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修订稿

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修订稿
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修订稿

发现生活中的语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一、广告用语

1、双关?

双关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在广告词中运用双关辞格可以起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的效果.

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指的是利用同音字、近音字的条件造成双重意义,让人们产生由表及里的联想.如:

特步——非一般的感觉.(特步鞋)

这则广告词利用“非”字与“飞”字的谐音构成双关语.他一方面表达出了特步鞋的质量让人感觉不一般,另一方面又蕴含了穿上鞋后的感觉不一般,会产生“飞”一般的感觉,广告的绝妙效果由此而得以实现.

“咳”不容缓,请用桂龙.(桂龙咳喘宁药)

这则广告词将成语“刻不容缓”,将表达时间概念的“刻”换上表达病症的“咳”,利用的便是二者之间的谐音,一字之差,将表达重点转向生病不容拖延,让患者认准桂龙牌止喘药上,言辞委婉,以回避人们不愿意受他人支配而购药的逆反心态,富有言犹在耳的感召力,真正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指的是利用汉语语词的多义性,造成对词语的不同理解把两件事勾连起来,表现特定内容.如:

不“打”不相识.(某打印机广告)

“不打不相识”中的“打”字本来是“打斗”的意思,但“打”字是多义字,这则广告词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使他同时包含了“打印”之义,从广告推销的产品——打印机来看,此广告则显得新颖独特,打印机这一产品形象也会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汽车广告)

这则广告词借用了一句成语,其中的“东”字原本指的是方位,但“东风”一词恰与产品品牌名称相同,这样的广告词一方面宣传了品牌名称,另一方面又蕴含了东风汽车在人们生活及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

2、仿拟

仿词指的是仿照现行的、既成的词语、句子等,改变其中的语素或内容以构成新的词语或句子.它可以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并能产生强烈的诙谐美.如:汾酒必喝,喝酒必汾.(山西汾酒广告)

这则广告词仿用了《三国演义》的开场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意境,引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联想.

此味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成都全聚烤鸭)

这例广告词仿用了唐代杜甫《赠花卿》中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巧妙地表达了全聚烤鸭作为一种食品的特性及无与伦比之处.

3、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造成俗语所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艺术效果.如: 节约用电,不如用电节约.(松下电器)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量电器飞入寻常百姓家,电费开支也相应增加.该广告表明松下电器在被使用的同时就有一种用电节约的功能.由于它贴近人们最关心的电费开支问题,所以就引起人们购买的欲望.

聪明的人以教训制止流血,愚蠢的人以流血换取教训.(交通公益广告)

“聪明的司机”通过别人的教训来时刻提醒自己,从而避免发生流血事件.“愚蠢的司机”则不会吸取教训,往往只有发生流血事件了,才懂得小心驾驶,但许多教训是不能让“愚蠢者”后悔的,因为很可能这个教训是由他们的生命换取的,所以“愚蠢者”付出的代价将更加惨重.

4、对偶

对偶即用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它既具有形式美,便于记忆,又可以表现丰富的内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四川沱牌曲酒)

霞飞点点,秀气年年.(上海霞飞日用化工总公司广告)

三十功名创传奇,八千里路驰江铃.(江西江铃牌载重汽车)

这几则广告词都是平仄相配,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念着上口,听着顺耳,同时也突出了商品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比喻

比喻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点,通过打比方来使某一事物更形象生动,更有感染力、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方式.巧妙地运用比喻,往往会起到点平为奇、化入为出的作用.如: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手机)

以战斗机为喻,足见波导手机的性能之高,功能之全,信度之高,还可见其冲击手机市场的力度之大.

纯净、柔和、全心呵护,恰似妈妈的温柔.(雪馥儿童护肤品)

对孩子的呵护莫过于妈妈的温柔了,因此用“妈妈的温柔”来比喻儿童护肤系列,奇特地、艺术地说明了它对孩子皮肤的全心呵护和它带给孩子的舒心与快乐.这则广告紧紧抓住了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护之情,明确、生动地道出了商品的特点.

6、拟人

拟人,又叫人格化,即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于其他事物,让他们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容易受到感染.如:

给你的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奔腾”)

这则广告词中的“芯”利用与“心”的谐音构成拟人,芯片对于电脑的作用如同“心”在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拟人化手段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芯的作用.

不要踩我,我会痛的.(绿地公益广告)

这则广告词赋予了小草以人的感觉,使人很自然地对它产生一种怜惜之情,从而起到保护它的作用.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修辞方式外,还有许多其他修辞格可以或已经在广告词写作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天天美王天天美”(美王产品)用的是反复;“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献血广告)用的是排比;“坚持就是胜利”(南孚电池)用的是引用等.

总之,在广告词中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段,可以给人们留下了无比绚丽的想象空间,强化了广告词的艺术魅力,并且让人们在简洁洗练的文字中体会到广告词中所蕴含的巨大的生活信息,激发人们做出购买行为.

二、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网络交流中,往往以键盘打字为输入媒介,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为了加快速度而淡化了语言结构,从而产生了一些自成一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就造就了网络语言。可以说,网络语言一开始主要寄生于网络人群,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上网人群迅速扩大,遍布社会各阶层,近年来更是随着学生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已经充斥整个校园,大量出现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对传统的语言表达习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对语文教学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下面我们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上看其表现形式。

从形式上看,体现为:(1)符号化。在网络交流中,由于不能像现实面对面交流那样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做补充,因此,网民往往通过其他手段,将一些符号组合在一起,以模拟特定的表情和动作。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言。例如::-)表示笑脸;:-<表示苦笑,沮丧;:-D表示高兴地张嘴大笑。(2)数字化。网络语言注重经济适用,在这个原则的推动下,产生了很多数字谐音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使用者的想法。例如:94表示就是;78等于去吧;1314意为一生一世。(3)字母化。字母夹在汉字当中不仅醒目突出,而且谐音的字母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使用者的意思。例如:BS表示鄙视的意思;MM表示美女的意思;BF表示男朋友意思。还有一些其他的组合形式,例如3Q等于thankyou就是数字和字母的组合。

从内容上看,体现为:(1)意义新颖。近来流行的网络新词诸如:“肿么了”等于怎么了;“酱紫”等于这样子;“表”等于不要;“稀饭”等于喜欢。

这些词的已经超越了词汇本身的意义,而赋予了网络交流中的特殊意义。(2)超越常规。网络语言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制,倒装句时有出现。如:给个理由先;他们已经知道了都;非常可爱的说。(3)隐喻性强。网络用语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如“裸”字本义是“成年男女仅仅用遮羞布遮住私处的露体”,引申为“身上一丝不挂,私处彻底暴露的露体”。而在网络语言中,由其引申义派生出“裸奔”“裸婚”“裸考”“裸嫁”“裸娶”等词。

正是由于这些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的形式,网络语言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目光并得以广泛传播。尤其广泛存在于青少年中,大有超越传统语言的使用趋势。

三、对联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是我国延续千年的民族风俗文化。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上也绽放着灿烂的光芒。从古到今,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感受着这一独特语言艺术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近年来,一些益智类娱乐节目乃至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举行征联活动。总之,对联艺术喜闻乐见、短小精悍、雅俗共赏、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将对联这一独特的语言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对联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强大的生命力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因此,将对联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对联可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呢将对联艺术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产生哪些效果呢首先,在形式上,对联要求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同时讲究平仄押韵,这体现了现代汉语中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要求字词对仗。即上下两联相同位置所运用的字词要求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表颜色的词与颜色词相对、表数量的词与数量词相对等。第二,句式要求对称。也就是说句子的结构要保持一致,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以充分发挥对偶的艺术效果。对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归根结底,这离不开汉语言文学基本的音、形、义以及文学的修辞手法。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正是要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学。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对联的这一形式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感,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目的。其次,对联语言运用巧妙,内容积极健康,有利于学生积淀文化、滋润心灵。在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古诗词曾名噪

一时,为后人所称赞。随着文化的发展,对联逐渐从古诗词中剥离出来,它虽然源于古诗词,但又和古诗词有着严格的区别。对联在讲究“对”的同时又要求“联”,它在写法上的特点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上下对等。对联的上下两联围绕同一个主题而论,由两个相对的句子组成。上下联所表达的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2、“优秀的对联常常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文字或庄重或诙谐,或质朴或华丽,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联的此类特点,使其易于引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同时,这些特点对于训练学生书面语言的综合表达很有价值,甚至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他本人所喜爱的某种风格。”1“田园无限美,山河分外娇”,这幅对联一般出现在田园人家的门上,它表面看来是在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象,其实主要表达的是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内容上从小家过渡到大国,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溢言于表。

四、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多数是四字短语,如:“高瞻远瞩”“三番五次”等;也有三字成语,如:“莫须有”“敲竹杠”“替罪羊”等;当然也有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迅雷不及掩耳”“一发而不可收”等等;有的成语内部还可以有标点符号,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三十六计,走为上”等等。其中,四字成语以其琅琅上口的音韵感和节奏感,成为成语中的绝大多数。

成语是最精炼的语言材料,在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中,成语是用语最俭省二表意最丰富的一种。因此,能够熟练并经常使用成语,能大大提高语言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成语是语言文采的基础和核心;成语中包含了语文的主要内容,是语文的集中体现,是浓缩了的语文。

本文就成语的几个主要特点,谈谈成语中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语文因素。

一、成语结构特点与类型

成语(这里特指四字成语)虽然只有寥寥四字,然而其内部结构却异彩纷呈,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语法结构类型。汉语常用成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并列式(如:“狼吞/虎咽”“美轮/美奂”)、主谓式(如:“祸福/相倚”“目/不识丁”)、动宾式(如:“博览/古今”“感/人肺腑”)、偏正式(如:“蜂拥/而上”“无米/之炊”)、补充式(如:“遇人/不淑”“俗/不可耐”)。

下边作点简要分析:

(一)并列结构的成语

1、由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式成语:

排山倒海排山+倒海

动宾+动宾

洗心革面洗心+革面

动宾+动宾

2、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式成语:

天翻地覆天翻+地覆

主谓+主谓

鬼哭狼嚎鬼哭+狼嚎

主谓+主谓

3、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并列式成语:

重峦叠嶂重峦+叠嶂

定中+定中

南征北战南征+北战

状中+状中

4、由并列短语构成的并列式成语:

生杀予夺生杀+予夺

动动+动动

正大光明正大+光明

形形+形形

(二)主谓结构的成语——

1、“主语+谓语(+宾语)”:

面目狰狞面目+狰狞

主语+谓语

面如土色面+如+土色

主+谓+宾

2、“主语或谓语部分带上了修饰成分”:死灰复燃死+灰+复+燃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老骥伏枥老+骥+伏+枥

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三)动宾结构的成语——

1、“动词+宾语”:

荼毒生灵荼毒+生灵

动词+宾语

为所欲为为+所欲为

动词+宾语

2、“动词或宾语带上了修饰成分”:不拘小节不+拘+小+节

状语+动词+定语+宾语

正中下怀正+中+下+怀

状语+动词+定语+宾语

(四)偏正结构的成语——

1、“状语+谓语”:

雾里看花雾里+看花

地点状语+谓语

为民请命为民+请命

目的状语+谓语

2、“定语+中心语”:

一面之交一面+之+交

定语+中心语

半壁江山半壁+江山

定语+中心语

(五)补充结构的成语——

1、“动词+补语”:

永垂不朽永垂+不朽

动词谓语+补语

扬名天下扬名+天下

动词谓语+补语

2、“形容词+补语”:

惨不忍睹惨+不忍睹

形容词谓语+补语

得意洋洋得意+洋洋

形容词谓语?+?补语

几种特殊结构的成语——

1、“如”字成语:

如临大敌如+动词+宾语

如芒在背如+主语+谓语+宾语

如鸟兽散如+主语+谓语

如泣如诉如+动词+如(似)+动词

如饥似渴如+形容词+如(似)++形容词

如狼似虎如+名词+如(似)+名词

爱财如命动词+宾语+如(似)+名词

安如磐石形容词+如(似)+名词

2、“而”字成语:

不劳而获/哀而不伤而:却

公而忘私而:并列

侧目而视而:表示修饰关系

久而久之而:助词,无义

望风而逃而:承接

3、“不”字成语:

不三不四不+名词+不+名词

不上不下不+动词+不+动词

不干不净不+形容词+不+形容词

不言而喻不+动词+而+动词

不厌其烦不+动词+宾语

不可理喻不可+动词

不知所措不知+宾语(名词、形容词)

不足挂齿不足+宾语(动词)

4、“数字”成语:

一刀两断二三其德三头六臂四通八达

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零八落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十有八九

5、“之”字成语:

无米之炊犬马之劳——之:的

付之东流绳之以法——之:它

安之若素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无义

6、成语中的近义词:

正颜厉色颜—色:脸色,神情

节衣缩食节—缩:节约,俭省

直言危行直—危:端正,正直

矜功自伐矜—伐:夸耀,炫耀

7、成语中的反义词:

眼高手低高—低

积少成多少—多

表里如一表—里

除强扶弱除—扶强—弱

舍本求末舍—求本—末

亲疏贵贱亲—疏贵—贱

二、成语的来源

汉语成语中的多数成语,都有其明确的的来源出处。那也就是说,多数的汉语成语都保留着其最初的故事痕迹和表意痕迹。这对于我们通过成语了解典故了解历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然,反过来说,我们在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时候,也有必要了解该成语的出处,以便准确理解词义。

成语出处按照类型分,主要有:寓言故事、历史典故、名篇佳作和俗语熟语等。(一)寓言故事

这类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寓言故事。人们通过对寓言故事情节的内容简介或主旨评议等途径,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一个(或几个)成语,用以表达某种含义(多数是寓言本身的寓意)。这样的成语是很多的,比如:

狐假虎威坐井观天画蛇添足削足适履滥竽充数

朝三暮四目无全牛百发百中捕风捉影杯弓蛇影

不自量力伯乐相马班门弄斧拔苗助长半途而废

抱薪救火瓜田李下开天辟地刻舟求剑狼狈为奸

买椟还珠南辕北辙黔驴技穷曲突徙薪塞翁失马

守株待兔望梅止渴亡羊补牢

(二)历史典故

这类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历史典故。人们对某些大众熟知的历史典故进行提炼,提取其关键的人物、情节、细节、特点等,概括表述为一个(或几个)成语,用以表达某种含义。这样的成语也是很多的,比如:

指鹿为马乘风破浪才高八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草木皆兵破釜沉舟吐哺握发暗度陈仓美轮美奂

投鞭断流三顾茅庐程门立雪囊萤照读安然无恙

按图索骥四面楚歌打草惊蛇请君入瓮完璧归赵

(三)名篇佳作

古往今来,很多名篇佳作在语言的运用上,都有非常精彩的可圈之笔。人们为了模仿学习,便习惯于借用(或直接搬用,或略作加工)一些名篇佳作中的精彩语言,来充实和美化自己的文章。久而久之,这些语言便也成了约定俗成的成语。比如:

老当益壮世外桃源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察秋毫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扑朔迷离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老骥伏枥源头活水不求甚解

犬牙交错鸿鹄之志揭竿而起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妄自菲薄

门庭若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游刃有余

(四)俗语熟语

语言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源泉在生活。于是,民间的一些流传甚广的俗语和熟语,也是成语产生的沃土。民间语言在表情达意的时候,其语言最为生动形象,也最为浅显易懂。很多语言深入浅出,甚至饶有趣味。它们的加入,使得汉语成语宝库熠熠生辉。比如:七上八下三长两短半斤八两

功到自然成隔墙有耳(不可)同日而语

三、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汉语成语因其固定性和历史性,使得成语中保留了许多文言现象。比如:词类活用、通假、特殊句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许多典故等。

(一)词类活用

1.名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兵不血刃血:沾上血。

名词的意动用法:草菅人命草菅:以……为草菅

幕天席地幕(席):以……为幕(席)

名词的使动用法: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名词用作状语:日新月异日:一天一天地,每天地

2.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入不敷出入:收入的东西

百废俱兴废:荒废的东西

动词的使动用法:沉鱼落雁沉(落):使……沉(落)

闭月羞花闭(羞):使……闭(羞)

倾国倾城倾:使……倾

3.形容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因小失大小(大):小(大)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亲贤远佞亲:亲近远:远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

(二)通假

汉语成语中的许多语素,依然保留了当初的通假现象,因此,今人在使用这些成语的时候,往往也保留其当初的写法。这虽然影响了后人对于成语语意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书写,但是,它也更好地保留了成语的本来面目。比如:

再接再厉“历”通“砺”,其意为“磨砺”;但仍用其通假字“厉”。

厉兵秣马“历”通“砺”,其意为“磨砺”;但仍用其通假字“厉”。

拨乱反正“反”通“返”,其意为“返回”;但仍用其通假字“反”。

瑕瑜互见“见”通“现”,其意为“出现”;但仍用其通假字“见”。

一暴十寒“暴”通“曝”,其意为“暴晒”;但仍用其通假字“暴”。

(三)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指的是和现代白话表述结构不一致的一些语言结构特点,比如倒装、省略;还有一些语言句式,文言文和现代文采用了不一样的表示方法,比如被动、判断等,也称为特殊句式。

多数成语脱胎于文言,因此,成语中的特殊句式现象也很普遍。

1.倒装句:

时不我/待宾语前置,“待”的宾语“我”提前

夜/以继日介宾倒装,介词“以”的宾语“夜”前置

持之/以恒状语后置,状语“以恒”后置于中心语“持之”

2.被动句:

为人所制为情所困

文言中一般用“为……所……”形式,表示被动结构。

3.省略句:

贻笑(于)大方省略介词“于”

千钧(系于)一发省略谓语动词“系于”

羞与(之)为伍省略介词宾语“之”

4.判断句:

胜败乃兵家常事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成者为王,败者寇

浮生若梦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成语中经常用“乃”“则”“若”“为”等词语表示判断语意,有时也省略判断词,直接表示判断。

(四)古今异义:

成语中的许多语素,其意义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相同(甚至相反),这也导致今人在理解成语时往往遇到困难和障碍。这种现象就是因某些语素的“古今异义”现象造成的。比如:

金城汤池池:古时指“护城河”

泣涕如雨涕:古时指“眼泪”

走马观花走:古时指“跑”

悬梁刺股股:古时指“大腿”

穷途末路穷:古时指“困窘”

楚楚可怜可怜:古时指“可爱”

以上这些语素的词中含义,现代白话中基本不再使用。

(五)一词多义:

不刊之论刊:删除,修改

屡试不爽爽:差错

退避三舍舍:三十里为一舍

矜功自伐矜/伐:夸耀

假公济私假:借济:帮助

移风易俗易:改变

以上这些语素的词中含义,现代白话中已不再是其主要义项。

(六)典故:

成语中保留了许许多多的典故或典故的痕迹。比如:

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后人便以“管宁割席”表示和那些与自己并非志同道合者划清界线。

有些成语中隐含着典故的痕迹。比如:

颜骨柳筋(颜真卿柳公权)

潘江陆海(潘岳陆机)

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四、成语中的修辞

汉语成语讲究生动形象,这也使得汉语成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以增强成语表现力。汉语成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借代”“借喻”等等。

1.比喻:

狼吞虎咽抱头鼠窜米珠薪桂香消玉殒

如花似玉如沐春风口若悬河人山人海

2.拟人:

春风得意为虎作伥不胫而走百花争艳

兔死狐悲哀鸿遍野狐朋狗友花枝招展

黔驴技穷狐假虎威

3.夸张:

排山倒海怒发冲冠沧海一粟寸步不离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口若悬河人山人海

4.对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