偏移,并对降水量的多少造成少量影响。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我国在北纬23度半、海拔4500米的高度应当 是零下十几摄氏度,现在青藏高原的白天很暖和。在这个250万平 方公里的区域内,它把巨大的热源形成大气,大量的热气上升又 形成热高压,这种特殊的高原季风气候诱发了西印度洋季风。两 个季风气候使我国的四川盆地潮湿多雨,使雅鲁藏布江、怒江和 金沙江能输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这个世界最高的高原上森林 非常茂密,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原始森林。森林下面是大片的灌 木丛,然后是草地。这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都是适应高原的生态 环境而生存的。
青藏高原地区号称“世界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回 答问题。(13分) 简单概括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并综合分析该气候特征 对当地农业分布及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13分)
• 【解析】:青藏高原的地区的气候主要为高寒气候;其 年均温较低,光照多,积温较少;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地面辐射 吸收弱,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不利于保温。雅 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比其他地 方多。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使种植业分布在地势相对 较低的河谷地带,该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其 他地势较高地区,由于气温低,适合牧草生产,形成高 寒牧业。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服饰多以掉袖藏袍为主; 这里年均温较低,则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
【答案】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 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答出3 点即可) (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5.2 高原上空大气的E和高原地气系统能量的收支 cal cm1 d 1 ) (单位:
项 目 月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12
年 平 均
43
E
-48
-87
51 124 193 224 208 152
91
-20 -112
-159
F
-147
-88
44 119 181 207 203 154 101
(3)对气团的阻挡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山脉的障碍作用是最明显的。不 同的气团能够以平衡状态存在于山顶以下的山脉两 侧。低层空气的阻挡是山脉影响气流的最重要方式 之一。当地面气流接近山脉时,它趋于减速。在焚 风和布拉风中最常观测到山脉的作用。焚风是暖的 下坡风,而布拉风是一种冷的下坡风。 (4) 空气的偏转 当接近山脉的空气不能越过抬高的地形时,气流 必须在水平方向偏转并绕过山脉。这会引起各种局 地风系和天气系统的发展,甚至行星波的发展。
-9
-98
-152
43
最后,可以算出高原地区地气系统各月向四周大气输送的热 量(F): F=SH+Le+LR1+SR+Lp-LR2-cpMΔT
长期以来关于青藏高原大气加热的性质或以那一种 加热分量为主的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图15.1是 高原上SH,Lp和E的月平均值。可以看到在高原西 部(半干旱地区)有极大的感热通量,在6月最大值 达450(~219W/m2),这大约是Flohn值的2倍。 因为很高,这种抬高的感热源可用于直接加热对流 层中上部大气。与西部相比,高原东部的SH要小得 多,但它在6月之前,仍超过LP。这表明在季风或 雨季到来之前,高原上以感热加热为主。在夏季(7 和8月),LP略大于SH。由于SH分量占优势,净加 热E在高原西部是很大的,结果西部地区对整个高 原净热平衡的贡献为主,而高原东部的贡献则要小 得多。
表15.1 高原平均地面向大气输送的热量(cal cm1 d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项 目 月
感热
43
89
162 255 300 291 240 198 164 130
66
27
有效辐射 167 167 167 167 167 162 162 162 162 162 162 167
(5) 对降水的地形控制 降雨和降雪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有许多机 制来说明地形的这种控制作用。其间的相对重要性 由局地天气环境和山脉的尺度来决定。目前这个问 题也是暴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见第四章§4.2 地形对降雨的增幅作用部分)。 上述五个作用是地形影响气流的一般机制,应该指 出,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由于它们通常是 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的,这就使山地气象学的研究变 得很困难。
15.2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及其对周围 大气的影响
高原的热力作用 首先讨论高原上的冷热源问题。这涉及到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高原是冷源还是热源;二是在冷源或热源的分量中是感 热为主还是潜热为主。过去只知道高原夏季是热源,冬季如 何没有定论。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无论冬夏就整个高原 平均而言,相对于大气,高原都是个热源,也即全年从高原 地面都有不同形式的热量向大气输送(从下垫面出发,如果 某地区有热量从地面输送给大气,则此地称为热源)。从地 面有三种热量可以输送给大气:一是地面有效辐射,一是潜 热,一是湍流感热。以全年论,以湍流感热输送为最大,有 效辐射次之,蒸发最小,在夏季的七、八月份,地面的蒸发 潜热最大,但也比湍流感热小得多。其余的月份,从地面蒸 发的潜热可忽略不计。在冬季则以地面有效辐射为最大,湍 流感热输送次之。详细计算见表15.1。
高等天气学系列讲座 单元五:大地形对大气环流和天气 系统的影响
第十五讲 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 和天气过程的影响
丁一汇 国家气候中心
15.1各种尺度地形的一般作用
地球上的山脉对地球大气有重要的影响。不但能影 响山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天气和气候,而且对大范围 地区,甚至半球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山脉 对大气影响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山脉本身的特征 (长度、宽度、高度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大气的 状态。山脉对大气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抬高的加热作用 由太阳接受到的大部分辐射通过大气在地面被吸收。 如果这种吸收面在某些地方被抬高或具有一定的坡 度,则可以产生强的热力环流。例如山谷风或坡风 就是这种情况。在坡风情况下,由水平温差产生的 浮力将引起气层向上加速或向下加速,这种加速度 将一直继续到摩擦阻力等于浮力的时候,最后建立 起稳态的坡风。大尺度山脉的加热作用将在下节讨 论。 (2)山脉波和背风波引起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接近一山脉的气流在某种条件下将继续在山脉上空 强迫向上,常常可以形成山பைடு நூலகம்波,在山的下风侧形 成背风波。在地球上许多山脉的背风面几乎都可以 观测到背风波的存在。
地面蒸发 潜热
2
4
21
21
28
78
86
75
29
4
4
2
地面向大 212 260 350 443 495 485 418 385 355 295 232 196 气输送的 总热量
上面从高原向大气的热量输送并不能全部用于高原大气。 如大部分的蒸发就不会在当地凝结。真正用于当地大气 的热量有五种:来自地面的有效辐射(LR1),来自地面 的湍流感热输送(SH),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SR), 来自当地的降水凝结潜热(LP)与由大气顶的向外的长 波辐射(LR2)。五种之和为:E=SH+LR1+LP+SR-LR2 E称为大气的热源。E>0,为热源;E<0,则为冷源。计 算结果如表7.2所示。就全年平均,高原上每平方厘米对 流层大气柱每天得到40~50卡热量。因此全年平均高原 大气是个热源。3~9月高原大气有净的热量,是个热源, 它得到的热量一部分用于高原大气本身的加热,一部分 向外输送。晚秋和冬季是个冷源。全年高原大气净得热 量的最大月份不在雨季得七、八月,而在六月。冬季高 原大气是个冷源,12月和1月强度最大。
不同尺度和外形的山脉会产生不同的山脉作用。在 地球上大尺度山脉如西藏高原、落基山、安第斯山、 阿尔卑斯山、格陵兰等会产生许多种类的作用。其 中某些动力和热力作用可影响大范围地区的天气和 环流。目前天气预报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地形 在数值预报中难以正确地处理有关。至今作了许多 数值模拟工作来研究大尺度山脉的热力和动力作用 以及山脉对背风气旋的作用等问题。另外,对一些 大的山脉作用也展开了野外观测试验,例如1982年 3月和4月进行的阿尔卑斯山试验(ALPEX)是较早 的一个。在亚洲地区,在1979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 次青藏高原气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