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PPT课件
• 宫殿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城墙。这与我国人 对颜色的看法有关。黄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 “五行”学说认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 黄色)。 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 能使用。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顶,并 一直沿袭下来。红色被视为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 庄严、富贵。周朝(公元前11世纪)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 红色,并一直流传下来。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 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至高无上”、“尊贵富 有”,因此,绝大多数古代宫殿都是红墙黄瓦。
代表性园林建筑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南京瞻园岁寒亭苏州沧浪亭临水复廊苏州怡园复廊10沧浪亭拙政园11苏州拙政园芙蓉榭12南京阅江楼13江西滕王阁南京瞻园一览阁14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15苏州拙政园小飞虹1617各地名居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北宋细腻、纤巧建筑
• 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 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
•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
•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 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
• 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 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的营造, 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 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 座。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 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明清两代距今最近, 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 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 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 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碉房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

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

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

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

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

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等级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自从社会分工产生后,随着等级观念的深化,在建筑中也注入了等级的差别。

下面就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个介绍:殿式、大式、小式殿式:是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无疑是最高的等级。

佛教建筑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建筑中的三清殿等也属于此类。

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意味。

如采用黄琉璃瓦,重檐庑殿式屋顶,朱漆大门,彩画绘龙凤图案等则是帝王之所。

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普通建筑。

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

该类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棋彩饰也有严格的规定。

小式:为普通百姓的住房规格。

基座的级别最高级基座:它是由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使得建筑物更显高大、雄伟。

该类建筑仅限于皇宫中最高级的建筑和一些寺庙的最高级殿堂中,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等。

而故宫三大殿基座高达二十五市尺左右。

较高级基座:即通常称的须弥座,原是佛像的底座。

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建筑式样也被中国纳入,以显示使用者的高贵地位与级别。

这种基座上也有汉白玉石栏杆,常用于较高级宫殿和高级的寺观殿堂上。

高级基座:其基座座壁带有壁柱,基座上带有汉白玉石栏杆。

它多用于宫殿建筑主要建筑的两庑等次要建筑中。

一般基座:座壁平整且直,多用于大式与小式建筑中。

据《大清会典》记载: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上的房屋台基准高二尺,四品官以下到士民的房屋台基高一尺。

就普通而言,中国古建筑的基座,以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其四周包有一层用砖石垒砌的座壁。

除了显示等级外,基座的最普通功能则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因为古代木结构建筑极普遍。

踏道的等级踏道,是建筑物出入口处供人进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

踏道的设立,也含有等级因素。

阶级型踏道,是最常见的一种,也称踏跺(台阶),可分三级。

一般台阶:此即谓如意台阶,由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到小,由下往上,叠砌而成。

它的三面皆可供人上下。

一般建于次要房舍或主要建筑的次要出入口处。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节概述我国---以木构架为主;外国---以石料为主。

一我国古建筑发展演变1 商代:木构架已形成2 秦汉阿房宫:屋顶、屋身、台基3 魏晋南北朝佛教传播:寺庙、塔、石窟建筑。

例如:河北赵县安济桥(605~617)隋李春河南登封嵩岳寺塔,15层密檐塔,现存最古老的塔(532)北魏4 唐代---五代十国---宋元:古建筑发展的成熟期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现存最早的木构架(857)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木塔,高66.6米(1056)辽代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现存最早的观象台,元代5 明清: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例如:天坛,故宫,颐和园,明陵二特点民族风格1 南方:墙、屋面薄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观轻巧2 北方:墙厚,屋面重,用料粗壮,外观厚重3民族特点,等级制度:1)屋顶---- 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开间------11、9、7、5、33)色彩-----金、黄、赤、绿、青、兰、黑、灰、白宫殿民居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一、建筑外形1、屋顶----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屋身-----木构架,柱承重,墙不承重3、台基-----普通石台基,须弥座台基(做成多层雕刻丰富),栏杆,台阶二、建筑结构的特征1、木构架-----穿斗式:用穿枋把横向柱串联形成屋架;用斗枋把纵向柱联接形成框架台梁式:柱上搁梁,逐层缩短、加高,梁上搁柃条,柃条上排缘条,形成屋面举架做法2、斗拱------结构、装饰都起重要作用,是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将跳出的屋檐重量传给柱子,其组成为:升、斗、拱、昂、翘、坐斗3、单体建筑特点---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暴露结构,有利于通风、维修)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便于艺术加工如: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梭柱-----柱上下端有收缩如梭形卷杀----拱端切削成柔美曲线外形三、建筑群体布局特点-----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都面向院子。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古代建筑种类

古代建筑种类

古代建筑种类中国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宗教、民俗、营造技术及建筑环境等多方面的理念和智慧,记录、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布局、形制等级,构造形式、结构类型、色彩运用和营造特征。

从中国古建筑按功能上分类,将古建筑划分为:一、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人们满足最基本生活需要所营建的居住性建筑,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

我国民居建筑收环境、气候、民俗文化、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在风格上和工艺做法上有较强的地域性。

二、宫殿建筑供皇帝理朝政和满足居住功能的院落式建筑群,称为宫殿建筑。

三、坛庙建筑坛庙建筑是表达对天地、祖先的崇敬和感恩而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场所,亦称礼制建筑。

如北京的社稷坛、太庙、天坛、月坛、日坛、先农坛、先蚕坛、孔庙、历代帝王庙、山东曲阜孔庙、山西的关帝庙、各地的文庙、武庙。

各地的各类祠(堂):如安徽包公祠、四川武侯祠、山西晋祠、湖南的屈原祠等,以及宗族的家祠和家庙。

四、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佛教的寺、塔、石窟寺、道教的庙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等。

寺庙建筑除石窟寺外多营建成院落式。

五、园林建筑园林建筑主要有:亭、台、楼、阁、榭、舫、廊、斋、轩、堂、馆、桥、坞、甬路、地面等。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可分为三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风景园林。

六、陵墓建筑陵墓建筑是安葬死者和后人祭祀的专用场所,称为陵墓建筑。

现存多为帝王和王公大臣的陵墓。

陵墓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较为特殊,是中国古建筑很重要的部分,它有严格的规制”和“风水学”之说,帝王的陵墓建筑由地下部分的“地宫”和地上供后人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及设施组成。

历代帝王都很重视自己陵墓的营建。

七、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古城功能需要的一些设施性建筑,主要是城墙、城楼、钟楼、鼓楼,以及城市中的桥梁、道路等。

八、设施性建筑因国家和社会生活功能需要,而营造的设施性建筑或构筑物,主要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长城和关隘,水利设施的堤坝、闸口,交通水运设施的桥梁、码头等。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主要类型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

1.宫殿建筑: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场所,因此规模巨大,气势雄伟。

在建筑布
局上,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2.陵墓建筑:陵墓建筑大多依据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
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阀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有松柏苍翠,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增添一份肃穆气氛。

3.寺庙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都是呈现和谐、寂静、神秘
等特点,寺庙多建于都市或者是名山,是为了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人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宗教信仰。

4.民居建筑:北京的四合院是民居建筑的代表,四合院的“四”字,表示东
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

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的种类繁多,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宫殿建筑:代表性的有北京故宫、西安大雁塔等,宫殿建筑通常是皇家或贵族使用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宫廷风格。

2. 寺庙建筑:代表性的有少林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寺庙建筑通常是宗教场所,具有庄严肃穆的氛围。

3. 园林建筑:代表性的有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园林建筑以精致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设计而闻名,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4. 建筑群落:代表性的有北京胡同、四川木屋等,建筑群落是指由多个建筑组成的传统居住区,反映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和社会生活方式。

5. 楼阁建筑:代表性的有山西悬空寺、福建土楼等,楼阁建筑多为高层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雄伟的气势。

6. 民居建筑:代表性的有四合院、土楼等,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类型,根据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形式各异。

这些分类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传统建筑,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丰富多样。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一、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气势恢弘,体量庞大,建筑中心主要是宫殿和大殿。

其代表建筑有故宫、颐和园等。

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达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式建筑之一。

颐和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包括宫殿、园林和湖泊,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二、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代表,其特点是注重平衡和谐,建筑风格简洁明快。

其代表建筑有少林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以黄色瓦片和红色墙体为主,寺内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建于唐代,高71米,是中国古代工艺的杰出代表。

三、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特存在,其特点是注重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拙政园、留园等。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著称。

留园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灌溉系统而著名。

四、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平衡。

其代表建筑有四合院、土楼等。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住宅建筑,四周围合而成,中央是庭院。

土楼是中国福建省土楼群落的代表,其外墙采用厚土夯筑,内部则采用木结构,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传统建筑,让它们继续传承并成为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建筑的分类

古建筑的分类

古建筑的分类古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古建筑的分类有多种标准和角度,下面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古建筑的分类。

一、按风格分类古建筑按风格分类,可以分为中式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等多种类型。

中式建筑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居住建筑等。

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西式建筑是指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特征的建筑,如古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等。

这些建筑在欧洲有悠久的历史,并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中西合璧建筑是指具有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建筑,如清代的徐兆玄故居、袁家村等。

这种建筑融合了两种文化的优秀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按用途分类古建筑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宫殿、庙宇、城墙、园林、寺庙、墓葬等多种类型。

按照用途分类,古建筑更能体现出其功能和历史文化价值。

三、按材料分类古建筑按材料分类,可以分为木构建筑、砖瓦建筑、石构建筑等。

按照材料分类,古建筑更能体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四、按地区分类古建筑按地区分类,可以分为北方建筑、南方建筑、西北建筑、西南建筑等多种类型。

按照地区分类,古建筑更能体现出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气候和地理特点。

总之,古建筑的分类是多方位、多维度的,每种分类方式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爱好古建筑的人来说,深入了解和研究古建筑的分类,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这些文化古迹的魅力。

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目录一、基本概念 (2)1.1 古建筑的定义 (2)1.2 古建筑的分类 (3)1.2.1 按用途分类 (5)1.2.2 按结构类型分类 (5)1.3 古建筑的历史发展 (6)二、古建筑结构 (8)2.1 地基与基础 (9)2.2 墙体与柱子 (11)三、古建筑装修 (12)3.1 内部装修 (14)3.2 外部装修 (15)四、古建筑装饰 (16)5.1 园林的定义与特点 (18)5.2 园林的布局与元素 (20)5.3 园林的设计理念 (21)六、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22)6.1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23)6.2 古建筑修复的原则与方法 (24)七、古建筑实例介绍 (25)7.1 皇家建筑 (26)7.2 宫殿建筑 (28)7.3 寺庙建筑 (29)7.4 传统民居 (30)八、古建筑文化 (31)8.1 建筑艺术 (32)8.2 建筑文化 (34)一、基本概念中国古建筑,又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穴居、巢居等简易居住形式,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初步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筑体系,并在随后的各个朝代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采用柱、梁、枋、斗拱等构件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还经常运用雕刻、彩绘、砖雕、木雕等装饰手法,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宅第、园林、古城等。

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具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等特点;庙宇是祭祀神灵的地方,具有气势磅礴、造型独特的特点;宅第是普通百姓的住宅,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园林是供游览和休憩的场所,追求自然美和意境美;古城则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

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

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

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

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

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儒学,孔庙中以山东省曲阜市孔庙规模最大。

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些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

中国古建筑资料摘要

中国古建筑资料摘要

中国古建筑资料摘要一、中国古建筑分类:宫殿,园林建筑,宅第按屋顶分类:庑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塔顶、平顶、穹隆鼎、十字顶。

二、古建筑分为七大专业1、砌体工程2、地面及庭院工程3、屋面工程4、抹灰工程5、木构件及木基层工程6、木装修工程7、油饰彩绘工程三、古建筑名词解释1)、山花:歇山式屋顶两侧形成的墙面;2)、停泥砖:用优质细泥烧制成的砖,叫停泥砖大停泥砖尺寸416*208*80 小停泥砖尺寸288*144*643)、梁枋:古建筑中的主梁,平行于水平面的大梁。

4)、挂落:是在古建筑额枋下的一种木质构件,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做成。

5)、随梁枋:按进梁、联系两柱头之间的横木。

6)、替雀:用木雕刻而成,是柱与梁交接处的装饰物。

7)、藻井:坛、庙宇、殿堂、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

8)、玄观:住宅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过渡空间。

9)、屋檐:(一)、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四条斜嵴,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二)、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又称九脊顶。

(三)、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墙外,屋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称挑山顶。

(四)、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平齐(或略高于屋面)(五)、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圆锥形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于此种屋顶。

(六)、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10)、屋脊角上的动物有哪些:(1)龙(2)凤(3)狮子(4)天马(5)海马(6)狻猊(7)狎鱼(8)邂豸吼斗牛(10)猴行什11)、仙人:屋脊顶端为骑凤仙人。

12)、古建筑中的门:1、殿门:前殿门、后殿门、偏?殿门;按开间分为四、六、八套长窗门。

2、亭门:柱上间门。

3、阁门:以长窗门为主。

4、楼门:以长窗门为主,多用于住宅门,楼的一、二进门。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建筑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1. 宫殿:宫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行政事务处理的场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庄严大气,具有鲜明的皇家特色。

2. 庙宇:庙宇是用于祭祀神祇的建筑物。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丰富多样,尊崇传统宗教信仰,讲究神圣和庄严。

3. 建筑群:建筑群是多个建筑物组成的整体,常用于寺庙、陵墓等场所。

如中国著名的故宫、孔庙等建筑群,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

4. 园林: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的园地。

中国古代的园林注重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环境中,被誉为“山水田园之胜”。

5. 佛塔:佛塔是用于供奉佛陀或佛教圣物的建筑。

佛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具有宗教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二、按结构分类1. 平面结构:平面结构是指建筑物在平面上的布置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对称的平面结构,例如四合院、三间式等,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建筑物的骨架,通常使用木材或砖石等材料构建。

中国古代建筑的框架结构偏重于横向的大梁和纵向的柱子,形成了独特的古代立柱建造技术。

3. 屋面结构:屋面结构是指建筑物的顶部覆盖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斗栱、筒瓦等形式,既能保护建筑物,又能营造出独特的美感。

4. 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指建筑物的分层布置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通过阶梯式的布局,形成独特的氛围和空间感。

三、按建筑风格分类1. 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材的柔韧性和耐久性使得木构建筑能在地震频发的中国地区得以广泛应用。

2. 石构建筑:石构建筑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著名的中国石构建筑有秦始皇兵马俑坑、长城等。

3. 砖瓦建筑:砖瓦建筑以砖和瓦为主要材料,造型美观大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代表。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可以按功能和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1. 宫殿建筑:是帝王居住和政治活动的场所,以紫禁城为代表。

宫殿建筑有严格的规划和布局,采用传统的木结构,色彩丰富,装饰瑰丽,寓意丰富。

2. 庙宇建筑:是供奉神灵和祖先的场所,有佛教寺庙、道教观宇和民间信仰的祠堂等。

庙宇建筑具有精美的装饰、富有文化内涵和宗教象征。

3. 园林建筑:是指古代的私家住宅的花园,被誉为“静中自有乐”,以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为代表。

园林建筑一般都是以水为中心,体现了中国园林美学的特点。

4. 城墙建筑:是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以西安城墙和南京城墙为代表。

城墙建筑一般都采用青石、夯土和砖石等材料,结构严谨,功能明确。

5. 桥梁建筑:是古代交通建筑的代表,有古运河的石桥和千年古城的石板桥等。

桥梁建筑通常采用石灰岩和夯土等,结构牢固,造型简洁。

6. 土楼建筑:是福建土楼的代表,是由土坯墙和木结构构成的环形建筑。

土楼建筑具有严格的布局和结构,防御性强,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古代建筑可以分为几类

中国的古代建筑可以分为几类

中国的古代建筑可以分为几类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

那么关于中国的古代建筑可以分为几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的古代建筑可以分为几类中国的古代建筑,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一、宫廷府第建筑。

如皇宫、衙署、殿堂、宅第等。

二、防御守卫建筑。

如城墙、城楼、堞楼、村堡、关隘、长城、烽火台等。

三、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

如市楼、钟楼、鼓楼、过街楼、牌枋、影壁等。

四、陵墓建筑。

如石阙、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寝宫殿等五、园囿建筑。

如御园、宫囿、花园、别墅等。

六、祭祀性建筑。

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祠宇等。

七、桥梁及水利建筑。

如石桥、木桥、堤坝、港口、码头等。

八、民居建筑。

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庭堂、院落等。

九、宗教建筑。

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宫、庙、观,回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礼拜堂等。

十、娱乐性建筑。

如乐楼、舞楼、戏台、露台、看台等。

对古代建筑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进行古建筑修缮时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保护古建筑,保护其文物价值。

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新材料的使用不是替换原材料,而是补强或加固原材料、原结例如。

古建筑的某个构件有所损坏时,首先不应当用新材料(如水泥、钢筋等)来替换原材料,而应考虑用灌注黏合剂,使用金属材料加固等办法将原材料保存下来:用与原材料质地相同的构件更换旧构件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

对于一些具有可逆性(即可以拆除而不损坏文物)的新材料(如金属材料)的使用可以提倡,因它既可起加固作用,又不破坏原材料的质地,在有更好的办法或更优良的材料时,还可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将其拆除。

对于一些不具可逆性的材料(如化学物质)的使用,应十分慎重,经过实验取得成功经验后才能使用:若不是十分必要时,也不应使用。

古建筑修缮时新技术的应用在不改变古建筑本身文物价值的前提下,又能减少劳动量,减轻劳动强度和加快速度,应予以提倡。

但为了保持原有的工艺效果,部分工序还应使用传统的工艺技术。

古代建筑等级

古代建筑等级

古代建筑等级古代建筑等级中国古代建筑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的“秘密”。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而这种社会形态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起来古代建筑的等级主要通过:建筑规模,屋顶,屋顶饰物,台基,踏道,面阔间数,斗拱,彩画文饰,色彩,门钉等方面来辨别。

一殿式,大式和小式殿式:宫殿的样式,为建筑的最高等级。

通常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

佛教中的大殿(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也属于殿式建筑。

特点: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有专门的意义。

如: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式,朱漆大门,彩绘龙凤等为帝王之所。

大式: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宅第。

特点: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有严格的规定。

小式:普通百姓住房规格。

颜色只能为黑白灰。

二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盝顶,卷棚顶。

另外还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顶等级高于单檐顶。

总的说来,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排序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三屋顶饰物即脊兽和角兽。

角兽按列均由单数组成,一般采取1.3.5.7.9数列排列(即阳数),最高为10个。

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最前面有骑鸟仙人。

他们除了有自己的装饰意义外,还有一定的实际用途,具体的介绍在精彩讲词中的历史文化中已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建筑的地位越高,角兽的数目越多。

以紫禁城为例,太和殿为举行大典的场所,皇权的象征,设神兽10个。

乾清宫为帝王理政,居住的地方,地位仅次于太和殿,设神兽9个。

坤宁宫为皇后的寝宫,清代为祭神及结婚之用,设神兽7个,东西六宫是妃子的住所,设神兽5个,最少的为次要角门,只设神兽1个。

四台基一般原则为级数多的大于级数少的,汉白玉台基高于其他材料,有围栏的大于无围栏的。

最高级台基:几层带玉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用于皇宫中的最高级建筑和一些寺庙最高级殿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殿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城墙。这与我国 人对颜色的看法有关。黄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 “五行”学说认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 色)。 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能使 用。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顶,并一直沿 袭下来。红色被视为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庄严、富 贵。周朝(公元前11世纪)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红色,并一 直流传下来。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 所,必须处处显示“至高无上”、“尊贵富有”,因此,绝 大多数古代宫殿都是红墙黄瓦。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 宫殿建筑 园林建筑 各地民居
宫殿建筑
洛阳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是现知最早的宫殿, 以廊庑围成院落,前沿建宽大院门,轴线后端为殿堂。殿内 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闭的后室,屋顶可能是四阿重屋(即 庑殿重檐)。整个院落建筑在夯土地基上。以后,院落组合 和前堂后室(对于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成了长期延续的 宫殿布局方式。
太和殿
园林建筑
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 舫、厅堂等建筑物。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 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 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代表性园林建筑
南京瞻园“岁寒亭”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苏州沧浪亭临水复廊
苏州怡园复廊
南京总统府“不系舟”
沧浪亭 拙政园
干阑式住宅
干阑式多用于我国 南方多雨地区和云南贵 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一般 采用底层架空,它具有通 风、防潮、防兽等优点, 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 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 地区非常适用.这类民居 规模不大,一般三至五 间,无院落,日常生活 及生产活动皆在一幢房 子内解决,对于平坎少, 地形复杂的地区,尤能 显露出其优越性。
碉房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 居住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 (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 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 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 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因青藏高 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 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西藏那曲民居外形 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内部精细隽永,外部 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显 得格外晶莹耀眼。
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 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 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 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 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 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 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 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 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 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 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加少 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 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 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 风貌。
南京“阅江楼”
江西”滕王阁”
南京瞻园“一览阁”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
南京瞻园“静妙堂”各地名居源自江南名居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 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 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 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 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 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 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 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 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 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 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 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 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 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 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 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 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 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 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 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 居住和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