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鹤然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然幼儿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1aa87b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0.png)
陈鹤然幼儿教育思想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一)20世纪初中国幼稚教育的问题在陈鹤琴的主张里,幼稚阶段是人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幼稚时期也是奠定人生健全发展的时期,小的来说幼稚阶段对儿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的来说,幼稚教育可以直接影响整个教育质量。
但在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陈鹤琴一共总结以下几点:第一:功课太过于简单,在幼儿课堂中教师只会让幼儿折纸、玩积木、看图书等等。
第二:儿童与外界环境接触太少,呆在游戏室时间太多,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是需要和外界环境接触,与环境接触越多,小孩子的知识也就越丰富,文化知识就更高。
第三: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幼儿教师只会采用团体教学法,完全没有针对性教学,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第四: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的幼儿教师根本不知道幼儿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应该培养幼儿什么习惯及技能等等。
(二)陈鹤琴的幼儿教育主张为了更好的改善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陈鹤琴又在19xx年发表了新的幼儿教育主张,第一主张:幼稚园应该适应国情,如:幼稚园的设施应体现本国文化,教材、教法只要不违背相关国情均可以使用。
第二主张:幼儿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家长千万不能存在孩子放在学校就认为是教师的责任心理,只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相互促进,方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主张:陈鹤琴认为只要儿童能够学的都应该教他。
二、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一)幼儿教育的生活化幼儿教育是可以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也是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垫脚石,更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最有效的阶段。
一般来说,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都已打下了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会为对以后的人生造成影响。
就陈鹤琴先生的幼儿思想来说,他认为幼儿教育必须生活化,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陈鹤琴先生这一思想也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得到了印证,也认为幼儿教育必须要生活化,有以下做法:第一,要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895b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7.png)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陈鹤琴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位杰出人士,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对陈鹤琴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当前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实践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提倡因材施教。
陈鹤琴提倡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这符合教育的普遍规律,也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方式和方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陈鹤琴教育思想在这方面对我国的教育实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陈鹤琴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这对于培养学生成才和个性发展非常重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陈鹤琴的这一思想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重视,很多学校开始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提倡教育教学相结合。
陈鹤琴认为,教育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面的突出都是不完整的。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教育的深度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既获取知识,又提升素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非常重要,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试论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试论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877356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0.png)
试论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摘要:本本文对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也是其长期从事中国幼儿教育系列活动的实践结果。
将其核心理念贯穿整个教育生涯,以“活教育”思想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发展一、文献综述关于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查阅相关论文,总结前人对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及其研究方法、各领域课程与教学、玩具与游戏、家庭教育、师范教育、比较研究以及实践应用研究等方面;陈鹤琴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开创了幼儿教育中国化的新局面。
时代在进步,事物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的,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作为历史的经典,时代赋予它的意义是不同的。
“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
而且“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
” [1]由此,陈鹤琴大步走向贡献教育的伟大事业。
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陈鹤琴幼教思想的渊源及形成发展的过程陈鹤琴先生孜孜不倦地为中国化的教育奋斗一生,他希望结合中国实际,建立适合中国的教育。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源泉1.幼儿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外忧内患、民不聊生。
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一是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帝国主义国家肆意地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以教会为依附开办幼稚园;二是中国人民无办园经验可参照,又无理论依据,只得一味抄袭日本的幼稚园。
[8]陈鹤琴深感民生疾苦儿童,深受其累,感慨到“我们中国的幼稚园大抵是抄袭外人的,而外人的幼稚园时有改进,但我们的还是墨守成规,不知改良,以致陈旧腐败不堪闻问了” [1]教育“应该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又生气的教育。
”2.理论源泉陈鹤琴赴美留学时美国正兴起一种作为典型“美国版”教育学的思潮—实用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柏屈,恰恰这两个特殊人物与陈鹤琴先生有特殊交集。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93520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5.png)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篇一一、引言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其“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而且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详细探讨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生活为课堂,以自然为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儿童为中心:陈鹤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个性,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
2. 以生活为课堂:陈鹤琴强调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他主张将课堂搬到生活中,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3. 以自然为教材:陈鹤琴认为,自然是儿童最好的教材。
他提倡利用自然环境,让儿童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4. 培养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陈鹤琴主张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其次,它倡导以生活为课堂、以自然为教材的教育方式,这有助于我们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它强调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这有助于我们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儿童。
具体来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教育者应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引导。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f10da60561252d381eb6e06.png)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923年创办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是个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2.反对思教育,提倡活教育:教育的三大目标:①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③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1)教育观:必须以“自动代替主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2)教育目标:实现或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3)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
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5)教育原则:活教育的17条原则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想,奠定了幼儿园教育原则的基础。
3.幼儿园课程理论:(1)课程的中心:陈鹤琴反对幼儿园课程脱离实际,主张将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作为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2)课程结构: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项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因此被称为“五指活动”(3)课程的实施: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4.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他说:“儿童的教育是整个的、是继续的”,只有两方的配合,才会有大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宝贵财富。
在我国幼儿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学习和研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他为幼儿教育事业奋斗惊声,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4a196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e.png)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1886-1979),字树翁,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教育家、国学学者。
陈鹤琴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她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个体的人格修养,强调以德育人,提倡德、智、体、群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她的教育思想中,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走向现代之路的开始。
本文将从陈鹤琴的生平、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陈鹤琴的生平陈鹤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境殷实,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自幼喜爱学习,擅长诗文,十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1919年,陈鹤琴在上海创办了私立南洋女子学校,并担任校长。
她在南洋女子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开始了她的教育改革之路。
她主张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提倡德智体群四育并重。
她积极倡导女子教育,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女子教育应当与男子教育同等重要。
陈鹤琴的教育事业并不仅限于南洋女子学校,她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创办了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南京淪陷,她随学校迁至重庆,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1949年,她来到台湾,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育领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文章和著作。
1979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3岁。
二、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主张教育要以道德为首,倡导以德育人。
她认为,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而道德修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她提出“义理教育”的理念,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学业和工作中都能秉持正确的道德标准。
在她看来,只有人格端正的人才是真正有用的人才,人格修养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除了德育之外,陈鹤琴还提出了“智育、体育、群育”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魄和社交能力。
她主张提倡全面素质教育,倡导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
她主张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崇体育锻炼,使学生在学业之余,能够融入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8b0d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6.png)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文四篇第一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 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有着专制传统和80%文盲的国家,千百年来,孩子一直被看做是家庭的附属品,大人们无知却专制地看管着他们,没有尊重和平等。
这时,一位教育家站了起来,愤然地说:孩子的价值有时还不如一只羊、一头牛。
人们对养孩子的方法始终抱着事前无准备,事后不研究的态度。
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儿童教育家就是陈鹤琴,他针对民国时期的死教育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进行了有益尝试,他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今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重视儿童的不成熟的力量陈鹤琴的活教育区别于封建、僵化、陈旧的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在教育的中心与主体儿童的身上。
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儿童观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陈鹤琴眼中无论是在外表上将孩子打扮成大人的模样还是在行动上去模仿大人的举止,这样都是旧式家庭愚昧的做法。
正是因为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儿童,中国才多是少年老成的小孩子。
他说:在培养儿童这件事情上,最紧急的就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儿童,将他们看作儿童对待。
卢梭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大自然期望孩子们在年少的时候,只长成孩童的样子。
所谓的儿童的样子,即非成人,即按照他们孩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有特征生长。
陈鹤琴把儿童样子的标准归纳为一种未成熟的力量,他要求人们去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这种不成熟,要去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性,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然而,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着儿童成人化的现象,即儿童与成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具体表现为:穿着成人化、心理早熟等。
现今儿童听话乖巧的表象下是他们真实的活泼好动的本真。
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中,不乏看起来乖巧的学生,他们两手重叠,背脊挺值地端坐在课桌前,俨然一副懂事的样子,像一个稚气消逝的成熟的儿童。
我们在欣慰这看似和谐的画面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这真的是儿童应该有的样子吗?这与陈鹤琴所描述的旧教育中少年老成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如出一辙。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459752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4.png)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是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的学前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1. 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实践;3.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
1. 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陈鹤琴认为,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她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学前教育正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陈鹤琴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她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习惯和品质,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2.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实践陈鹤琴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
她提倡“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例如,她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陈鹤琴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她认为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她会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善良、勇敢等品质。
3.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注重全面发展:陈鹤琴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
她认为,只有全面发展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2)因材施教:陈鹤琴主张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她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3)以游戏为主: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学习的最佳途径。
因此,她在学前教育实践中,非常注重游戏的运用,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4)品德教育:陈鹤琴认为,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她强调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敢坚强等品质。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f6bf1f4770bf78a6529545a.png)
2014届学前教育学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课题名称: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4年10月内容摘要: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他在以长子为观察对象进行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有关教育思想,总结出了儿童的七大心理特征,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
研究中国二十世纪初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创建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了幼稚园教育教学研究,提出了发展幼儿教育的主张,最终形成了幼儿教育思想。
在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发展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现实意义;儿童心理学目录绪论 (4)一、陈鹤琴的儿童观 (4)(一)陈鹤琴儿童心理特点 (4)(二)陈鹤琴的儿童观 (4)二、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5)三、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7)(一)在教育目的观方面 (7)(二)在儿童学习观方面 (7)(三)在课程设置方面 (7)参考文献 (9)绪论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
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8月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
1919年回国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和教务主任。
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他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为观察研究的对象,进行连续808天的儿童发展研究,最早在我国提倡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
陈鹤琴在儿童心理学方面吸收了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引进了西方其他儿童心理学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
在实际观察研究的事实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原则,运用克伯屈教授的启发式教育法、民主自由讨论法以及德可乐利学校的分组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8e0c6ff551810a6f4248601.png)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陈鹤琴(1892~1982)浙江省上虞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他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获得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独创的教育主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宝库。
研究他的活教育思想,对发展我国当代幼儿教育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活教育思想的“活”,除了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外,更强调了在目的、内容、方法上与旧的教育制度的区别。
他的活教育理论是以三人目标为中心展开的,主要包括:(一)活教育的目的论陈鹤琴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活教育的日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活教育的目的蕴含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强调了从小塑造儿童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贯穿着爱国主义的精神,体现了民族性、时代性与世界相结合的思想。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它以“做”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使各个学科互相渗透,方便儿童掌握知识和技能。
活教育的课程论把儿童的视野从书本移向大自然、大社会,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提倡儿童在做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做中学”要求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做中教”是指教师要在实际中教,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在做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活教育的方法论提倡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好儿童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启发儿童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幼儿园教育的启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并且具有创造性,给中国的教育事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教育财富,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当代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1566d2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9.png)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启示一、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1.关心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我们要关注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2.鼓励孩子自主探索。
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1.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3.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情感成长的第一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三、重视幼儿的实践体验1.创设实践情境。
通过创设丰富的实践情境,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引导孩子参与实践活动。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评价孩子的实践成果。
关注孩子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四、倡导家园共育1.加强家园沟通。
保持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2.开展家长教育活动。
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3.建立家园共育机制。
建立健全家园共育机制,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
确实,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关注情感需求,重视实践体验,以及倡导家园共育,这些理念不仅理论深刻,更是操作性强。
下面我再来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
比如说,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方面,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性格。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发现就能带来很大的改变。
比如,有一次,我发现班上的小明对画画特别有兴趣,于是我就特意为他准备了各种画笔和颜料,鼓励他发挥自己的创意。
渐渐地,小明的画画水平突飞猛进,人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
这就是尊重个性的力量。
在关注幼儿情感需求方面,有时候我们成人会忽略孩子内心的细腻感受。
记得有一次,小华在游戏中不小心摔倒,他并没有哭,但眼神中明显流露出害怕和不安。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503aa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e.png)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 引言1.1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对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启示。
陈鹤琴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个性化发展,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对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陈鹤琴教育思想提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推动教育与产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发展机会,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陈鹤琴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教育实践水平,增强教育教学的内涵和实质。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引领和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助力教育事业繁荣兴旺。
2. 正文2.1 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陈鹤琴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教育个性化、多样化,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推动教育改革方面,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提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也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强调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才。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引领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2.2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陈鹤琴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意味着要注重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平衡的发展。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3e4e7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a.png)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篇一一、引言陈鹤琴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杰出代表,其“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内涵,并探讨其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生活、自然的结合,强调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为中心:陈鹤琴认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教育者应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2. 实践、生活、自然相结合:陈鹤琴强调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同时,他主张教育应融入自然环境,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奇妙。
3. 在活动中学习:陈鹤琴认为,儿童的学习应在各种活动中进行,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具有以下启示:1. 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应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 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教育者应关注儿童的体验和感受,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应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4. 融入自然环境:教育应融入自然环境,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奇妙,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5.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游戏、音乐、绘画等,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6.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活教育”的方式,培养儿童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为当今幼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0336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5.png)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篇一一、引言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其“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深入探讨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儿童为中心:陈鹤琴强调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求,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发展。
2. 全面和谐发展:他提倡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身体和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
3. 实践与探索:他强调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鼓励孩子们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自然与社会相结合:陈鹤琴认为教育应与自然和社会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三、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1. 尊重儿童个性与需求: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和需求,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注重全面发展:除了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外,还应关注其情感、身体和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3. 实践与探索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应鼓励孩子们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4. 自然与社会的融合:幼儿园应与自然和社会紧密结合,为孩子们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
这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 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实施“活教育”的关键。
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实施“活教育”。
6. 家园共育: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也强调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与幼儿园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本科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8d27dd3968011ca20091ae.png)
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陈鹤琴教育想的现实意义二○一三年五月摘要本文对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分析了其幼儿教育思想对中国幼儿教育史发展的历史价值,从而提炼出陈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当今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也是其长期从事中国幼儿教育系列活动的实践结果。
将其核心理念贯穿整个教育生涯,以“活教育”思想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主要影响。
我国当前幼儿教育还滞留一些“痼疾”和滋生很多新问题,解决这些棘手的“痼疾”和问题可以借鉴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理论,从政府、幼儿园、教师、家庭几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以待更好的指导当今幼儿教育的发展,努力早日实现幼儿教育的优质化.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发展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searches preschool education thought of Heqin Che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thou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history, thus refining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Mr。
Chen's preschool education thou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of Chen Heqin’s children education thought has its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theoretical origin,but also the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a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the practical results。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ff3d07ccc7931b765ce15f2.png)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作者:胡大华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23期摘要:纵观中外的教育方式,无不把课程教学放在突出位置,幼儿园教育也是如此。
由于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为此,笔者认为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幼教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兹述如下。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现实意义一、幼儿教育要综合化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也是针对分科教学的弊端提出的。
他认为“我们不能把幼儿园里的课程像大学的课程那样独立,什么音乐是音乐,故事是故事,相互间不发生影响。
我们应当把幼儿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体统的组织。
”新的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教育”就是根据他的“整个教学法”的思想构成的一种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种教育按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各项活动均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整体的课程结构形式。
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应充分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及认知成长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大班课程《北京奥运》一课中,我们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首先让幼儿了解有关申奥的情况,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通过对自己知道的奥运项目的讲述,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从积极锻炼迎接奥运的健康体育活动中,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和培养幼儿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情感;最后,通过《我心中的奥运赛场》主题绘画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无论是陈鹤琴先生的“整个教学法”思想,还是我们新课程中强调的“教育内容综合化”,都是对儿童在教育活动中主体地位的肯定,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育要灵活化陈鹤琴先生指出:“普通幼儿园的教法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自由的。
”固定的教法就是把一日间所做的种种工作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支配,什么时间该做什么都是刻板不变的,不管幼儿做的这件事有没有做好,时间一到立刻停止。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46523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2.png)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是一种以活动为中心的幼儿教育方法。
它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通过自主探索、自由游戏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在于:
1.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创造性思维。
3. 引导孩子的自主学习。
活动教育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引导帮助孩子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
活动教育能够让孩子体验成功和挫折,在自主的活动中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缺点,并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特质。
总之,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501a7a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a.png)
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陈鹤琴是中国现代幼教领域的佼佼者,其对幼儿教育的思想与理念贡献卓著。
她的理论体系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以学习为过程、以教师为引领。
本文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以儿童为中心,引导儿童实现自我价值陈鹤琴认为,幼儿教育的核心是以儿童为中心。
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和需求,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思想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自主活动中探索世界,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体验乐趣,这些都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具体实践。
在课程设计和教育实践中,始终要以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认知和发展,同时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
由此可见,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促进儿童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发展为目标,关注儿童全面发展陈鹤琴认为,幼儿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儿童全面发展。
她主张发展的视角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观察环境和探究事物的能力、语言和情感认知等各方面。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保证孩子的未来发展。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幼儿教育实践意义深远。
针对孩子的不同成长特点和需求,从各方面展开多元化教育活动,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并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和特长量身定制教育方案,帮助增强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和社交发展,帮助孩子建立正向感情和积极情绪,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以学习为过程,塑造优秀的学习品格陈鹤琴认为,学习是幼儿教育的本质。
她主张以学习过程为重点,而不是考试成绩或者单纯地灌输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品格也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等。
针对这一理念,幼儿教育需要注重塑造学习品格。
学习品格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活动、游戏、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孩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
![《2024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3595b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9.png)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篇一一、引言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其“活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而且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1. 思想概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紧密结合,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他提出,教育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主要特点(1)生活化: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他主张将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孩子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
(2)儿童中心:陈鹤琴强调,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的需求。
他提出,教育者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教育活动。
(3)实践操作:陈鹤琴认为,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提倡让孩子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实验等,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三、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1. 注重生活化教育当今的幼儿教育应当借鉴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注重生活化教育。
教育者应该将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者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孩子的需求和个性。
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育活动。
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好地参与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培养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教育者应该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实验等,让孩子参与其中。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强化家园共育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也强调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
5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5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24da8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7.png)
5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鹤琴强调“活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僵化和刻板,不能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而“活教育”则主张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
在课程设置方面,陈鹤琴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他认为,儿童的生活环境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教育资源。
例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雷雨、秋天的果实、冬天的冰雪,都是儿童学习和探索的素材。
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人物、事件,也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容。
他反对将儿童局限在狭小的教室里,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而是鼓励儿童走出教室,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了解社会的运作。
陈鹤琴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发展智力、培养品德。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他还提出,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环境,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游戏,让游戏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陈鹤琴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他认为,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该引导儿童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儿童认识植物时,教师可以带领儿童亲自种植、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儿童在实践中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陈鹤琴非常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教育应该因材施教。
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的兴趣、爱好、能力,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儿童,要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让每个儿童都能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陈鹤琴还强调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Infant education theory of chenheqin and practicalsignificance思政教育专业屠益琼指导老师李淑杰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他在以长子为观察对象进行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有关教育思想,总结出了儿童的七大心理特征,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
研究中国二十世纪初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创建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了幼稚园教育教学研究,提出了发展幼儿教育的主张,最终形成了幼儿教育思想。
在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幼教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发展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Abstract:Chen Heqin is one of the famous educationalists, experting in kidology and children’s education, also one of the founders of contemporary infant education in China. He constructs his own infan psychology, summarize seve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 of kids, which are based on his long-term research of observing his older son as a testee, and also by absorbing the relative educational theories of infant education. Researching on the main problems of infant education in early 20s century and establishing Gulou kindergarten, he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 for develop infant education, then, forms his own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topic sentence he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 for develop infant education, then, forms his own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 With the persistently development of infant education and in-depth revolution of infant education, Chen’s infant education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instruction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fant education。
关键词:陈鹤琴;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思想;现实意义Keyword:chenheqin;kidology;infant education theory;practical significance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享有“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的美誉。
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8月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
1919年回国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和教务主任。
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他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为观察研究的对象,进行连续808天的儿童发展研究,最早在我国提倡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
陈鹤琴在儿童心理学方面吸收了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引进了西方其他儿童心理学的先进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
在实际观察研究的事实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原则,运用克伯屈教授的启发式教育法、民主自由讨论法以及德可乐利学校的分组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思想。
他的幼教思想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对我们进行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再研究。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指的幼儿教育不包括家庭里的幼儿教育,是狭义上讲的学校幼儿教育。
陈鹤琴认为对于儿童,父母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教导他们,让孩子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魄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
那么,做父母、做教师的应该怎样来实践他们教导孩子的责任呢?对于这个问题,陈鹤琴认为其中一条可靠途径就是要了解儿童,知道儿童的心理,明白儿童所想所要的。
儿童的喜怒哀乐,孩子的生长和成熟,儿童的学习与思想,儿童的环境,以及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变化和现象,我们都应该有相当程度的研究与认识。
因为只有充分了解了儿童,对儿童进行教育才会行之有效,否则就是按着成人的想法实施不符合儿童心理的教导,这样的结果是儿童过早地被成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所影响。
所以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儿童心理,即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指导下进行教育。
而陈鹤琴也恰恰是在其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后,逐渐形成了自己崭新的儿童观,再进而建立了自己独特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幼儿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要研究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就必须了解他的儿童心理学,考察他儿童心理学的独到之处才能深切领会他幼儿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一、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学(一)陈鹤琴研究的儿童心理之七大特点陈鹤琴首先认为儿童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儿童期就是可塑性(plasticity)的意思”。
①儿童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二是儿童期具可以发展的性质。
“儿童期是发展个人的最好的机会。
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
②陈鹤琴认为儿童的心理主要有七个特点: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合群的、喜欢称赞的。
1、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
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动作,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
幼稚教育,根据游戏动作的地方格外来得多”。
“但是我国普通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
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
乡村学校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游戏亦觉得困难万分,因为许多父母竟反对儿童在校游戏;以为送子弟到学校去是为读书不是学顽皮的”。
③游戏是一种自然的、儿童感兴趣的、活泼的动作,所以儿童在游戏中能身体放松,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身体发展不无裨益。
在工作之余,做做游戏也可以使学习了一天的儿童得到休息。
除此之外,在游戏中儿童也能学习诚实、相互合作的品德,因此游戏还可以培养儿童的高尚道德。
在陈鹤琴看来,游戏具有很好的价值,而且儿童又是以游戏为生活的,儿童生来好玩,所以我们应该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完美游戏的生活。
但是幼儿所喜欢的未必是我们成人所喜欢的,同样我们成人所喜欢的也未必是幼儿所乐意的,所以我们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
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儿童喜欢游戏的心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游戏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的教育途径。
2、好模仿也是儿童的一大特点。
儿童喜欢模仿比成人更甚,言语、习惯、技能等都可①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M]上卷P59.北京出版社,1983年12月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M]上卷P60. 北京出版社,1983年12月③以经模仿获得。
但是儿童模仿是毫无选择性的。
在儿童期,一般的善恶观念、是非观念都很淡薄,所以在模仿时,儿童无法辨别被模仿的对象是好的、卫生的还是不好的、不卫生的。
所以学校可以根据儿童爱模仿的心态去创造一些场景或环境,让儿童去模仿,去学习。
但同时做教师的一定要“以身作则”,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考虑,学校的环境也要尽量纯美。
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模仿只是发生在动作开始之初,孩子“后来所做的动作,皆是由起初模仿动作发生乐感而引起的动作。
假使模仿动作所发生的乐感愈浓厚,他继续的动作愈持久;假使模仿的动作所发生的兴趣愈薄弱,他继续的动作当然不能持久”。
①如果开始的模仿动作所带来的乐感很浓烈,儿童就会获得继续动作的兴趣,否则动作就不会再次发生。
这就说明了模仿所引起的快乐会影响儿童日后的学习。
所以我们要创造好的并能引起儿童模仿兴趣的对象供他们模仿,以引出他们的学习动机。
然而陈鹤琴又指出,模仿暗含模仿的能力。
虽然儿童爱模仿,但是不能违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勉强儿童模仿一些不能模仿的东西,以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
3、好奇心也是儿童的天性之一。
儿童见着新事物都会产生一种新鲜感,他会很有兴趣想要去了解它。
但是儿童的好奇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儿童问句的改变上。
陈鹤琴根据导师克伯屈的《儿童学原理》认为儿童在一开始问的往往是“是什么”的问题;到稍大一些,儿童就会问“有什么用处”,“是怎样做的”的问题;接下来又会问“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尤其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为什么”的问题就格外多。
儿童从这些问句中能够得到一些感性认识和直觉经验,这些都是他知识形成的基础。
所以陈鹤琴说“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可不注意,不得不利用它的”。
②好问是儿童好奇心的一种重要表现,那么儿童的好问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对于这一点,陈鹤琴给出了三条结论:“第一,从问句可以知道儿童的知识和经验。
”如果儿童问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那就表明儿童的知识和经验还很缺乏;如果儿童问的是“有什么用处”的问题时,就表明儿童已经知道了东西是什么,这时的知识和经验已经丰富起来。
“第二,由问句可以看出儿童的兴趣。
”儿童问什么就表明儿童对所问事物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针对儿童的兴趣施教,而不会盲目教给儿童不感兴趣的东西,导致儿童对学习的反感。
“第三,好问是求知之钥匙”。
对于这一点,陈鹤琴指出常人往往对儿童的好问表现出不予理会或禁止发问,“殊不知,好问实是儿童追求知识的钥匙,儿童可以借好问而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③所以,好问是因儿童好奇心的自然本性而来的一种正常表象,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思想活动,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是很有帮助的。
4、小孩子喜欢动作是一种心理,喜欢动作有所成功也是一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