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静脉窦无顶综合征_92

冠状静脉窦无顶综合征_92
冠状静脉窦无顶综合征_92

CS解剖特征及分型CS位于心脏冠状沟后部,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并开口于右心房,主要接受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等心肌的静血回流,是冠状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天性CS畸形分为4大类:(1)CS扩张;正常<10mm(2)CS缺损,即UCSS;(3)CS闭锁;(4)发育不全的CS。

冠状静脉窦增宽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UCSS)是房间隔缺损中的一种少见的类型,该病的发病率不到房间隔缺损总数的1%。因患者通常缺乏特异度的临床表现,而不被临床医师重视。

UCSS也称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左心房静脉皱褶形成不完全造成。表现为冠状静脉窦与左心房后下壁间分隔不完全或无分隔,致使左心房血液经CS入右房。该病由Raghib于1965年首先提出。UCSS十分少见。UCSS常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LSVC),有文献报告约75%的UCSS合并PLSVC。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分型根据 Kirklin 和 Barratt-Boyes的分型:Ⅰ 型,CS 间隔完全缺损同时合并 PLSVC;Ⅱ 型, CS 间隔完全缺损同时不合并 PLSVC;Ⅲ 型, CS 间隔中段部分缺损;Ⅳ型,CS间隔终末段缺损。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Ⅰ型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Ⅱ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Ⅲ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Ⅳ型隐藏于标准切面的心脏结构——冠状静脉窦和降主动脉冠状静脉窦增宽区分心包/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

冠状静脉窦增宽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分流与合并畸形UCSS因为存在心房水平左向右的分流,因此常引起右心前负荷增加,严重者可引起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衰竭。患者可表现为胸闷、活动耐力下降等不典型症状。有文献报告部分型UCSS可以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而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缺损类型及分流量。

UCSS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特点;文献报道UCSS常合并的心脏畸形: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右室双出口等。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典型超声表现

二维超声:CS窦壁与左房间可见回声中断。

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从左房经CS到右房,通常超声看到该表现即可诊断。

但是孤立的UCSS诊断较困难,考虑可能因为窦壁缺损较小,并不合并PLSVC,房水平分流量少。

超声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CS轻度增宽时,要多切面、多角度观察CS窦壁是否完整,当二维图像显示欠清时,需要结合彩色多普勒以协助诊断。必要时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右心声学造影,可提供一定的信息,以确定诊断。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诊断要点二维切面: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冠状静脉窦增宽,内径>8mm;胸骨旁非标准四腔心切面(左室长轴观转90度):冠状静脉窦呈新月形,左端窄,右端变宽(约10mm左右),开口于右房胸骨上凹观:左侧上腔静脉呈管状结构,位于降主动脉前方或左前方,同时右锁骨上窝观显示右侧上腔静脉

UCSS超声图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超声检查注意事项建议超声检查发现以下情况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UCSS:(1)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含有室间隔缺损,房室瓣裂,肺静脉异位引流,房室间隔缺损及心脏位置异常等情况时。(3)含有两种以上畸形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CS增宽,但不合并PLSVC。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小结因为CS为心脏后方结构,受声窗等影响较大,诊断存在一定难度。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CS缺损处常与声窗平行,无法直观确切显示CS缺失与否及位置。而彩色多普勒由于血流容积效应,无法确认CS与左房的血流是否相通,多需行右心声学造影,观察CS的气泡进入左房来确定存在与否。联合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明显提高UCSS诊断的准确率。另外,也有文献认为联合进行CT、MRI等检查诊断部分型UCSS上存在一定优势。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病理分型、血流动力学及伴发畸形的首选方法,对伴发畸形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冠状静脉窦无顶综合征_92

CS解剖特征及分型CS位于心脏冠状沟后部,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并开口于右心房,主要接受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等心肌的静血回流,是冠状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天性CS畸形分为4大类:(1)CS扩张;正常<10mm(2)CS缺损,即UCSS;(3)CS闭锁;(4)发育不全的CS。 冠状静脉窦增宽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UCSS)是房间隔缺损中的一种少见的类型,该病的发病率不到房间隔缺损总数的1%。因患者通常缺乏特异度的临床表现,而不被临床医师重视。 UCSS也称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左心房静脉皱褶形成不完全造成。表现为冠状静脉窦与左心房后下壁间分隔不完全或无分隔,致使左心房血液经CS入右房。该病由Raghib于1965年首先提出。UCSS十分少见。UCSS常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LSVC),有文献报告约75%的UCSS合并PLSVC。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分型根据 Kirklin 和 Barratt-Boyes的分型:Ⅰ 型,CS 间隔完全缺损同时合并 PLSVC;Ⅱ 型, CS 间隔完全缺损同时不合并 PLSVC;Ⅲ 型, CS 间隔中段部分缺损;Ⅳ型,CS间隔终末段缺损。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Ⅰ型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Ⅱ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Ⅲ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Ⅳ型隐藏于标准切面的心脏结构——冠状静脉窦和降主动脉冠状静脉窦增宽区分心包/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 冠状静脉窦增宽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分流与合并畸形UCSS因为存在心房水平左向右的分流,因此常引起右心前负荷增加,严重者可引起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衰竭。患者可表现为胸闷、活动耐力下降等不典型症状。有文献报告部分型UCSS可以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而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缺损类型及分流量。 UCSS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特点;文献报道UCSS常合并的心脏畸形: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右室双出口等。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典型超声表现 二维超声:CS窦壁与左房间可见回声中断。 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从左房经CS到右房,通常超声看到该表现即可诊断。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也是极端重要的第一个分支,完全靠它向心脏提供血液。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一、左冠状动脉 初为一总干,长约0.1 ~ 2.8cm,埋藏在肺动脉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心外膜深层脂肪组织中,但也有极个别人无总干,此时的前降支和旋支并列分别开口于左主动脉窦内。总干在左房室沟内分为前降支和旋支,42%的人在两支之间发出一对角支,个别也有发出两个对角支的。1.前降支和旋支 它们是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前降支沿前纵沟在心外膜下走向心尖,到前纵沟末端向后绕过心缘终于心脏隔面的下三分之一附近,或与后降支发生吻合。提起左心耳、可见心外膜下脂肪深部的旋支沿左房室沟左行绕过心左缘,到心脏的后面。有的旋支甚短,只达心左缘,有的较长甚至分布到左室正后或部分右心室。前降支和旋支之间形成一定角度(40~150度),但多呈直角。它们在途中又分出心房分支和心室分支: 2.左房分支均来自旋支,计有: (1)左房前支于左心耳根部发自旋支的初始部,向上行走在主动脉根部和左心房之间,分布到左心房前内侧壁。有时它还发出一较大的窦房结动脉,向上后至上腔静脉终部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且沿途发出许多小支到左、右心房之间,组成心房动脉网络。 (2)左房中间动脉较恒定地起自心左缘处的旋支,分布到左心房侧后面。 (3)左房后支较小,发自旋支的膈面,分布左心房后壁。 3.左室分支大致可分为左室前和左室后两组,它们分别是: (1)对角支多起自前降支与旋支分叉处,有长有短,分布左室前壁,长者可达心尖区。(2)左室支沿前降支而下向左室前壁发出3~5支(最多可达9支),较大的左室支,可分布到心左缘和心尖区,以及从旋支向下分出的左室前支,供应左室前壁和侧壁血运。 (3)左缘支系由旋支在房室沟左缘处分出,一般较大,分布到左心缘侧壁,或它本身就是旋支的终末分布。 (4)室中膈前支系由前降支的深面发出较大的分支(12~17支),垂直进膈,分布其前三分之二区域,并在室间隔内与来自后降支的室中膈分支形成网络和吻合。 (5)左室后支其大小来源变异较大,如旋支不发达,它可来自右冠状动脉。反之,如果旋支较粗长并进入后纵沟,则左室后支常由旋支发出,分布到左、右心室的后面。 (6)前降支还发出较多的小分支,分布到前纵沟附近的右心室前壁。 二、右冠状动脉 起自右主动脉窦,在肺动脉始部与右心耳之间心外膜下脂肪深层沿右房室沟右行,绕过心右缘到心脏膈面。在心后面房室交界处进入后纵沟转向下,走向心尖区,在后纵沟内的部分称为后降支。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分支到右心室,右心房,室间隔后部和左心室后壁等处。右冠状动脉有如下分支: 1.右房支按分布的部位,又可分为三群 (1)右房前支(1~3支)发自右冠状动脉的初始部1厘米处,上行分布到右心耳和右心房并在右心耳与主动脉之间形成血管网络,有的还发出较大的分支到上腔静脉终末并环绕上腔静脉口,以代替来自左冠的的窦房结动脉。 (2)右房中支此支较恒定,起自心右缘处的右冠状动脉,分布到右房外侧壁并与右心房壁的动脉网络相通,或直接成为窦房结动脉。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目前,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基于冠脉造影的冠脉血流储备测定还可以提供其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造影仅仅是二维图像,并不能全面展示患者血管的三维解剖形态。偏心性狭窄正位时如表现为严重狭窄,侧位时则可能为表现轻度的狭窄,容易发生漏诊。局限性的狭窄在血管影像短缩或重叠时,也会发生漏诊。可选择血管走行与X线呈90°角的投照角度,全面展现血管的真实长度。因此,临床上需要通过不同的投照角度,尤其是相互垂直的投照角度,暴露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及各段,把多个二维的图像构建成三维的解剖概念,为临床介入治疗提供

冠状静脉研究进展

冠状静脉疾病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在基础研究方面都是炙手可热的话题。而冠状静脉有关的疾病虽然研究历史同冠状动脉疾病一样悠久,但是在临床上常常被临床医师忽视。在这里把与冠状静脉有关的疾病统称为冠状静脉疾病,为加深冠状静脉疾病的概念,提高对冠状静脉疾病的认识,现为冠状静脉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冠状静脉的组成、解剖和生理 冠状静脉系统的形态走行变异性很大。所以临床医师不仅要了解正常的形态分布,而且要知道常见的变异。对它们的清晰理解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恰当选择造影方法、警惕各种变异的可能才能在逆行冠状静脉造影、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射频消融、心律失常标测等的过程中取得更多成功。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确定冠状静脉的分布是很有价值的。 冠状静脉解剖学上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冠状窦及其属支。这个系统回流心脏大部分的血液。二是心前静脉,回流右室前壁区域和右心边缘的静脉血,直接开口于右心房。三是Thebesian静脉,位于心肌间和心内膜下,可以直接开口于四个心腔,其中右房开口较多。(1)(2)(3)。 更贴近临床的分类方法是将心脏静脉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大系统,二是小系统。大系统由心外膜大静脉组成包括冠状窦、冠状窦的心室属支、心前静脉系统、室间隔静脉和左右房静脉。这些静脉都是容易辨认的,有瓣膜,主要回流心外膜下层心肌的静脉血。小系统由Thebesian静脉(心最小静脉)组成,位于心内膜下心肌,主要回流内层心肌静脉血。它们开口于心腔的直径都小于0.5mm,没有瓣膜保护。进一步区分这些静脉的结构分为4各不同的部分,静脉管腔血管是连接心肌内静脉血管网络直接开口于各个心腔。静脉窦状隙血管是连接心内膜下窦状系和心肌内静脉,回流内层心房心室肌血流,最终入心腔。动脉壁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微动脉直接开口于心房和心室。动脉窦状隙血管是连接动脉或小动脉与心室和心房内层的窦状隙。它们和心肌内的动脉、静脉都有连接。 另一个补充的分类系统被认为在放射诊断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这个方法是根据血管回流的心肌区域面积来进行描述的。这个方法更强调了左室的血管分布,因左室静脉更常用来电极的植入。清晰的描述这部分静脉对增加电生理专家的选择空间是必要的。这个系统把左室静脉横向分为前、侧、后三个部分,纵向分为基底部、中部、心尖部三个部分。在这三纵三横的交错中左室被分成了九个区域。然后这个系统就可以用来描述冠状静脉系统的三级分支(4)。.可以更明确地为电生理学家指出冠状静脉的属支及其对应的左室部位。 1839年Winslow将心脏静脉的巨大横向段命名为冠状窦(cs),1952年Tori首次开展了冠状静脉造影(5)。冠状窦起始于心大静脉终止处,是心大静脉的延续和膨大,沿房室沟左侧走行终止于右房, ,开口于下腔静脉口和右房室口之间。多数学者以 Vieussens瓣膜或Marshall静脉在冠状窦的开口定义为冠状窦的起始;另有观点将钝缘静脉和心大静脉的汇合处作为冠状窦的起始。冠状窦位于心脏隔面左房室沟心外膜下和左房后壁肌肉内 ,越过房间隔注入右心房。起始部易游离 ,管壁薄 ,中段位于左房肌束间 ,末端插入房间隔肌肉内。冠状窦开口多呈椭圆形喇叭口状。冠状窦回流左室大部分的血液。心室收缩期冠状窦收集心室静脉血,在心房收缩时注入右房。冠状窦的长度和直径有高度的变异性。在心脏扩大、严重心衰时冠状窦直径会增大(6)。冠状静脉窦系统常见的解剖异常是憩室或瘤样扩张、永存左上腔静脉(7,8)、及冠状静脉窦口扩大。这些解剖异常既可单独出现,也可数种同时合并存在。 ①心大静脉是心脏最大最长的静脉,起始于前室间沟或心尖部与前降支伴行,沿房室沟向左与回旋支伴行,终止于冠状窦。回流前室间隔、双心室前部、心尖部、左房的血流。 ②心中静脉起始于心尖部,沿心脏隔面后室间沟上行,在此与右冠脉室间支伴行,绝大多

影响冠状静脉窦扩张返流的因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影响冠状静脉窦扩张返流的因素 导语:冠状静脉窦扩张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就会对自己的心脏,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很多得了 冠状静脉窦扩张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就会对自己的心脏,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很多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就想具体了解一下影响返流到因素有哪些?那么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就来看看下面介绍。 冠状静脉窦扩张返流是门静脉高压症重要的病理现象,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冠状静脉或超声多普勒发现逆肝血流均提示冠状静脉返流存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冠状静脉显影和逆肝血流发现率为70%~80%。 对30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冠状静脉仅为53.50%。影响冠状静脉显示因素除开口位置外,还与门静脉血管分级和门静脉向肝血流速度有关。间接门静脉造影将门静脉血流分为4级:Ⅰ级为正常向肝血流,门静脉肝内分支显示清晰,肝实质染色; Ⅱ级示门静脉肝内分支显示,未梢分支末能显示,肝实质染色; Ⅲ级示门静脉1~2级分支显示,肝实质无染色; Ⅳ级为离肝血流,门静脉未能显示。 门静脉血流Ⅱ级者向肝血流快,冠状静脉显示率仅为26.19%,Ⅲ级者向肝血流速度慢,冠状静脉显示率为56.64%,门静脉血栓者冠状静脉显示率高达100%;此外,活动性出血亦对冠状静脉显影有重要的影响,急性大出血患者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冠状静脉显示率为100%,而出血静止期门静脉压力下降,冠状静脉显示率仅为47.79%。 冠状静脉显影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标志,逆肝血流存在表明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差,门静脉压力高,食管静脉曲张严重,患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DSA血管解剖

第2节 头颈部DSA 一、血管剖析 (一)动脉系统 1.,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右颈总动脉发自于右头臂动脉(或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常发自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约在两侧甲状软骨水平(C4水平)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时大脑半球供血的主要渠道,它自颈总动脉分叉后上行至岩骨的颈动脉外口,依此为界将颈内动脉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颅外段无分支且呈垂直走行;颅内段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岩骨段、海绵窦段、虹吸弯段和终末段等,于终末段分成了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分叉后,向前内斜过视交叉至大脑纵裂,向后上绕胼胝体与大脑后动脉分支吻合。沿途分支右中央支、前交通动脉、眶动脉、额极动脉、额前和额中动脉各2~3支、旁中央动脉和契前动脉各2~3支以及胼胝体动脉等。 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中末分支,分叉后进入大脑外侧裂,在岛域附近分支。分支前端称水平段;分支后段称为侧裂段,分别自前向后分出上行支有额眶动脉、中央前沟动脉、中央沟动脉、中央后沟动脉、角回动脉和顶后动脉;下行支是颞极动脉、颞前动脉、颞中动脉和颞后动脉。 额外动脉在第4颈椎处分叉于颈总动脉,主要分支自下而上分别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颞浅动脉和额内动脉。 2,椎动脉系统 是小脑供血的主要血管,它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分支。常分为两段:自第六颈椎横突孔上行至枕骨大孔间为颅外段,沿途发出多支脊髓动脉;从枕大孔的椎动脉孔入颅后改称为颅内段,先由延髓外侧转向腹侧走行。两侧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沿脑干腹侧的中线上行终于脚间池,随机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颅内段椎动脉的主要分支自下而上为脊髓前、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主要分支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二)静脉系统 头颈部的静脉主要由颅内静脉、颅外静脉组成。 1,颅内静脉由大脑深、浅两组静脉和颅后窝静脉系组成。 硬膜静脉窦是将颅内诸支静脉引入到颅内静脉的通道。主要有上失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岩窦和蝶顶窦等。 2,颅外静脉主要由面总静脉、枕静脉和耳后静脉组成。 二、造影技术 (一)手术操作 1,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应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入动脉(颈总动脉或颅内动脉)或椎动脉,其顶端一般插至第4~5颈椎平面,然后在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经证实后即可造影。插管时将所选导管插至升主动脉弓,然后转动导管180°使导管的尖端缓慢地向后拉,使导管尖端抵达无名动脉开口处,然后旋转导管使导管尖端指向左(内)侧继续推进,使其进入右颈动脉。将导管直接插入无名动脉入口,旋转导管使其尖端向上,然后缓慢向后拉导管,导管进到左颈动脉开口处慢慢转动,并利用回抽和推动等操作技巧,应用反时针方向能有效

1例PICC导管经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的护理

? 3448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November,2016 Vol.14 No.32 1例 P IC C 导管经左上腔静脉 入冠状静脉窦的护理 张玉红,黄芬,梅赣红,范彬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永存左上腔静脉;异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 o i : 10.3969/j.issn. 1674-4748.2016.32.04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6)32-3448-02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 -serted central catheter , PICC ) 因 留置时 间较长 、并发 症较少、安全有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永存 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PLS - VC )是一种常见的体静脉连接异常,是最常见的先天 性静脉畸形。永存左上腔静脉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为 0.3%?0.5%,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人群中的发生率 为4%[2]。单纯者血流动力学无异常,这部分病人表 现为无症状,因而在PICC 置管过程中影响操作者对 置管后导管末端正常位置的判断。我院2016年5月 置管时出现1例PICC 导管经左上腔静脉人冠状静脉 窦,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 病人,女,38岁,右侧乳腺癌,采用环磷酰胺加表 柔比星加紫杉醇酯质体方案化疗,化疗前行PICC 置 管。采用B 超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置入美国 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型号4F r 、长度 60 cm 、内径 0.85 cm 、流速 300 mL /h ?500 mL /h )。 由PICC 专职护士操作,体表预计置入导管长度为42 cm ,选择病人左侧上臂贵要静脉进针,一针穿刺成功, 送入导丝通畅,送导管困难,送入30 c m 时出现回弹, 将导管退至25 cm 重送,顺利送至预计长度,术中用超 声探头探查,显示导管异位左侧颈内静脉,在B 超引导 下将导管外退,直到颈内静脉亮点消失再退出3 cm , 助手将病人左侧手臂抬高过肩并用指压法阻断颈部静 脉,操作者边推盐水边送管,送管顺利,颈内静脉用超 声探查未探及亮点,行心电定位,有P 波改变,但不明 显,留置导管体内长度42 cm ,外露5 cm ,抽回血通畅, 妥善固定导管,行X 线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X 线定 位显示导管位于胸椎左侧,考虑导管异位,重新调位后 再次行X 线片,导管仍位于胸椎左侧,考虑血管畸形, 建议进一步确诊。彩超检查示病人双上腔静脉,冠状 静脉窦内见管样回声。请多学科会诊,专家建议,可以 将导管在显影机下调至右上腔静脉使用更安全,血管 造影显示左头臂静脉闭锁,导管无法从左侧上肢静脉 到达右上腔静脉。综合病人的情况,采取了在彩超引 导下将导管退出4 cm ,末端位于左上腔静脉下段留置 导管。置管次日行化疗,整个疗程顺利,未出现PICC 相关并发症。住院8 d ,病人顺利带管出院。 作者筒介张玉红,主管护师,本科,单位: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黄芬、梅赣红、范彬单位: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引用信息张玉红,黄芬,梅赣红,等.1例 PICC 导管经左上腔静脉人冠 状静脉窦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32) =3448 - 3449. 2 护理本例病人置管前无症状,未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 胚胎期的左前静脉与左Cmaer 管(也称横管)在正常 时逐渐退化、闭合,故出生时无左上腔静脉,只有右位 上腔静脉。永存左上腔通常经冠状静脉窦连接开口于 右心房,偶可与左心房相通,若与右侧上腔静脉合并存 在时即为双上腔静脉(double superior vena ca -va , DSVC )。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走向是通过冠状静脉窦 进人右侧心房或左侧心房,80 %?90 %人右侧心房,少 于10 %进人左侧心房,静脉血回流右侧心房时导管可 以保留,反之则应立即拔除[2]。 2.1异位调整PICC 导管置人最理想的位置是末端 位于上腔静脉下段与右心房交界处,导管的异位率达 3.7%?40.0%,PICC 导管经头静脉穿刺最常发生异 位的静脉是腋静脉,经贵要静脉进行置管时常异位颈 内静脉[3]。本例病人置管前充分评估穿刺侧手臂有无 静脉血栓史、外伤史等导致送管困难的相关因素,并正 确测量置管长度。但是置管前未行心脏彩超检查,也 从未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病人在置管中发现导管异 位到颈内静脉,及时在B 超引导下调整。术中采用静 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 尖端定位,P 波变化不明显,怀 疑导管异位于其他静脉。但笔者在以前部分病人置管 过程中心电图无明显P 波变化,在这些病例中导管可 在上腔静脉下1/3正确放置。鉴于报道因P 波无特征 性抬高或始终不抬高会被误认为导管位置错误[4]。因 此,本病人在始终无P 波抬高的情况下先行X 线透视 确诊导管位置,再行调管处理。X 线检查提示导管位 于左上腔静脉后,立即通过彩超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确诊。导管由左侧锁骨下静脉进人左上腔静脉 再人冠状静脉窦。通过彩超确诊导管异位左侧上腔 静脉。 2.2 PICC 定位当导管异位于左侧上腔静脉,不应 急于将导管拔出,应进一步确定导管走向及血管腔大 小。DSA 是计算机与常规X 线心血管造影相结合的 一 种检查,具有X 线片功能,可动态显影,可通过静脉 注射造影剂清晰显示静脉走向与状态。本例病人通过 检查左上腔静脉血经冠状静脉窦流人右心房,冠状静 脉窦扩张,内径14 mm ,左上腔静脉内径16 mm ,右上 腔静脉内径17 mm ,左上腔静脉内径略小于右上腔静 脉内径,判断左上腔静脉可容纳PICC 导管,可以输人 刺激性药物,因此保留了导管。操作者从左侧按照正 常血管走行体表测量导管长度,导致导管末端位于冠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 一、冠状动脉的起源 1、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主动脉窦,或称氏窦(Valsalva窦)。三个窦分别称为左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窦及无冠状动脉窦(后主动脉窦),三个瓣分别称为左冠瓣,右冠瓣和无冠瓣。 2、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口径范围:0.2—0.75厘米(0.5+0.1cm),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口径范围:0.2—0.7厘米(0.4+0.1cm) 3、冠状动脉口的异常 (1)冠状动脉口位置上移, 沿主动脉壁呈小于45度左右的锐角伸出,激烈运动后,产生主动脉扩张和心排出量增加,可进一步导致冠脉开口闭塞,影响心脏血液供应。通常导致猝死。 (2)梅毒性升主动脉炎时,则易出现冠状动脉口狭窄 (3)左,右冠状动脉均发源于右乏氏窦约0.5%。 (4)左,右冠状动脉均发源于肺动脉,罕见 (5)副冠状动脉:45%(43.5—56.5%),副冠状动脉的开口位于右乏氏内,多数为1个,亦有2—3个,园锥动脉(漏斗支)多发源于副冠状动脉。 (6)单一右冠状动脉及单一左冠状动脉。 (7)前降支及左旋支分别起源于左乏氏窦内,0.6%。 (8)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右乏氏窦内,0.5%。 (9)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右乏氏窦内,0.5%。 (10)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左乏氏窦内。 4、冠状动静脉瘘(Fistulas of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or Cor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冠状动脉不经正常循环而直接流入右房(25%),右室(40%),左房,左室,肺动脉(15%)或冠状静脉窦(7%),92%流入右侧心脏。5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见于左冠状动脉,10%见于畸形冠状动脉。 5、冠状动脉瘤(Aneurysm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先天的,外伤的,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川畸(Kavasaki)病,风湿或梅毒等。 6、冠脉闭锁或发育不全,极少见 上述例子虽然少见,但是在冠脉造影时不警惕,可能会使一支造影失败或不显影,部分冠脉起源异常及开口小的患者,往往在剧烈运动后可引起室颤及猝死。 二、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及其供血范围 1、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 ) 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 (1)右室前支(3—6支):第一支又称为左园锥动脉(Conas Branch),与右园锥动脉相吻合,形成立Vieussen 环,前降支狭窄或闭塞时,此环可以直接受主动脉血供,起着侧支循环的作用。主要给右室前壁供血。 (2)左室前支(4—6支):供应左室前壁,钝缘,一小部分隔面。 (3)对角支(Diagonal D) :供应左室前壁,前乳头肌。 (4)室间隔前支或前穿隔支(Septal S ) (8---17 支)供应室隔前部2/3。 左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 ) (1)左室前支(2—3支)供应左心室前上部

冠状动脉解剖

冠状动脉解剖 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回流的静脉血,绝大部分经冠状窦汇入右心房,一部分直接流入右心房;极少部分流入左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本身的循环称为冠状循环。尽管心仅占体重的约0.5%,而总的冠脉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4%~5%。因此,冠状循环具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1.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起于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窦,主干很短,约5~10 mm,向左行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然后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分叉处常发出对角支,向左下斜行,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粗大者也可至前乳头肌。 (1)前室间支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也称前降支,似为左冠状动脉的直接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其始段位于肺动脉始部的左后方,被肺动脉始部掩盖,其末梢多数绕过心尖切迹止于后室间沟下1/3,部分止于中1/3或心尖切迹,可与后室间支末梢吻合。前室间支及其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前乳头肌、心尖、右心室前壁一小部分、室间隔的前2/3以及心传导系的右束支和左束支的前半。 前室间支的主要分支有:①左室前支3~5支者多见,分别向心左缘或心尖斜行,主要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左心室前乳头肌和心尖部。②右室前支很短小,分布于右心室前壁靠近前室间沟区域。右心室前支最多有6支,第1支往往在近肺动脉瓣水平处发出,分布至肺动脉圆锥,称为左动脉圆锥支。此支与右冠状动脉右动脉圆锥支互相吻合形成动脉环,称为vieussens环,是常见的侧支循环。③室间隔前支以12~17支多见,起自前室间支的深面,穿入室间隔内,分布于室间隔的前2/3。 (2)旋支circumflex branch,也称左旋支。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后即行走于左侧冠状沟内,绕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多在心左缘与后室间沟之间的中点附近分支而终。旋支及其

冠状静脉窦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中的价值

冠状静脉窦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8-07-04T15:04:19.1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吴文燕[导读] 冠状静脉窦增宽对产前超声检测永存左上腔静脉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检出率。 天水市妇幼保健院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冠状静脉窦对产前超声检测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价值。方法:首先对胎儿进行系统的产前超声筛查,着重观察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观察在肺动脉左侧有无异常的血管存在。随后在四腔心切面向胎儿足侧倾斜观察冠状静脉窦有无增宽并测量其内径,以及在胎儿两房心切面观察有无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结果 100例正常胎儿均可以探查到冠状静脉窦,内径测值约2.15±0.35 mm,并未探及与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44例永存左上腔静脉静脉时冠状静脉窦均增宽,内径测值约 3.62±0.27mm,并可探及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2例误诊病例,其中1例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误诊为永存左位上腔静脉,其冠状静脉窦虽增宽,但并无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另1例永存左位上腔静脉误诊为原发性房间隔缺损,是由于缺乏对胎儿正常冠状静脉窦的认识。结论冠状静脉窦增宽对产前超声检测永存左上腔静脉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检出率。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畸形,永存左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胎儿超声心动图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ror venacava, PLSVC)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0.3%~0.5%,在先心病患儿中发生率高达3%~10%,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也有一定的相关性[1-3]。如果不合并其他畸形,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预后极好。三血管切面是产前超声筛查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最重要的切面。然而产前超声对永存左上腔静脉容易漏诊,切面的不标准及PLSVC内径细小是漏诊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胎儿冠状静脉窦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前瞻性观察100例正常胎儿的冠状静脉窦,并回顾性分析44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的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以及2例误诊病例,其中1例在产前误诊为永存左上腔静脉,经产后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证实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另1例在产前误诊为原发性房间隔缺损,经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为永存左上腔静脉。 1.2方法 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5-1纯净波探头,探头频率1~5MHz。 首先对胎儿进行系统的产前超声筛查,着种着重观察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观察在肺动脉左侧有无异常的血管存在。随后在四腔心切面向胎儿足侧倾斜观察冠状静脉窦有无增宽并测量其内径,以及在胎儿两房心切面观察有无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 2 结果 100例正常胎儿孕妇年龄27.7±3.8 岁(18-36岁),孕周为23.2±1.4周(22-25周),冠状静脉窦均可以显示,内径测值约2.15±0.35 mm, 并无与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 44 例PLSVC孕妇年龄28.6±3.1岁(20-37岁),孕周为25.5±1.4周(24-28周),均有双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扩张,内径测值约3.62±0.27mm,PLSVC经扩张的冠状静脉窦回流入右心房。 1例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误诊为永存左位上腔静脉,其冠状静脉窦虽增宽,但并无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 3 讨论 PLSVC是产前超声筛查常见的胎儿心脏畸形,是腔静脉畸形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一种,常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PLSVC存在时,通常右上腔静脉同时存在,正常流入右心房。约 90%的PLSVC经冠状静脉窦开口于右心房,其与正常人的血流动力学相同,临床多无症状,不需治疗。但它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或行心导管插管有重大的影响,术前必须明确诊断,在手术时注意其存在,暂时予以阻断[1-3]。 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比较,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显示更多的胎儿心脏切面,并能追踪观察PLSVC的全程走行,故在理论上也更容易确诊PLSVC。然而产前超声筛查PLSVC也容易漏诊和误诊。其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获取的三血管切面不标准;二是永存左上腔静脉内径细小;三是受胎位影响大,当胎儿侧卧时(当胎儿脊柱位于3点钟和9点钟时)因PLSVC与超声波束垂直而容易显示,而当胎儿仰卧或俯卧时(当胎儿脊柱位于6点钟和12点钟时)因PLSVC与超声波束平行而容易漏诊。 冠状静脉窦主要是汇集来自于心肌的静脉血,并将其引流入右心房。本组44 例单纯的永存左上腔静脉均伴有冠状静脉窦的增宽,并可探及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左上腔静脉。本研究结果显示,冠状静脉窦对产前超声检测PLSVC有重要意义。如果三血管切面于肺动脉左侧多出一根血管,同时伴有冠状静脉窦增宽,并有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窦长轴相连的在左房后上方走行的异常血管,则为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右上腔静脉同时存在(既双上腔静脉);但如果冠状静脉窦虽有增宽,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肺动脉左侧并无多余血管,左房后上方并无与扩张的冠状静脉相连异常血管,此时必须仔细观察肺静脉有无回流入左心房,此多为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声像图表现。当冠状静脉窦增宽时,在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二尖瓣上方左房侧壁房可见一圆形无回声区(增宽的冠状静脉窦的横切面),探头略向胎儿足侧倾斜便可出现增宽冠状静脉窦长轴,窦口很容易被诊断为原发性房间隔缺损,但探头向胎儿头侧倾斜时又可出现标准的四腔心切面。 4 结论 冠状静脉窦的增宽对产前超声检测PLSVC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 PLSVC的检出率。参考文献 [1] Cherian SB,Ramesh BR,Madhyastha S.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Clin Anat,2006,19(6):561-565. [2] Berg C,Knuppel M,Geipel A,et al.Prenatal diafnosis of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na and its associated congenital Gynecol,2006,27(3):274-280. [3] Bennett WF,ALtaf F and Deslauriers J.Anatomy of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nd brachiocephalic veins.Thorac Surg Clin,2001,21(2):197-203.

心脏冠状动脉CT解剖中文详细标注(图文)

心脏冠状动脉CT解剖中文详细标注(图文) 心脏冠状动脉CT解剖中文详细标注(图文) LA -Left Atrium左心房RA -Right Atrium右心房LV -Left Ventricle左心室RV -Right Ventricle右心室MitralValve二尖瓣A.Aorta-Ascending Aorta升主动脉D. Aorta-Descending Aorta降主动脉SVC –Superior Vena Cava上腔静脉IVC –Inferior Vena Cava下腔静脉PA -Pulmonary Artery肺动脉PV -Pulmonary Vein肺静脉LMA -Left Main Artery冠状动脉左主干LA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左前降支LCX -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LMB -Left Obtuse Marginal Branch 左边缘支(钝缘支)RCA -Right Coronary Artery 右冠状动脉PDA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ConusBranch 右动脉圆锥支LAA –Left AtrialAppendage左心耳RAA –Right AtrialAppendage右心耳CS -Coronary Sinus冠状窦MCV –Middle Cardiac Vein 心中静脉GCV–Great Cardiac Vein心大静脉PIVV –Posterior IntraventricularVein后室间静脉(心中静脉)PLVV –Posterior Left Ventricular Vein 左室后静脉PLV –Posterior Lateral Vein左室后侧静脉(边缘静脉)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之欧阳学文创作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 欧阳学文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

的特点。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目前,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基于冠脉造影的冠脉血流储备测定还可以提供其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造影仅仅是二维图像,并不能全面展示患者血管的三维解剖形态。偏心性狭窄正位时如表现为严重狭窄,侧位时则可能为表现轻度的狭窄,容易发生漏诊。局限性的狭窄在血管影像短缩或重叠时,也会发生漏诊。可选择血管走行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