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遗产点。
本文将介绍泉州22个具有代表性的遗产点。
1、清源山石窟:位于泉州南郊清源山一带,为宋代早期的佛教石窟,是福建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一组石窟。
2、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区域,东起文化路,西至虎邱路,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灵秀山:位于泉州市区的东北部,是一座自然风景区,也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名胜区之一,山上有多个景点,如灵秀寺、千佛塔、南安岩画等。
4、开元洞:位于泉州市螺洲中心岛上,是一座岩溶地貌的天然洞穴。
开元洞内有大量的石柱、石笋、石帘等溶蚀岩石奇观,是泉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6、南安岩画:位于泉州市灵秀山南部的南安河畔,是一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岩画对象多为佛教题材,内容相当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7、永春四川驿:位于泉州市南部永春县西南乡四川村,为明代嘉靖年间的驿站,是永春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8、以马内利教堂:位于泉州市区东南部的丰泽区草铺,是东南亚最大的天主教堂,在福建省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9、汉文化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区域文化路右侧,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博物馆,展示的文物以汉代文化为主。
10、泉州海丝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区体育路上,是一座以海丝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泉州在海丝时代的商业文化和交通技术。
11、埕口古城: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遗址,现存城墙、门楼、碉楼、街巷等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2、浮桥遗址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南部的龙港区,是泉州市自然公园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木制浮桥,是泉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13、安海古田会馆: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僑乡会馆,建于清代中统年间,是泉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14、安海曾厝垵: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传统民居聚落,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南派建筑特色,是泉州市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
刺桐城名词解释
刺桐城名词解释刺桐城,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
这一称谓源于泉州市的市树——刺桐树,也因此成为了泉州独特的文化标志和城市象征。
以下是对刺桐城的详细解释:一、历史背景刺桐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繁荣的海外贸易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旅行者前来。
他们看到泉州满城的刺桐树,便称这座城市为“刺桐城”。
这一称呼逐渐传开,成为了泉州的代名词。
二、文化内涵1.海洋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刺桐城承载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内涵。
这里的人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具有浓厚的海洋精神。
2.多元文化:历史上的泉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刺桐城文化。
这种文化包容性使得刺桐城具有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3.侨乡文化:泉州是著名的侨乡,许多泉州人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发展。
他们将刺桐城的文化带出国门,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刺桐城的文化内涵。
三、现实意义1.城市形象:刺桐城作为泉州的别称,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形象代表。
它象征着泉州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城市品格,是泉州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2.文化旅游:刺桐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这里的古建筑、古遗址、民俗文化等,都成为了游客们探寻刺桐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3.文化传承:刺桐城作为泉州的文化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文化。
对刺桐城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对泉州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有助于增强泉州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未来展望1.文化产业发展:刺桐城作为泉州的文化品牌,具有巨大的文化产业开发潜力。
未来,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刺桐城的文化内涵,打造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泉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2.城市品牌建设:刺桐城可以成为泉州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元素。
通过加强刺桐城的宣传推广,提升泉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泉州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
3.文化交流合作:刺桐城作为泉州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桥梁,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泉州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古泉州(刺桐)史迹在主题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占泉州(刺桐)史迹在主题空问设计中的应用□童志荣杨茂川摘 要: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物,具有重要价值。
该文作者在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探索古泉州(刺桐)史迹在主题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古泉州(刺桐)史迹 海上丝绸之路 主题空间设计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 点城市,遗存了大量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史迹“古泉州(刺桐)史迹”将成为 2020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唯一申报项 目,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推动“海丝”申遗,是泉州市十多年来持之以恒、不懈努 力的重要行动。
空间可以起到展示和传播城市文化的作用,将古泉州(刺桐)史迹应用于空间 设计中,可以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广 泛的认知与更好的保护,是对申遗工作的积极响应,能使泉州本土的空间设计具有 地域特色,从而解决设计同质化的问题。
—、古泉州(刺桐)史迹概况1 ■概念界定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 在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960—1368),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 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留存了与海洋商 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和遗址。
它 们代表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贸易运行系统,完整而突出地展现了长期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古代中华帝国在其海洋文明发展高峰时期的航运设施水平、文化交流 与港口城市的建设情况。
2.古泉州(刺桐)史迹分布古泉州(刺桐)史迹遗存丰富,共计 16处,包括真武庙、九日山祈风石刻、万表1航海基础设施和海神信仰宫庙体系中国文化代表作城市建设与 陆上交通史迹九日山祈风石刻江口码头德济门遗址开元寺万寿塔真武庙泉州府文庙伊斯兰教圣墓六胜塔天后宫老君岩造像清净寺石湖码头洛阳桥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寿塔、六胜塔、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天后 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开元寺、泉州府文庙、伊斯兰教圣墓、老君岩造像、清净 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济门遗址和洛 阳桥。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
泉州历史文化简介我国在历史上有三个泉州:一个在河北通县,《汉书・地理志》说汉代置雍奴、泉州二县。
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这个北方的泉州就被历史遗忘了。
一个是今福建福州,《隋书》载:“陈置闽州,仍废,后又置丰州。
平陈,改曰泉州。
”及后改名福州。
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故乡泉州。
《福建通志》说,“唐景云二年(711年)以武荣州为泉州,州治今泉州也。
”从此今泉州地域就在闽南确定下来。
但当时武荣州的州治设在今南安县丰州镇,唐开元六年(718年)才移到清源紫帽之间、晋江北岸的今泉州的地址,所以泉州古城已有1266年的历史。
随着唐代以后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泉州的辖区屡有变化。
唐代北起莆田,南至龙溪,几乎包括闽中和闽南。
不久和漳州分治,北宋初又与兴化分治,据《岛夷志略》载,澎湖“地隶泉州晋江,至元间立巡检司”,所以宋元以后台湾又属于泉州辖区,泉州管了晋、南、惠、同、安、永、德七县。
清康熙间升台湾为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出永春、德化置永春州,所辖只余五县,而同安县还包括今厦门市和金门县。
辛亥革命后厦门从同安分治,地位上升,但历史上仍和泉州关系很大。
我今天所讲的泉州,并不仅指今泉州市境,而是指古泉州,也即是约等于今晋江地区(按:1985年晋江地区改为泉州市)的辖地的古泉州。
从千年来泉州的迁治和城市建设来看,州治呈现出由西而东,由北而南, 向海发展的特点。
北宋谢履有诗:“州南有海浩无穷”,海是泉州的生命线。
从物产来看,泉州虽山海并论,但有个主次,主是海。
历史上泉州曾是国际上最大的商港之一,今天依然是我国重要侨乡,离开海就谈不上这些特点了。
为叙述方便,我试解释几个泉州的别名来说明泉州的自然概况与历史沿革。
温陵,这是一个形象概括泉州地形气候的地名:《晋江县志》说:“地处高阜,其气独温。
”《南安县志》说:“泉州气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温陵之称。
”唐诗人韩偓称泉州气候,“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刺桐古城——泉州
东 方 第 一 大 港
•刺桐一名来自《马克波罗游记》。作为离开 中国前的最后一站,马可· 波罗在泉州逗留了 一段时间,这里繁荣的贸易、丰富的物产、 友好的人民给他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因此, 《马可· 波罗游记》第二卷专辟《刺桐城》一 章,向世人介绍他在泉州的所见所闻。
马可波罗 出航时的遗址
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玉昆曾著《马可· 波罗到泉州》一文,归纳《马可· 波罗游记》 中关于泉州的记载。《游记》对泉州赞赏备至,在书中,作者记载“(离开福州) 到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刺桐城。在它沿岸有一个港口,以船舶往来如梭而 出名”,又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 的确难以想象。每一个商人,必须付出自己投资总额10%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 里获得巨额的收入”。 历史上的元代泉州处在海外贸易和社会经济的鼎盛时期。《游记》中说:“一 切生活必需品非常丰富。”德化瓷器物美价廉,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8个瓷杯。 专家介绍,马可· 波罗回国时,带回德化窑白瓷和色釉小碗多件。至今意大利博物馆 还保留一件马可· 波罗当年带回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
1201李倩玮
泉山苍苍,晋水泱泱。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 。早在 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原始氏族先民在此聚居, 3000年前的商代晚期,进入青铜时代,泉州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数次中原人民的大规模南迁, 大量注入这片土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大大地促进 了这个地区的繁荣。 马可· 波罗对泉州人是这样评价:“民性和平,喜爱舒适安逸,爱好自 由。”
丰富的宗教文化
泉州不仅是一个港口城市,更是一个文化名城。泉州被称 为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更有“宗教圣地”之称。历 史上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文化汇聚于此,多种 宗教汇聚泉州并留下大量珍贵的宗教遗迹。 《马可波罗游记》中写到泉州佛教兴盛,,马可· 波罗说, 这里的“人民是偶像崇拜者”,偶像崇拜者就指佛教信徒。 泉州现存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 教,印度教,犹太教,婆罗门教,以及世界上少有的摩尼 教。泉州共有宗教活动场所603处,宗教教职人员2871人, 宗教团体37个。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1.开元寺:福建省的佛教名刹,建于唐朝开元年间。
2.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介绍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3. 晋江古城:保存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4. 洛阳桥: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5. 泉州南安岩雕:以南宋岩雕艺术为代表的中国岩雕艺术重镇。
6. 清源山:福建省著名的道教圣地,是福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7. 祖师庙:福建省的道教名刹,是中国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祖庭。
8. 吕厝福建土楼:闽南土楼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
9. 岩头寺:中国南方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被称为“南方龙岩石窟”。
10. 台湾连江北竿岛: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综合体,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先民居址。
11. 大崎头:福建省最大的土城遗址之一,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清凉寺:始建于唐朝,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13. 成仙台:传说中唐代道士陈抟成仙的地方,是福建省文化名胜。
14. 万祥禅寺:建于金代,是中国禅宗的瑰宝之一。
15. 泉州安海古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街巷、建筑和风貌,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
16. 西街:泉州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文化遗产。
17. 东湖公园:有着悠久历史的园林,是泉州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18. 龙港古城:明清时期的海港城市,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场所之一。
19. 泉州城隍庙: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是泉州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20. 南安山:拥有众多的峰峦、瀑布和溪流,是福建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21. 河滨公园:位于泉州市中心的城市公园,有着美丽的江河风光和众多的文化景点。
22. 泉州丰泽妈祖庙:是中国妈祖信仰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福建省的文化名胜。
泉州的别名刺桐温陵的来历
但后来人们在泉州市郊九日山东峰上发现有一个高大的宋代摩崖石刻字体粗壮有力。石刻内容大意是:有一个叫祖夷仲的提点刑狱(管理狱讼的官吏北宋淳化时所设)巡按温陵……这时是 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是北宋哲宗赵煦年号。它距朱熹生长的时代南宋相距百余年。这个石刻说明在北宋时泉州就已经出现了“温陵”的名称了。
温陵的来历
泉州古时候也叫温陵所以在一些古建筑物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市北通清源山旧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门楣上有“温陵古地”市东街蔡巷有“温陵书院”等等。 “温陵”一名的由来是怎样?泉州在什么时候开始有“温陵”的名称呢?现在还是难以肯定。根据泉州地方所记说是因为南宋时代理学家朱熹来泉州城北种竹建亭在这里讲学。这时正是冬天在泉州天气却很暖和。朱熹很称赞这地方是“山陵独温”据说“温陵”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
泉州的别名——刺桐的由来
刺桐是泉州的别称泉州港称为刺桐港泉州城称为刺桐城。这个名称既来自于环城遍植的刺桐树同时又来自于泉州的对外交通。
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泉州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我国东从效初建泉州城时环城种植的刺桐非常茂盛因而泉州又称呼为“刺桐”城这个在历史上记载不少。
泉州港别称为刺桐港又因为中外交通而名扬海外。最早记述“泉州港”的是十三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泉州回欧洲时他的记述中称“泉州港”为“刺桐港”。宋代阿拉伯人来泉州的人最多他们译为:mcdine tza ytun 前一字为“城市”之最多后一字则为“刺桐”的音译。
因此刺桐港别称一直沿用至尽。
《泉州府志》的唐代人物传记中已有“温陵官员”一说这又说明了比北宋还早的唐朝泉州已经见到“温陵”的称号了。
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而言的即气候温和地属丘陵。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有关材料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有关材料○2017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在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存在着一个穿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辽阔海域、借助季风航行、联系沿岸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航运和贸易线路体系,这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最重要的文化和文明交流通道之一。
在7个多世纪之前,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就是沿着这一海上大通道完成了他的世纪之旅,通道的西端是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威尼斯,通道的东端就是今日中国的泉州,历史上它有一个响亮而古老的名字——刺桐。
包括16个提名遗产点,代表了宋元时期的古泉州(刺桐)作为世界重要的海上航运和贸易线路体系上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贸易运行系统。
○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泉州海丝史迹遗址系列遗产从类型上分为航海与通商史迹、多元文化史迹、城市建设与陆上交通史迹等三类,从不同的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贸易运行系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其繁荣时期,在泉州乃至中国留下的最多样、完整、杰出的物质见证。
1.万寿塔:位于石狮市永宁镇塔石村宝盖山山顶上。
又名关锁塔、姑嫂塔,是泉州湾的古航标塔。
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年),塔身用巨大的花岗岩块石构筑。
万寿塔为泉州“海洋大通道”航海通商的重要历史见证,是泉州作为“海洋大通道”“东方第一大港”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六胜塔:位于古泉州港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金钗山上,是重要的航海导航标志。
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 年),元至正二年至五年(1336—1339 年)重建。
塔身为花岗石构筑。
六胜塔为泉州湾主航道的古航标,为泉州“海洋大通道”航海通商的重要历史见证,反映了14 世纪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经济实力的雄厚。
泉州塘东村 刺桐港上的华侨之乡
Tangdong Village泉州塘东村:刺桐港上的华侨之乡in Quanzhou,Homelandto Overseas Chinese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史英静图+史英静在福建泉州绵延一百多公里的悠长海岸线上,优良海港颇多。
其中,刺桐港由泉州沿海的“四湾十六港”组成。
围头湾是刺桐港最南部的一处海湾,塘东村则是围头湾重要入口,如同一棵大树的年轮,记录了泉州不同时期的历史与故事。
围头湾有一个塘东村泉州水下考古队来到泉州晋江金井镇进行陆地调查时,围头湾渔民便反映,海上作业时曾多次捞起了古代瓷器残片。
2013年,当地入甚至在塘东村沙滩上发现并捡到了上千件陶瓷碎片,碎片中有瓷器中少见的方形圈足清华盘底。
考古队队长带领团队CITY GEOGRAPHY城市地理/100-101/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认定这些瓷片的年代跨度在宋至民国间,并且大都来自泉州德化、安溪、永春的窑口。
围头湾地处晋江南部,是唐宋元时期刺桐港“四湾十六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泉州的优良港湾,这里曾是泉州海洋养殖、港口贸易、货物运输等重要区域。
围头湾内澳处的塘东村,不仅是晋江与古代商船出海的大港一围头湾南安港口之间重要的水路要冲,也与金井港、安海、石井四港共同构成了刺桐港的主要支港。
当时,从围头湾各港口出海,满载刺桐缎、德化瓷、铁观音等货物的商船在驶向海上丝绸之路后,必然会途经塘东海。
这样一来,面对海浪和海面之下林立的礁石,围头湾的海底很有可能埋葬了不计其数的沉船,来自不同时期的碎瓷片在塘东村的沙滩上大量出现,也就不奇f圣了。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行走中国泉州后,于《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了刺桐港的商贸盛景:“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在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而南宋泉州太守真德秀来到塘东海时,也这么描述过:“正瞰大海,南北洋舟船往来必泊之地。
“塘东海港当时的繁华可想而知,它不论是在横向的空间位置上,还是纵向的历史脉络中,都是围头湾,乃至泉州刺桐大港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者O如今,塘东海上,商船往来的盛景不再重现,塘东村旁边的围头村港口仍然延续着国际贸易港口的功能。
泉州世遗景点人物故事
泉州世遗景点人物故事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泉州的世界遗产景点和相关人物故事。
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2021年,泉州的“古泉州(刺桐)史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泉州的世遗景点包括开元寺、东西塔、老城区等众多名胜古迹。
这些景点承载着泉州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其中,我要特别提到的人物是郑和。
作为明朝时期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选择在泉州驻泊,补充给养。
他与泉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泉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在开元寺内,有一座“郑和雕像”,雕像背后的碑文记录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事迹。
每当我站在这座雕像前,都能感受到那份对海洋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敬畏。
除了郑和,还有一位与泉州世遗景点紧密相关的人物,那就是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在泉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弘一法师舍利塔”、“弘一法师纪念馆”等。
他的人生哲学和艺术成就,成为了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景点和人物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作为泉州人,我们为拥有这样的文化遗产而自豪。
同时,我们也深知保护这些遗产的重要性。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泉州的历史和文化。
让我们共同为传承和发扬泉州的文化遗产而努力!
谢谢大家!。
泉州名城古迹介绍
泉州名城古迹介绍1.清源山 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九日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62平方公里,距泉州市区仅2公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和旅游观光胜地。
清源山主峰海拔498米,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颇为壮观,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
现在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舍利塔。
景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和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人文胜迹和秀冠东南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老君岩 老君岩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位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雕于宋代,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
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3.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唯一获得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寺。
现有面积7.8万平方米,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
山门天王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外少有。
大雄宝殿又称百柱殿,有86根两人合抱的大方柱,丈八金身的五方佛,装饰于梁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
寺中古桑莲树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
4.东西塔 东西塔是我国现在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开元寺中两侧,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
两塔都是仿木花岗石结构、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五层五檐。
塔基都是须弥座,东塔座基束腰部部分,浮雕39幅释迦牟尼故事;西塔座基束腰部分雕以各类花鸟虫鱼和装饰图案。
塔心为八角实心体。
塔身上每一门龛皆翼以浮雕佛像,共80尊。
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蒙元 时期 ,因为海外交通 的发达 ,为 了适应
货物转运 ,商民往来的需要,出现了修建道路、桥
梁、港 口、码头、航标塔 的热潮。当我们漫步在泉
州 的街 道 时,还 发 现泉 州和 元大都 ( 北京 ) 的城 今
责任 编辑
丁 灿 辉
62
2 1. 01 3前进论坛 QINJNL NT N A I U A
◆ 文 化 厂 场 ◆
之路 起 点 海 上 丝 绸
聚 州
当人们 津 津 乐 道 地 提 起 “ 敦煌 ”而 大 讲 “ 陆 上丝 绸之路 ” 的奇 闻轶事 时 ,却忽 略 了另外 一条 与
各族 民众相继 南迁 入 闽 ,不 仅 为泉 州增加 了大 量 的 劳动力 ,而且 带来 了先进 的文 化和 生产技 术 ,从而
的丝绸 、瓷器和 各种 货物 ,沿 着古老 的街道 ,一 路
“ 白丝库巷 ”认 为是 古代 市舶 司仓 库遗 址 。该巷 附 近有 一直 径 4 多 ,深 7 米 的古 井 ,叫 火窖 ,应 米 -8 是古 时市 舶 司仓 库 的防火 设施 。
前行 ,来到 “ 天妃宫” 向妈祖娘娘敬拜祈祷后,浩
之平行的 “ 海上丝绸之路” ,当然 ,要说 “ 海上 丝绸之路 ”就要先说泉州与刺桐港 ,因为在 1世 3
纪 ,它是与 敦煌 齐名 的 另一个辉 煌城 市 。 我 最初 知 道泉 州 这 个 城 市 ,是 在 父 亲 出版 的 安柯 钦 夫 文 集 里 那 篇 题 为 鹦 鹉 形 首 饰 出土 记 》 的散 文 ,讲 述 的一 个 传 奇 而 又 凄 美 的故 事 : “ 元朝 时 ,库 克清格 尔公 主奉 旨远嫁伊 儿 汗 国 ,当
福建泉州市花刺桐花
早在中世纪泉州就以刺桐城而驰名欧洲、非洲和中东诸国。因为古时泉州市内生长着许多刺桐花故有“刺桐城”或“桐城”之称。泉州市依山面海风光如画被古人盛赞为“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早在6世纪的南朝泉州就已经是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得要港口。唐代更加发达与扬州、明州(今山群岛等地)、广州并称为中国四大商港。
科目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
药用部位刺桐的花。
性味归经苦、凉入肝经。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痈疽疔疮、金疮、蛇虫咬伤、刀伤出血、痔、便血。《本草图经》:“主金疮止血。”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
市花
刺桐花是历史名城----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1986年10月29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刺桐花为泉州市市花。目前在泉州城的开寺和华侨大厦等处栽有不少刺桐花美丽的泉州城掩映在刺桐的绿叶红花之中。
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
刺 桐 花
王十朋
初见枝头方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
花先花后年年雨莫遣时人不爱红。
刺桐花
词
刘嗣绾
福建泉州市花——刺桐花
初见枝头方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花先花后年年雨莫遣时人不爱红。
刺桐花
刺桐花又称苍梧花广西梧州多刺桐故以苍梧命名此地。而泉州更是因为刺桐花的普遍而被命名为“刺桐城”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刺桐花的诗词。刺桐花还可作止血外用药。
刺桐花是历史名城--福建省泉州市的市花。早在中世纪泉州就以刺桐城而驰名欧洲、非洲和中东诸国。因为古时泉州市内生长着许多刺桐花故有“刺桐城”或“桐城”之称。泉州市依山面海风光如画被古人盛赞为“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早在6世纪的南朝泉州就已经是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得要港口。唐代以来更加发达与扬州、明州(今山群岛等地)、广州并称为中国四大商港。至代时马可·波罗在他的中以他亲眼见到的情况,认为当时的泉州港比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更为繁荣,泉州港也称为”刺桐港”。泉州市把刺桐作为它的市花是有典故的。相传五代时的节度使为了扩建泉州的城廓曾经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生长得花繁叶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泉州也因此而名闻海内外。因此刺桐花成为了泉州的一种标志被定为泉州市花。它的寓意是:红红火火吉祥富贵充满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泉州人爱刺桐花把它作为“瑞木”历代文人骚客也留下了不少吟诵刺桐花的佳句有诗云:“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军欲烧空。”可见刺桐开花时的壮丽景象。目前在泉州城的开云寺和华侨大厦等处栽有不少刺桐花美丽的泉州城掩映在刺桐的绿叶红花之中。
泉州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一、我眼中的泉州我的家乡—泉州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又叫做刺桐城,这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绕着泉州种了一圈的刺桐树。
每到夏天,大街小巷开满了火红火红的刺桐花,美丽极了!这就是刺桐城的由来。
传说在欧洲,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刺桐城,却不知道它就是泉州,更不知道它在哪里,可见刺桐城在外国已经颇有名声。
要说名胜古迹,最有名的就是开元寺了。
开元寺里的大雄宝殿的屋顶上,刻画着无数个拿着乐器的女仙,她们面带笑容,高举乐器,似乎真在演奏!据说,这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幅画极为相似,好像就是根据开元寺的雕像画的!要说文化遗产,那可就数不清了。
其中,德化县生产的陶瓷在国内可是数一数二的,被人称为“中国白”。
文化遗产中最有名的那就是木偶和南音了。
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
提线木偶用了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线掉住一个木偶,训练有素的演员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将一个提线木偶表演得活灵活现。
说到南音,那是从几百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还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增添了许多更好的元素,被人们称为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说到人文,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简朴的勤劳的惠安女了。
她们住在惠安县的大乍村。
她们那独特的服饰使人一见到就知道她是惠安女。
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这种独特的服饰都是为了更好地干活。
她们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只要工作、做家务,她们做完了这些活还要去打渔,去卖东西,体现了她们勤劳贤惠的良好品质。
泉州令我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就是泉州十八景啦!千言万语道不尽,泉州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亲自去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泉州的魅力。
二、走进泉州的历史和文化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泉州世遗22个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22个景点介绍一、九日山祈风石刻位于泉州清源山九日山景区。
在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题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风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到南宋年间泉州郡守主持的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二、市舶司遗址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办事处水门社区,从宋元祐二年(1087)建立,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迁往福州,近四百年间,市舶司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事务,是重要的古海关遗址。
三、德济门遗址位于鲤城区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初建称镇南门,元朝改称德济门,遗址有城门城墙、门道墩台、内外壕沟、拱桥以及瓮城、城门等组成。
德济门遗址是泉州古城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古城门遗址,为宋元时期古刺桐城的象征。
四、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一号,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天后又名妈祖,是我国海上的守护女神林默,泉州天后宫为妈祖的祖庙,是海内外礼制规格最高的妈祖庙。
泉州天后宫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审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法石真武庙真武庙,位于丰泽区法石村石头街,始建于宋代,是祭祀海神真武大帝的庙宇。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有“小武当”之称。
法石真武庙依山面海,东边便是举世名闻的古刺桐港,庙中有千年古榕数株,现存明清建筑,是泉州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东端具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六、南外宗正司遗址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60号院内。
宋朝的时候古泉州经济发达,海外贸易蒸蒸日上,很多赵宋皇族宗室来到泉州,南外宗正司就是负责掌管这些皇亲国戚外居事务的衙门。
七、泉州府文庙位于鲤城区府学路,始建于唐开元末年,这里也是古泉州城的中心。
泉州府文庙,规制完整,文化内涵丰厚,建筑优美,恢弘大气,这里庙学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传播儒学的中心,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坐标,不收门票。
八、开元寺位于鲤城区新华北路,始建于唐朝,这里古树参天,香火旺盛,建筑精美,是泉州最著名的寺庙,也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院。
泉州世遗22个景点简介
泉州世遗22个景点简介泉州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泉州有着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下面是泉州的22个世界文化遗产景点的简介:1. 灵山大佛:位于清源山,是亚洲最大的石刻世界弥勒佛像,高达68.75米。
2. 普济桥:是泉州最著名的石拱桥,建于960年,在世界上已有千年的历史。
3. 清源山:是泉州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庙宇而闻名。
4. 东山岛:位于泉州湾,是一个美丽的海岛,拥有绚丽的海滩和清澈的海水。
5. 泉州西洋博物馆:展示了泉州与外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收藏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6. 双塔寺:是泉州市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以其双塔而得名,建于10世纪。
7. 木偶博物馆:展示了泉州木偶艺术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最大的木偶博物馆之一。
8. 泉州海洋世界:是一个以海洋动物展览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是家庭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9. 林则徐纪念馆:纪念清代著名政治家林则徐,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
10. 泉州崇武古城:古城保存完整,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渔村风貌保护区。
11. 清凉山:以其宜人的气候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名,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12. 涂山:是一座著名的文人山,有许多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和书法作品。
13. 泉州南音研修中心:是泉州传统戏曲南音的培训和研究基地。
14. 抱犊寨:是一个传统的客家村落,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和客家文化而著名。
15. 秀屿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城,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
16. 东海岩石窟:是泉州地区最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之一,有许多古代石刻和壁画。
17. 温泉景区:泉州周边拥有许多温泉景区,提供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
18. 江滨公园:位于明清古城中心,是观赏清代建筑和泉州市区风景的理想地点。
19. 新店山古民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村落,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
20. 仙游石艺:是泉州的传统艺术,以其精湛的石雕技艺而闻名。
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这是一条中西贸易之路,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红线,使中国从陆地走向海洋,走上世界贸易的舞台。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影响至今历久弥新。
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各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自唐代开始,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曾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一个港口城市的成功不单单与其优越的港口条件有关,泉州的商业腹地也非常庞大。
泉州港可通过海洋连接东亚、南亚、西亚等地,还可以通过河运联通与西北亚的贸易往来。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从地理位置上看,有着“十字路口”般的优势。
地势西北内陆高、东南沿海低,丘陵连绵,其独特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理条件导致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对于古代生产力低下的人们来说,交通难以到达的丘陵地区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仅有的滨海平原又根本不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因此沿海地区只能另寻出路,依靠优良港口开始海洋经商,通过海上贸易谋生计。
泉州远离大陆腹地,海洋却近在咫尺,晋江和洛阳江两江环绕,共汇入海。
泉州海岸线蜿蜒曲折,海床多为花岗岩结构,海湾多,水域宽,航道深,再加上陆域水系发达,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避风,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为古泉州的海洋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蔡艺鸣(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图1泉州图2 古泉州刺桐港图3 以海鲜为主的泉州美食古泉州以良好的港口设施、便利的海陆联通、发达的外销商品、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完善的海洋贸易管理机制,成为了帆樯林立、蕃商云集的东方大港——刺桐港。
运载中国的瓷器、丝绸、日用品和装载异域香料、珠宝的中外商船,在这个港口穿梭进出。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摘要:一、引言二、泉州世遗景点概述三、泉州世遗景点详细介绍1.开元寺2.清净寺3.伊斯兰教圣墓4.泉州府文庙5.磁灶窑址6.草庵摩尼光佛造像7.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四、泉州世遗景点的保护与传承五、结论正文:泉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泉州的七个世遗景点,包括开元寺、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和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
一、引言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自古以来,泉州文化交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其中,世界遗产共有七处,分别是开元寺、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和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
二、泉州世遗景点概述泉州的世遗景点主要涵盖了佛教、伊斯兰教、儒家等多个宗教和文化体系,呈现了泉州文化交融的特色。
这些景点既有古老的寺庙,也有千年窑址,以及独特的摩尼光佛造像,反映了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泉州世遗景点详细介绍1.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该寺创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 年),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 年) 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 年) 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 更名开元寺。
2.清净寺清净寺,又称圣友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净社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占地面积约2500 平方米。
3.伊斯兰教圣墓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市丰泽区灵山伊斯兰教圣墓社区。
据传,此处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徒三贤四贤的墓地。
4.泉州府文庙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学府街。
该文庙始建于唐代,是福建省最大的文庙建筑,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庙之一。
5.磁灶窑址磁灶窑址,位于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
磁灶窑是泉州古代著名的陶瓷窑口,创烧于唐代,繁盛于宋元时期,以生产外销陶瓷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在历史上
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
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一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南 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蚶江航海实
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 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 标志。
据介绍,姑嫂塔曾于清乾隆年间大修过,以后的修缮也有多次。福建省人民委员会于
北宋熙宁年间(1008年),因石湖东北面正对着泉州湾主航道的出海口岱屿门,控扼
泉州湾南岸,地势险要,故建水寨于此,以作军事上防御之用。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
年),侍禁傅璡在码头左侧建石构顺岸平梁栈桥“通济栈桥”,将海岸与海边一块巨石相连
接,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海岸码头”,并在巨石临海的斜坡上开凿多条石阶道路,以便装
的第二艘南宋海船,据考证,该船载重量为200吨,属中型远洋货船, 其载重量相当于唐代
“陆上丝绸之路”一支600至700头骆驼的运输队驮运的总重量。
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是内河码头,但处于江海交汇地段,是泉州港的重要门户。
五、九日山祈风石刻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 为我国著名海外交
真武庙,俗称上帝宫,位于泉州丰泽区东海镇法石村石头街,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积
3000多平方米。
现存真武庙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依山拾级而上,两旁扶栏石柱皆雕石狮,十分古
朴。中轴线上有山门、拜亭、大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庙前有露庭,古榕蔽荫,微风
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
居于此。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 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景色迷人,风景优美, 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九日山现为国家5A级景区一一泉州清源山风景区
1961年5月公布姑嫂塔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该塔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
二、六胜塔
六胜塔又名万寿塔、石湖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
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塔高36.06米,底围47米,花岗
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级。每级由塔心、外壁、回廊组成,有券顶门、方龛各4
卸货物,是11-14世纪泉州港水水转运和水陆转运的重要码头。
四、
江口码头位于丰泽区东海街道办事处法石社区居委会,包括文兴码头和美山码头,形
成于11世纪,是泉州16处海丝史迹之一。该码头与海湾的石湖等码头等构成古代集群港的 格局,反映了刺桐港空前繁荣时期独有的风貌。2006年做为泉州港古建筑的一部分被批复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日山的延福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 (公元228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 该寺左侧 建有昭惠庙(通远王祠)。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九日山翻译金刚经,山上至今还留有翻
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如今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
元祈风石刻群,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78处。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12-13世纪的航海祈风石
业家凌恢甫捐资重建。该塔1961年被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今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
点保护文物,其介绍被收入“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
三、
位于古泉州南郊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半岛上的石湖码头,是古代泉州商贸的重要码头和
海防重地,相传为开元年间(713-741年)航海家林銮创建,北距泉州城区27公里,呈曲 尺状,南北走向,全长113.50米,曲体长70米,宽2.20米,高2.41米,为花岗岩条石顺 海岸线砌筑而成。
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兴古码头始建于宋代,呈南北走向,从江岸自上而下延伸到江面,是石构斜坡阶梯
式驳岸码头,以错缝式为主砌筑,局部作“丁字头”砌法,长34米。。文兴古码头处在后
渚港通往泉州主要集散地之
一。文兴码头作为当时泉州最为重要的几个码头之一,承担着船舶停靠,货物集散,造船修 船和船员休憩等几个重要的职能。1982年,在泉郡北石帝君行宫宫埕前百米处发现了泉州
刻,计有10方,为中国仅有。时间跨度为南宋淳熙元年 (1174年)至咸淳二年(1266年), 跨度近百年。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有6方,记载夏季回航的有3方,记载一年两季
祈风的有1方。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商贾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 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蕃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蕃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
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
一、万寿塔(姑嫂塔)
万寿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姑嫂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 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 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
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北风而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司(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 登九日山,在延福寺、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群和祭祀神明之记
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为宋时商贸和国际间和平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
历史意义。
六、真武庙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第一层 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塔身从 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二层门额
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 龛内并刻两个女像, 是姑嫂两人形象。明