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四——细胞凝集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实验五——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4-29
同组者:吕赞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
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3.器材
试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6ml,加0.85%NaCl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
不少于0.6mol)
2.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
3.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NaCl溶液
(2)0.085%NaCl溶液
(3)0.8mol/L(0.3mol/L等渗)甲醇溶液
(4)0.8mol/L(0.3mol/L等渗)丙三醇溶液
(5)6%(5%等渗)葡萄糖溶液
(6)2%(1.5%等渗)TritonX-100
4.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溶血
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的细胞。五、实验结果
七、结果讨论
1.把液体滴加到双凹片上时,注意用量,防止悬液过多而溢出,使两个细胞悬液接触,
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2.滴加1%的红细胞悬液时,可适当的多加点儿,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3.用手晃动双凹片时,注意摇晃的姿势:一只手用手掌处贴紧双凹片,另一只手抵住双
凹片的另一侧上下晃动。
4.摇晃的时间可适当延长,提高红细胞凝集程度。
5.浸出土豆凝集素时选发芽的或发青色的土豆。由此可知发芽土豆不宜食用,因其所含
土豆凝集素可让血细胞发生凝集。
6.区分血清与血浆,血清指血液自然沉降后所得上清液,而血浆是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
所得上清液。
7.凝血是指多个细胞聚集成不规则细胞簇,溶血是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肿胀破裂
放出血红蛋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